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瑞典科技界华人华侨盛赞中国科技进步决心为深化中瑞科技合作做贡献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2月2日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党的十九大精神瑞典科技界座谈会”。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我国科技创新取得的成就,强调了科技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九大报告确立了坚定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环保,例如农村的垃圾也要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可以学习瑞典哈马比生态城的经验。瑞典是创新强国,在许多科研领域世界领先。中方愿同瑞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瑞科技创新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中国十三五期间希望中国的2025与瑞典的智能制造实行对接,加强在清洁能源,智慧型城市,生命科学,绿色金融,航天等领域的合作。

期望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中瑞科技创新合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科技参赞戴钢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创新成就,介绍了蛟龙,天宫,天眼,悟空和大型飞机等科技成果,也介绍了十九大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目标和十大战略部署,特别介绍了中瑞科技创新合作的新进展,邀请各位与会专家为推动新时期中瑞科技创新合作建言献策。

 

他说,中国2017年中国研发支出1.76万亿元,全社会R&D占GDP的比重达到2.15%,超过欧盟平均2.1%的水平,但是,和瑞典的长期3%的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中国的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论文被引用量也超过了德国和英国位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已经是世界第一。有效发明保有量是世界第三。高新技术企业有13.6万家。

中瑞科技合作最新进展体现在去年的一次高层交流,确立合作的领域在北极科研,生命科学,交通安全,气候变化和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优先领域。鼓励2加2的合作方式,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鼓励双方建立联合实验室和跨境空间的建设。

出席座谈会的有中国北欧科技创新与发展协会,北欧致公协会,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北欧华人创新创业协会,中欧国际合作促进会,瑞京华人协会,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和华为瑞典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60多人出席了座谈会。

斯德哥尔摩大学材料系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沈志坚发言说,创新需要思路,创新需要落实,在瑞典垃圾分类做好了需要两代人的努力。智慧化首先需要数字化。基础科学的合作比较好,要从基础科学入手再进入到工程。目标驱动。整合留学生的力量。

北欧致公协会会长、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曹义海教授说,今年他来瑞典正好30年了。这30年间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世界震惊的。1988年的时候,中国科研人员的工资只有40多元,现在的进步太大了。中国制造渗入每个瑞典家庭,瑞典的产品也进入中国家庭。因此中瑞之间可以互相学习。

曹教授说,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基础研究,只有长期的基础研究才会有创新,不是短期地模拟其他国家已有的技术。原创是最主要的,例如,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创新就很多,放疗,起搏器和伽玛刀等都是从这里发现的。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理念,引进创新的平台。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信息学院郑立荣院长说,他觉得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在过去五年发展进步非常大。他在国内引进了一个食品安全的大项目。他认为国内的政策非常灵活,对归国创业的人士很优惠。不过,在生态领域的合作非常有潜力。

乌普萨拉大学教授,中国北欧技术创新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李晋萍说,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在科研领域的进步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世界的尊重。现在需要推动的是2加2的模式,就是双方都通过一个科研机构与企业进行合作,这样非常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做为老科技工作者培养人才也是推动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式。

随后,与会者还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代表们表示希望能多举办这样的座谈会研讨会。

相关链接:

桂从友大使在向瑞典科技界华侨华人专家学者宣介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上的致辞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