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华文媒体

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走进河北 感受高质量发展

中国侨网海外华文媒体人参观北戴河新区70周年建设成就展 黄歆尧 摄

海外华文媒体人参观北戴河新区70周年建设成就展 黄歆尧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河北自然风光之优美、城市发展变化之快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都让我感到惊喜。”时隔24年,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第二次来到河北,看到如今的新发展连连称赞,并表示河北充满希望。

  作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自14日起,部分海外华文媒体人开始对石家庄、雄安新区、秦皇岛、唐山、张家口进行为期6天的参访。参访活动吸引了来自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参与。

  在陈雪霏看来,河北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以及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等为河北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

  16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行走进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河北“侨梦苑”。陈雪霏表示,河北“侨梦苑”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也很全面,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侨梦苑”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2015年,河北“侨梦苑”正式在北戴河新区挂牌成立,打造以“大健康”为主导产业的侨商产业聚集区。

  陈雪霏称,“侨梦苑”的概念十分新颖,这样的平台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希望通过华文媒体的平台,把瑞典的相关行业代表带到河北考察,寻求合作机会。

  谈及此次选择来河北参访,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张大卫称,他毕业于河北大学,对河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此次参访最关注的就是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

  “在美国,华人对雄安新区关注度很高,但对其发展规划的认识也有许多局限性。”张大卫说,他对雄安新区充满期待,雄安新区各方面规划都很先进且具体,是一个绿色、创新、开放的未来之城。回到美国以后,他将通过图片专版以及发表评论文章的形式,让更多华人了解雄安新区,并且持续关注,及时向民众传递发展进程。(来源:中新社/ 黄歆尧))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走进“冬奥小镇”崇礼:以雪为媒 日趋走向国际化

中国侨网图为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参访张家口赛区规划临时展厅。 翟羽佳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参访张家口赛区规划临时展厅。 翟羽佳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身在海外近20年,每次回到家乡都会发现变化很大。”祖籍是张家口的柬埔寨《高棉日报》副社长代治刚说,张家口崇礼作为雪上项目的主要举办地,以雪为媒,已日趋走向国际化。

  作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系列活动之一,19日,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在张家口结束了为期六天的参访。期间,他们到访石家庄、雄安新区、秦皇岛、唐山、张家口等地,为河北的发展变化点赞。

  崇礼,一座与北京仅距200余公里的小城,因与冬奥结缘,受到举世关注。代治刚说,前往张家口赛区规划临时展厅的一路虽然有些颠簸,但道路两侧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让他对这一盛事充满期待。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参访太舞滑雪小镇。 翟羽佳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参访太舞滑雪小镇。 翟羽佳 摄

  据介绍,张家口将建成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四个竞赛场馆;张家口冬奥村、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张家口颁奖广场四个非竞赛场馆。

  “张家口就是‘中国的索契’,在当地备受关注。”俄罗斯《中国新闻周刊》(俄文版)社长吴昊表示,俄罗斯也曾举办过冬奥会,两国在冰雪产业发展以及办奥理念上有许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

  谈及此次河北之行,吴昊直言道“不虚此行”。他说,近年来,河北的发展就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回到俄罗斯以后,他将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报道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情况,并于今年年底,开始启动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专题报道。

  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社长陈雪霏来到太舞滑雪小镇的山顶,拿出手机拍下了金秋下桦林披金、层林尽染的崇礼,并晒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她说,崇礼的一路景致让她感到当地生态保护相当出色。“雪如意”的场馆设计更是令她眼前一亮,巧妙地结合了中国元素,展现出中国古典之美。

  张家口市副市长李宏称,当前,该市正在扎实推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所有项目将于2020年全部完工,此外,该市加速发展“零度以下经济”,全力构建冰雪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来源:中新社/ 记者黄歆尧 吴金铭 )

业界学界共探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华媒肩负使命担当

北欧绿色邮报网石家庄报道(记者陈雪霏):“我们海外华文媒体也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13日上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平行分论坛现场,加拿大维多利亚传媒董事长王燕云表示。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作为平行分论坛之一,“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分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名华文传媒从业者和专家学者参加。
  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的王燕云在加拿大一直从事华文媒体工作,在经营报纸13年后,开始运作融媒体。王燕云说,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是自己也是每一个华文媒体人肩负的使命。如何传播中华文化,讲什么样的故事,怎样讲才能够让海外社会了解真实的中国,这是华文媒体应该探讨的。
  “我去年前往四川采风,路上看到一个标语:‘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条标语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王燕云说,她觉得海外华文媒体也应该这样,不管在哪里,都要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和担当,让生活在全球各地的华侨华人都能感受到身边的中华文化。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李本乾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华文传媒跨文化传播模式创新》的发言,就提升海外华文传媒涉华议题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提出了五项策略:从“正面报道”向“负面报道”的结构调整以及从“完美中国”向“完整中国”、从“虚拟中国”向“现实中国”、从“被动他塑”向“主动自塑”、从“客观叙事”向“具体趣味”的战略转型。
  李本乾的发言让葡萄牙《葡新报》社长马丽梅感同身受。马丽梅说,为了改变部分人对西藏的看法,她从2012年开始,连续8年去了藏区,用4年见证了玉树的重建,用7年见证了一个贫穷落后的地区浴火重生。她把自己在藏区的见闻,传递给了《葡新报》的每一位读者。
  悉尼大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刘康杰研究发现,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形态的海外华文媒体,其发展阶段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刘康杰据此创作了海外华文媒体的“生存大三角”,理清了中外政治经济力量与媒体的相互影响。
  刘康杰说,面对传统媒体的变革,海外华文媒体应更注重社交媒体方式和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以及本土化传播方式。海外华文媒体应当尊重所在地的地方文化,找到双方的切入点,不仅为华人服务,也要为当地社会服务,加强在地方的影响力,实现“全球本土化”。
  作为已经参加了四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学者,刘康杰感觉论坛就像是全球华文传媒界的一场“联合国大会”,成为海内外华文媒体交流的纽带,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在这里找到了一份“亲情”。(完)

来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