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荷兰华人社会中文教育如日方中欣欣向荣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报道:“荷兰是欧洲开展中文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领事部最近介绍,“全荷现有近40华人创办的中文学校,学生有6000多人,教师有300多人,有的中文学校规模较大,学生多达600多人。包括不少本土荷兰人。”

荷兰中文教育事业生力军

其分布主要在4大城市:首都阿姆斯特丹2间,鹿特丹港城5间,交通枢纽市乌特勒支2间,海牙3间,其他北、西、东部各省会都有设中文学校,靠比利时边关马斯特列赫特( 欧盟“马城条约”签署地)镇也有中文学校及小学附设的中文班。欧洲最老规模最大的侨团之一旅荷华侨总会去年成立70周年大庆(1947- 1977)。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该会升起了欧洲第一面五星红旗,代表日益崛起的欧洲华侨华人向祖国致敬。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曾赴荷京该会拍摄《欧洲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专题报道。近10年来,她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重视发展母语教育,创办了20多间中文学校,占荷兰中文学校总数3/5,成为荷兰中文教育事业的生力军。

特别由中国侨联、全国台联、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快乐作文》杂志共同主办的海内外学生作文大赛今年第19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奖公布结果,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再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显示了该校教学实力雄厚。13岁的陈静文同学获一等奖奖作文题目是《中秋节》,描写了在国外过中秋节所见所感。

安多芬中文学校成立40周年

截至2017年,荷兰华人逾15万。荷兰最大三所华人教育学校之一的安多芬中文学校创建于1978年,位于南荷兰称誉欧洲“硅谷”安多芬Eindhoven市。学校已近40年中文教育历史,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员工50多名,绝大多数为拥有硕士、博士学位的第一代技术移民及各行业专业人士。他们多半就职于安多芬技术大学等荷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新技术公司。学校共有小、中学生以及荷兰当地成人学生等近400余名学生,设有少儿、小、中学部和高级普通话班、成人普通话班、台湾国语班(繁体字)等30多个中文班级。2009年还被国侨办选为海外首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

今年5月19日,安多芬中文学校(汉唐)40周年校庆。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教育处孟庆瑜参赞与程晓晓秘书、领事部袁春华秘书、安多芬市政厅代表斯鲁尔斯及洋森、荷兰华文教育协会(简称:荷华文教协会)主席陈华钟、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李佩燕校长、荷兰华人学者与工程师协会胥利先主席、中国名师巡讲团周星团长及成员,以及本校教职员工及学生和荷兰各地中文学校代表共400 多人出席了当天庆典。

该校现任校长田明文致欢迎辞时向大会介绍了学校40年的历史,并感谢教职员工多年多年来为学校服务奉献精神。“贵校在这里生根、开花40年,是对本市国际化有力支持。且有众多国际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的背景华人背景员工,” 安市政厅代表斯鲁尔斯致辞,“贵校为这些华人家庭的子女们学习好汉语提供了便利条件。她感谢该校40年来在中文教育方面做出的大量贡献。”

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教育处孟庆瑜参赞、领事部袁春华秘书分别作了精彩的发言。他们代表使馆对安多芬中文学校40年来持之以恒地推广中文教育、传播中国文化所做大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勉励大家继续为华人中文教育事业做好工作。荷华文教协会主席陈华钟致词祝贺该校壮年校庆。《40年栉风沐雨,40年春华秋实。丹华文化教育中心向安多芬中文学校学习,继续加强校际交流,在海外华文教育的路上共同携手,砥砺前行!衷心祝贺安多芬中文学校建校40周年!》这是丹华校长李佩燕即席题词。

学校理事会为前任校长陈尚慧颁发了荣誉校长证书,以表彰她在安多芬中文学校近10年间所做的大量工作与贡献。并对她作为生在四川、长在台湾、求学于美国、成家立业于荷兰的中国人,在维护中国统一、维护中国及华人在荷兰社会的形象与声誉所做的工作与与坚持不懈的努力表示肯定与支持!大使馆孟庆瑜参赞、袁春华秘书为在安多芬工作20年以上的8位义工及教师颁发了锦旗,表彰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务实无私奉献中文教育。

学校毕业生李思彤代表学生发言,她用流利的普通话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当年在校学中文的过程与家庭教育对她的影响。她也为自己虽然生长在荷兰,但能掌握好母语而骄傲与自豪。学校的老师与同学们表演了中华武术、歌舞、演讲、舞台剧等精彩节目,把校庆推向了高潮。

国侨办名师巡讲团来荷培训

在该校庆之际,有25位教师完成了中国华文基金会主办的海外中文教师远程培训课程,国侨办中国名师巡讲团团长周星为他们颁发了由该基金会和北京四中网校共同签署结业证书。近年来,中国国务院侨办派遣多个名师巡讲团到世界各地华人社会培训中文教育师资,提高中文教育水平。

国务院侨办中国名师巡讲团今年来荷兰培训的首场在安多芬中文学校举办。据国务院侨办王永光副调研员介绍,本次巡讲团选派来的3位教授都是精心挑选的语言文学类 专家。培训课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张德建教授主讲如何讲好古诗,延边大学孙惠欣教授主讲教师职 业口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教学主任贾红斌特级教师主讲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专家们即生动活泼而又精辟的讲解,受到与会教师们的热情盛赞,培训场上老师们与三位教授积极互动。

5月23日,由荷华文教协会主办的国侨办名师巡讲团讲座第2场在荷兰交通枢纽中心乌特勒支市郊城镇De Bilt 的会议中心举行。

名师巡讲团领队、国务院侨办王永光副调研员代表国侨办讲话,“参天之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华文教育面向庞大的华侨华人群体,特别是广大华裔青少年的留根工程,他对荷兰华文教育工作者多年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仍“筚路蓝缕启山林”的勇气和坚持表示敬佩,同时表示,国务院侨办将以一如既往支持。王永光给老师们郑重介绍了三位名师:张德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所所长,在明清文学与文化、文学思想史与学术史领域颇有造诣;孙惠欣教授,延边大学人文学院学科主任,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方面研究十分深入;贾红斌教授,北师大实验小学特级讲师。三位名师特色鲜明,深深打动了听众。

张德建教授主讲“诗词美境和如何讲好诗词”。他首先强调了诗词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传统诗词是主要情感表达载体,是古典文化审美结晶,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让人们语言表达更优雅、更凝练。他接着介绍了诗词的特色以及其方法,并提醒老师们在教授诗词时,一定要与时俱进,切入当代本身需求,更新教学方法,避免机械化讲解。还指出,在海外讲诗词,无功利诱导,更容易引发新的创造。在解说诗词时,他引经据典,引人入胜。

贾红斌老师优雅知性,心态年轻,举手投足感染听众。她从切身问题入手,课堂气氛立刻轻松欢快起来。她引述自己的童年讲课程,紧扣听众心弦,让人感悟:好的老师,以爱心平等待人,好的教育,将力透纸背留下烙印。她讲课如令人沐浴春风。

孙惠欣教授主讲主题是教师态势用语,而她就是教师态势的最好范本。2015年孙教授曾随名师巡讲团来过荷兰,她那优雅得体的打扮、清亮磁性的声音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听众感悟礼仪及个人仪态在生活中重要性,是一种潜移默化和熏陶,也是一种坚持和传承。国务院侨办中国名师巡讲团前年已来荷兰,培训的首场就在「丹华文化教育中心」(下称:丹华中心)举行。

共建校际华文教学交流平台

丹华中心是荷兰乃至世界西欧华人最早登陆点的久居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鹿特丹,现有在校学生逾600人,是荷兰中文第一大学校,明年将是该校成立20年暨校长李佩燕从教50周年隆庆。

身为荷华文教协会高级教育顾问,早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院的李佩燕校长曾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多年,移居荷兰后,继续投身海外中文教育事业,于2007年获得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颁发的“华文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

两年前,国侨办评为第二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的丹华中心就与安多芬中文学校建立了华文教学交流活动机制,并将持之以恒。该中心一位校委会员最近这样与来访者犹新忆述:安多芬中文学校老师代表团一行7人,在校主席陈自然女士带领下,于2016年3月19日赴丹华中心进行参观,交流和座谈。校长李佩燕首先代表本校全体师生对他们表示热烈欢迎,双方介绍各自学校历史和发展概况。代表团还向李佩燕校长和丹华赠送了鲜花和本校校刊。接着代表团分成3组先后前往丹华的幼儿班、《中华字经》班、三年级1班、国学班听课和观摩。

放学后,代表团与丹华教务组进一步的交流和座谈。期间,李校长认为随着来荷的华人增多,学生也增多,学生也逐渐从来自说粤语的华人家庭转为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华人,所以学校开设有广东话班,大陆的普通话班,还有台湾的普通话(国语)班,这也是值得他们骄傲的办学特色。她认为两所学校的区别在于:丹华中心是一所注重中文教学质量的学校,而安多芬中文学校有着更多社团参与,比如侨团理事会和妇女会,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各种兴趣班比如舞蹈,瑜伽,体育……,这些社团和活动让该学校更像是一个华人集中活动的场所。

来访团深受体会:丹华的多媒体教学,中华字经班,国学班是非常有特色;教师备课充分,课程设计合理,课堂PPT制作水平高;教学语言亲切和气氛活跃,师生互动频繁,教学方式新颖,多样化,比如:课堂教学音乐和生字、课文相结合的教学法、动静结合和轻重结合教学法、联想式教学法、手工剪纸教学法等多层次的教学方法。老师控制教学环节合理,根据课堂灵活地转换教学方法;进而感慨丹华学生们课外中文知识面广,识字多……

座谈中,来访团张国强老师数次使用“震撼”对丹华的《中华字经》班表示赞叹时谈到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多年前在美国纽约他就听说和开始接触《中华字经》,在自己亲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他认为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辅助教材的局限,想在海外的中文学校开设和推广学习《中华字经》会非常的困难。这次在丹华听了两个教师灵活的教学方式讲授《中华字经》课而受益匪浅。

来访团提出了一些不足,例如:幼儿课堂上老师照顾全体学生比较多,对单个学生的提问,给单个学生或者小组朗读的机会不多。同时他们也感遗憾因时间有限,无法对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无法了解学生课后对生字和课文的掌握程度,家庭作业完成的质量等情况。

访问结束时,双方都表示此次两校华文教学交流活动非常成功,希望日后将多次举办成为常态。共同为促进华文教学在海外推广,提高海外中文学校教学质量,提高海外华人中文水平。校长李佩燕表示日后会组团对安多芬中文学校进行回访,来访团表示了热烈欢迎。

 

荷兰 张卓辉 (文/图)  编辑陈雪霏

 

 

 

 

 

 

 

 

 

 

 

 

 

 

 

 

 

老兵们的诗歌2:《牡丹花开》

(外三首)

 

(荷兰)张卓辉    (中国 北京)房杜  张树良    郭黎明

 

夸她举世无双艳,

紫气东来俊荷兰。

谁说此时已仲夏,

国色天香春滿园。

 

残红落尽吐芬芳,

招蜂引蝶旋舞翩。

丹景醉容这厢美,

瑰丽诱人赋诗篇。

 

[注明]

 

这丛家里花园牡丹株龄已逾十八年,今年花开百余朵,为最旺盛的一年而欣慰。

 

 

 

 

《国色天香》

 

(广州)董雪昌  (湖南)张建光 (韶关) 赵志刚    (香港)吳中原

 

东隅一丛牡丹王,

枝繁叶茂泛春光。

唯此名卉真国色,

花开时节傲园芳。

 

蜂歌蝶舞连苑戏,

雍容华贵赛洛阳。

我欲因之速写生,

定格靓景入画廊。

 

 

 

《荷塘吐艳》

 

—— 为吳晓春先生今年夏至所摄广州东湖荷花争艳题照

 

(广州)吳晓春  陈学才   (武汉)王抗美  (连州)黎玉庭

 

出于污泥而不染,

荷花东湖首爭艳。

羊城风景那厢好,

仲夏依旧春盎然。

 

池塘吐芳並蒂蓮,

藕香冲开淤圬先。

蛙跳露珠叶上滚,

朝霞光洒水漪涟。

 

 

[注明]

 

本诗图首位作者为原广州军区司令员、开国将军吳纯仁之子,曾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农业部门任要职。

 

 

 

《夜航姑苏城》

 

(杭州)周荣强   孙谦    (荷兰)张卓辉

 

 

卖鱼桥后少楫舟,

大运河畔艇粥稠。

暖壶黄酒听漁歌,

杯起杯落冇忧愁。

 

晚轮远去浪花溅,

马达声声夏眠奏。

舱里和被入梦乡,

一觉醒来到苏州。

 

 

[注明]

 

(1)卖鱼桥为杭州城郊大运河岸一码头。

 

(2)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的广州同学张卓辉于卅多年前幸获中国工程热力学会(年会)审批,通知前往苏州大学(今为东吳大学宣读学术论文《我国中小型造纸企业的热电联产》,由穗乘火车上杭州再搭船去苏州情忆。

编辑 陈雪霏

老兵们的诗歌1:《杜鹃红了》

《杜鹃红了》

 

(外二首)

 

荷兰   张卓辉

 

一株名卉栽园东,

映日杜鹃别样彤。

蜂蝶翩舞热恋她,

唯此花开春意浓。

 

 

军旅作家李瑛诗,

战士媲美映山红。

大洋彼岸读华章,

酣忆部队驻老隆。

 

[1]著名的老一辈军旅作家,诗人李瑛在其一册战地诗集扉页导语:“看那漫山漫谷的红  花(旨意 岭南杜鹃花,名誉  映山红),是那战士的青春和生命……。”因此为我军旅诗歌启蒙。

 

[2]老隆, 现为粤东龙川县,当年所在部队的师团驻地。

 

 

 

《军旗映山红》

 

赠给首长王赛茵(时任广州军区《战士报》社长,对越自卫反击战地前线新闻报道首长。年早于本师文化部任职时曾为师乒乓球领队,笔者也曾为该队主力之一,也曾聆听过他教授军旅新闻写作及其指导),以及同连队领导与战友黎玉庭,陈雄,简玉华等,邻连队陈学才,王永汛,莫深强,苏英群等等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友们。

 

董雪昌  吴晓春  梁柏洪

 

袍泽情深意尤重,

心坎烙印杜鹃彤。

从戎四十五年前,

握枪并肩守粤东。

 

卫国率兵捣谅山,

哥们越战当英雄。

重拾芳华忆往昔,

军旗飘飘映山红。

 

 

《杜鹃芳容》

 

张树良 房杜  赵志刚  吴中原

尊贵盆栽杜鹃彤,

绿茵园中露芳容。

夏蝉声声赞美她,

花枝招展引蝶蜂。

 

端入厅堂会战友,

话缘驻地映山红。

满屋欢乐叙旧事,

青年从军卫粤东。

 

编辑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