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作为,接续奋斗——南通市侨联召开八届七次常委(扩大)会议

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海内外资讯社记者联合报道:1月8日,南通市侨联召开八届七次常委(扩大)会议,市侨联八届委员会常委、各县(市)区侨联驻会负责人、市侨联机关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市侨联党组书记蔡宏伟出席会议并讲话。蔡宏伟对各县(市)区侨联2020年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各地工作突出了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发展大局,彰显了政治性、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可以说有思路、有办法、有特色、有贡献。蔡宏伟就谋划好2021年工作提出要求: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
要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学深悟透,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要突出政治功能。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重要论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握大势大局。将侨联工作融入我市经济社会事业一体化发展,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服务中心大局,凝聚侨心侨力
要夯实基层基础。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侨联关于推进新时代基层侨联建设强基工程的实施意见》,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要创设平台载体。在巩固提升现有的品牌特色基础上,不断创新拓展,继续建团队、建阵地、建平台,发展延伸讲好“亲情中华·张謇故事”,开展好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要提升服务效能。坚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聚侨心、聚侨资、聚侨智、聚侨力,引导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情况下,加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更好地凝心聚力,为南通勇当全省“两争一前列”排头兵作出贡献。

三是锻造过硬本领,切实担当作为
要做到政治过硬。“人无信仰难以立身”,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讲政治、顾大局,提高政治能力,提升政治敏锐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做到责任过硬。“人无精神难以扛重”,要学习“苏州三大法宝”,接续奋斗,携手共进,有激情、有担当、有实绩;要做到作风过硬。“人无实干难以成事”,要把求真务实作为鲜明特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保持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坚持宽视野、快节奏、创特色,提升谋划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能力,打造亲情化、规范化、信息化、品牌化“四化”特色,用过硬本领、优良作风,为推动侨联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会上,市侨联主席助理曹博平传达了南通市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市侨联副主席郝昌峰传达了江苏省侨联有关文件精神。各县(市)区侨联分别对2020年度重点亮点工作和2021年工作打算进行了交流,同时对市侨联2021年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资料来源:南通市侨联

助力“重要窗口”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研讨会在杭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海内外资讯社记者联合报道:“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坚持自然与自觉相结合、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结合,文化和经贸要互相形成支撑。要特别把握好送出去与卖出去相结合的问题,免费的东西不一定是受欢迎的,有价值的文化产品才更能引发关注”,1月9日下午,在哈兔中文网络学院举行的“重要窗口”建设背景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研讨会上,意大利威尼斯华侨总会名誉会长周勇结合多年在海外的工作实践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浙江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会长蒋学基讲话
浙江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会长蒋学基指出,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我们始终要肩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同时,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句话: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在当前这样的重要时刻,特别是在全球抗击疫情中国率先取得重大抗疫成就、经济实现正增长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要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要在用好改进传统方法的同时,认真研究实施有效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发挥浙江籍华侨华人的力量,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工作提升至新的高度。

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哈兔中文网络学院理事长郭胜华致辞
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哈兔中文网络学院理事长郭胜华在致辞时说,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华侨的资源,充分挖掘其潜力,保持华侨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大力、持久地做好海外华侨新生代的培育工作,提高新一代侨领的素质,进一步凸显海外侨团在中华文化走出去进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文化交流处处长、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秘书长张建伟致辞
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文化交流处处长、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秘书长张建伟在致辞时表示,在目前的时间节点上,举行这次研讨会很有意义。他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年份,面向海外华人华侨特别是华人华侨新生代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让他们从中国的国家治理,特别是在抗击疫情中取得的重要成就中,生动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以文化认同推动政治认同,并通过他们向外国友人讲好当代中国最动人的故事。

浙江省侨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周锋生致辞
浙江省侨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周锋生表示,世界对疫情背景下中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所以当前要研究如何通过华人华侨新生代引导外国友人学习中国文化,让他们携手当地人士共同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学术顾问夏学民提出了一种国际通行的传播策略:“从灾难中发现并彰显人性的光辉”。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人类生命健康面临空前威胁与挑战,但是医学隔离不应隔断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与关爱,跨国航线的暂时中断不应成为闭关锁国的借口。为了对抗疫情引发的“断链效应”,夏学民呼吁海内外传播媒体比以往更加奋力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病毒挑战,深入发掘并传播感人故事,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时代价值。

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俞熙娜介绍了西湖大学的有关情况
肯恩大学校长特别助理徐艇,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副会长、纽约商务传媒董事长冰凌,意大利侨网主编王卫平,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报道网聚焦长三角栏目主编焦峰华,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谢盼盼等先后发言,对如何高质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献计献策。西湖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俞熙娜介绍了西湖大学的有关情况。

研讨会由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哈兔中文网络学院院长朱敏主持
研讨会由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哈兔中文网络学院院长朱敏主持。为了更好地以“重要窗口”建设为引领,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今天召集30多位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和侨领举行本次研讨会。

编辑 陈雪霏

“侨情心画·翰墨草原——第四届内蒙古旅居海外、归国留学人员艺术作品双年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海内外资讯社记者联合报道:1月8日,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40周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侨联、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内蒙古美术馆主办,内蒙古当代美术学会承办,内蒙古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协办的“侨情心画•翰墨草原——第四届内蒙古旅居海外、归国留学人员艺术作品双年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赵宏,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和外事委员会主任于学军,中新社内蒙古分社社长赵永厚,自治区侨联主席史晴、副主席田来怀等领导,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及部分获奖艺术家共同参观了双年展。

△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赵宏,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和外事委员会主任于学军,中新社内蒙古分社社长赵永厚,自治区侨联主席史晴、副主席田来怀等领导,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及部分获奖艺术家共同参观了双年展。

本届双年展,得到了海内外侨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相比前三届,投稿人数更多、作品水平更高、展会规模更大。经展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前期的专业评审和严格把关,共展出了63位艺术家的145幅(件)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类别,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反映了海外侨胞和出国、归国留学人员热忱的赤子之心,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对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期盼。

展览将持续到1月17日,其间市民可免费到场参观。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一战线官方微信,文字:张姝, 图片:瑙甘塔拉, 审核:敖满斌

编辑 陈雪霏

海南省侨联定点帮扶琼中吊罗山乡长田村:五任“第一书记”一茬接着一茬干

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海内外资讯社记者联合报道:2020年11月25日,由海南省侨联派出原驻村“第一书记”符传柏、陈晓东、翁成文等三人组成的工作队返回琼中吊罗山乡长田村委会,与现任“第一书记”黄赞文一起开展扶贫“回村看”活动。村里正在发生的变化,让历任驻村“第一书记”真切感受过去五年来,长田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迈出稳健的步伐。

记者从海南省侨联了解到,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自2016年以来,海南省侨联已先后向长田村委会派出五任“第一书记”,一茬接着一茬干。定点扶贫五年来,海南省侨联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措施,精准帮扶,带动琼中吊罗山乡长田村整村脱贫,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稳定提升,村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海南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黎才旺(右)到长田村查看蛋鸡养殖基地。
产业帮扶:

村集体带头发展养殖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致富

在长田村委会村民活动广场往前,有一大片平整的空地,下面有一排整齐的绿色顶棚的屋子。“这里就是我们刚刚投产的蛋鸡场!”海南省侨联派驻长田村现任“第一书记”黄赞文激动地说。

“作为省侨联派驻长田村的第五任‘第一书记’,在前四任的坚实的步伐后面,我一刻也不敢松懈。”谈到驻村一年来的工作,黄赞文坦言。

2019年12月到任后,黄赞文立即着手入户调查,对长田村现有产业及4个合作社全面进行走访调研,摸清长田村委会产业现状,提出“巩固现有产业、引进新产业、加快种养转型”的产业帮扶思路。

“这里环境好,养殖业却很落后,缺少规模化养殖,我当时就萌生在这发展现代养殖业的想法,可村里原本土地紧缺,想发展养殖业,又不能占用村民土地,该怎么办呢?”黄赞文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他发现长田村委会村民活动广场前就正好有大块荒地,现场杂草丛生,组织党员干部一起对现场荒地进行清表、平整,一下多了3亩多的土地,再加上此前荒废的养猪场等空地,共整理出一块约6亩的土地,作为建设养鸡场的场地。

“2020年上半年,我们通过从县政府申请扶贫资金230万元,用于建设长田村蛋鸡养殖项目。成立常甜种养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贫困户’的模式运营,计划养殖规模饲养蛋鸡1万只,收益的20%收归村集体经济,用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收益的10%用于入股贫困户分红,带动群众发展。”黄赞文介绍,“目前,蛋鸡养殖基地一期建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首批引进2000只蛋鸡,每天稳定产蛋量达1700枚左右;二期引进的2000只蛋鸡已于2020年12月11日进驻,预计2021年春节前后产蛋。”

“随着养殖经验的积累,下一步,我们打算2021年春节后启动蛋鸡养殖二期建设,实现养殖规模达1万只的建设目标。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发动周边农户参与蛋鸡养殖,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黄赞文介绍。

海南省侨联扶贫工作队查看长田村蛋鸡养殖基地。记者 石祖波 摄
精准帮扶:

带领脱贫户发展养蜂产业,生活越过越甜蜜

经过化蜜、粗滤、细滤、浓缩等多道工序,“去芜存菁”后的成品蜜等待着灌装封口……在位于琼中吊罗山乡长田村的一处白色厂房里,一条自动化蜂蜜提纯灌装加工生产线快速运转。

在黄赞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黎苗寨养蜂合作社的蜂蜜加工厂参观。“我们厂房是无菌作业,麻烦您先换下鞋,这边还有洗手液。”合作社合伙人之一,脱贫致富之星陈文朝仍不忘严把厂房卫生关。与传统家庭作坊相比,这处厂房原料仓库、加工区、洗瓶间、外包间等功能区划分清晰,紫外线灯等卫生杀菌设备一应俱全。

一个脱贫户,如何参与建起一条标准化的蜂蜜加工生产线?这还得从2014年说起。

黄赞文介绍,2014年,陈文朝因家境困难、缺少产业发展资金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省侨联派驻长田村“第一书记”符传柏在入户调查得知陈文朝有一手养蜂的技能后,积极鼓励陈文朝发展养蜂产业。经政府帮扶,免费为其发放15箱蜂种起步,陈文朝边养边学,养蜂规模很快发展至2016年的60余箱,年收入逾6万元,当年就完成脱贫。

尝到甜头后的陈文朝,于2017年与致富带头人陈明军等人合作,共同成立琼中黎苗寨养蜂专业合作社。2018年,该合作社的蜂巢发展到近千箱,蜂蜜产量达上万斤。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2020年年初,受疫情防控影响,合作社生产的蜂蜜原线下销售渠道几乎停止,原本打算尝试线上销售,却因无生产许可和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不具备电商平台上架销售条件。

海南省侨联派出扶贫工作队开展“回村看”活动。记者 石祖波 摄
为解决长期销路问题,为养蜂合作社搭建一条标准化的蜂蜜加工生产线的念头迅速在陈文朝等人脑海中产生。

“琼中吊罗山都是广阔的林区,这里的蜜蜂无污染、无农药残留,采的都是百花蜜,蜂蜜品质好,完全可以卖更好的价格。”黄赞文介绍,今年上半年,得知陈文朝的蜂蜜滞销后,他四处奔走,一方面组织发动省侨联和当地干部职工消费认购,增加线下销售;另一方面,不断向上级组织反馈,争取政府扶贫资金帮扶。最终,在多方推动下,黎苗寨养蜂专业合作社获得政府扶持资金50万元,用于扩大产业发展规模,建设蜂蜜加工厂。目前,该蜂蜜加工厂已建成投产。

“随着商标注册、生产许可证、第三方检测完成QS认证,等到批量生产后,消费者就可通过各大电商平台直接购买琼中黎苗寨养蜂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吊罗峰花蜜’。为帮助长田村的农产品拓宽销路,省侨联还投入资金购买了一批电脑等设备建设电商平台。相信未来长田村的农产品销路一定会越来越好。”黄赞文说。

黄赞文来到长田村养羊场地查看。记者 石祖波 摄
民生工程:

加强路灯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村民生活更便捷

五年来,在海南省侨联的精准帮扶下,随着村里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长田村委会贫困群众收入普遍提升,2020年人均收入达15000多元。村内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2020年3月份夜间走访群众,发现村庄内很多路灯都不亮了,村民进出村十分不便。经过详细了解得知,不亮的路灯均为2013年建设的路灯,年久失修加上已达设计使用年限,损坏率达90%。”黄赞文介绍,掌握这一情况后,他及时向海南省侨联汇报,争取支持。海南省侨联黎才旺主席得知后高度重视,及时调整预算,拨出专款8.65万元,为长田村委会及时维修更换46盏、新增8盏太阳能路灯,极大改善长田村委会的夜间照明条件。

黄赞文还积极推动什坡桥复工建设,推动解决新村一、二两个村小组饮水管道老化损坏问题以及挡土墙建设问题。

“什坡桥自2016年动工建设,2017年后不知什么原因长期停工,2020年6月一场暴雨,村民日常出行的便道被冲毁,为村民出行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黄赞文介绍,为改变这一情况,他积极向省、县有关部门汇报,经多方推动,停工近3年的什坡桥于2020年7月复工,11月底建成通车,让长田、响土、什插等三个村委会的群众出行更安全便捷。

“新村一、二两个村小组供水管线于1999年建设,管道大部分锈蚀严重,群众饮水安全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此外,新村一、二两个村小组依山而建,部分群众房子建在土坡上,因无挡土墙,每到雨季,部分房屋易受滑坡等地质灾害影响。”黄赞文介绍,发现这些问题后,他主动向上级汇报,推动解决。经协调,当地琼中吊罗山乡政府已将新村一、二两个村小组供水管线修复和挡土墙建设两个项目纳入2021年项目库。

五年来,长田村这个过去交通不便的山村,如今,交通便利,环境整洁,入村如进景区,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完善,村民生活也越来越便利。

来源海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