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顾诵芬、王大中二位先生!这是我们该追的星!

源自中国侨网 来源:中国新闻网记者:张蔚然 张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1月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顾诵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王大中,共同获得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Image图为顾诵芬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供图
顾诵芬生于1930年2月,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员,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顾诵芬致力于推动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创新设计多型飞机气动布局,建立了新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体系。他主持研制歼八、歼八II超音速歼击机,开创了中国自主研制歼击机的先河,歼八系列飞机是20世纪中国军队核心主战装备。他建立了中国歼击机研制体系,为航空武器装备跨代升级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高度关注国家战略安全,为大飞机飞上蓝天提供决策支持。他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飞机设计领军人才,为新中国航空工业70年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Image图为王大中 清华大学 供图
王大中生于1935年2月,是清华大学教授、原校长,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大中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耕耘数十年,主持研究、设计、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5MW壳式一体化低温核供热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固有安全特征的10MW模块式高温气冷实验堆,并大力推动以上两种先进反应堆技术的应用。他领导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以提高核能的安全性为主要学术理念,成功走出了一条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之路。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悉,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除顾诵芬、王大中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之外,还评选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5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5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137项。
记者获悉,持续激励基础研究是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一大特点。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出一批原创性成果,有的聚焦基础研究,如数学在现代数论的前沿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也有的瞄准应用基础研究或民生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如“麻风危害发生的免疫遗传学机制”研究成果加速了中国消除麻风危害的进程。
本次评选还强调成果应用积淀。一项研究成果的取得,背后往往是科研工作者“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勤奋。
Image图为2019年,钟南山院士与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等人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讨论团队发展方向 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 供图
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团队从1979年建立以来,以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生命至上科学态度为指导思想,以社区防控、早诊早治、精准治疗为抓手,紧密围绕“呼吸疾病发生发展的流行病学特征、分子机制及早诊早干预”这一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研究,以实现“顶天”——要在国家疾病防治急需的领域,紧盯国际前沿理念及技术,“立地”——要研发适合国情的疾病防诊治手段和药物,“为人民”——致力于提高国民身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创建了国际先进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体系,推动中国突发卫生公共事业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新发呼吸道重大传染病“防-监-治-控”链式周期管理体系。同时扎根基层,立足社区,开展针对健康人群及早期患者的干预措施,将呼吸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减少患者医疗费用。为推广健康理念,编撰了《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为中国健康科普事业做出了有力推动。
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开放合作的步伐更加坚实。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全部向外籍专家开放,最终由外籍专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5个,其中参与研究时间超过10年的有2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共受理来自22个国家的54位候选人和1个国际组织,再创历史新高。最终,来自法国、荷兰、日本、英国、德国等多国的8名外籍专家,以及1个国际组织(国际热带农业中心)获奖。其中,既有促进双方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专家,又有为推动政府间国际科技合作做出贡献的学者,合作领域涉及射电天文学、可控核聚变能源、血液学、热带农业等多个学科领域。中外科学家团结协作,有效助力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双城经济圈 川港合作项目签约投资总额40亿元

来源:中华网四川 2021-11-03 16:47:53A+A-

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北欧中华网四川消息(陈敏)11月3日,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接交流论坛在成都举办。会上,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正式成立,并举办了川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投资总额40亿元。

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双城经济圈  川港合作项目签约投资总额40亿元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接合作,对于促进协调发展,民营企业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作用。粤港澳大湾区是川渝借船出海的重要战略伙伴,在产业技术、人才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川渝是粤港澳大湾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市场,能量储备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潜力大、优惠政策多,强化两区交流合作,进一步优化整合资源技术市场以及产业链等要素,将会为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论坛现场,川渝粤港澳五地近千家企业发起成立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并举行了联盟启动仪式,以此平台希望企业家们能持续地建好、用好本次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共抓发展,共享成果,同时也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和机构来参与川渝粤港澳建设,促进五地经贸、人文、科技等方面的深度交流融合,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共同创会主席、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宣读了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倡议书。

粤港澳大湾区携手双城经济圈  川港合作项目签约投资总额40亿元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川港合作项目签约仪式,项目投资总额40亿元。其中,香港新华集团、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 、四川五九六智感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成立面向制造业的关键器件产业化服务平台-光电传感先导区,香港新华集团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香港新华集团与四川省香港商会成立港澳中小企业内地创业基地,香港新华集团、上海京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杉信(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华东师范大学京道创新发展基金。

本次论坛由全国工商联、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四川省委统战部、重庆市委统战部、四川省港澳办、四川省经济合作局、广东省工商联、四川省工商联、重庆市工商联、粤港澳企业家联盟、四川省香港商会共同主办,来自川渝粤港澳五地的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港澳侨资企业、民营企业负责人欢聚一堂,共享时代新机遇,共绘发展新蓝图。

编辑 陈雪霏 查正富

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在蓉成立

中国新闻网2021-11-03 16:02:15

图为论坛现场。 王磊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网成都11月3日电 (记者 岳依桐)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接交流论坛3日在四川成都举行,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在论坛上正式成立。

  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由五地近千家企业发起成立,将通过搭建政商沟通对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交流合作、银企互助共赢、青年创业扶持、公益慈善等多种平台,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论坛上发布的《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倡议书》提出,联盟全体成员应充分发挥经济实力雄厚、智力资源丰富、商业人脉广泛等优势,实现交流互动、信息互通、资源互享,引导更多海内外企业和团体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在蓉成立。 王磊 摄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通过视频致辞表示,成渝地区发展空间广阔,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理想台阶,香港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支持港商参与成渝地区的发展,相信港企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与内地企业携手合作,定能为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做出贡献。

  澳门啤酒有限公司联席董事长蔡明威表示,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的成立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进一步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让企业与地方的对接实现“点对点”到“面对面”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交流,促成合作。

图为论坛现场。 王磊 摄

  在四川省香港商会会长洪清农看来,川渝-粤港澳企业家合作联盟的成立,能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联动协同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通过联盟搭建的平台,相信会吸引更多港商投资西部,共享机遇,同时川渝企业也能更好地走向粤港澳大湾区。”

  “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是联盟成立的重要意义之一。”珠海中京元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副董事长胡可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机遇,但不少粤港澳企业家对具体如何参与其中等信息的了解程度仍需进一步加深,联盟的成立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双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完)

编辑 陈雪霏 查正富

海内外川渝涉侨商协会合作联盟2021年年会在成都举办双城经济圈对接

北欧中华网四川消息(陈敏)11月2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接交流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海内外川渝涉侨商协会合作联盟2021年年会在成都举办。会议总结了海内外川渝涉侨商协会合作联盟2020-2021年度工作,并部署了2022年度工作安排。
海内外川渝涉侨商协会合作联盟2021年年会在蓉举办

会议指出,广大海内外川渝籍涉侨商协会应把握历史黄金发展机遇期,在海内外川渝涉侨商协会合作联盟工作机制框架下,团结一心、守望相助,高效协作、优势互补,联动互促、多元发展,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助力川渝引智引资。积极参与“海科会”“海科杯”“智博会”“西洽会”等重大科技人才交流活动,搭建引才引技渠道,推动海内外资金、技术、高新科技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在川渝地区落地;参与建设“兴川助渝侨界智库”,推荐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专业人士加入智库,为川渝地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举办川渝侨资企业互助合作洽谈会,为大家搭建合作平台,共享发展机遇。

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依托海外川渝涉侨商协会资源和平台,共办“文化中国·锦绣四川(魅力重庆)”“中华川菜·世界品味”“海外华文媒体四川(重庆)行”“中华文化大乐园”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民心相通;借助第十一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及海外华文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川渝故事。

参与家乡公益事业。鼓励海内外川渝籍侨胞回馈桑梓,奉献爱心。以“侨爱工程—绿色宜居乡村行动”等为平台,适时适度组织联盟商协会或企业通过侨捐资金、侨商投资和引进农业高新科技、专业人才等方式,扶危济困、扶贫助学,为四川和重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夯基献力。

真诚服务联盟成员。继续建设“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和“海外惠侨熊猫书屋”等海外惠侨工程,开展“寻根中华·天府华教云课堂”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惠及广大川渝侨胞;建设网络服务平台,为联盟成员企业和个人资政建言、发布合作信息、反映困难诉求提供便利,并发挥协调沟通作用,积极反馈解决。

加强联盟发展建设。举办川渝侨资企业高管研修班,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侨资企业负责人、高管授课,助力企业、商协会更好把握国家战略机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发展;举办海内外川渝涉侨商协会合作联盟2022年会,研究讨论合作联盟重大事项,积极吸收新成员加入,对长期不参与联盟活动的成员实行评定退出机制,确保合作联盟健康稳定发展。

此外,会议还审议了《海内外川渝涉侨商协会合作联盟工作机制》,明确了其主要任务。围绕“凝聚侨心、汇集侨力,互补互助、共享共赢,回馈桑梓、服务大局”的工作机制基本原则,结合川渝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侨情,提出了开展引智引资、教育培训、人文交流、参与公益事业、建言献策、举办专题会议等六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据悉,为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作用,根据《川渝省市侨务部门发挥侨务资源优势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在川渝侨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该联盟于2020年9月20日成立,共有来自5大洲35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家海外川渝籍侨团、在川在渝涉侨商协会加入合作联盟,是川渝侨界深化共识、聚力发展的最大一次力量融合。

来源 中华网四川

编辑 陈雪霏 查正富 片头图 九寨沟 陈雪霏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