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culture

Xinjiang Photo Exhibition held in Stockholm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Nov. 27(Greenpost, chineseonline) — While the dark and rainy weather made people sad and lonely, a warm Xinjiang Photo Exhibition has been held in Stockholm recently.

The exhibition was held by Green Post(www.greenpost.se) and Chinese Online(www.chineseonline.se) in cooperation with China Europe Cultural Association and ABF(Swedish Workers Association) at the citykonferensen in Stockholm.

Xuefei Chen Axelsson, Chief Editor and photographer of Green Post and freelance journalist said the exhibition came against the background that she was invited to attend a journalistic trip to Xinjiang in August 2018 together with journalists from 13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routes. And after that she went to Xinjiang twice respectively in March to Turpan after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National Day celebration in Beijing to personally experience the atmosphere in Urumqi city, capital of Xinjiang Ugyor Autonomous Region.

“I was impressed by the journeys and felt that Xinjiang now is very safe to travel and the cultural and tourist resources were rich. During my journey, I can feel business in Grand Bazar is booming and the ugyors dancing and singing were wonderful. Thus, I like to share this feelings and impressions with all the people who are interested in Xinjiang. “said Chen Axelsson.

The purpose is to share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ving picture in Xinjiang. The exhibition focuses on Xinjiangs infrastructure such as the fast train, subways and wide road, busy business in Grandbazar, music and art, dancing, beautiful scener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o let people have a taste of Xinjiang music and song, Luan Dehan played violin Why the flower is so red.

Artist Zhu Yingying sang the song which was about love between a woman and a ugyor soldier and moved all the audience. A whole generation of people were moved by the film and the song in China’s 80s.

Duan Maoli, President of Swedish Anhui Sci-Tech and Commerce Association expressed his appreciation for the exhibition.

“I would like to say thanks to Xuefei for holding such an exhibition. The media under her leadership is a professional media. With this exhibition, we can see the beautiful Xinjiang and the safe Xinjiang. I like to say it should be A beautiful Xinjiang forever!”

Zhu Jinchuan, General Manager of Air China in Stockholm also looked at the exhibition.

He said it was impressive to see these photos. Watching these beautiful pictures let people feel the life there is quite colourful and it is easy to visit there with Air China because the airlines can fly there directly from Beijing. It can also fly directly to other cities.

Journalists from PROFOCA and FPA attended the exhibition. Swedish innovation entrepreneur Skycab manager Åker Aredal also attended the exhibition. He was quite excited to see President Xi’s photo with Ugyor people and even recalled the moment when he was with President Xi and presented him a letter.

During the exhibition, Xuefei Chen Axelsson also made a presentation about the pictures and added more pictures about the daily lives there in the Grand Bazar. She illustrated the stories behind every photo.

During the exhibition, Axelsson also answered some questions.

Many visitors said they learnt a lot about Xinjiang and felt glad that the situation is safe and secure and life is lively there. Some even said they like to visit Xinjiang some day.

More lively photos in Grand Bazar and Turpan.

Photo and text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photo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ABBA作词人Ulvaeus表示明年斯德哥尔摩的夏天将更加生动活泼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报道员凌芸)– 11月15日,瑞典著名乐队ABBA的作词人伯恩.乌尔维斯(Björn Ulvaeus)和他的斯德哥尔摩马戏团公司(Cirkus Cirkor)向媒体宣布,流行歌曲制作公司(Pop House Productions)和林德格林公司(Astrid Lindgren Company)将与马戏团公司合作,让斯德哥尔摩明年的夏天更加生动活波。

乌尔维斯表示他将基于瑞典的另一大文化出口品牌长袜子皮皮的故事(Pippi Longstockings)创作新的马戏团表演,并计划在2020年的6月26日于斯德哥尔摩当代马戏团馆首映节目秀“皮皮在马戏团”(Pippi At Cirkus)以此庆祝长袜子皮皮Pippi Longstocking成立75周年,该节目在首映之后还将在整个夏季持续循环播映。皇家动物园( Djurgården)的马戏团在往年夏季通常对外保持闭馆状态,但现在,Pippi Longstocking的节目秀计划将打破明年马戏团场馆仲夏日的沉寂,她将与斯德哥尔摩马戏团和乌尔维斯一起将这个夏天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据悉,在此次活动中, 乌尔维斯将担任整场活动的执行制作人,负责节目的歌词填写并配合安德森(Benny Andersson)对先前发行的管弦乐曲进行改编工作。Tilde Björfors–马戏团的创始人,导演和艺术总监,担任马戏团演出的导演,而Maria Blom是节目的导演兼编剧,负责演员的指导工作。Magdalena Åberg负责舞台设计和服装设计。

(Tilde Björfors,Björn Ulvaeus,Maria Blom)

“该剧将采用不同于现有马戏团故事的情节去演绎,因为Maria Blom会撰写更加新颖的情节剧本。” 乌尔维斯在此次节目发布会中说,“该剧包含了儿童作家Astrid Lindgren创作的多个受欢迎的角色,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周我们将会对pippi这个角色进行试镜。“

而音乐作为整场节目的灵魂,再次促成乌尔维斯与他的老搭档安德森(Benny Andersson)走在一起合作谱曲。安德森将对他的一些管弦乐曲目进行改编,并贡献出一些他的其他作品。整场节目将是一次文学、音乐、马戏演出的精妙融合。

在发布会的最后,Cirkus Cirkör的创始人Tilde Björfors接受了北欧绿色邮报的采访,采访内容如下:

凌:”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合作,因为在这次节目中有Abba,一个瑞典最有名的乐队角色和pippi,这样一个非常经典的卡通文学人物形象,那么作为观众的我们对此次节目应有一些什么不一样的期待? 这其中会融入一些Abba的音乐元素和风格吗?

T:“是的,我们肯定会在音乐节目中捕捉到Abba的乐曲风格,其中包含了他们先前的一些音乐作品和很多新品,但是这不是最主要的,因为人们可以经常聆听他的音乐作品,我觉得最主要的意义是此次融合了瑞典非常经典和有名的人物形象角色,Björn Ulvaeus是这家公司(Cirkus)的拥有人之一,而我们将pippi带进了马戏团的场馆共同演绎,以后还会带pippi走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凌,“这次节目的歌词将由Björn先生创作,那么音乐的歌词呈现是英语还是瑞典语呢?”

T:“目前的计划我们将以瑞典语的歌词呈现,这是我们目前的打算,不过我觉得观众们大可不用担心,因为除了歌词更重要的是肢体语言和形体表演,我相信每个人都能通过生动的演出解读出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凌:“作为庆祝Cirkus创办75周年与pippi的25周年的马戏文化活动,可以说Abba和Pippi在瑞典,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多粉丝,我们知道它将会在明年的夏季进行持续性演出,那么除此之外你们是否还有更加长远的演出计划和演出形式?”

T:“是的。我们当然有更加长远的演出计划,比如有机会的话未来我们可以去中国巡演,希望把pippa带去世界的每个角落,当然第一步如你们所见我们在瑞典本地演出,理想状态下我们希望pippa能够每年在cirkus停留给大家带来欢乐,可以一年一度如期举办,因为马戏团在往年夏天都是关闭状态的,这样一来不仅提高场馆的利用,而且能够针对到瑞典来旅游的游客进行文化输出,比如中国游客,每年有很多中国游客在夏天的时候会来到瑞典旅游,我希望能将她带到世界的每一片角落。”

凌:“ 是的,如你们所见如今每年夏天都会有很多中国游客到瑞典来旅游,除此之外有很多华人居住在瑞典,他们包括他们的小孩都是深受这些瑞典当地的卡通文学和北欧音乐文化的影响,也非常期待能够看到更加新颖的内容。再次祝贺你们的发布会成功举办,希望后面的内容会更加精彩!”

T:“我们对于中国媒体的关注非常的开心,并且希望得到持续的关注,也诚邀你们的再次出席。”

(图文 凌芸,编辑陈雪霏)

Ma Jianzhong, Chairman of WFCMS leading a delegation Visits Sweden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Nov. 20(Greenpost)– Ma Jianzhong, Chairman of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WFCMS) led a large delegation of over 30 members to visit Sweden in order to make academic exchanges and field study on November 13th.

This was right after they attended the 16th World Con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was successfully held in Budapest, Capital of Hungary. The delegation includes leading experts and specialist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

       At 10:30 in the morning, Chairman Ma Jianzhong, former Vice Minister of Health, Professor She Jing, who was also founding Chairman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and Professor Li Zhenji, Vice founding Chairman and Secretary-General of WFCMS and other six people came to the Chinese Embassy in Stockholm at the invitation of Chinese Ambassador Gui Cuiyou.

They were warmly welcomed and Ambassador Gui made extensive talk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Sweden, and further explored how to further promote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relieve the suffering of the Swedish people and overseas Chinese.

Counselor Dai Gang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the Embassy and President Yang Chungui of the Swedish Society of Chinese Medicine gav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about the operation of Swedis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clinics and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Western doctors such as those from Karolinska Hospital.

Jiemei, a lawyer at Guohao Law Firm, introduced the work of promoting acupuncture legislation in Sweden. After the talks, the Embassy arranged a lunch for all the guests.

After thorough inspection by the leaders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a and the friendly consult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ey jointly decided that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Professional Level Recognition Department and the Swedish Society of Chinese Medicine will sign a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on the “Cooperation on the clinical superior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titles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t 3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under the witnesses of the WFCMS’ leaders and Guo Hao law Firm’s lawyer Jiemei, Professor Zheng Yuexian, the chief expert of the WFCMS and President of the Swedish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Yang Chungui signed this important agreement.

 On the morning of the 14th,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experts visited Karolinska Institutet. The former Nobel Prize jury chair Professor Silas introduced the Karolinska Institute and Nobel Prize evaluation process to the delegation.

In the afternoon, the delegation concluded the intense academic study tour and flew back to China with Air China.

The World Feder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Societies is a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organization approved by the Chinese State Council and a member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t’s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

The most seen film at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2019 is Marriage Story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Nov.19(Greenpost)–The 30th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has ended. For 12 days 150 films from over 60 countries have been screened at seven film theatres in Stockholm. About 80 directors and filmmakers has visited the festival. The most seen film was Marriage Story by Noah Baumbach. 

Photo: Carla Orrego Veliz 

Yesterday the 30th Stockholm Film Festival ended. It was the festivals most equal program to date, with 40% female directors. At the festival the audience could see ten Award Academy nominees from countries such as Russia, Senegal, France and Colombia. Over 1 500 theatre visitors saw the divorce-drama Marriage Story by Noah Baumbach that opened the Stockholm Film Festival 2019.  

#metoo, French cinema and organized crime was hot topics at the festival. The recipient of the Stockholm Visionary Award Céline Sciamma participated in an engaging discussion about equality and 50/50 by 2020 with Festival Director Git Scheynius and CEO at Svenska Filminstitutet Anna Serner. The actor Payman Maadi showed a new angle of Iran on the big screen, where the drug epedemi is a big societal problem. Activist and actress Rosanna Arquette that had engaging discussions with the audience about #metoo and climate change change, at the two-year Anniversary of #tystnadtagning. 

– I have been to many film festivals, but this one is my favorite, it stands out totally with its vibrant focus on film and the people around it. I’m happy to be an ambassador for the festival, säger Rosanna Arquette

The festival hit a record in the amount of sold Industry Accreditations. Netflix held a presentation about their move into Nordic film, which was described as a rock concert due to the overcrowded room. Xavier Dolan visited the festival for the third time and had a vibreting masterclass about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Matthias & Maxime. 

Below is the ten most seen films this year:  

  1. Marriage Story by Noah Baumbach  
  2. Jojo Rabbit by Taika Waititi  
  3. Knives out by Rian Johnson  
  4. The Report by Scott Z. Burns  
  5. Matthias & Maxime by Xavier Dolan  
  6. The Farewell by Lulu Wang  
  7. Brittany Runs a Marathon by Paul Downs Colaizzo  
  8. Bait by Mark Jenkin  
  9. About Endlessness by Roy Andersson  
  10. Beanpole by Kantemir Balagov 

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在安徽宣城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11月9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在“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安徽省宣城市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百余名少年同台竞技。本届书法大会于6月15日在北京启动,报名总人数超10万人,覆盖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图为选手在比赛中挥毫。(本稿来源:中新社/ 记者 张强 摄 )
11月9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在“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安徽省宣城市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百余名少年同台竞技。本届书法大会于6月15日在北京启动,报名总人数超10万人,覆盖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图为选手在自己的作品上捺印。

11月9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在“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安徽省宣城市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百余名少年同台竞技。本届书法大会于6月15日在北京启动,报名总人数超10万人,覆盖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图为选手在比赛中挥毫。
11月9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在“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安徽省宣城市举行,来自中国、加拿大、法国、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的百余名少年同台竞技。本届书法大会于6月15日在北京启动,报名总人数超10万人,覆盖20多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图为选手在比赛中挥毫。

金庸逝世一周年:先生虽逝 侠义永存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 袁秀月 )报道:2018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廿二,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岁。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去年今日,襄阳城为金庸点亮烛光,无数读者在网上表达追思。参演金庸小说改编影视剧的演员们,也以角色之名送别大师。

  金庸葬礼上的那副横联“一览众生”,表达着他对芸芸众生的体察。犹如他的两支笔:一支写武侠,雕刻人生百态;一支写社论,道尽世间冷暖。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年轻时,金庸曾以林欢为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后来,他与梁羽生定下武侠小说之约,将名字中的“镛”字一分为二,就有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名字。

  自30岁左右创作《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共创作了15部长、中、短篇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只有14个字,却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金庸葬礼在香港举行。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除了小说家,金庸还是学者,是报人。“做学问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乐的。”金庸曾说,“学问不够,是我人生的一大缺陷”。

  2005年,81岁的金庸为修读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特地飞赴当地上课,引起不少关注。2010年,他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而至于办报,则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中学时,金庸开始向东南地区的一家大报《东南日报》投稿。

  他早年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他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

  他曾说,自己“办报是真正拼了性命来办的,写小说是玩玩”。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2019年10月29日晚,曾拍过《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的导演张纪中,在微博上发表长文悼念金庸逝世一周年。他写道,你虽离去了,可你的精神早已融入祖国的山川大地,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想,你与我一样坚信,侠是中国人骨中的风神、心里的情怀,武侠精神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其实,侠客精神在中国源远流长。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游侠列传》,李白写《侠客行》,施耐庵写《水浒传》,清代有《三侠五义》。侠客们被世人向往、尊重,也让江湖充满了个性的光辉。

  都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而金庸的作品让侠客精神在当代得以流传并重新演绎。在书里,金庸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武侠江湖。有《笑傲江湖》的波诡云谲,有《天龙八部》的义薄云天,也有《白马啸西风》里简简单单的儿女情长…他的作品,还曾被多次拍摄、制作成影视作品,影响好几代人。

  侠是什么?是道义,是家国。而在金庸小说里,它有了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是有情有义的乔峰,是孝义爱国的郭靖,是豪迈不羁的令狐冲……

  有网友说:“我对江湖的憧憬以及个人身上的侠气都是因为先生。”马云也曾在微博上悼念,“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他还敬上挽联,“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他也有一个侠客式的回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一年过去了,先生虽逝,侠义永存。( 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章新新:结成“朋友圈” 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章新新:结成“朋友圈”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在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钟华登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 郑小红 )报道: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社长章新新在29日于深圳开幕的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表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和格局仍在不断演化。在这个激荡的年代,如何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是每家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结成“朋友圈”,共同应对挑战,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章新新说,媒体融合发展是国家层面的一项战略。与其他媒体一样,中新社也在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通过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一体化构造和发展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形成了涵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结合中新社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实践,章新新提出:第一,要着眼国际传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国媒体尤其是外宣媒体,应该紧跟世界信息科技潮流,把握国际传播特点和趋势,谋划和推进融合发展,同时把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用于国际传播。

  他说,在刚刚结束的国庆70周年报道中,中新社根据与海外华文媒体关系密切的特点,创新融合报道方式,联合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家海外华文媒体,策划了集文、图、视频、移动直播、创意产品于一体的“全球华文新媒体国庆24小时联播”,开展内容互荐、栏目嵌套、社交平台互动等合作,形成对外合作传播矩阵,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二,立足实际,坚持特色。他说,媒体融合发展前无借镜,无疑需要创新,但创新务必要按照自身的业务特点、资源禀赋来“量身定做”。“内容为王”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也屡屡被强调,但须“神形兼备”。中新社是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通讯社,在长期的对外传播实践中形成了“平实、平衡、平稳”的“中新风格”,“中新风格”也是中新社在发展新媒体业务、推进融合发展中所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三,打造“朋友圈”,形成“生态链”。习近平总书记在“1.25”讲话中指出,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这提醒我们,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一个健全的“生态链”。单骑突进往往会陷入孤芳自赏,也未必会获市场认可。

  他说,中新社主要是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甚至观念上的原因,它们在媒体融合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中新社在推进自身融合发展的同时,通过内容、技术、人才培训等合作方式,帮助海外华文媒体融合发展:开发出“新萌”客户端自助定制系统,提供给华文媒体实现向移动化转型;对全球400多家华文新媒体业务进行测评,定期发布“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榜单”,促进华文媒体发展新媒体业务;在最近召开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发布了《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针对华文媒体融合发展中的难点与痛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上述举措受到海外华文媒体的欢迎,既打造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朋友圈”,也促进了中新社自身的融合发展。

  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以“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旨在搭建集媒体融合战略研讨、经验交流、技术展示、资本对接于一体的权威平台。论坛邀请主管部门负责人、媒体行业领军人物、技术创新精英、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媒体融合战略、分享最新成果,共话新挑战与新机遇,共谋协作之方和成事之道。 (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四大最美秋色”之一塔川古村:秋色渐入佳境

“中国四大最美秋色”之一塔川古村:秋色渐入佳境

    10月28日,被誉为“中国四大最美秋色”之一的安徽黄山黟县塔川古村,枫香、乌桕等林木渐红焕彩,缤纷绚丽,宛如油画。 汪伟平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 记者 张强 )报道:10月28日,被誉为“中国四大最美秋色”之一的安徽黄山黟县塔川古村,枫香、乌桕等林木渐红焕彩,缤纷绚丽,宛如油画。

塔川的清晨最美,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红枫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就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 汪伟平 摄

塔川的清晨最美,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红枫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就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任意选取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任意选取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汪伟平 摄

  塔川的清晨最美,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红枫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就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任意选取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位于黟县桃花源著名旅游景点——宏村到木坑竹海景点途中,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有“溪绕前屋”等绝妙景观。 汪伟平 摄

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位于黟县桃花源著名旅游景点——宏村到木坑竹海景点途中,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有“溪绕前屋”等绝妙景观。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是众多画家、摄影家创作的基地。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是众多画家、摄影家创作的基地。 汪伟平 摄

  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位于黟县桃花源著名旅游景点——宏村到木坑竹海景点途中,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有“溪绕前屋”等绝妙景观,尤其是塔川秋色,是众多画家、摄影家创作的基地。

近日,黟县发布的塔川秋色景观实时报告称,树叶色彩指数30%,色彩面积30%,观赏指数30%,受地形气候影,部分地区红叶指数已达40%。这几天几场秋雨,气温日低,10月底的塔川秋色已渐入佳境。 汪伟平 摄

近日,黟县发布的塔川秋色景观实时报告称,树叶色彩指数30%,色彩面积30%,观赏指数30%,受地形气候影,部分地区红叶指数已达40%。这几天几场秋雨,气温日低,10月底的塔川秋色已渐入佳境。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近日,黟县发布的塔川秋色景观实时报告称,树叶色彩指数30%,色彩面积30%,观赏指数30%,受地形气候影,部分地区红叶指数已达40%。这几天几场秋雨,气温日低,10月底的塔川秋色已渐入佳境。( 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书斋•中国”当代艺术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并网报道(记者 查正富):10月25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北京芝兰博雅文化艺术公司、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具体承办,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协办的“书斋·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启幕。旅居斯德哥尔摩的华人华侨、喜爱中国文化的瑞方友人参加开幕式。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大使桂从友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文化参赞陈晓主持。

桂从友大使致辞

桂从友大使在致辞中说,书斋是中国文人读书习字、吟诗作画、会友议事、对弈抚琴的场所,更是他们凝神静思、陶冶情操、运筹帷幄、安顿心灵的家园。书斋里的一笔一墨凝聚了儒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一书一画蕴含了文人们“达则兼齐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原则,一草一木渗透着士子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社会责任。书斋很大,大到可以包罗天下,让我们心怀社稷、情系苍生;书斋很小,小到可以放在心里,让我们诚意正心,格物致和。

桂大使说,千百年来文人雅客与他们的书房珠壁交辉,成为中华民族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符号与文明印记。唐朝刘禹锡将自己的书房称为“陋室”,表现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隐逸高洁的品行;南宋陆游的“老学庵”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表达了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态度。中国人民抗日期间,柳亚子先生将他的书斋命名为“羿楼”,为古代神话中的射日英雄,以此表达他的爱国精神。今天,中国的书斋跨越千年时光和万里路途来到斯德哥尔摩。置身其中,可以从绵延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感知世代中国文人安身立命的生活美学与精神境界,更可以通过这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实现对当今时代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思考。

桂大使预祝“书斋•中国”当代艺术展圆满成功。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桂从友大使欣赏中国书法

开幕式前,桂从友大使进行了巡展。桂大使对每件展品逐一细心品赏,仔细询问展品所蕴含的内容、来龙去脉以及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书斋•中国”当代艺术展项目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流碰撞,同时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中国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传承与延续,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家对当下的担当与思考。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此次展览整体构思以中国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曲水流觞》为构思源泉,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400年欧洲古建的空间基础上,以“溪山清远(传统)”、“风雅中国(当代)”、“隔空对话(中西)”三个空间来传达以中国书斋为载体的当代艺术的精彩呈现。

瑞典朋友在研究咨询中国的墨
瑞典朋友欣赏作品
瑞典艺术家拍照纪念
瑞典朋友欣赏作品

此次展览的精彩之处是,通过对中国书房文化沉浸式的展示,介绍中国书房文化的多样性、当代性、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运用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架上、雕塑、装置、多媒体等艺术作品的特殊展陈方式和光影的结合,有重点、有局部、点线面相结合的当代呈现手法。几个展览空间与大面积的公共艺术为链接,以传统文化为线索, 运用当代文化展现方式。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有文化的脉络与传承,让观众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大使馆文化参赞陈晓主持开幕式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致辞致谢
北京芝兰博雅文化艺术公司策展人赵静致辞致谢

开幕式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北京芝兰博雅文化艺术公司策展人赵静先后致辞致谢,共同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够进一步加深中瑞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与互鉴,进一步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友谊。

喜爱中国美食的瑞方朋友排队品尝中国特色小吃
前来欣赏展览的瑞方朋友对中国美食十分感兴趣

开幕式上,主办方还精心准备了中国特色小吃,深受瑞典朋友们的喜爱。此次展览为期一个月时间,自10月25日至11月24日结束。

图文/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队频频摘金 别忘了这些曾为体育事业奉献的归侨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侨网 (记者 曾小威)报道:  10月18日晚,湖北武汉体育中心灯火辉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世界期待的目光里炫目开场。开幕式盛况犹在眼前,短短三天间,中国军团凭借精彩表现数次登上微博热搜,一幕幕飒爽英姿,烙印在人们的脑海里。

  从上月底结束的女排世界杯,再到如今的军运会,中国队近期在世界体育舞台的表现足够绚烂。然而,今日中国体坛之盛景,并非一朝一夕所得,而是经过几代体育人努力换取的丰厚“果实”。这些人里,不乏众多归国华侨的身影……

  吴传玉:在国际体坛上为中国赢得首块金牌

  1928年出生在印尼一个华侨家庭的吴传玉,祖籍福建。学生时代的时候,吴传玉就喜欢游泳,在读中学的时候参加了华侨组织的“国光”游泳队,经常参加游泳活动,还参加了中爪哇华侨组织的游泳比赛,以自己优异的成绩战胜了荷兰游泳名将,一举夺得冠军,名声大震。

  1951年,吴传玉代表印尼,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以1分12秒8的成绩,获得男子100米仰泳亚军。当中国运动员向他表示祝贺时,他激动地说:“我也是中国人!”

点击进入下一页

吴传玉 (视频截图)

  赛后,他途经中国回印尼,在踏上祖国的土地上时,他脑海里跳出一个念头:是留下来还是回印尼?经过几夜不眠的激烈斗争,他终于决定留在中国……

  1953年8月,吴传玉代表新中国,参加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青年和平友谊联欢会国际体育运动会。他在100米仰泳预赛中,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决赛,最终以1分8秒4的成绩夺得男子100米仰泳冠军,在国际体坛上为中国赢得第一枚金牌。

点击进入下一页

吴传玉(视频截图)

  站在领奖台上,吴传玉胸挂金牌,仰望国旗,热泪盈眶。发奖仪式结束后,一个外国记者问他:“你是代表中国参加的吗?”吴传玉自豪地回答:“是的,我是中国人,是中国运动员!”

  陶金汉:让五星红旗首次在国际级击剑赛事升起

  陶金汉1935年出生在印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一个华人家庭,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武术和足球,培养了对体育的浓厚兴趣。

点击进入下一页

少年时期的陶金汉(第一排右二为陶金汉)受访者供图

  1953年,在父母的支持下,陶金汉和姐姐坐上了回中国的轮船。陶金汉回到祖籍武汉念高中,并于1956年考入了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1966年,在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陶金汉作为中国唯一一名击剑运动员,在男子佩剑个人赛中以五场全胜的成绩夺冠,让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级击剑赛事升起。

点击进入下一页

陶金汉在1966年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夺金。(中)陶金汉 受访者供图

  1973年,陶金汉作为观察团成员前往瑞典,促成了中国剑协加入国际击剑联合会。

  1975年,40岁的陶金汉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击剑国际级裁判,曾在世界击剑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赛事中担任裁判。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83年7月,陶金汉在加拿大埃德蒙德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击剑比赛中任裁判,与中国代表团成员合影。(前右)陶金汉

  退休之后,闲不住的陶金汉继续击剑推广和教学工作。他说,击剑这个运动太迷人了,一招一式之间不仅是技术体能的比拼,也是思维的较量。“我要尽全力普及击剑,培养更多的击剑人才,希望看到中国击剑越来越好。”

  陈婵娘:艰苦条件下为中国培养羽毛球世界冠军

  陈婵娘1938年出生于印尼展玉。1959年,通过一位爱国华侨介绍,陈婵娘进入了福建省的羽毛球队。当时,中国知名的羽毛球运动员基本都是印尼等海外归国的华侨,70年代后才比较多是在本国培养的。

  1965年,陈婵娘从省队申请回到厦门,在当地的体校里当教练负责培训羽毛球运动员,刚开始,学习羽毛球的学生连球鞋也没有,而训练场地也都是在小学的礼堂、工厂里的食堂或者厦门市人民英雄纪念碑……

点击进入下一页

1973年在厦门市参加福建省少年羽毛球比赛留影。图片来源:《福建侨报》

  陈婵娘从厦门市各学校挑选了20多个人组成了训练队。每周她都带着队员,在不同的场地允许的时间内进行练习。

  据陈婵娘回忆,在当时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无论在哪个场地训练,每个队员都来。放寒暑假时,队员们就集中到集美学校,住在那儿训练。就这样坚持训练了五六年。

  陈婵娘培训出来的运动员中,不乏世界冠军,陈婵娘爱徒林瑛在加入国家队后,每年都参加各种大赛,拿了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羽毛球世界杯和尤伯杯等十几次世界冠军。

点击进入下一页

陈婵娘爱徒林瑛(视频截图)

  除了这些亲自投身到中国体育事业当中的归侨,还有许多归侨为这项事业慷慨捐资助学。而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就要属爱国侨领陈嘉庚。

  陈嘉庚曾感叹:“目睹吾国一般民众,体质羸弱,青年学生亦多弯腰驼背,精神萎靡,似此人才,将来虽有满腹理论,亦不足负国家重任,因此抱定决心,以提倡体育。”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陈嘉庚塑像

  他所建的厦门大学,建校之初便规划了田径场、足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游泳池、武术馆、乒乓球馆等体育场馆;

  他所创办的集美学村,20年内举办了12届大型联合运动会……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厦门大学。(图文无关)

  从吴传玉到陈嘉庚,一代又一代的的归国华侨为了中国体育的强大而做出不懈努力;从竞技舞台上的“东亚病夫”到今天的体育大国,五湖四海的华夏儿女,也终于挺直了脊梁。

  看着如今中国体育不断蓬勃发展,我们也该向这些无私奉献的前辈们说一声:

  如今中国体坛的盛世

  如你们所愿! (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走进河北 感受高质量发展

中国侨网海外华文媒体人参观北戴河新区70周年建设成就展 黄歆尧 摄

海外华文媒体人参观北戴河新区70周年建设成就展 黄歆尧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河北自然风光之优美、城市发展变化之快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都让我感到惊喜。”时隔24年,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第二次来到河北,看到如今的新发展连连称赞,并表示河北充满希望。

  作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自14日起,部分海外华文媒体人开始对石家庄、雄安新区、秦皇岛、唐山、张家口进行为期6天的参访。参访活动吸引了来自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参与。

  在陈雪霏看来,河北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以及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等为河北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

  16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行走进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河北“侨梦苑”。陈雪霏表示,河北“侨梦苑”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也很全面,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侨梦苑”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2015年,河北“侨梦苑”正式在北戴河新区挂牌成立,打造以“大健康”为主导产业的侨商产业聚集区。

  陈雪霏称,“侨梦苑”的概念十分新颖,这样的平台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希望通过华文媒体的平台,把瑞典的相关行业代表带到河北考察,寻求合作机会。

  谈及此次选择来河北参访,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张大卫称,他毕业于河北大学,对河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此次参访最关注的就是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

  “在美国,华人对雄安新区关注度很高,但对其发展规划的认识也有许多局限性。”张大卫说,他对雄安新区充满期待,雄安新区各方面规划都很先进且具体,是一个绿色、创新、开放的未来之城。回到美国以后,他将通过图片专版以及发表评论文章的形式,让更多华人了解雄安新区,并且持续关注,及时向民众传递发展进程。(来源:中新社/ 黄歆尧))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瑞典华人华侨中反响强烈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并网报道(记者  查正富):10月20日,在由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主办、瑞典畅通国际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电影招待会上,电影《我和我祖国》受到了热烈欢迎,在瑞典华人华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招待会期间,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桂从友率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到场观看,广大旅瑞华人华侨和不少瑞典市民纷纷前往观影。能容纳1000余人的两个演播大厅,一天内3场轮流播映,共3000多名华人华侨和瑞典观众先后观赏了这部中国70周年大庆献礼片。

等待开映中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大片,影片取材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大时代大事件,从祖国成长发展历程中,抽取了7个历史性经典瞬间,以“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为主题,通过7个独立的真实情节,由这段波澜起伏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记叙新中国普通民众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动人故事,展现了7个不同时代下不同身份的普通国民的真挚朴实情感。影片公映后,极大地激发了全球华人共同的时代回忆,释放了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收紧了世界华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随处可见的电影海报营造“回家”的氛围
桂从友大使携夫人与使馆工作人员、华人华侨一起观影

10月20日早晨7点多,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天色欠亮,天气微凉,细雨纷飞,位于市中心的Waterfront 会议中心酒店门口已聚集了大量观众,他们早早在此排队等候入场。他们中有的是全家老少集体出动,有的是结伴亲朋好友,还有的是从距离斯德哥尔摩100多公里的小城开车专程过来观看。不少瑞典市民也放弃周未早晨的大好“懒觉”时光,怀揣悬念前来观赏中国大片《我和我祖国》。

等待入场的观众
上一场结束观众有序退场,下一场分批按序进场
不少瑞典家庭结伴入场
瑞典学生独自前来观影

偌大的演播礼堂每场座无虚席,观众聚精会神,安静观影,每每呈现燃烧激情的场景时,时而潸然泪下,时而爆以热烈的掌声,时而又引发全场欢笑,观众跟着情节走,情节跟随镜头移。每场影片结束后,全场观众都是自觉地听完《我和我的祖国》片尾曲才离场。

即将结束前,没有观众站起来离席

观影期间,记者身后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孩子不时地向妈妈发问:“为什么是这样”、“他怎么啦”、“那是什么”等等问题,身旁的妈妈耐心轻声地一个一个地给她解释,能听得出来,这位妈妈不仅仅只是被疑问而解释,也不只是为解释而解释,更是在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家国情怀和爱国思想,不失时机地通过影片中的情节向孩子传承中国文化。

观影中的镜头

影片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聊聊如何评价《我和我的祖国》,听听他们的感言。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秘书长曹化新女士,是瑞典一位教育工作者,她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感慨激昂地说:“这部电影真的戳准了我的泪点,全场自始至终都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而默默落泪,影片以回顾的形式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聚焦重大历史事件下,普通百姓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感人的故事,带给我无限的震憾和自豪,催人泪下。在观影过程中,许多镜头让我时不时联想到了家乡一位领导对我前不久发表的《我的中国之行(10)—红色之旅》的点评,电影中再次引发了我内心共鸣的情感,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眷恋,对民族强盛的无比自豪。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奋发图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了今天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虽然身在海外,我们都要时时怀有家国情怀,牢记使命,呵护根脉。当那嘹亮的国歌萦绕耳际,看那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我骄傲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观影中的镜头

 “作为一名90后,这部电影的片名没有那么完全吸引我。但当看完电影第一个故事后,我整个人都被震憾了,瞬间肃然起敬。之后的几个故事告诉我,正是这一个个为祖国无私奉献和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才是祖国伟大复兴的缔造者。作为新时代下的新青年,一定要接好前辈们的衣钵,我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更为今天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在读博士生林泽宇同学发出上述肺腑之言。

观影中的镜头

Erik先生是瑞典H&M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他前不久才从中国回来,他观影后夸夸谈起了感受。他说他一直想更多地了解中国,因为其女朋友是中国人。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经济很落后,现在中国是各方面都很发达,高铁、共享单车早有耳闻,在中国生活十分方便,物美价廉,主要是互联网支付结算发达,不用银行卡,手机走天下,中国人也十分友好。问及他对《我和我的祖国》感受时,他风趣地说,尽管电影是中英文双语的,由于对中国历史的陌生,仍然有一些情节不明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部好电影。

供职于瑞典Telia电讯公司的王女士和记者在聊天时说到,她的孩子出生在瑞典,老公又是荷兰人,除了中文学校外,孩子没有太多的环境让其接触到中国文化,更不要说了解中国历史了。听到大使馆要组织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所以一定要带孩子过来,让孩子从小多了解中国历史,增加对中国的认识。

已退休多年的华人陈先生告诉记者,70年代初期他就拖家带口来到了瑞典,那时中国很贫穷,瑞典已经很富有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赶超上来了。看过这部电影后,对于他们50年代初这一代人,勾起了他们很多的回忆,往事仿佛就在眼前,感动之余有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影片中三个升国旗场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歌唱祖国》的镜头,非常有民族凝聚力,他自己也热泪盈眶。他呼吁年轻一代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桂从友大使携夫人与承办方畅通国际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图文/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汉学家马悦然去世享年95岁,是诺奖评委中惟一精通中文的评委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来自瑞典学院官网的一则消息显示:著名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马悦然于当地时间10月17日去世,享年95岁。

  随后有媒体向其家人和生前友人求证了这一消息。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向媒体表示,马悦然是于10月17日在家中平静离世的,“他说有点不舒服,坐在平常的座椅上几秒钟就离开了。像老和尚圆寂了一样。没有痛苦,很平静。”

马悦然逝世:他为中国文学走上世界舞台架起一盏聚光灯

  汉语天赋极高

  马悦然(Gran Malmqvist),1924年6月6日出生于瑞典南方。1946年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跟随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学习古代汉语和中国音韵学。1975年,马悦然当选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

  马悦然对汉语学习有着很高的天分,学习两年中文后,便能够阅读《左传》《庄子》《诗经》。在很长时间内,马悦然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惟一懂得并且精通中文的评委。

  致力传播中国文化

  作为当代西方汉学界代表性人物,马悦然不仅在文学作品翻译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中瑞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他曾将《水浒传》、《西游记》译为瑞典文,并向西方介绍了《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翻译了辛弃疾的大部分诗词,并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1900-1949》。

  过去半个世纪,马悦然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动者。马悦然与多位中国现当代作家交情匪浅,拥有庞大的“中国作家朋友圈”。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的诗人艾青、冯至、卞之琳、臧克家等,还是现当代作家沈从文、高行健、莫言等,马悦然将他们不少作品译成瑞典文介绍到欧洲,共计50多部。

  他一生致力于提升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作为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马悦然见证了2012年莫言成为中国首位摘得诺奖的作家。马悦然佩服莫言对文字的掌控力,他读完莫言的短篇《小说九段》后就将其译成瑞典文,“读莫言的文章会想到中国古代会讲故事的作家,蒲松龄、吴承恩,从中能看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子。”

  当年莫言得诺奖后,作为评委的马悦然也曾陷入非议。有人认为他用瑞典语翻译的莫言作品适时出版,或有不菲收益。马悦然说,他是应瑞典文学院的要求翻译莫言作品的,只对瑞典文学院负责,没有拿过出版社的一分钱稿费,而且“文学质量是得奖唯一的标准”,不是光他一个人能说了算。

  与中国缘分颇深

  马悦然不仅对中国文化感情深厚,他的婚姻也与中国有缘。马悦然的两任妻子均为中国人。

  1950年9月24日,马悦然与成都女孩陈宁祖在香港道凤山教堂举行了传统瑞典式婚礼。1996年11月,陈宁祖病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马悦然的第二任妻子为中国台湾媒体人陈文芬,两人1998年初识于台湾,此后两人“秘恋”多年,2005年在山西宣布婚讯。

  在马悦然去世后,陈文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也会慢慢整理马悦然留下的文化遗产。对于自己与马悦然之间的感情,陈文芬说,“他是我前世的师傅。”

  听闻马悦然离世的消息后,网友纷纷感谢这位老者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希望先生一路走好,也愿其来生仍与中国有不解之缘。(来源:北晚新视觉)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话雄安:雄起之城 未来可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时隔28年,来自瑞典的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陈雪霏再次来到白洋淀。不变的,是那一池碧波荡漾;变化的,是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雄安新区。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白洋淀游船码头清净宜人。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十月的白洋淀,杨柳依依,苇荡轻摇。15日,参加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50位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传媒高层人士参访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内超前的城市规划,展馆外秀丽的白洋淀风光,让这些媒体“大咖”们称赞不已。

  “当我看到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大脑’,使城市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减少80%时,一幅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活景象便浮现在眼前,那会有多美?”陈雪霏说,雄安新区的规划,详细到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体的规划几乎无可挑剔。

  英国富中传媒总编辑陈时荣岳父的家乡就在雄安,这让他对雄安新区多了几分亲昵。在参观完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后,陈时荣说,作为一个新型的生态城市,雄安新区的规划充满了雄心,“雄安新区不是简单的为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而建,从规划到建设,没有急功近利。”

  陈时荣说,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设计出雄安新区这样的宏伟蓝图,也只有在中国,才能让这个蓝图变成现实。

  展馆外,造型小巧的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清扫车引得华文媒体人争相拍照。“新加坡的很多媒体同仁听说我要来雄安新区参访,都非常羡慕,嘱托我多拍一些照片带回去和他们分享。”新加坡《时代财智》首席记者张俊说,雄安新区的规划让他感到振奋,“这无疑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城市设计,我很期待雄安新区能早日让这些高科技的设计变成现实。”

  午后的白洋淀,清风轻拂,云卷云舒。清澈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茂盛的芦苇和淡淡的白云交相辉映,行走在淀中的木栈道上,媒体“大咖”们开始了一场“摄影竞赛”。按照规划,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

  “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新型城市的典范,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马来西亚海内外资讯网总裁王菁野说,她对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雄安充满了信心与期待。(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

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走进河北 感受高质量发展

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走进河北感受高质量发展

    海外华文媒体人参观北戴河新区70周年建设成就展 黄歆尧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河北自然风光之优美、城市发展变化之快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都让我感到惊喜。”时隔24年,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第二次来到河北,看到如今的新发展连连称赞,并表示河北充满希望。

  作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自14日起,部分海外华文媒体人开始对石家庄、雄安新区、秦皇岛、唐山、张家口进行为期6天的参访。参访活动吸引了来自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参与。

  在陈雪霏看来,河北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以及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等为河北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

  16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行走进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河北“侨梦苑”。陈雪霏表示,河北“侨梦苑”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也很全面,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侨梦苑”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2015年,河北“侨梦苑”正式在北戴河新区挂牌成立,打造以“大健康”为主导产业的侨商产业聚集区。

  陈雪霏称,“侨梦苑”的概念十分新颖,这样的平台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希望通过华文媒体的平台,把瑞典的相关行业代表带到河北考察,寻求合作机会。

  谈及此次选择来河北参访,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张大卫称,他毕业于河北大学,对河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此次参访最关注的就是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

  “在美国,华人对雄安新区关注度很高,但对其发展规划的认识也有许多局限性。”张大卫说,他对雄安新区充满期待,雄安新区各方面规划都很先进且具体,是一个绿色、创新、开放的未来之城。回到美国以后,他将通过图片专版以及发表评论文章的形式,让更多华人了解雄安新区,并且持续关注,及时向民众传递发展进程。(来源:中新社/ (记者 黄歆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