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王速

中国古典文化助力抗疫(上):一期大爱、暖心、令人感动的古琴课–记中国文化传播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邓红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1月29日,为期两个月的八次古琴课最后一次上课,古琴老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邓红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主要是回答大家的问题,你们在这学期中或者是在平时练习中有任何问题我都在这里给大家回答。

当然这问题有的是上课前提出的,也有同学就是当场提问,例如,学古琴的坐姿是什么样的,指法如何,为什么有的声粗,有的声细,到底哪个好等等。邓红老师都是一一耐心地给大家回答。这期课程是初级班,就是从零开始,教大家古琴基本知识,指法,练习,然后教一首琴歌曲子。

回答完问题以后,邓红说,“这期课程主要是因为在疫情期间,大家的心情会有些憋闷,为了帮助大家度过难关,特意安排时间陪大家度过难关,在领略中华古典艺术的同时,保持心情愉悦,希望大家有时间继续练习。期盼明年疫情结束了再相见。现在跟大家说再见了。”

虽然说再见了,但是,这次课却给大家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学员晨曦在过去八个星期里,几乎每个周日早上都会感到非常高兴,早早起来以后,练一会儿琴,盼着老师通过视频在网上上课指导。这就像一个固定节目,每个周日都这样,已经习惯了。突然意识到下一次就没有了,感觉鼻子有点儿发酸。

大家对老师表示感谢,感谢老师的大爱,暖心。感谢老师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一丝不苟,每一次都是那么认真地评价作业,认真地教每一个音,每一个音节,每一个节拍,用歌谱教一遍,再用琴谱教一遍,然后再用歌词教一遍,总共要三遍,非常耐心,有张有弛。

说起邓红老师,不得不提她作为中国古典文化传播使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一系列行动。

2007年8月21日在瑞典一博物馆邓红(左)与陈莎莎(右)举办琴箫音乐会

邓红早在2007年8月就和萧的演奏家陈莎莎一起来到瑞典举办琴箫演奏会。进而进行了琴箫北欧巡演。受到瑞典观众的热烈欢迎。当时是在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的组织介绍下进行巡演。每一场演出都是200多人,场场爆满。古琴不同于古筝或者是钢琴,可以搞大规模,大场面。古琴的特点就是抒发情怀,是朋友之间的真挚的感情流露,是心音,让观众陶醉在一种抚摸灵魂的音乐中。

2009年邓红(左),林西莉(中后),陈莎莎(右)在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厅举办琴箫音乐会

2009年邓、陈第二次来到瑞典又在瑞典皇家音乐厅,也是早年颁发过诺贝尔奖的音乐厅进行了演出,600人的音乐厅也是满满的。随后进行了北欧巡演,让瑞典,挪威,丹麦等很多观众感受了中国古琴的魅力。

她演奏的《平沙落雁》,《酒狂》和《高山流水》都是著名的古典曲目。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尤其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千古绝唱。也正是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感觉这个音乐更加好听。

传说汉代有个绅士叫俞伯牙,他喜欢弹琴。而且是在山间小亭鼓琴。一个砍柴者钟子期听到了他的琴声,立即停留欣赏,透过琴声,他理解了俞伯牙的心声。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后来,钟子期因病去世,俞伯牙终生不再鼓琴。这个故事给人无尽的遐想和深思。让人感到知音难觅的痛苦和遇到知音的欣喜。

另外,古琴曲《高山流水》和新疆的《十二木卡姆》也都是进入过太空的曲目。最近的嫦娥登月已经有30首曲目进入太空了。

邓红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她的母亲王迪女士,也都尊称为先生,是在六十年代与古琴大师管平湖一起学习和工作的。他们都是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从民间古琴大师转为中国古琴研究院的创建者。林西莉成为古琴研究院当时的唯一学员。根据林西莉的书《琴》介绍,她是通过向瑞典国王申请介绍信才特批来到中国学习的。她是瑞典唯一获得两次奥古斯都斯特文堡文学奖的作家。也被记者称为名副其实的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林西莉介绍的时候讲,为了写好琴这本书,中国刚一改革开放,她几乎每年都到中国去看望王迪老师,请教各种关于琴的问题,最后一次去的时候,王迪老师已经住院了。本来是不能见,但是,听说是她来了,王迪老师还是与她见面了,而且最后回答了林西莉的所有问题。但是,没想到,这竟是她最后一次与老师见面。林西莉每次说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激动的眼泪。

2018年11月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和使馆文化处的支持下开办古琴班

过去两年中,邓红还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教授古琴课。但每次就是10天,每次都是人多琴少,时间紧,任务重。普及面很大,受益人很多,但很多人也是刚了解一点儿就结束了。

2018年在斯京办班吸引了很多人。
2019年11月办班依然非常受欢迎。右一:王速老师

今年由于有新冠疫情的原因,邓红不能亲自来斯德哥尔摩授课。但是,在学员们表示有学习的愿望的时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邓红也有这种大爱的精神,在疫情期间,为大家在网上上课,传授古琴技巧。

邓红老师说,这一次,每周一次,持续两个月,就是希望能给大家练习的时间,能把大家真正教会,真正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以后,大家也可以自己继续练。因此,她非常认真,非常有耐心。大家先学习指法,然后,学习练习曲,最后学习曲子。大家学习的是《送孟浩然之广陵》,她从散音,泛音,到最后的按音,一步一步地、一句一句地教授大家。

2019年11月30日邓红老师在本期教学结束后最后一次在文化中心弹琴。

古琴之美不光在于表演,更主要的是琴就是你的朋友。正如一位学员说的那样,练习古琴就是和朋友聊天,和朋友交流,放空自己,全神贯注,进入一种忘我无我的状态,弹着唱着“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那感受就是如歌词描述的场景。你在和琴倾诉,你忘记了一切烦恼,抑郁和哀愁。疫情也被你忘到了九霄云外。这里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古琴的琴弦是由你的手控制的,你想让它如细雨,她就是如细雨,你想让他如晚钟,她就可能如晚钟,一切都看你自己的用力大小,看你自己想抒发怎样的一种情怀。

就是在这样的点滴倾诉中,时间就悄悄地溜走了,也带走了你的郁闷和烦恼。弹完了琴,你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彷佛学到了一点东西。

当然,这学期的课程能够安排的好,还要感谢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11号画廊经理王速老师。王速是大家熟知的尽职尽责的组织者,协调员,没有疫情的时候,搞画展。疫情来了,就想着搞网上活动。她说,她听到在瑞典的朋友们在疫情日益严重的秋季感觉很憋闷。于是,她就问邓红是否可以上网课,来消除大家的抑郁情绪。结果,邓红立刻就答应了。尽管她还在旅行中,但是,她还是每到一处都按时给大家上课。

王速说,文化传播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学古琴也不容易,但是,在这种一点一滴实实在在的行动中,必然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琴之美,进而了解中国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