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北大赵延风副教授,教育方向,瑞典修德学堂,斯德哥尔摩华夏文化协会,新星中文学校

 北大赵延风副教授给瑞典华人华侨做了一次精彩的华文教育讲座

北欧绿色邮报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 1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赵延风在斯德哥尔摩为瑞典华人华侨家长和同学们做了一次精彩的有关华文教育的讲座。她演讲的题目是“世界潮流 教育方向”。

讲座由大鹏老师主持。

赵延风副教授是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与跨文化研究,曾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多国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曾担任日本立命馆孔子学院中方院长。

她从切身体会感受中国的崛起。记得本人10多年前来瑞典的时候,人们说,瑞典人其实并不把出国当成什么好事。相比之下,中国那时还把出国当成一种奖励。但是,从2007年以后,很多人就已经不再那么热衷于出国了,这从政府的号召到命令这样一个过程,反应出国内的发展变化之巨大,人们已经不再觉得出国是什么美差了。但是,同时,国际上渴望学习中文的人却是越来越多。以前到中国学习中文的人凤毛麟角,如今却是对很多人来说选择学汉语似乎是必需。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汉语呢?赵延风用切身感受来现身说法,那就是在自己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好学些四书五经,等到孩子出生后,9天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听录音,背诵经典名著。她说,据研究,孩子在12岁以前大脑就象录音机,你教她,尽管她不太明白,但是,她是可以记住的。等到12岁以后,就可以开始回放。因此,抓住学中文的黄金期是比较好的。此时期学习中文就象春天的耕种,只要耕种,就会有秋收,如果不耕种,就不会有秋收。

她说,孩子12岁以前学习需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她提倡孩子学习四书五经这样的经典,就是背诵下来,因为这些经典都是经过世代的沉淀保存下来的,沉淀了一个民族的智慧。

她举了《大学》的例子,认为大学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下的胸怀和要成为水而适应环境的人格特征。

她说,在北大对外汉语中,一般认识800字的人在初级班,1500字在中级班,2500字在高级班。

她说,现在正是中国在崛起的时候,世界格局也正在悄然发生巨变,因此,很多欧美的家长也开始重视学习中文了。那么中国在134个国家开了500家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赵老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帮助海外华人了解在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变革与世界新形势下的教育方向,从而坚定将下一代培养成通古博今、学贯中西的人才。中国传承数千年的读书妙法,可以使更多的孩子同时获得东西方两种智慧,未来的他们将引领世界更美好、更光明。

赵老师也讲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华文化教人懂得安身立命,有自律能力,化解纷争的能力。对于学习中的困难,也应该记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的情况。希望华人二代能成为学贯中西的国际性人才,吸取西学,同时兼容东方。中国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她说,中国文化的特质或者说思维模式是对立统一的太极和阴阳模式。对于混血孩子不爱学中文的情况,她说,应该多和孩子一起读诵经典,耐心陪伴,营造环境,培养孩子的兴趣,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的。

赵老师的讲座让人受益匪浅,有的人虽然还没有孩子,也来听,想吸收一些经验。赵老师说,她在美国实践,坚持每天让学生朗读大学两分钟,坚持几个星期后,学生们就都开始理解了很多大道理,例如中美之间不应该冲突,而是应该以和为贵等等。但是,教学方法要灵活,不要给学生很大压力,尽力培养他们对中文的兴趣。

本次讲座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华夏文化协会,新星中文学校和瑞典修德学堂主办。赵老师还要到德国去讲座。此前她曾在罗马和芬兰进行讲座。有趣的是在罗马其实是有中国学生在那里学习拉丁文。单就这一让人难以想象的事实就说明中国的发展。赵老师在斯德哥尔摩期间还在瑞典著名的蒙特梭利中学进行了讲座。反响也很好。赵老师说,她对瑞典的印象也非常好,参观完东方博物馆,深刻体会了为什么瑞典出现那么多汉学家,为什么瑞典的汉语文化底蕴也很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