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会,我要再来这里”

2018年08月29日 04:17 人民日报

原标题:“有机会,我要再来这里”
来自瑞典、比利时、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13个国家的媒体记者日前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主题采访活动。

8月25日,由中外记者组成的采访团在乌鲁木齐与市民、游客开展交流,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到大巴扎,不虚此行。这里有美食,有美景,有文化,尤其是特色商品太多了,太开心了!”从上海来旅游的王茂盛老两口,说起这座城市来滔滔不绝,“回去后,我们会让身边的人多来乌鲁木齐。”

新疆国际大巴扎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乌什库·尤努斯告诉记者,现在是大巴扎建成15年来人气最旺的时候。游客平均每天达10万人左右,多时能达15万至20万人。今年,解放南路、和平南路连片改造,对新疆国际大巴扎景区、二道桥景区实施综合规划,更好地整合了旅游资源。“目前商户达到3300多家,解决了1万多人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乌什库·尤努斯说。

商户艾麦尔江·托乎提在他的工艺品摊位上十分忙碌。“别看我这摊位只有10平方米,月营业额能到10万元左右。”艾麦尔江·托乎提说,“2003年以前,我在露天的老二道桥市场摆摊,风吹日晒,雨雪天更是受罪。如今在这里,条件好、游客多,我感到很幸福,对明天充满信心。”

阿富汗托罗新闻执行制片人纳吉布·阿希尔说:“我是第一次来这里,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新疆软件园、新疆博物馆都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国际大巴扎的热闹、繁华、和谐,展现了乌鲁木齐的美丽、迷人。”

“乌鲁木齐各方面发展如此之快,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来自瑞典的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陈雪霏说,“此行彻底改变了我以往对乌鲁木齐的认识。以后有机会,我要再来这里。”

绿草茵茵的厂区,宽敞明亮的厂房,现代化的生产线,在新疆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记者们边走边看,连连称赞。8月26日,记者来到昌吉市开展交流采访活动。

“中秋节快到了!我们在加紧生产月饼。”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雪介绍说。麦趣尔集团是新疆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达到6亿多元。每天加工牛奶达到400多吨,带动了当地不少农民脱贫致富。”

来到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连片的葡萄园郁郁葱葱。这是印象戈壁葡萄酒庄的种植基地。“天山脚下这片土地非常适合酿酒葡萄生长。”酒庄总经理富强告诉记者,“基地共有1100亩葡萄,全部按有机模式种植。采用滴灌浇水、施肥,自动化控制。手机APP终端可以监控葡萄生长、成熟、采摘、酿制、销售全过程。”2015年,印象戈壁葡萄酒庄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230余户。“社员不但有每亩400多元的土地租金,每月在酒庄的工资收入也有4000多元,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富强说。

13国媒体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转载时间:2018-08-28 10:37:3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阅读: 3
【 字号:   

中新社乌鲁木齐8月25日电(耿丹丹 戎睿)来自瑞典、比利时、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等13个国家以及中国国内共30余名媒体记者25日走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疆,了解当地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据悉,此次活动为期7天,媒体记者们将先后前往乌鲁木齐、昌吉以及阿勒泰等地采访,其中包括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千亩葡萄种植园、乌鲁木齐民族团结大院以及新疆民俗旅游地等内容,力争让各国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新疆事,发现新疆美。

乌兹别克斯坦Sevimli电视台记者嘉弗洛娃·鲁赫索拉告诉记者,第一次来中国心情很激动,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向来保持友好关系,“中国制造”在当地深受欢迎。“这次也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产品。”

当日,在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当拉着41箱货物的第654列中欧班列从集结中心缓缓出发时,媒体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记录下这一刻。

来自比利时《回声报》的记者布鲁诺·科尔曼说,中欧班列途经比利时,今天有幸在现场亲身感受。“我见证了中国和欧洲的连接,感觉很震撼。”

布鲁诺·科尔曼说,他对中国的很多方面都特别感兴趣。“中国和欧洲近年来在铁路、航空以及其他经济建设方面都有合作,很高兴能参与此次采访。”

在参观完新疆软件园后,来自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陈雪霏说,当看到新疆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此之快,她觉得“不可想象”,“颠覆了以往我对新疆的认识。”

中外媒体联袂采访 发现不一样的新疆

  • 来源:新疆经济报  作者:何玲  稿源时间: 2018-08-26 05:13:38

当日,在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当拉着41箱货物的第654列中欧班列从集结中心缓缓出发时,媒体记者们纷纷拿出相机和手机记录下这一刻。

“今天,我见证了中国和欧洲的连接,感觉很震撼。”来自比利时《回声报》的记者布鲁诺·科尔曼说。布鲁诺·科尔曼说,他对中国的很多方面都特别感兴趣。“中国和欧洲近年来在铁路、航空以及其他经济建设方面都有合作,很高兴能参与此次采访。”

参观完新疆软件园后,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陈雪霏说,当看到新疆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此之快,她觉得“不可想象”,“颠覆了以往我对新疆的认识。”

陈雪霏说:“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有着非常好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等。相信未来一定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记者了解到,此次采访活动为期7天,媒体记者们将前往乌鲁木齐、昌吉以及阿勒泰三地进行采访,包括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千亩葡萄种植园、乌鲁木齐民族团结大院以及新疆的民俗旅游地等内容,让各国媒体了解新疆社会经济、文化、人文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中外媒体“走进新疆”系列(五)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新疆多民族团结合作和谐共处的见证

北欧绿色邮报网乌鲁木齐报道(记者陈雪霏)–  24日晚上,记者到大巴扎去看了一下大巴扎的夜景。大巴扎坐落在乌鲁木齐市中心。雄伟壮观的高塔在夜幕下显得非常漂亮。进到里面,已经坐得满满的。

这里人山人海。原来,新疆的古尔邦节刚开始,因此,大巴扎里挤满了人。人们来这里吃各种小吃。

中外媒体30多名记者于25日下午来到大巴扎。太阳高照,晴空万里,大巴扎正在上演当地的歌舞。还是人山人海。

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疆民族舞蹈的表演来吸引游客。

新疆国际大巴扎文化旅游产业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乌什库·尤努斯告诉记者,现在是大巴扎建成15年来人气最旺的时候。游客平均每天达10万人左右,多时能达15万至20万人。“目前商户达到3300多家,解决了1万多人就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乌什库·尤努斯说。

记者们穿梭在大巴扎的摊位中一览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有卖乐器的,有卖中草药的,有卖丝绸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货物有当地产的,也有进口的。仿佛是国际博览会一样。

据介绍,新疆国际大巴扎于2003年6月26日正式建成,总建筑面积是1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各式商铺3300家,是乌鲁木齐市重要的文化性地标建筑簇群。

其浓郁的特色文化旅游业态涵盖了歌舞之城,美食之城,民族工艺品之城,丝路古堡建筑之城等,是集丝路民俗民风民情的“美艳之都”,有着一城看新疆历史人文商贸产业园区的美誉,更是新疆首府的会客厅。

这位维族小伙子中学一毕业就和姐夫一起在这里卖乐器,手鼓。他自己也会打手鼓。他觉得在这里工作很有意思,可以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人。

这个其实是个动画的画面。

这个人喜欢乐器,一边卖一边演奏。非常好听。

艾麦尔江·托乎提说,他是2003年一开始就在这里卖货了。这里变漂亮了,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这都是新疆政府修建的这个大巴扎的好处。他们的收入随着游客的增加而增加了。他对生活和工作都很满意,很高兴。以前有暴力,很不好,有的人被洗脑子,这是新疆所有人都不喜欢的。他觉得现在非常好了,新疆安全稳定。人们可以安居乐业。

塔顶上六层以上是茶歇的地方,有新疆的民族特色。

这个商人老板说,他曾经在北京闯世界,后来,发现了一些乐器,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尝试做生意,买卖这些乐器。于是,他就回到新疆,来到乌鲁木齐大巴扎做起了自己的生意。

这也是一位老商户,在这里开业多年了。他表示这里的生意越来越好,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来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了。收入也增加了。他认为新疆是个多民族的地方,因此,大家都和睦地在这里生活。

大巴扎正是新疆多民族大家庭和谐发展的缩影。这里是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个民族都在一起,在政府提出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的政策下享受着新一轮的增收过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把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当作重中之重,希望通过旅游业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增加人民的收入。大巴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是中外30多家媒体走进新疆的第一天,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本记者将继续为您报道。

图文陈雪霏

chenxuefei7@hotmail.com

微信:chenxuefei7

账户: Bankgiro: 840-7157   感谢您的支持或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