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就新疆反恐维稳情况及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答记者问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近日,新华社记者就新疆反恐维稳情况及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采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雪克来提·扎克尔,内容如下:

  问:新疆一些地方受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影响,在一段时间内暴力恐怖事件呈多发频发态势。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情况。

答:20世纪90年代以来,境内外“三股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在中国新疆策划并组织实施了数千起爆炸、暗杀、投毒、纵火、袭击、骚乱、暴乱等系列暴力恐怖事件,累计造成大量无辜群众罹难,数百名公安民警殉职,财产损失无法估算。这些暴恐分子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不仅严重破坏了新疆安定祥和的秩序、团结进步的氛围,更是肆意践踏了新疆各族群众的生命权、健康权、财产权和发展权等基本人权,新疆各族群众对此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一位维吾尔族殉职警察子女曾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动情地说:“我的父亲牺牲在反恐斗争一线,虽然父亲正义高大的形象始终温暖鼓舞着我的成长,但我更希望党和政府能够坚定不移地将暴力恐怖犯罪斩草除根,使更多的父亲不再缺席孩子的成长。”

面对复杂严峻的反恐斗争形势和各族群众急切要求打击暴恐犯罪的强烈呼声,中国政府果断采取坚决措施,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全面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坚定不移落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反恐维稳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当前,新疆呈现出大局稳定、形势可控、趋势向好的态势,已连续21个月未发生暴力恐怖案件,包括危安案件、公共安全事件在内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大幅下降,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宗教极端主义渗透得到有效遏制,各族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为从根本上解决影响长治久安的深层次问题打下良好基础。

如今,新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各族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反恐维稳的红利初步得到释放。2017年全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和8.5%;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全疆年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1亿人次,同比增长32.4%。今年1-9月,全疆接待境内外游客已超过1亿人次,达到1.32亿人次,同比增长40%。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许多到过新疆的人纷纷感慨道:现在新疆不仅很美丽,而且很安全、很稳定。无论天山南北,还是白天黑夜,人们不再担惊受怕,可以放心地外出、购物、聚餐、旅游。

问:据悉,新疆为做好反恐和去极端化工作,开展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请问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答: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是人类文明的公敌,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敌人。打击恐怖主义和去极端化既是世界性问题,也是世界性难题。多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不断尝试结合本国或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打击恐怖主义和去极端化的具体路径,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国际社会也深刻认识到,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难以根除,极易死灰复燃。中国在借鉴吸收国际社会反恐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响应联合国大会关于《全球反恐战略》(60/288)的决议,致力于“消除恐怖主义蔓延条件,预防和打击恐怖主义”,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积极探索实践预防性反恐措施,深入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工作。

新疆立足疆内实际,坚持“一手抓打击、一手抓预防”,将打击暴恐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既注重依法严厉打击少数严重暴力恐怖犯罪,最大限度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免遭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侵害,又重视开展源头治理,通过帮教工作,最大限度地团结教育挽救绝大多数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避免其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另一受害者和牺牲品。

当前,新疆反恐斗争和去极端化工作虽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其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依然突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警钟长鸣。特别是在南疆四地州,过去受恐怖主义危害较大,受宗教极端主义渗透干扰严重,部分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较弱,法治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职业技能不强,就业困难,导致该地区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薄弱,容易受到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教唆和胁迫。南疆地区清除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遗毒影响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正是基于以上情况,新疆依法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消除滋生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的环境和土壤,将暴恐活动消除在未发之前。

问:请您介绍一下新疆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法律依据和有关程序?

答:近年来,为了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中国政府加快推进反恐法治化建设进程。全国人大于2015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18年下发了《关于办理恐怖活动和极端主义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对恐怖活动犯罪规定、定罪标准、办案程序和工作机制进行完善和明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共同构建形成了中国相对完备的反恐法律体系。新疆也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规定,充分结合本地实际,依法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

工作中,新疆对被教唆、胁迫、引诱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或者参与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情节轻微的人员,依照刑法、刑事诉讼法、反恐怖主义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宽严相济的政策,着重感化挽救。多数受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影响,涉嫌犯罪但情节较轻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人员,在依法宽大处理的同时,通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向其提供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以此增强他们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知识以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从根本上筑牢抵御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渗透的防线。具体流程包括:在明确约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结业标准、考核方式的前提下,由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与学员签订《培养协议》,通过“集中培训、寄宿学习、实践培养”等多种形式开展免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并在学员考核达标后颁发结业证书。

问: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您介绍一下。

答:目前,新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形成了以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为载体,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法律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和开展去极端化工作为主要内容,以实现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模式。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设有教学、管理、医疗、后勤、保卫等部门,并按照学员人数配齐授课教师队伍、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医疗卫生队伍、餐饮物业保障队伍、门卫保安队伍。

在学习培训过程中,实行由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到学习法律知识,再到学习职业技能的正向进阶。一是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提高学员个人交流交往等能力,接受现代科学知识,增强对中国历史、文化、国情等认识的基础。通过统一制定教学方案、统一编印教学材料,统一建设讲课系统,实现授课学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同时,坚持根据学员知识文化水平分类施教、因人施教,尽快提高学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二是将学习法律知识作为培养学员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的关键环节。聘请法律专家系统讲授宪法、刑法、民法等法律,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讲授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反恐法、婚姻法、教育法和新疆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等法律法规。三是将学习技能作为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根据当地社会需求和就业条件,设置服装鞋帽加工、食品加工、电子产品组装、排版印刷、美容美发、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课程,对其中有愿望有条件的学员进行多技能培训,确保学员结业后能够熟练掌握1-2门职业技能。同时,积极联系成衣制造、手机组装、民族特色餐饮等相关企业,将课程学习与实训操作紧密衔接,并按照实训保底工资+操作计件工资的模式向学员发放劳动报酬,形成“既学习又实践还增收”的良好机制。

在日常生活中,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宪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注重在日常生活和饮食起居等诸多方面,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不同信仰学员的正常风俗习惯,并在坚持免费办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障和满足学员在学习、生活、娱乐方面的诸多需求。学员食堂提供营养丰富的免费饮食,学员宿舍统一配齐广播、电视、空调,设有盥洗室、淋浴间。建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室内外体育活动场所,阅览室、计算机室、放映室等文化活动场所,以及小礼堂、露天舞台等文艺表演场所,并经常性举办丰富多彩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舞比赛和体育比赛等课外活动。许多学员表示:此前受极端思想控制,从未参加过文艺、体育活动,没想到生活原本如此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此外,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还十分关注学员心理健康,重视解决学员实际困难。不仅主动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还会同有关方面及时收集、动态解决学员及家属的困难诉求。以上这些,无不体现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的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

问:请您介绍一下,到目前为止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效果?

答:通过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绝大多数学员都能深刻反省曾犯过错,能够认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明显增强,明辨是非、抵御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明显提高,致富脱贫的主观能动性明显增强,向往和追求现代文明生活蔚然成风,对未来充满信心。有学员说:“以前完全不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不懂法,犯了错也不知道,但政府并没有放弃我,积极挽救帮助我,让我免费吃住、免费学习,我现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一定珍惜这个机会,以后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总体看,主要取得了以下效果。

一是学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高。许多学员以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听不懂、说不出、看不明,现在初步实现能听懂、能交流,获得现代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得到拓宽。很多学员表示,以前受宗教极端主义影响,没能正确理解双语教育的真正意义,一味狭隘认为坚守本民族语言才是对民族文化的未来负责,拒绝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现在才认识到不仅要学好本国通用语言,还要学习外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

二是学员法治意识不断增强。许多学员以前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裹挟,按照极端分子歪曲炮制的“教法、家法”行事。现在学员已经认识到自己首先是国家公民,行为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约束,真正明白了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遇到问题应如何向法律求助。有女学员说:“我是一位离婚妇女,在父母的帮助下独自抚养一双儿女,生活贫困,现在才知道前夫应该对子女尽到抚养义务”。在法律的保护下,她向前夫讨回了多年的抚养费。

三是学员职业技能得到提高。许多学员以前不掌握职业技能,虽有就业意愿,但难以实现。现在学员通过学习职业技能知识,参加实训操作,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术,依靠就业实现增收、脱贫、致富逐步成为现实。有位正在参加实训的学员说:“现在仅通过实训操作,就已经获得每月1500元的劳动报酬,收入大幅提高,真正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腰杆也越来越直,长辈开始赞赏,妻子更加体贴,子女以自己为骄傲,体会到了久违的尊重和自信”。

在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的影响下,新疆社会环境发生明显变化,正气上升,邪气下降,追求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明生活风尚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宗教极端思想传播受到自觉抵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工作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各族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问:听了您的介绍,使我们对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有了清晰、全面的了解。请您介绍一下今后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有什么打算?

答:实践证明,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符合目前新疆反恐维稳和去极端化工作实际,是新疆探索消除滋生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环境和土壤,预防暴力恐怖犯罪的有效举措,自开展以来,得到了全疆各族群众的高度认可和衷心拥护,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国际社会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工作作出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目前,根据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反馈,已有部分学员接近或达到《培养协议》中约定的结业标准,正在有序接受结业考核,并有望于年底前顺利完成学业,我们正抓紧做好这批学员的就业安置工作。同时,新疆还将根据学员掌握的就业技能有针对性开展招商引资,通过落户企业带动就业,通过增加就业促进脱贫,力争实现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间的无缝衔接,使结业学员就业有岗、致富有门。

下一步,新疆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着力抓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旅游产业发展三个重点,并以南疆四地州为主战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来源:新华社

驻瑞典大使夫人宋景丽女士访问斯德哥尔摩蒙特梭利国际学校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1月23日,驻瑞典大使夫人、使馆阳光学校校长宋景丽女士应邀访问斯德哥尔摩蒙特梭利国际学校。

  蒙特梭利国际学校校长尼尔松女士对宋景丽女士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宋景丽一行考察学校幼儿园至高年级的多个课堂,观摩不同学科的现场教学,与该校师生亲切互动,热烈交流,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师资教材、汉语教学等各方面情况。

该校九年级师生汇报了2018年秋季访华及赴友好学校交流的经历,以及在中国家庭生活、体验中国文化的感受。

  宋景丽女士希望同学们在校园快乐成长,积极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将来成为具有多元文化素质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中瑞两国友好关系发展作贡献。

今日头条: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说中瑞“一带一路”合作今年取得突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说,中瑞一带一路合作今年取得突破,航空,铁路,冰路都有进展。

  首先我要感谢斯德哥尔摩商会倡议举办本次与瑞典中国商会的联谊会,搭建与瑞典中国商会之间的合作平台。我非常高兴看到两个商会强强联合,共同推动中瑞经贸等领域务实合作。借此机会,我要祝贺哈茨杰吉欧博士当选斯德哥尔摩商会CEO,希望在哈茨杰吉欧博士的带领下,斯德哥尔摩商会会员企业对华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下面我愿与各位朋友分享中瑞经贸合作最新成果。近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瑞典进口优质产品数量大幅增加。2017年中瑞双边贸易额增幅超过17%,达150亿美元,而且瑞方对中方贸易25年来首次由逆差转为顺差。今年中瑞贸易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1-10月双边贸易额为14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全年有望再创新高。其中中方自瑞方进口75.7亿美元,增幅高达17.8%,瑞方继续保持顺差地位。中方对瑞投资近年来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截至今年10月,中方对瑞方累计投资38.5亿美元,中资企业对瑞典投资领域日益拓展。

  中瑞“一带一路”合作今年取得突破。中国东方航空公司6月开通了上海到斯德哥尔摩的直航航班。达拉纳省9月开通了至中国江西赣州的首趟中欧班列。同月,中国中远集团的破冰货轮从江苏连云港一路北上,通过北极到达北欧。如今,中瑞空中、海上、陆上、冰上“丝绸之路”都已开通,前景更加广阔。

  瑞典奉行开放发展政策,而且是创新大国和科技强国,在技术、管理、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拥有巨大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中瑞经济互补性更强,可以挖掘的潜力更大。特别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外资增长、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对华投资、贸易环境更加宽松便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知识产权得到更好地保护。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位列46位,较上一年上升32位。得益于中国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今年1-9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6万家,同比增长95.1%。瑞典基础设施大臣耶纳路特率200余人的政府和企业代表团出席11月上旬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瑞方企业签约金额超过5亿美元。欢迎斯德哥尔摩商会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参加明年的第二届进博会,抓住机会,扩大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创新等领域合作。

中资企业在瑞典开展业务已有30年,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中瑞经贸合作的中坚力量,也为瑞典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瑞典中国商会于2016年12月应运而生,成为两国企业间交流的重要平台。经过两年发展,会员数量已从最初的22家增加到如今的40家,有力地促进了中瑞企业的务实合作,在瑞典商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中国商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非常注重同瑞典各商会的交流合作,先后同东哥特兰省、中部商会、西瑞典商会、北博滕商会等建立了密切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与认识。希望斯德哥尔摩商会今天举办的与瑞典中国商会的联谊会能够促进双方企业深入交流与探讨,助力双方开拓对方市场,实现互利共赢,为更好地促进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作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

桂从友大使出席中瑞企业交流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11月30日出席中瑞企业交流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并发表讲话。

他说,很高兴出席今天的中瑞企业交流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我谨代表中国驻瑞典使馆对各位嘉宾和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在座各位朋友都是中瑞务实合作的坚定支持者,关心关注中瑞经贸合作发展成果和未来趋势。在此,我做些简要介绍。

中瑞友好合作源远流长,瑞典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也是最早与中国签署经贸、科技合作政府间协定的西方国家之一,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68年来,中瑞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额从1950年的500万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150亿美元。去年,瑞方对中方贸易首次由逆差转为顺差,这充分说明中国市场对瑞典优质产品的欢迎度持续上升。我们欢迎瑞方继续扩大对华出口。近年来,中瑞双向投资也持续扩大。截至2018年8月,瑞典企业对华投资累计已达5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瑞典投资起步晚,但增长快,累计达38.5亿美元。

桂大使说,去年10月成功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近14亿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此,中国正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家,创新能力世界领先。企业创新水平高,拥有全球领先的高端技术和产品。中瑞加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合作恰逢其时,前景广阔。希望双方企业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宗旨,共同加倍努力,促进双方合作从传统的贸易、投资向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合作转型升级。

 

桂从友大使接受《瑞典日报》记者专访时说,中瑞在绿色经济和气候变化问题上是天然合作伙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1月16日,桂从友大使在使馆接受《瑞典日报》记者托恩瓦尔专访,就中瑞经贸关系回答提问。全文如下。

  桂大使说,听说你不久前去中国进行了采访,你感觉中国怎么样?

记者说,我觉得中国很大,令人印象深刻。我主要关注经贸商业领域,中国有很多值得报道的新闻。

  问:首先,请大使先生对中瑞经贸关系作一个总体评价。

答:中瑞经贸关系历史久、基础好、成果大、前景广阔。中瑞经贸关系有300多年历史。特别是270多年前,瑞典“哥德堡”号商船远航中国,从中国运回大量丝绸、茶叶、瓷器,开启了中瑞海上丝绸之路合作。1950年5月9日,瑞典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同中国建交,揭开了两国友好合作的新篇章。瑞典也是最早同中方签署经贸、科技合作政府间协定的西方国家。这些都为中瑞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向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打开大门搞合作,中瑞经贸关系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50年中瑞建交时双边贸易额只有500万美元,到1994年双边贸易额已达10亿美元。此后,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瑞经贸合作迅速扩大,去年双边贸易额达15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创历史新高。瑞典25年来首次在对华贸易中实现顺差,达9亿美元。今年1至9月双边贸易额126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8%,同期瑞典对华贸易顺差9亿美元,与去年全年持平。预计今年中瑞双边贸易额和瑞典对华贸易顺差都将创历史新高。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中瑞经贸合作的良好势头和广阔前景。

当前中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势头,瑞典经济也稳定增长。我们两国都坚持开放发展。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特别是扩大从国外进口。不久前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中国主动向世界敞开大门、开放市场的又一重大举措。

问:我们知道最近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法规,进一步放宽外国对华投资的限制。但包括瑞典在内,国际上仍有不少投资者认为,外国企业对华投资和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条件不对等,比如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必须选择当地合作伙伴,某些行业外资仍有占股比例限制。您怎么看?

答: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积极与各国开展经贸投资合作,既带动了中国经济全面发展,同时也惠及其他国家。如果像你所说的,外国企业对华投资和中国企业到外国投资还有些条件不对等,这也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我们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条件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都远高于我们水平的西方发达国家做机械硬性的对等比较,是不公平、不客观的。

尽管如此,中国从自身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目标就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对中外投资者一视同仁。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在世界190个经济体中排名46位,较去年上升32位。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大幅降低上千种商品进口税率,中国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5%。中国还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放宽外资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占股比例。我们已经彻底放开汽车行业外资占股比例,允许外国企业独资在华设厂。美国著名汽车厂商特斯拉已经在上海独资设厂。这些都足以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不能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条件做硬性比较,希望批评者能看到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幅提升。

问:我们注意到近10年来中国对瑞典投资大幅增加。中方不仅对瑞典大企业很感兴趣,比如收购了沃尔沃汽车以及沃尔沃集团的部分股权,对瑞典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也很感兴趣。而且中国来瑞典投资并购的多数是民营企业。中国政府对中国民营企业赴海外投资怎么看?

答: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大力吸引外资。长期以来,瑞典的爱立信、ABB等老牌跨国企业对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瑞典企业对华投资累计已达50亿美元。我们欢迎瑞典企业继续抓住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机遇,继续拓展对华投资。瑞典企业对华投资多多益善。也希望你把我这些意见转达给瑞典工商企业界。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一大批企业特别是民营、私营以及个体企业迅速壮大。他们具备强大实力,也愿意走出国门对外投资。这既是把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带给其他国家,也是对其他国家长期对华投资的回报。瑞典有发达的市场经济、高质量产品、先进技术,是中国企业的重要投资合作对象。民营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民营企业成为对外投资的主力军也是很自然的事。

问: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有通盘规划吗?他们选择重点投资领域时,背后有中国政府引导还是自主选择?

答:民营企业投资首先是企业行为,完全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同时一些民营企业限于自身条件,对外国国情不太了解,出现过一些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受挫甚至失败的案例。中国政府在鼓励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同时,也为它们提供服务指导,要求相关部门包括驻外使领馆向企业介绍相关国家国情,供企业参考。同时,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行为进行指导。简单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既要符合中国的产业政策,也要符合目的地国的产业政策。

  问: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两个领域合作,一个是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环境高新技术,另一个是“一带一路”倡议。大使先生对中瑞在这两个领域的合作怎么看?

  答:中瑞在这两个领域的合作面临新机遇,前景看好。中瑞两国都坚定支持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致力于百分之百履行协定义务。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片面追求GDP增长,而是把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考量。绿色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瑞典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世界领先。在这一领域中瑞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中国企业把绿色、环保、清洁能源作为对瑞典合作的重点领域。许多访问瑞典的中国政府和企业代表团都会考察哈马碧生态城。今年以来多个中国城市与哈马碧生态城签署了合作协议。生态城管委会也积极帮助中国一些城市培养智慧城市建设专家。我记不清多少次访问生态城了。相信中瑞双方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开展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在两国合作中的比重会不断提高。

  关于中瑞“一带一路”合作,270多年前“哥德堡号”远航中国,就开启了中瑞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也是天然的合作伙伴。瑞典政府和企业界对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兴趣浓厚,在双方共同推动下,已经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一带一路”合作首先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今年8月,中国东航开通了上海至斯德哥尔摩的直航,这是继中国国航30年前开通北京至斯德哥尔摩直航后中瑞间第二条空中直航。9月中旬,瑞典达拉纳省因申市至中国江西赣州市的中瑞首趟中欧班列开通,将达拉纳优质的云杉木材运至中国江西赣州市,再从中国和班列沿线国家运回瑞典进口商品。班列全程只需16天,时间短、运费低、效益高。哥德堡港务局负责人也向我们提出希望开通哥德堡至中国的海上直航,我们正在积极推动。此外,贸易投资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内容。我们也希望拓展金融、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丰富中瑞“一带一路”合作的内涵。

  问:现在瑞典也有人猜测中国是不是要来瑞典建高铁,包括瑞典境内以及连接挪威的线路。与此同时,瑞典社会对中国大规模投资也有担忧。您怎么看?

  答:你不久前刚刚去过中国,乘坐了高铁,相信你对中国高铁有亲身体验,我就不多说了。我们也知道近年来瑞典政府一直在讨论修建高铁计划,但还没有结论。我们对中瑞开展高铁合作持开放态度。只要瑞方有需要,我们愿在技术、资金、施工等方面提供必要协助,开展合作。

  至于瑞典一些人对中国投资有担忧,我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好担忧的。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投资,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每年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为当地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对瑞典累计投资已达36亿美元,创造了2万多个工作岗位。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后,迅速打开了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销售市场,并带动了沃尔沃汽车在世界其他国家的销售。去年沃尔沃在华销售约12万辆汽车,全球约60万辆。这是10年前濒临破产的沃尔沃所不能想象的。瑞典哥德堡地区的就业主要依靠汽车产业。如果没有吉利盘活沃尔沃汽车,很难想象哥德堡地区就业状况会如何。吉利沃尔沃还投资数亿美元在哥德堡设立研发中心,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我们对这样的合作感到高兴,这样的合作有什么可担心的?中国对外投资与中国对外援助一样,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也不干涉他国内政。中国政府一贯要求本国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对违规企业还要采取惩戒措施。如果你发现中国企业在瑞典投资不符合瑞典产业政策、违反瑞典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的情况,可以直接向我们反映,我们会敦促中国企业立即纠正。中国正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为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创造更好条件。我们也希望瑞典为中国企业提供相应的便利。

  问:瑞典社会外资的疑虑不仅针对中国,也针对其他国家。比如瑞典法玛西亚阿斯特拉两家制药公司分别被美国英国企业收购后,很多生产和研发部门都搬瑞典。您对此怎么看?

  答:投资合作是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原则运作。瑞方如果有这方面担忧,可以同美、英投资商商谈,让他们顾及瑞方的合理关切。

  问:现在中国企业不仅投资包括瑞典在内西方国家的传统工业项目,也开始进军媒体和文化产业。比如腾讯公司是瑞典在线音乐公司Spotify的大股东,中国还进军好莱坞等传媒产业。中国企业为什么这么做?西方企业投资中国的文化传媒产业有限制吗?

  答:中国媒体文化产业愿与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任何投资合作都是两厢情愿的。中国企业投资西方媒体文化产业要尊重当地政府和企业意见,西方企业投资中国媒体和文化产业也要尊重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意见。

  问:关于中瑞经贸合作,大使先生还有要补充吗?

  答:刚刚成功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瑞典扩大对华出口带来了新机遇。瑞典在对华贸易中保有顺差并且继续扩大,但为了满足中国人民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我们愿意进一步扩大自瑞典进口。瑞典基础设施大臣耶纳路特率领200余人的瑞典政商界代表团出席此次进博会,瑞典企业见证签约金额约5.1亿美元。瑞典的猪肉、奶酪、燕麦等生产商也都提出要对华出口,我们都予以积极推动。如果你和你的同事有瑞典企业希对华出口的信息,我们愿意提供协助和服务。推动中瑞经贸合作,既是我作为大使的职责,瑞典媒体也应发挥积极作用,通过你们的报道,向中国民众推介瑞典高质量产品,向瑞典民众推荐中国的高质量产品。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中瑞经贸等各领域友好合作持续深入发展。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

Ambassador Gui Congyou Gives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SVD on Xinjiang and the Gui Minhai Case

STOCKHOLM, Dec. 13(Greenpost) — On 16 November 2018, during an interview with SVD journalist Mikael Törnwall on China-Swede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mbassador Gui Congyou answered questions on Xinjiang and the Gui Minhai case.

Mikael Törnwall asked if he could extend his questions from bilateral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to the controversies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s. There are two issues. First is the issue of Chinese Uygurs. Some people in Sweden claim that China uses Uygurs in Sweden as spies. Second is the case of Gui Minhai.

Following is the main points of Ambassador’s comments.

Ambassador Gui said, the interview was originally proposed to be about China-Sweden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ut I’m also open to questions beyond this subject. I would take this more as a discussion between friends. The so-called “Chinese Uygur issue” is something deliberately crafted by some people who either lack knowledge of the true situation or look at China through colored spectacles and with prejudice and stereotype. There is a folk song popular among nearly 1.4 billion Chinese people, “the 56 ethnic groups in China are like 56 flowers in a garden, and the 56 brothers and sisters are a big family.” The Uygurs are an equal member of the big Chinese family of 56 ethnic groups. The system of regional ethnic autonomy is implemented in Xinjiang, and the languages and cultures of all ethnic groups living there have been well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Xinjiang, once a backward region, now enjoys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anks to the help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sister provinces. In the 1990s,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border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was opened up, and the three forces of terrorism, extremism and separatism from abroad madly infiltrated into Xinjiang. These forces recruited innocent young people there, trained them overseas, and then brought them back. Over these years, thousands of violent terrorist attacks, targeted at civilia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 most active of them is the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 organizations. These forces have also infiltrated into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 and carried out deadly terrorist attacks. For example, in 2014, “East Turkistan” terrorists stabbed and slashed at innocent people at random in the Kunming Railway St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killing dozens of civilians. The perpetrators had all received terrorist training abroad. Graphics of their violent killing have been made public by the police.

While resolutely countering violent terrorist crimes, China also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and puts an emphasis on preventive measures.

Poverty and ignorance are the root causes of extremism and terrorism.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Xinjiang takes are to bring around people who are influenced by terrorism and extremism and have committed minor offenses when involved in terrorist and extremist activities, and provide them with free vocational training, aiming to help them get rid of terrorist and extremist tendencies, master vocational skills, secure employment and stable incomes, and reintegrate into the society. Relevant measures are warmly welcomed by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cross Xinjiang and trainees from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s. Thanks to these measures, there have been no violent terrorist attacks in Xinjiang for 22 consecutive months.

Now Xinjiang is generally stable. Its economy is enjoying a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live in harmon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s steadily improving. A few years ago when violent terrorist attacks occurred frequently in Xinjiang, no domestic or foreign tourists dared to travel there. With a stable social environment, Xinjiang registered more than 100 million trips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in 2017, and this record was broken by September this year. Obviously, descriptions of Xinjiang by some people and media in the West are completely incompatible with the real Xinjiang. Some people hype up the so-called “Uygur issue” only out of bad political motives. You are welcome to travel to Xinjiang, to see the actual situation for yourself and enjoy the beautiful scenery there.

On the case of Gui Minhai, I have made extensive exchanges with the Swedish Government, Parliament, media and ordinary people. Some forces, media and people in Sweden exploit this case simply for political reasons. They never talk about what a person Gui Minhai is and what he did. 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the truth.

In the 1990s, Gui Minhai came to Sweden to study and got Swedish citizenship. Unlike most other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Sweden, he was obsessed with making big money. He illegally established a school at th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and enrolled more than 100 students from China by deception. He promised these students MBA degrees and good living conditions, and tricked each of them to pay him a large sum of money. But the fact is there isn’t any MBA degree in Swedish universities even till today. He put over 20 students in one big room with very poor living conditions. His fraudulent activities cast these students into predicament and eventually led to two of them killing themselves, which shocked the Swedish society. The Swedish education authorities intervened and th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managed to calm the waters. Relevant documents are still there. SVT broadcast a news report on this on 23 June 1999 and there are also reporting on local media of Gothenburg, which you can refer to if you are interested. Faced with punishment of Swedish law, Gui Minhai fled back to his hometown Ningbo, Zhejiang, China.

In Ningbo, he appeared as an “overseas Chinese merchant”, and the angry victims of his fraud reported to the Chinese police, the record of which is readily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One late night in December 2003, Gui Minhai killed a young college girl while drunk driving in Ningbo and escaped from the scene. The Chinese court handled the case according to law and sentenced Gui Minhai to two years in prison with a two-year reprieve for the crime of causing traffic casualties. To escape from punishment of the law, Gui Minhai used a fake identity to get a passport and fled out of China while still on probation. He was then engaged in illegal activities by smuggling books into China’s mainland and obtained a lot of ill-gotten gains through such criminal acts. In 2015, Gui Minhai returned to China and turned himself in, and the Chinese judicial authorities executed the former sentence of two-year imprisonment according to law. In October 2017, Gui Minhai was released in accordance with law after completing his two-year term for the crime of causing traffic casualties. He chose to stay in Ningbo to keep his old mother company. But during that period he got involved in criminal acts, again, when he illegally collected China’s state secrets and attempted to flee abroad, under the instigation of some forces and people in Sweden. The Chinese police had to take coercive measures against him in accordance with law.

At present, the Chinese judicial authorities are handling this case in accordance with law and legal procedures of China, and Gui Minhai himself has repen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hinese side fully safeguards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Gui Minhai, including the right to medical treatment. Some Swedish media claimed that Gui Minhai was suffering from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and dying, which is not at all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the Chinese side arranged medical checkups for Gui Minhai carried out by experts from top hospitals in Shanghai. The diagnosis showed that Gui Minhai only had common cervical spondylosis. But some people in Sweden did not believe it, and proposed to send a Swedish doctor for Gui Minhai. The Chinese side agreed, and a Swedish doctor went to see Gui Minhai in mid-August and agreed with the diagnosis of Chinese doctors. Gui Minhai is in good physical and mental condition.

For such a person who has committed numerous crimes, some Swedish forces, media and people just ignore the facts and keep pressuring China and unreasonably demanding his release. It is a severe interference in China’s judicial sovereignty, serious viol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rule of law, and a display of their ignorance of law. China and Sweden have maintained close communication on the Gui Minhai case. The Chinese side has made clear to the Swedish side the facts of the Gui Minhai case and China’s positions, that is, to deal with the case according to law and legal procedures of China. This is all the truth of the Gui Minhai case.

Source   Chinese Embas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