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瑞典每日新闻报诺奖预测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宣布时间又到了。到今天为止已经宣布了三个奖项,一个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个是物理学奖,一个是化学奖。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猜测。

以前总觉得诺贝尔奖提名保密50年,那么去年提名的肯定是无法知道的。不过,今年瑞典每日新闻报DN在10月4日周日的科学版面却爆出了惊人的消息。

第一个就是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应该奖励给丙肝病毒的发现者,至少查尔斯赖斯预测对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预测了宇宙黑洞的发现会获奖。 但获奖者的名字不对。领域对了。今天的化学奖预测很准,名字也很准。只不过预测三个人,但只有两人获奖了。

因此,确实,从事科研的人太多太多,但是得诺奖的人一年最多就三个,一个领域里。诺贝尔奖是瑞典著名化学家阿尔佛雷德诺贝尔留下遗嘱,要把他的遗产奖励给在医学,物理学,化学,文学和和平领域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不分国籍,也不管她或他是否是瑞典人,只要是在这些基础学科有重大贡献,就可以奖励。

于是,人们就知道了有法国的居里夫人,巴斯德灭菌法,等等,很多在人类历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就有这个获奖的可能性。例如,中国的屠呦呦因为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世界数百万人的生命,让疟疾远离人类。

诺贝尔是个化学家,但他从来没有上过学。他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四国语言。他有家庭教师来教他,因此,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一生中有很多发明,有一百多项专利。他的父亲以前就是经营管理火药场或者是弹药场的。

因此,他留下了一笔巨额财富。但是,他一生未婚,没有孩子,60多岁,他客死他乡,在意大利去世。因此,每年12月10日,他去世的那一天举办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和晚宴。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里的上万朵鲜花都是从意大利他住过的那个小镇运来的。

诺贝尔留下遗嘱,于是,瑞典人根据遗嘱成立了诺奖基金会,经营这个遗产,同时,根据市场,让遗产不断升值。诺奖第一次颁奖其实是在斯德哥尔摩的宏大酒店Grand Hotel. 后来,还到皇家歌剧院颁奖过。

诺贝尔奖也设立了文学和和平奖。彰显诺贝尔对文学的重视。人如果没有文学修养,也会是一种缺憾。尤其有趣的是诺贝尔奖还包括和平奖,而和平奖又在挪威发,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诺贝尔活着的时候,挪威属于瑞典大帝国的一部分。但是,随着芬兰被俄罗斯占领,后来独立,瑞典从丹麦独立,挪威也希望自己独立出来。有人认为,诺贝尔可能预见到了挪威会分离。所以把和平奖放在那里。挪威和瑞典果然是没有放一枪一弹,或者可能就是不重要的一枪,总之,两国很快就签署了和平分手协议。两国边界是一脚踏两国的典型旅游景点。因为大家和平相处,所以,和平奖依然在奥斯陆宣布,颁奖也在哪里。100年不变。

到1969年,瑞典议会又加了一个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钱数和诺奖一样,也是100万克朗。也是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审。

近年来,诺贝尔奖就成了瑞典最响亮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因为它在自然科学和文学和平奖方面的平衡,与高水准,为世界科学和文学领域确立了一个风向标和晴雨表。

记者曾经两次采访汉松秘书长,他那时还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奖大会秘书长。他说,人们对文学和和平奖经常多有评论可能是因为人们比较了解,比较爱评论,而对自然科学可能懂的人不多,所以,争议比较小。同时,诺贝尔奖也尽力避免当年评审当年,时效都是非常久远,都是被证明了确实是巨大贡献。即使你说某某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没获奖,这是非常可以理解的。但是,获奖的基本上都是真正的巨大贡献。

诺贝尔奖耗时耗力耗金钱,为什么要一直坚持?这就是瑞典的英明之处。诺奖得主要到瑞典来给学生讲学,上课,这可以鼓励瑞典的年轻人,追求科学。每年都在最黑的时候,在黑暗中送来一盏灯,照亮人们的心灵。

诺贝尔这个品牌,就是经久不衰,知识就是力量。科技就是生产力。文学可以熏陶人的灵魂。和平是我们的愿望。它甚至也成了一种北欧这个角落的人向世界发出的一种呐喊,我们也要影响世界,但我们就是通过和平奖的方式来发出我们的声音。

明天就要宣布诺贝尔文学奖了。诺贝尔文学奖是最有争议的奖项。每年都有人有不同的意见。我是2006年开始报道诺贝尔奖的。那时候,我们就一直追问,什么时候中国人能得诺贝尔奖。说实话,我都有点儿脸红,总是问这个问题。中国离诺奖有多远,得了,觉得很高兴,没得有点酸。我也因此曾经追问过诺贝尔文学奖前评委马悦然。在他85岁生日的时候,我问他是否中国没人得文学奖是因为翻译不够?他说确实有这个原因。不过,作为唯一一个汉学家评委,他和他的先辈高本汉,斯文赫定等人都是做过很多努力。最开始是通过斯文赫定问鲁迅是否愿意接受诺贝尔奖。我们的鲁迅先生说中国没有合格的作家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谦虚地谢绝了。瑞典著名作家,斯特文堡那时候对诺贝尔奖冷嘲热讽,所以,一辈子无缘。

但是,对中国作家最早让人感兴趣的是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他是中文英文都很棒。但是,后来因为二战,诺奖停了两年。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因为《大地》获得诺贝尔奖。她曾提名林语堂。赛珍珠在中国呆过,大地描写的是中国农村农民的勤劳乐观精神。

到80年代,马悦然曾经亲自翻译沈从文的作品,和沈从文联系的时候,结果获悉沈从文已经去世了。中国解放以后,与西方的联系几乎切段。象林西莉那样想到中国来,得通过国王写推荐信,同时也在使馆有关系。

后来,法国华人作家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到2012年,中国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人着实感觉很高兴。尽管我记得那一年诺奖周大雪纷飞,但人们的心里是热的。

2015年,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尽管诺贝尔奖评委否认这是对中医的奖励,但是,该奖还是大大地提高了中医的名声。

瑞典人有时对争议并不感觉难堪,因为他们觉得有争议说明能够吸引人的注意。而事实就是想吸引人的注意,所以,有争议不是坏事。通过争议,人们才能真正明辨是非。当然,有自然科学三大奖项的坐阵,文学和和平的争议无疑也增加了诺奖的活力并吸引了更多人对诺奖感兴趣。

在瑞典永恒的新闻就是诺贝尔奖的发布和颁奖!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