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生孩子,二胎,

我为什么要生孩子?

北欧绿色邮报主编  陈雪霏

女人生孩子天经地义,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这也是人生大问题,不是每个人都想生就能生的。30岁之前,我不想生,那时候,还在想着为计划生育做贡献呢。后来我看到一个愚人节的消息说,博士生可以生双胞胎。这则消息真的吸引了我。我心想,很多人从来没上过大学,但孩子不止一个,有的都已经很大了。而我却快到不惑之年了,还没有希望呢。我不甘心。

 

在非洲的两年,我看到同事小段两口子真是幸福的一对儿。我很羡慕他们。于是,也下决心,找一个合适的老公,生一个可爱的娃,了却心愿。

 

从小我就听说,夫妻双方如果距离远,孩子聪明。我其实不介意找个南方男人做老公。南方人皮肤好,不象我们经受的风沙比较大。南方男人听说会做饭,这也合我意,但我冥冥之中感觉南方男人不一定欣赏我。他们大概是嫌我太粗糙。于是,我也用不喜欢奶油小生来安慰自己。我的一个亲戚告诉我最好找沈阳,锦州和北京的。离家近。对于这个劝告我印象很深。但是,没有找到我愿意下嫁,他也愿意上娶的男人。

 

又是一个“愚人节”,我信息高速公路上碰到了一个瑞典的哥们儿。我开始和他聊天儿。感觉他很实在,也很幽默,同时能感觉到他对我的兴趣。一打听,原来是个博士。

 

我心想,这下好了,如果嫁给他,可以生二胎。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艰苦的历程。我们很快就热到600度了。但正好半年以后,温度就降到了60度。他说,你还是找你身边的人,我找我身边的人吧。言外之意,熬不住了。我们的罗曼替克结束。我哭了一整天,然后,擦擦眼泪去听音乐会了。

 

然而,他是个诚实可靠的人,我还从来没见过他的面。我不甘心。我想见他一面。于是,在我出国的时候,我想借道看他一眼。结果一看,就看上了。最重要的是他也看上了我。但他还是不放心,所以采取了通过集体活动来考察对方的方法。看我们能不能一起见其他朋友。在见其他朋友的时候,是否能自然表现。没想到,这一点我很在行。我这个人幽会不太会,不知道见了情人如何表现,总觉得是在偷情,实在不好意思。所以,和一个男生谈国际政治或中国时事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幽会谈话了。结果自然永远是柏拉图式的恋情。但在大家都在的时候,我自然可以做我自己,简单而自然地和人交流。

 

这样,就得到了这个诚实可靠人的赏识。尤其是当我教他如何上网视频的时候,据说,他感觉到我们真的平等了。否则,他以为我是一个来自比较落后的中国的一个姑娘。我看到他有一个60平米的宿舍,我心里也平衡了。虽然我与别人合住,我们的宿舍总共也有80平米呢。

 

就这样,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姑娘和一个只有950万人口的小的发达国家的男子就这样勾搭上了(英文是click)。我想我们的孩子应该智商高点儿,因为我们距离十万八千里啊!

 

然而,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蒙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是残疾儿童怎么办?如果它是弱智怎么办?”我说,你怎么能想这样的问题呢?如果提前查出来弱智或残疾,我就不想要了。他说,那不行,孩子只要出生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养他。

 

结婚时我40岁,他50岁。我们俩加一起90岁了。所以,我也没有信心满满。我们甚至讨论,如果不能有自己的孩子,那就领养一个孩子。我说,我们尽力吧!于是,我们从头恶补生理卫生课,认真计算时间,经常测量体温,严格按书中的要求去做。感谢美国写这本书的女士。由于她详细的介绍,使得我们最终获得果实。

 

2007年12月8日,在预产期的当日,孩子出生了。也非常感谢妹妹及时邮寄来了孕妇服防辐射服和一本书。都非常有用。这妹妹也没白疼,都在关键时刻,送来几样东西,全都用上了。例如云南白药,就治疗了崴脚。就是不知道是否如果没这个药,也许我就不会崴脚了。总之,这本书很有用。

 

我们每天面对这个乖孩子,看着她一天天长大。她改变了两个长期单身的人的生活。生活变得如此充实,如此充满内容了。难怪有人说,你到瑞典来的最大成就就是养了一个孩子。其他都是浮云。

 

我父亲曾经说,我就有六个孩子,其他什么都没有。我想对父亲说,爸,您有六个孩子,每个孩子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这就是您最伟大的功绩。您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现在很多人,一个孩子还整天喊着养不起。

 

是世道变了,但我们是变伟大了,还是变的渺小了?是更进步了,还是更自私了?不管如何,我想生一个孩子是为了了结我自己的一个心愿。有人说,不养儿不知父母辛。

 

确实,孩子让我们感觉自己应该是大人了。没有孩子,我总是感觉自己还是孩子。孩子伴随我们成长,也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

 

尤其这瑞典的孩子,从小就贯穿民主意识,要讲秩序,但同时,又要有自我决定的权利。有很多规矩,我感觉我小的时候没有经历过。因此,照顾孩子,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吧。

 

至于将来是否养儿防老,我倒是不觉得,作为一名60后,我早有思想准备,那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学习雷锋,互相帮助,大概同龄人的互相勉励要比子女的帮助更多。因为他们的人数没有我们多,他们的手没有我们的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