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地质老兵的东三省掠影

北欧绿色邮报网图片报道(编辑记者陈雪霏)中国湖北岩体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暨所工会主席(已退休)抗美先生今年春与朋友自驾游东北三省留下深刻印象,希望能把他们的所见所闻用照片的形式与读者分享。他们走的第一站就是锦州地区。下图是锦州古生物博物馆的招牌。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身为锦州人,我还真不知道锦州地区其实是有非常古老的文明的。古生物时代,就是恐龙时代,锦州地区就有很多生物了,其见证是在朝阳地区发现的古生物时代鸟类化石。另外,就在我家后山的朝阳市山上,我哥哥刨山修路,也刨除来很多石斧,石器的东西。虽然没有经过专家鉴定,但是锦州地区的古老是确实的。

据传说,锦州地区也曾经是南宋时期辽国和金国的首都。四郎探母里边的萧太后就是锦州人。这是传说,或许还有待详细考证,但是,东北的很多历史就是一代一代人口头传下来的。比如说,我小时候的老师,就是我奶奶给我讲的故事。而那些故事,很难从历史书上找到。她讲的是有一个男孩儿,据说是大命人,所以小时候挖人参,总是能挖很多。后来,来了一匹大青马,他就骑马走了,后来建立了大清国。

山海关充满了无数浪漫故事。第一个故事就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而那个故事就是在山海关。孟姜女的丈夫修长城死了。就埋在长城底下。后来孟姜女来找他,找不到,就哭了。后来长城倒了。

三海关也是长城的入海口。所谓关里关外就是从这里划分的。东北人,至少我们锦州人会把山海关以南的人都叫关里人,而我们是关外人。就是从这里开始,气温也比北京低两度到4度。

有趣的是,从锦州开始,一直到秦皇岛,北戴河,甚至唐山这一带,口音都有一点儿类似。而锦州人与秦皇岛,三海关地区的人口音相似。过了锦州,到沈阳,沈阳人的口音和锦州人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可以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是在辽宁省内就每个城市和每个城市的口音都不太一样。

锦州人的军人都会发音为zhunyen。群众会说成chun众。金融会说成jinyong. 人会说成yen.

锦州的物价肯定是比其他地方便宜一些。

 

老王善于考察民情,到超市也照了一些照片,让人了解当地的物价情况。所有货物都是明码实价。这似乎也一直是锦州的特点。因为锦州也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部分。国企一直占主导地位。国企商店就是永远都不用讲价,价格都明摆着呢,不用商量。改革开放初期,东北人对于南方人要高价然后可以砍掉一半的做法很反感。因为,东北人不懂得砍价,实实在在。后来,能砍20%就高兴了,但不知道有的时候甚至可以砍掉一半多。后来,就全国都流行砍价了。人们很难知道原价到底是多少了。

到锦州必然要到辽沈战役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东北的辽沈战役就是在锦州打的。离这里不远在石油六厂附近有个肉丘坟。那里埋了成千上万战士的尸骨。90年代初,锦州修建了这座纪念馆,里边用了很多动画音响等特效技术,使一个战场活灵活现。很多牺牲战士的名字也都在墙上刻了出来,让人们永远记住,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流过的鲜血。

众所周知,林彪在辽沈战役当中是总指挥。他的指挥部就在离笔者家乡地藏寺15公里以外的牤牛屯。离牤牛屯不远的地方是翠岩山。那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优势。现在想来,林彪把指挥所设在牤牛屯可能也是考虑到这里好守,进退有余地吧。

锦州这个地方也是毛泽东同志大作广告的地方。因为主席的一句话,几乎所有我们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锦州。主席是这样说的,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我们的战士,纪律严明,不吃老百姓的苹果。这个故事写进了我们的小学课本。因此,我们都记得这句话,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而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吃。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执行的好,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千真万确的。锦州这个地方所处的纬度与大连的金州和日本的同纬度地区都是产苹果的好地方。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五颗大苹果树。我们年年都有很多苹果吃,甚至用小苹果打仗。多余的苹果放到地窖里,可以放到第二年五月份,再到集市上去卖。所以说,虽然农村很苦,但是,我的童年却吃了太多的苹果,感觉比我上大学到北京以后要好很多。家乡大枣也很多。可惜现在的村庄因为要修水库而移民,苹果树砍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都旱死或者病死了。气候变化很明显啊!

锦州人的另一个特点是甩大盘子。这是和困难时期的上海人相比的。1995年我到锦州,发现盘子确实比其他地方大。一个菜够两个人吃。两个菜两个人肯定吃不了。 物美价廉,非常实在。总怕人吃不饱。可能是三年困难时期饿怕了。那时候,东北人每天吃三两。很多人都饿坏了。但学生可以吃一斤,所以,我妈妈一直鼓励我读书,因为她觉得学校是个好地方。

下面是从锦州到沈阳,参观的是沈阳故宫。

沈阳是清太祖皇太极统一东北的首府。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底蕴。尽管沈阳也是重工业基地,但是,有很多大学,例如笔者曾经学习过的辽宁大学,同学的东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等很多学院。

离开沈阳来到哈尔滨。

但看这图,以为是挪威呢,都是北方,都是蓝天,都是一个大柱子。不过还是有根本的区别,这里咱们雕的是英雄的整个身体,他们挪威人暴漏的是男人的性器官。这是我们对艺术的不同理解。

哈尔滨的俄罗斯小镇。

 

从沈阳来到太阳岛。

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我们校园里每天课间都要放歌曲《太阳岛上》。

到了哈尔滨自然更多一分俄罗斯的风格了。图片质量也好了许多。哈尔滨和大连一样,风景美,人也美,男人,女人都很美。其实,这两个地方气候也很美。

图片提供:张卓辉。摄影抗美。

瑞中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系列(一)皇后岛的中国宫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那是在1950年5月9日。但是,瑞典同中国的关系还远远不止这一个第一。今天就借着新华社编发的这一组照片来说说第一部分,皇后岛的中国宫。新华社翻译成德罗特宁霍姆宫,用心良苦啊,但我还是觉得直接用意译皇后岛最好!

这是瑞典借鉴南欧艺术家的艺术特色。

 这是地道的中国风格。中国宫,瑞典人现在把它叫做Kina Slott. 以前就叫中国亭子。是1753年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Adolf Fredrik)送给王后乌尔利卡(Lovisa Ulrika)的生日礼物。中国宫后来多次翻修,混合了法国洛可可和中式建筑风格。1991年,以卓宁霍姆宫的组成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自百科)。

你瞧这柱子,是否就象天坛祈年殿的大柱子! 新华图片

1753年在乌尔利卡33岁的时候,阿道夫国王想给她一件特殊的礼物。那时,乌尔利卡王后是个中国粉丝。她的好友是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伏尔泰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因此,乌尔利卡也非常重视中国文化。阿道夫为自己心爱的王后建了一座中国式的房子。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王后岛的时候,王后起来,只见她8岁的儿子,拿着一个托盘,上面有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国王送给她的一幢房地产的钥匙。

她穿过丛林,走了很久,终于看到密林深处有一幢中国式的房子。这座房子是地道的瑞典工匠根据他们想象的中国的样子建造出来的。

后来,一不小心,这里又出了事故。王后又自己赐巨资,找工匠,把它建造成今天这个样子。里边不但字母文字都综合了中文和日文,而且经常是文不达意。看似中文,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像我们假装说外语一样。

里边还有唐宋诗人的画像,山水画等。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二楼的回音壁效果。书房里都是中文书,同时有一个点是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的。

皇后岛的王宫里当然有很多精致的绘画。那都是描述战争的场面,凸显瑞典国王和王后的威风和尊严。但整个皇后岛给我的印象就是中国的天坛。它中间的道路,虽然是用沙子铺垫的,非常环保,容易疏导雨水,接地气,但更重要的是,它看起来就是丹碧桥。两边的葡萄园,休整得非常漂亮,也有西班牙,阿拉伯交界地中海一带的风格,非常别致!

这有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风格。卓宁霍姆宫就是皇后岛的音译。皇后岛自然是国王和王后休息和接待外宾的地方。例如,公主大婚,王子大婚,国王和王后都在家里摆酒席宴请宾客。

以上图片由新华社提供。

笔者以为自从18世纪东印度公司开始做贸易以来,瑞典的文化还是多少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阴阳平衡,可持续,量体裁衣,细水长流,天人合一等理念都很相似。中国最早的丝绸是在唐代的六世纪就传过来了。后来,在皇后岛附近还曾经有过生产丝绸的工厂。笔者家附近的Rorstrand就是过去生产瓷器的工厂所在地。

下期,我们会谈谈哥德堡号帆船和哥德堡博物馆,充满中国文化烙印的见证。

 

本报网端午节特辑:话说吃粽子

北欧绿色邮报端午节特辑

端午为什么要吃粽子?

作者陈雪霏

端午节,在我们北方叫五月节。中秋节,我们叫八月节。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过。在北方我们是这样过的:

最起码这个粽子是用草绳儿做的。不是麻绳儿。

首先要到外面去采艾蒿,挂在房前屋后,窗户旁,因为艾蒿很好闻,好像也可以驱赶苍蝇蚊子。五月节在农村就已经开始有苍蝇了。但是,让我们高兴的不是这个,让我们高兴的是可以吃一个煮鸡蛋。然后是吃粽子。

东北的粽子不像上海那样加肉,加其它东西。我们的粽子就是生产队生产的大黄米,是粘的。提前泡好粽叶子,当然是从市场上买的。市场的人从南方进口的粽叶子。马莲绳是我们自己家生产的。在我们家园子里有一口大井,这口井的边上都是马莲,夏天的马莲花开得非常漂亮,是蓝色的,在瑞典好像也到处都是。但能不能做绳子不知道。我们就用马莲包粽子。秋天晒干,留第二年五月节时用水泡过以后用,很结实。

网络图片。

奶奶教我们包粽子,她包得很好看。然后,再吃点别的好吃的。有时我们还做驴打滚儿,就是粘米做的黏糕。吃的时候,都需要粘红糖或者白糖。小的时候,70年代,红糖占多数。那时,白糖很少。

为什么要吃粽子呢?传说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因为不得志而愤懑投江自杀。老百姓为纪念他,怕他被鱼吃了,所以,纷纷往江里扔粽子。就这样,人们开始吃粽子。

中国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很好地生存,例如,过年要吓唬年这个猛兽,五月节,怕鱼吃了屈原。为他打抱不平。中秋节吃糖果瓜子,是为了纪念月里嫦娥。因为她再也不回来了。

总之,凡是人们念念不忘的,我们就要加以纪念,这就是文化和习俗。

下面请欣赏岳长顺老师写的端午随笔:

  • 糊里糊涂过端午
    美美滋滋吃粽子岳长顺中国的文化学者、民俗学者呼吁恢复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呼吁N年后政府把五一长假一分为三,留给五一一天,给清明节一天,给端午节一天。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了。端午节到底纪念什么,我感觉有时糊涂有时明白。查一本中学语文辞典看屈原,去掉多余的话,留下干货,简写如下:屈原(约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政治家,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诗人。楚国人,传说是秭归县人,曾任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主张对内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因遭到亲秦派的诽谤、进谗,被两次流放,长达30年之久。公元前278年春楚国都城郢都为秦兵攻破,于当年夏历五月初五怀石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骚体,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我读糊涂了。我们历史书一边大讲秦统一中国的功绩,一边大书士大夫屈原爱楚国。历史本来就有自身的糊涂之处,史学家因袭前人,继续写糊涂的史学教科书。

    屈原的家乡湖北秭归每逢端午只做两件事:包粽子、赛龙舟。赛龙舟始于何年?相传不是太可靠的。赛龙舟也不独见于秭归、湖北和中国。

    北欧的芬兰号称“千湖之国”,实际上有六万个湖,河湖港汊覆盖全国。每年仲夏节前,各地芬兰人有赛龙舟的习俗。近年也许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比赛的舟船也见龙头雕刻。

    粽子,可以说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美食。中国人在端午节前包粽子,吃粽子。走到世界各地,你如果看到竹叶包的、蒲叶包的的粽子,不管是肉粽、枣总、豆沙粽,那肯定是华人包的。也许你遇到的那个卖粽子的华人早已不会说中国话,只会说越南话、泰国话,但他爷爷肯定是个中国人。

    中国数第一的美食是什么?长江以北的北方人一致说是饺子,家家户户过年吃饺子,长江以南的南方人说不出一个大家都同意的美食。我在瑞典过端午,我看出来了,中国民族的第一美食是粽子。

    小时候过端午,人们不大说文皱皱的端午节,而是说通俗易懂的“粽子节”。我小时候是明明白白地过粽子节。端午节改称粽子节可能对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

    屈原是伟大的诗人。屈原开创的离骚体,不像唐诗那样通俗易懂,易于普及。端午节应该是中国民族的古典诗词节。中国的古典诗词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过端午节了,朋友之间互相问候,有人善意提示:不要说“端午节快乐”,可以说“端午安康”。一个清明节,举家纪念已逝的亲人,古老的村落家族在祠堂祭奠列祖列宗。一个端午节,非要中华民族一起悲伤吗?端午节不应该是一个悲伤的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我是糊里糊涂过端午,美美滋滋吃粽子。

    编者的话:岳老师写出了身在异国他乡过端午的感受。还说中华民族的第一美食是粽子。这是因为在国外,粽子太少,所以,才格外的有感情。其实,中华民族的文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粽子,饺子还是黏糕。也不单是旗袍或者是汉服。只不过旗袍比较流行,影响比较广泛,这和大清国历时时间长,满人心胸开阔,能够接受汉文化并与之融为一体有关。其实,我们看中华文化有点儿盲人摸象的味道,就是自己对哪段儿感兴趣,有点儿利益相关就说哪段儿好,或者是哪里好。当然,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在,她是无奇不有,无所不包,多样化,各具特色,经久不衰,所以,随便讲哪一部分都很精彩!我们纪念屈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文学作品留下,有诗篇为证。至于政治是否正确,另当别论。正如瑞典人给中国画的地图,只有到清朝前期,中华大地的每寸土地都属于这个中央王国的。以前,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都是在中原厮杀驰骋。中华大地,只有包括了56个民族以后,才能感觉到她的浩瀚无垠,可以与欧洲,拉美相媲美。当然,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带自然是中原。

  • 下面欣赏本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发来的几首诗。在端午节之际发表,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都是情怀的抒发。
  • 《卜算子 ·  咏牡丹》
    
             (外二首)
    
    荷兰  张卓辉   广州 吳晓春
    
  • 图由张卓辉提供
  • 院东牡丹王,
    旭日绽怒放。
    朝天骚首枝腰挺,
    国色滿园芳。
    
    花龄十余年,
    嘉冕苑太皇。
    难怪蜂蝶缠绕她,
    紫气胜洛阳。
    
    
    《诗人觅花皇》
    
    北京     张树良
    
    远方花冠王,
    友人豪情放。
    挥毫一诗赞花挺,
    满纸溢庭芳。
    
    拜花几多年?
    诗人觅花皇。
    眼望苍天星斗转,
    倚风笑朝阳。
    
    
    《荷兰也洛阳》
    
    北京      房杜
    
    佳名百花王,
    异国也怒放。
    独立东风牡丹挺,
    残红始吐芳。
    
    旅居几多年,
    心中有花皇。
    若教解语山河转,
    荷兰也洛阳。

视频:濮存昕在瑞典答记者问时谈人生六个字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著名话剧演员,艺术家,电影演员濮存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进行精彩演讲和对话之后,回答了一些问题。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问,有人对您的人格和表演的角色进行总结,有三个词,叫纯朴,纯洁,淳厚,您是怎样看待这样的评价的?这是否与您在黑龙江的经历有关?濮存昕说人生六个字:玩,学,做,悟,舍,了。

玩儿:就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做起来就不感觉累了。把一切烦恼,一切不愉快都抛到脑后。

学做:就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

悟:就是会思考,带脑子来学习。避免走太多的弯路。

舍:到一定程度就开始舍。

了:了是不容易的,但是,大家都在排着队呢。请不要着急。没有输在第一起跑线这一说。后来居上。

编者的话:智者的话总是给人以启迪。当我们说后来居上的时候,我也想起圣经里基督的话,那就是后来的在先,先来的变后了。即使是最后来的,但如果能领悟真主的旨意,那也会走在前面。

濮存昕说,30岁的时候还没人理。到40岁的时候,2001年得了大奖。于是开始了每年近100场,甚至是100多场的演出。什么叫成就?成就就是人家不给钱,也要演好,做好,而且一直坚持做下去。做多了,做好了,人们就会认识了。

所以,他一直坚持演电影,演话剧,演电视剧。他说,要读书,要有足够的信息量。行万里路,就是多做,都看。亲身经历。

悟,笔者倒是觉得有很多同感,那就是虽然古人说40而不惑,但现代人成熟得没那么早。因为我们有很多诱惑,我们的青春延长了。所以,就是40岁了,也还是有些问题并没有搞清楚。只有到50岁的时候,才突然感觉自己明白了许多。既然明白了,自然也不会大呼小叫了。因此,人生开始淡定。

了:我的感觉其实人过五十已经向另一个极端驶去,那就是越来越象个孩子了。但是,象孩子到底是好事还是不好事呢?作为个人,像个孩子,表明你年轻,乐观。依然较劲。但作为成熟的中年人,再看孩子,肯定就不那么自如。因此,人过70古来稀。到70岁的时候,我觉得就好好过日子吧。当然,到那个时候,说出来的每句话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了。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儿,也就定型了,估计不太容易改变,除非你想活120岁。

纪念老一辈革命家钱其琛同志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据新华社北京5月18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同志的遗体,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钱其琛同志因病于2017年5月9日22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钱其琛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钱其琛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18日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钱其琛同志”,横幅下方是钱其琛同志的遗像。钱其琛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笔者回忆2008年见到钱老的一幕:

2008年,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举行了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互动理事会会议,前联合国伊拉克问题核查小组组长,瑞典前外交大臣,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汉斯.布利克斯在会上做主旨发言。发言以后,茶歇期间,记者开始找机会采访。因为是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因此,有几个我还有点儿印象,例如,前赞比亚总统姆卡帕等多名非洲前国家领导人。我心想不知道中国有没有人来。正想着就从会议室出来。刚一出来,我就看到钱其琛同志坐在长椅上。他应该是作为前副总理出来参加会议的。

钱其琛同志是中国外交战线上是一面旗帜,不亢不卑,很有尊严,多次在重大外交事件中大显身手。因此,他也是很多学外交,搞国际政治研究的楷模,备受称赞。我在搞国际广播的时候,总是要报道他。1993年1月13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签约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时,钱其琛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在公约上签字。

我斗胆上前问好,钱副总理,您好!很高兴见到您。我是人民网的记者(当时我还在为人民网英文和要闻供稿),不知道是否能问您一个问题,采访您一下。他那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我,却没有说话。这时,他夫人说,“我们已经退休了,我们不接受采访了”。

于是,我问钱夫人对瑞典有什么印象。她说,这里很漂亮,空气挺好的。然后,她旁边还有一位年轻女士,翻译或者是秘书吧。她说,他才是你应该采访的对象!

我一回头,看到布利克斯先生正在接受其他记者采访。我说,是的,我正要准备采访他。于是,等其他记者采访完,我采访了布利克斯先生。我问他,您曾说过,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然而,伊拉克战争也还是爆发了,造成巨大伤亡。以您的观点,伊拉克战争可以避免吗?他说,我认为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联合国听从核查小组的意见,再给我们一段时间,确实确认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就可以避免,可惜,美国军队等不及了。

布利克斯先生是钱其琛的老同行,老朋友,也很佩服他。曾经去拜访过他,因此,也请钱其琛同志来瑞典访问。

作为一名记者,其实在我心底里也曾经是想成为一名外交官的,但是,和我的亲同学比,和很多战斗在外交战线上的外交官比,我总是觉得自己差得很远。我的性格也决定了我还是作为一名记者比较好。因此,我非常羡慕外交官,也佩服外交官,尤其是向钱老这样的外交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祝钱老一路走好!钱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话说“撸起袖子,好好干”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 陈雪霏

习近平主席号召人民“撸起袖子,好好干”。我觉得这是一句非常朴实无华,而又形象生动的话语。这让我想起了我在新西兰留学时的一句话。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我正好有机会到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基督城的坎特伯雷大学做访问学者。

坎特伯雷大学真是非常美的一座大学城。当我第一天抵达校园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的心想,这才是我真想呆的地方,太美了。那时,在南半球应该是秋天。枫叶红了,或者是红黄绿相间,太美了。美得让人情不自禁地深呼吸,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那个美让你感觉象醉氧了一样。

我和新闻系的学生一起上课。 其中有个叫夏洛特的美女学生非常可爱。每个人都要定期出新闻报道。她就写了坎大校园打扫卫生的一次活动。

在我眼里,坎特伯雷大学非常干净。但是,毕竟在小河流水的地方可能还有杂草,或者树叶子。因此,很多学生奋不顾身,捋起袖子就捞垃圾。

夏洛特英语是这样写的: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be muddy. 中文的意思就是撸起袖子,别怕有泥。就是粘了泥也没什么,尽情享受这样的劳动吧!

中国人可能是因为体力劳动太多了,象我小时候,总感觉特别累。父母也感觉特别累,所以总是说要克服困难,艰苦奋斗之类的。但是,在发达国家,在新西兰,很多人把干体力活儿看成是一种很好的锻炼。都会觉得机会难得。没觉得他们有什么抱怨。

所以撸起袖子好好干,应该就是 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work well. Of course, we often like to say work hard.

 

纪念端午节: 重发2010年荷兰举办第九届欧洲龙舟锦标赛报道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端午节到来之际,本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为纪念端午节发来他2010年撰写的荷兰举办第九届欧洲龙舟锦标赛报道。配上图片,可以让人了解这个来自中国的运动如何在欧洲也非常受欢迎,而且欧洲人把它演绎得更激烈。

——发源中国的龙舟运动自70年代开始正式走上国际舞台,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目前世界各地每年参与龙舟赛事超过五千万人,大多数在中国和东南亚,但欧洲也超过廿万人参与。龙舟竞渡,于1980年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于2010年列为广州举行第十六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赛龙夺锦冲出亚洲,划向世界大势磅礴……

中国龙舟竞渡风行欧洲

——– 第九届欧洲龙舟锦标赛在荷兰举行追记

荷兰   张卓辉  (文 / 图)

犹新记忆六年半前:“龙船疾似飞,乘风破浪去,咚撑,咚撑,咚撑声传十里边……”,引吭高歌一首《赛龙夺锦》著名粤曲新唱,特地从荷京前来城郊的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华人醒狮协会队队南、北醒狮踏着乐拍耀舞扬威,翻腾跳跃揭开了第九届欧洲龙舟锦标赛的帷幕。

赛龙夺锦欧洲盛会

来自荷兰、比利时、德国、瑞士、瑞典、意大利、奥地利及英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二千名选手汇集荷兰首都市南郊的博斯班湖森林水道参加了于2010年8月13日至15日为期三天的此届大赛。

“九”, 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吉祥数字,好运长久,友谊长久。作为东道主荷兰国家体育部、荷兰奥委会和侨界三大代表团体的全荷华人体育运动联合总会、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荷兰华人参议机构对此表示热烈祝贺。荷兰中厨协会首届中餐烹饪大赛冠军,荷兰中厨新秀王志武乘兴创作形象逼真,美食佳品“龙舟香蕉卷”,以无型诗篇,立体画图赠庆此届龙舟大赛锦上添花。

 

     大赛主办方荷兰龙舟协会遵照中国传统礼仪,“画龙点睛开光,洒米落湖祈福”,表演了隆重的开幕式。荷京公称为“欧洲门户的橱窗”,荷兰国际广播电台(含中文部)、荷兰国家电视一台分别直播了大赛盛况全程。

     是日和风细雨,焕发了赛场逾万参赛者与观众群情汹涌持续高涨。本次比赛采用的比赛规则为每条龙舟上有18名桨手、1名鼓手和1名舵手。鼓手坐在龙舟的前端,鼓点阵阵,桨手们听令而动,整齐划桨,而岸边更是不断传来观众呼喊声、号角声、唱歌声冲霄震耳欲聋,周围诸国旗、队旗、会旗猎猎迎风招展,到处横竖标语、鲜花、汽球……呵,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当场某集合营地中军帐前,竖立一杆大三角型周边红牙杏黄旌旗高高飘扬:名称阿姆斯特丹龙舟协会,帜面斗大篆书“龙马精神”分外耀眼夺目,挥师出征令人肃然起敬!该协会首任会长为时任荷兰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常委毕传有(籍贯深圳龙岗)先生。该协会代表队除了二名荷兰人外,其余全是华裔青年。何等威风,何等威猛啊!“与其说龙舟竞渡锦标赛,”一位老华侨领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不如讲成龙舟嘉年华!”

       欧洲人擅长轻艇竞速,其杰出代表佼佼者比利时人雅克·罗格 (Jacques Rogge) 体育医学博士,任根特医院整形外科部主任。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任体育医学讲师。作为帆船运动员参加了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曾获得1次帆船世界冠军、2次世界亚军和16次比利时冠军。并作为比利时体育代表团团长率队多次参加国际比赛。他1990年担任欧洲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协会主席。2001年7月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2009年10月9日,罗格连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该职位直到2013年。2010年,他应邀出席广州举行第16届亚运会开幕式。

而由他倡导的现时至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南京举行。划浆运动历来在比利时的邻邦荷兰很普及,但龙舟以其特有的团队顽强拼搏崇尚精神正吸引著越来越多荷兰的公司、团体、组织和个人的喜爱。“我们很想为阿姆斯特丹市申办到一场大型龙舟比赛,借以激励荷兰民众对这项运动的更大兴趣,”荷兰龙舟协会主席霍尔特·德科斯(Gert de Vos)坦诚地对来访者说,“因此我们于2007年前往澳大利亚悉尼,申办世界龙舟俱乐部锦标赛可惜未遂,但却为荷兰赢得了主办欧洲国家龙舟锦标赛的机会而感到骄傲自豪”。

欧洲龙舟联合会于1990年成立,是国际龙舟联合会的会员。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国家龙舟运动兴起,作为龙舟运动的代表主体共同制定了国际龙舟赛事规则,并为其各自成员举办龙舟锦标赛。在欧洲龙舟联合会的主持下,每两年都举办一届洲际锦标赛,今年是欧洲国家锦标赛,明年则有欧洲俱乐部锦标赛,如此轮番举行,波澜壮阔声势浩大。

法兰克福先声夺人才

“叫好、喝彩、万众呐喊四周猛起,碧波荡漾似龙摆尾,浪里翻飞漫江龙船竞高低……”流经领域无论是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河,或是法国巴黎的塞纳河,还是德国杜塞尔多夫(中欧时装中心)的莱茵河,都曾泛映过旗林如海,百舸争流,鼓角震天,数十万华洋民众空巷倾城,夹河观看龙舟竞渡,蛟腾夺锦的震撼人心场景!每年夏天都会举办国际龙舟锦标赛的德国首都柏林2005年就举办过第七届世界龙舟锦标赛,然而,与广州结为友好城市,马克思完成《共产党宣言》巨著福址,欧洲中央银行所在地的欧洲乃至徳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市,早已先声夺人,在欧洲最大最繁忙的水道莱茵河上举办“龙舟节”活动有了20年历史。

    近几年来的赛程是在该市央莱茵河上的莱茵桥到人行铁桥(The Iron Footbridge)之间250米的河段。规则要求每条船上有20名划手,而龙舟则由活动的主办方提供。2004年6月2至6日,应法兰克福市政府的邀请,广州市组派龙舟队参加第一届法兰克福国际龙舟赛,并荣获冠军。而6月25至28日,法兰克福龙舟赛主办单位法兰克福交通运输公司雅各布先生(Mr Yakob)专程来穗观摩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并与广州市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进行了交流。

    其实,1989年德国第一大港都汉堡庆祝开港800周年,举行首届“龙舟节”。邀请台湾派龙舟队来同庆,结果两艘来自新店的彩绘木制龙舟,在德国引起广大的反响。从此成了德国龙舟运动的发源地,汉堡龙舟协会在次年成立,目前全德国已经有超过200个龙舟协会和600多个龙舟队。不过和台湾不同的是,德国的龙舟竞赛采用的是装上龙头的轻艇,而且不是由旗手夺标,而是以压线来判断胜负。

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每届赛事往往有好几百个队伍报名参加。代表华人的“美龙队”去年组队成立,队员大多是在法兰克福和周边城市工作、学习的年轻人。许多华人则赶来担当啦啦队。一对中国老年夫妇扛着摄像器材从邻近小镇赶来,他们告诉来访者:“‘美龙队’去年得了第二名,今年肯定能赢!”果然,美龙队六战皆胜,最终获得小组第一名。

    在“美龙队”自愿担任教练的德国人米什克·亚历山大曾是专业选手,为训练这支业余队花费了不少心血。他向来访者表示:“我们这个队训练的情况很好,队员表现得很勤奋。我们最终以三秒的优势获胜。”对这样的成绩他似乎还不满足:“明年我们要努力再把成绩提高三秒。这样,到后年就可以参加专业组的比赛了。

”莱茵河畔人潮涌动,广播中反复播送着中国民乐粤曲“将军令”(又名:得胜令)节奏铿锵有力,将参赛者与观众的情绪不断推向高潮。法兰克福是个国际化大都市,这在龙舟节中也一目了然。在一条龙舟上,既有欧洲人、非洲人、也有亚洲人。

诚然后来者更加奋勇争先,法国里昂市2007年举办了首届法国塞纳河龙舟赛。2010年6月26日,英国万事达国际龙舟队参加了由广州市政府主办的《2010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争取纳入奥运项目

龙舟竞渡,于1980年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发源自中国的龙舟运动自70年代开始正式走上国际舞台,公称为国际龙舟赛之乡的东方之珠香港的旅游协会于1976年6月首次主办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1981年至1982年间, 香港龙舟在英国及德国的世界独木舟锦标赛中作出示范表演,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于是世界各地以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的模式发展出龙舟节(Dragon Boat Festival),而且迅速风靡欧洲,因而在1987年至1990年间,英国、意大利、荷兰、德国、丹麦及欧洲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了当地的龙舟协会。

     1991年6月,世界四大洲,包括中国的12个国家龙舟协会在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中组成立国际龙舟联合会(IDBF),而IDBF为日后的龙舟赛订立比赛的规范。“赛龙舟”,2010年夏季,被中国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秋季,被列为广州举行第十六届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目前世界各地每年参与龙舟赛事的超过五千万人,大多数在中国和东南亚,可贵欧洲也有超过二十万人参与。现时国际龙舟联盟正努力让这一运动成为奥林匹克比赛的正式项目。

     龙舟比赛在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一道亮丽兼且独特的风景。话锋巡回到荷兰赛场上,虽然每个人都想在龙舟赛上获胜,但是参赛远远超过锦标的意义,一名选手说得好:参加比赛很有趣,这已经是赢了。而另一位前来观摩的穗郊老侨更是兴奋无比,将即席观感适步苏东坡词韵赋诗篇《赛龙夺锦新唱》书赠是届大赛委员会:欧洲大赛龙夺锦,诸国旌旗次第新,日睇飞舟逾百艘,今番愿作岭南人。

 

(  2010年秋初,写于欧洲文化首都荷兰鹿特丹

为庆祝广州举行第十六届亚运会而作  )

 

 

 

 

 

 

美图欣赏:斯德哥尔摩德雷亚公园门前的丁香花

北欧绿色邮报网图片新闻报道(记者陈雪霏)– 斯德哥尔摩德雷亚公园门前的丁香花,紫色和白色的。

斯德哥尔摩现在5月18日开始,瑞典的蓝天白云重现,最好的时候到了。就是夏天到了。今天已经是25度了。人们都晒太阳。

中国旗袍靓丽欧洲花园 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雅集荷兰库肯霍夫庆祝母亲节纪实

郁金香起源于中国新疆,11世纪前沿“一带一路”经由土耳其传入西方,而后荷兰人将其培育成世界著名的国花。誉为“鲜花王国”的荷兰,境内目前一共有超过四万英亩花田,从事花卉相关行业的人口7万人以上,全球鲜花市场里有七成来自于荷兰,荷兰花卉年出口额达80亿欧元,约占国际花卉交易市场的60%,在首都机场斯希普霍尔(Schiphol)附近设立了世界最大的鲜美拍卖市场。

《阿姆斯特丹的郁金香》歌声将《中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盛大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中国旗袍靓丽欧洲花园

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雅集荷兰库肯霍夫庆祝母亲节纪实

荷兰  张卓辉  (文 / 图 )

春暖花开,风和日丽。荷兰库肯霍夫(Keukenhof,荷兰国家大花园)于今年5月9日早上迎来了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下称:欧华妇联总会)主席熊国秀带领的一群意气风发的姐妹们。

华妇国服春光明媚

她们怀着美好的心情、穿着旗袍、有的携着丈夫,欢天喜地来到这个尊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荷兰皇家花园,也公称为欧洲花园(Garden of Europe),一起观园赏花,一起庆祝母亲节。这批身穿风格各异的中国旗袍的华人女性突然出现在众多游客面前,不禁让人们喜出望外,游客们的照相机镜头纷纷对焦她们身上,映衬万紫千红的郁金香前快乐的身影,不少路过的游客们亦不约而同地驻足观看,有的拿起相机把她们当模特,有的则要求合影。几个来自荷兰的老人院坐着轮椅的老人们不停地称赞:Heel mooi!(非常漂亮!)。当他们被邀请一起合影时,显得非常激动。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中华女性,温柔贤惠、聪颖自信、性感内敛,和旗袍的美最是相得益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于2014年3月访问荷兰时,应荷兰国王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和王后邀请,特地赠送郁金香一新品种命名为“国泰”(Cathay),赋予世界和平、国家昌盛、人民安康的全新内涵,并在库肯霍夫大花园由彭丽媛举行了命名仪式。中国政府代表团于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主席说“荷兰是欧洲的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的大门”,开启欧洲之旅。

邂逅中东妇联主任

公称为“鲜花王国”的荷兰,目前荷兰园艺产品贸易量占世界园艺产品贸易总量的24%,荷兰花卉产品贸易量占世界花卉产品贸易总量的60%。据了解,荷兰国花郁金香起源于中国新疆,有400多年的培育历史,而“国泰郁金香”是荷兰经过十多年才培育出的名贵品种,花型独特。目前中国的昆明、广州、南昌、石家庄都有荷兰郁金香种植装配大型园地或其花艺文化节。

在荷兰皇家花园,正当欧华妇女联合总会的姐妹们摆着姿势照相时,旁边一位中东女性按捺不住了,主动过来介绍自己:她来自阿联酋的迪拜,从事国际商务发展工作,同时也是一个有着4000多名会员的全球中东妇女联合会的主席。她的名片上印着: Dr. Mohiba Khalil(附图佐证)。她也欣然应邀一起合影后无比兴奋地说:今天看到你们这样一群优美、快乐和充满自信的中国女性真的很高兴,女性就该这样表现自己。下次我们开大会的时候,希望能够邀请你们一起参加!欧华妇女联合总会会长熊国秀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并相互交换了名片。

节日重申妇联宗旨

鹿特丹是“一带一路” 的西端,科技含量世界第一大港,同时是荷兰及至世界西欧华人最早踏足荷兰通向西方国家的登陆点之一。“一带一路”的东端为中国广州湾 。

5月11日母亲节期间,欧华妇联总会会长同时也是鹿特丹华人妇女会本届会长的熊国秀、部份总会在鹿特丹(Rotterdam)的委员,和鹿特丹妇女会会员们一起座谈、载歌载舞庆祝母亲节。

庆祝活动中,熊国秀总会长重申,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已成立十二周年,有23个会员国代表,可以说是个很国际化的华人社团。本总会宗旨致力带领全欧华人女性提高自身素质,促进欧洲各国与中国的经贸及文化交流,开展各项华人华侨融入居住国主流阶层的社会活动,推动中欧各项公益活动。本总会自成立以来,经常开展各国华人妇女之间的联谊交流活动,以及华人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和爱国爱乡、支持祖国建设、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等活动。同时,我们也很愿意向其他妇女团体学习和交流经验,我们争取做得更好!1987年至今,鹿特丹华人妇女会已经成立30周年了,有的会员跟随30年坚持支持鹿特丹华人妇女工作,现已是花甲白发的奶奶和外婆级别的妇女了。

访问丝绸之路寻根之旅

母亲节这周,时逢中国大好形式,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今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国领导人圆桌峰会,与会国各方共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大计之际,熊国秀总会会长告知来访者,本总会与时俱进,已在去年12月就开始筹备组织欧华妇女代表团于今年6月份到甘肃敦煌,和北京、江浙等地沿着“一带一路”的主题道路走访祖国大好河山。同时,熊国秀在担任荷兰荷中商务文教交流协会会长、鹿特丹中华文化中文学校校长期间,坚持数十年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现在,她业余时间除了担任培训教师导师以外,还将继续组织和带领30多个12岁以上的华裔学生于今年7月19日至8月3日期间到中国参加2017年中国寻根之旅少林夏令营。

阿姆斯特丹郁金香

母亲节接踵3天以来, 5月18日,正是中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签约45年周年的日子。

45年后的今天,中国驻荷大使馆门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使馆大厅内,以中荷双语以及中国荷兰特色景物的大幅图画为背景,烘托着正在展出的《中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图片展,展示了45年来中荷友好历程的历史性瞬间。

中国驻荷大使吴恳、正在荷工作访问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和荷兰议会一院议长克诺尔、教育文化科学大臣布斯马克、荷王室代表波尔图哈尔女男爵、禁化武组织总干事尤祖姆居、部分荷前政要、前驻华大使以及荷各界友好人士、在荷国际组织、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共500多人出席盛大的庆祝活动。招待会在中国驻荷兰使馆外交官合唱团用中、荷语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和《阿姆斯特丹的郁金香》的歌声中进入高潮,不少来宾兴奋地跟着高声歌唱。尤其是合唱团中的中国女外交官们都穿上各式各样的旗袍亮相,更显得多彩多姿,雍容华丽,成为大会靓点之最。

在中荷建交45周年之际,这儿不得不提到一位不计报酬默默地为中荷友谊做了具体而卓有成效工作的一位著名侨领:熊国秀从1988年到荷兰就开始义务教汉语,让不懂汉语的华裔和荷兰人了解中国;1997年底开始与多位热心华人一起筹备荷兰政府倡导帮助华人妇女的荷兰华人华侨妇女社团联合会,2000年被选为荷兰华人妇联创会主席,在推动中荷文化和友谊方面带领荷兰华人妇女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2000年开始与荷兰不同政党接触,让他们了解华裔二代,希望给华裔机会参政议政,并开始向荷兰政府递交华裔青年妇女培训计划;2000-2004年期间,参与多位华人帮助华人加入少数民族的行列,在2004年初与当年外侨大臣商议,推动外交大臣早日批准华人加入少数民族,提升了华人的社会地位及推动了荷兰政府帮助华人、加深友谊的步伐,当年的大使馆也非常支持华人加入到荷兰政府特别关心和帮助的荷兰少数民族、参政议政、融入主流社会、提高华人的社会地位和增进中荷友谊,大使馆当年的领事部主任在华人成功加入少数民族宣布日那天2004年10月1日特别受邀出席了发布会;熊国秀在2011年12月23日圣诞假期,说服阿克马市政府两位代理市长到中国威海建立友好城市,代表团首先拜访了广东侨办上任主任吴瑞成、到佛山、北京、上海、威海、吉林、昆明等城市拜访考察,让荷兰市长为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穿针引线促成阿克马市与威海市(香港上届特首梁振英的故乡)、吉林市、昆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尤其山东威海、吉林市政府及商务、文化代表团这几年都与阿克马市互访频繁,2013年熊国秀又再次陪同阿克马市政府去威海和吉林等多个城市参观访问。熊国秀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带领其协会许多理事和义工受邀参与华侨、海牙市政府举办的全荷兰华人新春庆典活动的筹备工作,推广中国新春文化,促进中荷文化交流。

2007年10月,熊国秀建议她所在的市政府在2008年政府新年酒会上的主题确定为“奥运在中国 奥运在北京”,市政府会议后欣然答应了。随后,熊国秀特意自费飞往中国自费采购奥运吉祥物和定制大型背景布,特意在中国买了一件中装上衣给市长做新年礼物,市长特别喜欢。那时其他国家还有很多反对声音想阻止中国举办奥运。2008年1月3日这天晚上,大使馆张大兴代办、领事部洪红主任等8位外交官出席了Capelle市政府为北京奥运唱赞歌的主题新年酒会,大使馆高度赞扬熊国秀为支持北京奥运带动市政府用政府行为大张旗鼓支持中国办奥运,这个意义很大、影响很广,为增进中荷友谊又做了一件大好事 。

2008年5月中国四川地震后,熊国秀的学生舞蹈团队与荷兰著名乐队组织了大型广场义演募捐款项活动,并邀请了刚上任的张军大使、张大兴参赞、洪红领事等出席了义演募捐活动,这个活动更加体现了中荷人民之间的友谊坚不可摧。

熊国秀所在的商务文教协会长期以来帮助中国不同省市政府代表团发过无数邀请函,邀请他们到荷兰访问交流,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广到中国。最近,她还在为包括威海市在内的多个山东省城市代表团到访荷兰紧锣密鼓的联系荷兰友好城市。

 

 

“山水·心境——中国传统文化生活艺术演展” 在斯德哥尔摩隆重揭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5月25日下午,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以及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青年策展人专项基金共同主办的“山水·心境——中国传统文化生活艺术演展”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浦正东先生主持活动并致辞,瑞典当地百余位各界人士出席了开幕活动。

本次活动以中国自宋代以来形成的文人生活“四雅”即观画、闻香、品茗和插花活动为主要内容,综合了古今生活与艺术的意趣,集中展示了历久弥新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中国的传承与发展。香、茶、花和画,是中瑞两国文化中共同的却也有各自不同。通过对传统的挖掘和传承,使生活回归优雅,是这次活动的意义所在。

活动现场展出了丘挺、陈淑霞、曾健勇、赵金贺(鹤)、郑忠、李忠国等6位中国当代著名水墨画家和书法家创作的30幅以山水为题材各具特色的书画作品,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天人合一、和谐相生”的美好氛围。同时,展出了汉唐以降以及宋元明清时期使用的精致生活艺术品,包括汉瓦档“千秋利君寿延年”的“壶承”、宋代的“仿周中鼎”及“建盏”、宋元期间的“泗水浮滨——如意磬”、明代宫廷用品“宣德炉”、锡制的“博古茶盏”以及朱石梅敬制的“梅花茶仓”等展品。

 中国传统文化学者、收藏家刘锡荣先生在开幕式上生动地主讲了“文人雅趣——当代文人生活”。

北京芝兰博雅文化机构总裁、策展人赵静主讲了“中国瓶花史”。

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常务馆长黄毅主持的品鉴沉香活动。

茶艺师陈燕主持了品茗体验活动。

活动现场带来的视、听、味、触等多种拟古的感官享受,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相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全面、立体、生动的展示给了瑞典民众。

演展活动将持续至6月15日结束,并计划于9月和11月巡回至新加坡和布鲁塞尔举办。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参赞出席了开幕式,并倾听了讲座,观看了展览,并对展览高度评价。

陈大使在参观完说,这种文化交流活动深受瑞典人民的喜爱,也受华人华侨的欢迎,这不但能加深中瑞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能促进欧亚大陆的文化交流,符合一带一路创意的出发点。

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很多瑞典人,包括前瑞典驻华大使雍博瑞(中)和前瑞典驻上海公使。

雍博瑞大使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采访时说,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坐落在斯德哥尔摩黄金地段,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活动,他更希望能够举行一些可以进行讨论的活动。他建议可以定期在这里放映中国电影。另外,中欧文化协会部分会员也参加了本次活动,感觉受益匪浅。

今日头条:著名话剧演员濮存昕说自己从来没想过当第一“求冠居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著名话剧演员,电影演员濮存昕5月22日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精彩演讲,题目是《我和我的角色》,受到观众热烈好评。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出席演讲会。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浦正东主持会议。他首先对濮存昕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幽默地说,今天参加演讲会的都是濮老师的粉丝。确实,最起码来自中欧文化协会的近30名会员大部分都是濮老师的忠实粉丝。

浦参说,为了活跃气氛,还特意邀请了曾经到中国学习研究戏剧的瑞典戏剧家克里斯蒂娜.林德奎斯特在濮存昕讲座之后进行问答对话。还请了翻译丹华来做中瑞之间的翻译。

 

濮存昕一进门的时候,就遇到了正在门口等候集合一起听讲座的会员们。认出他以后,希望能照个合影。濮老师欣然答应。然后,先进去了。我们在外面等候过程中立即对濮老师的平易近人感到由衷的感动。觉得他很亲切。

濮存昕以郭沫若在1919年写的一首诗开头。诗的题目是,《地球我的母亲》。话剧演员当然最好听的就是他们的声音。濮老师的朗诵立即博得热烈的掌声。

紧接着,他讲了自己的童年。他自己讲的很轻松。但是,事实上,濮存昕的童年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他就是在出生后两岁的时候,1955年,在美国,成千上万的儿童得小儿麻痹症,被认为是仅次于原子弹伤害的一种大病,美国总统罗斯福深受其害。于是调动全国医务工作者象屠呦呦率领中国科学家寻找抗虐药物一样,就在1955年找到并生产出疫苗了。但是,在我国那个时候还没有糖丸儿。经过7年拄拐的生活,到9岁时,濮存昕做了个手术。这样他的脚可以放平了。不过一条腿的力气还是不如另一条腿。但是,他很想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能显示出自己比别人弱,因此,很早就有很强的自我约束能力。

濮存昕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就展现出他的表演才能,当他有表情地读艾青的诗歌的时候,获得老师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一开始也没有树立当演员的理想。

16岁那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他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在那里锻炼了健壮的体魄。那以后,他想到部队文工团做文艺工作。但那时,他想的也是凭自己的本事,不能靠关系。后来,他在部队,空政等单位几经辗转,他还是来到了父亲所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他的父亲是苏民,这是他在1946年当地下党的时候改的笔名,江苏人的意思。解放以后,就一直叫苏民。但是,濮存昕还是以濮家的姓传下来。

濮存昕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专访时说,他30岁之前觉得自己一点儿名气都没有,没人理。但是,到电视剧《英雄无悔》以后,在那里,他扮演了一个公安干部。从那以后才开始有人找拍广告。当北京市领导找他做公益广告的时候,他欣然答应。于是,人们很容易看到他做了很多公益广告,例如,艾滋病防治,义务献血和禁毒等。

朗诵哈姆雷特时的纠结。

从那以后,他也演了无数场话剧,无数场电影。例如,他演过著名的哈姆雷特,演过李白,演过鲁迅,演过反应弘一法师-李叔同的《一轮明月》,演过曹操。所有这些都给他以人生启迪。他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演了角色,另一方面,他也学习和体会了角色的品格。例如,他到这个年纪,就对弘一法师的情怀有深刻的理解。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这些电影票房都不是很理想,但是,他觉得还是要坚持演名著,坚持演文学。人应该有担当,有家国情怀。就在出国前一天,他还在演话剧《白鹿原》。而且《白鹿原》已经演了整整100场。

濮存昕早期也演过他父亲演过的角色,例如《雷雨》中的周平。他演过电影《洗澡》。他说没人看。但笔者觉得不用说《雷雨》是经典中的经典,就是《洗澡》也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演的就是真善美,演的就是父子情,演的也是纠结。

濮存昕讲述他演哈姆雷特,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这就是纠结,犹豫,而他就是演这样的角色。为了体会这个角色,他读很多书。他后来读到一首诗,其中有一句叫“把理想埋在土里”。就是这样要忍耐。

濮存昕确实是进入了角色。他说,一个好演员是需要演得好。但是,象弘一法师-李叔同这样的大家,在演他的过程中,也深深地影响了濮存昕本人。他的世界观也随之靠拢,达到能够放得下的境界。

演讲中,他进行了李白,哈姆雷特等角色的现场表演。

他最后在回答问题时,讲述了他是在家规比较严格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因此,一直怀有敬畏之心,不敢走错路。因此,能够在复杂的形势下,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他向观众们提出了六个字的建议,获得观众的高度赞誉。

朋友圈的瑞雪冰洁这样评价濮存昕,作为艺术家,他给人的印象是纯朴,纯洁和淳厚。“零距离聆听,演员的成长是一个杂学的过程,演员是一个杂家的职业,一个好演员一定是一个兼容众长懂生活有文化的人,并担当着传递真善美的使者。人的一生要有“玩”的积极,”学与做“的踏实,”悟“的精灵,”舍与了“的智慧和情怀,幸会幸会,谦谦君子,朗朗才俊,淳醇风华,受益匪浅。”

确实,整场演讲幽默风趣,优雅自如,观众的水准也不错,能够很容易地理解濮存昕的谦谦君子的情怀。对了,他还推广了四声普通话,说他现在在搞朗诵和朗读。认为要把四声发准了,说话就好听了。

濮存昕在皇家大剧院前接受记者采访。           陈雪霏拍摄

记者全程录像。第二天又在他去机场之前在皇家大剧院门口采访了濮存昕。他说,在来这里之前他刚完成《白鹿原》的第一百场演出。上半年真是非常忙碌,一直在搞演出。出来演讲就是一个空间转换,这样也算是休息了。他说,现在中国人遍布全世界了,中国国力增强了,五湖四海到处都有国人,国人与当地人交往,城市与城市交往,国家与国家交往,都有这样一种需求。现在这种思想,文化和艺术的交流比十年二十年前的空间更大了。

谈到他的受欢迎程度,濮存昕说,千万不能当第一。从来都没有过要当第一的这种愿望,而且也不敢。这是我的经历所决定的。不可能。所以我给自己起了个词就叫“求冠居亚”。  亚就是第二名,但要做最好。天下不可争。我个人没有去争,我做我自己喜欢干的事。不去求功名。

他说,人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要经得住成功的考验。

“你积累到一定程度,社会需要你,帮助社会推动一些公益概念,艾滋病防治,禁毒,义务献血。能拒绝吗?不能,但也不要占领至高点。”

他说,“在人艺,你以为你出名了,你以为你是老大了,第一了?都比你强。回到剧院里没有人摆谱了。这是人艺的风格。因为你见过那些好的演员,它不是草台班子,没人宠着你或者包装你。”

他说,人民艺术剧院还保持着文学剧院的风格,演名著演经典作品,翻演,我们坚持自己的风格,现在观众也越来越多了。

濮存昕借用老一辈艺术家梅葆玖概括京剧是什么,就是给国人做出个样儿来。做什么样呢?就是要做个榜样!那你真得有个样儿,才能给国人做个样儿。进入最高境界,就象唠家常了!

演讲过后,会员们纷纷发表反馈说这是一次高质量的演讲会!非常精彩!

图 庞其銘拍摄。文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