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学界共探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华媒肩负使命担当

北欧绿色邮报网石家庄报道(记者陈雪霏):“我们海外华文媒体也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3日上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平行分论坛现场,加拿大维多利亚传媒董事长王燕云表示。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作为平行分论坛之一,“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分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华文传媒从业者和专家学者参加。
  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的王燕云在加拿大一直从事华文媒体工作,在经营报纸13年后,开始运作融媒体。王燕云说,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是自己也是每一个华文媒体人肩负的使命。如何传播中华文化,讲什么样的故事,怎样讲才能够让海外社会了解真实的中国,这是华文媒体应该探讨的。
  “我去年前往四川采风,路上看到一个标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条标语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王燕云说,她觉得海外华文媒体也应该这样,不管在哪里,都要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担当,让生活在全球各地的华侨华人都能感受到身边的中华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华文传媒跨文化传播模式创新》的发言,就提升海外华文传媒涉华议题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提出了五项策略:从“正面报道”向“负面报道”的结构调整以及从“完美中国”向“完整中国”、从“虚拟中国”向“现实中国”、从“被动他塑”向“主动自塑”、从“客观叙事”向“具体趣味”的战略转型。
  李本乾的发言让葡萄牙《葡新报》社长马丽梅感同身受。马丽梅说,为了改变部分人对西藏的看法,她从2012年开始,连续8年去了藏区,用4年见证了玉树的重建,用7年见证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浴火重生。她把自己在藏区的见闻,传递给了《葡新报》的每一位读者。
  悉尼大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刘康杰研究发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形态的海外华文媒体,其发展阶段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刘康杰据此创作了海外华文媒体的“生存大三角”,理清了中外政治经济力量与媒体的相互影响。
  刘康杰说,面对传统媒体的变革,海外华文媒体应更注重社交媒体方式和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以及本土化传播方式。海外华文媒体应当尊重所在地的地方文化,找到双方的切入点,不仅为华人服务,也要为当地社会服务,加强在地方的影响力,实现“全球本土化”。
  作为已经参加了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学者,刘康杰感觉论坛就像是全球华文传媒界的一场“联合国大会”,成为海内外华文媒体交流的纽带,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在这里找到了一份“亲情”。(完)

来源:中新社

中国故事如何国际表达?海外华媒共探路

北欧绿色邮报网石家庄报道: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行分论坛,“大变局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分论坛议题之一。传媒业界知名学者及部分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纷纷探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
  与会代表认为,“中国故事”对外讲述要“接地气”,才能引起受众情感共鸣。
  “话语在不同场合与背景有不同的意涵。”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伟步说,讲述“中国故事”要“具体化、事件化、生活化、平民化”,要“沉下去,接地气,反映发生在当地主流社会中的华人故事、中国故事”。
  “中国从来不缺乏一流故事,缺少的是一流的讲法、写法和拍法。”中国传媒大学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主任田惠明表示,记者需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建设,用受众“入脑入心”的语言发出报道。
  “同时要讲真话、实话。”田惠明认为,唯有此才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华文媒体应该向‘华人媒体’转型。”缅甸金凤凰中文报社执行总裁张翀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破圈”,华文媒体的语言载体不应只是华文。“我们专门成立了缅语编辑部,用当地语言生产新闻内容。”
  “同时要注重读者在留言区的评论。”他说,通过新媒体加强与读者在评论中的深度互动,效果往往好于“一味灌输”。
  结合自己的办报经历,年过八旬的《印尼新报》总编辑李卓辉建议,华文媒体应深入底层,通过双语介绍,加强国家和区域间人文交流。
  菲律宾华商纵横传媒总裁黄栋星表示,讲好“中国故事”对促进中菲关系至关重要。在他看来,菲律宾华文媒体要善用已被菲律宾政府定为公共假日的春节做文章,多方位、更全面地传播中华文化。
  “对海外华文媒体而言,讲述‘中国故事’一要有能力讲,二要探索如何讲。”加拿大《社区报》社长龙牧华表示,媒体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延展新闻报道角度。
  张翀也认为,华文媒体首先要壮大自身平台,通过多渠道打造自身媒体公信力,然后才可能向受众传递有说服力的内容。
  与此同时,多位华媒人士表示,讲述“中国故事”既要立足当地主流,也要多回祖(籍)国走动。
  黄栋星认为,菲律宾华文媒体扎根已久,与当地主流媒体关系融洽,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将报道翻译成英语或菲语,在菲主流媒体传播。
  结合自身经验,李卓辉建议印尼华文媒体携手主流社群,开展中印尼友好项目;同时,加强与中国人文交流,以新媒体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华文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来源 中新社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圆满结束并发布《石家庄宣言》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石家庄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在石家庄河北宾馆贵宾楼大会议厅圆满落下帷幕。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致闭幕词。

 他指出,本次论坛凝聚了海内外媒体人的真知灼见,形成了讲好中国故事是全球华文媒体不变主题、传承中华文化是全球华文媒体共同使命、守正创新是全球华文媒体变革发展内生动力的共识,并寄望海外华文媒体加快实现各种传播主体的多元融合,推动中外各领域交流合作,传播好中国声音、述说好中国故事。

论坛期间,40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各抒己见、凝聚共识,达成《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在闭幕式上宣读了宣言。
  ——“讲好中国故事,华媒初心不忘。”
  宣言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值此中华民族迈上伟大复兴道路之际,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中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华文媒体当凝聚力量,发挥植根海外的优势,做好“中国声音”海外落地的重要“二传手”,持续有效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做中外合作共赢的推动者。
  ——“促进民心相通,是华媒优势所在。”
  宣言称,华文媒体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促进“民心相通”上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更当努力发掘沿线国家共同绘就的“一带一路”动人故事,彰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顺应融合发展,华媒转型升级未来可期。”
  宣言认为,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华文媒体自当因应全媒体生态变局,创新发展,奏响全球华媒交响乐,将自身打造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住在国故事、讲好侨胞故事的有效平台。
  ——“共筑交流平台,携手创建华媒新局。”
  宣言指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至第十届,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信赖的“精神家园”。当下,华文传媒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海内外华媒更当充分利用此一平台,增进感情,交流经验,共迎挑战,携手构建华文媒体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在河北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目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效应持续显现,赞叹雄安新区谋划‘千年大计’的使命担当。”宣言最后指出,70年后再出发,我们相信中国将以自己更进一步的开放和发展,为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发展带来新机遇。华文媒体也将继续秉持初心,成为这段新征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传播者。

论坛共吸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的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两天时间里,论坛圆满完成媒体高端论坛、平行分论坛、专题演讲、“聚焦河北·雄安”媒体见面会等议程。会后,华文媒体代表将分赴四川、广西、福建、甘肃等地考察和采访。

 闭幕式宣读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举行了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发布了中新社海外华文媒体APP自助系统。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发布六项成果

北欧绿色邮报网石家庄报道: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下午在石家庄闭幕,六项成果在闭幕式上发布。

第一,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全新升级。
  升级后的平台共设置8个版块,将持续完善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功能,突出信息的及时性和服务的贴近性,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商机打造权威的资讯、互动、服务平台。

第二,中国新闻社“一带一路·一路同行”首届全球华人摄影大赛颁奖。
  大赛共收到15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19864张/组,充分展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促进丝路国家和地区摄影艺术交流,推动和加强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

第三,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传媒移动客户端自助定制系统发布。
  中新社为更好地服务华媒,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开发了“新萌系统”,为华媒提供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   

第四,中国新闻社“我和新中国70年”优秀新闻作品颁奖。该奖项按照文字、图片、版面三大类,各评选出5幅优秀作品。

  第五,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优秀论文颁奖。


  作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一个成功惯例,本届论坛再次向华文媒体人发出征集论文倡议,共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篇论文,共评出优秀论文15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


  第六,论坛达成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
  宣言呼吁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顺应融合发展,共筑交流平台。

闭幕式由统战部十局局长许玉明主持。    

《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在华媒论坛期间发布

 北欧绿色邮报网石家庄10月13日报道: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中国新闻社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发布《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从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阶段、格局特征、地域特性、平台特性、难点及策略等方面展开梳理,综合大数据手段、问卷调研以及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当下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深度分析。
  报告指出,华文媒体融合发展进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华文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都在不断变化。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经历了1996-2005年的萌芽期、2006-2011年的发展期、2012-2016年的成型期、2017-2019年的稳定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多平台传播格局正逐渐发挥优势,体现出广阔而深远的传播潜力。
  报告对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的地域特性展开分析,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其业务发展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平台布局、内容风格以及用户管理上。各大洲特性明显,各有其业务特色与传播规律。
  例如,亚洲地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其中Facebook传播率最为显著;欧洲地区平台投入结构待调整,微信平台最稳定且体现出数量优势;美洲地区新媒体平台布局较为完善,但需克服发布疲态;大洋洲地区华文媒体粉丝数量涨幅突出,发布与互动均较稳定;非洲地区华文媒体体量有待增长,微信是其传播的主力军。
  报告认为,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是时代、科技、社会共同进步的结果,也代表着广大华人群体的共同选择。但媒体融合发展尚无一成不变的成熟模式,华文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仍需要不断地探索。
  对此,报告对华文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难点进行解析,并对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观念上应积极主动,全面认识当前形势下的机遇和竞争,海外华文媒体应提高竞争意识;二是业务上应重建标准,充分发掘各渠道的传播潜力;三是经营上应灵活开放,紧跟用户特征调整发展战略。(完)   

来源 中新社。

海外华文媒体“我和新中国 70 年”征文评选结果揭晓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石家庄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13日下午在河北石家庄举行闭幕仪式,海外华文媒体“我和新中国70年”征文评选结果也于当天下午揭晓。共有文字报道、图片报道、专版三大类15件作品获奖。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13日下午在河北石家庄举行闭幕仪式,海外华文媒体”我和新中国70年”征文评选结果也于当天下午揭晓。图为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办主任郜世泽,中新社副总编辑张雷上台为获奖华媒代表颁奖。(图片来自华舆 赵文刚摄)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新闻社以“我和新中国70年”为题,向海外华文媒体征集优秀新闻报道作品。截至9月30日,共有来自全球百余家华文媒体选送的500多件作品参评。

经评选,澳大利亚《第e快报》选送的《祖国令我骄傲》等5篇文字报道,阿根廷《南美侨报阿根廷周刊》选送的《阿根廷人与中国春节》等5幅新闻图片,加拿大《七天》选送的《鸢尾花下  致敬70  表彰前辈  歌唱祖国》等5个报纸专版获得优胜奖。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0月13日下午在河北石家庄举行闭幕仪式。(图片来自华舆 赵文刚摄)
获奖作品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一、优秀文字报道

澳大利亚《第e快报》选送的《祖国令我骄傲》,作者:项翔;

法国《欧洲时报》选送的《古之稀至,来者无疆——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者:梁扬;

意大利《世界中国》选送的《在海外见证中国地位提升》,作者:胡兰波;

日本《中文导报》选送的《庆祝国庆70周年:侨声嘹亮,侨心飞扬》,作者:杨文凯;

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选送的《“一带一路”拉近中国与世界人民间距离》,作者:刘英。

二、优秀新闻图片

阿根廷《南美侨报阿根廷周刊》选送的《阿根廷人与中国春节》,摄影:贺文航;

缅甸《金凤凰报》选送的《皎漂港开港》,摄影:长羽;

新西兰《信报》选送的《基督城华社举行盛大文艺晚会庆祝新中国70华诞》组图,摄影:朱其平;

秘鲁《秘华商报》选送的《中国驻秘鲁大使馆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组图,摄影:邓振棠;

瑞典《北欧时报》选送的《文明互鉴,书画传承在北欧》,摄影:何儒。

三、优秀报纸版面

加拿大《七天》选送的《鸢尾花下  致敬70  表彰前辈  歌唱祖国》;

英国《英中时报》选送的《英国“华二代”:每次回中国就像是“落叶归根”》;

日本《东方新报》选送的《小鹿纯子:一代中国人的偶像》;

尼日利亚《西非华声报》选送的《拉各斯侨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唱比赛》;

罗马尼亚《欧洲侨报》选送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建好周恩来总理的家乡》。

图文来源:中新社

三件大事——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石家庄报道(主编社长陈雪霏)京津冀实施对部分国家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53国旅客可在河北停留6天

备受期待的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终于落地。记者从省政府12月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准,自12月28日起,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铁路西客站、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河北石家庄国际机场、秦皇岛海港,对奥地利等53个国家持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及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的外国人,实行过境免办签证政策。过境外国人可选择从上述6个口岸中任一口岸入境或出境,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行政区域内免签停留144小时。

  三大亮点:免签时间延长、口岸类型增加、停留范围扩大

  此次实施的北京、天津、河北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服务我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跨省级行政区域的过境免签政策,呈现三个亮点。

  过境免签时间大幅延长。由原来北京市、天津市实施的72小时延长至144小时,使到京津冀的外国人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从事旅游、商务会展、探亲访友等短期活动,促进入境旅游市场发展。

  过境免签适用口岸类型增加。由原来单一的空港口岸扩大到铁路口岸和海港口岸,便于国际旅客选择更加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过境中转,促进京津冀三地多种交通资源科学匹配、合理运营。

  过境免签人员的停留区域范围扩大。将符合过境免签政策人员活动范围由只能在单一行政区域内停留扩大到北京、天津、河北,既满足了过境旅客的实际需求,也将对京津冀区域旅游、商务会展资源互补,经济协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适用国家:欧洲39个、美洲6个、大洋洲2个、亚洲6个

  省发改委副主任宋立民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过境免签政策适用的国家名单是根据三省市口岸外国人入境过境数量和入出境国际交通运输工具情况来确定的。

  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国家是:

  欧洲申根签证协议国家24个: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

  欧洲其他国家15个:俄罗斯、英国、爱尔兰、塞浦路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乌克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摩纳哥、白俄罗斯;

  美洲国家6个:美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

  大洋洲国家2个:澳大利亚、新西兰;

  亚洲国家6个:韩国、日本、新加坡、文莱、阿联酋、卡塔尔。

  注意事项:从入境之日的次日零时起计时

  外国人具有哪些条件才可以申请办理过境免签?哪些情形不能使用过境免签政策?144小时的时间又是怎样计算的?

  据介绍,申请办理过境免签的外国人,必须持有奥地利等53国有效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及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同时,申请人应当履行住宿登记、如实填报在华住址和联系方式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准确填写入境登记卡,填写拟住宿城市的具体地址,提供本人联系方式或者留宿人的国内联系方式。

  为更好地服务过境免签旅客,我省在石家庄国际机场、秦皇岛秦仁航线入境大厅设置了144小时过境免签专用检查通道,选派了业务骨干专门办理过境免签申请,提供中、英文对照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宣传提示材料等人性化服务。

  过境免签旅客在中国境内必须遵守中国法律,有违反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记录或者未按规定办理住宿登记2次(含)以上记录人员不适用过境免签政策。此外,对于国际航行船舶的外国船员及其随行家属也不适用过境免签政策。

从入境之日的次日零时起,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可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行政区域停留不超过144小时。

————————————————–

高质量发展下的河北: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 工业大省迈向工业强省

 中新网石家庄9月15日电 题:高质量发展下的河北: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 工业大省迈向工业强省

  作者 李晓伟

  河北省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煤井、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等均诞生于此。新中国成立后,河北初步构建了以煤炭、钢铁、纺织、原料药为基础的工业体系。现在,河北工业总量连续14年居全中国第6位,其中,钢铁连续17年居中国第一,有“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之说。

  近年来,正处于由大到强关键阶段的河北省“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提前超额完成去产能任务,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创新驱动风生水起……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河北力破“一钢独大”局面,追求高质量发展,工业大省正向工业强省加速蜕变。

  坚决去产能 为高质量发展“腾空间”

  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两代钢铁工人杜春生和他的儿子杜鹏鲲见证了河北钢铁从“多出钢”到压减产能、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1974年进入河钢唐钢的杜春生回忆道,他刚入职时产量是很重要的指标,“多出钢”是几代人的心愿。“哪个炼钢炉出的炉数多,会敲锣打鼓送锦旗。”

  从建成“世界上最清洁钢厂”,到淘汰一座高炉、三座转炉,再从单一产品走向产品多样化、高端化,2005年入职的杜鹏鲲则亲历了河钢唐钢近年来去产能和转型升级的努力。如今的河钢集团,产品质量档次显著提升,已成为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在MPI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排名中获“竞争力极强”最高评级。

  河北坚定不移大力推进去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蓄积发展势能。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河北省压减退出炼钢产能7192万吨、炼铁6508万吨,2018年压减退出炼钢产能1230万吨。在2019年河北省“两会”上,省长许勤表示,2019年河北将再压减钢铁产能1400万吨。

  伴随着去产能,是京津冀空气质量和企业效益的明显好转。河北省统计显示,2018年河北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为6年来最好水平;而钢铁行业利润率由2013年的4.7%提高到现今的7.6%,水泥行业利润率由2013年的4%提高到11.4%,实现了减量增效。

主动调结构 培育新兴产业“添动力”

  走进位于石家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各式仪器前忙碌着;产品展示区,一瓶瓶液晶、OLED材料,还有以其为原料制造的显示设备整齐摆放着……占地仅100亩,年产量60余吨显示材料,产值超5亿元(人民币,下同),销售辐射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供应京东方、华星光电、LG等中外名企,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申请超过400件……这是这家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交出的亮眼数据。

  “近十年来企业发展特别快,得益于政府的重视以及新技术的利用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诚志永华企业发展中心副总监张兴表示,河北省对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资金支持越来越多,企业发展前景看好。

  近年来,河北瞄准未来市场需求,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10个领域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其中,《河北省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将新型显示产业作为培育新动能、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显示,河北装备制造业不断壮大,2016年增加值首次超过钢铁,改变了“一钢独大”局面。同时,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5%;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3%、10%,高新技术产业占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9.5%。

  加快转方式 创新驱动成“主引擎”

  旗下拥有长城、哈弗等四个品牌,整车产能150万辆……在位于河北保定的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业设计正让这家国产汽车品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产品销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河北省创新举措,以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为重要突破口,助推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引导工业由基础原材料、中间产品向整机、终端产品延伸,长城汽车、清河羊绒、白沟箱包等一批河北特色产品率先植入工业设计,显著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通过创建一流设计人才队伍、搭建全球化工业设计体系等措施,长城汽车正不断提高设计创新能力:WEY-P8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相继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中国心”2018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金奖;WEY-VV7车型获中国设计红星奖金奖……

  公开信息显示,河北石家庄、保定、唐山先后入围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城市,数量与4个发达省份并列第一。张北云计算等14家产业基地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3家企业创建了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项产品获2018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12个项目分获红点、iF等国际知名设计大奖。4055家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拥有率达到25%。

  现今,河北省已形成了装备制造、钢铁、石化、食品、医药、建材、纺织服装等七大产业为主导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也已形成局部优势。

  据河北省工信厅介绍,未来,河北将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冬奥会筹办等战略性机遇期,着力打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创新链,着力加快构建河北特色现代工业体系。(完)

今日头条: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石家庄联合报道(主编社长陈雪霏)–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隆重开幕。来自五大洲的61个国家400多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负责人和侨办人员大约600多人出席论坛。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牵手世界 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故事。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国务院侨办主任许又声、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河北省委书记和凤凰卫视台长刘长乐等嘉宾出席并致辞。

开幕式过后,中新社社长章新新出席会议并做主旨讲话。

本次论坛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石家庄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承办。

当天上午,中新社社长章新新和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法国等国代表进行了高层论坛,讨论了当今世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并存时代媒体人的困境与解脱。探讨多种经营的模式和生存之道。有代表说,生存就是硬道理。

下午,与会媒体代表听取了国家体育总局关于2022年冬奥会的准备情况和雄安新区的规划设计和招标情况。他们也听取了石家庄市政关于石家庄的发展情况。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省长许勤,石家庄市政府领导人也出席了论坛,并向记者们介绍了河北省和石家庄市的情况。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做“融通世界、见证时代”主旨报告

北欧绿色邮报网石家庄报道(总编、社长陈雪霏):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12日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发表题为《融通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与“中国故事”》的主旨报告。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海丹 摄

   融通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与“中国故事”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今天,我们在石家庄再次聚首,共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盛举。在此,我代表中国新闻社对各位出席论坛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来,遍布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见证了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记录了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历史变迁,参与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助力中国融入世界。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也从最初的仅有百余家媒体与会,到如今规模达四百余人,已经成为全球华文媒体的“精神家园”。

  一、华文媒体的发展现状:转型求生,融合求变

  过去两年,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国际传统主流媒体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中国内地的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运营等方面的融合也取得了诸多的进展。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面对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历经两百多年风雨自有其韧性,对母语文化的坚守支撑着华文媒体直面冲击与挑战,在转型中寻求生存与发展,在融合中探索变革与创新。

  ——传统媒体的式微与突破

  对传统华文媒体而言,困局依然存在。

  2017年12月,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文艺版《南洋文艺》宣布停刊;2018年11月,纽约《明报》刊出“业务重组暂时停刊”的启事,电子报及网站亦随之停止运作;2019年1月,《欧洲新报》休刊,该报曾经覆盖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困境,就会有突破。近两年依然有华文报刊、电视台、电台的创立,为世界华文媒体大花园再添了新色。

  为纪念华人抵达古巴170周年,《光华日报》于2017年5月得以复刊;新西兰中文《先驱报》2018年1月与英文旅游杂志合作,创刊中文版季刊《抵达》;2018年2月,老挝首家华文侨报《中华日报》宣布创刊,结束了老挝没有华文报纸的历史;2018年5月,泰国中文国际广播电台开播。

  面对新媒体信息碎片化的冲击,部分华文媒体向内容做精、做深发展。加拿大《加中时报》着眼华人社区,推出了一系列原创述评报道作为封面文章,引发了当地华社热议;《星星生活周刊》2019年推出的“农场访谈系列”深度聚焦投身农业的华人群体。

  应当看到,传统华文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及报道的深入性难以替代,其承载的文化教育属性也为华人社会所珍视,精耕传统媒体的同时拓展新媒体成为很多有实力的华文媒体发展的新动向。

  ——新兴媒体的崛起与繁盛

  转型新媒体,是目前传统华文媒体发展的趋势,依托内容采编的优势,通过新媒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广泛传播,形成较大了的新的影响力。

  美国《侨报》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运营的成效显著,官方微博粉丝230万,是中国内地以外拥有最多粉丝的华文媒体的官方微博。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触网”时间早,“星洲网”近年来在马来西亚各大网站中跻身前十。《星洲汇报》在2018年登场,通过推送新闻到用户邮箱,仅一年用户就增至10万。

  在柬埔寨,《华商日报》《柬华日报》建立网站,开设移动客户端。2018年1月诞生的华文电子报刊《柬中时报》的读者群中较多50岁以上者,说明老一代华人也开始改变阅读习惯。

  非洲地区也出现了一批以网站、微信公众号为主的网络新媒体,如南非侨网、博茨瓦纳华人网、西非华声等。

  在香港,《东方日报》《明报》《星岛日报》等都拓展了新媒体业务,并有较高阅读流量。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香港电台等,也致力发展新媒体的平台。

  近些年表现亮眼的华文新媒体中有许多并无传统华文媒体背景,如新西兰天维网的华文论坛注册用户高达31万,还建立了社交媒体的矩阵,升级了手机客户端;菲龙网发展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成为当地具影响力的线上华文媒体;自媒体账号“北美留学生日报”吸引了100万学生、家长及相关人群关注。

  华文新媒体既有遍地开花的繁盛局面,也有一拥而上的诸多问题,如低质内容的泛滥、版权保护的缺失、盈利模式的单一等。如何创新思路、探索传播模式,是当下华文媒体发展的新课题。

  ——媒体融合的开拓与提速

  近年来,关于媒体融合的讨论甚为热烈,海外华文媒体中也不乏从理论到实践的积极探索,显示出华文媒体的自我革新和开拓进取。

  在欧洲,法国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拥有以新闻为主的“欧时网”、以社区资讯为主的“欧时代”和视频新闻“欧时网络TV”,开通了“欧洲时报内参”“向东向西”“英伦圈”等多个微信公众号,形成网站“一中三外”、移动端“一端多微”的产品格局。

  在拉美,《南美侨报》逐步开拓了《南美侨报阿根廷周报》等7份纸质媒体,覆盖中南美洲80%的地区;在推出中文网站,成立新媒体团队后,还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葡语推特账号,2018年还推出手机客户端“今日拉美”。

  在东南亚,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的速度在加快。2017年12月,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媒体集团进行了大改组,集中《联合早报》《联合晚报》和数码部的采访资源成立新闻中心,逐步实现拥有华文报纸、华语电视、华文网站、手机客户端等的全媒体格局。

  非洲的华文媒体在融合发展上也有独特探索。环球广域传媒集团以“媒体+”作为发展关键词,包括“媒体+活动”“媒体+平台”“媒体+渠道”“媒体+服务”等方式。

  我们看到,媒体融合发展虽是大势所趋,海外华文媒体却仍处于起步和尝试的阶段。地域与文化的不同、受众需求的多元、技术条件的不足也造成移动化、智能化的发展差异。显然,海外华文媒体的融合发展还须逐步探索因地制宜之路。

  二、华文媒体的作用突显:团结维权,影响主流

  在转型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也面临诸多诘问,平台过多会否影响华文媒体对华人的凝聚力?便利化传播是否弱化了华文媒体的话语权?内容碎片化会否消减华文媒体文化传播的功能?凡此种种,不无忧虑。

  有学者指出,移动媒体勃兴,功能不断完善,传播更加快捷,内容愈加丰富,信息趋向多元,过去由华文媒体掌控的传播话语权正面临去中心化,华人社会正走向去平台化的困局。华文媒体会否失去作为联结华人并形成想象共同体的角色?华人社会又会否失去表达诉求和理性思考的平台,甚至失去文化传播的意义?这是华文媒体和华人社会共同面临的新问题。

  事实证明,华文媒体近些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尽管出现了平台分散、信息多元、内容碎片化等现象,但不可否认,华文媒体依然是凝聚华人的纽带、族裔发声的平台、文化传承的载体、交流对话的桥梁,作为构成海外华人社会重要支柱之一的作用依然突显。

  ——搭平台:传承文化,促进民间对话

  对于维系族裔情感而言,文化是根本之途径。在新媒体勃兴的新时代,华文媒体通过多种途径,让文化传播可视、可听、可感。

  新加坡《联合早报》通过3D虚拟博物馆推出《新加坡前传》系列;老挝资讯网新设“老挝文艺”专栏,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日本“CCTV大富”电视台承办中国文化节开幕式,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交响乐团首次赴日公演等,被誉为“中日友好合作的生动范例”;澳大利亚《澳洲财富》杂志参与投资并拍摄短故事片《家有两面旗》,展现华人在异国打拼的故事;委内瑞拉《委华报》主办“旅委华人文学爱好者联合会”,开展华文创作等活动;法国华人卫视与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主办“庆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2019年春节联欢晚会”,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出席并致辞。

  联接中国与住在国,借助自身优势搭建合作对话平台,华文媒体做出了很多努力,并且还在不断尝试。

  ——强协作:代言族群,向主流社会发声

  近几年,华文媒体的团结协作意识日益增强,在涉及同胞权益的关键问题上联合发声,使主流社会更能听到华文媒体的声音、看到华人社会的力量。

  近两年,陈霞芬案受到普遍关注。美国华文媒体集体发声为其鸣不平,新媒体发挥灵活机动、易于传播、社群渗透力强的特点,传统媒体则在事实准确性上为舆论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带动主流媒体乃至主流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如今,海外华文媒体的传播力和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当地主流社会的认可,这是长期不懈努力赢得的尊重。

  日本华文媒体多年来邀请在任首相为华侨华人和中国人民问候新春,为中日关系互释善意提供了契机和平台;《澳大利亚时报》创刊20周年时,西澳州州长肯定了该报在联系华人社区与主流社会、促进中澳友好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在2019年基督城重大枪击案的报道中,新西兰华文媒体的传播力得到突出体现;西班牙《欧华报》等欧洲华文媒体与当地媒体联手,为增进中欧友好做出了贡献;还有部分华文媒体使用当地语言进行内容传播,显示出对话与融入主流的决心和努力。

  近年来,华文媒体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有所增强,但也面对一些误解和偏见。然而,华文媒体并没有忘记根基之所在,职责之所在,使命之所在,展现了坚韧的生命力和有为的担当,不愧为华人社会的一面旗帜。

  三、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见证时代,融通世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文媒体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也让中国融通世界,让世界拥抱中国。

  ——记录中国发展新历程

  海外华文媒体诞生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影响华文媒体兴衰的最重要因素,那就是中国建设发展、历史变革乃至在此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成功。

  两百余年间,海外华文媒体曾出现四次大的历史变迁,最近的一次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华文媒体步入良好的时代环境。

  一直以来,华文媒体用海外受众能读懂、易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将新中国70年来经历的成长与挫折、荣耀与磨难、机遇与挑战一一记录,如实讲述,构建了海外社会“读懂中国”的独特视角。

  华文媒体记录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接轨世界,军事科技的上天入地、探月下海;记录和见证了抗震救灾的血脉相连、万众一心,奥运世博的精彩纷呈、惊艳全球;记录和见证了港澳回归的举国振奋、世纪变迁,撤侨护侨的果敢担当、大国风范……

  10月1日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等活动吸引了全球目光,海外华文媒体予以浓墨重彩的报道。

  ——助力中国融入新世界

  中国是有深厚底蕴和精彩故事的国家,世界各国及其民众渴望了解和认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亦融入世界、接轨国际。在这个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就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华社、一头连着所在国家主流社会,一头连着中国、一头连着世界。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海外华文媒体以独特的视角、鲜活的语言,呈现了中国的发展进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新鲜的解读和认识,契合海外受众关注点推出的系列报道被所在国媒体转载。

  2018年7月,普吉游艇倾覆导致47名中国游客死亡,泰国副总理和知名主持人发表了不当言论。《泰国头条新闻》呼吁两国网友理智发言,同时维护中国游客形象。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逸上将还通过《泰国头条新闻》的采访,向全球华人致歉。在此事件中,华文媒体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充分展现了社会责任。

  进入新时代,海外华文媒体也迎来新机遇,在“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的当下,向世界阐释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方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华文媒体将书写新的篇章。

  ——拥抱“一带一路”新机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6年。6年来,海外华文媒体见证了“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现实,从方案落地为成果。海外华文媒体自身也迎来了发展良机。

  海外华文媒体对“一带一路”一直持续深入报道。香港《镜报》月刊开设“一带一路”专栏,讲述了近20个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故事;2017年创刊的印尼《一带一路报》以印尼文、中文、英文三种文字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8年11月,伊比利亚传媒及旗下《葡华报》联合葡萄牙新闻协会联合发起了“一带一路”葡语媒体联盟。

  中国新闻社一直为华文媒体深度关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在此,我想对各位华文媒体朋友表达几点希望:

  希望华文媒体携起手来,共同传播“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共同记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同频共振、合作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发挥媒体的桥梁纽带作用;

  希望华文媒体密切关注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文明进步,以媒体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报道中国,向国际社会全面、真实、生动地讲述中国的发展故事;

  希望华文媒体深度聚焦华侨华人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贡献,展示华侨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努力和成就,推动建设和睦相融、合作共赢、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的华人社会;

  希望华文媒体加快战略转型与融合发展,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文媒体联盟建立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构建起华文媒体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义,而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新闻媒体是历史的记录者、现实的守望者、未来的开创者。我们愿意携手全球华文媒体共筑“一带一路”连心桥,共绘媒体合作新蓝图。

  亲爱的华文媒体朋友们,中国新闻社一直与大家同在。我们努力建设世界华文媒体资讯中心,与海外华文媒体展开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合作,包括文图稿件、版面、特稿、视频等类型丰富的新闻产品;我们顺应媒体发展的趋势,建设网络新媒体矩阵,满足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新媒体的需求,推出“云平台”服务,帮助华文媒体藉网络及移动终端平台拓展覆盖面、提升影响力、强化话语权;我们做大作强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以聚合海外华文媒体为目标,形成具有广泛共识、共同利益和价值追求的华文媒体联合体;我们举办“行走中国”、华文媒体研修班等活动,帮助海外华文媒体了解中国今日面貌、洞悉媒体发展大势,积极应对挑战,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亲爱的华文媒体朋友们,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一直与大家同在。走过南京、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福州,今天又来到石家庄,在众所期待中迎来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一步一个脚印,规模日渐扩大的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的是权威对话的平台,论坛邀请的传媒类别齐全,与会嘉宾都是华文媒体的代表性人物,大家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深度交流,产生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锋;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的是务实合作的平台,每届论坛均取得诸多实质性成果,海内外华文媒体“借台唱戏”,达成合作意向,论坛推出的论文集、华文媒体年鉴等专著,记录了华文媒体现状,凝聚了业界智慧;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搭建的是团结协作的平台,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为华文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服务,通过论坛的对话交流、务实合作,华文媒体抱团取暖,共同应对媒体竞争,共同在海外发声。

  近二十载锤炼打造,如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成为开放性、国际性的华文媒体高层峰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专业性、权威性,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华文媒体的高度认可,被华文媒体朋友们誉为“精神家园”。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一种不畏困难、不断实践的恒心。华文媒体经历两百余年风雨至今仍具生机和活力,正是因为未忘初心、持以恒心、坚定信心。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离不开华文媒体新老朋友的关注、支持与肯定。未来的路上,让我们继续携手前行,共谱新篇!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查正富 )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吴兢出席第十届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吴兢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全文)
翟羽佳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石家庄报道:  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吴兢12日在石家庄举行的第十届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她说,很高兴出席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我谨代表中国记协,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海内外媒体朋友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对参与活动组织工作的各方人员的辛勤努力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今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9月下旬起,中国记协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新闻中心工作,接待境内外的媒体记者采访报道国庆庆典活动,其中就有来自海外华文媒体的记者朋友,在座的也有不少记者朋友国庆节当天在现场进行了观礼和采访,共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的切身感受,一定会有很多想说想写的“中国故事”。

  的确,经过7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如今,世界各国希望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传媒事业不断壮大,也为海外华文媒体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海外华文媒体历经200余年的艰辛努力,为增进中国与世界的友好合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的“一带一路”建设,串起了中国与参与国家利益的纽带,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方面,海外华文媒体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有可为。中国记协非常愿意和期待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交流与合作,诚挚邀请海外华文媒体的朋友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充分挖掘中国的新闻富矿,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今年国庆前夕,中国记协在京成功举办了2019“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名记者组织负责人出席本届论坛。近年来中国记协还多次组织海外华文媒体“一带一路”主题采访等活动。今后中国记协将继续举办相关活动,为海外华文媒体的采访报道创造更多便利条件,发挥更大作用。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连续举办十届,为促进世界各地华文媒体的沟通与协作,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一个绿色通道、一条紧密纽带。希望大家通过本届论坛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共识,共叙新朋老友情谊,共谋合作发展之路。

  ( 责任编辑查正富 )

图:中新社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出席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出席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石家庄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12日出席在石家庄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他说,很高兴与全球华文媒体的杰出代表欢聚在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的石家庄,共同出席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朋友和各位与会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十八载春华秋实,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自2001年创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全球华文媒体分享经验、激荡思想的重要平台。第十届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探讨华文媒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使命与担当,顺世界大势积极作为,与时代步伐同频共振,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在此我提出四点思考,与大家分享:

  ——见证时代,努力讲好三个“中国故事”。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新中国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中,海外华文媒体既是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华文媒体人有理由更自信、更从容、更全面地向世界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主动讲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故事的意涵愈发丰富而立体、细腻又宏大。希望华文媒体朋友们把握时代机遇,讲述更多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中国故事。

  ——牵手世界,共同绘就美好的同心圆。面对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首次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年来,这一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获得广泛的国际认同,为各国携手面对挑战、追求共同发展提供价值引领。希望海外华文媒体发挥融通中外的优势,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为主题,努力推进中外合作交流,向世界阐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主张”,为人类美好的明天绘就一个最大同心圆。

  ——放眼世界,全景解析发展进步的中国。海外华文媒体有共同的中华文化之根,但又成长于不同的土壤,呼吸着多元的空气,对中国与住在国的国情和文化均有深入理解,是沟通中外的重要力量。希望海外华文媒体积极关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阐释中国的内外政策举措,及时回应海外舆论关切,360度全景解析新时代的中国、发展进步的中国,帮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紧跟变革,积极推动媒体创新发展。近年来,随着大数据、5G网络、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的不断突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希望海外华文媒体抓住机遇,借助新技术更新迭代,加快融合发展,创新传播手段,做大传播平台,积极发展互动式、服务式、体验式新闻信息服务,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加快与中国及住在国主流媒体间的沟通合作,扩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致力于开展与各国政府和新闻媒体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说明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在此大有可为。中国国新办将继续加强与海外华文媒体的沟通交流,为来华采访报道提供便利条件,为了解中国大政方针提供权威信息,为媒体间务实合作搭建机会平台,为海外华文媒体事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 责任编辑查正富 )

图:中新网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出席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出席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北欧中华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石家庄报道: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韩海丹 摄

  她说,在中国人民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天在华北重镇石家庄开幕了,这是海外华文媒体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的一个重要活动,我谨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创造了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为伟大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无比自豪。

  回顾70年悠悠岁月,一代又一代的华文媒体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振兴中华为使命,心怀祖(籍)国,情系桑梓,积极向世界介绍繁荣稳定、和平发展、文明进步、独具魅力的当代中国,为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海外华文媒体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平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外华文媒体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

  第一、从历史维度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中国拥有丰富的故事资源。只有了解中国的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在。读懂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8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才能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历史性变革和成就背后所蕴藏的内在逻辑,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希望华文媒体的朋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中国历史的叙事中理解“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读懂“中国立场”和“中国智慧”,讲清“中国道路”和“中国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国方案”。

  第二、从现实维度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最宏大、最精彩的故事。新中国70年是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70年,是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7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关注、认同与时俱增。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中国目前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讲好中国故事,就要讲好我们正在做的事情,讲好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讲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中国主张,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了解,增强各国对当代中国改革发展的认识,对和平发展、多姿多彩、文明进步中国的认同。希望华文媒体朋友立足当前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客观反映新中国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第三、从未来维度讲好中国故事。展望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船正在破浪前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将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要以更长的时间轴观察中国经济,认清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后劲足的基本面。希望华文媒体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你们融通中外的优势,针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点,宣传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主张和实践,将中国立场国际表达,避免误解、消除偏见,让更多海外读者和外国友人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国正在继续团结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言,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今年适逢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举办第十届,自2001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华文传媒论坛,如今已成为开放性、国际性的华文媒体高层峰会,成为世界华文媒体汲取力量的精神家园,为促进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的联系、沟通与合作,探讨海外华文媒体生存发展,表达海外华文媒体心声,讲好“中国故事”搭建了平台。

  本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很有意义。希望广大华文媒体朋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汇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正能量。

  ( 责任编辑查正富 )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石家庄联合报道: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对话交流。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 毛建军 摄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在开幕式上指出,华文媒体积极向世界介绍繁荣稳定、和平发展的当代中国,对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希望华文媒体利用融通中外的优势,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讲好中国故事,为促进世界与中国的联系、沟通与合作贡献力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翟羽佳 摄

  开幕式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主持,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许又声,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郭卫民,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办主任许又声出席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韩海丹 摄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以“研讨、交流、联谊、发展”为宗旨,是非官方、开放性、国际性的华文媒体高层交流平台,自2001年起已成功举办九届,为华文媒体探讨在海外的生存发展、促进相互间沟通交流、推动海外华文媒体与中国传媒界互通合作、以及扩大举办地在海外的影响等提供了高端平台。(责任编辑 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来源:中新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抗气候变迁 碳税是最强效方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据“中央社”报道:当地时间10日,国际货币基金(IMF)表示,全球的碳排污染大户国家应该一起同意课征碳税,未来十年每吨碳排征收75美元税金,让气候变迁维持在安全水平。对抗气候变迁,碳税是最强效方法。

  据报道,IMF呼吁即刻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迁,但近年来,主要经济体在对抗灾难性全球暖化的预防上意见不一致,导致政策扞格。

  IMF研究人员表示:“碳税是最强而有力且有效的工具,但前提是以公平、增进友好的方式实施。”

  2018年爆发“黄背心”示威并多次暴力流血后,法国政府因而暂缓把碳税提高至每吨50美元以上的计划。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退出2015年签署的《巴黎气候协议》。

  据报道,这份报告赶在IMF和世界银行下周举行年度会议前公布,IMF新任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料将于会上,敦促会员国对气候变迁采取行动。

  根据IMF10日公布的这份研究报告内容,要防止全球气温较工业革命前升温超过2摄氏度,以达成《巴黎气候协议》目标,碳税是最有效的方法。加征碳税会提高电力、旅游、制造、运输和食品等碳排密集产业的成本。

  报道称,目前,全球平均的排放碳价为每吨2美元,想要达成《巴黎气候协议》目标,需由20国集团(G20)里的碳排大户集体在2030年之前把碳税提高至每吨75美元,才有可能实现。

  这份报告表示,对所有国家课征碳税可避免让没有缴税的国家“搭便车”,并让真正实施改革国家的产业能与其他国家竞争。

  但IMF研究人员承认,此举将造成令人却步、不均等的代价。调高碳税至每吨75美元,将使煤炭价格超过现有的3倍。加拿大电力价格将迅速上升超过30%,澳大利亚电价飙涨70%至90%。根据这份报告内容,大部分国家汽油价格将上涨5%至15%。(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微型“血栓探测器”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据新华社消息(记者 陈席元)报道:把一块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仅有正常血管十分之一厚的柔性传感器,将其贴在血管或心脏周围,就可在体外设备清晰记录血栓形成初期、中期和末期全身血压的细微变化,精准确定血栓位置。

  记者11日从南京理工大学获悉,该校化工学院冯章启教授课题组原创的这项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已完成动物临床医学评价,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对这类疾病进行预测与术后跟踪,是临床有效诊疗的关键。然而,目前各类分子筛查和影像学技术仍缺乏精准识别功能,冯章启课题组的新技术就试图破解这一难题。

  据论文第一作者李通博士介绍,课题组长期研究生物电子材料与纳米器件,此次他们采用一种厚度仅有200微米的高效柔性纳米纤维材料,它能够精确感受压强变化,再以电压形式表现出来。

  同时,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敏感性以及生物相容性,课题组用它设计制造了一种柔性植入式压力传感器,并在动物实验中将传感器植入到成年猪的外周血管和心脏部位,获得了实时、精准的血压变化信号。

  “未来,这种柔性传感器可以在心血管手术时植入病人体内,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病人和医护人员在手机端就能实时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情况。”冯章启说,此外,这种精准“压力计”还可用于脑颅压、肾脏压、眼压等领域。(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