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武汉

时评:中国各级政府应该警惕骗子到处横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 评论员 晨曦

武汉弘芯公司最近被披露破产,CEO辞职,员工解散,留下烂尾楼。虽然案子已经让法院接管了,还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主要问题还是假大空的问题。第一,大股东没有芯片方面的技术,答应投入的资金并没有到位。就是说,对外号称自己有资金,但是实际上是要套当地政府的地皮和其他支持。实际资金都没有到位。其表现就是在盖楼的过程中,还在拖欠工程款。事情的败露也是从工程款开始的。被施工方告上法庭。

第二,地方政府太无知无能。被人给忽悠了。或者就是好大喜功的心态导致轻信。即使用我本能的想法,也应该是在半导体研究的基础上努力扩建或者合作。多方合作可以,大家共同承担风险。但是,单靠某些人,即便是有海外背景的人,也要认真审核。

第三,从这个例子,以及一些其他例子可以吸取很多教训。可以理解,如果民营企业或个体如果不把自己吹的天花乱坠,不整大了,政府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因此,有些民企或个体就靠国内国际的各种合作来把自己吹大。吹大了以后,到政府那里套现或套地。

第四,科研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搞出来的。华为从2G到3G也是搞了十多年,而且是天天不停地搞,疯狂地搞,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搞。才搞出来。如果单纯从高楼万丈平地起开始的话,这确实会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我发现盖楼似乎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只要投入足够的钱,就有人敢盖。不管是否合乎规矩。

第五,或许这种事也是正常,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加上武汉疫情肯定也是有很大影响。以前总有人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确实有些人就是胆子很大。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成功了,白手起家,然后就胆子越来越大。但是,科研尤其是芯片是世界难题,是美国卡中国脖子的难题。

第六,有人说,凡是美国不让我们搞的技术我们都搞得很好。所以,芯片也不例外,它需要时间,需要人才,需要资金和技术。从瑞典的经验看,小项目失败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但是,科技成果要转化,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部门的合作。共同承担风险和责任。

可能由于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战激发了中国人的奋斗精神,要自己搞芯片。于是,有些人就趁机想骗资金。确实,胆大的人很多,经常把自己搞成地球总代表一样。但最终是希望向国人表明自己很伟大。

中国人确实是很伟大的。越是有压力,就越想争口气。那就需要踏踏实实地好好干。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还想混,就必须实实在在。光吹牛是不行的。迟早会露馅儿。当然,失败是成功之母,可能在前进的路上总是会经历过很多失败才能真正取得重大突破。这件事就成为我们在突破芯片技术道路上的一个坑吧。可能以后的沟沟坎坎还会有。吸取教训吧!只能说,我们还是有距离。能出这种事,就说明我们的距离其实还是不小。

吃一堑长一智吧!

百年再凝眸:一位华侨回国抗疫伟大实践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Original 丁剑乃辉 丁见印尼纪事4/7

引子:今天终于看到瑞典每日新闻报的驻北京记者伯克伦德发了一篇有意义的报道。那就是讲述了口罩的来历。口罩是在1910年那个时候因为哈尔滨发生鼠疫瘟疫,由当时的抗疫主管印尼华人剑桥毕业的伍连德博士发明的。110年之后的今天,这个口罩再次登上大雅之堂,保命抗疫的口罩。可惜,瑞典依然有人不相信口罩的作用。当年的法国专家不相信口罩,第二天就去世了。下面就援引人物作家丁剑的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记载了中国当时抗疫的情形。即使今年在武汉抗疫过程中也是借鉴了很多当时的经验:

距今110年前,满清王朝统治中国的最后一个冬天,在我国东北地区曾爆发过一场震惊世界的鼠疫,就局部来说,鉴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和卫生条件,其惨烈程度远超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横行的湖北武汉。

说到鼠疫,据资料记载: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

第一次爆发于公元542年,从北非到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瘟疫持续了五六十年,盛极时每天死亡万人,死亡总数近一亿人。

第二次发生于公元14世纪,瘟疫持续近三百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此次鼠疫仅欧洲即造成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四分之一。

前两次鼠疫离中国很远,第三次没能幸免。此次鼠疫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

中国的大范围鼠疫爆发属于第三次范畴,发生在1910年,它曾经席卷整个东北,灾难持续了6个月,6万多人相继死去。

正当哀鸿遍野,瘟疫势不可挡,举国束手无策之时,一位年轻的归国华侨如同救星一般应声赶到。此人犹如暗夜的曙光,冲破层层雾瘴,大刀阔斧,首创“隔离疫区”,发明“伍氏口罩”,力推“交通管控”、强令“尸体火葬”力挽狂澜,出奇制胜,一举击退病毒,拯救了千万国人的生命。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哈尔滨1910年鼠疫事件”,也是人类史上首次成功控制疫情蔓延的一次伟大壮举。

那次对中国乃至世界传染病防治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成功实践,在110年后的今天仍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性意义。事实上,2020年之春中国抗击新冠肺炎,扭转战局取得初步胜利的种种举措,以及多数国家相继采用的打法,其套路和模式正是百年前抗疫经验的当代“升级版”。

那位铁腕荡平疫情,被称为““人类恩人”的救星,是一位南洋华侨,他的名字叫伍连德。

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保障街140号的伍连德纪念馆前的伍连德先生雕像。(图片来源:生活报)

引发我关注伍连德这位历史人物的,是雅加达一位华人老友伍耀辉先生。

昨天早上,伍先生打电话给我:“哎,丁剑,你听说过伍连德这个名字吗?”

“略微知道一点,也是前几天看电视有专题片讲到他的事迹,他好像是早年抗击鼠疫的一位医生。可惜我也只是看了一个结尾,还不是很了解。”

“对。我也是看电视才知道的。”伍耀辉先生连声感叹:“惭愧、惭愧!这么多年我都不晓得,我们海外伍氏还出过一位这样了不起的英雄,电视里称他是‘国士无双’ 啊!我想写一篇文章纪念他,麻烦你上网帮我找一些资料好吗? ”

我满口答应,花了大半天时间,认真查询了有关伍连德生平的各种报道和史料,发给耀辉兄。他很快整理了一篇文章《他是伟大而英勇的抗疫斗士,堪称“人类的恩人”——纪念华侨医学家伍连德博士》,发表在4月6日的国际日报(见下图)。

正如伍耀辉先生在文章开头所言:

如果不是新冠病毒疫情横扫全球,搅的周天寒彻,一位百年前曾经战胜过鼠疫,拯救了无数中国人的旷世英雄,恐怕不会唤醒历史沉睡的记忆,重现于我们的脑海。

而笔者身为海外伍氏一员,且平生喜读杂书,但倘若不是前几天电视里播放了伍连德的事迹,竟也不知伍氏出过一位如此伟大的先贤。由此可见,在瀚如烟海的历史长河里,我的认知是多么渺小!作为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的核心人物,在众多荣誉面前和伟人的光环下,他被淹没了,被淡忘了。不管怎么说,他属于应该被永远铭记的伟人行列。.

坦白说,耀辉老友的这番感慨,其实也道出了笔者的惭愧。

实际上,由于大多数人的生活圈子,都与伟大但却寂寞的科学领域完全无关,导致那些应该被永远铭记的天才人物很容易被人淡忘。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在乏味的日常生活中追求虚幻而鲜亮的光环,所以喜欢追捧那些唱歌演戏的娱乐明星。

古今中外,皆是如此。远的不说,咱就举个现实的例子——当今世界,起码七成以上的人,每天都在装有触屏的智能手机上埋头刷屏,可是有几个人知道,触屏的发明人是一位名叫约翰逊(EA Johnson)的英国工程师。

百年前研究制定了现代防疫体系,并因此拯救了无数人生命的伍连德博士也不例外,长期以来鲜为人知。尽管中国哈尔滨有一座伍连德纪念馆,尽管61多年前曾出版过他本人用英文撰写的《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但除了哈尔滨之外,中国乃至国外其他地方,了解他的人仍然寥寥无几。

2011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士无双伍连德》图书封面,作者王哲。

那么,在伍连德博士的故乡出生地——马来西亚槟城,其知名度高不高呢?

马来西亚槟城原来有一个很浪漫的名字,叫槟榔屿,是本文主人公伍连德先生的故乡。槟城首府乔治市在槟榔岛东北方,系大马第二大城市,乃历史文化名城,这里也是马来西亚华人最多的城市。

2015年12月中旬,时任黑龙江省政协主席杜宇新先生率团访问大马,他满怀崇敬,专程前往槟城首府乔治市,接连走访了伍连德出生的街坊、儿时常去叩拜的观音庙、少年就读的大英义塾、被日军炸毁的旧宅遗址,以及当年开设的诊所,还有生前的最后住所和伍氏家庙。

杜宇新在其《寻访伍连德——槟城纪行》一文中写道:

到访槟城之前,在我们的想象中,伍连德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结果出乎意料。我们一行人来到伍连德先生当年开设的诊所,现为一家旅游公司,我问经理,知道伍连德这个人吗?他一脸茫然,连说不知道。失望之余,我们在这家公司发现,在其入口处摆放的旅游线路推介资料中,哈尔滨冰雪旅游赫然位列其中。原来据介绍,不少市民对哈尔滨的冰雪旅游非常有兴趣……

通过深入交流,方知伍连德在当地的确鲜为人知。前州旅游局长、现环球旅游机构董事经理黄玉玲女士和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负责人洪敏芝博士,前年均曾来过哈尔滨,参加哈医大举办的伍连德纪念活动,她俩不约而同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哈尔滨期间,她们为了解伍连德在当地的知名度,特意做了一个小实验,即随机搭乘三辆出租车,并向司机询问是否知道伍连德这个人。结果是,有两位司机滔滔不绝地向她们介绍起伍连德,只有一位司机说不知道。这一结果令她们震惊不已,连说惭愧、惭愧!她们恳切地表示,在传播伍连德博士的事迹和精神方面,槟城远不如哈尔滨,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哈尔滨市道外区伍连德纪念馆外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遗忘?

槟城朋友谈到,伍连德在家乡知名度还不高,大致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伍连德先生的辉煌业绩,大都发生在中国国内,而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满清覆灭、北洋战乱、日军侵略等一系列社会动荡,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未得到应有的传播。二是伍连德先生早年在家乡倡导的一系列社会革新,特别是大力抨击鸦片种植和贸易活动,不可避免地招致传统势力和既得利益集团的不满,甚至诬陷,以至他后来归国长期定居外地,故乡亲们对他并不熟悉。三是马来西亚历史上长期为英属殖民地,后又被日本占领。1957年8月马来亚联合邦宣布独立。1963年9月马来亚联合邦才同新加坡、砂拉越、沙巴合并组成现在的马来西亚国家(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而这时伍连德先生已经故去。总之,槟城的朋友们都感到,伍连德这位本应引为马来西亚骄傲的杰出国民,未能得到应有的褒扬,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我想,这与伍连德先生本人务实低调、不事张扬的性格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槟城伍连德故居。(电视记录片伍连德博士传第三集“济世大医”截图)

说心里话,看罢上述文字,丁叔叔受到不小刺激,感觉自己脸上也微微发烧——不要说别人孤陋寡闻,作为一个以讲述华人故事为职业的文字工作者,在此之前,我本人不也是对伍连德的事迹一无所知吗!

自责之余,我决定在本期公众号上写写伍连德博士,虽然在全球抗疫的今天,网上已有越来越多的纪念他的文章,我再叙述,难免拾人牙慧,但无论如何也要用自己的心力,向这位伟大的医生表达一份敬意,分享给更多读者,以激发我们民族的自豪,树立彻底战胜新冠病毒的勇气和信心。


1910年10月,在中俄边境的一座小城市里,有两位从俄国归来的中国矿工突然发起了高烧,不停咳出鲜血,身上也出现紫红色的斑点。当地医生都没见过这种奇怪的病症,束手无策。很快,两位矿工就死去了。

然而,恐怖才刚刚开始。紧接着,客栈、酒吧里的服务人员与其他住客,也出现了相同症状,接连死去。几天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也陆续产生这种神秘疾病和死亡案例。

瘟疫爆发了。从中俄边境一路向南,哈尔滨、长春、沈阳,如水泻地,似火燎原。死神一下子攥住了东三省每个人的心脏,恐惧到窒息。

这场大瘟疫震惊世界,自欧洲“黑死病”以来,人类又一次面临了大规模的恐怖瘟疫事件。当时清朝衰弱到极致,而瘟疫汹汹,悲观气氛浓厚。若东北扛不住,那么清朝就撑不住,鼠疫会蔓延到全中国,再由西方殖民者带到欧美,必然是世界性灾难。不敢说是世界末日,但必然是人间惨剧。

1910年至1911年冬春之间,东北鼠疫之下,老百姓尸横遍野的悲惨景象。

英国媒体感叹说:谁能制止这场灾难,谁就是拯救人类的恩人!

危急时刻,清朝外交官施肇基,自告奋勇请求担任防疫大臣。他遍邀名医去东北主持防疫,但只有一位从马来西亚回国的华侨伍连德博士挺身而出,带着自己的助手兼学生林家瑞以及简单的医学仪器,迎着汹涌的逃难人潮,向东北行进。

伍连德祖籍广东台山,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英属海峡殖民地槟榔屿。17岁获得女王奖学金赴英国读书,成为第一位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游学欧洲期间,他先后在英国圣玛丽医院、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从事研究,曾师从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梅奇尼可夫和霍普金斯。

1903年返回槟榔屿行医,1907年应袁世凯之邀回国服务,但那时袁世凯受挫,伍连德在海军将领程璧光等人的引荐下,出任天津陆军医学堂协办(副校长)。1910年12月,外务部右丞施肇基电召他紧急赴哈尔滨调查处理鼠疫。“防疫不亚于一场战争。”伍连德在自传中写道。这年12月24日,31岁的伍连德,来到了世界鼠疫斗争的前线。

伍连德戎装照。据伍连德的女儿伍玉玲女士向友人介绍:“这身仿德式军服是满清政府专门为爸爸订制的,不是正式军装,衣料很硬挺,穿着不舒服。除照相外,爸爸只在见摄政王时穿过一次。”

1911年5月,伍连德在东北领导千军万马抗疫凯旋,又主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国际学术会议“万国鼠疫会议”,担任会议主席,劳苦功高,中外闻名,清廷摄政王载沣要召见他,当面授予二等双龙勋章。可是伍连德不愿意接受召见。他想起1908年,陆军部尚书铁良召见时,又要穿官服,又要戴假辫子,不利索的官话让他言不达意,繁文缛节令他痛苦不堪。外务大臣施肇基理解伍连德的难处,想出一个办法,让陆军部宣布授予伍连德陆军蓝翎军衔,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少校。这样就伍连德成了清军的军官,免去很多觐见前的官方手续,可以穿军装上殿,不用戴假辫子,对摄政王的问话也不必详细回答。历史的细节原来如此鲜活生动,不过百年,人们却要经过艰难的考证来还原历史本来的面目。(参见林冠珍《再说伍连德》一文)再说伍连德当年到了东北,首先拜访了当时在东北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俄国中东铁路局长霍尔瓦特和他手下的医学专家依沙恩斯基。起初,他们并不相信伍连德这位华侨医生,但伍连德张口就是流利的英语,让俄国人收起了藐视之心,并出于保护俄侨的考虑,很快就将 1300 节火车车皮批给了伍连德,使其有了一个较宽裕的临时疫病隔离所。

伍连德通过解剖死者和老鼠发现,病毒无需通过动物媒介,而是和今天猖狂爆发的新型肺炎病毒一样,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飞沫传染,他因此将这场瘟疫命名为“肺鼠疫”。

伍连德在哈尔滨第一个鼠疫实验室工作的照片。

为了阻断飞沫传播,伍连德设计了一种成本低廉的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隔离病毒。这就是如今全世界大部分人为预防新冠病毒,还在使用的“伍氏口罩”的由来。

图为1910年,医务人员佩戴的伍连德专为防止鼠疫病毒感染发明的“伍氏口罩”。

哈尔滨瘟疫爆发之际,日本也派来一名医生,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医生,给伍连德的工作带来很大困扰。清政府又请来一位在北洋医学堂当首席教授的法国人梅斯尼。与日本人一样,傲慢的法国人也不相信伍连德的“人人传染”的说法,认为灭鼠才是唯一可行的防疫方法。

就在伍连德推行隔离举步维艰之时,对他无比信任的那位“防疫大臣”施肇基先生上报清廷,直接任命任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并免去梅斯尼职务,使伍氏的防疫举措顺利开展。

不甘束手的梅斯尼去了俄方医院,现场查看病人。为防止感染鼠疫,他戴上了白袍、白帽、胶皮手套来隔绝一切可能的与老鼠接触的部位。但是很遗憾,他仍不相信中国医官伍连德所说的鼠疫会通过呼吸和唾液传染,而且没有戴口罩。正是这种固执,使梅斯尼被疫情传染,9天之后不幸去世,成为悲剧人物。

在施肇基和政府支持下,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伍连德,扮演了铁腕抗疫总司令的角色,开始对哈尔滨进行全面布控。

1911年初,哈尔滨停业的客栈、学校等被用来当做防疫的办公室、消毒室和病房。

在当地老乡带领下,伍连德(手臂扶墙者)深入居民集居区查访鼠疫患者。

他下令对所有公共设施,旅馆、饭店、商店全面消毒,对病人和家属实行严格的隔离,对疑似接触者,要求在家里自行隔离,并着手紧急训练大量医务人员取代警察进行疫情监测。

与此同时,打破殡葬传统,对大量病疫尸体强行实施火化,用烈火消灭鼠疫病毒。

1911年春节,哈尔滨傅家甸坟场焚尸现场,大火烧了三天,一次火化1400具尸体。与此同时,为消灭病毒,鼠疫感染者曾经居住的房子也被下令烧掉。图为伍连德亲自指挥衙役进行焚烧。

如今看到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带给我的震憾和崇敬还是无以复加。

想想看吧!伍连德这位勇挑防疫总指挥重任的华侨大医,当年只有32岁,不仅深入疫区医治活人,还要亲临焚尸现场监督火化死人。

换做平凡胆小的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即使有这样的本事,也断然没有如此崇高敢于担当的精神。

每个人都可扪心自问,换做是你,能做到吗!

行文至此,凡俗如笔者,也情不自禁熬上一碗平时不喜欢喝的心灵鸡汤。

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强大又无私奉献的心。危难时刻,是事不关己选择逃避,还是冲锋在前燃烧自己——这就是吾等吃瓜群众与千秋英烈的区别。

伍连德还要求官方大量发放传单,鼓励百姓在新年多放鞭炮。爆竹声声,消灾辟邪,而鞭炮散发出的硫磺散布在空气里,也有一定灭菌消毒的效果。

尤为重要的是,有了人事大权之后,伍连德还果断撤职了一些无能的医官和隔离区官员。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杀伐决断之下,渐渐稳住了人心。

1911年3月1日,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67天。随着零点钟声的敲响,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在过去的24小时,哈尔滨首次出现零死亡,零感染。之后数日,均无感染及死亡病例出现。

伍连德宣布,解除隔离。并亲率防疫人员走进居民区看望市民。百姓走上街头欢庆,喜极而泣,劫后余生,恍若隔世。

至四月,这场震惊世界的东北大鼠疫,终于彻底消灭了。此次鼠疫,共吞噬6万余条生命,参与工作人员2943名,297人殉职,其中包括梅斯尼医生。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住了鼠疫,为后来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研究资料。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睿智勇敢,担当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拯救一场险些波及全球的灭顶之灾。

此时已是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得益于朝中有识之士重用了伍连德这位南洋回来报效祖国的华侨,总算在其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时吐出一抹亮丽的光芒。

英国《医学周刊》如此评价伍连德:“他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无以为报,我们永远感激他。”

战胜鼠疫后的1911年7月,伍连德(右一)与俄国柴布洛尼博士率中俄联合考察队到中国满洲里和俄国博尔贾考察。

此后,伍连德又领导战胜了中国其他地方爆发的各种疫情,并主持修建了多家医院。1937年日本攻占上海,伍连德因夫人过世伤心欲绝,携家人返回出生地马来亚,同时开业悬壶济世,其后在吉隆坡创办了吉隆坡医学研究中心。

1920年代,伍连德先生与家人在中国的合影。

1947年,他最后一次访问中国。1951年,伍连德将其位于北京的住宅捐给中华医学会。

1959年,伍连德在其自传《鼠疫斗士》的序言中写道:

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

1960年,伍连德在马来西亚逝世,享年82岁。

晚年的伍连德先生。

2008年,伍连德纪念馆在中国哈尔滨医科大学正式开馆,并在图书馆前树立了伍连德铜像。

此后,伍连德先生的多尊铜像又被树立在北京中华医学会和马来西亚槟城研究院。其中,伍连德立于故乡槟城的铜像,来自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敬赠,而这所大学正是伍连德博士当年在东北创办的。

2014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代表团在马来西亚槟城参加学术活动。该校附属第一医院特制作一尊伍连德博士铜像,安放在槟城医学院,2016年7月,铜像由当地政府决定移至槟城研究院,“使之安放地点更加突出”。(图片来源:哈医大新闻网)

本文最后,请让我引用一段社会人文学者陈雪薇女士在其著作《伍连德研究:经验、认同、书写》中的理性论述:

伍连德先生的如此贡献,在他重新被当代社会发现之后,再次予以铭刻。

1999年3月10日,伍连德诞辰的120周年纪念日。中国方面的中华预防医学科学院、北京哈医大校友会、吉林和四川等地的29位专家学者联名建议筹建伍连德博士纪念馆。结果获哈尔滨市政府高度重视。当时的市长曹广亮评选此建议为人民建议特别奖。批示市文化局办理筹建。纪念馆落址于东三省防疫处的旧址,该处两栋大楼已获当地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建筑。这些跨时代的实践,都表述了对伍连德的认同肯定,是对伍连德认同的认同。

由于时势、地域和环境等条件使然,伍连德的改革运动启于自动自发。体现出相当的群体与时间地域特色。而且,改革结果也是跨越多重疆域的。在时代方面:正值帝国殖民主义与亚洲民族主义抗衡交替的历史时刻;在地域方面:其改革涉及马来西亚和中国;在内容方面:则涵盖了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兼及人文,社会及应用医学之范畴。而所面向的对象则小至族群大致国族。在这样的位置中,伍连德的政治文化等身份认同都是复杂而多层次,并随经验而阶段性变化的。

政治之于伍连德,仅是其所处位置的外部环境。它固然彰显了伍连德所处位置与所屡践经验的重要性,但政治本身毕竟并非伍连德关怀与志向所在。因此。他才能在英殖民统治与清末以来的复杂嬗变政局中,保持不变的占据了一个相对安静的位置。实现其漫长的改良人生。这个生长于政治局势虽然诡谲多变,但总体方向尚算开明的时局之中的华裔知识分子。心兹念慈的,是如何校正社会弊端,提升人民素质,改善地方医疗体系,力保共同体中人的权益。因此尽管其经验与实践不免存在着局限性,唯其所彰显的革新理念与精神,就其位置与身份而言,仍不乏历史与现实意义。

位于北京中华医学会(由伍连德生前捐赠的故居改建)的伍连德博士铜像。笔者整理发表这篇文章,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海外华侨的光荣,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抗疫史上的奇迹。在新冠疫情蔓延肆虐的今天,世界呼唤伍连德这样伟大而英勇的医学家。任时空变幻,星月轮转,我们应当相信,最终的胜利——必将以不同的方式重现人间。

疫情之下一股清流,古中醫太極音樂放鬆身心(可点击收听)

从数据变化看疫情:武汉新增病例首次降至20例以下 中国以外病例破3万

  据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郭超凯)最新官方数据显示,3月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20例以下,中国28个省份新增确诊病例为0。除中国以外,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病例突破3万。
  截至3月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全国现有确诊病例17721例(其中重症病例479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9897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754例,治愈出院比例持续上升,达74.2%。
  令人欣慰的是,全国9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297例,连续27天治愈出院病例超千人。全国28个省份新增确诊病例实现零增长,其中西藏已经连续40天新增病例为0,青海已连续33天实现零增长,贵州连续22天零增长。
  当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9例,日新增病例数连续4天维持在两位数。除湖北以外,全国其他省份新增确诊病例2例,其中北京和广东各1例,全部为境外输入病例。截至3月9日24时,中国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9例。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10日称,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继续向好,3月9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首次降至20例以下;湖北以外省份,已连续3日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各地正按照要求抓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复学,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从地域来看,3月9日0时至24时,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例,其中武汉市17例,其他16个市州均为0例。湖北除武汉外,已连续5日无新增确诊病例。同日,湖北全省新增病亡17例,其中武汉市16例、仙桃市1例,其他15个市州均为0例;新增出院1152例,其中武汉市896例、孝感市54例、黄冈市16例。
  3月10日,伴随着武昌方舱医院送走最后一批患者,武汉所有方舱医院均已“休舱”。“一日一方舱”,武汉平均每4个患者就有一人入住,实现零感染、零死亡……这一个多月,方舱医院完成了“史诗级”的救援任务,并成功帮武汉扭转了战局。
  放眼海外,全球疫情依然不容乐观。截至北京时间3月10日12时,除中国以外,全球10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确诊32555例,累计死亡878例;意大利、韩国和伊朗三国的疫情较为严重。其中,意大利累计确诊9172例,死亡463例;韩国累计确诊7513例,死亡54例;伊朗累计确诊7161例,死亡237例。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9日表示,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续蔓延,疫情构成大流行的威胁“已经变得非常真实”。他敦促所有国家采取全面的战略控制局势,并称这将是史上首例能被控制的全球性流行病。此前,世界卫生组织曾于2月28日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至“非常高”。(完)    

编辑 陈雪霏 

武汉累计治愈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首次超过1万人

  据中新社武汉2月25日电 (记者 徐金波)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负责人25日介绍,随着近期医疗资源加强,患者得到有效救治,该市新增治愈出院患者逐渐增多。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统计显示,该市24日新增确诊病例464例,新增出院病例1391例,不仅出院病例高于确诊病例,而且治愈出院患者首次突破单日1000人;截至24日,全市累计确诊病例47071例,累计治愈出院首次突破1万人,达10337人。
  据介绍,在“四类人员”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基础上,武汉床位资源目前出现了大量空余状况。24日,该市定点及扩增医院的27967张床位中,空余5339张;方舱医院的14467张床位中,空余5500张;隔离治疗点的14546张床位中,空余了9597张;隔离观察点的52662张床位中,空余28904张。
  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还在增加。目前,累计有286支医疗队、35398名医护人员援助武汉。根据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拨的4台ECMO设备25日运抵武汉。该设备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也被誉称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最后救命稻草”。
  目前,武汉市已将保障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列为疫情防控的重点。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25日采取调研+暗访的形式,走进社区、超市,察看小区封控后物资配送情况,部署形成一个“下单—配货—运输—接收—到家”的闭环,从而打好全市小区封控管理后的疫情防控“后勤保障战”。

透过武汉疫情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态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1月23日,武汉因为新冠肺炎的蔓延而封城。习近平主席说,这是一场人民战争。一次疫情让人了解了很多细节,也对当今中国肃然起敬。

首先,中国人寿命很长。2月22日,中新社报道,经过18天治疗,9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徐爹爹从武汉市第六医院出院。这是目前湖北成功治愈的最高年龄新冠肺炎患者。

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小江介绍,徐爹爹年事高,且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若感染得不到及时诊治很容易陷入重症。该院为其制定个体化、综合化治疗方案,在用药上不仅兼顾新冠肺炎治疗药物,还全面考虑他的心脏、肾脏等脏器功能,兼顾老年慢性病治疗药物,防止发生其它并发症。
  入院后,徐爹爹不得不和家人分离。在隔离病房的18天里,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病区医护人员担负起24小时不间断陪护任务,为他喂饭、喂药、清洁身体、协助大小便。
  “他们冒着感染风险,把我当亲人一样。”徐爹爹说,没有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会这么快康复。

从报道中救治的有90多岁的人,去世的有80多岁的,如沈阳的有一位是87岁的,都有并发症。这里有很多四世同堂的家庭。这在30年多前是少见的。

第二,年轻人都很孝顺。我读过一个报道,有一位医生11点下班了,防护服也脱了。正准备下班,结果一对30多岁的夫妻俩给他跪下,说他们的父母病危,让他务必去看,结果他去看了,但是,后来,他感染了,没有抢救过来,去世了。这次在微博微信里写的很惨的文章,有几个就是年轻人,他们觉得老人可怜,所以,就帮助他们排队,到处去找床位等等。这样,他们在交流中有可能被感染,同时,也消耗很多体力,结果,很可能自己也都病倒了。例如,电影制片厂外事办的常凯就是在照顾自己的父母时也感染了。估计是在各种压力,恐惧和担心中,自己的抵抗力也下降到了极点。尤其是睡不好觉。

第三,各级政府在抗疫过程中都是服从大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能支持医生护士的,支持医生护士,中央说盖医院,就盖医院,而且10天就盖完了。这种组织能力,还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是综合各方力量。据说,爱立信中国也是参与其中的。 19省区积极支持,有啥支持啥,新疆的苹果,山东和云南的蔬菜,东北大米和白菜。 海外华人华侨的积极帮助。瑞典的华人华侨至今还有在捐的物资。日本的支援友谊暖语在国内引起强大反响。很多人都说,这种抗疫力度,只有中国能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做到。

第四,中国人不但听话,而且也很有创意。例如,在家里呆着,虽然段子手编的睡觉吃饭三点一线。但是,很多人搞起了直播,工益广播,所以在家呆着并没有闲着。很多人一开始还分享自己抗疫的偏方和行为。 让更多的人了解如何自救。

第五,作家写作,诗人写诗,画家作画,灾难时期,生活是怎么样的?日常琐事也让人感兴趣。

第六,中共党员干部关键时刻发挥先锋作用。那些上前线的医务人员,那些在小区拿着体温计量体温的人,帮着买菜的志愿者,无数抗疫者,在一线工作的人,都是有一种利他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集体主义精神,雷锋精神,互相帮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一天两天培养起来的,它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 是学雷锋学来的,已经在基因里了。

第七,中国真的富有了。 我看到一个帖子说小区阿姨如何挑剔要让志愿者买五花肉等食品,要求的非常细。在这种时期,我会想象人们只要有的吃,有的喝就已经很不错了。想想这是上千万人口啊!那些在路上的小哥,志愿者,需要付出很多。 一开始,有人对红十字会,对韩红百般刁难,批评的挺狠。但我想,红十字会资源也是有限,你让他们发放蔬菜,我觉得肯定也是很难的。其实,让他们把蔬菜送给市场,让市场卖给市民是个很好的流通方式。对于市长封城也是经过艰难的抉择,做出的历史性的决定,必将载入史册。对于一千万人口的城市封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中国做到了。

第八,中国人依然很尊重老人。 封城的决定据说是在84岁的钟南山院士的建议下执行的,因为老先生有过处理非典的经验。一批处理过非典的医生都再次投入战场,有经验的就防护的比较好,没有感染。一开始防护不好的,有精神压力的,休息不好的,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年轻医生护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有的超负荷地工作,值得称赞。

第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领导这场战役给全国人民极大的安慰和信心。联防联控,在需要的时候,派出4000名军医到武汉前线。大量的资金支持,保障武汉乃至湖北的一切需求。说到资金,有一个细节就是人们害怕钞票传染,因此还回收了很多钞票,消毒以后再回流使用。期间,不仅建立了火神山,雷神山两个医院,可以承载2500多人,还建了很多方舱医院。让很多轻症患者可以住院治疗。

第十,中医在抗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张文宏说,没有神药,我们有的是多种方法齐上阵,我们有最好的心脏病专家,最好的各个科室的专家一起。实现了中西医结合,为尽快救治病人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总的来说,我所感觉到的是中国就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文化是一个伟大的文化。中国政府是以人为本,也是以仁为本,救死扶伤,对人民群众拿出所有来救助。这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武汉排查逾千万人 加快疑似患者检测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武汉2月10日电 (记者 郭晓莹)目前武汉已排查1059万人,11日将完成所有疑似患者检测“清零”。这是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10日晚在该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
  马国强说,截至9日,武汉共排查了3371个社区、村,421万户,1059万人,户数排查的百分比达到98.6%,人数排查的百分比达到了99%。至10日中午,此前未入院的1499名重症确诊患者全部入院治疗。对于此前未入院的疑似重症患者,目前已将他们安排到非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和隔离,并加快检测,尽快确诊。
  当记者问及疑似患者是否已检测完毕时,马国强表示,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加快检测的效率,但是目前尚未完全做到疑似患者检测“清零”。“我们的目标是到明天(11日)完成所有疑似患者检测的‘清零’。”他说。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张红星表示,当前各定点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是对确诊的重症病例和危重症病例,以及疑似的危重症病例进行集中收治。对于轻症转重症患者,将快速启动转诊机制。
  关于临床救治情况,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表示,目前该院收治的确诊病例累计超过1500例,绝大部分患者,包括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经过各种氧疗、对症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以后,均可以顺利出院,不必过分恐慌。
  “目前在我们医院出院患者当中,包括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没有出现复发和再次感染的病例。”张定宇表示,所有患者治愈出院后,体内会产生一段时间的抗体,至于是否能够达到终身免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完)   

从数据变化看疫情:湖北以外新增确诊病例四连降 黄冈确诊病例破2000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8日电 (郭超凯)2月7日,全国湖北以外地区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58例,连续4日呈下降态势。有关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好的信号,说明全国防控措施落实的有效性,也预示湖北以外地区疫情拐点即将到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7日指出,新增病例没有继续明显增高,这是好事,但就此判断全国疫情拐点到来,言之过早,“我估计这个拐点到来还得有几天。”
  从全国来看,根据最新官方数据,截至2月7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1774例,累计死亡722例,累计治愈出院2050例。自2月1日起,累计治愈出院病例人数已经连续7天超过累计死亡病例人数,2月7日两者的人数差距扩大至1328例。此外,7日新增疑似病例4214例,连续2天出现下降。
  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安徽省等多个省市相继宣布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之前不开学。具体开学时间要根据疫情发展,做好科学研判,然后再提前向社会公布。
  放眼全国,广东7日累计确诊病例1075例,新增确诊病例57例。在广东下辖的21个地级市中,目前仅云浮市尚未发现确诊病例,疫情最为严重的三座城市分别是深圳(351例)、广州(298例)和珠海(82例)。为了防止疫情向农村扩散蔓延,广东省防控指挥部近日组织协调13个省直部门共同构筑联防联控严密防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8日表示介绍,总体来看,全省农民群众已动员发动起来,形成了农村地区良好的防控态势。
  确诊人数排在全国第三的浙江省,7日累计确诊病例达1048例,新增确诊病例42例。此前的2月3日、4日、5日、6日,浙江分别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05例、66例、59例、48例,该省新增病例数已连续4日下降。
  此外,北京市7日累计确诊病例315例,其中出院34例,死亡2例。目前北京市16区中,仅平谷区尚未有确诊病例。7日新增的1例死亡病例为一名94岁老人,患有慢性心功能不全。
  尽管全国各地疫情总体向好,但湖北的疫情防控依然不容乐观。2月7日湖北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953例,新增确诊病例2841例,这是该省连续第6天新增病例逾2000例。2月2日至7日,湖北新增病例分别为2103例、2345例、3156例、2987例、2447例、2841例。
  湖北省疫情最为严重的三个城市武汉、孝感和黄冈,7日累计确诊病例分别为13603例、2313例、2041例。继武汉、孝感后,黄冈成为全国第3个确诊病例破2000的城市。当前,中国官方已建立了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市的一一对口支援关系,以一省包一市的方式,全力支持湖北省的救治工作。(完)    编辑陈雪霏  

除了口罩 还能给战“疫”医者送去什么?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题:除了口罩 还能给战“疫”医者送去什么?
  中新社记者 张素
  “请把医用N95口罩留给一线医护。”多家媒体2日共同呼吁。截至发稿时,这一微博话题的阅读量超过5000万次。
  N95是指一种过滤效率标准,对应的是防尘、医用防护两类口罩产品。当前,中国的口罩日产量逾1000万只,但N95医用防护口罩日产能仅有60万只。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内的多位专家均表示,一般口罩能阻挡大部分带有病毒的飞沫进入呼吸道,满足普通民众的需要,大家应把N95口罩留给医护人员。
  受此号召,有的地方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出公告,要求各级各单位将已购买或储存的N95口罩全部捐赠给一线医护人员使用。为鼓励市民捐赠,公告还提出“1副N95口罩可兑换5个普通口罩”。
  连日来,从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主人公原型陆勇等人到华人华侨、多家企业,也都在海外采买N95口罩,并将这些医疗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上。
  人们知道,疫情当前,处于战“疫”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口号”,更需要“口罩”。他们多一片N95口罩,就多一份防护和安全,我们也就更有希望早一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仅是一枚口罩,更多保障医护人员的措施陆续出台。
  政策方面,国家卫健委3日明确“抗疫”医护人员感染应依法享受工伤待遇;补助方面,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省对参与一线疫情处置的医护人员每人一次性发放6000元(人民币,下同)慰问补助;社会方面,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已为12家医院共15746名医务工作者提供每人3000元的人道救助金。
  当然,“口罩”重要并不意味着“口号”无用,但需要明白什么样的“口号”才能喊到人们的心坎里。
  1月31日,中共湖北省委授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定宇“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对于这位身患渐冻症、在与生命“赛跑”的同时率队与病毒抗争的英雄,人们深表敬意。如果将视线放宽,几乎同一时期,中共在防疫期间对消极怠慢工作的官员严肃处理,截至1月30日,全国至少已有34名干部受到处分。该奖则奖,该罚则罚,奖惩间拉平民众心里的公平秤。
  英雄也是血肉之躯。疫情暴发后,多家保险公司为一线医护工作者无偿赠送专属的保险保障。在疫情发源地武汉,“封城”后交通不便,市民自发组建志愿者车队接送医护群体上下班。
  英雄也有后顾之忧。当医护人员被迫在家庭角色“缺位”,许多人自动“补位”。有自营生鲜平台免费为在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家庭送菜上门,有公益基金会设立专项资金、组建行动小组,为医护人员家庭中无人照料的孩子、老人提供支持,还有教育机构为医护人员子女免费授课。
  更重要的是,拉长时间线来看,人们正在重新塑造中国的医患关系。一句“加油”的背后不再是单方面的审视要求,更多了些惺惺相惜。
  战“疫”期间,也曾出现“肺炎病人家属殴打医生”“患者撕扯医生防护服”“患者向医护人员吐口水”等恶性事件。司法部门迅速出手,依法对违法犯罪者刑事拘留。人们在拍手称快时也在呼吁尽快以立法形式严惩“医闹”,为医院配备安检器材,切实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今年年初,一幅描述医患关系的漫画曾被广泛引用。画中的医生一手迎击“死神”的镰刀,另一手执起盾牌,抵挡着患者及其家属的菜刀。如今,有网友根据张定宇院长、剃光头的“90后”女护士单霞等医护人员的事迹改编成漫画,点赞数近18万。“或许你不知道他们是谁,但你一定会记得他们为了谁。”疫情过后,当人们不再需要“口罩”时,希望这“口号”依然久久地温暖人心。(完)      

最早上报疫情的她 怎样发现这种不一样的肺炎

来源:长江日报2020-02-02

图片

张继先在隔离病房查房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2日讯(记者田巧萍)她很忙,接受采访的时间一拖再拖,只是叫记者“等通知”。1月30日中午12时9分,她说:“你可以来了。”记者放下炒了一半的菜,骑上摩拜赶到她所在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省新华医院),等了十分钟,她从病房出来。张继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54岁,个头不足1.6米,话语轻柔,一双疲惫的眼睛透出和善。然而,就是这位温和的女医生,一个月前最早发现这场疫情苗头,并和院方一起坚持上报。

图片
从早上忙碌到下午两点半,张继先才吃上中饭。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7个相似病人4个来自华南海鲜市场她判断“这肯定有问题”2019年12月26日上午,医院附近小区的一对老两口因发烧、咳嗽看病,当时两人是自己走到医院来看病的,拍出来的胸部CT片,却呈现出与其他病毒性肺炎完全不同的改变。张继先让老两口叫来他们的儿子做检查,儿子没有任何症状,但CT一照,肺上也有那种表现了。这一天,还来了一位华南海鲜市场的商户,一样的发烧、咳嗽,一样的肺部表现。“一般来说,一家人来看病,只会有一个病人,不会三人同时得一样的病,除非是传染病。”张继先给这些病人做了甲流、乙流、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与流感相关的检查,病人全部呈阴性,从而排除了流感。张继先头脑中的疑团越来越大,12月27日,她把这四个人的情况向业务院长夏文广、医院院感办和医务部作了汇报,医院立即上报给江汉区疾控中心。12月28日、29日两天,门诊又陆陆续续收治了3位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这一下就有7个一样的病人了。

图片
张继先和同事正在商量工作。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这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病,同样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有4个病人了,这肯定有问题。”张继先判断,7个病人,症状和肺部表现一致,只是轻重有区别。张继先敏锐地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又向医院进行了报告,并建议医院召开多部门会诊。12月29日下午1时,分管副院长夏文广召集了呼吸科、院感办、心血管、ICU、放射、药学、临床检验、感染、医务部的十名专家,大家对这7个病例进行了逐一讨论,影像学特殊,全身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肌酶、肝酶都有变化,专家们一致认为,这种情况确实不正常,要引起高度重视。追问到还有两例类似病史患者,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去治疗,留下来的地址也是华南海鲜市场后,夏文广副院长立即决定:直接向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报告。12月29日是星期天,省、市卫健委疾控处接到报告后快速反应,指示武汉市疾控中心、金银潭医院和江汉区疾控中心前往医院,开始流行病学调查。傍晚,武汉市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业务副院长黄朝林和ICU主任吴文娟来到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逐一查看了这7个病人,接走了6位病人,其中轻症三位、重症三位,那一家三口的儿子坚决不去金银潭医院,留在张继先这里继续治疗,今年元月7日病愈出院。张继先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疫情发现越早越有利于控制。“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做对了!”2月1日,记者多方求证,各方信源均证实是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最早上报疫情,并评价给政府及早监测疫情争取了时间。

图片

敏锐和防护意识来自于“非典”时期的锻炼

在收治那一家三口住院时,张继先在呼吸科病房隔出一块与其他区域相对独立的地方,建立了有9张病床的隔离病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是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两家三级医院之一。那6个病人被金银潭医院接走后,张继先的呼吸科门诊又陆陆续续收治了类似的病人。到元旦时,这9张隔离病床不够用了。从发现那一家三口起,张继先就要求所有的呼吸科医护人员戴口罩。医院给他们科室批了N95专业防护口罩,“我们只有进入那个区域才戴N95,其他区域还是一般医用口罩。”张继先说。与此同时,张继先嘱咐科室人员在网上订购了30套细帆布的白色工作服,12月31日那天,这批被她视为隔离服的工作服寄到了科室。

图片

张继先正在穿戴防护服和眼镜,准备进入病房。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自购的工作服被大家穿到了医生白大褂和护士服的里面。“不管怎么说,我们多穿一层,对自己防护就好一点。”张继先说。这一套厚帆布的“防护服”一直到元月22日,钟南山院士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能够人传人,才完成它的使命。这一天,医院给他们配备了三级防护服。元旦期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的门诊量开始激增,由原来一天100人左右,增加到230人左右,收的像7个人那样的病人越来越多。张继先他们去给其他呼吸道慢性病住院病人做工作,让他们尽快出院,有的病人不愿意出院,医护人员就找各种理由劝说。医院处处小心,因陋就简地把防护做到可能做到的极致。从最初收治那一批病人到现在,张继先所在的科室做到了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无病人交叉感染。张继先说,对传染病的防护意识生根于“非典”。2003年抗击“非典”时,时年37岁的她是江汉区专家组的成员,每天的任务就是下到各个医院排查疑似者。“我从那个时候就有感觉了,什么叫公共事件,什么叫群体事件。”张继先说,医生看病,要问病人的住址、职业,这一下来了四个华南海鲜市场的,怎么会没有问题?“这就是‘非典’时期锻炼出来的思维。”

图片

一位持续发烧的老者被家属架着来医院就诊,张继先马上让一名护士上去搀扶着去发热门诊病人太多,医护人员太苦“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原定采访张继先的时间是1月29日中午,记者出发时,接到医院党委书记邱海芳的电话:“您现在别来了,张继先主任在病房大哭!”1月30日,记者当面问起张继先悲伤的原因,她说:“病人太多了,我们的医护人员太苦了!”1月2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第三批定点医院,收治病人由医院统一安排。病人太多了,必须按轻重缓急来统筹。有的病人病情发展太快,手段用尽,还是走了,张继先大哭;有时防护服快没有了,口罩快用完了,张继先大哭……张继先说,这个传染病,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病人涌向医院,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这一个月来,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她竭尽了全力。痛哭一场,她又一头扎进病房,那里是容不得她一丝马虎的战场。

图片

采访中谈到逝去的生命和被感染的同事,张继先数次落泪。 长江日报记者陈卓 摄

无症状病例已现!是谁把新冠病毒带到武汉?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以下是一篇来自百度转发的深科技的一篇文章。读来令人深思。2003年发生SARS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果子狸热的祸,因此,也杀死了很多果子狸。2004年10月,笔者到英国留学,学习气候变化。当时就谈到,由于气候变化,或者说气候变暖,那么,有可能造成鸟类的大迁徙。而在这个大迁徙的途中,可能会发生病毒传染。但是,到底是什么样的病毒,我们不知道。当然,后来,确实就发生了2009年的猪流感,再后来的禽流感等各种病毒感染。

气候变暖,有人认为可能会发生海平面上升。但是,目前看,海平面的问题还没有完全显现或者说,太平洋岛国的暴风雨并没有引起更多主流媒体或者是国家的重视。但是,陆地上的病毒却真正造成了很多人死亡。猪流感造成全球17000多人死亡。埃博拉病毒也造成一万多人死亡。这次武汉发生疫情,人们谈到了很多关于蝙蝠的问题。朋友圈还真有两个女生在那里宣传如何吃蝙蝠的视频,不知道这是搞笑还是真的。但是,看到这篇文章里的蝙蝠在汤锅里的形象,我想人类真的受到了蝙蝠的诅咒,你看那个样子,就好像是一个鬼魂。真有人吃蝙蝠吗?我看到有人咬牙切齿地说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的时候,我想我们应该对感染者和受害者感到同情。但是,当我看到有人吃蝙蝠的图片的时候,我真的不敢相信。但文章分析得似乎有道理,那就是,当人类大力开发各个角落的时候,可能冲击了蝙蝠的生存空间,于是,他们到处跑,与人类越来越近。小的时候看到蝙蝠,猫头鹰和乌鸦之类的动物都觉得是不吉利的,因为他们能够嗅出某种味道。但现在人类与其距离越来越近,所以感染的可能性就提高了。从另一个角度讲,小小蝙蝠能活30到40年,可以携带各种病毒,可以自身一直高烧,这或许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这一次,还没有急切地杀死蝙蝠,或许是人的理性开始显现的表现吧。

只为大家科普一下。

无症状病例已现!是谁把新冠病毒带到武汉?的头图

无症状病例已现!是谁把新冠病毒带到武汉?

2020-01-28  |  DeepTech深科技 收藏(39) | 阅读(58555)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根据官方通报,截止 2020 年 1 月 28 日 16 时 45 分,新型冠状病毒 nCoV-2019 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 4599 例确诊感染,6973 例疑似病例,106 例死亡。确诊人数从 1 月 26 日的 2744 例迅猛飙升,再次拉紧了人们的神经。

在 1 月 28 日国家卫健委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表示,现在观察到了一些无症状的病例。这些病患也存在一定的病毒传播力。

1 月 27 日,Nature 的一篇新闻也关注到了同样的问题:没有症状的人是否会感染他人,以及感染的程度如何?对深圳一个家庭的 5 种感染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个孩子感染了病毒但没有任何症状。有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种无症状病例很普遍并且这些人可以传播病毒,那么遏制其传播将更加困难。

这些都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与我们之前所熟悉的其它冠状病毒有着显著的区别。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深化对病毒的认识,搞清楚这个病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才能搞清楚它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传染给人,又是通过什么办法让人生病。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刘奇博士接受 DeepTech 采访时说,追溯 nCoV-2019 病毒的自然宿主和中间宿主,有利于阻断病毒传播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控制住病毒的本次蔓延和再次爆发。2003 年,就是由于及时发现了 SARS 的中间宿主果子狸,并对其进行了全面扑杀,才遏制了病毒的继续传播。

因此,找到病毒的源头迫在眉睫,是遏制其传播的关键。

图|首株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毒种电镜照片(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某种病毒的自然宿主,指的是自然携带这种病毒、而不会因此发病、也不会损害病毒的动物。找到新型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搞清楚病毒身世来源的关键一环。

然而,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 1 月 26 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传染源还没有找到,传播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变异情况还不清楚。不过,许多研究都将病毒的自然宿主指向了一个共同的结果:蝙蝠。

曾经确定了 SARS 病毒自然宿主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指出武汉新型冠状病毒 nCoV-2019 的基因序列,与蝙蝠体内的一种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达 96%。

另外,在2019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hina CDC)派出的调查研究小组,陪同湖北省和武汉市卫生部门进行了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调查,这项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论文于1月24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研究结果显示 2019-nCoV 与先前发布的蝙蝠 SARS 样CoV基因组具有86.9%的核苷酸序列同一性。

图|2019-nCoV 和其他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但 2019-nCoV 冠状病毒以及两种蝙蝠衍生的 SARS 样菌株 ZC45 和 ZXC21,形成了独特的进化枝。而来自人类的 SARS-CoV 病毒株和从中国西南地区收集的蝙蝠的遗传相似的 SARS 样冠状病毒形成了另外的进化枝。

1 月 27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金奇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提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起源于蝙蝠。刘奇称,虽说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 nCoV-2019 病毒的源头是蝙蝠,但仍需要大量的工作确认这一推测,如筛查更多的野生动物,确认源头和中间宿主,严谨的实验证据等。

病毒的源头宿主再次大概率聚焦到了蝙蝠身上。蝙蝠有着许多特质,让它天生容易携带并传播病毒。但这些与蝙蝠相安无事的病毒却感染了人类,则是人类自己的责任。

蝙蝠与哪些疾病有关?

对于人类来说,蝙蝠携带和传播的疾病之多、在近年来给人类造成的麻烦之大,可能是哺乳动物界独一无二的。

目前已知的以蝙蝠为自然宿主的人畜共患病毒超过 150 种,研究显示,其携带人畜共患病毒的比例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其它的哺乳动物。

图|尚未发现的以蝙蝠为自然宿主的人畜共患病毒种类数量分布预测(来源:K. Olival, 2017.)

早在 1931 年,科学家就确认狂犬病病毒是以蝙蝠为自然宿主的人畜共患病毒。人类患病主要由动物咬伤造成,发病后致死率达 100%。

但 20 世纪末、21 世纪初,蝙蝠给人类造成的更大的问题,在于其所携带的冠状病毒。目前已经发现的四种冠状病毒中的两种,其主要携带者都是蝙蝠。

它们中最“臭名昭著”的有:

1、马尔堡病毒。1967 年首次发现于德国。一般相信,该病毒透过与染病的人畜紧密接触传播,致死率高达 88%。

2、亨尼巴病毒属,包括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 1994 年首次发现于澳大利亚,感染马匹和人类。尼帕病毒首次发现于马来西亚,于 2001 年至 2008 年间在新加坡、印度、孟加拉共造成 265 人罹患脑炎,其中 105 人死亡。

亨尼巴病毒属的可能途径是,家畜食用了蝙蝠吃过的水果和其它食物残渣,或是带有病毒的粪便感染了农场,最终传染给了人类。也有可能是当地居民生饮了被蝙蝠偷喝、从而污染了的椰枣汁。

3、SARS 病毒。2002 年起爆发于中国的 SARS 疫情席卷 30 多个国家,共感染 8098 人,并造成 774 人死亡。其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是,食用了蝙蝠的果子狸,被卖到了广东,进行非法的野生动物交易,最终通过猎奇的食客传染给了人类社会。

4、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自 2012 年首次发现于沙特阿拉伯,截至 2017 年 6 月 22 日,已在全球 25 个国家造成超过 2000 人感染、700 人死亡。其具体的自然宿主尚未证实,但应该与蝙蝠有关。

5、埃博拉病毒。从 1976 年开始到现在一直肆虐,其中 2014 年造成三万人感染,一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一般认为蝙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染病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和豪猪等动物而传到人。

此外,还有很多……

图|埃博拉病毒(来源:CDC)

蝙蝠:天然的病毒传播者

为什么这么多病毒都与蝙蝠有关呢?

这是因为,蝙蝠的一些属性让它们成为了“绝佳”的病毒传播者。

首先,会飞。蝙蝠是唯一能够飞行的哺乳动物,除了极地地区,全世界各处都有蝙蝠的踪迹。有些蝙蝠甚至通过长距离飞行来越冬,这使得它们可以跨越地理的区隔,扩大病毒的传播范围。而有些蝙蝠则会冬眠,降低了的体温“更有助于”感染各种疾病。

其次,群居。大多数的蝙蝠喜欢住在一起,少则几百只,多则几万只,使得种群内病毒传播的几率大增。而且,不同种类的蝙蝠活动区域和栖息地常有重叠,病毒也很容易在不同种群中传播。

图|蝙蝠拥有一系列易于病毒传播的特点(来源: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第三,寿命长。一般来说,哺乳动物的体型越大,寿命越长。然而,与蝙蝠体型大小类似的小鼠,寿命通常只有 1-2 年,但蝙蝠的寿命却可以长达 30 甚至 40 年。长得“不讲道理”的寿命,让蝙蝠可以把自己携带的病毒传播更久的时间。

然而,这些只是“有利于”病毒传播的因素。传播病毒的前提,是携带。

“特殊”的体质

蝙蝠携带的人畜共患病毒,是哺乳动物中种类数量排名第一的啮齿类动物的两倍,而且,很少有病毒能让蝙蝠发病。与部分媒体的渲染不同的是,蝙蝠在携带病毒方面的特殊性,尚未得到充分证实,相关的研究也才刚刚起步。但蝙蝠确实有很多特殊的特点,而蝙蝠作为病毒自然宿主的原因应该就潜藏在其中。

科学家们针对蝙蝠携带病毒的特殊性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刘奇表示,其中一种很有新意的,叫做“飞行假说”——蝙蝠为了飞行,进化出了一些“特异功能”,而这些功能让它顺便拥有了抵抗病毒的能力。

现代人类诞生不过只有几万年,而蝙蝠却已经演化了 5000 万年。有科学家们认为,5000 万年的演化让蝙蝠拥有了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学会了如何与各种病毒共同进化,却互不打扰。

首先,病毒可以在蝙蝠体内更好的共存。在动物体的细胞内,绝大多数的 DNA 是存在于细胞核里。但在病毒入侵或高强度的体力运动两种情况下,细胞核外的细胞质内也会出现 DNA,也就是所谓的“胞质 DNA”。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的哺乳动物来说,很少长时间地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因此胞质 DNA 通常来自于入侵细胞的病毒。一旦免疫系统发现胞质 DNA,就会认为这是病毒入侵的信号,对入侵的病毒产生攻击。

但在蝙蝠体内,高强度的飞行也会产生游离的 DNA。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周鹏与其团队发现,为了防止对自身的健康细胞展开攻击,在进化的过程中,蝙蝠弱化了这种免疫反应,其干扰素通路则由于 STING 的 S358 基因的突变,会始终处于持续有限激活的状态,提供保护,却不攻击自己,形成一种“全天候防御”状态。相比于控制病毒,这种特殊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好地与病毒共存。

病毒在蝙蝠体内的状态,就和人体内的肠道细菌一样,存在,但是出不了什么问题。

图|蝙蝠进化出了一系列特质,例如超强的基因修复的能力,这些特征可能与蝙蝠的病毒携带有关(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但共存,不意味着蝙蝠不会放任病毒恣意妄为。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相应的产生较强的氧化应激环境,体温也常年偏高,动辄达到 38-40°C。很高的基础代谢率理论上会导致 DNA 大量错配,但蝙蝠进化出了超强的 DNA 修复能力。

相比于其它哺乳动物,蝙蝠体内与 DNA 修复相关的蛋白(例如ATM、PKc、RAD50、KU80、MDM2等)都经历了更快速的正向进化。这个功能顺便让蝙蝠拥有了极强的对抗疾病的能力,这也是蝙蝠超长寿命的原因之一。例如,癌症这种由 DNA 突变造成的疾病,在蝙蝠身上就很难出现。

而高的体温,让蝙蝠永远处于“发烧”的状态,这是它对抗感染的另一个法宝。我们知道,人类发烧可以让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的病毒,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临床症状之一也是发热。但蝙蝠常年发烧,就意味着蝙蝠的免疫系统常年开启,一直工作。

可一直发烧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人类等其它哺乳动物来说,长时间的高温会损害人体各种器官的功能。但蝙蝠又进化出了扛住发烧的办法。例如,蝙蝠细胞内的热休克蛋白基底表达水平很高,可以提高蝙蝠细胞的耐热性。

尽管这些因素并不能决定蝙蝠是否是病毒的最佳宿主,但确实是蝙蝠可以与病毒共生的重要原因。

图|尽管蝙蝠携带着很多病毒,本身炎症水平却很低(来源:health.mil)

蝙蝠应该为各种致命疾病负责吗?

然而,尽管蝙蝠是近年来多种致命病毒的自然宿主、也可能是重要的传播者,但需要指出的是,蝙蝠并不应该为此负责。

蝙蝠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食果蝙蝠是种子和花粉的传播者,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来说至关重要。而对于人类来说,食虫蝙蝠是害虫的天敌,是人类农业生产的“益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蝠”、“福”同音,蝙蝠更是吉祥的代名词,蝙蝠的形象经常出现在饰品、器物、建筑上。

图|乾隆皇帝的剔红蝙蝠纹笔盒(来源:Wikipedia)

那么,是谁,把蝙蝠从一个普通的生物,变成“死神”的呢?

答案是:人类自己。

蝙蝠携带病毒不是一年两年了,许多病毒已经与蝙蝠共存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千万年。

病毒的存在本不是为了杀伤人类。和其它的物种一样,它们存在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的繁衍,因此,杀死宿主并因此中断传染,对于它们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通过漫长的进化,它们与蝙蝠发展出了共生共存的关系。但这种平衡,却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入侵,而发生了改变。

首先,被动地来讲,人类活动造成了人与蝙蝠的频繁接触。

气候变化导致了蝙蝠栖息地的改变。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则侵占了蝙蝠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不当的土地使用,使得蝙蝠进入人类活动范围内觅食,甚至与人类比邻而居。

这些客观现实让蝙蝠与人类和人类的牲畜、宠物、农作物高频接触,从而让病毒有了从蝙蝠身上传播到人类身上的机会。上文提到的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的传播,都是由于马场和猪圈逐渐盖到了蝙蝠的活动范围,最后导致了致命病毒进入人体。

图|亨德拉病毒的可能传播原因:马场盖到了蝙蝠栖息地的边缘(来源:ABC)

但更可怕的,是人类主动与蝙蝠进行的接触。最典型的,除了直接吃蝙蝠,人类也吃了不少吃过蝙蝠、或者蝙蝠吃过的其它动物、植物。

宋代的“大吃货”苏轼就曾经写过“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的词句,可见各种野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心头好。但在交通高度发达、人口极具膨胀的今天,食用野味,成为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SARS 的传播途径基本已经证实,就是感染了蝙蝠的果子狸被端上了人类的餐桌。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也都和动物有关。

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中,武汉的野生动物非法售卖也被“坐实了罪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表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之后,病毒不光在感染的人体内看到了,他们还很快就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非法销售野生动物的这些摊位分离到了病毒,可谓证据确凿。

图|部分地区餐桌上的“特色美食”蝙蝠汤(来源:网络)

科学家们曾经警告,如果我们继续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甚至继续食用野生动物,不只是蝙蝠,存在于其它野生动物体内、对它们无害的病毒就将再一次进入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然而,警告归警告,类似的疫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对于科学家和政府而言,刘奇表示,我们还要“做好全国、全球的疾病预警机制,普查野生动物携带人畜共患的病毒,实时监控”。

但对于个人而言,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并拒绝食用野味。

这不只是对个人和国家负责,也是对人类这个种群负责,更是对大自然负责。毕竟,我们给大自然造成的麻烦已经够多了,大自然教训一下我们,也不应该感到奇怪。

编辑 陈雪霏

武汉冠状病毒影响北极旅游业

北欧绿色邮报网1月31日报道(记者陈雪霏)– 最近一周,新型冠状病毒不但在武汉肆虐,芬兰和瑞典也先后各发现一例病毒感染者,目前已经处于隔离观察中。

芬兰国家卫生福利研究所昨天确认一名从武汉来的32岁游客本来是和其他游客一起到芬兰北部的Saariselkä去看极光的,周日发现症状,两天后,住进地区医院,周四被证实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卫生福利研究所主任萨尔敏恩发布了此信息。他说,这表明芬兰已经有了由游客带来的感染病例。不过,他认为该病毒在芬兰大面积传染的风险很小。

Saariselkä是一个滑雪胜地,在那里也可以看极光,每年都可以吸引数千中国游客。据统计,去年1到11月份到拉普兰的过夜游客总共有260万,其中,中国游客在外国游客中所占比例最大。中国游客在该滑雪胜地的占比达27%。

据报道,和该游客同行的还有其他24人,其中有几个有被传染的风险,目前也都在同一个医院被隔离中。

据《赫尔辛基时报》报道,该旅游胜地目前已经感受到了旅游业受到冲击,因为已经有45个团大约上千名计划来访的中国游客目前取消了行程。

报道说,2018年有45万中国游客到芬兰访问,中国游客不仅是花钱住宿,他们还举办各种活动和购物,消费额达到4.13亿欧元,相当于20多亿人民币。

然而,由于芬兰航空公司等34家航空公司已经宣布停飞,取消行程的人会越来越多。

据北极的白令观察家报报道,目前在挪威北极圈内逗留的中国游客上千人,现在的问题是随着航空公司取消飞行,他们到时候怎么回国?挪威旅游业受到多大影响现在还不清楚。当然,中国外交部已经宣布可能会派民航包机去接游客,在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利用民航包机接中国游客直接回国。

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通常有数千中国游客,但现在旅游业也受到影响。卡拉半岛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该地区的旅馆经理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估计2月份很多旅游团的出行被取消,他们的营业额也会直线下降达80%。一个Park In 饭店的经理表示,过去一个星期,收入减少了150万卢布。 俄罗斯已经宣布关闭所有中俄之间的关口,避免冠状病毒的感染和传播。

今天,瑞典吟吟雪平地区传来消息,一名中国武汉游客24日回到瑞典,但是,今天传来住进医院的消息,并被发现感染病毒,成为瑞典发现的首位感染者。

世界卫生组织昨天宣布发生在武汉的冠状病毒是一次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是,世界卫生组织也说所有国家都应该准备好遏制措施,早发现,早隔离,防止病毒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同时,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有证据表明,限制人们的流动也不一定十分有效,甚至可能会影响其他资源的干预。而且,限制流动也可能阻断必须的帮助和技术支持,阻断商业,可能对受感染的国家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预计,这次武汉冠状病毒的爆发,不但对武汉,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对很多国家的旅游业也会有很大影响。尤其是考虑到多国撤侨和航空公司停飞并关闭关口的情况,近一段时间,这种影响恐怕是不可避免。

对中国来说,春节期间很多单位本来就是放假,除了卖年货的可能会受到影响外,其他方面影响应该不是太大,但是,通常到正月初八以后,各行各业就会恢复正常工作了。目前的情况是,很多公司宣布可能2月10日上班,就是到正月十五,可以说是过了一个大年。

但愿疫情能够尽早结束,中国政府从1月23日宣布武汉封城,可以说对阻断病毒传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此前两星期内出城的人也有可能携带病毒。现在也发现有无症状传染的现象。就是说,有些抵抗力强的人,可能会晚些时候发现自己被感染。病毒潜伏期是两周。因此,爆发强度到底有多大,应该在一周以后会有一个明显趋势。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那就是在危机面前,不气馁,在危险面前不惧怕,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得知武汉发生疫情以后,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华侨包括瑞典华人华侨中资机构都纷纷捐钱捐口罩,还有各种医疗保护用品。

当然,也有人在压力面前产生了惧怕和恐慌心理,出现一些抱怨,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西方有些无知愚蠢,无耻和丑陋的人在媒体上或者是漫画上侮辱中国国旗,中国疫情等情况也有发生。危机时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丑陋的人也会漏出丑陋的嘴脸。无论发生什么,只要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此时此刻,中国倒下,世界也会倒下,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认真做好隔离防护工作。

说句实在话,在病毒面前,在疫苗出现之前,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即使到医院,有时也就是辅助治疗,关键是靠挺,比如说,多喝热水,保持好温度和湿度。练练气功,打打坐。鼓起勇气与病毒进行斗争,而不是怨天尤人,到处跑。有的人以为带着口罩,就可以到处跑了。事实上,只有医用口罩才能更好地保护,一般工业口罩并不能保证,另外,带口罩是防止你传染别人,并不能防止别人传染你。因此,最好是在特殊时期,心平气和地在家好好休息。疫情过后,你会觉得这段时间也是很难得的。

回想多年前欧洲发生猪流感的时候,瑞典人打疫苗打的最多。但是,有些人出现了后遗症,就是很容易累,学生不能完成学业,成人不能完成工作。至今还有人抱怨。

对于那些从国内,尤其是从武汉回来的人,人们也发布了一些注意事项。那就是自我隔离。如果发现症状,到指定医院隔离救治。瑞典的医疗指南电话是1177.

武汉加油!天佑中华!

瑞典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助力武汉捐助物资已发出 武汉加油 天佑中华

北欧绿色有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武汉疫情爆发以后,瑞典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心系祖国,惦记武汉,立即组织捐款捐物。日前,首批医用物资已经从瑞典发货。

瑞典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在瑞典中国商会的牵头协调下,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筹集捐款50万克朗,并在第一时间联系厂家。畅通国际总经理李凯表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我爱你武汉!情意深重。

华人摄影师李亚男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武汉发生的疫情牵动着海外华人的心。在这种时候,能为祖国做点事是我们海外华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瑞典的海外华人在这个时候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最近几天,很多人都日夜不停地工作,希望尽快把这些物资送到国内去。

另外,吉利控股集团也表示首批25万只口罩已经从瑞典发出,吉利还设立了2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基金。

最近几天,瑞典华人华侨多家社团也纷纷组织捐款,瑞典华人总会,北欧致公协会,瑞典华人联合会,中瑞生命科学协会等都发出捐款倡议书并购买口罩等物资发往国内。

武汉疫情确实牵动着海外华人华侨的心。武汉加油!天佑中华!

另据本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报道,荷兰华人华侨也发出了为武汉捐款的倡议,很多华人华侨都开始行动起来了。

天佑中华 瑞典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积极行动发起捐助武汉疫情的行动

北欧绿色有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连日来,武汉出现了新型肺炎疫情,消息传出,瑞典中资机构瑞典中国商会首先发起捐助行动,紧接着,瑞典华人华侨多个社团也开始了捐款活动。

在危机面前,中华儿女凸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血浓于水的团结友爱精神。朋友圈一直在传播消息,看如何能够帮助国内搞到医用保护产品,说白了就是口罩等产品。

据畅通国际公众号显示,申通快递芬兰,瑞典分公司联合瑞典畅通国际Wasa Nordic Management AB 表示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海外华人搭建便捷快速的防疫物资通道。自1月27日起特为在北欧地区的华人华侨及其他关心中国疫情的人士提供免费使用芬兰申通快递邮寄防疫物资回国(只限捐赠物资),所有捐赠物资江直接运往国家指定捐赠中心或机构。

自01.27日起,畅通国际接受瑞典防疫救援物资,第一批捐赠截止日期为1.31 (瑞典,芬兰同步)在整理物资后,会尽快转发芬兰后直运武汉地区。

后续捐赠事宜另行通知。
第一批防疫捐赠物资仅限:N95口罩、外科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帽、护目镜、防冲击眼罩、防护面具、防护服、手术衣

具体请根据各医院发布捐赠公告内容。

请各位保留购买凭证及原包装,保证物资完整便于清关及运输。

瑞典接收地址:

Wasa Nordic Management AB             

Ankdammsgatan 11 BV  , 171 43 Solna

Stockholm Swede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 – 17:30

芬兰接收地址:

Kellokukantie 4, 01300, Vantaa(申通快递芬兰)也可联系我们上门取

我们相信每个人的举手之劳,每一笔绵薄之力聚在一起,都是对祖国,家乡,亲人的一份爱。在此我们也为祖国打call,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天佑武汉,福佑中华

                 -支援武汉行动倡议书

瑞典中国商会会员单位,

     2020年新春伊始,湖北武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袭击,疫情一天天蔓延,我们的心情也一天天沉重。此刻,相信所有中国商会的会员们都在心系武汉!心系同胞!

    面对严峻的疫情,国内各级政府正在千方百计地组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全国各地专家组、广大医护人员不顾自身的安危正夜以继日的奋战在第一线,社会各界万众一心为祖国,为疫区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我们由衷地向广大医护工作者以及所有为抵御灾情蔓延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表示崇高的敬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支援武汉等地的疫情控制,瑞典中国商会已成立应急指挥工作小组,负责捐款管理,联系医用口罩供应商等国内急需的防护品、医用品货源,协调捐赠和物流等具体工作。

        在此,我们以瑞典中国商会名义发出倡议书,号召各会员企业和个人踊跃以各种形式捐款,捐款将由商会统一调配支援武汉等重灾区;号召所有商会会员企业团结起来,坚定不移地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

  病毒无情人有情。我们坚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和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坚强意志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攻坚战!

与此同时,瑞典华人总会,北欧致公协会,瑞典两湖同乡会等多家华人社团纷纷发起援助武汉的倡议并积极组织捐款捐物。

对于武汉的疫情,瑞典主要媒体也都进行了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专家指出,本次疫情没有SARS那么严重,SARS传染率17%,此次武汉的病毒传染率14%。但也不容忽视。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积极的阻断隔离措施。到目前为止,有41人死亡。上千人感染。

专家指出,人们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多注意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