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北欧绿色邮报网

海外华文媒体走读黄山 向世界传递徽州之美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安徽黄山3月29日电 题:海外华文媒体走读黄山 向世界传递徽州之美

  作者 张俊 赵强 刘浩

  青砖黛瓦马头墙,一蓑烟雨梦徽州。近日,来自瑞典、日本、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委内瑞拉等国10家海外华文媒体嘉宾走进安徽省黄山市,探访古村落、茶经济、徽文化,向世界传递徽州之美。

  乡村田园“花开”国际舞台

三月的黄山,烟雨婆娑,花田错落。屯溪区瑶里村“瑶草bar”乡村咖啡屋边百亩油菜花盛开,微风拂过,花香和咖啡香四溢。罗马尼亚《欧洲侨报》副总编王国立在得知咖啡屋是由旧猪圈改造而成后,对这里的时尚范、新潮感赞不绝口。

  徽州区灵山村始建于唐代,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海外华文媒体嘉宾登上1000余亩保存完整的明代古梯田,观漫山花海。非洲《华侨周报》主编张月表示,赏花经济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我们将对外传播好中国乡村振兴的新画面。

  位于徽州区的西溪南镇围绕“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小镇”目标定位,吸引了全世界的书画家、设计师和学者。西溪南村的“溪边55”咖啡馆,老板许若侠和夫人黄敏来自台湾,曾在纽约生活15年,现在经营民宿和开发文创产品。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记者刘娇娇说,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在这里融合,西溪南村在向世界传播一种新中式生活美学。

  黄山名茶“创新”远销海外

  黄山是中国名茶之都,历史上的徽茶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远销海外。海外华文媒体嘉宾走进谢裕大茶博园体验春茶采摘。日本《东方新报》总编辑孙冉说:“中国的茶文化蕴含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谐相生等理念,并随茶出口到世界各地而广泛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山茶叶出口量占中国近六分之一,占安徽省出口量近九成。茶叶“走出去”离不开创新。在黟县古黟黑茶基地,一件件茶砖雕刻而成的展品,将茶叶和艺术完美地“揉”在一起。委内瑞拉《委国侨报》总编辑龙涛点赞茶产业创意产品,并希望加强海内外茶产业和茶文化的交流互鉴。

  刘娇娇表示,以茶为媒,以茶会友,相信黄山能以茶为纽带,交到更多国际朋友,开拓更多国际市场。

  徽州文化“出圈”闻名全球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海外华文媒体嘉宾走进歙县徽州古城,古街、古巷、古牌坊、古民居鳞次栉比。徽州古城将历史融入生活,以非遗技艺加汉服展演,推出沉浸式徽州传统文化“盲盒”小剧场。张月观看表演后认为,沉浸式互动让徽文化“出圈”,“活”起来。

  作为徽商故里、徽文化发源地,屯溪与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徽文化一起,享誉中外。2022年,从外长的会客厅,到总理的圆桌会,屯溪已成为“国际会客厅”。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陈雪霏走访屯溪表示,屯溪作为“国际会客厅”名副其实,今后将向国际友人更多推介屯溪和黄山。

  王国立表示,走读黄山,徽州像一位美丽的女子,矜持、古朴、厚重与华丽,暗香盈袖,让人魂牵梦萦。(完)

编辑陈雪霏

奇闻趣事

安徽肥西:延乔路上祭英烈

生态安葬被越来越多人接纳

河南开封:“来趣宋潮”大巡游展清明民俗

印尼雅万高铁全线轨道铺设完成

内蒙古大叔8年捡万斤垃圾

用绿色为中瑞合作着色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典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 陈雪霏

2022年5月27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典《今日工业报》发表署名文章《用绿色为中瑞合作着色》,全文如下:

我已在瑞典工作将近半年。半年来,我与瑞典各界朋友广泛交流,探讨中瑞发展与合作。 我们都认为,绿色合作应是两国合作中最重要的一个议题。 瑞典和中国都设置了很高的气候目标,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与他国合作。

为具体生动地描绘两国绿色合作互补性,我想以两个城市作为例子。它们一个在瑞典,一个在中国。第一座城市是中国烟台,它坐落于中国东部沿海,是中国神话中八仙过海的地方。

虽然烟台距斯德哥尔摩 7000 多公里,但瑞典在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以前瞻视野和先进技术为这座气候智能型和人类友好型城市做出了贡献。在烟台,瑞典建筑工程咨询公司Sweco以哈马碧湖城为样本开发了“中瑞城”城市项目,并由工程公司中瑞鼎峰建成。中国与瑞典一样,城市化进程已从加速阶段转向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阶段,该领域正是瑞典长期发展并具备优势的。因此,设计者选择了哈马碧湖城作为设计样本,保持了瑞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北欧设计元素,在中国建成了广受赞誉的住宅区。

在瑞典,我想重点介绍北部地区的布莱肯。那里矗立着39台风力发电机,日复一日、日夜不停地将刺骨的北极风转化为电力。布莱肯是一个海拔 734 米的低山区,常年酷寒多风,当地无情的气候特性对发电机的技术和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国东方公司承担了这项任务,制造、交付和组装了这39 台风力发电机。该项目不仅由欧盟NER300框架计划资助,用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和高新技术开发,还被列为北极环境风电行业示范项目。

烟台哈马碧生态城和布莱肯风电场只是中瑞绿色合作的两个例子。 与瑞典一样,中国也设有很高的气候目标。中国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清洁电生产量已超过煤电装机量,这些努力为实现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基础。2012 年至 2020 年,中国单位 GDP 能源消耗已经减少了近四分之一。同时,瑞典的时间表更为紧迫,到 2045 年实现零排放。

我们两国需要加强合作,才能实现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在实现绿色转型的道路上,瑞典和中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瑞典在绿色城市规划、环境技术和垃圾能源化等领域具有先进理念、创新能力和知名企业。瑞典应把这些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不仅有成功的环保科技公司,而且还有很大的市场。正如瑞典投资贸易委员会在《中国的碳中和转型》报告中指出,瑞典企业可以在协助中国实现绿色转型中获得成功。同时,中国环保企业技术成熟、产品优质。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瑞典能够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最快的绿色回报。就像瑞典一家环保公司的负责人曾经告诉我说,如果瑞典的一项技术能让每人减排1公斤,全瑞典推广开也不过每年减排1千万公斤。如果同中国合作,那就是每年14亿公斤,就是1+1=140的效果。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共同努力,将对气候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对地球将是好消息。

6月,“斯德哥尔摩+50”国际会议将在瑞典举行,以纪念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50周年。 本次会议是气候变化工作的重要交汇点。 我希望斯德哥尔摩+50会议能成为中瑞两国以及我们双方绿色企业建立和发展伙伴关系的契机,让绿色成为代表中瑞合作的亮丽色彩。

文章发表后,瑞典工程师雅克塞尔松看完崔大使的文章后表示,文章写的非常好。文章描述的中瑞绿色合作非常务实,双方很有合作潜力。

【疫情无情人有情】北京侨界联合发起“同心抗疫·京侨暖巢”服务项目

【疫情无情人有情】北京侨界联合发起“同心抗疫·京侨暖巢”服务项目

Image

      北欧绿色邮报网据北京侨界和美国亚省时报报道: 为解决疫情影响下在京侨界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等问题,2022年5月28日,北京海外联谊会、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北京侨商会以“同心抗疫连四海,京侨暖巢一家亲”为主题,共同推出服务项目,并举办线上发布会。

Image

该项目从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和侨界空巢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采取“侨帮侨”和“一家一策”的形式,通过从侨界募集公益资金和组建志愿服务队伍,为北京侨界空巢老人打造一个服务平台、建立两支服务队伍、承诺一个“公益服务包”、提供一份服务清单。服务对象包括海外侨胞和留学人员在京无子女照料的60周岁以上老人,以及在京生活困难、无直系亲属照料的60周岁以上归侨侨眷老人。符合条件的老人将免费享受为期一年的“公益服务包”,包含为老人过一次生日,11次探视、陪伴以及帮助整理家务、使用电子产品、外出采买、检查煤水电使用安全等上门服务,100堂云上课程。

该项目采取公益性志愿者服务与社会化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身体健康与注重精神慰藉相结合,保障救助类与改善提升类服务相结合,切实解决疫情期间在京侨界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来源:北京市政府侨务办公室,亚省时报。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之北欧之春和平文化节(中国文化之夜)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由中欧文化协会和北欧绿色邮报网联合举办的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之北欧之春和平文化节(中国文化之夜)于4月23日成功举办。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是由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文化部举办,全市各个文化社团协办的方式进行的。23日当晚18:00-24:00,整个城市有上百家单位同时举办各种免费文艺文化活动,让市民享受一场免费文化大餐。

这是中欧文化协会和北欧绿色邮报网第二次参加举办这样的活动,但由于疫情活动在线上举行。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张彪参赞应邀出席并致辞说,文明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交流有着纽带和桥梁作用,能够增进不同国家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信任,有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进步。

1950年,瑞典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70多年来,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人民友谊不断深化,成为中西方国家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的典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面对当前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推动中瑞两国关系更好更长远发展,我们更需要加强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开展互学互鉴,凝聚发展共识,通过友好协商,深化友谊合作。

张参说,长期以来,在瑞华侨华人积极融入瑞典社会,努力传播中国文化,在中瑞之间架起了一座友好交流的桥梁。今晚的活动不仅是华人华侨展现自身风采,促进瑞多元文化发展的一场重要活动,也是一场宣介中国文化,增进中瑞友谊的实际行动。希望瑞华侨华人和侨社侨团今后更多展示自己的风采,发出自身声音,为中瑞关系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中欧文化协会会长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简单介绍了协会在过去两年的活动,受疫情影响,没有聚会,但举行了线上舞蹈练习,疫情之初,感谢使馆赞助口罩,协会也为会员邮寄了口罩。今后,随着疫情的放开,会继续多搞活动。陈雪霏说,之所以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就是要弘扬中华文化,活跃大家的业余生活,这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非常有好处,非常重要。同时,她在讲话中也呼吁俄乌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呼吁和平,反对战争。

整场六个小时的节目,由陈雪霏用中英文双语主持。第一个小时的节目主要是教瑞典人学做中国饺子,炒中国菜。节目通过Zoom和YouTube直播。这个节目吸引了很多瑞典观众。他们还特意询问张仲景的名字。因为我说饺子是中医张仲景发明的。

第二个小时主要是华侨华人的文艺汇演,节目有女生合唱《鸿雁》抒发了人们的思乡之情,巴赫的大提琴,婉转悠扬,非常动听的小提琴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优美轻快的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片段,扬琴《难忘初恋情人》,古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抒发友谊之情,葫芦丝演奏了脍炙人口的《军港之夜》。演奏者最小的8岁在瑞典,最大的80多岁在中国。其中有旅瑞著名的有“海伦凯勒”之称的竹笛演奏家吴晶演奏的优美动听沁人心脾的《春到湘江》,也有旅瑞华人歌唱家杨筱音演唱的振奋人心的《阳光路上》,舞蹈老师孙媛表演了盛行于唐代的《敦煌》,京剧昆曲票友郝景霞演唱了京剧《观音得道》,陈雪霏表演了业余脱口秀《我,我的家乡和我的祖国》,让东北老乡感到很亲切,另外,她也朗诵了诺贝尔文学奖旅欧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现居德国柏林的刘克清先生以威武雄壮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弹自唱压轴第一场演出。

第三个小时精彩回放了中欧文化协会以往举办的一些节目,有旅瑞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邹荣美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茉莉花》,水立方杯获奖者青年歌手夏俊杰演唱的《满城烟花》,瑜伽老师李欣芮和女儿苏梦涵联手表演的精彩《瑜伽》以《梁祝》配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郝景霞的《牡丹亭》选段展现了昆曲的魅力。另外,专业播音员老师江雪燕朗诵了习近平在48岁时给88岁的父亲的《一封家书》。旅瑞著名梅派弟子吴江燕老师和她的学生们表演了著名片段《贵妃醉酒》,最后是李占淳老师以《我爱你中国》压轴。有观众说,李老师再来斯京演出时一定要通知她。

第四个小时主要是陈雪霏的新疆之行的实况视频。虽然时隔4年了,但是,很多视频都是首次播出,通过一路上的各个片段,可以让人了解她所看到的新疆大力发展旅游业弘扬当地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们生活水平的事实。新疆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跟着她的画面就仿佛也跟着一起去旅游了一趟。

第五个小时,陈雪霏首先介绍了北京女画家李丽和她的大山水画。然后介绍了她采访四川阿坝州藏族自治州的一个藏族村的村长家里的情况,反映了脱贫致富的典型范例,其装饰也反映了藏族文化。唐卡学院真正的专业传播藏族文化,给人印象深刻。另外,当地晚上的演出也相当精彩。陈雪霏给大家带来一些片段,让大家对藏族服饰,藏族音乐和舞蹈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另外她还带着大家到河北的著名旅游景点北戴河的老龙头,唯一一个长城与大海连接的地方。她还简单介绍了雄安新区的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以及冬奥会场地,大境门的大好河山。

第六个小时已经是午夜23点了,此时依然有一些观众进来zoom演播室,由于是第一次直播,一开始很紧张,本来想录播,都已经做好了,但是,根据要求必须直播,于是,直播加录播。

到第六个小时就真的直播了,因为快到午夜了,就再次播放了一段如何包饺子的视频,受到观众的表扬和感谢。然后,挑选一些悠扬的曲目,春到湘江,刘倩和苏子贤母子演唱的《大风吹》,古琴演奏等,此时加入很多讲解,真正介绍古琴的历史,瑞典汉学家林西莉的古琴书,邓红的执教,古琴的指法形式等介绍。到最后10分钟,主持人自己唱了两首歌《带我一起去草原》和《西海情歌》,让最后一个观众在最后一分钟能够享受一下中国歌曲的魅力。午夜12点,直播结束。

粗略统计,近600人观看了直播。上次在饭店举行有200多人参加。

瑞典,德国,比利时,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多国观众反馈节目很好。本次活动得到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欧洲东北同乡会暨商会和瑞典沈阳同乡会的大力支持。

节目目前都已经在youtube上了。没看过的读者还可以在YouTube上看。

节目说明:由于经验不足,上传的一些国内经典名曲遭到了版权抱怨,因此看的时候仿佛有霓虹灯闪烁。请大家原谅。我们下次一定注意。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暨一带一路北欧之春国际和平文化节节目单

             Stockholm Kulturnatt  China Cultural Night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暨一带一路北欧之春国际和平文化节是由中欧文化协会和北欧绿色邮报网联合组办的。

Stockholm Kulturnatt and China Cultural Night is organized by China-Europe Cultural Association and Green Post. 

时间:2022年4月23日晚18:00-24:00 April 23. 18:00-24:00

地点:Address:  YouTube Green Post 频道

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61dATsZnRA  18:00-19: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Kj_IOHoK8  19:00-2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F_BH5tyJI    20:30-21: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RVDOUD201E   21:30-22:30

Text, website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18:00-19:00。学做中国饭Cooking Show how to make dumplings and chicken dishes. Host Xuefei Chen

19:00-20:00  音乐会 Concert 

  1. 女生合唱《鸿雁》瑞典华人爱乐乐团指挥杨筱音Chorus:Swan Geese. By Chinese music loving choir. Commander Yang Xiaoyin. 
  2. 大提琴演奏 巴赫的Minuet Nr.3, 表演者,赵晶晶。Cello, Bach’s Minuet Nr.3,  by Zhao Jingjing, 1分55秒。
  3. 钢琴演奏 《献给爱丽丝》片段,表演者 陈安妮。Piano, För Alice, Annie Axelsson

50秒

  • 小提琴,《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栾德涵,Fjol, Why is the flower so red? By Luan Dehan.
  • 古琴演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演奏者 雪霏。 Guqin  by Xuefei 

2分45秒。

  • 葫芦丝,《军港之夜》,表演者 王玉书。Banboo instrument Hulusi. Dawn melody, Wang Yushu. 一分半。
  • 扬琴《难忘初恋情人》表演者,荣根, Unforgettable first love. Rong Gen 3分8秒
  • 歌曲连唱,《渴望春天》 演唱:陈雨桐

《小鸟,小鸟》 演唱:陈嘉欣

《梨花又开放》 演唱:周益名 指导老师:杨筱音。

Three songs Looking forward to Spring by Chen Yutong, Little bird by Chen Jiaxin, The pear flowers blossom again by Zhou Yiming. Commander Yang Xiaoyin. 8分钟

      9.  答案在风中飘荡。Blowing in the wind composed by Bob Dylan.  Re-sing by Xuefei, 5分钟。

     10. 刘倩,苏梓贤合唱《大风吹》。3分45秒。The wind blows heavily. By Liu Qian and Su Zixian. 

     11.  竹笛演奏 《春到湘江》, 表演者吴晶。The Spring comes to Xiangjiang River, by  flautist Crystal Wu Jing. 4分

     12女生独唱 《阳光路上》表演者 杨筱音老师   Solo, the Sunshine on the road, by Yang Xiaoyin 4分43秒

    13. 舞蹈 《敦煌》表演者:孙媛。Dunhuang Dance By Sun Yuan. 2分11秒。

    14. 瑜伽表演,李欣芮,苏梦涵。Joga  Li Xinrui, Su Menghan. 3分钟。

    15. 京剧选段《观音得道》。Peking Opera The Budda, by Hao Jingxia  2分20秒。

    16.  脱口秀。《我,我的家乡和我的祖国》Talk show, I, my hometown and my motherland. By Xuefei 5分。

17.  男生独唱《我和我的祖国》表演者 刘克清。 I and my motherland, by Liu Keqing. 

21:30-22:30  跟雪霏去新疆 图片音乐欣赏 Folllow Xuefei to Xinjiang Photo Show

22:30-24:00  中国北京女画家李丽作品欣赏。

                       四川 九寨沟和阿坝州藏族自治州 图片音乐欣赏

                       河北体验大好河山。

中欧文化协会和北欧绿色邮报网将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举办网上直播音乐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广而告之,中欧文化协会和北欧绿色邮报网及相关兄弟团体将参加4月23日举行的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届时将进行网上直播。

具体节目单奖会很快发布。锁定4月23日晚上18点到24点,中国文化之夜将为您送上中国特色文化大餐!

中国画家李丽的山水画作品将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画家,瑞典中欧文化协会中方执行会长李丽的大山水画作品将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府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文化活动。今年的文化之夜将在4月23日晚上18:00-24:00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项活动是在市政府文化部指导下,由其下属的所有文化社团包括中欧文化协会各自举行的。

市政府只负责宣传广告该活动。具体内容由各个社团自己决定,只要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活动就行。可以是歌舞,也可以是绘画。可以是电影,也可以是喜剧。

中欧文化协会和北欧绿色邮报网从2018年开始参加该活动。那一次,吸引了200多观众。过去两年因为新冠没有参加。但是,今年再次参加该活动。

中欧文化协会和北欧绿色邮报网此次举办文化之夜活动也称为北欧之春和平文化节。主要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活跃华人华侨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让更多瑞典人能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瑞文化交流。

主要节目内容包括教大家包饺子,做中国菜。一个小时。然后是中外艺术家的综合文艺表演,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可以展示中外艺术家的卓越才艺。

然后,是新疆图片展,中国大好河山图片展,包括图片来自四川和河北省的图片。还有画家李丽的作品展。

李丽,笔名金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硕士研究生,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范扬工作室,著名画家苗重安先生入室弟子,受益于刘大为、龙瑞、范扬、雷正民(中国美术家协会前党委书记)指教,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河北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报道副主编,京华美术馆副馆长,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曾被中南海、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国务院事务管理局悬挂并收藏。作品被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关注与收藏,其作品也被多家国内使节作为国礼赠送于国际友人。

李丽师从著名画家苗重安先生,故其山水画具有明显的“长安画派”遗留下来的痕迹,取材多为崇山大水,茂密繁盛,构图饱满充实,笔墨严谨不苟,画山能以适合北方山石地貌多种皴法为主,使之既便于状物,又有一定的个性特点。设色上则水墨与重色结合,从而创造了充实、雄阔的大意境。

观李丽的画,不难看出其在继承苗重安先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的创新。其山水画用线柔和饱满,墨色厚重大气,着色大胆,不落尘俗,同时在画面点缀民房屋舍,增添了画面的人文气息。同时她还在其作品中融入了女性细腻的笔触,线条紧密细致,层次错落有致,山水、树木、人家,表现出其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营造出了山水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值得慢慢品味欣赏。

吴尊友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结束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新冠疫情不可能在3月份结束。

新冠肺炎疫情已连续两年打乱全球民众的正常生活,如何彻底终止这场大流行成为人们心中越来越强烈的期盼。近段时间,一些来自国外的研究不断传递出这样的声音——“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毒性弱的特点已呈现出‘流感化’的趋势,新冠病毒给全人类造成的危害似乎在逐渐降低”。我们是否有理由对在不远的将来彻底终结新冠疫情抱以乐观的态度?就相关问题,《环球时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

环球时报:国外现在有种声音,认为奥密克戎传播力强但致病力弱,越来越像是“大号流感”。对此,您怎么看?

吴尊友: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因为它感染的部位和流感是不一样的,它造成临床症状的严重性和流感完全是两个级别。流感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上呼吸道,而新冠病毒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感染很少会引起肺炎,除非久病不治,拖了很长时间,这种情况下少数患者会引起肺炎。而下呼吸道感染多数人会出现肺炎,包括感染奥密克戎毒株。此前天津的数据显示,在361例感染病例中,有42%的感染者有不同程度的肺炎症状,这个比例已经很高。

出现这么高比例的肺炎患者,如果不是因为我们的疫苗发挥了保护作用,病人病情的严重性会大得多。因为有疫苗“打底”以后,感染者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所以症状就会轻很多。此外,就是我们国家的反应比较快,当病人刚刚确诊尚未出现症状,或是仅仅是轻症的时候,所有病例都会住院治疗,这和欧美国家不一样。在国外,没有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根本就不会安排住院治疗。这也就是我们国家从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出现疫情后几乎没有死亡病例的原因——因为我们治疗的早。

放眼世界,奥密克戎造成肺炎的比例较高,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因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病死率远比流感要高得多。以美国为例,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其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远远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人数。流感造成死亡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奥密克戎不可能是一个“大号流感”。如果把它当成“大号流感”来看的话,会淡化疫情,削弱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

Image

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在《柳叶刀》的论文

环球时报:1月19日,顶级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发表了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主任默里的一篇论文。该论文预测,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即将结束,3月将成为关键时间点。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吴尊友:我认为这篇论文中表达的观点不太准确。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一名统计学家,是数学模型领域的全球顶级专家,他对生物学以及病毒的了解并不是特别清楚。他是根据流感来提出这种假设——如果此前的流感能在两年之内结束,那么新冠已流行两年,应该到了要结束的时候。他是基于这种逻辑来展开分析的,但因为流感和新冠有很多不同,他的这种假设有一些要接受现实挑战的地方。首先就在于感染流感后免疫力维持时间通常能达到一年,而感染新冠后免疫力维持时间一般在3到6个月左右。其次就在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很快,差不多每天都在变。而流感病毒的变异是有规律性的,且变异周期较长,通常是一年一变或几年一变,在这一年或几年内,病毒的变异若仅在“亚型”内,不会影响交叉保护。所以,从病毒变异的特点以及从新冠流行两年的规律来看,“3月份成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结束的关键时间点”这种观点,科学的依据是不充分的。

“新冠病毒流行的趋势肯定会减弱”

环球时报:您的判断呢?

吴尊友: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流行的趋势肯定会减弱,因为每一种新毒株的流行在到了高峰以后总会下降,奥密克戎在南非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其他国家经过一段时间流行后也有下降迹象。如印度在去年4月、5月德尔塔毒株大流行后,有一段时间处在较低的流行水平,我们当时还在研究为什么印度的疫情突然就降低了,现在第四波疫情发生以后,印度的疫情又升上来。再如日本,在去年东京奥运会期间,疫情比较严重,但在奥运会结束后,疫情一下子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我们也试图解释为什么日本的疫情突然就平缓了,然而,全球第四波疫情来袭时,日本的疫情突然又升上来。新冠病毒就呈现这样一个流行规律,它一波流行峰过去后必然有下降的时候,所以从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流行趋势减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全球新冠这一轮的大流行是有几个重要因素促成的,一个是冬季比较适合新冠病毒的生存和传播;第二个是冬季的节日比较多,感恩节、圣诞节以及新年,人们都会聚集,等到冬季过去,人们回到工作岗位,促进流行的因素也就减少了;第三个因素就是变异毒株的奥密克戎传染性比较强,特别是既往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的人也会感染、传播。

环球时报:有观点认为,根据病毒进化的特点,病毒的传播力越强,其毒性越弱,致病力也就越弱,到最后会呈现“强弩之末”的态势,直至与寄主和谐共生,请问这种观点是否科学?

吴尊友:这种观点把几个问题混淆而谈了。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与致病性,在生物学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以我个人理解,这种传染性越强,致病性越弱的反向关系,更多的是社会性因素。以新冠病毒、“非典”还有中东呼吸综合症这三种呼吸道传染病为例,它们都是冠状病毒,但病死率是完全不一样的。新冠的病死率不到2%,非典的病死率大概在10%左右,中东呼吸综合症的病死率大概在34%,在三种冠状病毒当中恰恰是病死率最低的新冠,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最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病人的症状如果比较轻的话,就不容易去就诊,就像我们前面讲的奥密克戎一样,它造成症状较轻的患者不容易去就诊,反而更容易传染给家人,传染给社会。但如果感染以后就出现重症的情况,病人很快就会去住院,病毒传染给他人的机会自然就会降低,病毒的传染性就减弱了。传染性是和人的社会行为有关的,交流越频繁,人口越密集,传染性就越强,而患病的严重性会限制病人和社会之间的互动能力。

所以,“传播力越强,其毒性越弱,致病力也就越弱”这种说法在生物学上基本是不可能实现的,它更多的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问题。我个人不认为新冠的流行最终会呈现这种趋势,新冠病毒的变异,至少到目前为止也看不到这种规律,未来会不会出现呢?我想这种观点可能过于乐观了。

“对付新冠病毒,要通过综合的方法”

环球时报:新冠病毒不仅可以感染人类,还可以在动物中传播,因此有观点认为,人类可能永远也无法彻底终结新冠的流行,将与病毒长期共存,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吴尊友:应分为两个层面来表述这一问题。第一个就是新冠与人类共存,目前看来应是永久性的。第二个就是新冠流行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将取决于人类与新冠斗争的程度。应该说新冠病毒会永远存在,只是流行水平会不一样。

现在难以判定的是,它是像目前这样维持一个高水平的流行,持续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可以通过人类的智慧,运用科学技术能够把它控制在一个地方性传染病的流行水平,不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及社会活动。我们现在难以确定未来新冠流行的程度,这要依赖于我们对新冠科学认识的水平,以及人类防控疫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环球时报:近一段时间以来,在我国多地暴发的疫情中,感染者基本上都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吴尊友: 近期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奥密克戎的感染者其本身的症状可能相对比较轻,但不论是感染奥密克戎,还是德尔塔毒株,感染者都出现症状比较轻的情况,这是由于我国的疫苗接种,在70%到80%的接种人群中已产生一定免疫力,虽然这种免疫力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但却使得感染者的症状大大减轻,或者根本就不显示症状。

Image

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多确实也增加了防控工作的难度,因为在发现疫情后想要把传播链理清楚就更难了。但应该看到,疫苗在控制疫情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感染者的症状减轻了,需要医疗照顾或者发生重症、危重症甚至死亡的病例大幅度减少,也就减少了医疗的负担。所以疫苗仍然是我们控制新冠,包括奥密克戎最重磅的“武器”。

环球时报:世卫组织相关发言人1月24日在回复《环球时报》记者问询时表示,当全球疫苗接种率达到70%时,就意味着大流行最关键时期已过去,请问中国是否有这样的时间表?

吴尊友: 目前看来,世卫组织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在第四波新冠疫情大流行发生以前,德法英等欧洲多数国家的两针疫苗接种率都已超过70%,包括美国的疫苗总体接种率也是在70%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原来我们所说的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的概念,在奥密克戎出现以后,因为突破病例的发生使得群体免疫的概念受到挑战。

如果新冠的变异毒株,多数都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话,想要通过接种疫苗实现群体免疫从而终止新冠疫情的大流行,这个方法就不再适用了。所以说“70%的疫苗接种率就意味着大流行最关键时期已经过去”这个说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我们国家已经达到70%了,但只要有病毒具有逃逸性,还是会感染,这一轮天津疫情感染的病例当中多数都是接种过疫苗的,疫苗只是让感染者的症状更轻了。现在已不能用疫苗接种率这样一个指标来制定新冠大流行终止的时间表,因为它是很复杂的,没有一个单独的方法能把新冠控制住。现在要通过综合的方法,疫苗毫无疑问是对付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新冠病毒最重要的重磅武器。还有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的医疗干预,中西医结合,预防加治疗这些手段综合的应用才能够控制住新冠的大流行。

“‘动态清零’是到目前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

环球时报:国外媒体一直试图从各种角度攻击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为什么说中国的“动态清零”仍然是应对疫情最佳方式?如果要调整目前的“动态清零”,可能将会依据什么标准?

Image

吴尊友: 实际上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使得中国的疫情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低出几百倍。全球目前因为新冠流行失去生命的人数很多,仅美国一个国家因为新冠累计死亡人数就达到了92万余人,而我们只是在早期武汉暴发新冠疫情时出现了几千死亡患者,在武汉的疫情结束以后,几乎再未出现感染新冠死亡的病例。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动态清零”不仅对疫情防控、减少死亡病例行之有效,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效的。  中国人民现在的生活应该说是非常幸福的,人民普遍有安全感,虽然说局部疫情的暴发会对少数人造成一些影响,但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而言,疫情的防控,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成功,应该说“动态清零”政策是到目前为止最佳的防控方式。如果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新的方法能够确保病毒输入后不造成大范围传播,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够控制住疫情的话,动态清零的策略暂时也不会调整。(记者 樊巍 陈青青 曹思琦)

“万国迎冬奥, 中华咏和声”第三届国际和平文化建设研讨会暨东方哲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撰稿人道湘 竹君)2022年1月26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将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举行)即将开幕之际,由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工程办公室主办,国平和圣书画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国际和平文化建设研讨会暨东方哲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座谈会”在北京中协宾馆召开。

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国际和平与合作联盟、三亚公共外交研究院、世界和平文化发展联合会、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亚太健康产业委员会作为协办单位均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以融汇世界文明精华,促进人类和平有序发展为宗旨,面对当前国际复杂多变的局势,携手国际社会热衷于人类和平文化研究的组织和个人,凝聚和平的力量,以科学实相与平和善爱的心态透视社会和历史问题,深度研究张家口区域内的黄帝“合符釜山”文化与“龙图腾”的和平意义。

剖析历史宗教演变过程,破除迷信,重塑《易经》和《道德经》天道自然思想,从哲学、逻辑学、政治经济学、外交、军事等多层面多视角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增强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用以化解现象矛盾和战争暴力,大力推动联合国“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顺利实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和平有序发展,是本次会议的根本目的。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参加会议的嘉宾有:前任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沈国放先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成员、教务长李道湘教授,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会会长金灿荣教授,北京大学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王岳川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刘延宁教授,中国外国语大学刘立群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夏登杰教授,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工程办公室主任陈运高,国际和平与合作联盟秘书长赵东,古巴洪门民治党总部副主席郭昕江,自由学者曾丹女士,中国安华集团北京金达物贸公司苗全义董事长,印度尼西亚印尼侨胞(中国)联合总会主席钟家燕,世界和平发展联合会副秘书长张迎春女士,世界经济研究院院长李焕,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陈雪霏,赤道几内亚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秘书长许逢春,香港中华爱国英才联合会主席王晓青,科威特华侨华人协会会长董泰康,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泰国山东总商会会长冯文亮,香港屯门工商业联合会创会常务副主席白月琴等86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和国际友人参加了会议。

在当今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共同探讨治世之学,寻求中正合理的解决方案,以缓解矛盾冲突,止息战争,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会议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教务长李道湘教授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刘立群教授主持。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序幕,中国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工程办公室陈运高主任致欢迎词,并概括介绍了张家口涿鹿国际和平文化小镇项目规划情况,引发在座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和热烈掌声。

会议围绕东方古典哲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及世界和平问题展开探讨研究,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

沈国放大使指出;21世纪注定是一个给人类留下最鲜明印记的世纪,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当今世界各种思潮涌动、矛盾激化,西方霸凌的单边主义虽然改变了形式但仍在延续。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将疫情利用为分裂世界的政治工具,不断制造矛盾,引发动荡,致使和平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东升西降的大势难以改变,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加强烈。   

中华“和”文化理念将为世界和平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与会专家认为,中国作为国际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拥护者,一直致力于积极维护和完善国际多边体系,中华“和”文化理念具备对现行国际体系进行修补和完善的能力,将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理念。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解决当代国际社会矛盾分歧的思想工具,该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各个国家人民共同的愿望,它提倡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霸权”,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全球视野,处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德制高点。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东方哲学的天下观存有内在联系。

与会专家认为,中华文明的天下观主张利天下,追求和合,主张天下一家,和谐共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汲取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秉持利己达人、兼善天下的价值取向,坚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治理原则,追寻合和共生、天下大同的高远理想,它有助于弥合人类社会的“认知鸿沟”,展现出中华文明的世界胸怀。

 国际和平文化建设需要各学科协同研究。

与会代表认为,建构当今世界和平发展问题的文化体系,需要从哲学、逻辑学、政治经济学、外交、军事等多层面多视角提出问题、寻求答案,世界和平有序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

参会的代表中,特别是线上参会的华侨华人代表认为,遍布全球的华侨华人也可以发挥作用,架起祖籍国与所在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相互融通的桥梁,可以发挥民间大使的作用,肩负起弘扬中华“和”文化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使命。

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认为国际和平文化建设研讨会的召开非常好,因为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没有和平文化就很难维持和平,因此和平文化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化解矛盾。

曾丹女士以现代科学语境阐释宗教未知,意在使人的思维意识回归自然本真。曾丹女士的研究方法为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路径。

和平安宁是人类永远的向往。

会议期间,王振建先生代言本次会议的策划人、和平文化学者董竹君先生撰写的《黄帝“合符釜山”理念对国际和平文化建设的启示》文章,文章特别指出《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北逐荤鬻,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这是人类历史记载最早的重大政治、军事及部落联盟和平共生的事件,距今已有四千八百年历史。这次部落会盟,黄帝统一了政令,统一了军队、将分散在八方的伏羲、女娲的子民按区域划分融入到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采用八方部落图腾中各部落图腾最优异的部分,结合黄帝部落图腾,创造了全新图腾-“龙图腾”,因为是九个部落图腾的组合,后人称之为“和龙”。由此,华夏族有了统一的图腾,所以我们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黄帝“合符釜山”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统一了“中华龙”图腾!自此龙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成为和平和谐的象征,成为万能智慧、精进勇武的化身。而非马可波罗和来华传教士错误翻译的那样,不知他们出于什么心理,把象征和平和谐的中华龙翻译成魔鬼,错误的理解和错误的翻译严重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形象,损害国家尊严!这也是华人在海外受气受辱的主要原因。新的研究视角和论述得到绝大部分与会者的赞同。

bf1e022853db77e3409d9d92e093253
    

与会代表戚冬梅女士代言汤铭新大使的文章,汤大使的文论立意高远,以建立国际和平文化为抓手,为新时代大背景下中国外交提出新的策略建议,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扎实顺利的进行。张迎春女士则从阴阳学角度阐述了纪由哲学公式的应用价值和现时意义。

会议由李道湘教授做总结。李教授指出;此次研讨会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学术领域层次高,沈国放大使熟悉和了解国际政治,洞悉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金灿荣教授、王杰教授、李立群等教授从国际关系、文化、经济、政治、军事、历史、教育等领域作出分析和解答。

二、这是一次紧紧围绕世界和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研讨交流的学术会议,会议专家组提出世界怎么了?人类和平发展受到威胁,各国治理出现危机,国际社会动荡,自然灾害,思想危机等危害人类的问题一同出现。我们该怎么办?

三、这是一次国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共同参与讨论的盛会,集中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和平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四、这是一次有理论研讨、政策阐述、对策建议成果丰富的学术会议。中华天道自然文化精神孕育了“天人合一”的文化,黄帝把天道自然规律应用到社会治理层面,受到兆庶民众的拥戴。历史中有老子、柳下惠、孔子、庄子、王弼、王阳明等先贤圣人传承中华天道思想,是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精神动脉,我辈当继承和发扬。

研讨会持续一整天。组委会在此真诚感谢国平和圣书画院有限公司、广州善同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扶刚博士、香港中华爱国英才联合会、大爱国际(北京)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感谢海外华人华侨及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

编辑 陈雪霏

独家专访:一个能让14亿人脱贫的国家必能建设好生态文明

独家专访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署署长,前挪威环境部长和对外援助部长苏尔海姆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大家好!我是陈雪霏,北欧绿色邮报网和中欧对话网的主编。我们主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问题。今天我们要聚焦中国。很荣幸,我们今天请到了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署署长,前挪威议员,环境部长和对外援助部长埃里克.苏尔海姆(Erik Solheim)先生。他是环境保护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新能源问题专家。欢迎您!苏尔海姆先生。

苏尔海姆:谢谢,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

本网记者(右)通过zoom视频采访前联合国环境署署长挪威环境部长埃里克.苏尔海姆(左)2021-12-15拍摄。

一个能让14亿人脱贫的国家必将能建设生态文明

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在联合国宣布中国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我们这个世界或者说我们的地球意味着什么?您对中国实现这样的目标承诺有信心吗

苏尔海姆:我对中国实现这一目标很有信心。因为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私家车,每个人都很贫穷,他们主要吃大米和面条。但是,现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走过的一条路。如果一个国家能让14亿人都能脱贫,那么她也一定能够建设生态文明,帮助世界向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

中国在环境友好方面的技术应用是世界领头羊

记者:中国承诺计划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您认为中国能兑现这个承诺吗?中国要面对哪些挑战?

苏尔海姆:首先,中国现在基本上在每一种环境友好的技术方面都是世界领头羊。有些绿色技术是从美国加州开发的,或者是在德国开发的。但是,当到量化生产时,让她在全世界都能买得起,中国无疑是领头羊。世界上一半的太阳能设备是中国生产的。目前中国在氢的开发方面,风能和电动汽车也是世界领先。大约90%的电动汽车运行在中国的公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的速度也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我相信中国可以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甚至有希望更早一点实现。

竞争不是坏事,但需要政府间合作管控危机

记者:现在中美之间似乎处在一种竞争状态。您认为美国将以什么方式来对中国施压,在工业发展和布局方面?

苏尔海姆:竞争本身并不是坏事。我的意思是,如果中美的公司能在开发绿色科技方面竞争,这只能说是好事。目前中国在很多绿色科技方面是领先的,因此,美国只需要尽快迎头赶上就是了。但是,商业竞争必须有政府间的合作做为补充。你们应该避免任何“冷战”的想法,或者是大谈技术脱钩。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如果世界两大强国美国和中国能够合作,管控危机,就能在世界上创造奇迹。如果你们允许紧张局势任意发展,那将会非常危险。

因此,让我们携手共同探索如何解决人类的大问题,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指责中国或印度是不公平的 应该增加绿色补贴

记者: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做出很大努力。但是,很可能依然会面对很多西方的压力,作为专家,您是否能分析一下,西方能给中国什么样的压力?尤其是在工业发展,工业布局,排放市场的份额等等?

苏尔海姆:首先,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指责中国或印度是完全不公平的。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是中国的八倍,是印度的25倍。即使在瑞典和挪威这样的人口小国,人均碳排放也远远比中国高。因此,西方应该停止指责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是西方国家首先引发的气候变化危机。但是,中国依然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中国自己。印度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印度自己。因为亚洲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比欧美国家更脆弱(例如印尼日本海啸)。因此,我们看到,中国和印度在履行绿色科技的实践方面发展迅速。人们的意识也有很大提高。不过,中国也应该了解,很多欧洲公司认为有时候与中国的竞争不公平,因为在中国绿色科技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其实,我认为这很好,政府就应该多多补贴绿色科技公司。但是,我们需要保证公平的市场准入。主要是因为市场准入问题,有人想增加绿色关税。欧洲公司要看到公平的竞争。中国和欧盟应该就如何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进行对话。于此同时要合作来实现人类共同的目标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西方公司的抱怨可能来自中国税收政策的改变。90年代初,中国为了招商引资,给西方公司优惠税收,15%,当时中国的国有企业税收都是最少35%,有的国企税收49%。但是,后来为了公平,就改成国民待遇一律平等,统一25%。这样外企就觉得税又高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苏尔海姆:我认为西方抱怨中国给绿色企业补贴简直就是疯了。政府应该给绿色企业补贴,最好都补贴给绿色企业。但是,这在世界上是个大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政府依然在给石油,天然气,煤炭进行大量的补贴。我们应该停止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进行补贴。西方觉得不公平可能是因为中国政府在给那些污染企业补贴,比如煤炭行业。当然,我们应该就事论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可能是人们谈论绿色关税的背景。但我认为很难实行这样的绿色关税制度。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深度对话来解决问题,避免绿色关税。

中国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震惊世界是中国让绿色能源达到买得起的程度

记者您对中国的绿色科技发展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新能源的发展有何评价?

苏尔海姆:绝对令人震惊!正如我前面说的,一开始的一些专利可能来自欧洲和美国,但是,是中国把这些技术成果转化成大批量生产并使价格降到每个人可以接受的程度。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没有取得什么成果,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十年后,绿色科技产品价格降低了90%。这要感谢中国和印度,因为是他们大批量生产让新能源达到了新高度。这样就改变了全球的讨论焦点,因为人们再也不提是否要在环境与发展中间做出选择。现在人们都有双赢政策:对环境友好,对地球母亲友好,又能提供就业。这样的政策是我们需要大力部署的因为我们还有成千上万的人需要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发展,我们也应该呵护我们的地球。

中国治理体制有效,也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

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您不认为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对实现这些目标有制度优势吗?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说什么,中国人民就听就照着做,其实也不是象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您怎么看?

苏尔海姆:中国很明显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理体制。中国对人们的需求回应得很好。但我也清楚地了解到很多人对污染是深恶痛绝。如果你问大城市的中产阶级,他们会说,我们不想再这样了,我们要看到蓝天!然后,这个信息传到了领导层,到政府,到党中央那里。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现在环境问题在中国被排到了很高的日程上。但是,在我看来,西方和中国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我们都想减小贫富差距。欧洲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希望人们有企业家精神,然后提高我们的福利。中国也是一样,有很多企业家,但贫富差距拉大。因此我们面临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和欧美之间应该互相学习

记者:中国人如何能从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受益?世界如何从中国的行动中受益?

本网记者(左)通过zoom视频采访前联合国环境署署长挪威环境部长埃里克.苏尔海姆(右)2021-12-15拍摄。

苏尔海姆:其实很多人还不太了解的是中国不但在绿色科技方面领先,中国在环境保护实践中也是世界领头羊。有很多好的例子,例如在内蒙古的戈壁滩已经出现了很多绿洲,在浙江,过去的牛奶河已经变清了。不是真牛奶,是因为那里的水看起来好像牛奶一样白,很不健康,是污染很严重,但是,经过处理以后,河水变清了,孩子们可以下河洗澡了。有很多城市在绿色未来方面都走在前列。杭州,苏州都是绿色城市。深圳也有一个很大的绿色走廊。那里所有的汽车和出租车都是电动车。他们在市中心建设湿地,让很多鸟类在那里嬉戏。确实,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中国也可以看看其他地方的绿色科技,也可以跟欧洲,美国或印度学习一些最好的范例。

中国实现碳中和世界受益

记者:您认为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会有溢出效应吗?是否很多国家都可以从中国进口技术和产品来应对气候变化?您能举一些例子吗

苏尔海姆:是的。我认为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是今年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决定。这样做不但可以逐渐减少煤炭消费,而且它就像时间机器一样让中国建设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所以你可以在这个方向上看到一个冲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亚洲的巴基斯坦,越南,在非洲的象南非,肯尼亚等国家,如果没有煤电项目的投资,他们会怎么办呢?他们会马上要求太阳能风能投资,所以这就是中国改变游戏规则的决定。我也可以提一下中国建设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上个月,老挝铁路完工,是中国支持的项目。该铁路连接中国和老挝。这样,老挝的商品可以通过中老铁路抵达中国,再从中国通过中欧班列直接抵达欧洲的德国,这对老挝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中国还在越南建了地铁。现在也已经开始运营。尽管有时中越之间有政治紧张,但是,中国依然能在河内建地铁。这些都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

中挪之间可以在三个领域深入合作

记者: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国家,但是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产能和潜在的巨大市场。挪威是一个小国但是,挪威有先进的科技,而且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发达。中国和挪威怎样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呢?

苏尔海姆:正是由于中国很大,挪威很小,所以我认为我们要聚焦于挪威世界领先的技术。挪威的海上风电绝对是世界领先,名列前茅。挪威海上风力发电历史悠久。因此,海上风能在未来很有前途。

第二,挪威的绿色能源和氢能也有百年历史了。我们现在可以生产绿氢,(年产140吨氢没有问题)。我们可以为游船,轮船和其他交通工具提供绿色能源。我们在电动车方面也在世界名列前茅。挪威出售的轿车80%都是电动车。我们的游船都用绿色能源,这得益于挪威政府的绿色政策。在游船和轮船上用绿氢也是世界领先的技术。还有很多其他领域也是可以合作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专注这三个领域跟中国合作。那就是海上风力发电,游轮利用绿氢,电动车普及。

一带一路也可以围绕以上三方面合作

记者:正如我们刚刚讨论过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和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合作。您认为挪威和中国在这方面可以怎样开展合作?贸易,电信,北斗卫星?森林木材?中欧班列? 您有什么高见?

苏尔海姆:当然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一个倡议。因为它已经有130多个国家参与其中。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都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只有一两个没有参与。挪威可以和中国在海上风力发电,游轮用绿氢,电动轿车等方面合作。还有就是挪威的农业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绿色农业。挪威很重视绿色航海,因此,在海上航行方面,也可以和中国合作。世界上10个最大的港口都在亚洲,中国占了7个。中国和挪威可以在绿色船舶工业方面合作。

人文交流很重要西方媒体只报道中国负面新闻,这样很偏激。中国也应该管控自媒体对美国的谩骂

记者:挪威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先进的。历史上,挪威先人到中国来还为中国修建了医院。解放后,这个医院依然在用,而且进行了翻修。在新时代,中国和挪威如何能继续发展友好互惠的关系?

苏尔海姆:我认为你可以考虑人文交流。它不是商务或者是政治,而是人与人的交流。现在疫情期间往来游客都很少,交流很难。等疫情过后,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游客来挪威,挪威游客去中国。说到这里,我想说句公道话,西方媒体对中国太不公道了。西方媒体只报道中国负面的消息,有些消息是真的,有些消息是假的。但却歪曲了中国的形象。我们在中国没有看到太多挪威的负面消息。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的社交媒体对美国的负面报道也不少。我想中国应该管控一下这些对美国的负面新闻。因为我们需要互相尊重,在美国也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美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地球上在很多方面都是极好的国家。

挪威是冰雪运动强国希望运动健儿取得好成绩别忘了多看看北京和河北(如果可能的话)

记者:最后挪威要参加北京冬奥会。您能对运动员和北京东道主说些什么吗?

苏尔海姆 :挪威是冰雪运动强国。在平昌冬奥会上挪威是冠军,拿了最多的金牌。我希望挪威运动员到中国去不但要看北京,还要好好看看河北,好好看看各个赛场,北京通往张家口等赛场的火车也是节能环保的,这是一场真正的绿色冬奥会。我感觉很不幸,美国的外交抵制引起了不少的关注。我认为人们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通过谈判交流来消除文化差异。(记者注:到发稿时为止,本网通过中国外交部网站了解到,美国政府官员也有申请签证到北京出席奥运会,看来剧本有所改动。)

记者:这么说,您是支持北京冬奥会的。

苏尔海姆:那当然。我非常支持挪威运动员参加比赛,并赛出好成绩。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专访。感谢您花费的时间和心血。希望以后再来我们的节目,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可以一起切磋。

苏尔海姆:没问题。再见。

习近平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致贺信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9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粮食安全面临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快行动,切实减少世界粮食损耗。

  习近平强调,召开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是中方去年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上提出的倡议。希望各方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携手合作,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实现零饥饿、零贫困目标贡献力量,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当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幕,主题为“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лªÉçͼ±í£¬±±¾©£¬2021Äê9ÔÂ10ÈÕ Í¼±í£ºÏ°½üƽÏò¹ú¼ÊÁ¸Ê³¼õËð´ó»áÖºØЊлªÉç·¢

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中医为3500多疑似或确诊新冠病例治疗并康复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袭击了人们正常的生活。世界卫生组织3月11日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构成一次全球性“大流行(Pandemic)”。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紧急召开了学会理事会议,并在3月19日通过微信群向瑞典华人华侨及瑞典本国民众正式宣布成立了瑞典新冠肺炎抗疫专家团队。我们的抗疫专家团队希望通过电话、微信等咨询服务能够帮助大家了解疫情相关的知识,缓解因疫情产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心情,为大家心理疏导以及提供必要的中医药服务。对于已经确诊及疑似感染的患者,专家们首先会让他们遵循瑞典卫生防疫部门的治疗安排。在没有得到任何西医治疗而本人又有意愿接受中药治疗的情况下,专家团队组织网络会诊,通过问诊,观察病人提供的舌像等方法,进行辨证论治,提供咨询服务及中药治疗,并建立相关病例。

2019年在国王花园参展。前排右一,杨春贵会长。

学会和研究会将愿意提供志愿服务中医抗疫专家的联系电话、微信公布于众,其中有很多是瑞典中医药学会会员和学术顾问,例如廖蓉、马雪虹、楊春贵、张东青、黎坚、林德锋、魏巍、国万春、张红霞、陈碧玲、陈铁君、王泽丰等人。专家团队的杨春贵、王泽丰医生同时列入了欧洲抗疫专家组。抗疫专家团队带领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的全体中医师会员一起凝聚成强大的中医抗疫力量,他们牺牲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竭力為华人华侨和本地瑞典人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接通了普通咨询电话一万余人次,通过远程医疗指导疑似和确诊病人服用中药5600人次,通过远程指导疑似病人康复3500人次,用中药针灸对确诊病人的康复治疗150余人次。专家们通过相互交流和总结中医治疗康复的病例,极大地提高了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治疗经验。

在全人类与新冠病毒的这场来势凶猛战斗中,中国的抗“疫”成功有目共睹,很多国家的医学专家和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本国政府向中国学习。由钟南山、张伯礼、黃璐琦,仝小林、刘清泉等中国专家领导的中国抗疫团队,毫无保留地及时向世界各国分享成功的抗疫经验。瑞典中医药学会杨春贵会长积极组织学会会员参加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举办的张伯礼、黃璐琦,仝小林、刘清泉等中医抗疫专家经验视频会议—“国际抗疫专家大讲堂”。 通过聆听各位国内专家的抗疫经验讲座,瑞典中医药学会的医师们学习和汲取到中国的抗疫经验,并结合瑞典的实际情况把这些专家的经验运用到瑞典抗疫战斗中。     

“ 我们积极与瑞典其他华人团体合作,共同为大家服务。学会先后组织了由张红霞医师、张东青医师、林尤吉医师等主讲的网上抗疫专题讲座,帮助大家了解抗疫的基本知识,防疫方法和正确使用中药。在疫情期间,廖蓉老师不顾个人身体疲劳,超负荷回答咨询电话,提供指导确诊及疑似患者服用中药,恢复身体健康。杨春贵医师亲自为患者煎煮中药,使许多确诊患者身体恢复了健康。张红霞医生身在北京,深夜里回答瑞典疑似患者的咨询电话。抗疫专家团队和学会中的每位医生都默默地为华人、华侨及瑞典本地民众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各种咨询和医疗服务。他们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换来了患者的身体康复,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 会长杨春贵说。

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都是在瑞典注册的合法学术组织, 于今年12月份正式加入了国际传统医学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联盟。两个学会密切合作,正在积极筹备2021年的工作。学会理事会计划在新的一年中进一步充分发挥zoom会议室、facebook等网上的社群优势,让更多华人同胞和国际友人了解到中国最专业的中医抗疫经验,为夺取世界抗疫最后胜利而奋斗!

目前瑞典新冠疫情仍然不断蔓延,英国又出现了新冠病毒变异,许多患者感染后留下痛苦的后遗症。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的全体中医师将一如既往地继续为瑞典的华人华侨及瑞典民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让我们共同努力,团结拼搏,夺得这场全人类于与病毒的战斗的最后胜利!

稿件来源: 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学会秘书处

Grattis för din födelsedag 祝你生日快乐!

亲爱的朋友们!在瑞典这个金秋时节,有时秋高气爽,沁人心脾,有时秋风瑟瑟,让人多愁善感,总之,秋天是一个多情之秋!此时此刻,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也格外地牵挂您和您的家人,老人和孩子!

从此时此刻起,人们也会格外注意过生日,举行生日Party等等。在新冠肺炎依然没有消失的时候,我们还必须继续格外小心!但是,生日是每个人每年都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人们愿意庆祝它,因为它让孩子们感觉自己长大了,让大人们感觉自己成熟了,让老人们感觉自己老有所成了!人生30而立,40不惑,50知,60花甲,70古来稀,80更珍贵,不论哪一个日子,我们都希望庆祝一下。尤其是宝宝的生日,父母和亲人更愿意庆祝!因为它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和幸福感!

在此北欧绿色邮报网愿意跟您一起庆祝。在您生日的时候,或者庆祝的时候,我们愿意为您提供一项服务,那就是登个广告,让亲朋好友都知道,都为您祝福。您可以自己写祝福的话,也可以委托我们写。如果您自己写,只是刊登在我们的网站上,那么,费用是100克朗。如果是我们写,费用是200克朗。

您的祝福方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音频,或者是视频!音频100克朗,视频 200克朗。

联系方式: 微信 chenxuefei7

电话:0708261336

邮箱:chenxuefei7@hotmail.com 或者是 chenxuefei@greenpost.se

付款方式:Swisha 0708261336

银行账户:Bankgiro: 840-7157

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朗诵并演唱诺贝尔奖得主鲍勃.迪伦的歌曲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报道: 2018年春季,中欧文化协会,北欧绿色邮报网和瑞典专业外国记者协会联合举办北欧之春国际和平文化节。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朗诵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的歌曲《答案在风中飘荡》,并即兴演唱了这首歌。

今日头条:瑞典地方媒体报道宜家发源地华人华侨庆祝猪年春节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新年新气象,今天看到瑞典媒体对中国的报道。

在南方宜家家居发源地的华人华侨把庆祝新春的稿子翻译成瑞典语投稿到当地瑞典报纸,结果就报道出来了。

Allting går bra i grisens år

I lördags firade kineserna och deras familjer grisens år på Speakeasy i Älmhult.

Enligt den kinesiska astrologin är 2019 grisens år som ligger i slutet av tolvårscykel. Över 120 människor som består av kineser, deras familjer och många internationella gäster daltog i den högtiden som innebär att allting går bra i 2019.

Deras traditioner konstshow som erhu(en typ av Kinesiska musikinstrument), xiangsheng(Kinesiska cross talk), kuaiban(Kinesiska ballad) och kalligrafi gav oss en andra bild av Kinas rika kulturer.

还有一条消息是北京2022年冰雪奥运会代表团访问瑞典Åre,学习瑞典滑雪运动的组织管理工作报道也发到了记者的邮箱。

Beijing delegation took part in the FIS Alpine World Ski Championships 2019

另外,瑞典相机与图片杂志也报道了瑞典摄影师到中国长城,张家界和漓江的摄影的报道。

图片如下:

瑞典摄影师表示揭开神秘的面纱,人们还是能找到那个古老的中国的。只要你离中国的乡村够近。

杂志的部分截图。这些图片其中有一部分还在中国文化中心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