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世界卫生组织

特稿:从3000万到零病例 世界瞩目中国抗疟70年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记者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30日向中国颁发国家消除疟疾认证,称赞中国从20世纪40年代每年报告约3000万疟疾病例、经过70余年不懈努力到如今完全消除疟疾,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中国长达70年的抗疟之路,不仅取得了从3000万到零病例的瞩目成绩,也为实现“无疟疾世界”愿景做出了中国贡献。

  抗疟之路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由蚊子叮咬传播。世卫组织网站发布的数据表明,2019年全球疟疾病例估计为2.29亿例,死亡病例估计为40.9万例。作为全球重大传染病,疟疾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曾在中国广泛流行。

  据世卫组织记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卫生部门致力于阻止疟疾传播,为有患病风险的人提供预防性抗疟药物,并为患者提供治疗。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由此诞生的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已成为当今最有效的抗疟治疗方案。

  20世纪80年代,中国广泛推广驱虫蚊帐预防疟疾,远早于世卫组织推荐使用蚊帐控制疟疾,驱虫蚊帐的推广使中国部分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大幅下降。到1990年底,中国疟疾病例数已下降到11.7万;从2003年开始,中国加强了人员配备、培训、药物使用和蚊虫控制等,进一步减少了疟疾病例。

  中国在连续4年报告本土病例为零后,2020年11月向世卫组织申请国家消除疟疾认证,这已符合“疟疾本地传播链至少连续中断3年”的世卫认证标准。

  成功关键

  世卫组织认为,中国能成功消除疟疾,关键在于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所有人都能获得并负担得起疟疾诊断和治疗。有效的多部门合作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2010年,中国13个政府部门下发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旨在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消除疟疾。

  世卫组织指出,近年来,中国在消除疟疾行动中严格执行疟疾报告、调查和处置的“1-3-7”工作模式,即在发现病人的1天内诊断并上报病例、3天内完成病例核实及流行病学调查、7天内开展疟疾疫点的调查与处置。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表示,中国建立了全国疟疾等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和疟疾实验室检测网络,完善了疟疾媒介监测和疟原虫抗药性监测体系,制定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工作策略,探索总结了“1-3-7”工作模式及边境地区的“3+1防线”(即检验检疫防线、联防联控防线、群防群控防线和境外合作防线)。“1-3-7”工作模式作为全球消除疟疾工作模式,正式写入世卫组织的技术文件向全球推广应用。

  中国贡献

  中国是多年来西太平洋地区第一个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的国家。这一地区此前曾获这一认证的国家有澳大利亚(1981年)、新加坡(1982年)和文莱(1987年)。全球范围内目前已有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世卫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证书。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也祝贺中国消除疟疾。“中国为实现这一重要的里程碑所做的不懈努力表明,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和加强国家卫生系统可以消除一种曾经是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的疾病。中国的成就使我们离西太平洋地区无疟疾的愿景又近了一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在20世纪80年代治愈了很多中国病人。世卫组织推荐将基于青蒿素的复合疗法作为一线抗疟治疗方案,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使非洲疟疾致死率下降66%,5岁以下儿童患疟疾死亡率下降71%。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0日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今天我们祝贺中国人民在全国范围内消除了疟疾。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是经过几十年有针对性的持续行动才取得的。中国加入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行列,向世界表明无疟疾的未来是一个可行的目标。”(执笔记者:冯玉婧;参与记者:刘曲、胡雪)

谭德塞: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本周将过亿 呼吁公平分配疫苗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1月25日报道:据新华社记者刘曲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5日表示,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数预计本周将达到1亿。他引用两份最新报告说,新冠疫情估计已给全球造成数万亿美元损失,如不克服“疫苗民族主义”并公平分配疫苗,世界将面临道德和经济双重灾难。

  谭德塞在当天的记者会上说,一年前的今天,各国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新冠确诊病例还不到1500例,而预计本周全球确诊病例数将达到1亿。“数字会让我们对其代表的东西变得麻木,但每一例死亡背后都是某人的父母、伴侣、孩子、朋友……”

  他还引用两份最新报告称,如果无法公平地获得新冠疫苗,世界将面临道德和经济双重灾难。

  其中,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称,通过分析新冠大流行对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发现,2020年全球工作时长减少了8.8%,导致全球劳动收入相当于下降3.7万亿美元。报告预测,大多数国家将在2021年下半年复苏,具体取决于疫苗接种情况。报告建议国际社会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支持,以帮助其推进疫苗接种并促进经济和就业复苏。

  此外,一份由国际商会研究基金会委托撰写的报告发现,“疫苗民族主义”可能导致全球经济损失高达9.2万亿美元,其中近一半来自最富裕的经济体。

  此外,由世卫组织主导的“获得抗击新冠肺炎工具加速器”国际合作倡议今年的资金缺口为260亿美元。谭德塞表示,加速器项目如筹足资金,投入其中的每1美元最多可获得166美元的回报。他说,“‘疫苗民族主义’也许能服务于短期的政治目标,但支持疫苗公平分配则符合每个国家自身的中长期经济利益”。

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中医为3500多疑似或确诊新冠病例治疗并康复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袭击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世界卫生组织3月11日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紧急召开了学会理事会议,并在3月19日通过微信群向瑞典华人华侨及瑞典本国民众正式宣布成立了瑞典新冠肺炎抗疫专家团队。我们的抗疫专家团队希望通过电话、微信等咨询服务能够帮助大家了解疫情相关的知识,缓解因疫情产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心情,为大家心理疏导以及提供必要的中医药服务。对于已经确诊及疑似感染的患者,专家们首先会让他们遵循瑞典卫生防疫部门的治疗安排。在没有得到任何西医治疗而本人又有意愿接受中药治疗的情况下,专家团队组织网络会诊,通过问诊,观察病人提供的舌像等方法,进行辨证论治,提供咨询服务及中药治疗,并建立相关病例。

2019年在国王花园参展。前排右一,杨春贵会长。

学会和研究会将愿意提供志愿服务中医抗疫专家的联系电话、微信公布于众,其中有很多是瑞典中医药学会会员和学术顾问,例如廖蓉、马雪虹、楊春贵、张东青、黎坚、林德锋、魏巍、国万春、张红霞、陈碧玲、陈铁君、王泽丰等人。专家团队的杨春贵、王泽丰医生同时列入了欧洲抗疫专家组。抗疫专家团队带领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的全体中医师会员一起凝聚成强大的中医抗疫力量,他们牺牲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竭力為华人华侨和本地瑞典人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接通了普通咨询电话一万余人次,通过远程医疗指导疑似和确诊病人服用中药5600人次,通过远程指导疑似病人康复3500人次,用中药针灸对确诊病人的康复治疗150余人次。专家们通过相互交流和总结中医治疗康复的病例,极大地提高了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在全人类与新冠病毒的这场来势凶猛战斗中,中国的抗“疫”成功有目共睹,很多国家的医学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本国政府向中国学习。由钟南山、张伯礼、黃璐琦,仝小林、刘清泉等中国专家领导的中国抗疫团队,毫无保留地及时向世界各国分享成功的抗疫经验。瑞典中医药学会杨春贵会长积极组织学会会员参加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举办的张伯礼、黃璐琦,仝小林、刘清泉等中医抗疫专家经验视频会议—“国际抗疫专家大讲堂”。 通过聆听各位国内专家的抗疫经验讲座,瑞典中医药学会的医师们学习和汲取到中国的抗疫经验,并结合瑞典的实际情况把这些专家的经验运用到瑞典抗疫战斗中。     

“ 我们积极与瑞典其他华人团体合作,共同为大家服务。学会先后组织了由张红霞医师、张东青医师、林尤吉医师等主讲的网上抗疫专题讲座,帮助大家了解抗疫的基本知识,防疫方法和正确使用中药。在疫情期间,廖蓉老师不顾个人身体疲劳,超负荷回答咨询电话,提供指导确诊及疑似患者服用中药,恢复身体健康。杨春贵医师亲自为患者煎煮中药,使许多确诊患者身体恢复了健康。张红霞医生身在北京,深夜里回答瑞典疑似患者的咨询电话。抗疫专家团队和学会中的每位医生都默默地为华人、华侨及瑞典本地民众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各种咨询和医疗服务。他们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换来了患者的身体康复,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 会长杨春贵说。

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都是在瑞典注册的合法学术组织, 于今年12月份正式加入了国际传统医学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联盟。两个学会密切合作,正在积极筹备2021年的工作。学会理事会计划在新的一年中进一步充分发挥zoom会议室、facebook等网上的社群优势,让更多华人同胞和国际友人了解到中国最专业的中医抗疫经验,为夺取世界抗疫最后胜利而奋斗!

目前瑞典新冠疫情仍然不断蔓延,英国又出现了新冠病毒变异,许多患者感染后留下痛苦的后遗症。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的全体中医师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瑞典的华人华侨及瑞典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团结拼搏,夺得这场全人类于与病毒的战斗的最后胜利!

稿件来源: 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秘书处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新闻通报会上的开幕词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7日呼吁保证对医务人员的供应。他在新闻通报会上说,我首先要向大家提供最新数据。

截至日内瓦时间今天上午6点,中国有31211例确诊病例,637例死亡。

过去两天里,中国报告的新感染病例有所减少,这是好消息,但同时我们认为要持谨慎态度,不要过度解读。数字可能会再次上升。众所周知,流行曲线会有高有低。

在中国之外,24个国家总共有270例病例,其中1例死亡。

我在本周三说过,世卫组织正在每个区域向国家提供检测盒、口罩、手套、呼吸器和防护服。

但全球正面临个体防护装备市场严重混乱局面。

与往常情况相比,最大需求量高达100倍,最高价格高出20倍。

由于在患者医疗领域之外广泛、不当使用个体防护装备,情况雪上加霜。

结果,库存已耗尽,出现了4至6个月供应缺口。

全球口罩和呼吸器库存出现短缺,暂已无法满足世卫组织及其合作伙伴的需求。

世卫组织估计,全球一线卫生应急人员需要的防护装备占市场能力的大约7%至10%。他们急需的其他关键供应品占比可能更高。

中国一线医务人员需要大量个体防护装备。

今天下午,我与制造商、经销商和物流供应商等组成的大流行病供应链网络进行了交流,以确保向需要的人供应个体防护装备。

由于极大的需求和市场压力,大流行病供应链网络最初将重点放在外科口罩供应上。

我们对那些决定仅向医务人员供应口罩的公司表示赞赏。

个体防护装备库存量有限,我们需要确保向最需要的人和最需要的地方提供这些装备。

首先应保障对医务人员的供应。

第二个重点是患者或照顾患者的人。

世卫组织不鼓励传播率低的国家和地区储存个体防护装备。

我们呼吁各国和各企业与世卫组织合作,确保公平合理的供应,重新平衡市场。

维护集体安康,人人有责。

提及中国医护人员的辛苦,陈冯富珍三次落泪庄严致敬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香港2月2日电 (记者 刘辰瑶)“我希望借这个机会致敬我们国家的所有医务人员,他们确实很辛苦。”面对镜头,世界卫生组织前任总干事陈冯富珍一度哽咽。
  这是陈冯富珍近期第二次公开面对媒体。自新型肺炎疫情暴发起,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拥有丰富经验的陈太被看作最适宜的采访对象,却始终三缄其口。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月底,中国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和29个省市以及部队的共52支医疗队6097名医疗队员在湖北省协助开展医疗救助工作。初步估计,目前湖北省投入抗疫一线医务人员超过17万。这些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的医护人员,面临防护用品短缺、工作强度超荷的困难和自身被感染的风险,依旧战斗在最前线。
  “咱们国家的医护人员,我对你们致敬,你们不眠不休的为老百姓的健康付出,自己也要保护自己,国家会尽可能保障你们的防护物资。”说到这里,陈冯富珍再度落泪,她希望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
  陈冯富珍认为,控制疫情需要每个人的全力配合。她理解民众在此时会担心、焦虑,但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冷静。陈冯富珍建议民众尽量留在家里,远程办公,学校应延迟开学。同时要减少不必要的社交,与他人保持距离。如确实需要外出,则一定要佩戴口罩,这样既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保护他人。
  陈冯富珍还特别提醒,仅佩戴口罩是不够的,民众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意吐痰。此外,在触碰眼睛、鼻子和嘴唇前,务必要彻底地洗手,以防感染。
  当地时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在曾于WHO就职过的陈冯富珍看来,是一个科学的判断,是很谨慎、很合理的决定,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不让疫情在全球散播。她告诉记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亲自访问中国了解疫情防控情况,认可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并且和委员会的成员们详细商讨后,才作出了这样的决定。这并不是对中国处理疫情的不信任,恰恰相反,世卫组织认可中国的表现。”
  陈冯富珍对中国科学家作出的努力表示敬佩。她说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科学家们迅速确认病毒、分离病毒、获得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和WHO及全球分享,这也帮助了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分析。
  提及特效药的研制,陈冯富珍直言,通常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制会花几个月甚至几年,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病毒,仍需深入研究。但她相信,世界范围内的专家通力合作,一起研究,可以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制。
  “现在这个时候就是要全民动员,相信国家、相信自己,(医护工作者)我向你们致敬。”陈冯富珍三提“致敬”,以纸巾拭泪,庄严敬礼。(完)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日内瓦1月30日电(记者陈俊侠 刘曲)当地时间1月30日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举行新闻发布会,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谭德塞强调,世卫组织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当传染病疫情满足相应条件时,总干事有权认定疫情构成突发事件。自《国际卫生条例》2007年生效以来,世卫组织曾多次发布有关疫情为突发事件。认定某种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旨在动员更多国际资源应对疫情。

谭德塞在发布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疫情防控。中方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及时发布信息,快速识别病毒并分享基因序列,采取果断有力措施控制疫情传播,体现的不仅是对本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负责,更是对全球疾病防控的大力支持。他相信中方将有效控制并最终战胜疫情。中国为抗击疫情所作的努力值得尊重和赞赏,值得学习致敬。事实上,中国采取的很多防控措施远远超出应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要求,为各国防疫工作设立了新标杆。

谭德塞说,目前疫情还在发展,需要做更多研究,特别是卫生系统脆弱的国家要加强疫情应对,这是发布疫情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从全球卫生安全出发,实现以证据为基础的科学理性冷静应对的必要举措,有助于其他国家采取科学合理适度的防疫措施。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发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世卫组织的常规做法。中国现在的防控措施是最严格的,是非常有效的,我们有信心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最终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