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雅加达

借我借我一副口罩吧,戴在心上挡住谣言从容应对才会平安——雅加达抗疫雑记

Original 丁剑乃辉 丁见印尼纪事3/27

从那天起,做一个封闭的人

刷手机、看电视,关注世界

从那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间屋子,面朝大海,在雅加达

从那天起,和每一个亲友通电话

告诉他们我的平安

那恐慌的信息告诉我的

我不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加一个冷静的主题

所有人,我都为你祝福

愿你躲过凶猛的疫情

愿你有理由保持镇定

愿你在至暗时刻看到光明

我只愿与你同在,守望未来——仿自海子名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昨天一整天,丁叔叔都躲在雅加达公寓抗击疫情。

晚上饿了,打开煤气炉,一边番茄炒鸡蛋,白水煮面条,一边哼着本人胡乱篡改的小调:“毒里看花,疫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灯见灯灭,花见花谢你能把握这多灾多难的季节!烦恼最是无情夜噩耗纷传难道说那就是体贴……

刚唱到这儿,手机响了,是老婆从国内打来的微信语音:

——在干嘛?你们那里今天怎样?

在下面条,哼小调呢,今天没出去……

——你怎么还有心思哼小调啊!雅加达感染人数四月份就涨到500万了,现在已经三月底,你还不赶紧想办法逃跑!

“什么?下个月就500万!”我吓一跳:“开什么玩笑,听谁说的?”

——我还用听谁说吗!是你们印尼的新闻公众号发的报道,我微信的好多朋友圈都转发了,你怎么会没看到?长点心吧,不要麻木不仁好吧。太座急了。她这人一向严谨认真,从年轻时就习惯用纪检委的口气,对我表达爱心。
“噢噢,是是——卑职失察。我马上就把今天的公众号朋友圈再搜查一遍,决不放过这惊天要闻。”我不敢怠慢,挂了语音,即刻对手机里有关印尼的疫情信息展开地毯式搜索,由于紧张,一时间手指头都像得了帕金森似的微微颤抖。

很快,我就在一新闻公众号的头条,找到了这则源自新加坡《联合早报》报转发的英国路透社报道:

该报道最耸人听闻的信息,是文中这一小段话:

其他模式则预测,在最坏的情况下,在4月底前,首都雅加达的确诊病例可能激增至500万起。

咋一看,权威媒体,专家预测,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似乎没毛病。

但是,丁叔叔作为一个前辈新闻工作者,必须毫不犹豫地指出:无论是英国路透社,还是新加坡联合早报,以及其他各媒体在此引述“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传染病数学模式中心”的预测,都是很不专业,十分欠妥的操作。

首先,这种建立在所谓“最坏的情况下”的预测,本身就不靠谱。

什么是其他模式?其实是英国人拍脑袋想出的一种假设——就是明知大疫流行蔓延,而印尼政府听之任之,完全不做任何防御的模式。

何为最坏情况?——也是他们想象的,印尼民众压根不害怕疫情,不但无人戴口罩,还专门去感染区扎堆聚会,握手拥抱的一种情况。

想想看,雅加达人口‎1027.7万(2019年统计),如果有500万确诊病例,就是将近一半人倒下。

在现代文明社会,资讯高度发达,各种防疫警告暴风骤雨般的滚动提醒下,

难道政府会是一个无动于衷、袖手旁观的假政府?

难道人民全都是一群不顾生死,活得不耐烦的亡命徒?要说这喜欢预测的英国人,历史上就不乏人为制造恐慌的本事。比如下面这个“钢铁棺材”的故事,便是活生生的例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初,德国于1941年制订的建造几十艘潜水艇的计划快要实现,需要有几千名德国青年来驾驶这些出色的新舰艇。正当许多青年把当潜水艇员作为一种崇高的职业,争先报名参加杜尼兹海军上将的潜水艇部队时,许多地方出现了一种精心设计的传单,潜水艇被画成了一个“钢铁棺材”,并写上这样文字:当潜水艇员危险,寿命短,长时间同外界隔绝……同时,英国人在无线电广播中,告诉德国人如何假装患有某些病,可以避免当潜水艇员…… 原来,这是英国海军部一个代号为 oP—16—W的秘密部门,针对德国人很容易受到心理攻击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德国进行的一次“心理战”。这样一来,许多青年对当潜水艇员产生了恐惧心理而放弃了报名。它使德军招募潜水艇员的工作拖延了好几个月。战争年代,为了打败敌人,英国人挖空心思运用心理战术无可非议。而时至今日,全人类都在与新冠病毒这个共同敌人做殊死搏斗。惊涛骇浪之中,他们再散布这样“几百万人可能感染”的可怕预测,必然适得其反。各位一定还记得,前段时间,英国曾宣布进入抗疫的第二阶段——拖延(delay)阶段,目标是让大多数人感染,获得所谓“群体免疫”(herdimmunity)。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瓦伦斯表示,”你办不到且不应去做的,就是想彻底压制疫情。若只想全力压制,后果就是年底疫情卷土重来,届时正是国家医疗保健服务(NHS)最吃紧的冬季,然后就会以麻烦不断告终。”他说,要想达成群体免疫,英国需要约60%甚至70%的民众染病且痊愈后获得免疫力。英国人口大约6650万。如果60%感染,即便死亡率只有1%,也意味着该国40万人将因患上新冠肺炎丧生。

匪夷所思的是,英国首相约翰逊竟然一度相信了上述专家给出的“馊点子”,准备放弃抵抗疫情。随后遭到更多权威人士坚决反对,国际舆论万炮齐轰,这才改弦更张,实行严格管控,走上正确轨道。

再说回英国专家对雅加达疫情“最坏情况下四月份确诊500万人”的预测。

打个比方,这种恐怖预测,类似于你要过马路,有人告诉你,走到路中间,如果你刚好突发疾病倒下了,而来往川行的汽车又都没有看到你,可能被撞的粉身碎骨。

从生命具有偶然性的风险角度说,这种情况不是绝对没有可能,但是概率又有多少呢?

诚然,面对印尼每天不断攀升的新增感染人数:3月20日60例,3月21日81例,3月22日64例,3月23日65例,3月24日107例,3月25日104例,3月26日103例……

严重吗?当然严重。笔者毫不怀疑这个国家疫情形势的严峻,而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全世界都是如此,印尼当然不会置之度外,我们必须倍加小心。

尽管如此,我仍然反对各种夸大其词,不负责任的信息传播。

因为我知道,眼下政府和社会压力山大,老百姓——尤其像笔者这样滞留印尼暂时还不去的中国同胞,许多人早已犹如惊弓之鸟,感觉自己插翅难逃。这种情况,任何夸张的,推波助澜的信息,除了加剧大家的惊恐不安,无助于解决任何问题。而由此导致一些人方寸大乱,甚至情绪崩溃,反倒会致使局面雪上加霜,百害无益。

连日来,在印尼中国人的圈子里,除了五花八门“预测”疫情的流言霸屏,还少不了各种自制的“真相和良方”谣言飞驰。给本来就“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的留守群众,人为制造了恐慌。从而进一步蔓延了恐惧。

对许多人来说,有关新冠病毒的信息满天飞,势必恶化他们本来就存在的精神健康问题。

那么,人们为什么热衷于传播各种负面的信息呢?

其背后折射的现象,值得我们思索。 

社会学解释说,一个群体的焦虑感越集中,人们就越有可能开始制造谣言,传播恐慌。大家交换彼此所知的信息,即便有些事情荒唐得可笑,还是能舒缓我们的不安情绪,至少可以让我们觉得自己知道出了什么事。这其中,也有一些人,是通过传播恐慌信息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恐惧感。”

这种恐惧,使人们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境产生了强烈的害怕情绪——明明知道没必要那样恐惧,就是不能自我控制。据说严重时还伴有烦躁不安、焦虑、呼吸急促、头昏、恶心、呕吐,甚至休克等生理症状。如果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消失,害怕情绪就会恢复正常。

广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心理科学带头人潘小平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

其实每个人有92%的压力都是不必要承受的,需要承受的只是那8%,也就是说,九成以上所担心的事情,其实都不会发生。即使是这8%,也有很多是通过努力可以防止的。

随着中国国内疫情的持续好转,民众的生活秩序正在恢复正常,而全世界包括印尼的疫情扩散,仍在集中爆发时期,这对整个社会来讲,是一个非常态时期。和两个月前的武汉一样,如何科学控制疫情的传播,有效阻断扩散源,乃是防疫的急中之急。尽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减少公众的恐慌蔓延,便成为政府及社团各项救灾措施,以及我们自我防护的重中之重。

现在,相信大部分在印尼的国人都和笔者一样,已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出门的次数,以咱们中国人特有的自律躲在屋里,静观其变。这相当于一种自我隔离。

虽然这种日子过的没滋没味,屋里闷出个鸟来!但咱们还得想办法调整自己的认知。

从宏观上看,国际抗击疫情的 G20视频特别峰会今天已经举行,咱中国的老大和美国的老特,还有印尼总统佐爷等全球大国领袖都在协调步伐,强调合作。

从周围和身边来讲,相信大家都看到政府不断加强防控,笔者所在小区人员进出除严格测温之外,还要登记姓名电话和住房号码,各类易感部位都有工作人员实施消毒,防疫举措日趋完善。

另外,中国支援给印尼的抗疫物资正陆续到达,本地华人社团和大批中印尼企业都在发动募捐,着手采购急需物资捐给医疗机构。

这些都是积极正面的消息,大家应该多多转发,以此纠正对事物认知上的误差,给心灵也戴上一副口罩,把自己的情绪也做一个适当的隔离。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防控疫情需要合力!流言瓦解斗志,谣言涣散军心。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这抗击疫情的时刻,远离祖国的我们,在异域他乡需要战胜的,除了病毒还有恐慌!“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愿你我共勉赴危难,黑暗尽头是天晓。

来自丁剑 印尼纪事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