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水陆两栖大飞机AG600完成首次发动机试车

北欧中华网报道:据新华社广州2月14日电(记者赖雨晨)记者14日从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获悉,国产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全部四台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标志着其相关系统综合验证状态良好,为该型飞机2017年上半年在珠海首飞奠定了基础。
AG600是国务院立项批复的大型民机项目,是为满足中国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按照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也是全球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在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要求的同时,还可改装并应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等用途。
据中航通飞公司介绍,AG600飞机于2016年7月在珠海总装下线,随后完成了航电、动力环控、操纵液压等系统联调联试;2017年2月11日相继完成发动机启封和冷转试验,2月13日按2、1、3、4号发动机顺序完成首次试车,每台发动机试车均一次成功,发动机相关系统综合验证状态良好。
目前,AG600飞机首飞前的一系列机上试验、地面滑行准备、试飞准备等工作稳步开展,预计2017年上半年实现首飞。
AG600飞机采用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及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布局,选装4台国产涡桨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4000余平方米,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98%的结构及系统零件由国内供应商提供;全机机载成品90%为国产产品。目前,AG600项目已获得意向订单17架。(完)

大洋钻探发现北冰洋曾经是个暖温的“淡水湖”

北欧中华网报道:据新华社“决心”号2月14日电(记者张建松)一望无际的美丽南海再次迎来了蓝色的“决心”号,中外科学家在这里开展第三次大洋钻探。近半个世纪以来,利用大洋钻探的先进技术,科学家钻到海底“窥探”地球,创造了深海和地球科学一个接一个的学术亮点。

DSC_3011

大洋钻探发现北冰洋曾经是个暖温的淡水湖。

DSC_3009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2014年仲夏节期间曾经到瑞典北部的于默奥进行考察,从那里到更远的奈尔佛森发电站,发现了石器时代那里就有人在海底石头上刻麋鹿和海盗船,表明那里曾经在冰期以前就有很繁荣的文明。

DSC_3031

 

 从夭折的“莫霍计划”到大洋钻探

打一口深井,打穿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莫霍面,看看“原位”的地幔究竟长什么样?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莫霍计划”。但在付诸实施近十年后,因经费远超预期而夭折,“莫霍钻”最终变成了“乌有钻”。
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虽然科学家的“莫霍钻”梦想至今仍未实现,但为此而发展起来的大洋钻探技术,却提供了一种新颖直接的“窥探”地球手段,为人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科学研究之门。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四大海洋所联合组成“地球深部采样联合海洋研究所”,提出“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年,“格罗码·挑战者”号大洋钻探船首航墨西哥湾,从此开启了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
迄今为止,这一计划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大洋钻探计划(ODP,1985-2003)、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2003-2013)和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2013-2023)。
目前正在执行的“国际大洋发现计划”共有25个成员国、三个执行平台。即美国的“乔迪斯·决心号”、日本的“地球”号和欧洲提供的“特定任务平台”。
DSC_3017
发现许多出人意料的“史前奇闻”
通过研究从海底钻取采集的数据、沉积物、岩石、流体、海底生物等珍贵样品,科学家渐渐读懂了“地球天书”的一些篇章,发现许多出人意料的“史前奇闻”。

DSC_3027
例如,大洋钻探验证了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学说;在地中海的海底发现了大量盐层,说明地中海在600万年前一度干枯成“晒盐场”;大洋钻探还发现北冰洋曾经是个暖温的“淡水湖”,在5000万年前曾经漂满了浮萍“满江红”。
大洋钻探还证明了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确实是小行星撞击了地球。通过在南大洋的钻探,发现澳洲和南美洲在两三千万年前才完全离开南极大陆,于是南大洋形成环南极的洋流,造成南极的“热隔离”,结果导致南极冰盖的出现。
大洋钻探还意外发现了生活在海底岩石里的微生物群—“深部生物圈”,那里是地球上微生物最大的储库,生活在地球深处的微生物可以享有远超“万岁”的高寿。利用大量的深海沉积物和珊瑚样品,科学家重建了1亿年以来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历史;揭示了冰盖的快速融化过程,证明海平面的升高确实是全球性现象;地球的气候变化受地球轨道参数的控制。
DSC_3019
促进中国进入深海研究国际前沿
中国自1998年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以来,已有来自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20多家单位上百位科学家,登上“决心”号参加大洋钻探,促进了中国科学家进入国际深海研究的前沿。
中国科学家共主导了三次南海大洋钻探。1999年开展的首次南海大洋钻探,取得了西太平洋海区最佳的长期沉积记录,发现了气候演变的长周期。
2014年开展的第二次南海大洋钻探,获取南海中央水深4000米的深海盆岩芯纪录,首次获得南海形成年龄的直接证据,同时还发现了南海形成过程中有多期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发现南海深海盆反复变化的沉积历史。
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将钻取南海的基底岩石,揭示南海成因,检验国际上以大西洋为“蓝本”的大陆破裂理论,揭示“海洋盆地怎样形成”的科学之谜。

DSC_3026
“广袤的海洋尽管只是地球的一部分,却承载了整个地球演化历史。大洋钻探计划犹如海上灯塔,照亮了固体地球科学几乎每一个领域,激发了地球深处和深海研究的快速发展。”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汪品先院士说。

图/ 陈雪霏, 文/张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