评论:“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的召开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陈雪霏

5月14日,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发起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做主旨发言,阐述一带一路战略指导下中国将在未来三年的行动计划,吸引了世界29位国家元首和来自130个国家的1500多名代表。5月15日还举行了一带一路首脑圆桌会议,与会者当天品尝中国美食和文艺节目领略中国的风采,当天论坛闭幕。会议虽然只有两天,但其重大意义却非常深远。

1494796155852_1

笔者从1998年开始,由于工作原因报道过很多国际会议,例如,1998年9月在南非德班召开的不结盟首脑会议。当时,就有100多个国家首脑或总理出席会议,中国是作为观察员身份出席。当时,就感觉尽管南非戒备森严,有的人甚至私带武器,但是,南非能够一下子接待100多个国家的首脑或总理来参加会议,这就是国际地位的体现,这就是接待能力的体现。

2006年开始,笔者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水周,会上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25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虽然没有那么多国际首脑来参加,但是,有很多部长来参加为期五天的会议。而组织这样会议的组织也就几十个人。会议期间也没有极度紧张。后来还参加过关于伊拉克问题的国际会议,那一次,外国元首来的比较多。但都给人感觉游刃有余,安排得体。

笔者认为这就是国际交流的能力。中国如今也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宴请八方客,尤其是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经济发展之路的提出将是引领世界新发展的创举。同时,也是中国反哺世界的一个举措。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将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我们还将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共同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
——中国将积极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发展互利共赢的经贸伙伴关系,促进同各相关国家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建设“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网络,助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本届论坛期间,中国将同30多个国家签署经贸合作协议,同有关国家协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我们将在未来5年内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投入运行50家联合实验室。我们将设立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并为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援助。

——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我们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我们将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

——中国将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成立“一带一路”财经发展研究中心、“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同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设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合作建立能力建设中心。我们将建设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打造新闻合作联盟、音乐教育联盟以及其他人文合作新平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资金投入,有行动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尤其是建设幸福家园和爱心助困等项目,让我想起1996年我到中国当时最贫困的地区贵州黔东南地区和安徽农村地区的妇女儿童项目。那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对外经贸部合作的项目。就是借助国际组织的先进理念加上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资金加上各方的人力物力,把中国的扶贫项目都加入了教育,培训,小额贷款等具体行动来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结果,中国经过30年的发展,实现了脱贫的一个又一个目标。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不会输出经验或者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人。但是,中国的这些实践经验其实是有根可循的,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被证明是很有效的。

习近平也引经据典总结历史经验,提出民族大融合时期都是发展的时期,开放时期也就是促进民族融合时期。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从1949年成立以来,从毛泽东时代起就是一直努力争取被国际社会承认,对内对外都是在高度紧张的形势下换来国内的相对和平。而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所以,有输有赢。到邓小平时代,中国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凡事与我无关,我就一心一意搞建设。给国际社会的印象就是你们搞你们的,我们搞我们的,我们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在国际舞台上,要么弃权,要么是伸张我们的想法。中国的一举一动,有时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的无端指责。很多时候,我们感到无比的紧张,生怕被别人批评。

但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习近平主席接任国家主席以后,尤其是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创意以后,一开始也有人不断地追问,中国到底想干什么?你们搞一带一路图什么?你们到底想得到什么?这都是市场经济或者是冷战思维的想法,做任何事情都得图点儿什么,否则就不能做。

今天早上读到一篇文章,把一带一路创意与二战以后的马歇尔计划相比。马歇尔计划就是援助欧洲重建。德国甚至冰岛都有美国驻军,为什么?这是大国的一种风范。大国有实力,有资金,有产能,产能过剩了,因此,愿意寻找新的市场,那么,还有那些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民生建设的国家和地区,是非常需要这样的产能,资金和技术的。美国援助欧洲,使欧美的发展水平相差无几,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的分析,欧美之间的贸易其实是很发达的,相互之间的贸易要比其他差距大的地区多。

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帮助欧亚非国家甚至拉美国家采取这个互利共赢的理念和机制,避免战争和冲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发展,在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要采用新技术,新产能。中国本身也需要新技术的转让和升级。因此,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绝不是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中国唱独角戏,而是在一个共同协商的框架下,在大家都参与的金融机制下,有资金的出资金,有技术的出技术,有需求的,会得到资助。这是一个解决冲突或者是避免冲突的办法。

中国提出这样的战略并积极与感兴趣的国家协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感兴趣的国家。中国对此跟踪并实施具体项目,这本身就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自信的大国,一个愿意开放的大国心态。当一个国家不自信的时候,就会非常斤斤计较。而当一个国家非常自信的时候,她就会以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周边国家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不会太亏到哪儿去。例如,中国提出要举办进口博览会。以往都是进出口,而且大部分是出口,现在说进口,笔者的理解就是为外国商品提供大市场。中国开始有能力购买了,也愿意购买了。不像以前只是想着卖卖卖。

一带一路战略当然不是那么容易实施,如果特别容易,也不会显示出其预见性,高瞻远瞩和远大宏图了。正是因为它不容易,但是,这似乎又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对比于战争和冲突来说。在人与人,国与国的文艺,文化,旅游,商贸,科技,创新,金融,生产,投资等各种交流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就实现了心与心的交流。因此,这个战略是非常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它也是引导整个世界迈向新的和平与发展征程的伟大构想和伟大实践。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人们之所以不理解,就觉得它还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从习主席讲的未来三年的计划当中,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项目,具体的计划,是实实在在为当地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计划。是改善民生的计划。这和联合国的2030年的发展目标也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也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高度认可。笔者以为,这或许会成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发展目标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当然,这也必将是中国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孙中山诞辰90周年的讲话时说,中国在21世纪的时候,应该变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中国应该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这是很惭愧的。

现在,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已经开启对人类作出较大贡献的征程。中国在过去30年实现大部分人脱贫,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等都是对人类的贡献。今后,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指导,让全球的基础设施都有所改善,让所有人的出行都很方便,让这个世界和平,让人类专注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改善,人权状况的改善,在气候变化面前,能够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携起手来,这就是中国对自己也是对世界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图新华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2017瑞典大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在斯京成功举办

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17年瑞典大中学生汉语桥比赛在斯德哥尔摩举行,来自瑞典各地的大中学生共组成15支代表队参加比赛。

汉语桥比赛由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主办,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参赞也观看了比赛。

参赛选手主要在汉语演讲,问答和才艺三方面展现他们的学习成果。学生们通过书法,武术,剪纸,乐器演奏,歌曲和舞蹈等形式展现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上图是来自乌普萨拉孔子课堂由翟怡嘉老师带队的江春雪(Hanna Karlsson)和卢萍(Wemskog Wanja)在才艺表演环节表演了书法《端午节快乐》和绘画《茶艺粽子》,惟妙惟肖。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斯德哥尔摩大学的林内娅.彼德松以演讲《梦想点亮未来》和钢琴弹唱《特别的人》而夺得大学组第一名。瑟德马尔姆英文国际高中的马蒂亚斯·林德和林·刘易斯组合以演讲《我们的中国偶像》和歌曲《无字碑》加书法表演,获得中学组冠军。这两组学生将代表瑞典去中国参加总决赛。

“我认为比赛不仅仅需要展示汉语,还要展现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是我将红灯笼的元素融入演讲的原因,”夺冠后的妮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说,3年前她就曾以中学生身份参赛得奖并获奖学金,此后在复旦大学学习一年,而今将代表瑞典大学生参加中国决赛,对此她充满期待。

上图参加本次比赛的是来自瑞典最北边的柳里奥的两名中学生,她们是好朋友。她们在接受北欧中华网记者采访时说,她们在初二以后,可以选择第二外语。她们一开始选择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都体验了一小段时间。最后,她们觉得要选择新奇的汉语,结果越学越觉得有意思,已经坚持一年多了。

DSC_0886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参赞窦春祥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采访时说,本届“汉语桥”比赛是近年来参赛选手最多的一届,也是覆盖地区最广的一届。学生们的汉语水平与往届相比有很大提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学习中文的努力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窦参说,今年的汉语桥大赛在形式上也加了一些内容,例如在人们等候评委出结果的时候,老师,学生和家长们还可以欣赏中国文化印象:忆江南。 节目包括视频:忆江南,刘安娜,黄怡乐琪,翟怡嘉表演的民乐和张如玥,杨鸿宇舞蹈,合称江南春色,民乐联奏:江南旋律,舞蹈:丽人行,郝景霞的昆曲《牡丹亭》片段,让人们通过观看节目,观看演员的服装,倾听音乐,欣赏舞蹈来体会中国文化。汉语桥比赛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重在参与。

DSC_0847

DSC_0866

DSC_0862

今日头条:何瑞玉和李承音获得2017“文化中国“水立方杯瑞典赛区冠军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由瑞京中文学校承办的2017年“文化中国”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瑞典赛区的决赛14日在瑞京中文学校礼堂举行。

经过评委讨论评选和现场观众的投票,在初选后进入决赛的10名选手中,何瑞玉和李承音两位选手分别夺得成人组和少年组冠军。金欣蕊获得少年组亚军,他们都获得了参加今年7月将在北京举办的“水立方杯”总决赛的参赛资格,以及一张由瑞京华人协会和安顺行赞助的价值2000克朗的的国际旅行代金券。

何瑞玉以其优美的霍尊风格的《卷珠帘》获得成人组第一名。何瑞玉声音优美如玉,功底深厚,感情饱满,不亢不卑,声调的拿捏非常到位。闭眼倾听,一代古典美人的形象。

李承音以其《梨花又开放》获得少年组第一名。他演唱的歌词非常朴实优美,描述故乡的美,妈妈的美,那么自然,那么贴切,歌声的旋律仿佛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者是喀秋莎,娓娓道来,给人以美的享受。李承音的演唱也是非常好地表达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旋律,因此,得第一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金鑫蕊以一首《避风港》获得少年组第二名。金鑫蕊多才多艺,歌声优美感人。其实,她的古筝演奏更加出色。有训练功底。

金瑞灵以《风中芭蕾》获得少年组第三名。歌声美,人也美。颇有爵士乐的风格。

陈海丽以一首《白狐》获得成人组第二名。她是特意从马尔默赶过来参赛的。

其他选手可圈可点的还有匡富洋的《白月光》。匡富洋也是实力派歌手,颇有欢哥的范儿。在此前的比赛中也都表现不凡。

苏梓贤演唱的《贝加尔湖》令人难忘。

瑞蔼龄的儿童歌曲演唱得非常标准,生动悦耳。

唐诗雨的《我和我的祖国》唱得也不错。

叶曌滢的《踏浪》让很多人感觉回到了童年时代。这是瑞典华裔青少年的音乐盛会,通过歌声传递中华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促进海外华文教育。今年的比赛还特意增加了成人组比赛。

为保证选拔赛的公平、公正,学校专门邀请了钢琴演奏家双焱女士、女高音歌唱家杨筱音女士和艺术家庄丽女士和俄罗斯钢琴家卡林等,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评委会。

中国驻瑞典使馆的领事部主任郭延航和领事陈增受邀观看了整场比赛。他感谢中文学校的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也鼓励更多的海外华裔青少年走上舞台演唱中文歌曲,传承中华文化。

出席观看比赛的还有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瑞京华人协会前会长杨丽然,现任会长柳少惠,国航斯德哥尔摩营业部总经理朱津川,瑞京中文学校校长王海琳等。

图文/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