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建设可以参考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海港新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中国将把雄安新区的建设当作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典范。

 

雄安新区的雄心壮志在于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不仅仅是生态城,还是一座能带动经济发展的城市。当然,任何城市,如果能够在建设之前都有很好的规划设计,那么对未来都是有好处的。从生态城的角度,笔者认为雄安新区可以参考斯德哥尔摩的皇家海港新城和马尔默的西港新城。

 

那么,瑞典皇家海港新城有哪些特点呢?这要从马尔默的西港新城和斯德哥尔摩的哈马碧滨海新城说起。

 

 马尔默西港滨海新城

 

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的西港新城是瑞典建立的第一个生态友好(低碳)示范区。
“我们这里曾经历过经济危机,我们的工厂在90年代开始关闭,很多工人失业。怎么办?这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我们的未来。”马尔默市政环境部负责人福素姆这样开始了对外国记者的介绍。

在马尔默市无论从哪个角度,首先映入眼帘的都是这座位于西港新城的标致性建筑-54层高的螺旋形大厦(Turning Torso)。它是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设计的。在它的脚下,就是充满低碳建筑设计的生态友好城区。

说它是新城,是因为这里在20世纪以前几乎不存在,完全是一片海湾。后来这里成了垃圾堆放地,慢慢变成了陆地。在80年代以前,一直是个船坞。后来萨伯汽车在这里盖起汽车组装车间,持续了十来年,又被关闭了。1996年,马尔默市政决定在这个老工业基地上建立一个即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又对环境生态友好的生活居住区。

太阳能和风能在家庭住房的利用

当我们走在第一个居住小区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很大的太阳能发电和供水设备。这与我们在农村使用的架在房顶的简单落后太阳能设备不同,它被安装在朝阳的一面,紧贴墙体,整个一面墙都是太阳能装置,即可以发电,也可以提供热水, 统一为整个四层楼的用户供应。其他建筑也有不同形状的太阳能装置,但规模都比较可观,而且不是特别突出,不影响美观或安全,看起来与房子很协调。

该小区还和瑞典最大的风力发电厂里尔格隆德风电厂相连。前一天晚上,我们参观了由瑞典国家电力公司瀑布电力公司经营的电厂。

“这里有48台风力发电设备,是世界上第三大海上风力发电场,同时是瑞典最大的海上风力发电场。我们可以为马尔默的六万个家庭提供电力。”风力发电项目经理鲁曼为我们做了介绍。他的办公室里电脑实时监控着各个发电机组的发电情况。

远远的在茫茫大海中,在漆黑的夜晚,人们却很容易看到一条红色风景线,因为每个风机上面都有红色指示灯,一闪一闪的。

雨水导流明渠

在瑞典,水源充足,并不短缺,但洪涝现象时有发生。几乎每年夏季都有。当地就是一个洪涝易发地带,夏天经常下大雨,很容易雨水成灾。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他们在每一个房屋墙根底下都修了导流明渠。所有的小水渠都是连着的。墙根的小水渠只有一巴掌宽,外面一点的大水渠有半米宽。这样,在小区中央形成了一个由天然雨水利用形成的人为景观,一个小池塘,喷泉等,都采用石头做原材料。“水渠都是相通的。”福素姆说。最终,雨水会流到大海里去。

生态建筑的设计

生态建筑的设计体现在很多细微的地方。马尔默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所的生态学家克鲁瑟参与了该小区的设计。

“我们认为,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共存。在这里有鸟类,鲜花,与人类和谐生存。”确实,在小区里,他们特意设计了各种鸟巢,以便一年四季,鸟都有食物可吃。门前都变成了水泥地面,那么他们同样用水泥筑起很多大花盆,四季都有花。保持生物多样性。

城市交通是个大问题

“我们原来没有交通问题,因为我们住得很分散,这里不是人口密集区。”负责交通问题的官员卡米拉说。

“但是,现在我们有交通问题了,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一个人们容易聚集的中心。尤其是在夏天,很多人都到这里来,我们喜欢这样。不过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提供人们更多的环保交通方法,让他们自己选择。”

为减少轿车的使用,他们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修建自行车道,建步行街。很多人愿意走路因为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附近有公共汽车站,市政还计划修有轨电车。

垃圾循环系统越来越先进方便

这里的垃圾回收系统有两种。早期安装的回收系统是将垃圾人工分类,就是说,在厨房已经分好,然后,到大垃圾桶或通道那分别倒在相应的桶里边。开始时,很多人有可能把有机垃圾和可燃垃圾混合,结果有机垃圾质量不高,可燃垃圾可能掺了有机垃圾。经研究,把有机垃圾桶上加了一把锁,如果谁想扔有机垃圾,必须拿钥匙开锁,就这样一个简单的麻烦办法,结果有机垃圾率大幅度提高。

另一种办法是将有机垃圾在厨房就已经处理好了。人们在厨房水池下面安装一个撵压机,人们可以把土豆皮等有机垃圾直接扔到这个装置里,直接撵压成汁,顺着管道直接流到生物燃气生产线上了。

对于污水处理就直接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连接就行了,这样,也可以降低成本,因为马尔默本来污水处理率就很高,达到95%以上。

国际贸易中心会议室可以实现节能80%

为了节约能源,这里建的国际贸易中心采用双层玻璃,这样,在冬天就可以保持市内温暖,夏天通过使用遮阳伞的办法,在玻璃外面装上覆盖面巨大的自动遮阳伞,这样一来就可以保持室内不那么热。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里的会议室的屋顶还安装了超导感应器,使能源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这种感应器,可以探测到人体的热量,然后根据人数的多少,随时调整需要的能源。

“这是最节能的一种仪器,通过使用这样的设施,会议室可以实现节能80%,因为它算上了人体的热量。”物业经理叔奎斯特说。

西港新城是2001年瑞典举办世博会的时候,利用了欧盟的贷款和赠款建立的低碳节能,生态友好示范项目。它也成了当今可持续建筑的典范。当然,这只是一个示范项目,但从那以后,已经有很多地方开始盖节能房了。瑞典许多个人也开始投入到这样的热潮中,在盖新房子时,力争盖对环境最友好的房子。

“另一个值得骄傲的消息是,马尔默市政已经宣布争取在2020年,整个城市全部实现碳中性,即完全脱离石油。”市政环境部门负责人福素姆说。

这里高层建筑不多,只有一个斜着的西港塔是最高的地标建筑。

 

斯德哥尔摩哈马碧滨海新城

 

说完西港新城。再来说说哈马碧滨海新城。哈马碧滨海新城是习近平主席和前任国家主席胡锦涛都参观过的。也是瑞典政府积极对外推荐的著名生态城市。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哈马碧滨海新城位于斯德哥尔摩南部,曾经是个城乡结合部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小商贩在这里开洗车房,灯泡厂等,因此,有的土地都受到了污染。那么,斯德哥尔摩想开发这片土地的原因是要盖奥运村。斯德哥尔摩想申请2004年冬奥会。于是从1996年开始设计规划。

 

这里规划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开发商和环境保护部门同时在一起规划。环保部门要求被污染的土壤必须被清理走,或者是安全掩埋。所有的环境影响都要比普通住房开发减半。因此,在前期处理上,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在施工方式上,都有严格规定。开发商成本提高,市政府适当在批租土地时给予优惠。

 

那么这种规划设计就花了两年多时间。政府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招标了十多家开发商。而每个开发商的设计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建筑的颜色,式样也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总体规划下来,又感觉很和谐。

 

前期处理就是把污染的土清理走。在材料使用上,不使用塑料。PVC杜绝使用因为从长远角度考虑,怕塑料产生水污染。在施工方式上,采取建筑材料集散地的方式,这样可以把建筑材料统一运到集散地,然后,就地取材。这样就避免需要什么材料都从外面运来,增加运输量,增加扬尘,增加交通拥堵。能够这样处理,主要是有足够的时间,把所有的问题都事先考虑好,也避免了今天建了明天再挖开的问题。

 

生态城的最大特点就是垃圾,污水和雨水的巧妙处理,不让任何垃圾和污水随便外流。首先这里建立了垃圾抽吸系统。那就是在小区地下首先建立了地下通道。这个通道上面是各种垃圾,有可燃垃圾,有有机垃圾。可燃垃圾满了,通过抽吸系统,经过最远两公里以外的地方,有大的储存室。从那里再把可燃垃圾运到垃圾焚烧场。斯德哥尔摩有两个大的垃圾焚烧场,一个是Högedalen,合格达伦焚烧场,一个就在哈马碧附近。垃圾在这里焚烧后,其热量可以用来供暖。不够的部分,由天然气和小部分石油来补充。整个小区的垃圾都被回收了。报纸,书,瓶子,罐头盒,电池,灯泡,油漆等所有可回收垃圾都被回收起来。象灯泡,水银灯管,油漆等都在小区的信息中心回收。这里还有旧衣服回收站。信息中心也是教育中心,经常举行儿童废物回收利用知识和教育课。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往马桶里倒乱七八糟的东西。

 

污水回收利用。整个小区的污水都是通过管道收集起来经过处理的。处理以后,放到大海补充水。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生产沼气,用于能源再利用,也可以卖给汽车公司。看怎么方便。污水处理过后出来的水,冬天可以有助于供暖,夏天可以用于制冷,成为天然空调。

 

这里的能源使用也是集体供暖。一方面利用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热量来供暖。如果不够,用天然气和电力来补充。电力的优化使用在于用电力烧水供暖。

 

另外,哈马碧滨海新城还修建了雨水收集设施。在房前屋后都有雨水收集的管道,排水管,在地面也有,同时在小区中央修建了雨水收集水渠。说起来很有意思,瑞典的应对气候变化和中国的河北可能正好相反。这里是害怕有太多的雨水造成发河,所以,他们设计了在阳台上有花盆,在地上也建土壤蓄水池,想尽一切办法不让雨水一下子产生太大的径流,造成水灾。不过,笔者感觉这可能也是河北和北京应对干旱的一个办法。因为北京和河北的雨水通常是来的快,去的快,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土壤,湿地和小河来承载雨水,雨水就不会马上跑到一起成灾。或者一下子跑到下水道随污水跑了。

 

小区背后当初有个森林公园,人们想开发,但环保部门的人坚持不要开发,保留,结果,这里大多居民都是年轻人,有很多儿童,因此,森林公园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幼儿园孩子的活动场所。使这个地方增值不少。

 

这里很多房子都利用玻璃,有大阳台。中间的水渠边上都种植芦苇,以便天然清除污染。这里也建了雨水沉淀池,沉淀以后可以放到海里。这个过程是连续的,水不断地流向大海。也成为一道风景。在旁边也是码头。人们可以乘船到市中心,大饭店,王宫地带。也可以乘坐城铁到交通枢纽Slussen.

 

可持续公共交通。规划设计时考虑的是尽量少用轿车,甚至不用轿车。于是建立了环城城铁,也建了公共汽车站。水路也可以。人们可以带着自行车上船。还有拼车制度。通过互联网,会员定期付少量费用,然后可以租车。小区有自己的车用来租用。

 

说到水路,当然,斯德哥尔摩,乃至马尔默都是坐落在水中央,因此,水很方便。河北和北京都是缺水的城市。那么,我们是否就不留水道呢?恰恰相反,一定要吸取多个城市一下雨就看海的教训。要在城市中央,横穿城市,或者是周边一定要多挖水渠。挖水渠的好处就是可以积蓄雨水。河北和北京都必须靠天等雨,一旦有雨,雨水请不要浪费,要好好继续起来,即使补充土壤墒情都是好的。因此,要挖人造湖,或者是人造水渠,不一定象大运河那样,就是九曲回肠也是好的。可以在花园和花园之间,花园内部都可以,让水不断流。或者滲到地下都是好的。

 

这里各个小区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在临街的地方让一层的房子都成为商用房子。理发店,广告店,售房处,花店等等。小区也有用太阳能的。

 

这个哈马碧滨海新城经过6年的建设,到2003年首批住户入住。奥运举办权没有申请下来。但是,他们还是坚持建成了绿色小区。旁边有滑雪场。为了防止噪音和为了安全。

 

 哈马碧2.0—瑞典皇家海港新城

 

瑞典皇家海港新城顾名思义,本来是皇家海港。这里在过去从19世纪就一直是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地方。站在斯德哥尔摩电视塔上可以看到全貌。有两个存气的地方已经被腾出来。打算改成博物馆或者文化馆。外形不变,都是红砖建筑,但是,里边会重新装修。

 

据皇家海港新城负责人介绍,这里的环境影响进一步减小。要求比哈马碧还要严格,因此被称昵称为哈马碧2.0. 据说,比尔盖茨也在这里投资了。这里的建设就是按计划一步一步来的。如果说哈马碧的二期工程还在建,皇家海港新城的二期也在建。一期工程是在2013年前后竣工的。这里的施工都是地基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先把污水管,排水管等都安排好。他们的观念就是把一切可以构成可持续理念的因素尽量都建在建筑当中,这样,人们几乎不用想就可以履行自己的环保职责。

 

例如,这里还是用了垃圾抽吸回收系统。还是有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同时,这里房子的建筑材料开始使用更佳可持续的建筑材料。例如,钢铁,铝合金墙皮,木质材料,等都有尝试。雨水收集管道排水管道都有。

 

花园有各种植物,其中很多都是野生植物。小区一层大部分是幼儿园。

这回在室内也提高了标准。房子盖的都是拎包入住的那种,因此,冰箱要有绿色标识的节能冰箱,要有节水表,让人能看到自己洗澡到底用了多少水。生活中到底用了多少电。

 

这里考虑的可持续发展因素更多。例如,甬道上的文化符号,市区的艺术作品。楼区的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比例大大提高。因为哈马碧建设的时候,太阳能还不太普遍。

 

这里的建设是政府先招标开发商把基础设施搞好。水电气都弄好,然后,再卖地给开发商盖房子。房子很多都是预制的。因此,盖房子是很简单的。最重要的就是规划设计。要把每个细节都提前考虑到。要想提前考虑到,就需要时间需要和每一个用户进行磋商讨论,看他们是什么意见。不要说提前多长时间完工。因为这里不需要提前完工,只要按计划完工就好。中间打地基的时候是需要时间等候的。施工也不要搞突击。所有的细节都要事先想好,计划好,然后再施工。

 

这里很多旧的砖房都还在继续利用。很多老树都在继续生存。该铲除的铲除,不该铲除的就不动。每一个建筑颜色都不一样,这也都是市政规定的。市政府主导建设,开发商公开招标。

 

总之,能住在这样的小区,让人感觉非常舒适,非常自豪,非常健康,非常满意。

 

因此,笔者建议发改委的同志可以来瑞典考察,也可以招聘瑞典的建筑设计规划师到中国去。去年6月瑞典首相勒文接受中国的盛情邀请,专门参加了世界经济论坛。中瑞双方也签署了关于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协议。瑞典的建设规划设计理念还是非常先进的。值得我们学习的。

 

笔者认为,瑞典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理念可以成为我们建设新城市的参考。至少在垃圾回收,污水回收,雨水收集方面,无论是建设民用房还是商用房都是有参考价值的。垃圾污水回收处理是保证土壤和水不受污染的重要环节。中国人多。人多,有机垃圾多,这样,可以减量,也可以生产沼气。回收利用。据我观察,现在,随着中国进口的不断扩大,中国的包装垃圾不是在减少,而是在不断增加,因此,建立现代的高质量无污染的垃圾焚烧场,和污水处理场都是当务之急。不让污水四处流淌。

 

即使是大学和研究所,垃圾回收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只要是新建建筑,都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使建筑能够生态环保可持续。

 

交通方面,希望能在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方面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多层次的交通,来满足众多人口的需求。

 

总之,一座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是有一个很好的电子主控。但是,城市的每个细节,每个角落的建设都需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例如,在瑞典已经使用大肚子垃圾桶,采用太阳能发送信息,如果垃圾满了,可以自动发出信号,可以合理装载。

 

智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智能交通。瑞典在每个车站都已经有数字化报时,还有几分钟能来车,旅客一看就知道。这种信息很重要,很友好。给人安慰。可以让人出行时间准确得多。

 

最好能在每个有屋顶的地方都建成绿色屋顶。这样可以吸收雾霾。丹麦有一种吸霾的胶粘垫一样的建筑材料。北欧也有生长马莲菜的屋顶草坪。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概念。如果不用绿色屋顶,那么也要把雨水收集起来。从多年前打炮下雨时我就担心,云彩打没了,恐怕就没有雨了,因为地面蒸发太少了。环保部长李干杰解释说,高空气温比地面气温高,所以雾霾无法散去,这就是典型的温室效应。因为排放太多,所以地面被一个暖空气层所包围。地面水蒸气还没等与上空冷空气接触就已经被蒸发截留了。因此,只有一种燥热,却没有雨水。只有地面有充分的植物才能破解这个难题。这种温室效应可以被利用起来大量种植绿色植物。

 

为什么北京会雾霾严重?经济活动是主要原因,但是,主要是重工业生产影响大。如果主要是科研院所,媒体和大学,就不会那么严重,如果都是广告业之类的产业,也会好些。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人尤其是北京和河北在过去几年真的看到巨大进步,人们在各个领域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当然,不要急于求成,因为产能过剩的本质就是一时间建设太快,生产太多,结果环境遭破坏,资源和人力也都是浪费。最后关闭了,有些人还不满意。造成各种矛盾。如果从一开始就严格把关,或许有些问题就可以避免了。

 

相信,只要中国政府决心打造好雄安,那就一定能做好。不要强调雄安速度,而要强调雄安质量。北方缺水,怎样能够让这座城市能够湿润起来,将有助于防止雾霾和其他问题。那就是好好考虑利用雨水的问题。

 

最后,我的建议是先开发一期,研讨总结,好了以后再开发第二期。不要遍地开花,同时进行。尽量不要破土太多。先把一个地方地基打好,把地下垃圾存放的地方,各种电线电缆都先建设好。但是衔接地段要留衔接口。这样,每次新建的工程都要比前一个工程先进一些。力求实用最新技术,这样就不会后悔。也不会过时或落后。

 

例如,中国北方取暖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很多时候主要是因为房屋密封不好,所有造成浪费能源。那么现在建房就要利用中国最先进的保暖保温材料,到节能减排博览会上去找最新材料和技术,都把他们利用到雄安新区上,这样也可以推广中国自己的技术和材料。

 

多找一些开发商,干得好的继续,干的不好的下一批工程淘汰。

 

哈马碧和皇家海港新城都是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生态城区。借助市中心的大型商业建筑,它考虑的商用性质比较差一些。

 

但是,在马尔默确实考虑如何在港口边上建设方便的容易让人集中的一些设施。例如,海滨,例如音乐设施,文化景区等等。

 

无论如何, 还是要根据中国人自己的梦想城市去设计,希望它什么样,就建成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