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宣布限制结束,但疫情并没有结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根据瑞典媒体报道,截至2月10日16时,瑞典新增确诊16968例,累计2389605例;新增死亡36例,累计16471例;重症监护97例;新增接种疫苗人数无更新,累计接种疫苗7832031。斯德哥尔摩新增2204例,累计553709例;新增死亡1例,累计4861例;重症监护30例。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感染数在下降。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重症监护病例也大幅度下降了。

但是,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还是需要继续小心,自己为自己负责。没有打疫苗的还是要打。

2月10日下午,瑞典公共卫生局(以下简称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内容如下:
1、卫生局的Sara Byfors 介绍,感染的传播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死亡人数略有上升。奥密克戎变体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总体而言,在欧盟,感染的传播在几周之间有一定程度减少。但感染传播率仍非常高。
2、Sara Byfors说,对瑞典来说,改变测试建议非常重要。上周采集的样本与前一周一样多,阳性率为 45%。阳性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因covid-19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人数处于稳定水平。疫苗的保护使奥密克戎不会导致程度严重的疾病,所以不要犹豫,尽快接种疫苗。回顾一下每周因 covid-19 而死亡的人数,可以看到有所增加。现在由于感染在广泛的传播,死亡人数会继续增加。尽管 covid-19 在大多数人中不会引起严重疾病,但对于特定人群还是有风险的。她指出,接种疫苗会使所有年龄段的人因 covid-19 死亡的风险降低。
3、Sara Byfors介绍,18 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接种补充剂量疫苗的人数增加。即使您在接种疫苗后患上了这种疾病,额外的疫苗也能提供更多的保护。如果您已经康复,可以去接种第三剂。现在各地区有充足的疫苗。她还鼓励没有接种过第 1 剂和第 2 剂的人要抓紧时间接种。
4、Sara Byfors强调,尽管我们在社会层面放宽了限制,但仍需要高度关注医疗系统工作人员和老年人护理。在那里,检测和感染追踪仍然很重要。如果你在上述环境中工作,应该测试自己。与往常一样,遵守基本卫生程序和一般护理程序也很重要。
5、Sara Byfors说,现在很难跟踪确诊病例数量的趋势。经过昨天更改新规则后,需要几周时间的积累。如果你生病了,应该待在家里。
我们将继续对许多人进行测试,并将监测重点转向感染趋势和预判最严重的后果。我们还将继续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奥密克戎及其子变体 BA.2 现在在瑞典原则上占100%的主导地位。
6、Sara Byfors说,如果您生病了,请待在家里,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如果您不从事医疗和护理工作,则无需接受检测。如果您因医疗原因需要接受检测,可以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做检测。
7、国家卫生和福利委员会部门负责人Anna Bennet Bark介绍,市政部门仍报告工作人员因病缺勤率较高。大多数患者有轻度感冒或无症状,筛查时检测呈阳性。我们真的想强调限制仍然存在于医疗和护理领域。鉴于感染的高度传播,让更多人接种疫苗很重要。
8、提问:限制措施已经解除,您预计感染的传播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回答:我们认为它不会发展到对医疗系统产生影响的程度。由于免疫力和疫苗接种,我们认为情况不会变得更糟。感染的高传播率将继续存在,但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组的情况会有所不同。
9、提问:你说感染的曲线很难判断。感染的高峰已经到了吗?
回答:我们一直希望。因为许多人已经感染过并且也接种了疫苗,这意味着人群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就是为什么取消社会防控措施是合理的原因。但瑞典看起来确实有所不同,例如北部地区感染的增加是后来才开始的。
10、提问:如果您检测呈阳性且没有任何症状,可以像往常一样出门吗?
回答:你可以这样做,但如果你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就不行。你必须知道你为什么要测试。是不想上班,还是要去见家里老人,自己自行决定。 我们的评估是生病时应该待在家里。
11、提问:我们将来是否应该将 covid-19 视为季节性流感? 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
回答:它不是完全相同的病毒,但我们在季节性感染中看到了这一点。
12、提问:现在很多人都渴望旅行,应该如何应对?哪些地方需要避免前去?还能像以前一样旅行吗?
回答:你应该考察你的目的地,看疫情如何,他们有什么限制。如果您接种了疫苗,您将获得保护。但即使在瑞典解除限制,我们的感染传播率也很高。你可以去外交部的网站查阅,那里有很好的信息,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情况。从感染控制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您到某个国家旅行并不是问题。
13、提问:我们的邻国丹麦和挪威开放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情况如何?
回答:丹麦和挪威的情况相似,比较平缓。用一周的时间评估感染的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实在太短了。
14、提问:学校是否有特别建议?
回答:除了生病时待在家里,没有特别的建议。学校仍然有机会转向远程教育。就措施而言,学生和社会其他人一样。
15、鉴于学校的病假率较高,佩戴口罩对学校环境会有影响吗?
回答:我们的评估是它不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不推荐戴口罩。佩戴口罩还对学习和交流产生负面影响。我们没有看到疫情期间有相关措施。

吴尊友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结束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新冠疫情不可能在3月份结束。

新冠肺炎疫情已连续两年打乱全球民众的正常生活,如何彻底终止这场大流行成为人们心中越来越强烈的期盼。近段时间,一些来自国外的研究不断传递出这样的声音——“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毒性弱的特点已呈现出‘流感化’的趋势,新冠病毒给全人类造成的危害似乎在逐渐降低”。我们是否有理由对在不远的将来彻底终结新冠疫情抱以乐观的态度?就相关问题,《环球时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

环球时报:国外现在有种声音,认为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致病力弱,越来越像是“大号流感”。对此,您怎么看?

吴尊友: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因为它感染的部位和流感是不一样的,它造成临床症状的严重性和流感完全是两个级别。流感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而新冠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很少会引起肺炎,除非久病不治,拖了很长时间,这种情况下少数患者会引起肺炎。而下呼吸道感染多数人会出现肺炎,包括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此前天津的数据显示,在361例感染病例中,有42%的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肺炎症状,这个比例已经很高。

出现这么高比例的肺炎患者,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疫苗发挥了保护作用,病人病情的严重性会大得多。因为有疫苗“打底”以后,感染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所以症状就会轻很多。此外,就是我们国家的反应比较快,当病人刚刚确诊尚未出现症状,或是仅仅是轻症的时候,所有病例都会住院治疗,这和欧美国家不一样。在国外,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根本就不会安排住院治疗。这也就是我们国家从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出现疫情后几乎没有死亡病例的原因——因为我们治疗的早。

放眼世界,奥密克戎造成肺炎的比例较高,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因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病死率远比流感要高得多。以美国为例,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其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远远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人数。流感造成死亡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奥密克戎不可能是一个“大号流感”。如果把它当成“大号流感”来看的话,会淡化疫情,削弱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

Image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在《柳叶刀》的论文

环球时报:1月19日,顶级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的一篇论文。该论文预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将结束,3月将成为关键时间点。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吴尊友:我认为这篇论文中表达的观点不太准确。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名统计学家,是数学模型领域的全球顶级专家,他对生物学以及病毒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清楚。他是根据流感来提出这种假设——如果此前的流感能在两年之内结束,那么新冠已流行两年,应该到了要结束的时候。他是基于这种逻辑来展开分析的,但因为流感和新冠有很多不同,他的这种假设有一些要接受现实挑战的地方。首先就在于感染流感后免疫力维持时间通常能达到一年,而感染新冠后免疫力维持时间一般在3到6个月左右。其次就在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很快,差不多每天都在变。而流感病毒的变异是有规律性的,且变异周期较长,通常是一年一变或几年一变,在这一年或几年内,病毒的变异若仅在“亚型”内,不会影响交叉保护。所以,从病毒变异的特点以及从新冠流行两年的规律来看,“3月份成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结束的关键时间点”这种观点,科学的依据是不充分的。

“新冠病毒流行的趋势肯定会减弱”

环球时报:您的判断呢?

吴尊友: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流行的趋势肯定会减弱,因为每一种新毒株的流行在到了高峰以后总会下降,奥密克戎在南非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其他国家经过一段时间流行后也有下降迹象。如印度在去年4月、5月德尔塔毒株大流行后,有一段时间处在较低的流行水平,我们当时还在研究为什么印度的疫情突然就降低了,现在第四波疫情发生以后,印度的疫情又升上来。再如日本,在去年东京奥运会期间,疫情比较严重,但在奥运会结束后,疫情一下子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我们也试图解释为什么日本的疫情突然就平缓了,然而,全球第四波疫情来袭时,日本的疫情突然又升上来。新冠病毒就呈现这样一个流行规律,它一波流行峰过去后必然有下降的时候,所以从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流行趋势减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全球新冠这一轮的大流行是有几个重要因素促成的,一个是冬季比较适合新冠病毒的生存和传播;第二个是冬季的节日比较多,感恩节、圣诞节以及新年,人们都会聚集,等到冬季过去,人们回到工作岗位,促进流行的因素也就减少了;第三个因素就是变异毒株的奥密克戎传染性比较强,特别是既往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的人也会感染、传播。

环球时报:有观点认为,根据病毒进化的特点,病毒的传播力越强,其毒性越弱,致病力也就越弱,到最后会呈现“强弩之末”的态势,直至与寄主和谐共生,请问这种观点是否科学?

吴尊友:这种观点把几个问题混淆而谈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与致病性,在生物学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以我个人理解,这种传染性越强,致病性越弱的反向关系,更多的是社会性因素。以新冠病毒、“非典”还有中东呼吸综合症这三种呼吸道传染病为例,它们都是冠状病毒,但病死率是完全不一样的。新冠的病死率不到2%,非典的病死率大概在10%左右,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病死率大概在34%,在三种冠状病毒当中恰恰是病死率最低的新冠,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最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病人的症状如果比较轻的话,就不容易去就诊,就像我们前面讲的奥密克戎一样,它造成症状较轻的患者不容易去就诊,反而更容易传染给家人,传染给社会。但如果感染以后就出现重症的情况,病人很快就会去住院,病毒传染给他人的机会自然就会降低,病毒的传染性就减弱了。传染性是和人的社会行为有关的,交流越频繁,人口越密集,传染性就越强,而患病的严重性会限制病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能力。

所以,“传播力越强,其毒性越弱,致病力也就越弱”这种说法在生物学上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问题。我个人不认为新冠的流行最终会呈现这种趋势,新冠病毒的变异,至少到目前为止也看不到这种规律,未来会不会出现呢?我想这种观点可能过于乐观了。

“对付新冠病毒,要通过综合的方法”

环球时报:新冠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以在动物中传播,因此有观点认为,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彻底终结新冠的流行,将与病毒长期共存,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吴尊友:应分为两个层面来表述这一问题。第一个就是新冠与人类共存,目前看来应是永久性的。第二个就是新冠流行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将取决于人类与新冠斗争的程度。应该说新冠病毒会永远存在,只是流行水平会不一样。

现在难以判定的是,它是像目前这样维持一个高水平的流行,持续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可以通过人类的智慧,运用科学技术能够把它控制在一个地方性传染病的流行水平,不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及社会活动。我们现在难以确定未来新冠流行的程度,这要依赖于我们对新冠科学认识的水平,以及人类防控疫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环球时报: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多地暴发的疫情中,感染者基本上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吴尊友: 近期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奥密克戎的感染者其本身的症状可能相对比较轻,但不论是感染奥密克戎,还是德尔塔毒株,感染者都出现症状比较轻的情况,这是由于我国的疫苗接种,在70%到80%的接种人群中已产生一定免疫力,虽然这种免疫力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但却使得感染者的症状大大减轻,或者根本就不显示症状。

Image

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确实也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因为在发现疫情后想要把传播链理清楚就更难了。但应该看到,疫苗在控制疫情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感染者的症状减轻了,需要医疗照顾或者发生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大幅度减少,也就减少了医疗的负担。所以疫苗仍然是我们控制新冠,包括奥密克戎最重磅的“武器”。

环球时报:世卫组织相关发言人1月24日在回复《环球时报》记者问询时表示,当全球疫苗接种率达到70%时,就意味着大流行最关键时期已过去,请问中国是否有这样的时间表?

吴尊友: 目前看来,世卫组织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在第四波新冠疫情大流行发生以前,德法英等欧洲多数国家的两针疫苗接种率都已超过70%,包括美国的疫苗总体接种率也是在70%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原来我们所说的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概念,在奥密克戎出现以后,因为突破病例的发生使得群体免疫的概念受到挑战。

如果新冠的变异毒株,多数都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话,想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从而终止新冠疫情的大流行,这个方法就不再适用了。所以说“70%的疫苗接种率就意味着大流行最关键时期已经过去”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我们国家已经达到70%了,但只要有病毒具有逃逸性,还是会感染,这一轮天津疫情感染的病例当中多数都是接种过疫苗的,疫苗只是让感染者的症状更轻了。现在已不能用疫苗接种率这样一个指标来制定新冠大流行终止的时间表,因为它是很复杂的,没有一个单独的方法能把新冠控制住。现在要通过综合的方法,疫苗毫无疑问是对付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新冠病毒最重要的重磅武器。还有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的医疗干预,中西医结合,预防加治疗这些手段综合的应用才能够控制住新冠的大流行。

“‘动态清零’是到目前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

环球时报:国外媒体一直试图从各种角度攻击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为什么说中国的“动态清零”仍然是应对疫情最佳方式?如果要调整目前的“动态清零”,可能将会依据什么标准?

Image

吴尊友: 实际上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使得中国的疫情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低出几百倍。全球目前因为新冠流行失去生命的人数很多,仅美国一个国家因为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就达到了92万余人,而我们只是在早期武汉暴发新冠疫情时出现了几千死亡患者,在武汉的疫情结束以后,几乎再未出现感染新冠死亡的病例。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动态清零”不仅对疫情防控、减少死亡病例行之有效,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效的。  中国人民现在的生活应该说是非常幸福的,人民普遍有安全感,虽然说局部疫情的暴发会对少数人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而言,疫情的防控,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成功,应该说“动态清零”政策是到目前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如果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方法能够确保病毒输入后不造成大范围传播,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够控制住疫情的话,动态清零的策略暂时也不会调整。(记者 樊巍 陈青青 曹思琦)

北京冬奥会:中国军团再获一银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 王祖敏)北京冬奥会10日产生8枚金牌,中国军团连续两日无金进账,在当日备受中国观众期待的雪上两项中仅收获一枚银牌。

  五位“四朝元老” 二项收获一银

  10日进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赛和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赛,中国队均是夺冠热门之一,这两支中国队中云集了五位冬奥“四朝元老”。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体团体是首次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在当晚的决赛中,由世锦赛女子空中技巧冠军徐梦桃、男子空中技巧金牌得主齐广璞和平昌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亚军贾宗洋组成的中国队憾获银牌,美国队和加拿大队分别获得金牌和铜牌。

  在当晚6支队伍进行的首轮赛事中,中国队的三位冬奥“四朝元老”先声夺人,以总分第一进入决赛轮。遗憾的是,在决赛轮第二跳中,贾宗洋出现失误,所幸第一轮和第三轮出场的徐梦桃和齐广璞均发挥出色,为中国队保住了一枚银牌。

  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国队同样是由“四朝元老”坐镇。但由7个世界杯年度总冠军获得者蔡雪桐和上届冬奥会银牌得主刘佳宇担任双保险的中国队,与奖牌失之交臂。

  决赛中,蔡雪桐凭借第一轮的81.25分位居第四,刘佳宇前两轮均出现失误,第三轮弃难求稳,以73.5分名列第八,另一名中国选手邱冷在12名决赛选手中垫底。

  卫冕冠军、美国名将克洛伊·金第一轮就跳出94分的高分,最终也凭借这一成绩实现该项的冬奥会两连冠。西班牙选手克拉尔特和日本选手富田濑奈分别获得银牌和铜牌。

点击进入下一页

随着国潮兴起,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赛场也呈“主场优势”。图为2月10日,中国选手金博洋在自己的个人项目比赛中穿着耀眼的中国红考斯滕出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羽生结弦无缘三连冠 金博洋第九无遗憾

  备受喜爱与关注的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10日产生新王。继以113.97刷新短节目得分的世界纪录后,世锦赛冠军、美国名将陈巍当日以218.63分再次刷新自由滑男单得分的世界纪录,以总成绩332.60分赢得了他的首个冬奥会冠军。

  日本选手键山优真和宇野昌磨分获银牌和铜牌。平昌冬奥会第四名、中国选手金博洋在短节目和自由滑中均创造了个人赛季最好成绩,虽因强手林立,最终位居第九,但他已尽力做到最好,于他而言当无遗憾。

  10日的北京冬奥会花滑男单赛场,见证了人气明星羽生结弦充满悲壮色彩的奥运表演,他挑战阿克塞尔四周跳(4A)未获成功,且在比赛中两次摔倒,最终以单人滑188.06分、总成绩283.21位居第四,无缘三连冠。

  速度滑冰赛场仍在上演着破纪录“连续剧”。在当日的女子5000米决赛中,获得本届冬奥会速度滑冰首金的荷兰名将斯豪滕以6分43秒51收获第二金,并再一次打破奥运纪录。本届冬奥会至今,速度滑冰赛场共进行了5项决赛,全部打破奥运纪录。

  中国选手韩梅位居女子5000米的第11位,创造了中国选手在该项目上的冬奥会最佳成绩。

  闫文港钢架雪车暂列第三 中国男子冰壶遭遇两连败

  男子钢架雪车10日进行了前两轮比赛,中国选手闫文港、殷正分别名列第三和第七位。其中闫文港2分01秒08的成绩,落后排名第一的德国名将克里斯托弗·格罗特赫尔0.75秒,与第二名更是只有0.05秒之差,保留着在11日争夺奖牌的极大希望。

   观点:范德普尔你要谨言慎行不要让媒体给忽悠了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2月10日,瑞典每日新闻报道一则消息,说瑞典短道速滑5000米冠军范德普尔批评荷兰登出的一篇文章说荷兰的游说者到北京冬奥会去游说要求滑冰场对荷兰选手的赛道的冰弄好一点,这是腐败,或者是作假。

大题目就是:荷兰游说者对范德普尔来说就是腐败。然后,下面一篇文章就是荷兰滑冰联合会回应,他们不是去为荷兰选手谋优势。是冰场专家为所有滑冰运动员谋福利,力求改进冰场状况到最好。

文章一开始就是范德普尔严厉批评荷兰滑雪联合会派出一名游说者到北京冬奥会冰场上去施加影响为荷兰滑冰运动员的赛道冰弄得好一点儿。因为在明天周五10000米比赛之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是瑞典快报,说这是荷兰滑冰联合会的网站上说的,说荷兰有一个有冰上知识的人获准可以到冰场上去对现场的冰作出安排,尽量有利于荷兰选手。

范德普尔一听这个,立即感觉有点激动,这说明这个人试图要改变现有的决定。如果是这样,那可是不道德的,如果是这样,是不是和兴奋剂之类的一个性质呢?这可是不小的丑闻哪,不次于兴奋剂。瑞典甚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与有关部门交涉。

不过,范德普尔说,他和他的荷兰同行,5000米获得第二名的Patrick Roest也谈到了这个问题。Roest说,这小子是被获准来改善冰场情况的,他到过很多锦标赛赛场,所以,这也没什么新鲜的。

随后,荷兰滑冰联合会回应说,测量冰场的冰的质量和空气质量是我们一直都这么做的。我们和世界各地的冰场制冰者都有联系,跟他们分享我们的经验。这个专家也确实跟北京冬奥会有关制冰单位分享了经验,但没有为本国运动员谋取什么优势。是瑞典运动员范德普尔和教练员约翰.若勒尔反应过度了。但是,你们为什么要把他写成是Lobbyist, 游说者呢?荷兰滑冰联合会的某蹂(Moreau)回答说,可能那样对我们好吧。反正我们明白他们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对他们的写法也没有任何抱怨。

记者:或许是范德普尔想在心理上打击对方。某蹂回答说,你想什么呢?

众所周知,荷兰在滑冰方面是非常强的,就像他们是治水专家一样,因为这个国家就是富产水和冰。因此,在冰场方面的专家也是值得尊敬和信赖的。

大半版的内容就是这些无用工。比赛之前注意力集中是关键。比赛之前有私心杂念是比赛大忌。比如,有的人头天晚上睡不着,或者是睡着之前想,不知道明天是会不会拿金牌啊,人家都指望我拿呢!或者是,要是得了金牌,拿到5万奖金怎么花呢?或者是,要是能拿到5万美金就好了!总之,美梦做多了,结果,第二天就差那么一点点,就与金牌擦肩而过。

因此,我应该表扬范德普尔在比赛前,去中国之前,瑞典记者特意问他是否要对中国人权进行批评。他说,我现在是去中国比赛,现在让我说这些是不明智的。(用东北话说就是,我现在就去中国了,你让我现在批评中国,我傻呀!)

但确实有这样的人。塞缪尔.萨巴斯蒂安还是在2021年5月份的时候,被记者诱导问及如何看待中国冬奥会,当时,他说,“我认为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在这样的国家举办。”其实,我感觉他的意思就是,要不要在中国举办是你们国际奥委会决定的。你们都已经决定了,现在找我来让我批评,我能有多大能耐啊!我就是说出我的想法。但我也没有那么大能力。同样,一个女运动员当时也只是随声附和。结果,被媒体弄上了头条。后来他都不怎么再写推特了。他以前总是找关于自己的报道。但是,后来也不看了。但是,这次比赛他拿了第四名。以前是得过很多世界杯冠军,2018年平昌冬奥会也得了冠军。汉娜.约伯格得了第16名。她说,你不能总是冠军。

但是,就是这样的言论就被媒体炒作弄成了他强烈批评冬奥会。而对范德普尔的智慧回答还用这样的题目说,范德普尔与萨巴斯蒂安唱反调说,“此时让我说这话是很不明智的”。但是,你是对的,你是智慧的。你专注体育,不受绑架。你赢了5000米,得了冠军,而萨巴斯蒂安和约伯格有可能带着沉重的思想负担,他们的成绩比预期差得太远了。我感觉他们是被媒体算了(或许他们并不这么认为,甚至也意识不到他们是被利用,也可能都不愿意承认)。

同样,现在,你如果批评这也是不明智的。你要专心致志,好好休息,明天拿出最好的成绩10000米冠军。不要有任何私心杂念,不要受媒体的干扰。其实,我能理解,你的言行也没有问题。但是,媒体就这样给你放大了,过度反应了,也把“腐败“两个字都露出来了,虽然加了引号。

一些政客或媒体人,利用运动员,他们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来炒作政治,真的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好在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还是坚持正义,坚持真理。为他点赞。也祝北京冬奥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