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海外侨胞观70周年大型成就展 赞发展话担当送祝福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冉文娟)报道:“展览很棒,中国在经济、社会等方面进步很快。”看展间隙,孙中山外孙林山立不时用相机记录留念。他说,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发展进步让他印象深刻。
  当日,应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海外侨胞代表走进北京展览馆,参观“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据了解,这些侨胞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知名侨领、侨商和高层次侨胞专业人士,涵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贸易等各个领域。
  顺着“时光隧道”,他们或驻足凝视、或拍照存念,面对记者采访常难掩激动。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一路看过来,感到很震撼。”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杨恩辉从事通信方面的研究。他坦言,70年来,中国通信行业实现了从落后于人到领先世界的转变。
  英国剑桥华人社区中心主席孙伟表示,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令人震撼,“在体育、航天、高铁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让海外华人深感自豪。”
  “在海外生活了20多年,真心感受到当地社会对中国从不了解、不想了解到开始想了解、非常想了解的转变。”韩中文化友好协会会长曲欢表示,是中国的发展让他们看到了各方面的发展机遇与空间。
  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陈建新坦言,到北京参加过很多活动,却还是第一次如此完整系统地了解中国70年来的发展变化,“我们海外侨胞真心感谢,因为只有中国强大,我们在海外才有底气。”
  “我爱中国。”杰素•丹真出生在西藏,成长在德国,后来去了瑞士。一直以来,她都关心中国西藏的发展。1993年,杰素•丹真到西藏参与建立了第一所孤儿院。至去年退休前,他们照看了大约300个孩子。她坦言,得益于中国的政策,这些孩子现在都拥有良好的上学、就业机会,生活得很开心,“真心感谢”。
  作为连接中外的天然使者,侨胞们表示,向世界宣介中国发展成就、为中外友好牵线搭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70年来中国发展的历史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尤其需要让海外年轻人了解。”中法家庭联合会主席罗坚表示,希望能有相应画册带回住在国,并将相应图片在每年举办的“中国周”上展出。
  陈建新做海外侨团工作已经20年了。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华裔新生代更好地认识祖(籍)国。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孩子们正打算回中国工作,或者做相应工作促进两国友好往来。
  巴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永久荣誉会长尹楚平认为,海外华侨华人要对外宣介好中国改革开放成果,把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智慧展示给世界人民。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里斯本中文学校校长陈晓红说,会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培养华裔孩子学习中文的兴趣,传承中华文化;同时从中华文化入手,让更多的葡萄牙孩子喜欢上中文。
  据曲欢介绍,此前其协会已在韩国举行过一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图片展。她说,这次展览中“改革开放”部分让自己认识到引智的重要性,也受到很多启发,“今后可以运用到工作中,进一步做好韩中友好工作。”
  值此新中国70华诞,侨胞们纷纷为祖(籍)国送上祝福,希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希望中国继续对外开放,继续走向世界,赢得更多尊重。(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国际政要看中国:发展道路赢得更多信任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彭大伟、王国安、杨陈、林浩、李洋)  报道:  新中国70年,探索出了一条谁也没有走过的发展道路;国际社会也在不断研究和探求,这些成就背后的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近期,中新社记者采访多国政界人士,听他们如何解锁自己眼中的“中国密码”。

  意大利总理孔特:中国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能力很强

  “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支撑全球经济发展的能力很强”,意大利总理孔特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多值得意方借鉴的地方。
  2018年,意中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500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00亿美元。谈及意中合作新增长点以及两国发展战略对接,孔特表示,两国在经贸投资领域的联系非常紧密。中国经济体量庞大,发展潜力巨大,两国通过加深合作将带动意大利对华出口。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交流亦提升了意大利产品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

  泰国副总理威萨努:中国经验是“要有信心和耐心”

  “中国选择了一条过去谁都没有走过的发展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我们对中国越来越有信心。”泰国副总理威萨努对中新社记者表示。
  新中国经过70年的发展,从原来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以亿计的人实现了脱贫,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威萨努认为,70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其中最重要的亮点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的迅速崛起。
  威萨努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很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要有信心和耐心。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些对泰国来说都是很宝贵的经验,我们不用完全照搬,而是可以根据本国的情况加以借鉴。”

  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我是中国的“粉丝”

  “我是中国的‘粉丝’。”谈及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表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它不仅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而且经济发展的速度在人类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对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深感敬佩。”
  毛雷尔认为至少有四个领域可供双方深化合作:第一是金融市场,他表示,瑞方也期待看到中国今后进一步开放其金融市场;第二是在技术领域,特别是新技术,如金融科技和区块链等领域;第三个领域是保险业;第四是可持续发展领域。

  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

  菲律宾前总统、菲中了解协会名誉主席格洛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曾有个担忧:中国是否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经过40多年的交往了解,阿罗约得出了答案:与其说中国是竞争对手,不如说它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捐助者、资本和技术的提供者。同时,中国正在成为维护和发展开放世界经济的有力倡导者。
  在阿罗约看来,中国是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当中最具活力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并且有望很快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体,“中国正走在这条康庄大道上”。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东盟各国意味着什么?阿罗约认为,这是一种机遇。“去年菲中关系升格为全面战略合作关系,释放了双方共同发展的强烈信号。对于其他的东盟各国而言,东盟—中国关系也已变得非常重要。”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强大的中国符合我们的长远愿景

  谈及新中国70年取得的成就,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对记者说,中国在区域快速发展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地方借鉴;中国在创新、新技术、研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也对世界其他地区很重要。
  拉法兰说,我们可以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讨论共同的未来。一个强大的中国符合我们的长远愿景,我们可以在这个愿景中进行讨论。
   拉法兰还注意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的深远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能同时动员亚洲和欧洲共同提升互联互通水平的宏大项目,我积极地看待这项倡议。”(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两大世界级电网创新工程投运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闫文陆)报道:9月26日,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苏通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GIL综合管廊工程(以下分别简称“准东—皖南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当日举办了竣工投产大会。除北京主会场外,新疆、安徽、江苏等相关省区还设置分会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泽洪表示,“准东—皖南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是国家电网的重要创新成果,在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两项工程均占据当今世界输电技术各自领域的制高点,推动中国电工装备制造能力实现新的飞跃,使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实现重要提升。
  “准东—皖南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刷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高度。该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昌吉换流站,终点位于安徽宣城市古泉换流站,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线路全长3324公里。工程投资407亿元(人民币,下同),2016年开工建设。2019年9月18日,工程成功通过168小时试运行,具备了正式投运条件。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实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跨越。“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是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在长江苏通大桥上游约1公里处从地下穿越长江。工程由全长5468.5米、直径12.07米、三维蜿蜒走向的隧道和敷设于隧道内的双回、总长35公里的1000千伏特高压GIL组成,总投资48亿元,2016年8月开工建设。2019年9月15日,工程通过了72小时试运行,具备正式运行条件。
  GIL即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采用金属导电杆输电,并将其封闭于接地的金属外壳中,通过压力气体绝缘。与常规电缆相比,GIL具有传输容量大、损耗低、人身安全水平高、电磁场极低、不受环境影响、运行可靠性高、节省占地、无电(热)老化等显著优点,尤其适合作为架空输电方式或电缆送电受限情况下的补充输电技术。
  “准东—皖南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之后,清洁电力将实现更加可靠、高效、灵活地汇入华东特高压交流环网,对于促进中国西部、北部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保障华东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东中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习近平寄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作为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 作者 李晗雪 )  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多党合作事业舞台宽广。20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论述,以充分的自信,阐明该制度是充满中华智慧的政治创造。
  长期以来,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判断,是关系到中国多党合作健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习总书记提出这一论断,民主党派都感到鼓舞。”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王小鸿表示,习总书记的新论断,明确民主党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仅鼓舞民主党派投身社会主义事业,也为其指明了自身发展的目标。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进一步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并指出它三个“新”特征。
  王小鸿认为,习总书记提出的新型政党制度三大特征,可理解为:就根本利益而言,具有广泛代表性;就政党关系而言,既避免一党专政,又避免多党恶斗;就制度运行而言,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安排,使决策科学民主,让民主不光体现在选举,更体现于日常。
  她分析指,多党合作不是简单的聚合、妥协,而是通过协商,真正达成共识,正体现中华文化“和合”的理念;这种尊重多样性而寻求共同目标的和谐,正是中华文化“求同存异”的智慧。“新型政党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
  为使民主党派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中共十八大以来,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扎实推进。
  2015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在民主党派原有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两大基本职能基础上,将“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单列为第三项基本职能。
  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党协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形式程序和保障机制等。
  2017年2月,出台了支持民主党派中央开展重点考察调研的相关文件。
  在制度建设基础上,中共十八大以来至今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共一百余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27次。各民主党派中央向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报送书面意见建议共647件,其中527件得到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为中共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多党合作制度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的真诚谦逊,坦荡胸襟。
  多党合作的效能与优势,在国家治理进程中,留下清晰而踏实的脚印。
  “细处且不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都有民主党派的贡献。”王小鸿说。
  2013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发生持续大规模灰霾污染事件。农工党随即整合其党内医药卫生与生态环境领域智力资源,就雾霾问题开展调研,并向全国政协提交了治理雾霾的建议提案。该提案直接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进程。各民主党派也持续为污染防治建言献策。
  2016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口广西等8个中西部省区,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3年多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深入8省区1200余个乡村,开展座谈、协商、沟通近400余场次,涉及近240多个县,提出意见建议近1500条。
  王小鸿观察到,近年,防范金融风险一直是各民主党派的关注热点。通过专题协商座谈会、书面建议直通车等形式建言献策,不胜枚举。
  肝胆相照,携手并进。70年来,中国多党合作的理论与制度不断完善创新,实践不断丰富。
  “我们应该不忘多党合作建立之初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新时代多党合作舞台极为广阔,要用好政党协商这个民主形式和制度渠道,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2018年,习近平发出倡言。
  “在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创美好新时代的新长征路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理想,也有共同的责任,多党合作舞台广阔、大有可为。”2019年,习近平描绘中国民主新蓝图。(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特朗普乌克兰“通话门”检举书公开 揭发者称白宫试图“掩盖真相”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沙晗汀)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当地时间26日公开了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门”事件检举书。该揭发者在检举书中称白宫试图“掩盖”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通话内容,并提供了具体详情。
  在长达9页的检举书中,该匿名揭发者阐述了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7月一次通话中要求其调查特朗普2020年大选民主党竞争对手拜登的儿子,并指出特朗普私人律师朱利安尼在该通话后多次与泽连斯基顾问接触。在该通话发生后,为“掩盖”通话内容,白宫将通话记录转移到“特殊的电脑系统”。
  该揭发者说,多位白宫高级官员参与了“掩盖”通话记录的行动,尤其是“逐字逐句的记录”。对此,多位白宫律师认为“总统这样的行为是为了个人利益滥用职权”。揭发者同时指责朱利安尼的很多做法违反了“涉及国家安全事件时理应遵守的处理程序”。
  在该检举书公布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回应称,“民主党人正在试图毁了共和党。我们需要团结起来,跟他们斗争。我们的国家处于危险之中”。为证明清白,特朗普在25日公开了与泽连斯基的通话记录“总结”。在公布的记录中,有特朗普要求泽连斯基调查拜登儿子的内容。
  当日,美国代理国家情报总监马奎尔出席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揭发者”听证会时表示,该揭发者所检举的内容在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涉及“极其复杂和敏感的内容”。他认为揭发者“做了正确的事”,检举内容涉及总统“严重不当行为”,但是他同时表示,对于检举内容是否属实,他不予评论。
  马奎尔还强调,他自己并不清楚揭发者的真实身份,特朗普也没有要求他提供该揭发者身份。对于他与特朗普的谈话内容,马奎尔表示“不能透露”。
  该听证会后,特朗普发文质疑检举内容的真实性。他说,该揭发者所获信息是“二手信息”,他本人“并不在场”,因此“没有可信度”,民主党人是在“编故事”。
  据悉,众议院和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已经邀请该匿名揭发者来国会作证,该揭发者已经初步表示同意。
  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24日宣布正式开启弹劾总统调查。目前,众议院已有超过半数议员明确表示支持弹劾特朗普。大部分共和党议员则站在特朗普一边,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卡锡表示,特朗普的做法“还没有到应该被弹劾的程度”。(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
  白皮书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既有认知上的误读,有根深蒂固的偏见,也有力量消长带来的心理失衡,还有出于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的刻意歪曲。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不是威胁和挑战。”
  白皮书指出,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科技创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更加凸显。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稳健的中国经济对世界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产业优化持续升级,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报告认为,到2040年,中国和世界其他经济体彼此融合有望创造22万亿至37万亿美元经济价值,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15%-26%,世界其他经济体和中国加强合作,将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白皮书强调,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发生结构性变化,深度融合在一起。经济运行更稳定、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可期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是长期利好。把中国经济发展看作“威胁”和“挑战”,试图把中国挤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使中国与世界经济“脱钩”,既不可行,而且有害。
  白皮书指出,全方位对外开放为各国分享“中国红利”创造更多机会。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国有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中国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更大规模“走出去”惠及更多国家。
  “开放应该是双向的、互利的,而不应是单向的、一方受益的。互利双向才能长远持久。”白皮书说,中国承诺持续扩大进口、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其他国家也应该扩大开放,采取相应举措,努力改进自己的营商环境。只有各方相向而行,才能营造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环境,共同把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白皮书指出,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包括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搭建多边对话和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始终不忘回馈国际大家庭,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公共产品。”(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白皮书说,中国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始终把自身命运与世界各国人民命运紧密相连。
  白皮书说,中国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让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新时代的中国,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始终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目标。中国军队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坚定捍卫者。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上好日子,也希望其他国家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坚持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球减贫与发展事业。
  白皮书说,中国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坚定支持者。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主动作为,加强引导,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中国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更广泛的互利共赢,以实际行动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国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同各国一道,坚守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维护公平正义是中国处理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他国内政。中国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
  白皮书说,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始终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不仅看到中国发展对世界的要求,也看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进行改革,推动联合国在思想理念、机构设置、运行模式等方面更好适应全球治理的新要求,更好履行《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及时总结国家治理的成功实践和经验,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方回应美通过涉港法案:罔顾事实、颠倒黑白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25日在北京就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外委会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答记者问时表示,该案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公然为香港激进势力和暴力分子张目,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外委会刚刚审议通过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耿爽回应称,9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外委会审议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该案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公然为香港激进势力和暴力分子张目,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
  他指出,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贯彻落实,香港居民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依法得到充分保障。但近三个月来,香港围绕修改《逃犯条例》出现的事态已完全变质。在外部势力和“反中乱港”势力鼓动、纵容下,香港激进势力和暴力分子肆意破坏公共秩序、毁坏公共设施、暴力袭击警察,到处大搞打砸烧,所作所为已远远超出正常游行集会的范畴,践踏了道德底线,突破了法治底线,挑战了“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止暴制乱、恢复秩序已成为香港社会各界最广泛的共识、最强烈的呼吁。中国中央政府坚定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香港警方严正执法,支持香港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
  耿爽说,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外委会无视香港激进势力和暴力分子的恶劣行径,无视香港社会各界的民意诉求,无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执意审议通过上述涉港法案,公然为香港激进势力和暴力分子撑腰打气,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充分暴露了美国会一些人搞乱香港、牵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用心。
  他强调,必须指出,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各方利益。美国在港有8万多居民、1300多家企业和大量投资。美国会参众两院外委会通过有关法案,只会助长香港激进势力和暴力分子的嚣张气焰,进一步把香港搞乱,其结果不仅损害中方利益,也会损害美国自身利益。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贯彻“一国两制”,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定意志和决心。美方损害中方利益的任何举动都将遭到我们的有力回击。
  耿爽进一步表示,香港是中国的香港,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国政府、外国势力、外国组织和个人干预。中方强烈敦促美国会一些人认清形势,立即停止推动审议有关涉港法案,立即停止插手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以免进一步损害中美关系。(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欧洲心脏”上演“中国嘉年华”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报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被誉为“欧洲心脏”的布鲁塞尔25日上演“中国嘉年华”,一展当今中国多姿多彩的风貌。
  名为“中国日”的活动当地时间25日中午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大楼前的舒曼广场拉开帷幕。作为“欧盟体育周”(9月23日至30日)的一部分,活动由中欧双方共同举办。
  在人群熙攘的舒曼环岛及周边区域,“中国日”活动专门搭建了两顶帐篷。其中一顶帐篷高挂大红灯笼,中国书画、茶艺、围棋、中医乃至VR(虚拟现实)、中国在欧企业等展位依次排开,呈现中国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诸多层面。
  “舌尖上的中国”也未缺席。帐篷专设人气餐饮区,既有比利时茅台酒经销商带来的茅台,也有布鲁塞尔当地中餐馆带来的小吃和奶茶。在茅台的醇香和奶茶的香甜中,到场民众多在此驻足,边吃边喝边逛。
  当地时间25日晚,活动焦点转至另一顶帐篷。通过光雕投影和三维特效,北京地标之一的天坛祈年殿在这里中缓缓“复原”,万里之遥的天坛转瞬“莅临”布鲁塞尔,这一颇具震撼力的视觉效果引来观众一片掌声。
  最后登场的是文艺演出。引人瞩目的是,比利时知名电音作曲家Kid Noize戴着他标志性的“猴面人”面具亮相,不过这次他化身“孙悟空”,与古筝琴师合奏,表演了一首混合多部中国经典歌曲的“中国风”电音作品,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活动期间,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举行酒会,并与应邀出席的欧盟对外行动署亚太事务总司长维冈等嘉宾共同参观展位。张明表示,再过几天,就将迎来新中国70华诞。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成就,中国人正共同迈向全面小康。
  张明特别提及,运用欧洲公司的高新技术,中国古老的天坛从万里之遥复制到大家眼前,其中蕴藏的和谐之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恰恰契合当前中欧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在欧盟机构刚刚换届之际,中方愿与欧方携手努力,将中欧关系推向“更快、更高、更强”。(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专家:华侨华人在新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独特作用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吴侃)报道: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多位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华侨华人在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林宏宇称,华侨华人对于新中国的建立功不可没,他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筹备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侨胞纷纷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说,以钱学森、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海外学子放弃西方优厚的生活,回到中国,成为新中国各个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汤仙虎、侯加昌、林慧卿等华侨体育人才回国执教,对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良多;新中国成立之初还急需各种物资,侨商李引桐历尽千辛万苦,将橡胶树苗引进海南岛,填补了中国橡胶种植的空白。
  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教授龙登高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初,侨汇曾对扭转中国外汇不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国家在广东、福建等侨乡设立了华侨投资基金,同时兴建华侨新村,华侨华人把钱存入基金,并在华侨新村购置房产。”龙登高说,印尼华商林绍良在华侨新村买了四套房子,但几乎没住过,可以说纯粹是为了支持家乡建设。
  改革开放之初,华侨华人率先进入中国,在各地投资兴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奕平说:“他们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商业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对企业的经营观念更新、产业工人培育、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龙登高说,1987年印尼华商林文镜回乡投资,那时福建福清还是个农业县,完全不具备投资条件。林文镜和福清政府合作,从零开始,修路、建港口、建酒店,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侨商走到哪里,政策改革就走到哪里,他们为日后外商投资大举进入中国‘开路’,也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进入新时代,华侨华人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科教进步、和平统一及文化传播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华侨华人是连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天然桥梁和纽带。”林宏宇说,他们拥有广泛的商贸网络、资金和人脉优势,熟悉住在国政策法规、文化环境,又与祖(籍)国血脉相通,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
  龙登高认为,如今侨资的作用并没有减弱,侨智的作用也越发重要。“这些来中国投资的侨资企业,一方面为推动中国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也搭上了中国经济的快车,使自身得到发展。”
  “华侨华人慈善捐助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张秀明说,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不仅成为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对中国公益事业发展起到先导和示范作用。
  “海外有大量的侨团,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着中国的领土和权益,广泛宣传和平统一主张。”陈奕平强调,华侨华人还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在住在国发展华文教育、创办华文媒体、举办文化活动,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改革先锋看中国: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报道:  从积贫积弱到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走近世界舞台中央,70年来新中国发展成就堪称奇迹。
  国庆前夕,参与创造这一奇迹的多位“台前幕后英雄”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他们,在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他们,深知今日中国的巨变得益于锐意改革,这条成功之路今后还将继续走下去。

  刘永好:我们的国家“变得更自信和有底气”

  “饲料大王”“扶贫状元”“四川首富”“改革先锋”……如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最在乎的身份,是民营企业家和“农民朋友的朋友”。
  刘永好回忆说,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他感到“大干特干的时机终于来了”。在改革的大时代里,他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说:26年前民营经济的希望,在于它的活力、机制以及运营模式作为中国经济的有益补充;在新的格局下,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更加彰显,在经济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新的希望所在。
  “20多年间,我已经从一个中青年步入了老年,我们的国家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变得更自信和有底气。”刘永好说。

  李彦宏:我们踩在时代节点上

  从打造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到研发人工智能、开发无人车,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理念始终是:以技术创新服务人类生活。
  谈及个人命运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联系,李彦宏称自己“非常幸运”:回国创业时,国家经济高速成长,为创业者提供了舞台;今天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各个产业都在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
  “可以说,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我们都刚好踩在了时代的节点上。”李彦宏说。

  吴金印:“不找市长找市场”

  作为河南省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吴金印把一个村民缺衣少粮的穷乡村,变成中国“明星乡镇”。
  用他的话说,“看市场需要什么,就带领村民干什么”。从上世纪80年代一手发展林果经济,一手建设水泥厂、石灰厂、建筑石材厂,到吸引全球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再到转型“绿色经济”甚至“航空小镇”,吴金印说,“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找市长找市场”。

  王启民:“要走在前边”

  著名石油开发地质专家王启民为大庆油田奋斗了几十年。当年,新中国急需石油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撑,王启民和同事们进行了多次探索试验,终于找到了适合大庆油田的开采办法。自1976年起,大庆油田连续27年年产原油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创造了世界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能为发展祖国石油事业,为大庆油田鞠躬尽瘁,奋斗不息,是我终身的事业、一生的追求。”如今,年过八旬的王启民仍充满激情地在油田开发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说:“不能等出现问题再解决,要走在前边,走在科技兴油的前边。”

  潘建伟:我们要创新,就要有自信

  “科技工作者正身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伟大时代,同时也肩负着科技报国的使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是量子领域研究和实用化的明星科学家和领跑者。近年来,他率领团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开通全球首条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成功实现洲际量子保密通信……使中国在量子保密通信方面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我们要创新,就要有自信。”潘建伟认为,“在传统的信息技术领域,我们整体上是处于跟随者和模仿者的角色,但到现在,至少在我们的努力下,在量子通信这个方向已经做到了国际领先。”

  倪润峰:改革开放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中国的彩电行业中,倪润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中国知名的“彩电大王”,也是“改革闯将”。他曾一次次逾越“雷池”探索出长虹“军转民”之路,也曾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中国彩电走向世界。
  在倪润峰看来,无论是长虹的“市场化经营行为模式”,还是对彩电核心技术的重视,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崛起,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主动出击、敢为人先。
  如今长虹已从中国西南的一家普通军工企业发展为资产上千亿元的跨国企业集团,产品和服务遍布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核心就在于实干。”倪润峰说。(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发布《南宁共识》 将携手打造示范项目

北欧绿色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杨陈 林浩)报道:2019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峰会26日至28日在广西南宁举办。来自中国与欧洲的300余名城市与企业代表共同发布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南宁共识》,将携手打造绿色智慧城市示范项目。
  法国前总理、法国总统中国特使、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拉法兰在峰会开幕致辞时表示,建设绿色智慧城市需要各方共同推进,首先是要加强城市及市民之间的合作,关注民众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其次是加强公有行业与私有行业之间的合作;国家之间的合作也必不可少,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依赖彼此来共同生存和发展。
  当前,打造绿色智慧城市已被各方视为提高城镇化质量,有效缓解“城市病”,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建议,打造绿色智慧城市应遵循五个原则:第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第二,循序渐进,分步推进;第三,自上而下的规划,自下而上的建设;第四,市场化、企业化、平台化地推进;第五,法制化、标准化地推进,政府应出台鼓励各方参与共建共享的政策措施,为智慧城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当天,参会各方就绿色智慧城市的价值、发展模式、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达成发布了《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南宁共识》。
  共识指出,绿色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与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相关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合作是中欧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欧将选定示范性的城市、小镇、园区、社区,发布中欧绿色智慧发展的合作指南,集结技术、资金等资源,推进项目取得进展。优先选择中欧绿色智慧卓越城市、创新城市推荐的项目。
  本届峰会由欧盟委员会指导,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法国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等机构共同主办。(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乌克兰“通话门”发酵 美国2020选情或添变数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 记者   陈孟统 ) 报道:    美国白宫25日公开了总统特朗普今年7月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一份通话记录。尽管特朗普希望借此证明自己在通话中并无不妥之处,但国会民主党人表示,这是总统滥用职权的“确凿证据”,他应该被弹劾。
  一名美国情报界人士日前检举特朗普在上述通话中,向乌方施压,要求其对美前副总统、民主党总统竞选人拜登及其儿子进行调查。美国会众议长佩洛西24日宣布启动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指责其滥用职权并寻求外国势力干预美国总统选举。
  特朗普则将民主党的行动贴上与“通俄门”相同的标签。他抨击弹劾调查是另一场“猎巫行动”,是针对总统的骚扰。
  这份总共5页的文件记录了7月25日美乌领导人约30分钟的通话内容。特朗普当时对泽连斯基说,“最近很多人在谈论拜登的儿子,说拜登干预了对他儿子的起诉。很多人想知道这件事,所以无论你能做什么都是很好的。”
  在通话中,特朗普还一再表示,泽连斯基应与美司法部长巴尔和总统私人律师朱利安尼合作,“弄清事情的真相”。
  围绕这场“通话门”的舆情正在华盛顿持续发酵,美国两党对这份通话记录的评价持截然不同的立场。
  佩洛西25日发表声明说,这份通话记录证明了弹劾调查的必要性。她指责特朗普是在利用纳税人的钱向其他国家施压,从而为自己的竞选谋利。“总统要么不知道自己说话的分量,要么不关心道德规范或他的宪法责任。”
  沃伦、哈里斯等多位民主党总统竞选人均表示,通话记录是特朗普滥用职权的“确凿证据”,他必须被弹劾。
  按照法律程序,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总统须获得简单多数的赞成票,但要成功弹劾总统并让其下台,还须得到三分之二以上参议员支持。相关弹劾条款想要在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获得通过,可能性不大。
  根据《纽约时报》实时更新的数据,目前已有211位民主党众议员表态支持弹劾,133位共和党众议员反对或尚未决定是否支持弹劾。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在通话记录公布后不久发表讲话,指责众议院民主党人“对弹劾上瘾”。他说,“虽然国会的朋友们都急于作出判断,但我们将继续关注美国人民的事务。”
  《华盛顿邮报》援引一位共和党参议员的话说,尽管他们认为民主党人在弹劾问题上做得过了头,但通话记录是共和党现在必须面对的一个“巨大错误”。
  正在纽约出席联合国会议的特朗普25日下午与泽连斯基举行会晤。在被问及相关问题时,泽连斯基否认特朗普曾在电话中向其施压。他表示,这是一次正常的通话,“没有人向我施压”,他本人不想卷入美国的选举事务。
  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虽然特朗普被弹劾的可能性不大,但“通话门”及相关调查势必对日益临近的2020年总统选情带来新变数。美国两党都有可能从中“各取所需”,激发更多选民为自己投票。
  美联社将“通话门”定性为一场引发“惊人转折”的政治事件。其分析称,这将促使民主党不断加大对特朗普的弹劾调查力度,而经历过“通俄门”的特朗普相信,这将增强而不是削弱选民对他的政治支持。(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联合国报告:本世纪末海平面上升或达到 30-60 厘米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报道: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即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骤减且将全球升温限制在远低于2°C的水平,到2100年时,海平面上升仍可能达到30-60厘米左右。报告同时警告称,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强劲增长,则可能达到60-110厘米左右。
  IPCC是评估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研究的联合国机构,于1988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建立,旨在为决策者提供关于气候变化、其影响和未来潜在风险的定期科学评估,并提出适应和减缓战略。IPCC有195个成员国,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
  这份《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于24日获得IPCC全部195个会员政府批准,为将全球升温限制在最低水平上的效益提供了新证据。报告指出,紧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以限制海洋和冰冻圈的变化规模,生态系统和各种生命能够随之得到保护。
  报告详细分析了高山地区重大变化将影响下游社区、融冰和海平面上升、更频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海洋生态系统受影响、北极海冰量下降和多年冻土融化等气候变化对海洋和冰冻圈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其中,报告特别指出,极地和山区的冰川和冰盖正在损失冰量,这促使了海平面加速上升,同时扩大了海洋变暖的范围。报告显示,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15厘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已达每年3.6毫米,较上世纪快了两倍多——而且还在加速。
    报告警告称,海平面将在未来几个世纪继续上升——即使温室气体排放骤减且将全球升温限制在远低于2°C,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高度仍可能达到30-60厘米左右,但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强劲增长,则可能达到60-110厘米左右。
  “近几十年来,由于格陵兰和南极洲冰盖的水输入量不断增加,加上冰川融水以及升温海域的扩大,海平面上升的速率已经加快。”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瓦莱丽·马松-德尔莫特表示。
  据悉,该IPCC特别报告将为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即将到来的气候和环境谈判(如今年12月将在智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5)中提供关键的科学信息。(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