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香港

发挥独特地位和优势  香港定能实现新飞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作者 秦      岛

  香港回归祖国25年了,不论在开拓机遇还是抵御冲击的关键时刻,总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一国两制”亦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最佳制度保障,令香港即使经历挑战和考验都总能转危为机,遇强越强;有良政善治的坚实基础,香港国安法实施两年多来,由乱到治的局面不断巩固,爱国爱港的旗帜高高飘扬;当然前路不乏挑战,用特首李家超的话说,大家深信“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这次二十大盛会,将擘划中国新的百年发展大计,相信也将展现港澳回归以来的成就:“一国两制”理论开辟新境界;“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港澳保持繁荣稳定良好局面,强化全面管治权;港澳必将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国家发展的新征程中,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史无前例在香港成功实践,意义重大。国家与香港同根同心,风雨同舟,始终保持着紧密相连的关系。香港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国家的坚定支持;国家的富强昌盛,当中有香港的助力贡献。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一直与内地同发展、共繁荣,创造改革开放的璀璨成就。

  远的不再说,近十年来党中央高屋建瓴,一次次把好香港转危为机的命脉。政治上,香港经历2014年的违法“占中”、2016年的旺角暴动、2019年的“黑暴”和“港独”肆虐,仰赖国家制定《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使香港回复安定,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为香港的长治久安奠定了更巩固的制度保障;经济上,在金融危机时和沙士疫情后惠港挺港;在新冠疫情期间,党中央对香港全力支援,派遣内地专家和医疗队援港。神州有情,雪中送炭,港人铭感至深。

  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同胞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能够继续在国家发展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香港政商人士及学界意见认为,应该乘着香港迈进由治及兴这个关键时刻,着力发展香港的创新及科技事业,而且也应该把握时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汇聚香港,要「抢」人才。社会期待新一届政府把握十四五规划与大湾区的机遇,为区内经济添加新动力,开拓新空间。

  香港特区作为“超级联络人”的角色,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因为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视察香港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香港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保持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接轨的优势,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重要功能。日前李家超撰文指出,在国家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香港定当把握好“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带来的庞大发展机遇,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展现更大的竞争优势,与全国人民一起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香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国家将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全力支援香港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是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绿色金融枢纽,香港绝对有条件促进转型金融的投融资,加速区内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号角即将吹响,未来香港不能被动等待,而是要主动出击,创新方式方法,拓宽联系管道,将“超级联系人”角色发扬光大,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展开更多合作。中央的支持,就是香港的最大底气所在。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用好用足中央政策支持,全力提升竞争力,香港就一定能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国家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港人也都能从中获益。

二十大后香港会更好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顾敏康

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意义重大,因为这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走向,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步骤,也关系到“一国两制”进一步发展。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举措。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香港与澳门和平回归,为世界提供了解决国家之间争端的中国模式。更是在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下,香港得以在关键时刻拨乱反正、重回正轨。事实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香港稳定发展利益的最大守护者,党的二十大后香港应该会更好。

现有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提出,要“不断加强全国人民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团结。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同时也指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把“一国两制”写入党章,既说明了党对实行“一国两制”的坚定立场,说明了香港与祖国的命运休戚相关,也说明了香港有责任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是普世做法。在“一国两制”方针下,制定和实施香港国安法体现了“一国”的根本要义,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同样必须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然而,过往由于反中乱港者的重重阻扰,第23条未能成功立法,导致外国势力和他们的代理人在香港胡作非为,更导致2019年的黑暴发生,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在这严峻时刻,中央政府出手制定香港国安法,事实上发挥了拨乱反正和稳定社会的关键作用。

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为香港带来正面效应,也为香港重返“一国两制”正轨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香港国安法维护了国家和香港安全,为香港社会带来了安全稳定的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序的空间,为市民的人身自由和安全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保障。香港国安法实施两年多来,媒体走向多元正面,反中乱港的政党、社运团体、工会及传媒组织先后解散,国家观念逐步加强。与此同时,香港通过选举制度改革,全面确立了爱国者治港的局面,政府施政更加理性务实,对政府的监督也更加合理有效。

香港国安法实施至今,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香港的新股集资额,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额,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银行存款总额等指标均呈上升趋势。11月初约 200 名银行家或财金领袖将来港出席“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英伦银行前行长、花旗、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汇控及渣打等多间国际大行领导层将出席发言,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预计亦有代表参与。这是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充分肯定,也是香港持续发展的信心所在。

可以预见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仍然会涉及港澳部分,可能会对香港国安法的实施、爱国者治港和选举制度作出更加完整的表述,也可能会对港澳的经济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香港广大市民应当高度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并树立起国家好,香港会更好的信心。

笔者想引用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的观点作为结束语:“国家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经济发展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的,安全与发展是一个统一体。一方面,香港有责任维护好国家安全,就要顶住西方国家的无端抹黑与打压,无惧无畏地实施国安法。同时,也要加快基本法第23条的立法工作,全方位维护国家安全,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大门。另一方面,香港更需要努力发展经济,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着力参与“一带一路”与大湾区建设,更要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切实解决香港的民生问题,确保香港广大民众能更好地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总之,党的二十大将指引中国走自主发展的强国之路,而有祖国作为坚强的后盾,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定会继续发光发亮。

「二十大」意义重大 突显香港战略价值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作者  松岩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73周年盛典之际,又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今年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关乎中国与世界未来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当今世界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全球各国均面临全所未有百年大变局之挑战,经济遭受新冠疫情持续打击;美国霸权及其全球扩张和经济资源掠夺进入最后的疯狂;美国挑动的俄乌战争持续胶着,引发欧洲和全球严重的能源与粮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的复苏增长;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遭遇新冠疫情与俄乌冲突的重创,也面临新的重构与布局。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的关键时期。因此,即将迎来的中共「二十大」将是一个承前启后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重要会议,将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和重大的影响。我们相信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将进一步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新方向,并致力推动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持续健康与高质量发展制定一系列大政方针和重要政策。因此「二十大」必将在新中国改革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也将是中国在新时代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早日复苏,共同打造新时代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之稳健双链格局,为促进世界经济“共商、共建、共融、共享”和谐发展奋进新时代、指引新航程。因此中共「二十大」将备受世界关注,并聚焦国人和世界传媒的目光。

近一段时间,美国一些邪恶政客为了美国苟延残喘的霸权利益,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联合公报规定,不断鼠窜台湾,挑衅中国领土主权底线,制造新一轮台海危机,遭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锁台军演的强硬战略反制。说明中国人民完全拥有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强大能力和底气,拥有坚不可摧的实现国家领土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心与决心。这也将是在中共「二十大」上向世界传递出的一个坚定、有力和正义的声音。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针实践已取得巨大成功,并将继续实践和总结“一国两制”方针行稳致远的丰富内涵,为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有益的借鉴。2020年6月底《港区国安法》顺利颁布实施,香港已踏上从由乱到治和由治及兴的新征程。显示了中国之治方略的高瞻远瞩、强大信心和战略定力。因此,「二十大」后香港对于促进早日实现台湾回归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战略价值将更加突显。“一国两制”方针就是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战略创举,不仅在“港澳”行政特区获得巨大成功,也积极启示着台湾未来回归祖国的路径。

日前中联办领导班子在集体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和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时,总结提出了“一国两制”方针实践的重要指引,对「二十大」后继续发挥好香港独特战略价值,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坚定不移。深刻认识“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成就,“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必须进一步增强对“一国两制”的制度自信,做到坚信而笃行,让“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不断显现出来。

二是全面准确。深刻把握并运用“一国两制”实践规律,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最高原则,坚持中央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坚定落实爱国者治港,决不允许香港出现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守牢“一国”底线,同时保持香港独特地位和优势,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走样、不变形。

三是长期坚持。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具有的十三个显着优势之一,进一步从大局和长远需要出发,积极谋划香港工作,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提高治理水平、增强发展动能、排解民生忧难、维护社会稳定,有力回击各种谣言抹黑,不断增强香港市民和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的信心,推动香港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更大担当、更大作为和更大建树。

这些关于“一国两制”的重要思想内涵和实践指引,更是需要香港同胞积极发挥利用香港“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和香港故事,传扬好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而向世界传递出的中国理性、和平、团结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声音。

二十大后香港如何发展得更好?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作者 柳苏

将于10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之下的中国一个地方特区,其未来走向和命运早已与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命运紧密相连。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香港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习主席在治国理政新的实践中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习主席对“一国两制”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体现了习主席对港澳工作的深切情怀,充分体现了香港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年来,“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更加完善。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的实施,不仅实现了香港由乱到治的转变,亦为香港实现由治及兴创造绝佳条件。二十大的召开,恰好处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间节点上。香港面临复杂局面,各种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香港应以何种状态迎接二十大胜利召开?二十大后香港如何发展得更好?如何在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的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繁荣发展?显然,这是每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香港市民希望认真考量的问题——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香港新选制牢固建基于宪法和基本法确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之上,充分考虑到香港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积极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发展道路。完善选举制度为香港带来了明显的积极变化,既修补了选举制度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又做到了包容开放;既保证广泛参与,又体现均衡参与;既发展选举民主,又加强协商民主;既有利于促进良政善治,提高治理效能,又有利于维护和实现香港广大居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对香港未来发展尤为关键。

二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关键所在。香港必须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探索发展新路线、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为。中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持续扩大对外开放,香港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只会加强,不会减弱。特别是在香港发展重回正轨后,香港所具有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和人才众多、文化多元、基础设施先进、营商环境优良等特色优势将得到更充分发挥。作为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发达经济体,香港不断释放发展活力有赖于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和优势,有赖于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为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三是积极解决香港各种深层次矛盾。房价高企、贫富差距大、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空心化、年轻人向上流动难……这些矛盾问题,有些是回归之前就存在的,有些是近年来累积而成的。凡此种种,已成为长期压在香港普通市民特别是青年人身上的沉重负担。正如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所言,市民的福祉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目标。只有社会发展更加公平,香港社会“一国两制”实践才能行稳致远。只有牢牢抓住解决深层次矛盾的关键要义,香港也才能够真正渡尽劫波,才能不断满足广大香港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辉煌过往的基础上开启更加健康与和谐的新时代。

四是进一步维护和谐稳定。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为香港实现“由治及兴”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一点是共同维护和谐稳定。他指出香港是全体居民的共同家园,经历了风风雨雨,大家痛感香港不能乱也乱不起,更深感香港发展不能再耽搁,要排除一切干扰聚精会神谋发展。习主席一番话语重心长,为香港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道出广大香港居民共同的心声。历史经验证明,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安定和谐的社会是香港全体居民的共同美好家园,家和才能万事兴。

坚守“一国两制”初心  喜迎二十大新时代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作者童鈴

每五年举行一次,即将于10月16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是表现中共领导与明确指引未来几年施政方针的一次重要会议。

时下的香港,正处于由乱到治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香港要实现良政善治,开创发展新局面,必须凝聚社会,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齐心奋进香港的新时代。

邓小平先生曾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回归后的历史深刻地说明,祖国永远是香港的最坚强后盾,从对香港经济民生的支持和扶助、在香港有困难时都无私地施以援手,到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的实施,让香港走向由乱及治的阶段,中共永远都是“一国两制”的守护者。“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最高原则,“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一国两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推进新时代“一国两制”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实践证明,十八大以来“一国两制”在港澳得到成功实践。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是香港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一直以来,中央政府非常珍视香港的独特优势,支持香港巩固国际贸易、航运、金融中心地位,保障普通法相关制度运行,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

香港国安法实施后,反中乱港势力的所谓“街头战线”“议会战线”“国际战线”全部土崩瓦解。调查显示,逾七成的受访者认为香港实施国安法以后,法治秩序及市民生活的安宁得到恢复,营商环境得到改善,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增强了香港市民对香港实践“一国两制”的信心。同时,在港企业的活跃程度也大大增强,这说明香港的营商环境和经济自由程度没有因为香港国安法的实施受到损害。香港国安法不仅不会损害香港经济自由度,反而为香港繁荣稳定,巩固竞争优势,提供了非常坚实的法律保障。

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最具竞争力地区的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香港不但是资金进出内地重要桥梁,也进一步助力人民币稳慎国际化的进程。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全球第四名。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央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特区政府一直致力用好国家政策和“一国两制”下的制度优势,包括优良的法治传统、市场化及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香港亦有稳健成熟的监管及风险监察体制,令金融市场一直保持稳健。香港的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总值在2021年底,达到35.55万亿港元。今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赞扬香港的金融体系稳定,再一次肯定香港作为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十年来,香港、澳门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一系列重大国家战略和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国家“十三五”至“十四五”规划纲要港澳专章对港澳清晰定位和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予港澳中心城市定位,支持香港参与和助力共建“一带一路”,为香港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祖国全力支持下,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

香港同内地交流合作领域全面拓展、数以十万计香港青年到祖国内地就学、就业、创业、置业,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书写他们的精彩人生。教育部表示,内地已连续多年成为港澳学生赴港澳以外地区升学首选,越来越多的台湾学生选择到大陆就读。十年来,内地(大陆)对港澳台招生管道有效拓宽,招收学生学历层次不断丰富,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香港以自己的特殊经历融入了中共百年的壮丽史诗,我们必须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主席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说好祖国大事、香港故事、社区好事。我们必须始终坚守“一国两制”初心、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为人类进步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十大影响深远 香港角色更加持重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作者     健元

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二十大”,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期预计一周。中共“二十大”召开于新中国建立73年之际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进新征程之时,是为新时代中国继续改革开放与产业经济升级发展的谋篇布局,以促进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加快完成中国由世界经济大国向世界经济强国的转变,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一届历史性盛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备受世界关注,也令国人无比振奋。

1978年12月下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过44年的改革开放,已奠定了完备的产业经济格局和巨大的经济体量,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引擎。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GDP)已突破110万亿人民币(达114.37万亿),按年增长8.1%,为全球一枝独秀。也是自2020年初全球暴发新冠疫情冲击以来,欧美经济急剧收缩,中国经济连续2年实现平均5.1%的稳健增长。

由于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全所未有和史所未见的深刻历史变革,世界面临全所未有之大变局,各国经济遭受新冠疫情持续冲击;美国政治军事与美元霸权,及其主导的北约军事扩张已进入最后的疯狂;俄乌战争持续拖累欧洲经济;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导致国际资本市场严重失血,亚欧各国货币快速贬,并引发欧洲乃至全球新的能源和粮食危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也面临新的历史性重构与共建布局。且中国也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中继阶段和“两个一百年”(中共建党100年与新中国建立100年)交汇的关键历史时期。由此可见,今年中共“二十大”也将是继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后,又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并将对未来中国“数十年”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和巨大影响的一次历史性重要会议。中共“二十大”将确立新的中国方案或中国方略,更将对未来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中国及世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今年“二十大”议程预计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对《中国共产党章程》作出与时俱进的充实完善、及选举产生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和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等主要议题。在“二十大”闭幕的次日还将举行第二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领导、中央政治局成员、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批准新一届中纪委成员的任命。并确定新一届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层,以及提出未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建设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基本方略。

2021年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已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奋斗历程、历史经验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历史性总结,明确提出发扬伟大的中国革命精神,庚续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传承好伟大建党精神、建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多元而丰富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红色基因。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致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未来的持续发展有利世界经济的健康复苏,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扬好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与文明,更有利于世界各国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中共“二十大”将对中国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挑战中提出的新思考、新方案、新倡议和新路径作出更清晰的规划布局和发展指引,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如果说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制定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政策方针。奠定了中国持续44年改革开放的体制根基。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开启了中国产业经济的全面转型升级与中国政治经济改革处于深水区的攻坚克难。并确立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为指引的重要制度基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时代、新理念、新规划和新布局。那么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就将是中国继续深化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战略,促进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的早日复苏,加快构建“一带一路 ”、上合组织、及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打造新时代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以促进世界“共商、共建、共融、共享”新经济一体化健康与持续发展的一个全面规划、清晰指引和崭新开局。

香港特区是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桥头堡,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际资本市场和最开放的自由经济体,世界多元文化在此交汇融合。香港也是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倡议和加快构建“五通”格局(政策通、设施通、经贸通、金融通、民心通)的超级连络人(super-connector)。五通格局的构建涵盖了“社会、人文、科技、政经、历史及教育”等各个领域,已超越了其传统的国际金融、专业服务与经济合作的范畴。因此“二十大”后,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超级连络人与中西文化的交融传播使者等关键角色更加持重,腾挪空间与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祖国的和平统一,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与香港故事是香港独特优势。香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也将续写、总结和丰富成功的“一国两制”范例。香港近日已启动新的对接国际外循环经济更加宽松的移动清零“0+3”检疫措施,也将为内地尽快恢复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循环与复苏增长积极探索和总结宝贵的经验。

二十大将为香港带来全新动能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作者陈平

10月1日清晨,香港紫荆广场。在行政长官李家超的带领下,香港政府的高官、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以及社会各界重量级人士,齐聚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巨型金紫荆花前,举行庄严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升旗仪式。

   特首李家超激动地说,国家及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祖国建设取得了大的成就,作为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他强调,香港即使面对

不同挑战及考验,在关键时刻都靠着国家这个坚强后盾,转危为机、遇强愈强,“一国两制”是香港最佳制度保障。

这是香港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以来的第一次国庆升旗礼,也是香港实行爱国者治港以来政商界及社会各界精英精神面貌的一次集体展示。再过半个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二十大将在北京开幕。无论是治港的精英,还是广大的香港市民,大家都相信,中共二十大必将传递出振奋人心的消息,必将为香港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全新的动能。

近年来,香港自从实施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全面实行爱国者治港以来,整个社会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昂扬正气迅速成为社会的主流,歪风邪气和污泥浊水被荡涤一空。去年七一,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香港各界举办了各种庆祝活动和研讨会、展览会以及征文比赛。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广大香港市民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信仰和奋斗目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中共百年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的奋斗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了切身的体会。

举世瞩目的中共二十大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这是体现中共政党执政本质、表现中共中央作为全党全国领导核心,明确指引未来五年发展道路和施政方针的重要会议。同时也是中共中央最高决策机构新阵容选举、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

香港电台电视台、各大报章和新媒体争先恐后报道了“10月16日”中共二十大召开的重要日子,舆论界普遍认为,由于香港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二十大报告对港澳相关内容的表述将会更多。

更有论者通过认真研读习近平主席七一重要讲话,进行深入分析,预测二十大报告对港澳的内容将会体现在如下方面:

  1. 中央继续贯彻“一国两制”方针,一是坚定不移,确保不会变、不动摇;二是全面准确,确保不走样、不变形。
  2.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是“一国两制”的最高原则,“一国”原则越坚固,“两制”优势越彰显。
  3. “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4. 必须依法治港、治澳,必须坚持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制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统一,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必须保持香港澳门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5. 全面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6. 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是香港、澳门的当家人,也是治理香港、澳门的第一责任人。
  7. “一国两制”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

由此可见,港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关心,对中共二十大的期待,达到了前所未见的热切。大家普遍认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政治风清气正、文化繁荣昌盛、社会公平正义、生态环境良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的73年中,共产党率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发展科技。短短的数十年间,中国走过了外国数百年的路,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全体中国人们的骄傲,当然,也是广大港人的骄傲。

香港回归25年来,在祖国的大力支持下,在广大香港人「狮子山精神」的奋进中,“一国两制”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

香港连续二十多次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第一位,同时,在世界竞争力排名中,亦长期位居前列。过去10年,香港数次登上全球首次公开招股集资额首位。

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和多个口岸相继建成开通,前海、南沙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内地与香港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生产要素跨境流动更加快捷,便利香港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完善,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步伐大大加快。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香港充分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这两年多以来,香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冷静处理各种突发情况,不断探索防疫抗疫的新路子,成功筑起全港的防疫屏障。与此同时,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抒缓民困、恢复经济,推动香港各项事业不断克难前行。

世界的机遇在中国,香港的机遇在内地。随着香港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流合作越来越深化,广大港人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日益增强,特别是经历风雨挑战之后,大家更加深刻认识到,香港始终同祖国风雨同舟、血脉相连。

完全可以相信,中共金十大的召开,必将为香港走出疫情、振兴经济、繁荣稳定、再创辉煌提供更多的黄金机遇,带来全新的发展动能!必将领航全体中国人民奋进新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

时评:新疆是美西给中国施压的一张牌

北欧绿色邮报网 评论员

最近,新疆议题经常在西方的各种场合出现,很多西方媒体也不断地重复同样的问题:中国为什么在新疆“关押一百万维族人”?为什么实行强迫劳动?

这种问题被重复千遍,就仿佛变成了真事似的。记者问问题的时候,也不问你是否有这种事,而是直接问你为什么有这种事。这就给你一个结论,就是你肯定有这事。我已经给了你这个标签。如果说用“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来比喻,那么,确实,新疆,香港和台湾都是有缝的。新疆有“东伊运”组织在外面进行煽动,与内部恐怖分子配合。

新疆有2500多万人口,是瑞典人口的两倍多。一个零头就是冰岛人口的两倍多。新疆的面积166万平方公理,是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在新疆,中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几乎都有。但是,维族人占大多数,有1千多万人口。

新疆早在1990年代,就传出有人要建立“东突尔斯坦”。当时,中国正开始轰轰烈烈地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大一点地搞市场经济,全国的精英和有识之士纷纷下海。以前中国人不太重视经商,尤其是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大家都想当官,为政府工作,那是很光荣的事情。但是,允许并鼓励“下海经商”的时候,很多知识分子纵身跳下,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对于新疆问题,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蓬勃发展,逐步带动中西部发展。但是,毕竟远在边疆的新疆动的还是慢一些。尤其是南疆,由于贫困落后,很多人从事农业,年轻人因为教育程度低,没有工作。1991年当美国袭击伊拉克的时候,新疆人其实对美国是很反感的。1999年美国袭击南联盟,袭击阿富汗,袭击苏丹,然后,美国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也遭到了恐怖袭击。到2001年,美国遭遇更大的恐怖袭击,纽约双子塔被摧毁,反恐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此时,在新疆,也开始了时不时的发生爆炸行为。这些爆炸行为首先是在南部的喀什地区发生。后来,发展到2009年7.5恐怖袭击事件导致190多人被杀。动用的居然是砍刀石块这样的原始工具。再后来,就是在云南火车站,恐怖分子袭击火车站,造成人员伤亡。到天安门把有炸弹的汽车开到天安门。爆炸导致人员受伤。

到2016年,据统计,在新疆发生过上千起爆炸和谋杀等恐怖袭击事件。据最新新华社和央视报道,在新疆确实有一部分人,甚至是中高层人士,他们有分裂思想。通过海外的东伊运的渗透和支持培训,他们向中东战区派送少年去参加战斗,所谓培训,然后,一部分现在已经回来,一部分还在战斗。出去被培训的人,回来以后就搞恐怖活动。

同时,这种恐怖思想是通过个别人的宣传蛊惑,造成他们有恐怖思想,对年轻人产生危害。例如,有的家长就是不送孩子去学校学习,即使是免费学习,他们也不去。

因此,政府决定让这些人都培训中心去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常识,知道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不违法的。同时还教他们一门技术,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工作。这种培训就是职业学校培训,例如,学习理发,学习烹饪,学习修车,学习舞蹈,看他们擅长什么就学什么。学完以后,到社会上就业。学习过程中,他们也有补贴。在瑞典职业学校学习也可以有一定补贴。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真正的恐怖分子肯定是诉诸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轻微的受恐怖主义思想影响但没有给人造成伤害的,只是思想上有偏斜的就去教育培训中心学习。据央视报道,有的人开饭馆,却对其他民族感觉他们不干净之类的思想,有这样的学员自己承认这样是不对的。

经过培训很多人重新上岗。因此,新疆采取的反恐措施就是从思想上要端正人们的思想,在行动上培训他们学习一些技能。这都是需要资源的。有这方面的投入,对于社会的长治久安就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据中国公布的数字是这样参加培训的人数有13000多人。这也是不小的数字了。但是,到了西方媒体,一开始说有50万,后来,又说有100万。后来说多了,就一直说有100万都被关在所谓“集中营”里。让人一听就感觉好像是二战时希特勒对待犹太人一样。

当然,对于这样耸人听闻的说法,自然一下子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地球上的人都知道二战时的恐怖。但是,这种说法并不适用于中国。中国的做法就是中国的一贯做法,那就是教育,一遍一遍地,不厌其烦地教育。让人从思想上认清恐怖的可怕。同时,也应该明白中国有56个民族。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众多民族融合交流而来的。因此,任何想搞独立分裂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从2014年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职以后,立即对新疆问题予以极大重视。他亲自到新疆访问,和维族老乡拉家常。在新疆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就是新疆各族人民“象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央给新疆大量投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现在新疆的公路是全国最宽的公路。新疆的风电场是世界最大的风电场。新疆各种地形地貌各种气候都有,因此,新疆人开玩笑说,他们不愿意到别的地方去,是因为那里什么都有。

2018年记者采访北疆的时候,看到的是繁荣的旅游业。美丽的风景,一年四季都有。冬天在北疆滑雪非常好。

在同当地朋友聊起来的时候,他们都有深切体会。以前,经常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感觉新疆非常危险。人们总是担惊受怕。但是,从2017年开始,近四年了,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恐怖袭击事件。人们开始享受和平安全的环境了。

确实,让人不太理解,以前新疆经常出现爆炸的报道时, 西方没有人提新疆的人权问题。现在,安全了,却对中国政府不断地提出批评指责。

据新疆自治区政府宣布,教培中心项目已经结束。现在人们都开始工作了。

关于新疆棉花收割的问题,确实,我小时候就收拾过棉花,种棉花是一个非常费力的过程。春天下种。出苗以后要间苗,然后,要拿虫子。后来有农药了,打农药,等开花的时候,还要掐尖,都是妇女干这个工作,非常累腰。到秋天结棉花了还要摘棉花。那时候没有机器,都是人工摘。就是在棉花地里,我妈说,你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得年年干这活儿。因此,我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新疆现在都用拾棉花拖拉机来运作了。很少一部分人工劳动。大部分是机器操作。而且,任何人劳动都是发工资,愿买愿卖,来去自由,不存在强迫的问题。

美国和西方国家在其他方面也没什么好再介入的,于是,就不断地就人权问题来给中国施压。西方的一些所谓智库也乐于提出这样的思想,就是对中国政治施压,经济上赚取大单,实现政治经济双赢。但是,现在中国在过去近十年的发展,不但在经济上取得了大发展,在环保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提倡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让地球上7亿人实现了脱贫。几乎所有人都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险。让农民看病也能报销一大半,这是建国以来头一次。以前,农民的医疗费都是自理。农民还要交公粮。但是,最近10多年来,农民不用交公粮。农民医药费只要交医保的也都可以报销。

当然,如果横向比,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没有实现百分之百公费医疗。从联合国的人类发展报告看,中国还有很大距离。在中国依然是有的人是100%医疗报销,有的人60%。个别人没有报销。 但是,和自己比,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的目标是在2050年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当然,有人说,在东部地区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

因此,中国还有发展后劲,还有需要继续实现的目标。中国人也依然在继续努力实现人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上述事实可以说,中国的人权状况也有很大改善。在新疆也是一样,脱贫了,有医保了,人们也变胖了,也出现富贵病了。这都是人权状况改善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是有发展的空间。伴随中国逐步富裕起来,中国的购买力也会增加。因此,中国的大市场还在形成之中,潜力巨大。

美国和西方国家应该好好研究中国的真实情况。中国应该感谢你们不断地帮助他们进步,但是,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能千篇一律,太理想主义。

中国地大物博,发展不平衡,东部发展快一些,西部发展慢一些,但都在向前发展。只要和平发展,就会进步。

不像中东地区,一旦发生战争,任何发展都无从提起。任何发展,都会被阻断。

印象2020丨让法律点亮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1年03月04日 08:05:32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人大公众号报道:202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立法成绩单:共审议法律和决定草案51件,其中,新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2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2件,以高质高效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11月23日,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在北京举行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栗战书主持会议并讲话。摄影/新华社记者刘卫兵

2020年极不平凡,岁月峥嵘,注定在滔滔历史洪流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守立法航向,满载人民殷切期待,乘风破浪,加速前行,成功越过艰辛征途的深沟险壑,闯过漫漫航程的激流险滩,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立法画卷。

这一年,一部部凸显政治智慧、责任担当、民生情怀的良法密集问世,捍卫着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坚守着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不断前进——

战“疫”关键时刻,“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紧急出台,公共卫生领域立法全速推进;民法典重磅问世,为中国人民量身定制“权利宝典”;香港国安法一锤定音,“一国两制”有了行稳致远的“压舱石”;长江保护法高票通过,守护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立法方式不断丰富,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从“小切口”入手,以法治引领节俭新风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不懈努力,让法律点亮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危难时刻,彰显法治战“疫”的强大力量

2020年的立法工作,始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法治作为。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成为依法战“疫”最强音。

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依法战“疫”使命扛在肩上,充分发挥人大的立法职能和优势,迅速启动立法、修法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充分彰显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应对疫情的制度力量。

2020年2月24日,抗疫关键时刻,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短短一天会期内,紧急出台“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这一被舆论称为史上最严“禁野令”的决定,彻底叫停一切交易和食用陆生野生动物的行为,筑起一道从源头防控疫情的法制堤坝,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4月,在战“疫”胶着期,直面疫情中暴露出的法制短板,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出台“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为抗疫勾画宏伟立法蓝图。这是人大首次就专门领域制定专项立法计划。至此,公共卫生法治建设驶入“全面升级”的加速道。

与疫情防控息息相关的动物防疫法和野生动物保护法,当年启动修法程序,草案当年提交常委会审议;社会高度关注的生物安全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历经“三审”后高票通过;5月28日诞生的民法典,对紧急情况下财产征用、有关合同权利义务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的民事法律制度作出完善;年底,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和需要,为有效惩治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行为提供明确法律依据。

以国之名致敬抗疫英雄。8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激发了亿万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成为永远珍藏的时代记忆。

抗疫紧要关头,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部署,法工委发言人先后7次就疫情防控法律问题发声,及时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各方面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国家立法机关以持续发力之势,不断为决胜抗疫战争、保护国民安全凝聚强大法治合力。

聚万众智慧,为中国百姓量身定制“权利宝典”

2020年,民法典高调问世。7编、1260条、逾10万字,在中国法制史上,没有哪一部法律,拥有如此庞大恢宏的体量格局,也没有哪一部法律,承载了公众如此深沉而美好的企盼。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酝酿起草民法典,到后来几次尝试,再到民法典编纂工作的全面启动、审议、出台至实施,民法典立法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其一波三折、大气磅礴的立法过程堪称一部共和国法治成长记录,书写了中国法制史上熠熠生辉的立法传奇。

历史的契机始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编纂民法典”的伟大决定。从此,民法典编纂成为人大立法工作的“重头戏”。

按照“两步走”的计划,2017年3月,民法总则出台,法典编纂工作迈出关键一步。一年多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集体亮相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接受初审“检验”,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

之后,201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启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拆分审议路径;2019年底,“大块头”民法典草案“合体”并提交常委会审议。

2020年5月28日,一部集数十年立法之大成的皇皇法典问世,举国欢腾。

聚万众智慧,成伟大法典。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到各方面意见102万条。即使在草案即将通过的最后关头,仍不遗余力全方位吸纳建议——2020年全国人代会期间,草案在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再次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达40余处,最大程度凝聚了立法共识。

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为其他领域法典化立法提供了范例。以此为开端,标志着中国步入“法典化”时代。

“法与时转则治。”2020年10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入一审程序,预示着国家权力机关踏上民法体系配套完善新征程。

香港国安法等国家安全立法密集出台,筑牢“定国安邦”重要基石

国家安全,国之大事、头等大事。2020年,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密集开展国家安全立法,彰显使命担当,在护卫国家安全的一路高歌猛进中,镌刻下时代印记。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摄影/新华社记者丁海涛

维护香港繁荣稳定,是14亿中国人的共同意志。从全国人大通过决定,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到常委会以超常效率,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并就相关问题作出全方位的制度安排,再到就第六届立法会继续履职、立法会议员资格问题作出决定等,以香港国安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涉港国家安全立法,成为香港由乱转治的重大转折点,为香港社会繁荣稳定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成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在香港问题之外,国家安全立法也正向更为专业、细分的领域深化。

生物安全法明确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和基本制度,填补了生物安全领域基础性法律的空白。出口管制法不仅维护中国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而且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在当前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下,对公平和对等原则的坚定主张和立场宣誓。数据安全法草案确立数据安全保护管理各项基本制度,以有效应对数据这一非传统领域的国家安全风险与挑战。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同步完成修法的国旗法和国徽法加入严禁损害国旗、国徽尊严等条款,强化国家观念,使法律具有了“国家安全”色彩。

国家安全立法不断提速的背后,不仅强调了国家安全治理必须有法,而且传递出国家安全治理必须依法的理念,突出了法律在保障、促进、实现国家安全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厚植法制根基,守护好碧水青山

作为重点领域立法,2020年生态环境立法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向前迈进,用法治力量助推和夯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填补立法空白,保护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长江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的流域保护法律,它的制定出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法律从规划与管控、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绿色发展、保障与监督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深入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基本要求,揭开了保护长江母亲河的新篇章。

补齐制度短板,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历经“大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与时俱进,亮点突出。比如,应对疫情防控,加强医疗废物监管;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动缓解城市“垃圾围城”痛点;确立“按日计罚”惩处机制,实施最严格法律责任等。一系列新增的制度设计,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实践需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文明生活方式。

完善国家机构法律,让公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完善国家机构制度建设、强化对公权力监督等立法工作不断加速、亮点频现,充分发挥法治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了30多年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联袂启动首次修法程序,涉及人大组织制度、工作机制、运行模式、会议公开和信息化建设等方方面面。这次修改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回应当前人大工作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修法草案将提请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有望实现人大制度的升级换代。

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选举法完成第七次修改,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将彻底扭转县乡基层人大代表数量逐届减少的趋势,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一年,多部与公权力有关的法律极具亮点。新出台的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把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都纳入监督范围;首次提请审议的监察官法草案明确党对监察官制度的领导,在选人用人、职能职责、管理监督等环节作出规范,促进国家监察权规范正确行使。

规范公权力的另一重量级法律——行政处罚法迎来全面修改,并于2021年1月22日通过新修订的法律。新法力求在满足行政执法的现实需求与防范公权滥用、处罚失控等风险之间实现有效平衡,推动公权与私权对话下的法治进步。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立法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继续向重点领域全方位推进,或升级更新相关法律,或填补立法空白,抑或以人大决定护佑改革,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新修改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剑指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现实困境,加大侵权惩治力度,鼓励和保护自主创新,为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助力科技自强自立,筑牢坚实法治基石。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这一年,人大立法及时跟进,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授权国务院在海南自贸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提请审议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这一系列立法动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港进行制度创新、系统协调推进改革搭建法制“四梁八柱”。通过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展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业律师取得内地执业资质和从事律师职业试点工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打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修改海上交通安全法,制定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和契税法,通过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的决定等,这一系列立法举措无不体现改革与法治的相辅相成、相伴而生。

以高质量立法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进入审议程序,以法治力量振兴乡村,让村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强。

聚焦民生、社会领域,用立法回应社会热点,解决人民“痛点”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是2020年立法的鲜明特征。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民生领域拓力深耕,通过立法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

用特别的爱,保护好特别的你。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未成年人”为关键词的一系列修法行动,解开现实困惑,守望国家未来,以全面升级的保护机制,见证了法律的温暖情怀。

10月,未成年人保护法完成修法,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两个月后,堪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姊妹篇”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大修完毕。年底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更是针对近年来频发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加重了处罚力度。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档案工作实践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修改后的档案法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追责高空抛物、惩治妨害公交安全驾驶行为、严打药品“黑作坊”、“冒名顶替上大学”入刑……刑法修正案(十一)聚焦社会热点,回应人民关切,捍卫人民利益,把刑法修改真正改到了人民心里。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际,反有组织犯罪法草案提请审议,接力打击刑事犯罪、维护公平正义,预示着我国打击有组织犯罪将步入法治化、常态化新阶段。

国防立法提速,为“强军卫国”提供坚强法制保障

2020年,中国特色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在革故鼎新中不断健全,构成了一抹立法崭新气象。

作为国防和军队的“龙头法”,国防法完成“大修”,把党和国家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成功经验进行固化,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体现武警部队改革成果,新修订的人民武装警察法对武警部队领导体制、使命任务、组织指挥、职责权限等作出新规定,国防立法再添亮色。

国防立法阵营中备受关注的退役军人保障法,涵盖了退役军人的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训、就业创业、抚恤优待、褒扬激励等方面规定,有助于更好维护退役军人的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厚植强军兴军根基。

兵役法、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海警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涉军法律驶入立法“加速道”,标志着方兴未艾的国防军队立法正不断走向纵深。

丰富立法形式,“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成为立法新亮点

“全面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食用的决定”、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等“小快灵”立法,分别就疫情防控暴露的突出疑难紧迫问题和社会沉疴陋习“对症下药”,下猛药下重药。切口虽小,但功效不小;条款不多,却威力十足。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反食品浪费法实现当年立项、当年起草、当年审议。

“大胃王”式吃播或将受罚,餐厅不得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2020年底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亮相,草案避免大而全、小而全,以着力解决餐饮浪费突出问题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兼顾其他重点环节设置规范,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获得普遍好评。

打通立法“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的智慧“长进”法律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立法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直通车”,是立法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和实践载体。

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常委会法工委又增设6个立法联系点,总数达到10个,使基层反映意见建议的“直通车”更加通畅。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只有接地气的法律,实践中才能行得通、真正管用。上海虹桥街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之一,被百姓形象地称为“群众声音直通车,基层立法彩虹桥”。河北省正定县正定镇“人大代表之家”被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方言土语”到“法言法语”的转换站……越来越多独具特色的民意直通车,满载期待和愿景,把更多基层声音传递上来,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贡献智慧。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建设的启程之年,同时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的起点、新的希望。在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关头,可以预期,中国立法必将上演新的精彩,继续用“法治之光”照亮奋斗新征程。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张维炜、张宝山、于浩、李小健、王萍

编辑 陈雪霏

关于瑞典17岁女孩被男友杀害与香港陈先生杀害女友之比较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最近在瑞典发生一次恶劣的谋杀事件。17岁少女Wilma被23岁的伊拉克男友谋杀。警方最后确认伊拉克裔男子在女孩说分手后将其杀害并投入到附近的海滨。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瑞典接收了移民,而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的伊拉克移民就可能更加凶残。而瑞典美甜白就是太天真。是的,很多少女都是很天真。

这里我想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香港的陈先生去年和女友去台湾度假时,因为女友给他播放和前男友的录像,二人发生争吵,结果,陈先生生气后,将女友头朝地猛击,造成女友死亡。死亡后也是把尸体隐藏。香港因为要解决这个案例,而提出了送中条例。本来送中条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陆,香港,台湾在司法方面可以互相引渡罪犯的问题。可是结果,众所周知,该案例被利用,条例被利用,搞成了乱港政治运动。

再举一个例子,笔者在新西兰做访问学者期间,在新西兰发生一起恶性案件,就是一个男留学生轧死了其女友。事情的原委大概是这样,二人都在新西兰留学,因此,互相谈恋爱。但是,到假期时,男友回国休假。女友假期又找了别人。男友回来以后,女友说,我要到你那里拿回我的笔记本电脑。从此分手。于是,她去男友那里拿笔记本电脑。出来时,还乘男友的车出来。但是,在车里就吵的不可开交,于是,女友要求停车,然后,她自己下车走了。这时,男友一踩油门,把她撞倒。可能一开始还没死,又回炉一下,将女孩撞死了。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这都是青春期的心理不够健康造成的恶性谋杀案件。纵然基督教与穆斯林不是一个宗教,但是,仇恨是因为爱情产生的,不是因为宗教产生的。

当然,如果我们的世界能够宽容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或者是其他宗教都能够融合和宽容的程度,那是最理想的。这也是基督教世界的自由开放思想所希望的。而基督教更严格一些。但是,青春期他们还是有极大的冲动在里边,而不单纯是宗教。假如他们年纪大一些,经历过一些时艰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当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这个世界依然被宗教,偏见,种族,国家,民族的分界而深深地隔离着。纵使不同民族的男女有爱慕之情,也会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而不能在一起。或者可能因为不能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了仇恨。

本来以为开放自由和善良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爱情,尤其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爱情也可能是非爱即恨。因此,笔者以为,人们还是应该宽容和善良。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更需要人类反思一下,如何能够遵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如何能够深入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尤其是年轻人,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落入爱恨情仇的境地。当然,这是过来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如何教育好下一代,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对青少年其实还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最起码要避免这种生命危险。

如果你知道他是一个占有欲很强的人,又是不负责任的人。那么就需要尽早离开。而且要保护好自己。如果是女孩自己朝三暮四,那也需要自我反思。因为朝三暮四是很不好的。总之,年轻人最好有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经验。

确实,这种案件为做家长的敲响了警钟。最近在Odenplan也贴出一个告示,说是一个21岁女孩多日失踪。也不知道是否已经找到。总之,要提高警惕,避免悲剧发生。

【港澳】香港经济学者:“黄色经济圈”难以在主要行业运作

  据中新社香港3月6日电 (记者 曾平)香港修例风波发生后,有支持示威者人士主张只去跟自己政见一致的商铺或餐厅消费,试图建立“黄色经济圈”。多名香港经济学者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黄色经济圈”无法长期生存,也难以在香港主要行业运作。
  香港经济学者、冠域商业及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关焯照认为,香港的金融、贸易、旅游和专业服务四大主要行业,因资本、规模以及背后的行业关系等因素,难以让“黄色经济圈”运作。“黄色经济圈”的商铺或餐厅要和香港各大地产商合作,去商场做生意也相当困难,因为地产商会有政治判断。个别行业如饮食业中的小店,可能找到生存空间,但难以壮大成集团模式。
  关焯照表示,“黄色经济圈”是基于政治的消费选择,造成两极化的现象,对行业本身也造成伤害。
  香港浸会大学财务及决策系副教授麦萃才表示,营商通常以收入、性别、年龄等划分受众,“黄色经济圈”则以政治及政见划分,做法不正常也不常见。他指出,受众最大化,才能将利益最大化。“黄色经济圈”的策略相当于自己限制受众,令收益门槛大幅提高。
  麦萃才认为,“黄色经济圈”对整个社会未必是好事,不排除个别行业可以生存。但这样的生存幷非是做大市场,而是拿走别人的那一份。
  香港零售及批发从业员协会理事长蔡宗建认为,香港大部分人不会同意将经济与政治牵连在一起是好事。长远而言,香港本就不大的市场无法支撑“黄色经济圈”。他相信“社会平和了,就会慢慢淡掉。”(完)   

香港医管局推算本地新冠病毒传播率降至“一传一”

  据中新社香港3月5日电 (记者 卓隆)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此间以数学模型推算本地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率,已由“一病人约传染二人”下降至“一传一”。5日,有香港医生对中新社记者分析,病毒传播率下跌,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处于可控状态。
  近日,医管局通过香港在1月30日至2月26日的确诊病例,运用数学模型作出推算,在2月13日前的病毒传播率为“一病人传2.3至2.68人”;在2月13日至26日,传播率已下降至“一病人传一人”。
  医管局表示,根据目前的传播情况推算,香港本地确诊病例本月底或增至140宗。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成员、儿科及社区医学医生林正财表示,病毒传播率下跌,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处于可控状态,也代表早前学校停课、压缩香港与内地的跨境人流等疫情防控措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全港市民不能掉以轻心。
  “‘一传一’并不代表安全,要远低于‘一传一’才算是安全。”林正财分析,若病毒传播率进一步下降至“一病人传零点几个人”,这就是反映疫情将会慢慢消退。(完) 

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美玲:疫情里最重要的是齐心 香港社会要冷静、理性

据中新社香港3月4日电 题: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美玲:疫情里最重要的是齐心 香港社会要冷静、理性
    中新社记者 龙曼
   “疫情里最重要的是齐心,这段时间,香港社会更要冷静、理性,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包容。”香港精神科专科医生林美玲近日谈及香港社会应如何渡过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时如是对中新社记者说。
  林美玲在香港出生,中学时候远赴澳大利亚读书,大学时从澳大利亚新兰威尔士大学毕业后,在澳大利亚做了近2年的心理医生。
  她之所以选择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和她姐姐的人生经历有关。她姐姐在读大学的时候出现情绪问题,她从前常和姐姐聊天,发现她从一个很活泼开朗的青少年变得沉默寡言,她就对精神科产生浓厚兴趣,尤其年轻人的精神问题。
  她于1996年返回香港后,先后在医管局下辖的公立医院干了10多年,现时在香港大学精神医学院里做研究和教学,以及在私人医院里当医生,帮助慈善机构为基层家庭里的青年提供服务。
  她近日得知部分香港医护人员因为要求特区政府限制关口人流问题而罢工,她表示对此很痛心。“每个人有不同想法和理念,都值得我们尊重。但是,作为专业医生,责任是守护病人,无论发生任何情况都不应该罢工,不能离弃病人。”
  前不久,因部分香港医护人员罢工,香港一批私家医生自愿去公立医院各专科帮忙,林美玲表示也已报名加入其中,她未来将去公立医院帮忙,减少医护人员短缺给病人造成的困难。
  她向记者回忆起17年前,香港面对“非典”的时候,是全球的“重灾区”,损失了299条生命。当时,她在公立医院葵涌医院当前线医生,“当时的情景我现在都清楚记得,精神科虽然不会直接面对病患和被怀疑个案,但是在医院里会和其他外科、儿童科部门病人有机会接触到。我见到当时医院里的医护同事很齐心去对抗病毒,所有同事都没有一个放弃。”
  作为一名心理医生,谈及近日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给香港社会带来的恐慌,她认为可怕的不只是疫情,可怕的是社会集体的恐慌心理,“许多人坐立不安、睡不好觉,这也导致许多人抢东西,一些小小的信息都带来集体恐慌”。她直言,疫情里最重要的是齐心,这段时间,香港社会更要冷静、理性,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包容。
  她非常理解部分市民由于居家隔离而出现的焦虑心理,她向记者分享最近遇到的求诊个案:一位年轻男子近日前来求医,他本身容易紧张,但过往很多年都没问题。他同一个礼拜找普通科医生,怀疑自己得肺炎,但是他没有发烧,医生检查后发现他也没有肺炎。他只是过分紧张,一个小时测很多次体温,通常当一个人焦虑的时候,身体都会发出信号,包括心跳加速、手心冒汗等,你会觉得身体是不是得病了,其实只是心理作用。
  她亦一直关注从“钻石公主号”船上撤离的港人的心理问题。“钻石公主号”船上的香港游客在船上长时间被隔离、独处很久,亦有一些游客的亲属或者同房的朋友已经入院,狭窄的空间会更加剧他们的担心和无奈。
  她建议,如果被隔离人士在隔离期感觉很无奈、睡不着,可拨打特区政府热线求助。但更重要的是,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有冷静的心态,注意个人卫生、戴口罩,保持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
  经历过去多月的修例风波,再到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路香港社会都很艰难,希望未来香港人能齐心,变得包容,将事件看得更加全面。”她说。(完)       

香港市民支持律政司检控违法者

 据中新社香港3月3日电  香港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及前立法会议员李卓人、民主党前主席杨森等早前被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正式起诉。香港团体“政中香港人”3月3日前往律政中心请愿,支持律政司依法办事,不偏不倚执行检控。
  “政中香港人”约30多名市民手持“法律面前没有特权违法必究彰显公义”“支持依法办事平等执行检控”等标语前往位于中环的律政中心请愿,律政司派出代表接受他们的请愿信。
  “政中香港人”表示,香港是法治社会,任何人都不能凌驾法律之上,即使该些人有外国势力为其背后靠山,为他们摇旗呐喊,律政司都应秉承司法独立的原则,不偏不倚,无惧任何政治势力干预,纯以有否违法的角度进行起诉。
  “政中香港人”召集人刘先生说,香港自2014年“佔中”以来,违法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已经去到打砸抢烧的地步。他认为,黎智英等人被检控具有重大意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对任何社会而言都非常重要,因为若不守规则社会就会沦为弱肉强食的原始森林,让每个人都成为受害者。(完)   

专访港区全国人大、政协之陈智思

 据中新社香港3月3日电 题:专访港区全国人大、政协之陈智思
  ——祖国坚定支持是香港抗击疫情的强大后盾
  中新社记者 卓隆
  “香港去年下半年遭遇修例风波冲击,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香港经济短期内肯定比2003年更糟糕。”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陈智思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分享了对香港经济前景的看法。
  当下,不少人谈论香港经济时,总是将现在的疫情跟17年前的“非典”比较。但是在来自商界的陈智思看来,香港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可不单单是疫情触发。
  陈智思说,从时间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香港已经历六七个月的修例风波,多个行业和经济早已深受其害。如今雪上加霜,疫情何时结束还言之过早,两者相加起来的时间跨度,肯定比当年“非典”在香港肆虐的时间长,“若相加起来是一年时间,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就会非常大,不少中小企业恐怕会无法挨过这一波接一波的冲击而倒闭,失业率攀升。”
  社会各界共同期盼疫情过后,特区政府及时振兴和稳定经济。陈智思相信,特区政府重振香港经济的工作,肯定离不开中央的支持。
  “每到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总是全力支持香港。”陈智思回忆,2003年香港遭遇“非典”疫情经济陷入低谷后,中央政府果断出手相助,实施赴港“个人游”等政策,让香港经济迅速恢复生机。
  “我有信心在这次疫情过后,中央政府也会跟特区政府寻找方法重振香港的经济活动。”陈智思说。
  陈智思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政府也一直全力支持香港。从暂停受理、审批、签发内地居民赴香港旅游签注到暂停办理商务签注,从派包机赴日本接回滞留“钻石公主”号邮轮的香港居民到当下准备接回滞留湖北的香港市民,中央政府始终全力支持和配合香港防疫抗疫,也非常关心和照顾港人。
  “特别是接回滞留‘钻石公主’号邮轮上的香港居民,整个行动十分复杂。如果单靠特区政府的力量,没有中国外交部、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跟日方协调,包括安排好香港居民到日本机场的交通,肯定没可能把行动圆满办好。”陈智思表示,凡此种种,都是说明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可以从祖国内地得到更有力的支持和依托。
  在得到祖国全力支持的同时,让陈智思甚感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香港民众开始明白在病毒面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与祖国人民是“同坐一条船”,共同目标是抵达安全健康的港湾,“香港有心人不少,看到湖北武汉的疫情比香港更严重,一些香港人想尽办法从海外采购口罩和医疗物资,送往祖国抗疫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全国上下来说,这是一次大考。
  “我们国家的防控疫情工作真的很了不起!”陈智思表示,中国在防控疫情方面主动担当,为应对疫情采取的有力举措展现出强大高效的组织和动员能力,不仅在对本国人民负责,也在对全世界负责。同时,内地民众对非常时期采取的一些防控疫情措施高度配合,做到少出门、不聚会等等,亦展现以大局为重的文明水平。相信祖国人民一定能够团结一心,战胜疫情。
  当前,香港的疫情防控工作也到了关键阶段。陈智思认为,有伟大祖国作为坚强后盾,有中央政府和内地人民的大力支持,700多万香港市民更要抱持“同坐一条船”的信念。
  “过去20多年来,香港面对不同的挑战、不同的难关、不同的危机,最终都能在中央政府支持下迎刃而解。我有信心这次也不会例外,只要全港市民同坐一条船,同心同德,肯定能够把疫情处置好。”陈智思对香港战胜逆境、继续向前保持了高度乐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