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国际新闻

时评:中国促成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

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中国外交的胜利,和平谈判的胜利,中国斡旋的胜利,和平协商的胜利。

此次外交斡旋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斡旋能力值得信赖。中国值得信赖。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支持者,维护者和捍卫者。

中国的言行值得信赖。中国的作为值得信赖。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必然会促进中东和平。中东只有恢复和平,才能恢复重建。

伊朗和沙特作为中东的大国和重要力量必将促进中东的和平与发展。

多方赞赏中国推动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北京报道

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三国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一份协议,包括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在至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安排互派大使,并探讨加强双边关系。三国表示愿尽一切努力,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

  沙伊双方表示,赞赏并感谢中国在推动双方恢复外交关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沙特官员表示,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倡议坚持睦邻友好原则,促进地区和世界安全与稳定。伊朗官员表示,中国在支持其他国家扩大合作和发展关系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伊拉克、阿曼、黎巴嫩、阿联酋、卡塔尔、土耳其、巴林等多国对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表示欢迎。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比拉瓦尔在联合国总部对三方联合声明表示欢迎,他赞赏中国为推动沙伊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发挥的积极作用。

安理会就阿富汗问题举行会议 中方:美国等国应将阿富汗央行资产归还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当地时间8日,联合国安理会就阿富汗问题举行会议。中方代表表示,美国等有关国家应立即将阿富汗央行的资产归还给阿富汗人民。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发言中表示,单边制裁严重破坏阿富汗的经济基础,使当地人道局势雪上加霜,成为当地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沉重枷锁,必须立即予以解除。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 耿爽:阿富汗7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属于阿富汗人民,理应用于阿富汗人民。上个月,美国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裁定美方无权挪用阿富汗的海外资产。这再次表明冻结阿富汗资产的做法于理不合,于法无据。美国等有关国家应立即将阿富汗央行的资产归还给阿富汗人民,让阿富汗的妇女儿童从中受益,不应再以各种理由变相拖延。

中方呼吁乌克兰危机有关方早日停火止战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新华社联合国2月6日电(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戴兵6日说,中方再次呼吁乌克兰危机有关各方真正为人民着想,真正为推动和平尽力,想方设法让冲突当事方早日恢复和谈,早日停火止战。

戴兵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人道问题时说,乌克兰危机爆发近一年来,人道局势始终牵动人心。地面冲突没有缓和迹象,军事逻辑仍然占据上风,大量重型武器正在持续涌入战场。国际社会对冲突造成的人道代价感到痛惜,但有关方面一直缺乏劝和促谈的诚意和政治解决的决心。

戴兵说,在武装冲突依然持续的情况下,人道问题应当摆在优先位置。中方一直强调,冲突当事方要恪守国际人道法,坚守尊重生命的人道底线,避免袭击平民和民用设施,保障人员疏散和人道救援顺利安全开展。中方赞赏国际人道机构和周边国家为缓解乌克兰人道局势所作大量工作,特别是对难民、流离失所者等弱势群体给予的帮助。中方鼓励国际社会继续秉持人道精神,扩大对所有受影响民众的救援规模,加快对民用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尽力缓解冲突对民众生活造成的影响。

关于乌克兰境内核设施安全和安保问题,戴兵指出,核设施一旦发生意外,造成的人道和生态灾难将不可估量。中方呼吁立即停止针对扎波罗热核电站的炮击活动,认真落实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提出的核安全和安保七项支柱原则,全力阻遏冲突升级演变为核危机。中方欢迎国际原子能机构向乌克兰所有核电设施派驻专家,赞赏机构为保障乌克兰核设施安全和安保作出的努力,支持机构就扎波罗热核电站问题同俄乌双方保持沟通,尽早达成双方均可接受和有意义的安排。

戴兵表示,在事关全球粮食、能源、金融安全的问题上,有关各方都应体现人道责任,以负责任的方式管控危机外溢影响。在日益融合的全球化时代,肆意挥舞制裁大棒,人为阻塞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只会加速危机传导,让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蒙受沉重代价。黑海粮食倡议继续得到落实,对扩大粮食供应、稳定全球粮价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方希望在消除俄罗斯粮食化肥出口障碍方面也取得实效,支持联合国加紧发挥协调作用。

戴兵重申,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人道一边。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支持一切有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努力,帮助所有深陷战火的民众早日重见和平。(完)

土耳其和叙利亚地震造成3700多人丧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据路透社消息,土耳其在7.9级地震中造成2300多人死亡。邻居叙利亚造成1444人死亡。总共造成3744人死亡。

另外,据中国足球运动员在当地现场发布的视频号显示,当地天气恶劣,雨夹雪,大风,天气十分寒冷。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地震中心观测到土耳其地震高达7.9级,与此同时,大量的受伤人员因为恶劣的天气也造成死亡。目前土耳其受伤人数达14000人。叙利亚受伤人数两千多人。

目前有45个国家向土耳其表示向死者和死者家属表示慰问并提出援助。

瑞典人做广告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1月16日早上起来看到一条北极消息,瑞典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在瑞典北部大城市基律纳召开第一次会议。

据路透社报道,瑞典首相克莉斯特松邀请欧盟理事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她的同事一起到基律纳参加会议。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也飞到基律纳迎接客人。

从斯德哥尔摩飞往基律纳很方便,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有意思的是记者的报道,感觉这个会跟中国人开会也差不多。大家见面握手,拥抱,当然,中国人握手比较多,一个一个地介绍,然后,排成一大排,大家一起照一个大合影。让我感觉一下子,这和我们回国参加的会议形式也差不多。

但仔细看有意思的是聚集的地点,竟然是冰旅馆。在北极圈有啥?在基律纳有啥?基律纳有两大旅游项目,2016年3月16日,本记者也应邀到基律纳采访。参观了这两大项目,一个是瑞典最大的铁矿就在这里,游客可以乘车到地下500米深的地方去参观铁矿地下博物馆。实际矿深1000米以上。为了安全起见,基律纳于2006年决定整个城区要搬家,要拆迁移民,因为害怕发生地陷等问题。城市地下是深矿区。2016年记者采访时,正好时移民拆迁提到议事日程的时候,个别人也是有点儿抱怨这个那个的,不愿意搬的也有,但是,基律纳决定搬迁过程要经历30年,就是说,到2025年搬完,建完就可以了。因此,再大的问题,经过这么长时间也就不是太大问题了。

想想我们家乡的移民实际上启动的时候,也是在1996年,或者是2006年,然后,真正签字是在2014,2015年。现在还有个别户没有签。现在想来,也差不多需要30年。但是,我们似乎缺少路线图,民众感觉不到计划蓝图到底是什么。信息有些缺乏。

2016年我采访基律纳时也有人表示对整个几乎缺乏详细了解。总之,搬迁不容易。

再说,冰旅馆,基律纳的冰旅馆是一个艺术家想出来的主意,因为这里靠近瑞典最高的山,山上下来的说天然的有淡蓝色彩,天然花纹等等,只要用那里的水,加上你的想象,就可以做出艺术品来,而最大的艺术品就是用冰盖一个旅馆。人们从头一年的10月31日开始建冰旅馆,到圣诞节基本建成,然后,浪漫的情侣可以在结婚的时候到冰旅馆去看一看,甚至住上一晚上。体验一下没水,没电,没有室内厕所的生活,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门。晚上漆黑一片。但是,在冰上放上好羊皮,甚至貉子皮,也是可以将就过一晚上的,毕竟这是特殊体验。

是的,一座座冰旅馆晶莹剔透,真的感觉应该是灰姑娘或者白雪公主住在这里。

而瑞典政府把欧盟大员都请到了这里,这是一个多么宏大的广告啊!这就是因地制宜。虽然我们去过的人一看也就那么回事,但是,在南半球整天白昼的人来说,那就是冰雪奇缘的浪漫,一定要坐飞机来体验一下北极的极夜。

实际上,基律纳不光有铁矿和冰旅馆,还有非常好的看极光机会。我相信在冰旅馆附近也能看到很好的极光。我们当时是住在一个真正的家庭旅馆里,就是房子都是有厨房和厕所的那种旅馆,然后到半夜9点多开始,我们还没吃完饭呢,极光就出现了。一直到12点多,看够了各种令人心醉的极光,不顾寒冷,当然,那种寒冷也是可以忍受的。拍摄无数照片。

真的,即使是在北极圈,也是有生存之道的。给我印象深刻的是,那里的人个子高,帅气,老实,憨厚。就仿佛麋鹿在北极长的就高大,在南方长的就矮小。或许就是艰苦的环境让人必须高大才能生存,或者是因为北方的夜比较长,人们休息的时间长,所以就长得高大。总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里也有体现。

另外,最早的高寒铁路和火车也诞生在这里,因为瑞典高含60%铁的铁矿石需要用火车运到挪威边界的奈斯维克港装船运往世界各地出口。

所以,你说瑞典政府选这个地方来开欧盟轮值主席国的第一次会议是不是很会算计呀!当然,用现代的词就是策划!

北欧绿色邮报网2022十大新闻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出2022年十大新闻:

  1. 10月16日-22日中共二十大召开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画蓝图和路线图
  2. 2月4日-24日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3. 12月中国放开新冠预防管控大量人群变阳中国与世界接轨
  4. 俄罗斯2月24日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打击
  5. 芬兰瑞典申请加入北约
  6. COP27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
  7. 习近平主席访问沙特和海湾国家出席三个峰会夯实中阿关系
  8.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
  9. 太空探索
  10. 美联储加息让全球流动性更加吃紧

原来的奶爸当上了瑞典外交大臣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瑞典新政府是由温和党,民主党,基督教民主党和自由党联合执政。新任外交大臣是托比亚斯.比尔斯特伦。他曾经因为带着孩子去出席欧盟会议而上了新闻。他也曾因为不交电视管理费而遭到批评。上届温和党政府刚一胜选后,赖因费尔特任命的大臣里边好几个因为有争议而立即宣布辞职。而比尔斯特伦就没有辞职。他解释了自己因为不看电视所以就不交电视费的理由。最后,大家都原谅了他。

在新政府中,他算是资历很老的一个大臣了。2006年,他就开始担任移民部大臣。后来,他在议会中被选为第二议会议长。瑞典有一个议长,还有第二议长和第三议长。

议长和首相不一定是一个党派的。

比尔斯特伦出生于1973年。2002年在隆德大学历史系哲学专业毕业,同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研究系哲学硕士毕业。2006年到2014年担任移民部大臣。2017年到2022年担任温和党议会组组长。2010年担任就业市场部大臣。2002年就当选为瑞典议会议员了。1998年到2002年担任马尔默市议员,市政府管理委员会成员。1993年到1998年是马尔默青年团地区管理委员会理事。

在现任政府中,大部分是70后,80后领导人。比尔斯特伦算是资历非常丰富的一个。当他担任外交大臣以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瑞典的外交政策时,他说,瑞典还是提倡男女平等,但是,不会提倡女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了。

社民党执政期间,女性外交大臣瓦尔斯特伦特别提出女权主义外交政策,对外援助中特意倾斜妇女和儿童。

其实比尔斯特伦当奶爸时也是部长级干部,是移民部大臣。因此,他带孩子才格外显眼。

现在,比尔斯特伦极力推动瑞典尽快加入北约,说服土耳其尽快批准瑞典的请求。他也直白地表明瑞典是不支持土耳其反对派PKK,认为他们是恐怖组织。另一个不支持瑞典的是匈牙利。匈牙利说明年将开会辩论是否批准芬兰瑞典加入北约。

比尔斯特伦最近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会谈并举行联合发布会。布林肯谈了如何跟俄罗斯谈判,救回美国公民。俄罗斯逮捕两名美国公民指控他们犯有间谍罪。比尔斯特伦则表明对PKK的态度,同时请求土耳其批准瑞典加入北约。现在比尔斯特伦大臣正在土耳其访问。

11月19日,比尔斯特伦会见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时表示,瑞中关系源远流长,两国关系发展基础牢固。瑞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在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中国是瑞典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瑞中经贸合作空间广阔,绿色合作前景光明,期待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经贸、绿色合作进一步发展。瑞方愿在明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推动深化欧中合作。

携手努力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7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幕,围绕会议最重要的预期成果“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进入最后冲刺时刻。中国正继续发挥主席国的领导力和协调力,积极推动谈判成功,为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作出中国贡献。

  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是国际社会的热切期盼。当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约100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威胁。2010年国际社会制定了2011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即“爱知目标”,其中设定20项目标,但到2020年没有一项完全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

  正在谈判中的“框架”是为到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锚定方向的总体性、战略性纲领文件。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已过去近两年,时间紧迫,参会各方都表现出了推动“框架”达成的强烈意愿。正如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主席伊恩·波因纳所言,本届大会至关重要,希望看到各方达成有足够雄心而又务实可行的最终“框架”,切实遏制自然系统退化趋势。

  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中国已带头夯实基础。中国自担任COP15主席国以来,全面履职尽责,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沟通协调,发挥主席国的领导力和协调力,积极推动磋商谈判进程。在昆明举行的第一阶段会议上,中方在高级别会议期间首次设置并成功举办了领导人峰会,提出了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举措。第一阶段会议还通过了《昆明宣言》,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提供了政治动力。

  第一阶段会议以来,中方组织召开了近40次公约主席团会议,并在工作组会议中作为主席国积极协调各方,推动各方为达成“框架”相向而行。目前,“框架”结构及核心表述已经基本成型。世界自然基金会总干事马尔科·兰贝蒂尼说,中国作为大会主席国与各方接触、了解并解决观点分歧、推动雄心处于合理水平,这对达成基于科学、未来避免灾难性后果的“框架”而言是基础性作用,因此中国在谈判中的作用尤其在最后两周的冲刺时刻绝对关键。

  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亟待各方践行共同体精神。“框架”谈判并非一帆风顺,各方在一些具体议题上还存在分歧。“框架”的通过和实施最终也有赖于其实施机制,尤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调动和资金支持,这是“框架”谈判议题的重点和难点。

  中方期待,“框架”的制定、通过和执行过程真正体现多边主义,各国守望相助,携手同行,呼应并践行本届大会的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所体现的共同体精神,展现出化解困难与分歧的智慧和勇气,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的基础,这正是本届大会主题的含义。我们必须确保地球生命得到妥善维护、妥善保护、妥善恢复,在可持续利用中公平合理分享相关惠益。

  “我们在期待,世界也在期待。”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6日在第二阶段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期待各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拿出最大诚意,展示最大的灵活性,寻求最大公约数,推动‘框架’达成。”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共同家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景。只要国际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就有望取得积极进展,开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征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在蒙特利尔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聚焦哪些话题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加拿大蒙特利尔12月7日电 (国际观察)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聚焦哪些话题

  新华社记者郭爽 金晶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7日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分析人士指出,面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挑战,共同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简称“框架”)达成,擘画未来十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蓝图,是此次大会缔约方和利益攸关方关切所在。

  亟需通过“框架”

  继2021年10月第一阶段会议在中国昆明成功举办后,COP15第二阶段会议继续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制定并通过“框架”,这将是第二阶段会议最重要的预期成果。

  “框架”是为到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锚定方向的总体性、战略性纲领文件,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COP15主席、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对新华社记者说:“COP15及正在制定的‘框架’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流化进程,使全人类能够享受生物多样性为减少贫困、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惠益。”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6日表示,据估算,到2030年全球生态系统退化每年导致3万亿美元损失,本次大会亟需通过“框架”。“发达国家必须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大胆的财政支持。我们不能指望发展中国家独自承担这一负担。”

  “没有另一个地球。”《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框架”旨在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作为COP15的主席国,“中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穆雷玛指出,“中国政府已花费大量时间,努力推动‘框架’磋商,并组织众多活动,与各方讨论,为制定并通过‘框架’积极准备”。

  五个关键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为使COP1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真正的进展,“框架”需要目标高远,又要具备可操作性。穆雷玛说,各方需关注导致自然损失的五个关键直接驱动因素:改变海洋和土地的用途、过度开发生物、气候变化、污染、外来入侵物种。

  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其中,由农业和城市扩张导致的土地碎片化和土地使用变化使许多地区丧失了80%的生物多样性。此外,各方还需解决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例如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等。

  大会秘书处指出,在COP15上达成的解决方案应涵盖整个社会,包括金融部门、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要让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参与到与自然有关的决策过程中。

  缔约方需就资金问题达成协议,包括富裕国家将提供多少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获取渠道和利益分享问题,特别是在涉及使用遗传资源数据方面。

  谈判焦点问题

  目前,在中国的积极协调和多方共同努力下,“框架”结构和核心表述已基本成型。然而,各方在“框架”文件的具体内容上依旧存在分歧,还需在大会上就“框架”有效性和公平性的许多实质性问题达成一致。谈判焦点问题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各方的主要挑战和执行能力差异。由于196个缔约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方生物多样性治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执行能力各异,在资源调动、惠益分享等重点议题上存在争议。

  穆雷玛说:“每个缔约方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先事项……每个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框架’将是通用的、适用于所有人的‘框架’。我们需要所有人齐心协力,不让任何人掉队。”

  第二,资金问题。之前的COP10会议制定了2011至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即“爱知目标”。“爱知目标”共20项,到2020年,没有一条完全实现,仅有6个目标部分实现。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爱知目标”没有达成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和技术。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估计,全球生物多样性资金缺口每年高达7000亿美元。尽管越来越多的政府承诺达成雄心勃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协议,但包括如何调动必要资金等关键问题目前仍未解决。对此,发达国家表态消极。

  第三,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不少发展中国家认为,大量遗传资源被发达国家夺取,而由此产生的惠益却并未与前者共享。面对不同意见,各方需为规范使用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找到解决方案。

  “未来两周内,196个缔约方不仅将展开谈判,更有义务让‘框架’得到通过。”穆雷玛表示,缔约方需要关注最终目标,即必须通过一个雄心勃勃、可实现、可操作的“框架”。各方现在的工作是聚焦目标,完善文本,寻求妥协,带领我们踏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未来之旅。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聚焦哪些话题

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会⻓杨春贵当选世针联第十届副主席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来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十届会员大会暨 2022 世 界针灸学术大会于 2022 年 11月18-21日在新加坡莱佛士城会议展览中心及线上成功举办。

主办单位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中医科学院,承办单位有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及数家协办单位。 本届大会主题为“弘扬中医针灸,护佑全⺠健康”。‘

2022 年 11月18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十届会员大会在新加坡胜利召开。会议由世界针联主席刘保延主持,来自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 名会员大会代表、观察员代表线上线下参会。

刘保延主席主持会议。
由来自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230 名会员大会代表、观察员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会议,选举产 生了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会⻓杨春贵当选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第十届副主席。

会上,杨春贵副主席提案加强针灸新技术疗法研究和推广,指出在中医针灸辨证论治临床主导下,研究经络系统传统理论与现代生物医学不可切割的临床关系。用人体整体医学理论,研究经络系统与人体神经系统、 淋巴系统、免疫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相互支持、联系。研究传统针灸经络学说与生物医学关联的理论依据。证实经络系统是人体整体系统的核心,为传统针灸疗法、经络反射疗法、阿是穴疗法、气功针灸等疗法提供理论依据,使传统针灸医学融合现代生物医学,传承创新发展针灸学科。

杨春贵副主席在大会上做工作提案报告。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术大会”是世界针联举办的顶级国际性中医针灸专业学术会议,每 5 年一次会员大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中医针灸领域的学术活动,杨春贵说。

此次学术大会由刘保延主席致开幕词并做了《推动针灸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行动》的报告。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教授致开幕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璐琦院士致开幕词。

中国驻新加坡特命全权大使孙海燕女士致开幕词。

新加坡卫生部⻓王乙康先生致开幕词。

大会邀请的多位两院院士、中医药 针灸及中⻄医结合领域顶尖专家做了学术报告。专家们围绕“中医针灸”作为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战略,就针灸等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科学研究和临床经验等领域展开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做了 《“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脑干梗死吞咽障碍的 临床研究》的报告。

学术会议上,张伯礼院士、仝小林院士、韩济生院士等专家教授做线下线上学术报告。

杨春贵副主席向大会提交了《高频电磁场针灸临床研究》报告,大会组委会做了报告时间安排。

本次会议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世界针联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举行线上线下结合会议,创新形式顺利开展国际组织换届选举。审议通过了世界针联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 规划了世界针联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杨春贵副主席在大会上代表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为申办 2025 年在斯德哥尔举办世界针灸大会做了报告,最后获得大会通过。

“我们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全体同仁,将团结起瑞典一切支持中医的人士,共同携手创造 2025 年团结创新的世界针灸大会。” 杨春贵副主席在获得举办权后充满信心地说。

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 瑞典中医药学会秘书处 供稿

瑞典担心土耳其恐怖袭击会影响瑞典加入北约进程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瑞典每日新闻报道,土耳其可能会利用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发生的爆炸事件来组织或延长瑞典加入北约的进程。

据报道,昨天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发生女性自杀性爆炸,目前已经造成至少8人死亡。据悉,肇事者是一名由土耳其反政府组织PKK即库尔德武装培训的恐怖分子。

目前,只有匈牙利和土耳其还没有签署支持瑞典加入北约的协议。而土耳其的最大担心就是瑞典大力支持库尔德人。而此次发生在伊斯坦布尔的爆炸事件可能会被土耳其用来反对瑞典加入北约。

瑞典曾表示不支持恐怖主义行动。瑞典新任首相克里斯特松上周到安卡拉访问,希望土耳其能早日同意瑞典加入北约。

喜迎二十大: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十年下降9.4 距离正常区间还有多远?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

昨天,本网报道提出中共20大,如何应对老龄化?今天,成都商报一篇报道,给人一个新的思路。以下是报道全文:

如今养老的社会政策越来越健全,已经不再需要靠养儿来防老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在官网上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该报告提到,我国性别结构优化改善。2021年末,我国男性人口占51.2%,女性人口占48.8%,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比2012年下降0.2。从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看,202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女性=100),比2012年降低9.4,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改善明显。

  10月11日,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我国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该是103~107,2021年下落到108.3,已经接近正常值的上限值。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实习生 程祎晨 北京报道

  一个预测:性别比5年内有望回归“正常”

  原新回顾了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变化历史。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就已经略高于正常值,随后一路攀升,2004年最高值为121.2。

  到了202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回落到111.3。直到2021年继续下降到108.3。“我预计5年内它就会回到正常区间。”原新告诉记者,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正常水平之后,就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为何十年间出生人口性别比会出现9.4的降幅?

  原新首先指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在生育方面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什么时候生孩子,二是生几个孩子,三是孩子的性别。在出生性别比偏高的00年代,我国提倡的是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加上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这种性别失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在二孩、三孩政策之后,我国提倡的是适龄生育,而且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是对孩子性别的态度,也包括对生育本身的态度,年轻一代生男生女的概念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在出生性别比的最高点,国家开始进行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采取教育、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综合手段干预。原新就担任过全国关爱女孩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家组组长。他介绍,现在,这一行动已经升级成了“圆梦女孩志愿行动”。

  原新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就明确打击“两非”,即“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还建立了对独女家庭、双女家庭的激励机制和照顾政策,引导人们正视孩子的性别。此外,如今养老的社会政策越来越健全,已经不再需要靠养儿来防老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未来需要如何继续平衡出生性别比?

  原新认为,总体上人们的观念已经转变了,我国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健全社会保障措施,弱化家庭养老对于孩子,尤其是男孩的依赖性,破除“养儿防老”的魔咒。

  一个数据: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正常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半省份出生性别比已小于109,有6省已落入正常区间。海南、江西、福建是我国出生性别比最高的省份,都超过了118,最高的海南达122,其2010年为129。而2010年,全国最高的安徽已从131降至113,第二高的广东也从129降至116。

  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整体好转的趋势,但也有部分城市不降反升。例如,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七普数据,全省整体出生性别比从2010年的118.94降至2020年的110.16,最高的温州市从131.85降至114.19,但原本落入正常区间的舟山市却从105.57变为110.36。不降反升的情况在出生人口性别比高的省份更加突出。

  原新告诉记者,实际上,中国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那一天起,存在着典型的区域差异。一方面,这与生产方式的地域性有关,过去沿海地区靠打渔为生,一个家里起码要生两个儿子,一个跟着父亲去打渔,另一个留在岸上工作,负有传宗接代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跟当地的风俗文化有关,像一些沿海地区的宗族意识非常强,依然认为族谱、姓氏和家业的传承都要靠男孩。

  原新认为,随着年轻人婚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生育政策的放开,未来在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越来越正常的大趋势下,部分高的区域会自然而然继续降下来。

  二、三胎性别比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从七普数据来看,全面三孩政策前的2020年,全国第一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17,第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78,第三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则为132.93。我国二孩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相较于一孩,已落入正常区间。农村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87,甚至比城镇的107.69更低。

  《成都商报》2022年10月13日第05版

中共20大:如何应对老龄化?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北京报道

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20届全体大会新闻中心已经开门。记者们已经陆续入住并领取证件。

为了报道20大,记者必须提前到达北京,以防止疫情的蔓延。在北京,几乎没有疫情,偶尔几例,谁都知道。人们都自觉佩戴口罩,都自觉做核酸。街边做核酸的地方很多,几乎没有排长队的。人们出门要扫码,要有行程码,否则,甭想进入超市或者其他公共场所。

在北京的街头巷尾转悠,记者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16年前刚到瑞典所见到的老人都有个手推车或者所谓的轮椅,那时在瑞典很普遍。现在在北京很普遍。尤其是在大院儿里,很多退休老人推着推车出来锻炼身体。

相比之下,孩子们的数量却好像少了很多。典型的老龄化特征。一个同事的妈妈已经97岁高龄。刚刚开始有点儿不认人。也有的老人是80岁了,也开始记忆力减退。

家父88岁去世,人们还是感觉走得太快。这说明什么?这正说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的平均寿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首都城市,包括东北的沈阳,年龄80,90岁的老人还在生活自理。难道这不充分说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吗?

当然,是成绩,也是问题,是挑战。这些老人怎样才能好好地养老?包括我们60后,最大基数的人口,未来老龄化以后怎么办?

这属于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人口问题,中国开始鼓励三胎,来得及吗?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期盼中共20大能够给予一个答案。

从“山”到“海”——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在青岛感受“上合元素”

 新华社青岛9月14日电(记者王凯、江宥林)几年前,乌兹别克斯坦姑娘马利卡·奥洛约萝娃没想到,自己会从家乡塔什干来到数千公里以外的中国青岛求学,更不会想到在中国与上合组织“结缘”。

  从“山”到“海”的求学之旅

  高中毕业后的马利卡决定出国留学。在亲友推荐下,她最终选择中国。提到来青岛的初衷,她说:“为了妈妈。”

  “我的家乡有山但不靠海,妈妈想看海,我希望替她实现心愿。”马利卡说。

  2019年,马利卡成功申请到奖学金,进入青岛大学学习中文。

  对于马利卡来说,青岛很美,但也有些陌生。语言不通是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入校之前我只学了几个月中文,一开始上课很难听懂,那时压力真的很大,我甚至想到过放弃。”她说。

  让马利卡坚持下来的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发音声调不准,老师帮我逐字纠正;读课文有困难,老师就带着我念,还请研究生辅导我学汉字和语法;作业里有不明白的地方,向其他留学生请教也总能得到耐心解答,我特别感动。”她说。

  “中文虽然难,但也让我觉得很奇妙,我渐渐爱上了这门语言。”马利卡说,“中国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国度,这里独特的风土人情十分吸引我。”

  从“相识”到“亲切”的大家庭

  青岛大学的留学生中有不少来自上合组织国家。马利卡说,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是一个“长见识”的过程。

  “在课堂上,老师会让我们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我们感受到文化差异的同时,也学会了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

  课余时间,马利卡会和同学们“交流厨艺”。“宿舍楼有开放式厨房,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会一起做饭,还彼此邀请品尝手艺,真有一种和谐大家庭的感觉!”

  马利卡·奥洛约萝娃在自己的生日宴上拍照留念(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留学期间,马利卡参加了2021年山东省高校外国留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2021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第21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等活动。她说,自己在收获友谊的同时,也增添了学习动力。

  “活动期间,我认识了来自其他学校的留学生,和他们一起分享在中国的见闻。”马利卡说,“看到许多选手在比赛中回答问题又快又准,我很羡慕,也想和他们一样知识丰富。”

  马利卡告诉记者,尽管远离家乡,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她在中国没有孤独感。

  从“遥远”到“可感知”的“上合元素”

  对马利卡而言,上合组织曾经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原来我只是听说过这个名称,但不太了解。”她说,来青岛后对上合组织有了更深的认识。

  今年暑假,位于青岛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举办了“科技扶贫”上合组织国家新一代通信技术培训班,马利卡报名参加。

  “培训包括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专业性很强的内容。”马利卡认为,培训班里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不小,但是很有意义。

  “学员中有的是专业人员,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用于本国技术发展。我虽然不懂技术,但可以利用语言优势,帮助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企业寻找开展合作的机会。”她说。

  今年夏天,马利卡还参加了2022“上合之夏”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年联欢周活动,与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斯里兰卡等国青年共同表演了歌舞《一起向未来》。

  “演出效果特别好,可以感受到不同国家的人手拉手迈向更美好未来的热烈氛围。”她回忆道。

  不久前,马利卡得知位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内的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将设立乌兹别克斯坦国家文化元素展示区,她希望开展后带着同学、朋友一起去看看,向他们介绍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文化。

  今年9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很高兴这项重要活动能在我的祖国举行。如今,上合组织离我不再遥远,我愿意参与其中并贡献一份力量。”马利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