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者的12天“战疫”:从负面消极到乐观相信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重庆2月3日电 题:一名患者的12天“战疫”:从负面消极到乐观相信
  中新社记者 钟旖
  3日,在医院隔离治疗12天后,高雪(化名)终于可以出院了。在离开医院前,她特地梳洗一番。
  高雪是重庆市垫江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首例确诊病例,也是首例出院病例。与重庆之前出院的7名患者相比,29岁的高雪身份较为特殊,她自己是在武汉工作的一名医生。尽管专业的医疗知识背景令其掌握“抗疫”主动性,但高雪告诉中新社记者,12天来,她仍经历了从负面消极到乐观自信的转变。
  高雪是垫江本地人,1月19日从武汉市返回家乡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最开始我以为自己只是感冒,但是经过比对症状,发现又与感冒不同。”职业敏感让高雪警惕,21日一早,她便自行到垫江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垫江县疾控中心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22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属轻型患者。
  入院之初,高雪的精气神并不乐观,犹如一根紧绷着的弦,“第一次生病却没有家人在身边”,加上网络信息扑朔迷离令她一度充满负面情绪,心态很不好。
  彼时,垫江县人民医院抽调了由10名医生担当临床一线、7名专家、7名护士组成的专家小组,对疑似病房、发热门诊等开展筛查诊疗工作。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李元生注意到高雪的情绪后,开始对她进行心理疏导,让她看科普资料、专业的诊疗指南,并一起探讨治疗方法。
  慢慢地,高雪的心情放松下来。入院第三天,发烧停止、症状逐渐向好,高雪的信心开始回笼。虽然不能见面,家人的关怀并未缺席。高雪的堂妹告诉记者,“姐姐住院后,一整个家族的心都牵挂着。每天家人都要煮好鸡汤、鸡蛋送到医院。大家也会通过手机通话、视频的方式互相报平安、打气,让姐姐渡过难关。”
  12天时间里,垫江县人民医院专家组根据高雪病情,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调节免疫力、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后期,高雪病情稳定,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CRP、SAA正常,肝功、肾、心肌酶谱、凝血功能正常,经重庆市县两级专家组会诊,符合出院标准,同意2月3日出院。
  走出医院大门,高雪接过医护人员送的鲜花,提出留下一张合影。“我能康复,首先要感谢医疗团队。照顾我的医生护士们,相见都是戴着口罩,我连他们的脸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他们的认真让我感到伟大。”高雪说。
  谈及这场“战疫”,高雪最想说:“疫情是可防可控的,只要每个人都提高自己的防护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都能够战胜暂时的困境。”
  出院后,高雪将继续居家观察一段时间。呼吸着室外的新鲜空气,高雪告诉中新社记者,“接下来,我希望自己早日回到工作岗位,为抗击疫情作一份贡献。”(完)       

北京复兴医院出现聚集性病例 9人感染包括5名医护人员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于立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出现聚集性病例,确诊9例,其中医护人员5例、住院患者4例,以轻症为主,均已转到定点医院。
  2月2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新闻发言人缪剑虹透露了以上信息。
  缪剑虹表示,经过初步调查,此次北京出现的聚集性病例,与个别医务人员受感染有关,具体原因进行流调和排查中。目前相关密接者正在集中观察。专家认为,总体可控。
  针对复兴医院出现的聚集性疫情,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贺雄介绍说,目前,北京市共报告聚集性病例41起,涉及病例124人,占确诊病例50%以上。聚集性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或同事中有湖北等地接触史,在病例确诊前与之接触,或作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发病。
  贺雄介绍说,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一个家庭、一个工地、一个单位等小范围内发现2例及以上的病例,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聚集性活动是导致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因素,聚集性疫情防控是目前北京市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完)   

节后上班第一天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马海燕)2月3日,农历正月初十,中国大部分地方迎来春节后的上班第一天。受新型肺炎的影响,今年比往年的节后上班晚了三天。
  上午10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关于疫情的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六个部委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保障情况。部门之多,足见疫情之重要。
  下午3点,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举行。前往这个非常时期最受关注的部门报到,已经成了跑口记者的必修课。
  除了机关单位,各个行业也都在陆续开工。除了不得不面对面的“窗口行业”,非常时期流行网上办公。
  在互联网企业做人力资源的亚玲一早就起床准备9点的视频会议,“这是年后上班第一天,要给老板一个好印象。”
  也许是使用的人数太多,提供在线办公服务的钉钉与企业微信同时出现了服务器拥挤甚至崩溃。瞬间同时发起海量各类会议直播,让网络难以承受。
  非常时期非常发布。首场外交部网上记者会3日在微信群里举行。“网上记者会”这一形式让很多中外记者觉得新鲜。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小时零5分钟回答了20个问题,简洁又高效。
  非常时期非常办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朱丹、检察官助理高斌斌在节后上班第一天,使用远程提审系统对一起开设赌场案的五名犯罪嫌疑人进行了讯问,实现“零接触”安全办案。
  非常时期非常上学。清华大学约5万名师生3日在该校在线课堂“雨课堂”同上一堂课。由于疫情延期返校,“延期开学不停课”成为师生们共同的心声。
  实际上,虽然教育部推迟开学,但多所学校都有专人值守,与外界沟通的宣传部门、负责教学安排统筹的教务部门、负责留守学生食宿的后勤部门等运转有条不紊,都在为2月17日的“线上开课”做准备。
  随着外出人员陆续返回,北京市所有中小学开始每日上报学生体温、健康状况,班级群里每日接龙回复,除了没与学生见面,班主任的工作也恢复起来。
  还有那些人们日常生活离不了的服务行业也复工了。一早去报社上班的陈先生发现,出小区看见的第一个人是快递员,到单位门口看见的第一个人也是快递员。路边的麦当劳、蛋糕店也有了买早点的人。早晨八点半的阜成门地铁站,出站的人明显多起来,生活在逐渐恢复生气。
  开工了,防控疫情不能松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提醒:自行健康监测、讲卫生、勤洗手、定期消毒公共物品、保持空气流通,仍然非常必要。
  与往年开年第一件事“定计划”不同,制定健康守则、加强卫生防护措施、测体温成为很多单位今年节后开工第一要务。(完)  

除了口罩 还能给战“疫”医者送去什么?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题:除了口罩 还能给战“疫”医者送去什么?
  中新社记者 张素
  “请把医用N95口罩留给一线医护。”多家媒体2日共同呼吁。截至发稿时,这一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超过5000万次。
  N95是指一种过滤效率标准,对应的是防尘、医用防护两类口罩产品。当前,中国的口罩日产量逾1000万只,但N95医用防护口罩日产能仅有60万只。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内的多位专家均表示,一般口罩能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满足普通民众的需要,大家应把N95口罩留给医护人员。
  受此号召,有的地方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公告,要求各级各单位将已购买或储存的N95口罩全部捐赠给一线医护人员使用。为鼓励市民捐赠,公告还提出“1副N95口罩可兑换5个普通口罩”。
  连日来,从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人公原型陆勇等人到华人华侨、多家企业,也都在海外采买N95口罩,并将这些医疗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上。
  人们知道,疫情当前,处于战“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口号”,更需要“口罩”。他们多一片N95口罩,就多一份防护和安全,我们也就更有希望早一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仅是一枚口罩,更多保障医护人员的措施陆续出台。
  政策方面,国家卫健委3日明确“抗疫”医护人员感染应依法享受工伤待遇;补助方面,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对参与一线疫情处置的医护人员每人一次性发放6000元(人民币,下同)慰问补助;社会方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已为12家医院共15746名医务工作者提供每人3000元的人道救助金。
  当然,“口罩”重要并不意味着“口号”无用,但需要明白什么样的“口号”才能喊到人们的心坎里。
  1月31日,中共湖北省委授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对于这位身患渐冻症、在与生命“赛跑”的同时率队与病毒抗争的英雄,人们深表敬意。如果将视线放宽,几乎同一时期,中共在防疫期间对消极怠慢工作的官员严肃处理,截至1月30日,全国至少已有34名干部受到处分。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惩间拉平民众心里的公平秤。
  英雄也是血肉之躯。疫情暴发后,多家保险公司为一线医护工作者无偿赠送专属的保险保障。在疫情发源地武汉,“封城”后交通不便,市民自发组建志愿者车队接送医护群体上下班。
  英雄也有后顾之忧。当医护人员被迫在家庭角色“缺位”,许多人自动“补位”。有自营生鲜平台免费为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庭送菜上门,有公益基金会设立专项资金、组建行动小组,为医护人员家庭中无人照料的孩子、老人提供支持,还有教育机构为医护人员子女免费授课。
  更重要的是,拉长时间线来看,人们正在重新塑造中国的医患关系。一句“加油”的背后不再是单方面的审视要求,更多了些惺惺相惜。
  战“疫”期间,也曾出现“肺炎病人家属殴打医生”“患者撕扯医生防护服”“患者向医护人员吐口水”等恶性事件。司法部门迅速出手,依法对违法犯罪者刑事拘留。人们在拍手称快时也在呼吁尽快以立法形式严惩“医闹”,为医院配备安检器材,切实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今年年初,一幅描述医患关系的漫画曾被广泛引用。画中的医生一手迎击“死神”的镰刀,另一手执起盾牌,抵挡着患者及其家属的菜刀。如今,有网友根据张定宇院长、剃光头的“90后”女护士单霞等医护人员的事迹改编成漫画,点赞数近18万。“或许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你一定会记得他们为了谁。”疫情过后,当人们不再需要“口罩”时,希望这“口号”依然久久地温暖人心。(完)      

广东报告新型肺炎确诊病例增至725例 涉1例巴基斯坦籍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广州2月3日电 (蔡敏婕)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日通报,截至2月3日12时,全省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725例。
  3日0至12时,广东新增确诊病例42例,有2680名密切接触者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中,深圳市245例、广州市200例、珠海市55例、佛山市45例、东莞市31例、惠州市28例、中山市25例、汕头市18例、湛江市14例、肇庆市10例、阳江市10例、梅州市8例、清远市7例、揭阳市6例、韶关市5例、汕尾市5例、茂名市4例、江门市4例、潮州市4例、河源市1例。男性352例,女性373例,年龄介于10月龄至86岁之间。
  截至2月3日12时,在院的711确诊病例中,危重22例,重症58例,普通型631例。累计出院14例。无死亡病例。
  另据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3日通报,2020年2月2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确诊病例14例,其中1例为巴基斯坦籍。
  此外,广州189例确诊病例涉及11个区110个小区或场所。发现确诊病例后,疾控部门已对所涉及的小区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督促指导社区和物业做好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与病例有关的密切接触者已送指定场所医学观察。(完)         

再探武汉隔离区医务人员:“患者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武汉2月3日电 题:再探武汉隔离区医务人员:“患者康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作者 张芹 聂善化 王云可
  3日上午8时,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内一科主任姜林来到医院住院部三楼,召集全科室医护人员开会交代当日工作要点,并再三嘱咐多关注病人情绪。
  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是武汉市首批公布的61家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之一。目前,姜林所在的科室收治了多名疑似或高度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确诊病人会集中转送到定点医院,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密切观察疑似患者病情发展,进行对症治疗。”姜林称。
  医务人员生活区与隔离病房隔着一条长长的走廊,每日查房前,做好防护工作必不可少。在穿衣区,姜林依次穿戴防护服、鞋套、护目镜、口罩、手套、防护面屏。他告诉记者,这套防护装备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尽量不让穿戴者皮肤暴露在空气当中。
  穿戴完毕,记者在医务人员带领下,进入呼吸内科一病区。这里原本是由45张床位组成的普通病房,收治疑似患者后,为确保隔离治疗,每间病房仅供1名患者使用。
  穿过厚厚的门帘,就是被医务人员称作“污染区”的隔离病房。长长的走廊里整齐摆放着消毒物品,身穿隔离服的护士不时会推着治疗车挨个进入病房。
  正式查房前,姜林会带领科室同事在医生办公室查阅每名患者的CT片及各项检查报告。“这个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可以安排明天复查CT看看肺部感染情况是否有好转。”一旁护士长柳晶将医嘱详细记录下来。
  “今天感觉怎么样,还有呼吸急促的问题吗?”7床是一名女性患者,入院时血氧饱和度偏低,间断性呼吸困难,下肢还出现肿胀。一边听值班医生汇报病情,姜林一边轻轻掀开患者被角,检查她脚部是否消肿。
  “您放心,情况在好转,一定会好起来的。”姜林告诉记者,在对症治疗同时,安抚患者紧张情绪也是医务人员的重要工作。“他们一个人住在单间,面对未知疾病,焦虑、害怕可想而知,”姜林说,这种情况下,告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可以大大缓解他们的恐慌,理性面对治疗。
  疑似患者是否能确诊,病毒核酸检测是重要环节,咽拭子标本采样则是检测的第一步。“这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在棉签取样过程中,会引起患者剧烈咳嗽,飞沫四处飞溅。”姜林介绍。
  “说实在的,也会害怕,但作为医生,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科室主任,姜林主动承担所有采样工作,以减少同事感染风险。
  两个多小时的查房,身着防护服的姜林此时已是大汗淋漓,护目镜上也挂起一层水雾。
  他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昨天收到的一则患者家属感谢信。那是1月中旬姜林收治的一对老夫妻,确诊患上新型肺炎后转至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继续接受治疗,目前已经痊愈出院。
  姜林说,对于一线医生来说,最大的心愿是病人康复,最大的喜悦是病人痊愈。(完)          (中新社图片/   摄)

编辑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