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代表参观北京循环农业新模式

上海人大代表参观北京循环农业新模式

3月12日报道:全国人代会今天休会一天,不过,葛俊杰和张兆安两位代表却没休息。一大清早,两位代表乘车赶到离驻地70公里外的北京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上海的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探探路”。

瑞中桥转发东方网记者刘华宾
:东方网 作者:刘华宾 选稿:袁松禄

来源

02243693

葛俊杰、张兆安代表实地调研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

02243694

两位代表认真询问微生物肥料的利用价值。
02243695

葛俊杰和张兆安实地查看低碳循环农业园。
东方网记者刘华宾

3月12日报道:全国人代会今天休会一天,不过,葛俊杰和张兆安两位代表却没休息。一大清早,两位代表乘车赶到离驻地70公里外的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上海的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探探路”。
调研的目的地,是一家吃进垃圾、吐出肥料的餐厨废弃物利用企业,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中,两位人大代表从北京天气说起,热切地打探起这家企业变废为宝的“秘密”。
“农业专家研究表明,空气中PM2.5浓度上升,除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重要的因素是土地‘不会呼吸’,土壤中的释尘飘积空中”。北京高安屯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的负责人于家伊说。
长期研究农业经济、“自己也种过地”的张兆安代表一听就来了精神,“对!农业是‘生命的产业’,而土壤也是有生命的。这一点,我们过去认识不够。如果土地失去了活力,整个环境会深受其害”。同车的葛俊杰代表点头,“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重要的还要提升土地的品质,而生物新资源大有用武之地”。
葛俊杰代表说的用武之地,国外早有先例可循。比如日本著名观光地“飞弹高山”,餐余废弃物就地生产土壤改良剂,土壤服用后吸水的“胃口”大增,不仅碳排放大大降低,树木中饱和的水分还蒸腾出曼妙的雾气。
热烈的交流中,车子开到五环外的朝阳区循环经济产业园,走进这家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厂,没有想象中的臭味难闻、垃圾堆积。相反,一排排整洁的自动化处理装置安静地运作,偌大的车间里仅有一名工人在操作。只见升降装置将垃圾桶送入投料口,餐厨垃圾进入4米高的发酵罐,喷上益生菌后里面开始搅拌。
“残羹剩饭从这里倒进去,经过10小时40分钟的微生物处理,出来就是有机肥的半成品。”听完这句介绍,张兆安代表俯下身,从不锈钢漏斗中抓起一把像“肉松”一样的东西,“这是餐厨垃圾?有股烧烤的微香”。
现场技术人员介绍,餐厨垃圾分解过程中,担当“主角”的微生物很聪明,对像骨头这样“大块头”,它们会自己“吃”掉有机物,“消化”不了的无机物,就被机器自动筛检出去。剩下的蓬松的“肉松”,会被制作成生物腐植酸肥料,一种优良的土壤调理剂。“世界优质绿地土壤有机质5%,而中国70%的土壤有机质不足1%。。这些微生物肥料就专给‘营养失调’的土地调理身体”。
在离开厂区数公里的低碳循环农业示范园,两位人大代表实地对比了不同肥料的种植结果。有机肥料“喂”出来的草莓,个大、味甜,光泽透亮像涂了一层蜡,化肥种出来的草莓明显“精气神”不足。曾在上海金山种过两年草莓的张海亮园长说,与化肥一起造利的腐植酸肥料是多孔结构,能充分吸附水分,还像网兜一样包住化肥,减少地下水污染。普通暖棚一年种三茬草莓,这里可以种到八茬。“一斤草莓能卖到200多元,经济效益明显。更重要的是,土壤中的碳汇增加,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土壤的保水率提高,也大大减少‘释尘’,对治理灰霾有贡献”。
“这种循环经济模式,真正实现了产业链、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的全覆盖,值得认真研究。”联想到一家日处理200吨的有机垃圾处理厂,一年的自身减排量和替代化肥减少的碳排放达到86万吨,张兆安代表说,“过去一直把餐厨垃圾视作负担,如果改换一下思维,它就能成为一个培养新兴产业的新资源。”
“有道理。”一旁认真询问的葛俊杰代表接口说,上海的耕地面积很少,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需要从理念、技术和发展模式上创新,上海在循环农业上要做全国的先行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也应大有建树。
一上午的调研快结束时,两位代表按捺不住兴奋,又坐在一处交流起心得。“回去之后,要呼吁尽快引进这种餐厨循环处理系统。上海未来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要营造一种‘有机环境’,让新技术、新模式落地生根。”葛俊杰代表在思考。张兆安代表回应说,“发展什么模式,理念很重要。这种发展模式大大减少碳排放,也有利于让地方出‘新形象’。”
一句话让葛俊杰代表受到启发,“下一步我们准备在第一食品商店开设‘零排放’专柜,优先销售‘零排放’食品,推广低碳循环理念。”葛俊杰和张兆安相约,人代会后还要再做深入调研,准备提份推广循环经济的“好议案”。

Feb 2015

Feb 2014
Jan 2014
Dec 2013
Nov 2013
Oct 2013
Sep 2013
Aug 2013
Jul 2013
Jun 2013
May 2013
Apr 2013
Mar 2013
Feb 2013
Jan 2013
Dec 2012

Oct 2012
Sep 2012
Aug 2012

Jun 2012
May 2012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