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中瑞关系

中瑞关系源远流长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说起中瑞关系,人们第一个能想到的是哥德堡号。

“哥德堡号”穿越261年的复航2006/07/19 

  2006年7月18日上午11时30分许,历经9个多月航程、行程17000多海里的瑞典仿古木船“哥德堡号”终于出现在广州南沙客运港码头。象征着和平友好的8响礼炮鸣响,由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王后西尔维娅亲率的瑞典文化经贸代表团自“哥德堡号”登岸。一时间白鸽腾空,锣鼓喧天,歌舞飞扬。

  261年前,作为瑞典当时最精良的商船,“哥德堡号”第三次来到广州,在满载着700吨中国货物返航时,却意外地在离本土港口900米处触礁沉没,留下永远的遗憾。

  历时9个多月,“哥德堡号”带来古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气息

  18日下午2时30分,广州黄埔古港,人们为“哥德堡号”复航广州举行纪念碑揭幕仪式。黄埔古港是261年前“哥德堡号”在广州的锚地。为迎接此次“哥德堡号”仿古船复航,广州市复原了黄埔古港的社会风貌和风情。

  几个小学生在欢迎“哥德堡号”的人群中欢呼雀跃,他们说,这是第一次见到大帆船,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古代广州与世界的密切交往。

  下午5时,古斯塔夫国王和西尔维娅王后一行乘坐广州仿古船“南海神号”抵达南海神庙,“祭海大典”正式开始。随着极具当地特色的音乐响起,由400多人组成的祭海方阵面向东面排好整齐的队伍。舞龙上下翻飞,将整个祭海仪式推向高潮……

  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说,过去船只出海前祭海是为了祈求风平浪静,而今天的祭海却是一种祝福,它祝愿广州和哥德堡城世代友好,愿这种友谊像“哥德堡号”一样,能够穿越历史的时空永不磨灭。

  远航中国,中国货物造就了“北欧明珠”哥德堡城的繁荣

  耗资3000多万美元、耗时10年,手工建造的仿古商船“哥德堡号”总长58.5米,宽10.64米,船舷高10米,炮甲板以下船深6.75米,满载排水量1250吨,核定载员80人。这些与当年的“哥德堡号”几乎一模一样。

  1745年,“哥德堡号”第三次抵达广州后,在返航时却意外地在离本土港口900米处触礁沉没,包括茶叶、瓷器、丝绸在内的700吨货物沉入海底,其货值高达200万―250万西班牙银元,相当于瑞典当年全部的国内生产总值。

  在欧洲“大航海世代”,瑞典共有310多艘次的商船远航中国。源源不断的中国货物造就了“北欧明珠”哥德堡城当年的高度繁荣。

  据了解,“哥德堡号”的重建吸引了瑞典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10年间,许多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纷纷慷慨解囊,其中捐得最多的是木料。在网络上,人们可以查找每一根捐献木料的下落,清楚它用在了船上的哪一个部位。花25美元,就可以捐一枚大铁钉,钉在船上,同时收到一份捐赠证书。

  “哥德堡号”的船长彼得说,去年10月2日,“哥德堡号”从瑞典开始复航之旅时,引起了当地的轰动,众多哥德堡市民都聚集到码头上挥手欢送。

  “哥德堡号”在广州停留一个月,中瑞双方将展开旅游、贸易、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时隔261年,“哥德堡号”复航广州,肩负着推进中瑞两国共同发展、友好交流的诸多使命。据瑞典驻华大使雍博瑞介绍,“哥德堡号”在广州停留的一个月期间,中国与瑞典、广州市与哥德堡市将展开全方位的旅游、贸易、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陈柏坚说,“哥德堡号”复航广州向人们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需要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中国。

  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则表示,秉承黄埔古港的开放精神与友好交往传统,以博大的胸怀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之中,这是广州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目前,哥德堡号正在准备第二次起航,预计将于今年6月抵达芬兰的赫尔辛基,然后,计划到2023年9月抵达上海。这一次起航的主要目的还是要促进贸易交流。

哥德堡号属于东印度公司,多次从中国把瓷器,茶叶和丝绸运到瑞典乃至欧洲。那时候,其实现在依然如此,瓷器,茶叶和丝绸都是奢侈品。现在,一个人如果能有一个那个年代的瓷器,都会卖到几十万到上百万克朗。

2007年,我和丈夫到哥德堡旅游,看到了回程以后的哥德堡号,很多人都象迎接远程归来的亲人一样观看哥德堡号,带着孩子的父亲向孩子讲述哥德堡号曾经去中国的路线和故事。

当时,我们还参观了哥德堡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了满清官员与洋人做生意的巨幅画像。清朝人的大辫子和满人的服装与瑞典人或者西方人的服饰真实展示了那个时代的情况。展示了瑞典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当时,中瑞关系非常火热,在瑞典就掀起了中国热。有一本北京大学出版的中瑞关系三百多年的跨文化研究列举了多位汉学家对中瑞关系历史的描述。各种有关中瑞关系的讲座和各种活动让我感到中国对瑞典还是很有影响的。

其中我看到过一个照片就是瑞典人对中国的好奇。那个时候也出版了好几本关于瑞典人到中国去的经历的书。例如,瑞典人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的探险。为雅丹地貌取名字。

例如,瑞典汉学的鼻祖高本汉。他的学生马悦然专门写了一本书叫《我的老师高本汉》介绍高本汉的同时,也介绍了师徒关系。通过这种关系可以了解他们对汉学的研究可谓比现代中国人或者是同代中国人都更深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学习了先秦文学的《左传》。

从哥德堡回来以后,我去斯德哥尔摩郊外的皇后岛。那里是瑞典国王的驻地。他可以乘船到王宫办公,然后,回皇后岛休息。在皇后岛,我感觉那里的建筑结构就好像是中国北京的天坛公园。沿着笔直的道路一直走到头,向左拐,发现那里有一个中国宫。

中国宫也是在18世纪的时候,国王给王后Lovisa的生日礼物。因为当时的王后非常有学问,很喜欢东方文化。她和笛卡尔是好朋友,而那时候,笛卡尔也向她介绍了很多有关中国的知识。她喜欢中国,对中国充满想象,因此,国王夫君就派工匠给她建造了一座想象中的中国宫。当时的工匠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但是,从舶来的中国物品中想象着中国的模样。据说,在皇后岛附近很早就发现过来自唐朝时期的丝绸。后来,那附近也有过丝绸厂。

我特意到那个附近的朋友家去过,但是,没有看到具体的丝绸长到底在哪里。只是读到当时的报道提及这些。但是,我真正花钱到中国宫里边看了,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因为花了钱,所以还有讲解员给我们解释。里边乍一看墙壁上写的都是中文,但是,你仔细一看,没有任何意义。那只是当时的工匠凭想象拼凑的。

但是,有关诗人的画像,却冷眼让你感觉是李白乘船将欲行,或者是杜甫。也可能是白居易,总之是一位诗人。

二楼,那时候有很多书架,堆满了中国书。也有日本,韩国的手工艺品,瓷器和书记。中间有回音,那效果就象天坛环丘里的回音壁一样。斯德哥尔摩地铁站里有一个地方好像是城南的一个地铁站有回音效果。

中国宫从外面看确实是有中国特色。它现在的样子也是经过多年的翻修和维护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皇后岛和中国宫都成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了。

谈到新中国,瑞典前驻中国大使雍博瑞写过一本书叫《我们时代的戏剧》他描述了乾隆皇帝时代的中国外交政策。然后,讲述了中国与瑞典的外交关系的来历。他说,根据解密新中国与瑞典建立外交关系,实际上是中国的选择。因为瑞典在历史上跟中国没有八国联军的历史背景,所以,新中国刚一建国的时候,只与苏联建交,一边倒。对西方国家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另起炉灶。尽管是英国第一个向中国提交了建交申请。但是,中国选择了与瑞典第一个建交。因此,瑞典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就是1950年5月9日。第二个是丹麦,1950年5月10日。然后,非常密集地一个接一个地与北欧国家,西欧国家建交。

中瑞建交以后,第一任大使是将军大使耿飚。

1955年1月5日,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俘虏了11名美军飞行员。当时,中美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达哥哈马舍尔德是瑞典人。联合国也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是,美国想通过联合国向中国要人。联合国决定向中国要人。于是,联合国秘书长达哥哈马舍尔德来中国访问。

中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和外交部副部长和乔冠华等同志一起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回到纽约后说,他认为他已经完成任务,他和周恩来总理秘密谈了关于向中国要11名美国飞行员的事情。同时,中国还提出了其他问题。而其他问题与飞行员问题无关。他觉得他对结果很乐观。但是,有些事是不能说的,因为在事情还没有明显进展的时候,如果说了,或许不会按预期发展。

而他说的其他事情,可能就是中国提出的钱学森的释放问题。根据2009年11月1日新浪网援引武汉的汉网的一篇报道说,

1949年10月6日,钱学森夫妇和十几名中国留美学生在加州理工学院附近的一个街心公园共度中秋佳节,他们兴奋地谈起新中国成立的特大喜讯,商议着如何早日回国服务。第二年,钱学森将行李以及800公斤重的书籍、笔记本装上即将开往香港的美国“威尔逊总统号”海轮,随即准备全家乘坐加拿大太平洋公司的飞机回国。

  然而此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钱学森被无端地怀疑为共产党。美国海关非法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和书籍,移民局通知他不得离境。美国海军部次长金贝尔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他们不愿意看到一个极具军事价值的世界一流火箭专家回到“红色” 的新中国。

  当年9月9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钱学森,把他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进行残酷地折磨。后来,由于钱学森的抗议和美国友人的帮助,移民局不得不将其释放,但仍然对他进行监视。

  1955年6月,钱学森摆脱特务的监视,在一封写在小香烟纸上寄给比利时亲戚的家书中夹带了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信,恳切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帮助他回国。信件很快转送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手上,周总理亲自进行了批示。

1955年8月1 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商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的条件并亮出钱学森来信要求协助回国这一铁证,要求美国方面不再阻挠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回国。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放行钱学森。

  1955年初秋的一天,侨居美国的著名工程物理学家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两个孩子从旧金山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回中国。抵达香港后,他们受到来自祖国的科学家们的热烈欢迎。随即搭乘火车转往内地,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祖国。

瑞典在纪念达哥哈马舍尔德的时候特意提到了这一次的中瑞关系。周恩兰和达哥哈马舍尔德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在后者50岁生日的时候,周恩来给他送去了一个青花瓷。这个青花瓷目前在瑞典南部的联合国总部达哥哈马舍尔德呆过的地方展出着。

达哥哈马舍尔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了不起的政治家和联合国秘书长。他1953年到1957年担任第一任秘书长,当年连选连任,但是,1961年他在赞比亚执行任务的时候,他和秘书上了飞机,但是,他好像有预感,让秘书下去了。结果,飞机刚一起飞,就爆炸了。这是他的秘书后来在电台里回忆当时的情景,觉得是秘书长救了他一条命。但是,到如今依然不知道到底是谁把飞机击落的,

在朝鲜战争时期,因为细菌战的问题邀请6位中立国专家到朝鲜去考察。其中一位就是瑞典的Andreen医生。她考察回来以后,写了不少文章还做了很多次演讲。支持中国。她后来甚至到莫斯科去演讲,和莫斯科妇女届联系密切,因此,在瑞典也引起一些争议。不过那个时候,人们想来中国都要经过莫斯科,林西莉去中国的时候也是先要经过莫斯科。

后来,耿飚的大女儿耿莹来瑞典访问的时候,经过笔者的深入研究,根据安德烈的名字到图书馆查询,终于找到了一本关于安德烈(其实应该翻译成安德琳)的书,是她的侄女写的。她的侄女也曾在卡罗林斯卡工作过,现在已经退休。找到她以后,帮助她和耿莹一行见面。耿莹表示对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表示非常感谢。她来瑞典的主要目的就是感谢老朋友在那个年代对中国的支持。当时,耿莹只有6岁,跟父亲耿飚来瑞典。耿莹后来成为一名画家,她画的女子活灵活现,非常好。

耿莹一行也拜见了瑞典前外交大臣,联合国前核查小组组长汉斯.布利克斯。布利克斯在1979年耿飚访问的时候,正好是外交大臣,接见了耿飚副总理一行。

60年代,瑞典著名的记者米达尔曾经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写了中国的村庄,当时给瑞典人一种中国是世界人民的希望的感觉,因为中国人太理想主义了。太纯了。

因此,在瑞典有一批“毛粉”,就叫Mao Vänner。确实,那个时候,毛泽东思想毛主席语录在欧洲也非常流行,欧洲也出现很多造反派。记得1992年我在北京见到一位比利时的游客,她就说她中学上学的时候,因为整天看毛主席语录而被开除。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是在1961年和1962年在北京留学的。她现在北大学习汉语。后来在古琴研究院学习古琴,跟古琴大师管平湖学习,跟王迪学习。后来,她写了著名的《古琴》一书,在2006年获得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奖。她的第一部书《汉字王国》也获得了奥古斯特奖。

197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瑞典召开,当时,也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派遣一个大型代表团来参加会议。其中一个成员就是后来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专家曲格平。那一年中国加入联合国,马上,瑞典就邀请中国出席世界环发大会,中国派出一个很大的代表团。曲格平对于这一次的经历念念不忘,后来和曾经在瑞典环境研究院工作并担任副院长的李来来博士和瑞典环境专家和前政府官员曼斯.朗诺思三人合著《洋流依然在呵护》,其中用大篇幅记述了那次会议以及中瑞之间的接触与交流。

1979年5月12日,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耿飚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瑞典、挪威、芬兰、冰岛四国进行正式访问。

1981年5月3日,习仲勋作为人大副委员长访问瑞典。在回顾两国友好往来历史后他离开讲稿说,“我很高兴这次能率团访问瑞典,因为瑞典议会两个委员会已经访华,中方再不派团回访就太不礼貌了”。他充满风趣而有人情味的讲话在听众中立刻激起了一阵会意的笑声。他进而说道,“现在我代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叶剑英委员长邀请议长阁下率领一个大型代表团尽快访问中国!”当我把他的话翻译过去后,宴会大厅里立刻爆发出长时间的热烈掌声。瑞典那位工人出身的议长高兴得与习副委员长热烈拥抱后又与我亲切握手。宴会气氛迅速走向高潮。

  习副委员长在这次访问中所表现的开放精神和个人魅力,使瑞典领导人彻底消除了对中国的疑虑,当年就先后实现了国王和首相正式访华,随后瑞典议长也率团访问中国。中国总理、副总理和外长进行了回访,从而使两国关系彻底摆脱了“文革”的阴影,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1995年瑞典首相社民党党首佩尔松访华。

2006年瑞典国王在7月份哥德堡号抵达中国时访问了中国。

2007年6月9日胡锦涛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问瑞典。他坐在国王的御用马车里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一起进入王宫举行会谈,然后,乘坐红旗轿车出来。当时斯德哥尔摩国王花园附近都是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夹道欢迎胡主席的来访。

2008年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出席夏季奥运会,访问中国,后来,还出席了博鳌论坛等几次会议。

当时记者以人民网特约记者身份专访了赖因费尔特,他表示支持奥运会,不会对奥运会抵制。

2010年3月27日,应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邀请,习近平当时是副主席访问瑞典。二人举行联合发布会,赖因费尔特表示,值此中瑞建交60周年之际,希望中瑞关系在下一个60年更好。

2012年,当时的温家宝总理也访问了瑞典。

2014年,当时的政协主席俞正声访问瑞典。外交部新闻司发言人华春莹随访。

2017年,瑞典首相勒文访华并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当时受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热情接待。他还接受了央视田薇的专访。

在2019年湖北省副省长带领大型代表团来瑞典访问。

在过去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阻隔了双方的人员互访。人们只能通过网上联系。但愿疫情尽早过去。让我们互动起来。

祝愿中瑞关系能在疫情过后好好地恢复。让大家报复性地消费一下。盼望早日回国。

崔爱民大使表示中瑞两国一定能够把潜力变成现实,共同塑造更好、更强劲的中瑞关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新任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已经于12月31日抵达斯德哥尔摩履新。

欢迎访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

瑞典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中瑞两国互补性强,双方的友好交流、互利合作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中国已累计对瑞投资110亿美元,为瑞创造了2.7万个就业岗位。超过1万家瑞典企业开展对华贸易,500多家瑞典企业在华经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瑞双方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潜力和空间越来越大。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各界朋友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两国一定能够把潜力变成现实,共同塑造更好、更强劲的中瑞关系,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

欢迎各位朋友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瑞典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崔爱民

Sweden was the first Western country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tie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lso the first country to sign 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with China. China and Sweden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Our friendly exchanges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have created tangible benefits for the two countries and peoples. China has invested USD 11 billion in Sweden, creating 27 thousand local jobs. Over 10,000 Swedish companies conduct business with China, and there are over 500 Swedish companies in China. In a world that faces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there is ever greater potential and room for China-Sweden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areas of trade,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principles of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s, and with the efforts and support of friends from all sectors, our two countries will work to turn the potential into reality, and create a better and more robust China-Sweden relationship that delivers more benefits for the two peoples.

Your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comments are always welcome.

CUI Aimin

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Kingdom of Sweden

桂从友大使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瑞典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希望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报道,桂从友大使20日接受瑞典《每日观点》主编专访时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瑞典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希望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日前,桂从友大使在使馆接受瑞典网络媒体《每日观点》主编布林克专访。全文如下:

  问:大使先生认为目前瑞中关系议程中最重要的项目有哪些?

  桂大使:从大的方面来讲,中瑞关系议程最重要的项目有两个。第一个是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中瑞两国友好源远流长,合作历史悠久,而且有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发展两国关系的成功经验。现在我们两国都致力于世界和平和发展,都主张积极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都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这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提供了新的条件和基础。第二个是进一步促进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的面貌日新月异,瑞典也正发生一系列重要变化,我们要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知,使其跟上世界和我们两国发展变化的步伐。

  问:大使先生认为瑞中两国最特别的合作领域是什么?

  桂大使:中瑞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中国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习近平主席已经郑重宣布,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方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举措。瑞典也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有一系列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我们愿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同瑞方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问:大使先生能否介绍近期有什么新的中国公司进入瑞典,最新进展如何?

  桂大使:贸易投资合作是中瑞两国传统的合作领域。双方都有不少公司在对方国家经营。从贸易合作来讲,中国是瑞典在亚太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典是中国在北欧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不但没有因疫情冲击而降低,反而逆势增长,这充分说明我们两国贸易有着巨大的潜力。希望我们两国贸易额能很快达到每年200亿美元。从投资合作来讲,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不仅是中瑞两国之间,而且是中欧之间的合作典范。这项合作提升了瑞典沃尔沃汽车产业发展的质量,为其打开了中国乃至整个亚太的巨大市场,为瑞典西南部地区数千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为瑞典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遗憾的是,在这之后10多年,中国企业对瑞投资项目都没有超过吉利-沃尔沃合作项目。我们真诚希望瑞典坚持开放发展和自由贸易原则,为中方企业来瑞投资兴业提供公平、公正、开放、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中国对瑞典企业敞开大门,瑞典斯堪尼亚重卡正在中国独资建厂,这是中国进一步向包括瑞典在内的各国开放的鲜明例证。中方会继续扩大开放,为包括瑞典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希望瑞方也能够这样做。

  问:大使先生同瑞典政府联系的情况怎么样?

  桂大使:我作为大使的主要使命就是同瑞典政府积极接触、对话、沟通、交流,推动两国政府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我和瑞典政府一直保持着积极的沟通、交流、对话,我们聚焦共识,扩大合作,就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坦诚交流,管控、缩小分歧。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同瑞典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瑞典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我们希望瑞典政府能够排除干扰,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推动双方友好合作健康发展。

  问:大使先生觉得瑞中政界人士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桂大使:坦率地讲,我没有做这样的比较。中国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我们不会对瑞典内部事务和政界人士评头论足、指手画脚。我愿向你介绍中国的有关情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未来将长期执政,这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宗旨就是促进14亿中国人的全面发展,让14亿人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党员领导干部天天在想、天天在做的事。

  问:因为我们两国政治制度不同,所以我想政界人士可能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问了这个问题。

  桂大使:我们什么问题都可以交流。世界上有193个国家,各国之间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历史文化传统都不尽相同。但我想,不管有什么不同,各国执政党或者是政界人士的目的应该是一样的,就是为本国人民谋幸福,想本国人民所想,急本国人民所急,让本国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不久前中方举办了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峰会上提出,世界各国的政党都要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这样的倡议得到与会1600多个政党的热烈响应。在如何让14亿中国人民不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方面,中国共产党愿同包括瑞典各政党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党加强经验交流。

  问:大使先生怎么看待瑞典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形象是不同的?有时候是发展和成就,有时候是其他的一些形象。

  桂大使:我们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瑞典一些媒体关于中国发展成就的报道在增加,也有一些媒体人士在关注、研究中国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么快的发展、取得这样大的成就。

  但我们也注意到,仍有一些瑞方媒体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企图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甚至还有攻击、指责、谩骂、抹黑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对中国负面报道的瑞方媒体和精英人士还是抱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企图干涉中国内部事务,干涉14亿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不愿看到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执政,不愿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他们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当成现实,我认为这是一种“鸵鸟心态”。他们要正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长期执政的现实,正视14亿中国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现实。我希望这些瑞方媒体和精英人士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要把主观想法当成现实,否则不可能对中国有客观全面的认知。

  问:大使先生计划做哪些工作来改变这种情况?

  桂大使:首先,我愿意跟这些媒体和社会精英人士加强交流、沟通、接触,客观全面地介绍中国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中国。第二,我希望那些对中国有不正确甚至错误看法的人士能够到中国去考察、采访,亲眼看看中国的实际情况,而不要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把主观愿望当成现实,更不要带着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去看中国。最后,对于那些刻意、恶意攻击抹黑中国的极少数人士,我们必须作出针锋相对的回应和反击。

  问:为什么瑞方有些媒体会刻意抹黑中国?

  桂大使:瑞方极少数人出于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认为凡是跟瑞典不一样的就不正确、不合理。他们的视野太窄,眼界太窄。世界上有193个国家,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制度。正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才构成了一个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支持世界各国基于本国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国情实现多样化发展,用一个模子来套193个国家,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说明了世界的多样性。我们应该支持世界各国多样性发展。

  中国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基于中国特点和人民选择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世界多样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世界各国人民可以也应当有权选择适合自己国家的道路和发展模式。

  问:大使先生和瑞典媒体的联系如何?

  桂大使:大使的使命之一就是向包括驻在国媒体在内的社会各界介绍本国的情况和政策。我希望能和更多的瑞典媒体接触交流。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人民的面貌日新月异,我希望我的介绍能够帮助瑞典一些媒体跟上中国发展变化的步伐,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国。中国发展速度快,成就大,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瑞典媒体和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中国。我们欢迎他们多到中国看一看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获得对中国全面客观的认知。

  问:我之前在瑞典电视台看到大使先生接受采访的节目,大使先生被问到的问题都非常难,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桂大使:你指的是瑞典电视台《30分钟》访谈节目吧。瑞典一些媒体人士对中国缺乏了解,甚至没有去过中国,他们对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看法。还有一些瑞典媒体人士对中国抱有偏见。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我都履行好大使的职责,针对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客观介绍中国的情况。虽然和瑞典一些媒体人士的交流有时非常艰难,甚至艰苦,但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取得成效。

  问:如果大使先生在中国国内接受媒体采访的话,情况会有所不同吗?瑞典媒体和记者同中国媒体和记者有什么区别?

  桂大使:我想我无论在哪里,在中国国内也好,在瑞典也好,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好,都愿意跟记者们交流沟通,介绍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政策。

  不同国家的记者,甚至同一个国家的记者都会有不同之处。我希望不管是哪个国家的记者,都要遵循媒体工作的共同规则和准则。首先,作为媒体人士,要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基于事实。第二,不管哪个国家的记者,在报道国际形势和外国情况都应把促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认知和友好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三,媒体不应报道谎言和虚假信息,更不能煽动仇视和仇恨。我想这些应该是世界各国记者共同的工作原则和准则。

  问:大使先生下阶段如何在瑞典宣介中国?

  桂大使:瑞典一些社会精英和媒体人士对中国还抱有偏见成见,我希望能够更多地向他们介绍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不断增强中国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执政经验。我也希望能够更多向瑞方社会各界介绍14亿中国人民在想什么、追求什么、需要什么,从而促进瑞方根据中国人民的所想所思所需来推动两国的友好合作。从务实合作方面来讲,我愿意更多向瑞典民众介绍中国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也就是绿色发展、环保发展、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瑞典政府、商界特别是绿色、创新领域的企业同中国加强绿色、环保、可持续领域交流合作。

  你是瑞典资深媒体人士,长期关注中国。关于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在瑞典介绍中国的情况,我愿听取你的意见和建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如何向瑞典社会各界特别是对中国抱有偏见、成见的人士介绍中国方面,我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和建议。

  问:最后一个问题。北欧的其他国家比如芬兰、丹麦等和瑞典的情况类似吗?

  桂大使:我一直在思考瑞典和北欧其他国家有哪些共同点、有哪些相似点、有哪些不同点。从大的方面来讲,包括瑞典在内的北欧五国都是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从政治制度来讲不太相同,瑞典、挪威和丹麦都是王室制,芬兰和冰岛是总统制。从对外政策来讲,芬兰是中立国,没有加入北约;瑞典是和平时期中立、战时不结盟;其他北欧三国都是北约成员国。今天会见之前我看到一条消息,瑞典温和党外交政策和国防政策发言人公开提出要瑞典加入北约。你的问题问得非常好,这是我在思考的问题。我也希望有机会能听一听包括你在内的瑞方人士对北欧五国共同点和不同点的看法。

  桂大使最后表示,我接触到瑞典很多政府官员和社会各界包括工商企业界、科技界、学术界人士,特别是瑞典广大的老百姓,都是跟你一样很谦虚、很客气。不少人跟我说,中瑞两国各有所长,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我觉得挺好。希望这样的看法和态度能够成为瑞典对华关系的主流。我们可以共同为此而努力。谢谢。

驻瑞典使馆发言人就瑞典少数政客涉华错误言论发表谈话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中国驻瑞典使馆发言人日前发表评论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相互尊重,而且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将鲜花送给别人时,先闻到花香的是自己;将泥巴砸向别人时,先弄脏的是自己的手。

  “我们对与任何持不同观点和看法的瑞方人士对话、交流、沟通持开放态度。中瑞共识与合作远大于分歧。希望瑞方少数政客与我们相向而行,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愿望和根本利益出发,聚焦合作、求同存异,共同推动中瑞友好合作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日前,瑞典民主党、基民党的少数政客就涉华和中瑞关系发表错误言论,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们对此予以谴责并坚决反对。

在这些少数政客看来,所谓言论自由就是只有他们肆意就涉华问题发表谎言的自由,没有我们纠正他们谎言的自由;就是只有他们抹黑、攻击中国党和政府的自由,没有我们陈述事实和真相的自由。这哪里是新闻自由,明明就是他们的“言论专制”!

独家专访:桂从友大使就中国抗疫和脱贫等问题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书面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书面专访(记者 陈雪霏)– 2020年对中国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也是很不容易的一年。首先,2020年中国开展了抗击新冠疫情的艰苦努力,并取得了胜利成果,到4月8日武汉解封,几乎全部消灭了病毒。剩下的都是小范围外来输入的个案,各个省市也都防控的很及时,很有效。第二,2020年也是中国脱贫攻坚目标实现的年份。中国做到了吗?针对这些问题,北欧绿色邮报网近日书面专访了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以下是专访内容:

北欧绿色邮报网:请问中国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控制了新冠疫情?不怕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吗?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国采取的具体措施。

桂从友大使: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14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同疫情展开顽强斗争,付出巨大代价和牺牲。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中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实现经济正增长。

    早在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对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国慎终如始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快速有效调动全国资源和力量,平等且无差别地救治患者、拯救生命,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充分彰显了普遍性人权保障的国际人权法精神。

至于中国采取的具体措施,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里有详细描述。现附上中英文链接供参考。

中文版本:

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42312/Document/1682143/1682143.htm

相关链接:http://www.greenpost.se/2021/03/17/covid-19-white-paper/

英文版本:

http://www.scio.gov.cn/zfbps/ndhf/42312/Document/1682142/1682142.htm

相关链接:https://www.chinaeurope.eu/2021/03/17/white-paper-chinas-action-in-fighting-against-covid-19/

北欧绿色邮报网:是否为了减少病毒传播而居家不出就是失去自由呢?中国人民是怎么看待牺牲短期自由以换取长期自由这个问题的?

桂大使:在新冠大流行的背景下,讨论自由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些西方媒体因封城、居家隔离、限制旅行等举措抨击中国为了抗击疫情牺牲自由。我想首先谈谈自由这一概念。西方民众所讲的自由实际上主要是指自由权,是个人自由的权利。在中国讲自由,通常还包括责任和义务。对个人自由的过度强调往往通向极端的、狭隘的利己主义,并且将自由同科学对立起来。如果只讲个人自由,忽略了抗击疫情、保护自己和其他人不受病毒侵害的责任,便会影响抗疫措施的实施,进而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国家病毒传播久控不下,死亡人数不断攀升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接触、保持社交距离,这是科学结论。居家、减少聚集、避免不必要的旅行,是世卫组织的建议,也是各国都在普遍采取的防控措施,包括瑞典。我们对所有能有效外防输入、内防传播的抗疫举措表示欢迎。据我所知,瑞典官方近期还称,为应对可能的“第三波疫情”,不排除采取封城举措的可能性。这是以科学的方式追求自由的生动阐述。

北欧绿色邮报网: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攻坚克难,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国人口众多,各地发展不平衡,加之新冠疫情,脱贫攻坚战困难重重。中国贫困标准如何,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桂大使: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采取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包括“建档立卡”、选派驻村干部、建立防贫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等,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

贫困人口脱贫的标准是,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经过8年持续奋斗,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贫困地区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2020年的10740元。

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领航”“定盘”。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中国还将以建党100周年为起点,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北欧绿色邮报网:中国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有哪些?

桂大使:2021年,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进入“十四五”时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强调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意味着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领域的历史性巨变,充满着风险与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新机遇的历史进程。未来一个时期,将会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一个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具有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等诸多优势和条件,定能转危为机,在新发展阶段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北欧绿色邮报网:您对中瑞关系的未来展望是什么?

桂大使:中瑞在科技、经贸、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密切,在生物医学、新能源、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中瑞在多边领域也保持着良好沟通,共同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携手应对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性挑战、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瑞两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不同,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这很正常,但双方可通过对话、交流和沟通,讨论如何管控分歧、聚焦共识,扩大友好交流合作。希望双方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交流合作,共同努力推动中瑞友好合作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编辑 陈雪霏

英文链接:

专访:桂从友大使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书面专访展望中瑞关系未来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今天是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抵瑞履职三周年的日子。在过去三年里,他走访了瑞典的许多城市和乡村,亲自考察了瑞典多个行业的发展,深入实际,广交朋友,给很多和他接触过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足迹北到柳里奥,南到卡尔玛,西到哥德堡,深入基层,增进感情。日前,围绕中瑞关系的话题,北欧绿色邮报网对桂大使进行了书面专访。全文如下。

问:桂大使您好,今年8月您抵瑞履职3周年,在过去的3年中,您兢兢业业,开拓进取,为中瑞关系的友好发展做了很多工作。3年里您也走访了瑞典很多地区,您对瑞典印象如何?

答:3年来,我访问了瑞典三分之二的省份,与当地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广泛交流,走访了不少企业、工厂和农场,深入体会了各地风土人情和社会经济特点,了解了瑞典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对发展中瑞关系的愿望和想法。我结识了很多瑞典朋友,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瑞典社会各界人士和民众善良热情,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支持两国人民开展各领域友好合作交流。我认为,这是瑞典社会对华民意主流。

瑞典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绿色环保理念也令我印象深刻。在蓝天绿水间,我和瑞典朋友经常讨论如何将瑞典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技术与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接。我们一致认为,中瑞两国发展理念契合,产业互补性强,在扩大绿色环保、生态科技等领域合作方面大有可为,能够携手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问:您如何评价当前的中瑞关系?对中瑞关系的未来有何展望?

答:今年是中瑞建交70周年。70年前,瑞典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70年来,友好交往始终是我们两国关系的主旋律,中国视瑞典为友好国家和重要合作伙伴。

现在,我们两国互为在北欧和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瑞方多年保持对华贸易顺差,中瑞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交流密切。中瑞在多边领域也保持着良好沟通,共同倡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地区热点问题的和平解决,共同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瑞70年友好合作的政治基础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70年来的经验一再证明,双方只要保持这一原则,两国关系就能够顺利发展,双方交流合作就能顺畅地开展,反之就会遇到困难,合作就会受影响。在建交70周年之际,我们更要保持建交初心,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排除干扰,共同努力推动中瑞友好合作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问:中瑞有哪些领域可以进行更多的合作?

答:当前,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全球经济下滑、增长动能不足,国际环境也面临更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这给包括中瑞在内的各国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发展坚持开放共赢,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多年来均超过30%。面对当前的全球性危机,中国稳步推进复工复产,经济稳步复苏,承担起了大国的责任。二季度GDP增长3.2%,7月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6.5%。可以预见,下半年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这为中瑞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中瑞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有深入合作,近期因应疫情带来的医疗保健、跨境电商等行业的发展也有望成为双方务实合作新增长点。希望双方实业界抓住新机遇,积极拓展双方务实合作。

问:您能否介绍当前中国的抗疫情况?

答: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蔓延,成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给世界造成全方位冲击,也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突如其来的严峻考验,中国党和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14亿中国人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经过艰苦卓绝努力,取得防控抗疫重大战略性成果,维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与此同时,中国党和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坚持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逆势上扬,GDP增速由负转正,第二季度增长3.2%,成为第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和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信心和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团结合作是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各国人民团结抗疫。习近平主席亲力亲为开展元首外交,发出国际社会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最强音。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捐资5000万美元,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紧急医疗物资援助。接下来,中国还将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一系列举措,包括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在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等。中国将坚定地与包括瑞典在内的国际社会携手抗击疫情,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问:您对瑞典华侨华人有什么期望?

答: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长期以来,旅瑞华侨华人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立自强,克勤克俭,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为瑞典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广大旅瑞华侨华人积极传承中华文化,为祖(籍)国发展献计献策献力,推动中瑞友好交流与合作,我对此予以充分肯定。今年国内发生新冠疫情以来,广大旅瑞侨胞第一时间自发组织,筹集捐赠防疫物资和资金,一些侨领、侨胞还亲自运送防疫物资到国内抗疫第一线。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与包括瑞典侨胞在内的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你们的贡献祖国永远不会忘记!

瑞典疫情发生以来,旅瑞侨胞又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瑞典抗疫出谋划策、筹集分发物资。广大侨社带领侨胞们积极行动,互帮互助,采取严格防控措施,保障了自身健康安全。当前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瑞典疫情也还在持续,希望广大侨胞在继续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更加深入地融入当地社会,并大力推动中瑞各领域交流和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中瑞友好合作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献力。

(主编 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发表署名文章不畏浮云遮眼望 坚守初心再出发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9日在本网发布署名文章,“不畏浮云遮望眼,坚守初心再出发。”

文章开篇第一句就是,1950年5月9日,瑞典在西方国家中率先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然后,他叙述了中瑞之间70年来的经济合作和互利共赢取得的成就。

文章一发表,立即引发读者的点赞。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房晓辉教授说,感谢发表桂大使今天中瑞建交70周年纪念日的文章。中瑞关系应该坚守初心再出发。

确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1950年5月9日,瑞典作为第一个西方国家同中国建交,随后,丹麦,芬兰,挪威等很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同中国建交。

文章说,70年来,中瑞关系长足发展,成果丰硕。中国成为瑞典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600多家瑞典企业在华开展业务,在瑞中国企业为当地带来了25000多个就业岗位。两国在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开展了广泛交流,在国际事务中进行了良好沟通。中瑞关系的良好发展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为世界的稳定繁荣作出了贡献。

中瑞关系走过70年历程,友好交往始终是主流,合作共赢始终是方向。这正是中瑞建交的初心,指引着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在中瑞建交70周年之际,我们要重温建交初心,共谋未来发展。

我们要坚守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瑞建交,是基于对彼此主权与领土完整的相互尊重、对平等相待和互不干涉内政的郑重承诺。近年来中瑞关系积累了一些消极因素,正是因为少数瑞典政客和人士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损害了中瑞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70年来中瑞关系发展历程一再证明,只要双方秉持这一基本原则,相互倾听,友好对话,平等相待,就能找到建设性的办法来化解分歧,为中瑞关系行稳致远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

我们要发挥互利合作的深厚潜力。中瑞建交,是为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谋求合作共赢,实现更好发展。70年来,中国的发展和对华合作给瑞典带来了巨大收益,瑞典也为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充分体现了双方合作的互补性、互利性。不论是政治对话、贸易投资、科研创新、人文交流,或是国际协调,未来中瑞的合作天地更加广阔。合作就是为了共同发展,不是要去影响谁、改变谁、威胁谁。

我们要顺应友好交流的主流民意。中瑞建交的初衷源自两国人民、为了两国人民。中瑞友好交往历史悠久,是两国民众的共同需求,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我到任以来走访了大多数瑞典省份,听到、看到的都是瑞典社会各界对了解中国的渴望、对开展合作的期待。我们应该尊重民意、顺应民意,努力为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中瑞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经得住各种挑战的考验,而且历久弥新,这是推动中瑞关系向好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相信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双方一定能克服两国关系中的暂时困难,不忘初心再出发,为中瑞关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网友表示,中瑞之间不能因为个别人的言论而影响大局。桂大使也曾多次表示,中瑞两国政府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个别人的言论只能代表他们的个人观点。

人生七十古来稀,中瑞两国一路走来,相互合作永远是利大于弊。

今日头条:瑞典外交大臣林德会见桂从友大使并表示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外交大臣林德日前在瑞典外交部会见了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双方就中瑞关系的发展交换了意见。

林德表示,瑞方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愿同中方开展广泛对话,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展开交流合作。贸易和应对气候变化是瑞中关系的重要内容,期待双方开展更多合作。

桂大使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发展中瑞关系,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中瑞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大臣女士重视对华合作,为促进中瑞经贸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段时间以来,中瑞双方积极沟通对话,取得积极进展。希望双方继续加强沟通对话,不断增进相互了解,为双边关系注入更多积极因素,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翻开新的一页。出席会谈的还有使馆政治处陈季良主任和瑞典外交部其他两位官员。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