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亲情中华

“亲情中华·放歌春天” 走进江苏阜宁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黄山报道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两会部署,讲好中国故事,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凝聚侨界力量,3月21日下午,2023“亲情中华·放歌春天”文艺演出在江苏阜宁县委党校伟业讲堂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国侨联、江苏省侨联主办,盐城市侨联、阜宁县委统战部承办。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江苏省侨联副主席艾卉,盐城市副市长王连春,阜宁县委书记张利华和盐城籍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及各界群众代表500余人在现场观看演出,同时通过“华人头条”“国际日报”“阜宁发布”等海内外媒体向全球华侨华人进行演出直播。

刘奇在致辞中说,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之际,希望海外侨胞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当好中华文化海外继承者和传播者,成为全方位展示中国成就的见证者,多方面讲述中国故事的传播者,深层次解读中国经验的分享者,为向世界展示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一个发展进步的中国,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贡献侨的力量。

艾卉在致辞中表示,希望盐城各级侨联组织和广大侨联工作者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在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和各地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展现侨的奋发作为,作出侨的更大贡献;希望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始终心系家乡、情系桑梓,时刻关心、支持、参与家乡建设,同时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利华在欢迎辞中说,阜宁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康庄大道笃定前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倾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北翼活力新城、江淮生态经济区新时代鱼米之乡,奋力描绘“阜明水秀、物阜民宁”现代化崭新画卷。“侨”是阜宁发展的宝贵资源。

近年来,阜宁县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紧扣省、市侨务工作大局,用好“侨”资源、发挥“侨”优势,以侨为“桥”、凝心聚力,绘出了高质量发展“同心圆”。

刘奇为2022年新确认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江苏省杂技团、阜宁县杂技团、射阳县杂技团授牌。

阜宁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峻松主持仪式活动。

随后,“亲情中华”艺术团和阜宁县淮剧团、阜宁县杂技团和阜宁县文化馆联手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整台演出集声乐、舞蹈、器乐、杂技节目于一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阜宁文化的特色。整台演出在《今夜无眠》的歌声中落下帷幕,雨霁风光,春分节气,在放歌春天的同时,也吹响了蓬勃奋进的春日号角。

阜宁县文化馆、阜宁县淮剧团表演情景表演唱《田野欢歌》

北京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演员刘倩演唱《桃花谣》《一片好风景》

中国铁路文工团蒙古利亚组合演唱《春天来了》《库尔根》

阜宁县杂技团陈鹏举、陈琳表演《荷塘月色》

中国煤矿文工团青年歌唱演员蒋牧含演唱《阳光路上》《英雄赞歌》

原空政文工团青年歌唱演员张原铭演唱《咱老百姓》《永恒的旋律》

阜宁县淮剧团青年演员张媛媛、刘俊杰表演《十八相送》

北京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演员李欣忆演唱《幸福中国一起走》《芦花》

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唢呐演奏家孙云岗表演《华夏同心曲》《土耳其即兴曲》

阜宁县淮剧团青年演员王佳佳表演《又闻大糕香》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煤矿文工团著名歌唱家刘君侠演唱《共和国之恋》《今夜无眠》

据悉,“亲情中华”是中国侨联多年来精心打造的经典文化品牌活动,自2008年启动以来,先后组织了近300个艺术团赴海内外巡演1000余场,足迹遍布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深受我驻外使领馆、广大海内外侨胞和当地人民的喜爱,赢得广泛赞誉。自2014年以来,举办了近百场的进侨乡演出,为丰富归侨侨眷业余文化生活,引领侨界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亲情中华,江苏侨联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黄河之滨的生态文明之光——有感于运城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

Image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运城侨联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黄河之滨的生态文明之光

——有感于运城生态文明建设生动实践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 张晓林

  近日,《运城日报》推出一组通讯:大河之“美”、大河之“绿”、大河之“光”、大河之“新”、大河之“融”、大河之“福”,讲述黄河之滨的运城,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运城”的生动实践。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并确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一省级战略任务赋予了运城。

Image

  运城以此为总抓手、总牵引,举旗出征,铿锵豪迈,走上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途。正是围绕这个主题,《运城日报》从“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以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多视角、全方位浓墨重彩描绘了运城建设美丽家园的壮丽场景。不用说,通讯书写的人很多,事也很多,一人一故事,一事一精彩,千姿百态,熠熠生光,但都指向“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这个方向,形成了一道抢眼夺目的生态文明之光,引起社会的关注是可想而知的。人们看到:运城,这座黄河之滨的古老文化名城正在焕发新春,正在发生面貌为之一新的历史性变化,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空气更新、人更美……

Image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新发展理念,绿色是其中一项;三大攻坚战,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战;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这充分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千钧重量,是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和鲜明特征也是一目了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和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强烈和人们文明素养境界的升华,至于生态环境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自然是有目共睹、举世瞩目的。

Image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于古已有,绵延至今,古往今来几千年,人们始终在思考、探索、实践这一超时空、跨时代的重大课题。如果说文明的产生缘起于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及其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那么,如果把对自然的改造变成征服、掠夺、无休止的索取,文明的危机也就必然出现,逼迫着人类重新思考生态与文明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今天的生态文明正是在发展遇到困境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经历了发展的挫折,尤其是被自然敲起警钟之后,人们逐渐醒悟过来: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既包括社会关系方面的进步,也包括自然关系方面的进步。文明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的表征,它从整体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进步状态,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方面的所有进步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因此,发展不是一般的要求保护环境、实现生态文明,而是把生态文明作为发展的内在要素和自身规定。也就是说,发展作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内在地包含着生态文明,离开生态文明的发展不是真正的发展,当然也不是真正的进步。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中,只有把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协调起来,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就必然带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明时代特征。运城鲜活生动的生态文明建设,毫无疑问是我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大潮中的一束亮眼的浪花,示范引领效应自然是显而易见的。

Image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素有“母亲河”之称,自古就有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也有贺敬之的传咏佳句“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等。运城位于黄河之滨,区位优势独特,《运城日报》的这组通讯用“大河之‘美’、大河之‘绿’、大河之‘光’、大河之‘新’、大河之‘融’、大河之‘福’”来借势行文,很值得称道。让人们想到、看到,运城的生态文明建设如同黄河一样,滔滔千里、气势如虹、磅礴有力、锐不可当,运城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和黄河一样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张有代表性的文化名片,这无疑给人们留下了强烈、形象、深刻的印象。

Image

  一个城市的精神气质、文化品格的形成,往往跟这座城市的地域文化有很大关系。运城是一座黄河岸边的城市。这座城市颇具黄河的雄浑、沉稳、大气的气质,运城人干事创业就像黄河之水一样不事声张、平缓流淌、波澜不惊,但又不凝固停滞、僵化保守,在一定时候,它也会激情迸发、咆哮奔腾、川流不息。在全国来讲,运城位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并不大、经济实力也不强。但运城倾全市之力,集中实施“示范区”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转型发展,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较大成效。“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正是由于运城不事声张,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由此厚积薄发,走上了崛起上升之势。

以下三点

给人们的观感和思考尤其深刻: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

  运城用辩证思维看优劣。在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中,任何一个地方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但用辩证的眼光看,劣势是可以转化为优势的,“短板”也可以转化为“长板”。比如运城的农业,已然从初级产品向生态产品转型,从原字号经济向全链条经济转型。建立了“龙门鲤、中华鲟、黑鱼、娃娃鱼等水产基地。推动8县(市)特色农产品贸易区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园、农家乐,配套完善农产品购销点、交易市场、储存加工、冷链物流等,构建农田——餐桌农产品展销新模式”,农业这一素称弱质的产业,在运城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下,渐成有市场、有规模的强项。再比如,芮城县南辿村荒坡洼地,遇雨积水成洪,但当地人植树造林,展开小流域工程建设,不但水患治住了,而且经济林的栽种,带来满目绿色和生活的富裕,昔日的生态“短板”变成了“强项”。

二是打造后发优势。

  运城是一个内陆农业城市,在经济总量、经济实力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却敏锐地抓住了一个机会,这就是发展和运用高科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科技对于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同等的,就看谁能抢先抓住机遇,发展和运用高新技术,迅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后来者居上。比如在运城,“多功能小麦镇压机穿梭作业,植保无人机靶向打药、5G云平台精细管理……农田里尽显‘科技范儿’”“苹果有二维码”等。运城近年来之所以发展较快,关键在于依靠高科技,把高新技术的发展运用作为发展的突破口,着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科技化、规模化。由于高科技发挥了重点支撑和保证作用,运城的农副产品“亮点”频频,在市场经济的博弈竞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三是突出文旅品牌。

  在城市建设和文化方面,运城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确实是一座生态宜居城市。人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很殷实、很惬意、很祥和,充满了自豪感、幸福感,已经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称得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成功范例。运城充分挖掘厚重的人文资源,打出历史文化品牌。“驻足黄河边,自然景观与蜿蜒大河共绘壮美画卷;置身鹳雀楼,与古人同频体味更上一层楼;身处小浪底,看大河浩浩荡荡不舍昼夜……”运城的古物、古迹比较多,后稷始祖、关帝庙等等,都是运城的名片,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生态文明建设造就生态之美,叫响了运城的文旅产业,引来八方游客,让人们领略到运城不仅是一座古老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而且还是黄河岸边一座风景如画、生态宜居的城市。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观黄河铁牛 赏盛唐“牛气”

Image

▲黄河大铁牛(资料图)

黄河中游东岸的蒲津渡遗址上,4尊铁牛排成两排,面向黄河,怒目圆睁,侧耳聆听,前腿蹬,后腿蹲,一幅“沧桑未改牛脾气,进退还凭铁骨头”的气势。它们已近1300岁。

中国桥梁专家唐寰澄认为,它们不同于扬军阵、耀帝威的秦兵马俑;亦不同于宣佛法、炫珍宝的释迦舍利;也不同于讲五行、为厌胜的镇水石犀。这是一个具体的工程建设,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桥梁、冶金、雕塑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世界桥梁史上的无价之宝。

因国家工程而生

蒲津渡历史悠久,是古代黄河中游一个重要的渡口,曾是运送粮食、盐、铁等物资的通道,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蒲津浮桥原为竹索连舟浮桥,用木桩做地锚,春天黄河冰凌解冻后很容易将浮桥冲坏,不仅劳民伤财,还给两岸交通带来不便。唐开元年间,唐王朝国力强盛,生铁产量已很丰富,有条件用在工程上做浮桥地锚。

于是,唐开元十二年,唐玄宗倾国力,派中书令张说主持修建新的蒲津浮桥,在两岸各铸4尊铁牛为固定地锚,改“竹缆连舟”为“铁索连舟”。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牛是镇水神兽,这8尊铁牛出生时就被寄予了守护黄河安澜的美好愿望。

一时间,能工巧匠汇聚于此,人声鼎沸,烟尘滚滚,热火朝天地铸造以铁牛为代表的铁器群。他们以黄蜡雕塑造型,将澄泥涂于蜡模外,用火烘烤,待泥模烘干后,将蜡液排出,再堵住排出口,灌入洪流般火热铁水,当铁水凝固后打碎泥范,铁牛顺利成型。

据测算,这4尊铁牛每尊重达45吨至75吨不等,长约300厘米,宽约110厘米,高约150厘米。每尊牛的后部有一横轴,长220厘米,轴头有不同纹饰。这批铁器群为低硫低硅灰口铁,是木炭冶铸的产物。

“这是一项国家工程,无论铸造技术还是雕塑艺术,都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曾负责铁牛考古发掘工作的考古专家刘永生说。

坚守岗位500年

“铁牛造型非常写实,选用的是我们当地晋南大黄牛的造型,看上去憨厚朴实,又有大唐雄浑厚重的气势。”蒲津渡遗址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尉会萍说。

和铁牛配套的还有铁人、铁山、铁墩、七星状铁柱等。其中,最有趣的是个头高大的铁人们,形态、表情各异,极为生动。每尊铁人高约1.9米,有的形象轮廓分明,眼睛大,颧骨较高,嘴唇丰厚,袒胸赤膊,下身着围裙;有的则着典型的唐朝服饰。他们双手呈握器物状,两拳成孔,可能当年拿着“工具”。目前他们的身份还不能确定。

这批铁牛可不是普通的牛,它们身下斜柱桩的构造和作用是古代桥梁工程的典范。每尊铁牛下方,有和牛身相连的6根长铁柱,倾斜度达35度到45度,牢牢扎入地下。柱桩均在1.5米左右距离出现反向伸出的“出脚”,增大了前后、左右、上下活动的阻力,保证了上部铁牛的稳定、坚固,使其可以承受来自浮桥的水平拉力。然而,面对黄河的惊涛骇浪,铁牛难免有沉浮。宋朝时,8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入河底的淤泥。为重修浮桥,当时出色的工程学家怀丙和尚利用浮力打捞起它们。这个故事后来被编入课本,铁牛也因此家喻户晓。

专家们考证,在对蒲津渡浮桥不断维护下,黄河两岸8尊铁牛坚守岗位约500年,直到浮桥被金元战火毁掉,它们才卸下肩头重担。

传承大唐文化

清代蒲州知府周景柱在《开元铁牛铭》中记载,蒲西郭外黄河之岸侧,有铁牛四,自唐开元中所铸凡八,其四在秦之朝邑,东西分向,用以维河桥。及金元世,桥废渡绝,而牛之存者如故,阅千有余岁矣。

面对历经沧桑的大铁牛,周景柱发思古之悠情,加强文物保护,修筑了保护铁牛遗迹的青砖护卫墙。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发生在铁牛脚下这片土地。随着黄河向西改道,20世纪40年代,铁牛渐渐没入泥沙。

永济市博物馆原馆长樊旺林坚信铁牛的存在。他深入黄河滩涂探查、到民间走访,1988年正式寻找铁牛。一年后,黄河东岸的4尊铁牛,连同铁人、铁山、铁柱等面世,樊旺林百感交集,流下激动的热泪。目前,黄河西岸的铁器群仍沉没在泥沙中。

由于靠近黄河,空气潮湿,地下渗水不断,出土后的铁牛等腐蚀严重,锈迹斑斑。铁牛的保护工作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1991年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1999年10月至2000年4月又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

2001年,“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蒲津渡遗址保护工程完成,铁器群在发掘原址上被提升了12.2米进行保护展示。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王学涛 编辑:郭艳艳 )

“亲情中华·百年变迁”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书画名家邀请展在北京举行

来源:天南地北华媒人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续炳义、王菁野、张勤北京联合报道)2021年7月4日,由中国侨联、江苏省侨联,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共同举办的“亲情中华·百年变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名家邀请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隆重开幕,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副主席李卓彬、程学源、中国侨联兼职副主席、江苏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周建农、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徐利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中国文联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承志,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作家协会主席刘恒,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苏士澍,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委主任马连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培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继,山西省侨联主席王维卿,北京市侨联副主席李冬娟及中国侨联机关各部门负责人、北京市侨联部门负责同志和首都侨界代表,以及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执行主席、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常务主席、海内外杂志社总编王菁野、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常务秘书长、海内外杂志社副社长、山西省侨商会副会长张勤、加拿大共生国际传媒副总编胡海等海内外媒体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江苏省侨联主席周建农、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徐利明先后致辞。

Image
       万立骏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强调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国运兴侨运兴,广大侨胞既是百年变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者和贡献者。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在侨界进一步激发奋进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万立骏表示,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侨界“永远跟党走”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营造喜庆建党百年、侨心永远向党的浓厚氛围,本次展览通过书画这一独特的文化形式,以当代美术书法语言,生动描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变迁画卷,艺术展现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展出作品中,书画家们以书言志,以画传情,记录光辉历程、抒写盛世华章、描绘美好生活,蕴藏于作品中的家国情怀与艺术力量令人感动;他们用饱含深情的创作,讴歌党的丰功伟绩,用翰墨丹青表达了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热爱祖(籍)国的赤子情怀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他希望更多的海内外侨界书画家,以书画艺术为桥梁,以中华文化为媒介,融汇古今,联通中外,用笔墨讲好中国故事,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不辜负这伟大的时代。


        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徐利明在致辞中介绍,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由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创建于1932年,在北京恢复建社至今30余年来,致力于联系海内外与于右任先生以及草书(标准草书)有历史渊源的团体与人士,开展国际交流。本次书画展,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发挥本社成员大多为全国知名书家以至著名书家的优势,使作品的政治性和艺术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相生相发,和谐统一,用笔墨深情地讴歌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Image
       江苏省侨联主席周建农表示,江苏是文化大省,汇聚了一大批侨界书画名家。此次,江苏省侨联共组织了34幅来自海内外侨界艺术家的书画精品参展。为了创作这些精品力作,一些艺术家数次深入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考察写生,追根溯源、精益求精,充分体现了侨界艺术家的崇高情怀和使命担当。这次展览不仅是侨界艺术家践行为时代立传、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职责使命的一次积极探索,更是为党的百岁华诞献上的一份真挚大礼。

Image
        开幕式上,王维卿主席代表山西省侨联向中国侨联捐赠了由10位晋籍书法家为建党百年共同创作的书法长卷,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接受捐赠。

Image
        中国侨联副主席程学源主持了开幕式。

Image
        记者获悉,本次展览作品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共有144件书法、美术作品参展。

Image
        据悉,本次展览将于7月9日结束。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