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王毅

秦刚外长被免职王毅担任外交部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25日被人大常委会宣布解除其外交部长职务。王毅担任外交部长。

中国人大发出的这个消息在国外引发各种猜测。有人说是私人原因,也有人说是健康原因,王毅外长透露是健康原因。

分析人士认为秦刚身体健康出了状况很有可能。因为中国有句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因为秦刚一下子接任这么多重要的职位,或许一下子吃不消了。需要调整和适应一段时间。

现实中,确实有很多领导刚一上任的时候,很快就发病了,不过经过一段时间调理和治疗,最后也都适应了。

秦刚是一块好料,但也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运筹帷幄。如果总是坚持半夜两点才休息,身体肯定会吃不消。所以,调整生活和工作方式,但愿尽早恢复健康。

人们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秦刚的更高职位国务委员并没有拿掉。王毅只是临时放下身段重抄旧业,所以对王毅来说不是问题。

至于是否是亲美派还是反美派,笔者认为这不是问题,无论谁上来,都要重视中美关系。而且中国向来重视中美关系。

王毅:亚太合作应回归正确方向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2023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时,就美方推行所谓“印太战略”表明中方立场。

  王毅强调,所谓“印太战略”本质上是要在亚太地区引入大国对立,制造阵营对抗。美方所作所为改变了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现状,破坏了亚太国家和睦相处的为邻之道,扭曲了亚太地区的产供链,弱化了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合作架构。美方放弃了开放、包容的地区政策,走向封闭、分裂的地区政策,与亚太地区不断繁荣发展的大潮流背道而驰。

  王毅表示,今年美国将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美方重新思考和校正亚太政策的重要契机。中方愿同美方探索在亚太的良性互动之道,希望美方发挥东道主作用,同中方一道,使亚太合作回归正确方向。

王毅:沙伊北京对话是和平的胜利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北京报道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主持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闭幕式后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对话会的重要意义。

  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第一,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乌克兰问题,还有很多事关和平、涉及民生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予以关注,需要当事方及时妥善处理。

  第二,无论问题多复杂,挑战多尖锐,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就一定能够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第三,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相信中东各国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建设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中东。

  王毅强调,此次北京对话在中沙伊三国领导人的共识基础上得以推进,习近平主席从一开始就予以明确支持。对话也成为有力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作为一个善意、可靠的斡旋者,中方忠实履行了东道主职责。我们将继续根据各国的愿望,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大国担当。(完)

俄乌冲突一周年中国努力协调立场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俄乌冲突一周年,尽管停火还遥遥无期,但是中国依然在努力协调立场,希望能促进止战停火。中国顶级外交官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同时访问多个欧洲国家,与乌克兰外交部长见面。最后还面见了普京总统。

与此相反,美国总统拜登也来欧洲,访问了基辅。高调宣布一年后乌克兰没有倒下就是胜利。完全不顾乌克兰遭受的巨大损失。依然希望乌克兰继续打仗,丝毫没有让乌克兰停战的意思。

因此,2月24日一周年之际希望停火的人们都是太天真太理想了。现实是停火无望。何时结束战争不好说。泽连斯基总统说2023年年底一定要结束战争。就是说再打一年。

俄罗斯说,俄罗斯必须打胜才能停火,希望乌克兰和北约不要打击俄罗斯本土。

那么俄罗斯本土的疆界在哪里,这是关键问题,需要说清楚。其实最重要的是双方先停火,然后,再讨论疆界。如果不停火,疆界也决定不了。

所以,未来如何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王毅会见奥地利外长沙伦贝格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奥地利外长沙伦贝格。

王毅表示,中奥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已克服疫情影响,愿同奥方加强各层级往来,深化互信和友谊。希望奥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当今世界经历的复杂变化昭示我们,面对全球性挑战,世界需要开放而不是封闭、互联而不是隔绝、多边主义而不是单边主义。我们期待奥方支持开放包容,加强中奥经贸科技合作。

沙伦贝格表示,奥中两国相互支持,共同应对了疫情挑战,充分说明合作应对危机的重要性。奥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是奥外交准则之一。奥方愿以开放的态度同中国开展合作,反对脱钩,坚定支持全球化。中国具有重要国际影响,期待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局势缓和降温。

王毅强调,乌克兰这场危机不应再持续下去,各方都应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停火止战。中国一直坚持劝和促谈,将继续做出建设性努力。

王毅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

王毅表示,中国和乌克兰是战略伙伴,两国人民有着长久友好交往。我们再次感谢乌方在紧急状况下协助中方顺利开展撤侨行动。赞赏乌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希望两国关系继续稳定发展。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始终坚持劝和促谈。我们不愿看到乌克兰危机长期化、扩大化,愿同国际社会一道,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持之以恒地争取和平。

库列巴表示,一年来,乌中一直保持着沟通。没有任何国家比乌克兰更希望尽快实现和平,乌方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重要影响,重视中方关于政治解决危机的立场,期待中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会见王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9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布达佩斯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

王毅向欧尔班转达中国领导人的亲切问候。王毅表示,再次祝贺总理先生带领青民盟赢得议会选举并实现连任。中匈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始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两国关系已成为国际交往的典范。中方愿同匈方全面推进友好交流,不断深化互利合作,并努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双方应继续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方赞赏匈方积极支持中欧关系发展,匈方这一政策不仅符合中匈两国人民利益,也符合欧洲根本长远利益。

欧尔班请王毅转达对中国领导人的诚挚问候,祝贺中共二十大成功举行,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欧尔班表示,匈方坚定不移奉行对华友好政策,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各领域合作。感谢中方长期以来提供的无私帮助,中国疫苗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匈方将继续为促进欧中关系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双方还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认为形势越复杂,越应保持清醒冷静,做出符合国际关系准则和欧洲长远利益的正确抉择,早日实现欧洲的和平。

编者按:王毅此番欧洲之行,很明显是想努力调节乌克兰问题,首先至少先了解一下有关各方的底线和解决问题的意愿。中国希望世界和平,中国不希望战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保卫者和践行者。

王毅谈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四点主张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7日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上阐述中方对化解当前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主张。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记者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王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已多次阐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应该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王毅说,当前,国际社会应聚焦劝和促谈和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两大问题继续努力。中方在劝和促谈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一直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俄乌双方已经谈了两轮,希望即将开启的第三轮谈判能取得新的进展。中方认为,形势越紧,和谈越不能停止;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来谈判。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

  一是人道主义行动必须遵守中立、公正原则,防止将人道问题政治化;

  二是全面关注乌克兰的流离失所者,帮助其得以妥善安置;

  三是切实保护平民,防止乌境内出现次生人道灾害;

  四是保障人道援助活动顺利、安全开展,包括提供快速、安全、无障碍的人道主义准入;

  五是确保在乌外国人安全,允许其从乌克兰安全离开,并为其回国提供帮助;

  六是支持联合国在对乌人道援助方面发挥协调作用,支持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的工作。

  王毅表示,中方愿为克服人道主义危机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红十字会将尽快向乌克兰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王毅说,对世界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头。在当前重要时刻,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同所有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开辟光明和美好的未来。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外交部网站: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他是正在此间举行的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答中外记者问发布会上回答来自世界各国的主要媒体的记者提问的。全面阐述了中国的对外关系援助和政策,就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和海峡两岸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要点

全文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2022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对世界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头。新冠疫情仍未彻底战胜,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同所有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开辟光明和美好的未来。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这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难能可贵。国际评论认为,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相比,今天的中国更加自信、强大。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在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为世界贡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的中国。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开幕式,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中国的支持。在此,我要向所有参与和支持北京冬奥的各国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不仅是体育的胜利,更是团结的胜利。此次冬奥会,恰逢奥密克戎病毒肆虐、地区热点问题升温,同时还受到少数国家的政治干扰和破坏。但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选择团结在奥林匹克精神之下,为深受疫情困扰的人们注入了希望,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

现在,各国运动员正在冬残奥会赛场上努力拼搏。我相信,冬奥期间汇聚起的团结与合作之光必将穿透阴霾和风雨,照亮人类携手前行的未来之路。

路透社记者:俄军在乌行动已经扩展到非军事设施,中方是否能作更多努力解决冲突?

王毅:在乌克兰问题上,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当前,国际社会应聚焦两大问题继续努力。

第一,要劝和促谈。中方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一直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俄乌双方已经谈了两轮,希望即将开启的第三轮谈判能取得新的进展。中方认为,形势越紧,和谈越不能停止;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来谈判。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

第二,要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愿就此提出六点倡议:

一是人道主义行动必须遵守中立、公正的原则,防止将人道问题政治化;

二是全面关注乌克兰的流离失所者,帮助其得以妥善安置;

三是切实保护平民,防止乌境内出现次生人道灾害;

四是保障人道援助活动顺利、安全开展,包括提供快速、安全、无障碍的人道主义准入;

五是确保在乌外国人安全,允许其从乌克兰安全离开,并为其回国提供帮助;

六是支持联合国在对乌人道援助方面发挥协调作用,支持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的工作。

中方愿为克服人道主义危机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红十字会将尽快向乌克兰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凤凰卫视记者:国际社会担忧世界再次面临分裂和对抗的风险,形成新的冷战,对此您怎么看?

王毅:当今世界确实很不太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一幕幕向我们展开。个别大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重拾冷战思维,制造阵营对立,进一步加剧了动荡与分裂,让本来就问题缠身的世界雪上加霜。

我们应该怎么办?中方坚定认为,正确的出路就是在多边主义旗帜下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当务之急是维护和平。和平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坚持通过谈判停止冲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合作增进互信,共同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第二是促进团结。世界因多样而精彩,差异不应成为对抗的理由。我们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霸权强权,反对集团政治,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坚持开放。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被地缘竞争所割断。我们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坚定维护自由、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拆掉小院高墙,共建开放市场。

第四是加强合作。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我们必须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应对新冠疫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我们将继续胸怀天下、担当尽责,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合力谋发展,一起向未来。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西方对俄罗斯日益增长的集体制裁压力将如何影响俄中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王毅:中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彼此最重要的紧密邻邦和战略伙伴。中俄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关键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的合作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去年,双方共同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在日趋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下,这一条约所承载的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不仅对中俄双方,而且对世界各国都具有十分积极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我愿强调指出,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关系的创新。不久前,两国共同发表《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清晰无误地向世界表明,我们共同反对重拾冷战思维,反对挑动意识形态对抗,主张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两国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中俄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新华社记者:近日,中国从乌克兰陆续撤出了多批中国公民。您能否介绍有关情况?

王毅:随着乌克兰局势不断紧张升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牵挂每一位在乌同胞的安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多次过问,要求全力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外交部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与乌克兰、俄罗斯及周边国家保持外交沟通,并向在乌同胞发出安全预警和提醒。

现地局势发生突变后,我们组织在乌同胞抓紧安全避险,为遇到困难的同胞及时提供帮助。同时,抓住战局中出现的时间窗口组织紧急撤侨行动。驻乌克兰使馆、驻敖德萨总领馆外交人员多次深入火线,为中国公民撤离打开安全通道。中国在乌克兰各个邻国的使馆也昼夜运转,全力安置转运我国同胞。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密切协调,迅速派出多架包机,从欧洲陆续接回离乌公民。

在组织中国公民避难和撤离过程中,乌克兰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友好协助,俄罗斯、摩尔多瓦、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白俄罗斯等国也提供宝贵支持,体现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我谨代表中方,向各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

在撤侨行动中,我们在乌克兰和周边国家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全面动员,互施援手,再次体现了中国人患难与共的传统美德,我也要向同胞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目前,还有一些同胞由于当地局势和个人原因仍然留在乌克兰,我们时刻挂念着他们,与他们随时保持联系,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世界并不太平,有一位网友留言表示,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但很幸运有一个和平的祖国。外交为民永远在路上。我们愿继续用行动告诉每一位海外同胞,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两党在加强与中国全面竞争问题上已达成共识。您是否担心中美关系会持续恶化?

王毅:去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并两次通话,双方在多个层级也开展了对话交往。美方领导人和一些高官相继表示,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四不一无意”的表态始终漂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美方仍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开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竞争”,不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接连在国际上拼凑打压中国的“小圈子”,不仅伤害两国关系大局,也冲击和损害国际和平稳定。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讲信誉国家所做的事情。中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利采取必要措施坚定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

中方认为,大国竞争不是时代主题,零和博弈不是正确选择。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中美两个大国如何找到正确相处之道,既是人类社会没有遇到过的课题,也是两国必须共同解开的方程式。

今年是“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回首历史,中美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精神,以合作代替对抗,造福了两国人民,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繁荣。展望未来,双方应当重拾融冰初心,重整行装出发,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替代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推动美国对华政策重回理性务实的正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正道。

埃菲社记者:您认为中俄日益密切的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同欧洲的关系?

王毅: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双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将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更多稳定因素。

中欧合作去年取得积极成果,我仅举两个例子。中国和欧盟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充分说明中欧经贸关系高度互补。去年中欧班列开行15000多列,同比增长29%,为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促进全球经济复苏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有些势力并不愿看到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编造所谓“中国威胁”,炒作对华竞争,鼓吹“制度性对手”,甚至挑起制裁和对抗。中欧双方对此都应高度警惕。中欧合作历经几十年风雨,植根于坚实的民意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相似的战略诉求,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任何势力都不能也无法逆转。

中方始终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中国的对欧政策保持稳定坚韧,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我们将继续支持欧洲独立自主,支持欧盟团结繁荣。同时,我们也希望欧洲形成更为独立、客观的对华认知,奉行务实、积极的对华政策,共同反对制造“新冷战”,共同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下一步,中欧双方要办好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等重要政治议程,加强战略对接,拓展务实合作,推进多边协调,深化人文交流,妥善管控分歧,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多做实事和好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中方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发展势头因疫情等原因有所减弱的说法?

王毅:尽管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但共建“一带一路”仍保持良好势头。过去一年来,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扎实推进。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建设运营稳步开展。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亮点纷呈。去年以来,又有10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达到180个。我们还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一带一路”疫苗合作和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得到广泛支持。

“一带一路”互帮互助的“心联通”持续深入。我们全力驰援各国抗疫,同20个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合作,其中大部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一大批“小而美”项目稳步实施,帮助共建国家民众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不断扩大,合作基础日益牢固,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必将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开辟新的发展前景。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主席去年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将“一带一路”打造成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联合早报》记者:中国如何评估“印太地区和印太四国”的概念,它会对本区域造成什么影响?

王毅:美国的“印太战略”正在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美方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玩弄的却是地缘博弈的把戏;高喊要回归多边主义,实际上却在搞封闭排他的“俱乐部”;声称要维护国际规则,却试图另搞一套自己的“帮规”。从强化“五眼联盟”,到兜售“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美国在亚太地区排出的“五四三二”阵势,带来的绝不是什么福音,而是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祸水。

“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股逆流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驰,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而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中国始终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对于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倡议,我们都表示欢迎;对于挑拨地区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主张,我们都坚决反对。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明辨是非,坚守正道,抵制“印太”对抗“小圈子”、共筑亚太合作“大舞台”,携手迈向亚太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记者:您能否介绍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落实的最新进展?

王毅:疫情严重冲击全球发展进程,发展中国家尤其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目的是呼吁各国重视发展问题,形成合力,共迎挑战。

倡议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最重要的目标是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议高度契合各方需要,迅速得到联合国以及近百个国家的响应支持。今年1月,“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首次会议,逾百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为落实倡议凝聚了更广泛国际共识。

中方一向认为,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从四个方面推动倡议逐步落地:

一是对接重点领域。聚焦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尤其是减贫脱贫、粮食安全、经济复苏、就业培训、教育卫生、绿色发展等推进务实合作,助推2030年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二是对接各国需求。秉持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欢迎各方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或优势资源灵活参与。

三是对接合作机制。愿与所有感兴趣的国际和地区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系统携手合作,同小岛屿、内陆、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进程协同增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球合力。

四是对接各界伙伴。重视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专家智库、媒体等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作用,欢迎各方建言献策、积极参与。

总之,全球发展倡议是继“一带一路”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对全球发展合作的“再动员”,是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人权理念的“再确认”,为缩小南北鸿沟、破解发展不平衡提出了“路线图”,也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加速器”。我们愿同各国一道,积极探索并落实好这一倡议,不让任何国家掉队,不让任何诉求被忽视,不让任何一个人落伍,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亚洲新闻台记者: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计划如何深化与东盟的关系?

王毅:30年前,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走在了地区合作的前列。30年后,中国和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树立了睦邻友好的典范。30年来,中国和东盟顺天时、应地利、聚人和,走出了一条邻里相亲、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打造了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合作样板。

中国东盟关系没有最好,只会更好。展望未来,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不忘维护稳定安宁的初心,秉持实现共同发展的使命,坚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的邻里相处之道,推动双方关系像奔驰在中老铁路上的列车一样快速前行,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更好造福双方人民。

我们要做国际抗疫合作的倡导者。深化疫苗联合生产、关键药物研发等领域合作,让双方构筑的“健康之盾”牢不可破,搭建的“快捷通道”“绿色通道”运行通畅,守护好地区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们要做区域合作的引领者。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拓展蓝色、绿色、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造区域合作新标杆。

我们要做亚太稳定的守护者。呼唤和平、稳定、繁荣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心声。亚太地区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东盟国家不是地缘争夺的“棋子”,而是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重要“棋手”。我们将继续把东盟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坚定维护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维护东南亚无核武器区地位,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支持以东盟方式斡旋地区热点问题,反对在本地区制造集团对立和分裂对抗。

共同社记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新时代的中日关系?

王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双方总结历史、共创未来的重要契机。50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了实现中日和平友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作出邦交正常化的重大决断。50年来,双方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去年两国领导人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下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分歧和挑战,特别是日方国内总有一些人不愿看到中国快速发展,不希望看到中日关系稳定。在此,我愿向日方提出三点忠告:

首先是要不忘初心,把握好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切实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和精神,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的重要共识,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重信守诺,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史、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事关中日的互信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希望日方在这些问题上恪守迄今所作的一系列郑重承诺,避免再给两国关系带来严重冲击。

三是要顺势而为,共同开创两国关系的广阔前景。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取代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冷战结盟、地缘对抗那一套早已不得人心。日方应顺势而为,而非逆流而动,不要为他人做火中取栗的事情,也不要走上以邻为壑的歧途。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日本应有的贡献。

中新社记者:过去一年,外交部为帮助海外中国公民纾难解困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外交部在践行外交为民宗旨方面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王毅:过去一年,对于广大海外中国公民来说十分不容易,全球疫情、自然灾害、政局动荡、军事冲突,随时威胁着海外同胞的安全,更牵动着祖国人民的心。海外同胞一时回不了家,我们就把家的温暖带到他们身边。一年来,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全力以赴,在全球范围推进“春苗行动”,为生活工作在180个国家的数百万名中国同胞接种疫苗。12308热线24小时守候,全年受理50多万通求助来电,处理领事保护与协助案件超过6万起,成功营救数十名被绑架的中国公民,全力维护海外同胞的生命安全和正当权益。去年国庆前夕,经过不懈努力,被非法拘押一千多天的孟晚舟女士终于平安回国,一句“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道出了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为民服务,为民解忧,是外交工作的应尽之责。中国外交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做广大老百姓的贴心人,做海外同胞利益的守护人。今年我们将集中做好三件事:

一是打造“智慧领事平台”,推出更多“指尖”上服务项目,完善数字化、全天候领事服务。

二是构建“海外平安中国体系”,强化海外安全风险预警,指导境外企业加强安防建设,为海外同胞提供更有效、更及时的安全保障。

三是推出“健康畅行计划”,打造升级版的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推出增强版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助力安全、健康、便捷的跨国旅行。

韩联社记者:中方为重启朝鲜半岛核问题政治解决进程有哪些方案?中韩今年迎来建交30周年,中方对发展中韩关系有何看法?

王毅:中国有句老话,治病须治本,纠错要纠根。半岛问题的“根”,在于朝鲜面临的外部安全威胁长期得不到消除,朝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解决半岛问题,需要各方相向而行。2018年以来,朝方采取了一些旨在促成对话的举措,却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不符合各方已形成共识的“行动对行动”原则,导致本已严重缺失的朝美互信雪上加霜,也使得各种对话提议沦为空洞的口号。

我们注意到,美方最近公开声明对朝没有敌意,愿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这值得肯定。但下一步形势往哪里走,很大程度取决于美方怎么做,是真正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还是继续把半岛问题当做地缘战略的筹码。

中方再次呼吁美国采取实际举措解决朝鲜的合理安全关切,与朝方建立起基本互信。各方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原则,不断推进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方愿意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作出应有的努力。

关于中韩关系,中韩是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友好邻邦。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韩国也有句俗话叫“三个铜板买房屋,千两黄金买邻居”。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韩关系经受了各种风云变幻考验,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中韩之间不是对手,而是利益交融、优势互补、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我们愿同韩方以建交30周年为契机,弘扬友好传统,深化互利合作,更好实现共同发展。

哈萨克斯坦24KZ电视台记者:今年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建交30周年。中方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落实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确定的目标?

王毅:今年中国同中亚关系的大事喜事不断。年初习近平主席同五国元首举行视频峰会,隆重庆祝双方建交30周年。随后五国元首又齐聚北京,共赴“冬奥之约”。

中方始终认为,一个发展、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的中亚符合中国和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本着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项原则,合力构建内涵丰富、成果丰硕、友谊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推进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正处于三十而立的黄金岁月,呈现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中方愿同五国一道,落实好双方建交30周年峰会成果,做实做强“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拓展深化抗疫、产能、能源、农业、人文、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开创双方关系下一个更加精彩的30年。

《环球时报》记者:美方去年召开的“领导人民主峰会”被公认不成功,但美方仍宣布今年举办线下“民主峰会”。请问中方打算如何应对?

王毅:去年,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举办所谓“民主峰会”,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国家排除在外,公然以意识形态划线,在世界上制造分裂,这本身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再次举办这类峰会更是不得人心。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今年1月,全球最大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报告,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0年来的新高。哈佛大学也曾连续多年得出类似民调。世界认可中国的民主,我们更对自己的道路充满信心。

人类文明的花园丰富多彩,各国的民主也应百花齐放。按照美国模式划定“民主标准”的作法恰恰是不民主的表现。打着“民主”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只能使人民遭殃。唯我独尊不仅不是民主之义,而且还是民主之灾。

我们期待同各国本着平等的态度交流互鉴,弘扬真正的民主精神,剥去各种伪民主面具,切实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行。

彭博社记者:请问中方认为乌克兰问题同台湾问题两者形势有何异同?如何看待当前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王毅:首先要明确的是,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没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台海局势面临紧张,根源就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通过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歪曲台湾的历史,割裂台湾的根脉,到头来必将葬送台湾的未来。而美国一些势力为了遏制中国的振兴,纵容鼓动“台独”势力发展,挑战和掏空一中原则,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不仅会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境地,也将给美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我要强调的是,海峡两岸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同属一中。台湾的前途希望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于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是依靠什么外部的“空头支票”。“挟洋谋独”没有出路,“以台制华”注定失败,台湾终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CGTN记者:今年,中国将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在亚洲国家召开。中方期待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毅: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典范,是推进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时隔5年,金砖国家主席国的接力棒再次交到中国手中。我们将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先后开展160多项活动。我们将同其他金砖国家一道,围绕“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的主题,深化金砖合作,淬炼金砖“成色”,擦亮南南合作的“金字招牌”,为各国携手战胜疫情、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传递希望和信心。

我们将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金砖主张”。以疫苗合作为重点,拓展公共卫生合作,筑牢抗击疫情的“金砖防线”。以全面深化经贸、财金、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减贫脱贫等合作为抓手,铺设加速全球发展的“金砖快线”。以深化“金砖+”合作为契机,加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为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作出“金砖贡献”。

今年中国、泰国和印尼将分别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全球治理进入“亚洲时间”。我们期待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全球治理的“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发挥更积极作用,发出更响亮声音,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演进,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印中两国关系持续触底。中方如何预测今年印中关系前景?

王毅:中印关系近年来遭遇一些挫折,这种局面不符合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历史遗留下的边界问题,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平等协商管控分歧,积极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同时不使其影响和干扰两国合作的大局。

我们看到,总有一些势力试图在中印之间挑动矛盾,在地区之间制造分裂,但这种做法正在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反思和警惕。大家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像中印这样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实现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

中印人口加起来超过28亿,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印实现稳定发展、和睦相处,世界的和平和繁荣就有了坚实基础。正如一句印度谚语所言,“帮你的兄弟撑船过河,你也能到达对岸”。希望印方同中方一道,坚守“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战略共识,坚持增进互信,避免误解误判,彼此作相互成就的伙伴,不当相互消耗的对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前行,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为地区和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阿卫视记者:请问中方在解决中东地区热点、建设性参与中东事务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王毅:长期以来,安全与发展一直是困扰中东国家的两大难题。作为中东国家的战略伙伴,中国始终奉行“两个支持”,那就是支持中东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

过去一年多来,中方先后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点主张、落实巴以“两国方案”三点思路,旨在推动对话解决热点问题、实现地区安全和共同安全。同时,中国同中东各国携手抗击疫情,推进疫苗生产、药物研发合作。加快中国与海湾国家自贸区建设,启动中国与伊朗全面合作协议,为促进中东发展提供了积极助力。

中国在中东发挥的始终是建设性作用,我们从不谋取什么地缘利益,更无意去填补所谓权力真空。过去数十年,正是因为域外大国竞相干预中东事务,给中东地区和中东人民造成了一次又一次伤害。21世纪的今天,这种局面不应再继续下去。应当把维护中东安全与发展的权力彻底交到中东人民手中,支持中东国家以团结谋和平,以自强谋稳定,以合作谋发展,真正实现中东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繁荣。

深圳卫视记者:中国同南太平洋岛国关系不断深入。您对中国同南太岛国关系前景有何看法?

王毅:中国外交历来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因此,对于南太平洋国家这样的小岛屿国家,我们一直有着一份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支持南太国家坚定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帮互助、共迎挑战。中方第一时间紧急驰援汤加火山灾情,支持所罗门群岛维稳止暴,向暴发疫情的南太国家援助疫苗和医疗设备,展现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精神。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学互鉴、合作共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提供不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技术援助。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已经启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即将建成。

中国始终是南太国家可以信赖的好朋友,愿共同打造不同大小、不同制度国家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新典范。

《海峡时报》记者:您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克服分歧、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感到乐观吗?“准则”是否应该具有法律效力?

王毅: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20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落实《宣言》,保持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当然,要实现南海的长治久安,需要达成更具实质内容、更为行之有效的地区规则。为此,各方在《宣言》中明确把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作为长远目标。

中国与东盟各国启动“准则”磋商以来,已经取得很多积极进展。由于新冠疫情,当前磋商进程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中方对达成“准则”的前景始终充满信心,因为推进“准则”磋商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是确保南海成为和平合作之海的关键之举。“准则”不仅将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也将为域外国家的合法权益提供更有效保障。进入磋商的关键阶段,需要重视并处理好两件事:

一是正确看待分歧。任何磋商谈判都可能出现不同意见,但只要各方牢记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没有任何分歧不可以弥合,没有什么共识不能够达成。

二是坚决排除干扰。某些域外国家并不乐见准则达成,也不希望南海风平浪静,因为这将使其失去插手南海、谋取私利的借口。东盟各国需要看清这一点,共同抵制来自外部的干扰破坏。我相信,域外的逆流掀不起南海的风浪,外部的干扰挡不住地区合作的步伐。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当前阿富汗面临严重人道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中方认为各方应如何支持阿富汗渡过难关?

王毅:美国从阿富汗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给阿富汗人民留下深重的人道危机,为地区稳定带来巨大的安全挑战。当前阿富汗正处于由乱及治的关键时期,各方应当本着“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支持阿富汗人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当务之急是同时间赛跑,加快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立即解除阿富汗在美资产的冻结和各种单边制裁,无条件归还属于阿富汗人民的资产,避免给阿富汗人民造成“二次伤害”,帮助阿富汗熬过寒冬,迎接春天。

中方已第一时间向阿富汗伸出援手,将根据阿人民需求,继续追加新的援助。我们正在筹备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愿意为阿富汗长治久安发挥邻国优势,贡献邻国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您延续了中国外长连续32年每年首访非洲传统。请问中方将为落实第八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成果采取哪些措施?有外媒认为中国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您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中国外长每年首先出访非洲,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发展振兴的坚定支持。多年来,中国在非洲建设了超过1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近百个港口,还有数不清的医院和学校。这些都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一座座合作的丰碑。

去年是中非合作的大年,双方成功举行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习近平主席宣布对非合作“九项工程”,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今年是落实论坛部长会成果的开年。中国对非合作重信守诺,从不开“空头支票”。我们将大力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同非洲国家一道,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对非抗疫合作。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承诺,帮助非洲提升疫苗本地化生产能力,助力实现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

二是促进中非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加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九项工程”早期收获。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以实际行动支持非洲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推进“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中方已任命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务特使,愿与地区国家广泛沟通,为非洲之角和整个非洲大陆的和平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拉美通讯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拉关系现状?美国等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与拉美开展合作是为了寻求地缘政治影响力,您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拉美是一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热土,不是谁的“后院”。拉美人民需要的是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而不是强权政治、霸道霸凌。

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发展振兴的共同愿望让“中国梦”与“拉美梦”紧紧相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方积极开展对拉抗疫合作,累计提供近4亿剂疫苗和近4000万件抗疫物资。去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我们还成功举办了“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就未来三年深化中拉战略互信和重点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

  正如拉美谚语所说,“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到你的心灵”。中国将继续同拉美朋友一道,深化友谊,拓宽合作,积极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印尼安塔拉通讯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印尼双边关系前景?今年,印尼将成为G20主席国,中方将如何支持印尼做好主席国工作?

王毅:中国和印尼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两国共同利益广泛,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印尼关系已经成为地区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样板。

疫情期间,中方率先向印尼提供抗疫援助,率先同印尼开展疫苗和新冠特效药研发合作。迄今已向印尼提供疫苗2.9亿剂,是对印尼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方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印尼的“区域综合经济走廊”深度对接,两国贸易额去年同比增长近6成。双方还成功启动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四轮驱动”的双边合作新格局已然成型。

下一步,中方将同印尼深化疫苗全产业链合作,助力打造区域疫苗生产中心,共同构建地区抗疫的防护盾。推动雅万高铁早日建成通车,为促进印尼疫后发展、增进双方互利合作提供更大加速度。

今年,印尼将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中方愿积极支持和协助,围绕“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峰会主题,促进创新、数字、绿色、卫生等领域合作,切实维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二十国集团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记者:我代表全球网友提问。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上继续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王毅: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党立名、为党正名、为党扬名是中国外交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职责。

去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开展了“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邀请各国驻华外交官和国际主流媒体赴延安、嘉兴等红色纪念地参访,中国驻外使领馆也举办了4000多场丰富多彩的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受到各国朋友的热烈欢迎。

我们深感国际社会现在更加关注中国共产党,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钦佩,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秘诀。上个月,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专程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对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和取得发展进步表达敬意。我们注意到,国际社会看中国共产党的眼睛更加亮起来了,观察中国共产党的视角更为宽广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也更加深入全面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今年,我们将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继续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帮助更多外国朋友真正读懂中国共产党。

要点

全文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2022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视频记者会,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同大家再次见面。对世界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年头。新冠疫情仍未彻底战胜,乌克兰危机又接踵而来,本来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各国需要的是团结而非分裂,是对话而非对抗。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同所有爱好和平、谋求发展的国家一道,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挑战,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世界开辟光明和美好的未来。下面我愿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这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难能可贵。国际评论认为,同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相比,今天的中国更加自信、强大。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在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冬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为世界贡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自信、自强、开放、包容的中国。近7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约170位官方代表出席开幕式,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中国的支持。在此,我要向所有参与和支持北京冬奥的各国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不仅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成功;不仅是体育的胜利,更是团结的胜利。此次冬奥会,恰逢奥密克戎病毒肆虐、地区热点问题升温,同时还受到少数国家的政治干扰和破坏。但让我们感到鼓舞的是,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都选择团结在奥林匹克精神之下,为深受疫情困扰的人们注入了希望,为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了信心。

现在,各国运动员正在冬残奥会赛场上努力拼搏。我相信,冬奥期间汇聚起的团结与合作之光必将穿透阴霾和风雨,照亮人类携手前行的未来之路。

路透社记者:俄军在乌行动已经扩展到非军事设施,中方是否能作更多努力解决冲突?

王毅:在乌克兰问题上,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当前,国际社会应聚焦两大问题继续努力。

第一,要劝和促谈。中方在这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一直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俄乌双方已经谈了两轮,希望即将开启的第三轮谈判能取得新的进展。中方认为,形势越紧,和谈越不能停止;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来谈判。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

第二,要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中方愿就此提出六点倡议:

一是人道主义行动必须遵守中立、公正的原则,防止将人道问题政治化;

二是全面关注乌克兰的流离失所者,帮助其得以妥善安置;

三是切实保护平民,防止乌境内出现次生人道灾害;

四是保障人道援助活动顺利、安全开展,包括提供快速、安全、无障碍的人道主义准入;

五是确保在乌外国人安全,允许其从乌克兰安全离开,并为其回国提供帮助;

六是支持联合国在对乌人道援助方面发挥协调作用,支持联合国乌克兰危机协调员的工作。

中方愿为克服人道主义危机继续作出自己的努力。中国红十字会将尽快向乌克兰提供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凤凰卫视记者:国际社会担忧世界再次面临分裂和对抗的风险,形成新的冷战,对此您怎么看?

王毅:当今世界确实很不太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一幕幕向我们展开。个别大国为了维护霸权地位,重拾冷战思维,制造阵营对立,进一步加剧了动荡与分裂,让本来就问题缠身的世界雪上加霜。

我们应该怎么办?中方坚定认为,正确的出路就是在多边主义旗帜下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全球性危机的惊涛骇浪里,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当务之急是维护和平。和平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想法,坚持通过谈判停止冲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通过合作增进互信,共同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第二是促进团结。世界因多样而精彩,差异不应成为对抗的理由。我们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霸权强权,反对集团政治,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三是坚持开放。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能被地缘竞争所割断。我们要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孤立主义,坚定维护自由、公平、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拆掉小院高墙,共建开放市场。

第四是加强合作。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也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我们必须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应对新冠疫情、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凝聚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中国始终代表着稳定性和正能量,始终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上。我们将继续胸怀天下、担当尽责,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一道,合力谋发展,一起向未来。

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西方对俄罗斯日益增长的集体制裁压力将如何影响俄中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王毅:中俄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彼此最重要的紧密邻邦和战略伙伴。中俄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关键的双边关系之一,我们的合作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去年,双方共同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在日趋复杂的国际战略环境下,这一条约所承载的世代友好、合作共赢理念,不仅对中俄双方,而且对世界各国都具有十分积极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我愿强调指出,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关系的创新。不久前,两国共同发表《关于新时代国际关系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声明》,清晰无误地向世界表明,我们共同反对重拾冷战思维,反对挑动意识形态对抗,主张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两国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中俄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

新华社记者:近日,中国从乌克兰陆续撤出了多批中国公民。您能否介绍有关情况?

王毅:随着乌克兰局势不断紧张升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牵挂每一位在乌同胞的安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多次过问,要求全力确保中国公民的安全。外交部启动领事保护应急机制,与乌克兰、俄罗斯及周边国家保持外交沟通,并向在乌同胞发出安全预警和提醒。

现地局势发生突变后,我们组织在乌同胞抓紧安全避险,为遇到困难的同胞及时提供帮助。同时,抓住战局中出现的时间窗口组织紧急撤侨行动。驻乌克兰使馆、驻敖德萨总领馆外交人员多次深入火线,为中国公民撤离打开安全通道。中国在乌克兰各个邻国的使馆也昼夜运转,全力安置转运我国同胞。国内各部门、各地方密切协调,迅速派出多架包机,从欧洲陆续接回离乌公民。

在组织中国公民避难和撤离过程中,乌克兰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友好协助,俄罗斯、摩尔多瓦、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白俄罗斯等国也提供宝贵支持,体现了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我谨代表中方,向各国政府和人民表示衷心感谢!

在撤侨行动中,我们在乌克兰和周边国家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全面动员,互施援手,再次体现了中国人患难与共的传统美德,我也要向同胞们表示诚挚的慰问。

目前,还有一些同胞由于当地局势和个人原因仍然留在乌克兰,我们时刻挂念着他们,与他们随时保持联系,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世界并不太平,有一位网友留言表示,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但很幸运有一个和平的祖国。外交为民永远在路上。我们愿继续用行动告诉每一位海外同胞,无论什么时刻、无论身处何方,你的身边有我们,你的背后是祖国!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美国两党在加强与中国全面竞争问题上已达成共识。您是否担心中美关系会持续恶化?

王毅:去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并两次通话,双方在多个层级也开展了对话交往。美方领导人和一些高官相继表示,美方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对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四不一无意”的表态始终漂浮在空中,迟迟没有落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美方仍不遗余力地对中国开展零和博弈式的“激烈竞争”,不断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攻击挑事,接连在国际上拼凑打压中国的“小圈子”,不仅伤害两国关系大局,也冲击和损害国际和平稳定。这不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讲信誉国家所做的事情。中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国家,我们完全有权利采取必要措施坚定捍卫自身的正当权益。

中方认为,大国竞争不是时代主题,零和博弈不是正确选择。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化时代,中美两个大国如何找到正确相处之道,既是人类社会没有遇到过的课题,也是两国必须共同解开的方程式。

今年是“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回首历史,中美双方本着求同存异精神,以合作代替对抗,造福了两国人民,促进了世界和平与繁荣。展望未来,双方应当重拾融冰初心,重整行装出发,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三原则”替代竞争、合作、对抗的“三分法”,推动美国对华政策重回理性务实的正轨,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正道。

埃菲社记者:您认为中俄日益密切的关系以及乌克兰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同欧洲的关系?

王毅: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欧关系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双方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开展对话合作,将为动荡的世界局势提供更多稳定因素。

中欧合作去年取得积极成果,我仅举两个例子。中国和欧盟贸易额首次突破8000亿美元,充分说明中欧经贸关系高度互补。去年中欧班列开行15000多列,同比增长29%,为推动国际抗疫合作,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促进全球经济复苏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有些势力并不愿看到中欧关系稳定发展,编造所谓“中国威胁”,炒作对华竞争,鼓吹“制度性对手”,甚至挑起制裁和对抗。中欧双方对此都应高度警惕。中欧合作历经几十年风雨,植根于坚实的民意基础、广泛的共同利益、相似的战略诉求,具有强大韧性和潜力,任何势力都不能也无法逆转。

中方始终从战略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中国的对欧政策保持稳定坚韧,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我们将继续支持欧洲独立自主,支持欧盟团结繁荣。同时,我们也希望欧洲形成更为独立、客观的对华认知,奉行务实、积极的对华政策,共同反对制造“新冷战”,共同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下一步,中欧双方要办好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等重要政治议程,加强战略对接,拓展务实合作,推进多边协调,深化人文交流,妥善管控分歧,携起手来,共同为世界多做实事和好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中方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发展势头因疫情等原因有所减弱的说法?

王毅:尽管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冲击,但共建“一带一路”仍保持良好势头。过去一年来,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扎实推进。中老铁路、以色列海法新港等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中巴经济走廊、比雷埃夫斯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建设运营稳步开展。中欧班列开行量和货运量再创历史新高,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带一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亮点纷呈。去年以来,又有10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成员达到180个。我们还成功举办“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一带一路”疫苗合作和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得到广泛支持。

“一带一路”互帮互助的“心联通”持续深入。我们全力驰援各国抗疫,同20个发展中国家合作伙伴开展疫苗联合生产合作,其中大部分面向“一带一路”国家。一大批“小而美”项目稳步实施,帮助共建国家民众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不断扩大,合作基础日益牢固,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必将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开辟新的发展前景。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习近平主席去年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提出的要求,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努力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将“一带一路”打造成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联合早报》记者:中国如何评估“印太地区和印太四国”的概念,它会对本区域造成什么影响?

王毅:美国的“印太战略”正在成为集团政治的代名词。美方打着促进地区合作的旗号,玩弄的却是地缘博弈的把戏;高喊要回归多边主义,实际上却在搞封闭排他的“俱乐部”;声称要维护国际规则,却试图另搞一套自己的“帮规”。从强化“五眼联盟”,到兜售“四边机制”、拼凑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收紧双边军事同盟,美国在亚太地区排出的“五四三二”阵势,带来的绝不是什么福音,而是搅乱地区和平稳定的祸水。

“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的“北约”,维护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冲击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损害的是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这股逆流与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共同愿景背道而驰,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亚太是合作发展的热土,而不是地缘政治的棋局。中国始终扎根亚太、建设亚太、造福亚太。对于符合地区实际、满足各方需要的倡议,我们都表示欢迎;对于挑拨地区对抗、制造阵营对立的主张,我们都坚决反对。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明辨是非,坚守正道,抵制“印太”对抗“小圈子”、共筑亚太合作“大舞台”,携手迈向亚太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记者:您能否介绍全球发展倡议推进落实的最新进展?

王毅:疫情严重冲击全球发展进程,发展中国家尤其遭受重创。在此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郑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目的是呼吁各国重视发展问题,形成合力,共迎挑战。

倡议最核心的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最重要的目标是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倡议高度契合各方需要,迅速得到联合国以及近百个国家的响应支持。今年1月,“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首次会议,逾百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为落实倡议凝聚了更广泛国际共识。

中方一向认为,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我们愿同各方一道,从四个方面推动倡议逐步落地:

一是对接重点领域。聚焦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最紧迫问题,尤其是减贫脱贫、粮食安全、经济复苏、就业培训、教育卫生、绿色发展等推进务实合作,助推2030年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二是对接各国需求。秉持开放包容的伙伴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欢迎各方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或优势资源灵活参与。

三是对接合作机制。愿与所有感兴趣的国际和地区组织尤其是联合国系统携手合作,同小岛屿、内陆、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进程协同增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全球合力。

四是对接各界伙伴。重视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专家智库、媒体等在落实2030年议程中的作用,欢迎各方建言献策、积极参与。

总之,全球发展倡议是继“一带一路”之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又一重大倡议,是对全球发展合作的“再动员”,是对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核心人权理念的“再确认”,为缩小南北鸿沟、破解发展不平衡提出了“路线图”,也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加速器”。我们愿同各国一道,积极探索并落实好这一倡议,不让任何国家掉队,不让任何诉求被忽视,不让任何一个人落伍,共同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

亚洲新闻台记者:202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计划如何深化与东盟的关系?

王毅:30年前,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走在了地区合作的前列。30年后,中国和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树立了睦邻友好的典范。30年来,中国和东盟顺天时、应地利、聚人和,走出了一条邻里相亲、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打造了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合作样板。

中国东盟关系没有最好,只会更好。展望未来,中方愿同东盟国家一道,不忘维护稳定安宁的初心,秉持实现共同发展的使命,坚持互谅互让、互帮互助的邻里相处之道,推动双方关系像奔驰在中老铁路上的列车一样快速前行,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更好造福双方人民。

我们要做国际抗疫合作的倡导者。深化疫苗联合生产、关键药物研发等领域合作,让双方构筑的“健康之盾”牢不可破,搭建的“快捷通道”“绿色通道”运行通畅,守护好地区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们要做区域合作的引领者。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拓展蓝色、绿色、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打造区域合作新标杆。

我们要做亚太稳定的守护者。呼唤和平、稳定、繁荣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心声。亚太地区不是大国博弈的“棋盘”,东盟国家不是地缘争夺的“棋子”,而是促进地区发展繁荣的重要“棋手”。我们将继续把东盟作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坚定维护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维护东南亚无核武器区地位,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支持以东盟方式斡旋地区热点问题,反对在本地区制造集团对立和分裂对抗。

共同社记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方如何看待新时代的中日关系?

王毅: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双方总结历史、共创未来的重要契机。50年前,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了实现中日和平友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作出邦交正常化的重大决断。50年来,双方交流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人民带来重要福祉。去年两国领导人就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下步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中日关系依然面临一些分歧和挑战,特别是日方国内总有一些人不愿看到中国快速发展,不希望看到中日关系稳定。在此,我愿向日方提出三点忠告:

首先是要不忘初心,把握好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切实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和精神,践行“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相互支持对方和平发展”的重要共识,确保两国关系始终沿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二是要重信守诺,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史、台湾等重大敏感问题事关中日的互信根基。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希望日方在这些问题上恪守迄今所作的一系列郑重承诺,避免再给两国关系带来严重冲击。

三是要顺势而为,共同开创两国关系的广阔前景。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取代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冷战结盟、地缘对抗那一套早已不得人心。日方应顺势而为,而非逆流而动,不要为他人做火中取栗的事情,也不要走上以邻为壑的歧途。真正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为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日本应有的贡献。

中新社记者:过去一年,外交部为帮助海外中国公民纾难解困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外交部在践行外交为民宗旨方面将采取哪些新举措?

王毅:过去一年,对于广大海外中国公民来说十分不容易,全球疫情、自然灾害、政局动荡、军事冲突,随时威胁着海外同胞的安全,更牵动着祖国人民的心。海外同胞一时回不了家,我们就把家的温暖带到他们身边。一年来,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全力以赴,在全球范围推进“春苗行动”,为生活工作在180个国家的数百万名中国同胞接种疫苗。12308热线24小时守候,全年受理50多万通求助来电,处理领事保护与协助案件超过6万起,成功营救数十名被绑架的中国公民,全力维护海外同胞的生命安全和正当权益。去年国庆前夕,经过不懈努力,被非法拘押一千多天的孟晚舟女士终于平安回国,一句“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道出了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为民服务,为民解忧,是外交工作的应尽之责。中国外交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做广大老百姓的贴心人,做海外同胞利益的守护人。今年我们将集中做好三件事:

一是打造“智慧领事平台”,推出更多“指尖”上服务项目,完善数字化、全天候领事服务。

二是构建“海外平安中国体系”,强化海外安全风险预警,指导境外企业加强安防建设,为海外同胞提供更有效、更及时的安全保障。

三是推出“健康畅行计划”,打造升级版的中外人员往来“快捷通道”,推出增强版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助力安全、健康、便捷的跨国旅行。

韩联社记者:中方为重启朝鲜半岛核问题政治解决进程有哪些方案?中韩今年迎来建交30周年,中方对发展中韩关系有何看法?

王毅:中国有句老话,治病须治本,纠错要纠根。半岛问题的“根”,在于朝鲜面临的外部安全威胁长期得不到消除,朝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解决半岛问题,需要各方相向而行。2018年以来,朝方采取了一些旨在促成对话的举措,却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不符合各方已形成共识的“行动对行动”原则,导致本已严重缺失的朝美互信雪上加霜,也使得各种对话提议沦为空洞的口号。

我们注意到,美方最近公开声明对朝没有敌意,愿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这值得肯定。但下一步形势往哪里走,很大程度取决于美方怎么做,是真正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还是继续把半岛问题当做地缘战略的筹码。

中方再次呼吁美国采取实际举措解决朝鲜的合理安全关切,与朝方建立起基本互信。各方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原则,不断推进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方愿意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作出应有的努力。

关于中韩关系,中韩是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友好邻邦。中国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韩国也有句俗话叫“三个铜板买房屋,千两黄金买邻居”。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韩关系经受了各种风云变幻考验,实现了全面快速发展。事实证明,中韩之间不是对手,而是利益交融、优势互补、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我们愿同韩方以建交30周年为契机,弘扬友好传统,深化互利合作,更好实现共同发展。

哈萨克斯坦24KZ电视台记者:今年是中国和中亚国家建交30周年。中方计划采取哪些措施落实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确定的目标?

王毅:今年中国同中亚关系的大事喜事不断。年初习近平主席同五国元首举行视频峰会,隆重庆祝双方建交30周年。随后五国元首又齐聚北京,共赴“冬奥之约”。

中方始终认为,一个发展、繁荣、稳定、充满活力的中亚符合中国和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我们将继续本着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项原则,合力构建内涵丰富、成果丰硕、友谊持久的战略伙伴关系,持续推进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同中亚五国关系正处于三十而立的黄金岁月,呈现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中方愿同五国一道,落实好双方建交30周年峰会成果,做实做强“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拓展深化抗疫、产能、能源、农业、人文、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在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打造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开创双方关系下一个更加精彩的30年。

《环球时报》记者:美方去年召开的“领导人民主峰会”被公认不成功,但美方仍宣布今年举办线下“民主峰会”。请问中方打算如何应对?

王毅:去年,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举办所谓“民主峰会”,将世界上将近一半的国家排除在外,公然以意识形态划线,在世界上制造分裂,这本身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再次举办这类峰会更是不得人心。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今年1月,全球最大公关咨询公司爱德曼发布报告,2021年中国民众对政府信任度高达91%,蝉联全球第一,达到10年来的新高。哈佛大学也曾连续多年得出类似民调。世界认可中国的民主,我们更对自己的道路充满信心。

人类文明的花园丰富多彩,各国的民主也应百花齐放。按照美国模式划定“民主标准”的作法恰恰是不民主的表现。打着“民主”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只能使人民遭殃。唯我独尊不仅不是民主之义,而且还是民主之灾。

我们期待同各国本着平等的态度交流互鉴,弘扬真正的民主精神,剥去各种伪民主面具,切实推进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前行。

彭博社记者:请问中方认为乌克兰问题同台湾问题两者形势有何异同?如何看待当前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王毅:首先要明确的是,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没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乌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有些人在乌克兰问题上强调主权原则,但在台湾问题上却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赤裸裸的双重标准。

台海局势面临紧张,根源就在于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一个中国原则,企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的现状,通过大搞“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歪曲台湾的历史,割裂台湾的根脉,到头来必将葬送台湾的未来。而美国一些势力为了遏制中国的振兴,纵容鼓动“台独”势力发展,挑战和掏空一中原则,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不仅会把台湾推向危险的境地,也将给美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我要强调的是,海峡两岸历史同源,文化同根,同属一中。台湾的前途希望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于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是依靠什么外部的“空头支票”。“挟洋谋独”没有出路,“以台制华”注定失败,台湾终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CGTN记者:今年,中国将担任金砖国家主席国,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也将在亚洲国家召开。中方期待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王毅: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典范,是推进全球治理的关键力量。时隔5年,金砖国家主席国的接力棒再次交到中国手中。我们将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先后开展160多项活动。我们将同其他金砖国家一道,围绕“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的主题,深化金砖合作,淬炼金砖“成色”,擦亮南南合作的“金字招牌”,为各国携手战胜疫情、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传递希望和信心。

我们将以公平正义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的“金砖主张”。以疫苗合作为重点,拓展公共卫生合作,筑牢抗击疫情的“金砖防线”。以全面深化经贸、财金、创新、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减贫脱贫等合作为抓手,铺设加速全球发展的“金砖快线”。以深化“金砖+”合作为契机,加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战略协作,为构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作出“金砖贡献”。

今年中国、泰国和印尼将分别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全球治理进入“亚洲时间”。我们期待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全球治理的“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发挥更积极作用,发出更响亮声音,引领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演进,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印中两国关系持续触底。中方如何预测今年印中关系前景?

王毅:中印关系近年来遭遇一些挫折,这种局面不符合中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历史遗留下的边界问题,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平等协商管控分歧,积极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同时不使其影响和干扰两国合作的大局。

我们看到,总有一些势力试图在中印之间挑动矛盾,在地区之间制造分裂,但这种做法正在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反思和警惕。大家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像中印这样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实现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

中印人口加起来超过28亿,占全球三分之一。中印实现稳定发展、和睦相处,世界的和平和繁荣就有了坚实基础。正如一句印度谚语所言,“帮你的兄弟撑船过河,你也能到达对岸”。希望印方同中方一道,坚守“互不构成威胁、互为发展机遇”的战略共识,坚持增进互信,避免误解误判,彼此作相互成就的伙伴,不当相互消耗的对手,确保两国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前行,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大福祉,为地区和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阿卫视记者:请问中方在解决中东地区热点、建设性参与中东事务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王毅:长期以来,安全与发展一直是困扰中东国家的两大难题。作为中东国家的战略伙伴,中国始终奉行“两个支持”,那就是支持中东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自身发展道路。

过去一年多来,中方先后提出关于实现中东安全稳定五点倡议、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四点主张、落实巴以“两国方案”三点思路,旨在推动对话解决热点问题、实现地区安全和共同安全。同时,中国同中东各国携手抗击疫情,推进疫苗生产、药物研发合作。加快中国与海湾国家自贸区建设,启动中国与伊朗全面合作协议,为促进中东发展提供了积极助力。

中国在中东发挥的始终是建设性作用,我们从不谋取什么地缘利益,更无意去填补所谓权力真空。过去数十年,正是因为域外大国竞相干预中东事务,给中东地区和中东人民造成了一次又一次伤害。21世纪的今天,这种局面不应再继续下去。应当把维护中东安全与发展的权力彻底交到中东人民手中,支持中东国家以团结谋和平,以自强谋稳定,以合作谋发展,真正实现中东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繁荣。

深圳卫视记者:中国同南太平洋岛国关系不断深入。您对中国同南太岛国关系前景有何看法?

王毅:中国外交历来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因此,对于南太平洋国家这样的小岛屿国家,我们一直有着一份特别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支持南太国家坚定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帮互助、共迎挑战。中方第一时间紧急驰援汤加火山灾情,支持所罗门群岛维稳止暴,向暴发疫情的南太国家援助疫苗和医疗设备,展现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精神。

我们愿同南太国家互学互鉴、合作共赢。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提供不附加政治条件的经济技术援助。中国—太平洋岛国应急物资储备库已经启用,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减贫与发展合作中心即将建成。

中国始终是南太国家可以信赖的好朋友,愿共同打造不同大小、不同制度国家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新典范。

《海峡时报》记者:您对中国和东盟国家克服分歧、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感到乐观吗?“准则”是否应该具有法律效力?

王毅: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20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共同落实《宣言》,保持了南海局势的总体稳定。当然,要实现南海的长治久安,需要达成更具实质内容、更为行之有效的地区规则。为此,各方在《宣言》中明确把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作为长远目标。

中国与东盟各国启动“准则”磋商以来,已经取得很多积极进展。由于新冠疫情,当前磋商进程受到了一定影响。但中方对达成“准则”的前景始终充满信心,因为推进“准则”磋商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是确保南海成为和平合作之海的关键之举。“准则”不仅将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也将为域外国家的合法权益提供更有效保障。进入磋商的关键阶段,需要重视并处理好两件事:

一是正确看待分歧。任何磋商谈判都可能出现不同意见,但只要各方牢记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没有任何分歧不可以弥合,没有什么共识不能够达成。

二是坚决排除干扰。某些域外国家并不乐见准则达成,也不希望南海风平浪静,因为这将使其失去插手南海、谋取私利的借口。东盟各国需要看清这一点,共同抵制来自外部的干扰破坏。我相信,域外的逆流掀不起南海的风浪,外部的干扰挡不住地区合作的步伐。

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当前阿富汗面临严重人道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中方认为各方应如何支持阿富汗渡过难关?

王毅:美国从阿富汗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给阿富汗人民留下深重的人道危机,为地区稳定带来巨大的安全挑战。当前阿富汗正处于由乱及治的关键时期,各方应当本着“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支持阿富汗人民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当务之急是同时间赛跑,加快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立即解除阿富汗在美资产的冻结和各种单边制裁,无条件归还属于阿富汗人民的资产,避免给阿富汗人民造成“二次伤害”,帮助阿富汗熬过寒冬,迎接春天。

中方已第一时间向阿富汗伸出援手,将根据阿人民需求,继续追加新的援助。我们正在筹备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愿意为阿富汗长治久安发挥邻国优势,贡献邻国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您延续了中国外长连续32年每年首访非洲传统。请问中方将为落实第八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成果采取哪些措施?有外媒认为中国在非洲制造“债务陷阱”。您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中国外长每年首先出访非洲,体现了中国对非洲发展振兴的坚定支持。多年来,中国在非洲建设了超过1万公里铁路、近10万公里公路、近百个港口,还有数不清的医院和学校。这些都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一座座合作的丰碑。

去年是中非合作的大年,双方成功举行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习近平主席宣布对非合作“九项工程”,推动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今年是落实论坛部长会成果的开年。中国对非合作重信守诺,从不开“空头支票”。我们将大力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同非洲国家一道,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对非抗疫合作。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承诺,帮助非洲提升疫苗本地化生产能力,助力实现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疫苗的目标。

二是促进中非务实合作提质升级。加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九项工程”早期收获。推动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对接,以实际行动支持非洲实现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推进“非洲之角和平发展构想”。中方已任命外交部非洲之角事务特使,愿与地区国家广泛沟通,为非洲之角和整个非洲大陆的和平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

拉美通讯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拉关系现状?美国等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与拉美开展合作是为了寻求地缘政治影响力,您对此有何回应?

王毅:拉美是一片充满希望和生机的热土,不是谁的“后院”。拉美人民需要的是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而不是强权政治、霸道霸凌。

中拉同属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发展振兴的共同愿望让“中国梦”与“拉美梦”紧紧相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方积极开展对拉抗疫合作,累计提供近4亿剂疫苗和近4000万件抗疫物资。去年,中拉贸易额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我们还成功举办了“中拉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就未来三年深化中拉战略互信和重点领域务实合作达成了广泛共识。

  正如拉美谚语所说,“真正的朋友能够从世界的另一头触及到你的心灵”。中国将继续同拉美朋友一道,深化友谊,拓宽合作,积极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印尼安塔拉通讯社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印尼双边关系前景?今年,印尼将成为G20主席国,中方将如何支持印尼做好主席国工作?

王毅:中国和印尼都是发展中大国和新兴经济体代表,两国共同利益广泛,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印尼关系已经成为地区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的样板。

疫情期间,中方率先向印尼提供抗疫援助,率先同印尼开展疫苗和新冠特效药研发合作。迄今已向印尼提供疫苗2.9亿剂,是对印尼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中方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印尼的“区域综合经济走廊”深度对接,两国贸易额去年同比增长近6成。双方还成功启动高级别对话合作机制,政治、经济、人文、海上“四轮驱动”的双边合作新格局已然成型。

下一步,中方将同印尼深化疫苗全产业链合作,助力打造区域疫苗生产中心,共同构建地区抗疫的防护盾。推动雅万高铁早日建成通车,为促进印尼疫后发展、增进双方互利合作提供更大加速度。

今年,印尼将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中方愿积极支持和协助,围绕“共同复苏、强劲复苏”的峰会主题,促进创新、数字、绿色、卫生等领域合作,切实维护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利益,推动二十国集团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完善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日报》记者:我代表全球网友提问。今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您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上继续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

王毅: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明确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为党立名、为党正名、为党扬名是中国外交的应有之义和重要职责。

去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开展了“100天讲述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100个故事”、邀请各国驻华外交官和国际主流媒体赴延安、嘉兴等红色纪念地参访,中国驻外使领馆也举办了4000多场丰富多彩的庆祝建党百年活动,受到各国朋友的热烈欢迎。

我们深感国际社会现在更加关注中国共产党,更加认同中国共产党。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到钦佩,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秘诀。上个月,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专程参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对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和取得发展进步表达敬意。我们注意到,国际社会看中国共产党的眼睛更加亮起来了,观察中国共产党的视角更为宽广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也更加深入全面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今年,我们将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继续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帮助更多外国朋友真正读懂中国共产党。

王毅:台湾问题和乌克兰问题有本质区别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

王毅谈化解乌克兰危机的四点主张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7日举行的两会记者会上阐述中方对化解当前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主张。

  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记者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 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王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方已多次阐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我们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表明主张。应该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原因错综复杂。解决复杂问题,需要的是冷静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浇油、激化矛盾。中方认为,要化解当前危机,必须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照顾当事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必须坚持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必须着眼地区长治久安,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王毅说,当前,国际社会应聚焦劝和促谈和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两大问题继续努力。中方在劝和促谈方面已做了一些工作,一直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冲突发生第二天,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话时,就提出愿看到俄乌双方尽早和谈。普京总统也作出积极回应。俄乌双方已经谈了两轮,希望即将开启的第三轮谈判能取得新的进展。中方认为,形势越紧,和谈越不能停止;分歧越大,越需要坐下来谈判。中方愿继续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也愿在需要时与国际社会一道开展必要的斡旋。

透过王毅外长与布林肯谈话解读中方立场

北欧绿色邮报网新闻分析 晨曦

3月5日中国全国人大第13届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之际,王毅外长应约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举行电话会谈。

王毅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仍然是推动和落实两国元首视频会晤共识。美方近期一些言行与上述目标背道而驰,中方表示严重关切。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方应当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的本义,停止纵容支持“台独”行径,停止干涉中国的内政,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

近期美方说什么下一个就是台湾了,在台湾驻美的什么办公室上的名字上做文章了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纵容支持“台独”的行径,都是干涉中国的内政。中方对此很不高兴。美方必须遵守这些原则。

乌克兰问题。首先,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乌克兰问题错综复杂,既事关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同各方安全利益息息相关。

既要聚焦当下危机的解决,也要着眼地区长治久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中方认为,解决乌克兰危机,还是要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办事。一是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坚持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我们希望战火尽早停下来,现地局势得到缓和,有效保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王毅指出,乌克兰危机最终只能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凡是有助于缓和局势和政治解决的努力,中方都支持。凡是不利于推动外交解决而是拱火浇油使局势升级的行动,中方都反对。中方将继续为和平发声、为和平尽力。我们鼓励俄乌直接谈判,谈判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国际社会应当持续予以配合支持,直到谈出结果、谈出和平。我们也鼓励美国、北约、欧盟与俄罗斯开展平等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重视北约连续东扩对俄安全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按照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寻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2月25日,普京总统给习近平打电话,习主席说中方支持双方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普京总统也主动发起了两次对话,双方同意继续对话。但是,在完成第二次对话之后,就实施建立人道主义走廊过程中,又有很多报道。

3月2日,乌克兰外长给王毅外长打电话,希望中方出面斡旋。但是,中方首先强调撤侨和留学生。然后表示支持对话解决问题。而且是鼓励双方直接对话。

第一是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希望战火尽早停下来,现地局势得到缓和,有效保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这一条应该是说给俄罗斯听的。俄罗斯应该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尽早停火,保障安全防止人道主义危机。不停火,谈判也很难产生效果。

乌克兰问题错综复杂,既事关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同各方安全利益息息相关。

各方安全利益,这是只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乌克兰应该注意这一点。

怎样停火?凡是有助于缓和局势和政治解决的努力,中方都支持。凡是不利于推动外交解决而是拱火浇油使局势升级的行动,中方都反对。

这话是说给美国,北约和欧盟的。你们私底下给乌克兰提供武器,这是帮助解决问题,还是火上焦油使局势升级呢?

“我们鼓励俄乌直接谈判,谈判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国际社会应当持续予以配合支持,直到谈出结果、谈出和平。”这里,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坦诚地说出各自的心里话。经过多次谈判,理顺各自的立场,达成一致。其实,这里应该理解为乌克兰和俄罗斯应该互相理解。比如俄罗斯停止进攻,乌克兰保证不要加入北约或欧盟。理解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乌克兰最好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桥梁。

“我们也鼓励美国、北约、欧盟与俄罗斯开展平等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重视北约连续东扩对俄安全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按照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寻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美国,北约,欧盟一味地孤立俄罗斯没有用,最好是展开对话。同时,重视北约连续东扩对俄安全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就是,只想你合适,可能我这边就会觉得不满。所以,应该考虑俄罗斯的担心。

依照目前的方法,拼命制裁俄罗斯,同时,给乌克兰送一些过期的武器,或者是更多的武器,或者是给俄罗斯更多的威胁和压力,只能造成俄乌继续交火。

首先,把战争范围局限在俄乌,然后,尽快停火,坐下来谈。第三,怎样来解决俄罗斯的诉求?俄罗斯说要回到1997年的情况,恐怕很不现实。但是,如果让北约和欧盟保证不吸收乌克兰为成员国,应该是可以的。乌克兰也保持中立。欧盟保证不在乌克兰部署任何导弹或者是其他武器。

只有欧盟北约和乌克兰作出这些保证,俄罗斯就应该停止进攻。或者是俄罗斯停止进攻,然后,欧盟北约和乌克兰作出保证。

与此同时,对乌克兰的伤害已经发生,很多军事设施即使不再作为军事设施,但也可以重建为民用设施,因此,俄罗斯应该给予赔偿或者是帮助乌克兰重建。

欧盟和北约可以帮助乌克兰,但不应该提供武器。美国给乌克兰提供3.5亿美元的武器,这不是提油救火,让战火愈演愈烈吗?正想德国一位在野党议员说的那样,明知道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军力悬殊,还要给他们送过期的武器,让那里的人用血肉之躯去应对大炮和坦克。这样的做法无益于停火,无益于和谈。

战火持续的越久,伤亡损失就越大。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美国提供的3.5亿美元的武器,我估计最后,乌克兰肯定是买这些武器。所以,还需要用纳税人的钱来买这些武器。而且,这也不能保证乌克兰就能赢得战争。战争的持续,造成大量的难民。乌克兰人员外流,也是巨大损失。

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止损。而不是让战火蔓延的更厉害。止损的关键是双方的态度要有所改变。

现在,西方媒体一边倒地骂俄罗斯,关闭俄罗斯的电视台电视频道,就是等于在掩耳盗铃。我听不见就等于不存在。俄罗斯也对俄罗斯境内的外媒采取了严厉措施,假新闻报道者可能面临15年的监禁。这样,一些国际媒体都关门撤离了。

这就等于互相只有打,而没有交流了。这是到了最糟糕的地步。

但是,如果有关各方,例如德国,美国,现在都说中国应该发挥作用。那么中国怎么发挥作用呢?只能是让有关各方纠正过去的错误,停止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或者不做让战火愈演愈烈的事情,不发表刺激的,辱骂的言论。只有各方都退让一步,才能有积极的成果。否则,即使中国出面,如果各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不变,也无法解决问题。无法做到真正停火。

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是北约讨论是否让乌克兰加入北约。那么,如果北约保证不接受,现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不再谈加入北约了。当他看到欧盟也不能让他“火线入盟”时,他说,加入欧盟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停火。不要再轰炸乌克兰。这是最重要的。但是,要想让俄罗斯停止,就必须答应俄罗斯的条件,那就是去除军事化,去除纳粹化。这个要求的意思,也给人感觉轰炸乌克兰军事目标就是去军事化,那么如果大家都同意这样做可以,就不用赔偿了。

这需要谈判。也有人认为,普京其实也不想把乌克兰真的炸平。因此,如果真希望乌克兰成为自己的兄弟国家,那就得掏腰包。战后,也要帮助乌克兰重建。

乌克兰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者是邻居,因此,也可以利用一带一路的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前提是你们必须停手不要再打了。如果打疯了,可能所有的钱都打没了。

因此,北约欧盟如果愿意支持乌克兰。可以帮助乌克兰重建。有关各方应该展现真心,不要提油救火,做一些表面上是帮助,但实际上是挖坑的行为。

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中国外交部网站,2022年3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王毅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仍然是推进和落实两国元首视频会晤共识。美方近期一些言行与上述目标背道而驰,中方表示严重关切。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美方应当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的本义,停止纵容支持“台独”行径,停止干涉中国的内政,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  双方就乌克兰问题交换了意见。
  布林肯通报了美方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和立场。王毅表示,乌克兰局势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乌克兰问题错综复杂,既事关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也同各方安全利益息息相关,既要聚焦当下危机的解决,也要着眼地区长治久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中方认为,解决乌克兰危机,还是要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办事。一是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坚持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我们希望战火尽早停下来,现地局势得到缓和,有效保障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王毅指出,乌克兰危机最终只能通过对话谈判解决。凡是有助于缓和局势和政治解决的努力,中方都支持。凡是不利于推动外交解决而是拱火浇油使局势升级的行动,中方都反对。中方将继续为和平发声、为和平尽力。我们鼓励俄乌直接谈判,谈判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国际社会应当持续予以配合支持,直到谈出结果、谈出和平。我们也鼓励美国、北约、欧盟与俄罗斯开展平等对话,直面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重视北约连续东扩对俄安全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按照安全不可分割原则,寻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双方还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交换了意见。

汲取历史的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王毅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几年大会上的讲话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Image

据外交部网站2月28日消息,王毅国务委员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文如下:汲取历史的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王毅国务委员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22年2月28日,视频方式)

尊敬的李强书记,

尊敬的基辛格博士,各位朋友、各位嘉宾:很高兴出席“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与中美各界人士一道,回顾破冰历程,总结历史经验,启迪前行之路。我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50年前的今天,就在大家所在的上海锦江饭店,中美共同发表了“上海公报”,结束了两国长期隔绝的状态,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这意味着两个社会制度不同的大国愿意和平共处,标志着国际关系迎来格局性变化。在“上海公报”精神指引下,中美关系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两个曾经兵戎相见的国家,建立起50对友好省州和233对友好城市关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每周有300多个航班往来于中美之间,每年有500多万人次跨越大洋两岸。曾经可以忽略不计的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到7500亿美元双边贸易和2400亿美元双向投资的规模。从打击恐怖主义,应对金融危机,阻击埃博拉病毒,到推动签署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引领达成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中美合作办成了一件又一件有利于世界的大事。吃水不忘挖井人。此时此刻,我们要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以及尼克松总统、基辛格博士等中美老一辈领导人致以崇高敬意!向长期致力于中美友好合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各位朋友!由“上海公报”开启的中美关系,走过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准确把握“上海公报”精神,有助于我们看清楚中美关系为何能够融冰消障,弄明白中美关系怎样才能砥砺前行。历史告诉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就能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上海公报”的发表震撼了世界,也改变了世界。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洞察世界各国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期盼,顺应中美人民对两国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跨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一让两国彼此走近的根本逻辑并没有改变。历史告诉我们:坚持求同存异,就能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上海公报”保留了双方持有的不同意见,因此使两国达成的共识更具意义。这一外交史上的首创,也为不同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认识到,中美虽有分歧,但都没有改变对方的意图,都乐见两国并行不悖发展,基于共同利益开展合作。这是“上海公报”体现的重要精神,5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效。历史告诉我们:坚持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就能为中美关系构建起真正的护栏。台湾问题是“上海公报”的核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的基石。“上海公报”强调,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要恪守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这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过去管用,现在适用,今后更要用。Image各位朋友!中美关系目前正面临建交以来少有的严峻挑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世界重陷分裂的严重担忧。出现这一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公报”确立的原则和精神没有得到切实的遵守。中美双方再次需要做出历史性的抉择:是继续和平共处,还是走向冲突对抗?是坚持开放合作,还是回到隔绝对立?正确的答案,其实就蕴含在“上海公报”当中。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举行视频会晤,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明确了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框架。拜登总统予以积极回应,并表示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两国元首达成的上述重要共识,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继承弘扬,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创新。我们敦促美方重拾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同中方一道,将两国元首的共识以及拜登总统作出的表态落到实处,推动中美关系早日重回正轨。首先,我们要坚持一中原则,夯实中美关系政治基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中英美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1945年,旨在结束二战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款必将实施。这些都明白无误地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拥有台湾的领土主权不存在任何争议。台湾也依法回归了祖国的怀抱。作为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并受到美国等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长期陷入政治对立的特殊情况。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全体中华儿女追求祖国统一的努力也从未停止。1971年,美方向中国申明愿在台湾问题上奉行新的原则,包括美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今后不会有任何台湾地位未定的言论;美方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支持任何“台独”运动。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期间,向周恩来总理确认了上述原则。这才诞生了“上海公报”。“上海公报”明确表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在中美1978年发表的“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双方1982年签署“八·一七公报”,美方承诺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同时,美方郑重声明,美国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将逐步减少售台武器,并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解决这一问题。然而,中美建交后不久,美方出台了所谓“与台湾关系法”,之后又内部提出所谓“对台六项保证”。这两个东西都是美国单方面炮制的,违背了美方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做的承诺,违反了联大2758号决议确立并为国际社会普遍遵守的一个中国原则,因此从一开始就是非法和无效的。作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美关系只能建立在两国达成的共识,也就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之上,而不是美国的国内法或单方面政策。这是国际上的通行规则,也是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美国不能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回顾这段历史,台湾问题的事实清清楚楚,一个中国的经纬明明白白。历史不容篡改,是非不能歪曲。美方应该回归一个中国原则的本源本义,恪守对中国作出的政治承诺,承担应当履行的国际义务,停止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停止纵容支持“台独”行径,停止策划“以台制华”的图谋,停止任何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行,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中美关系大局。Image第二,我们要坚持相互尊重,把握中美关系正确方向。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美都会是两个在社会制度、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国家,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也是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体现。双方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和更为包容的态度看待中美关系,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合作而不冲突,开放而不封闭,融合而不脱钩。中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是14亿中国人民的坚定选择和集体意志,是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必然。中国尊重美国的社会制度,从不赌美国输,希望美国继续开放自信,保持发展进步。同样,美国也应当尊重中国的发展道路,欢迎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中国,摒弃零和博弈的迷思,放下围堵遏制中国的执念,冲破“政治正确”的桎梏,真正把中国当做发展进程中的伙伴,而不是权力游戏中的敌人。中美关系的主流应当是合作,以竞争来定义是以偏概全。即使是竞争,也要有边界,基于公平公认的国际规则,既让本国更快更强,也让各国更加团结,一起向未来。即使有竞争,也应该比一比谁能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更好,谁能为这个世界做出更多贡献。第三,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促进中美各自发展繁荣。当前,中美都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中国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美国着力振兴中产阶级,合作才是双方最好的选择。世界足够大,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的发展,也期待两国致力于双赢,并且与各国共赢。中国愿同美方一道,发挥彼此相对优势,扩大在经贸投资、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拉长两国合作的清单。中国将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以更短的负面清单、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大力度的制度型开放,与世界分享中国的发展机遇,欢迎美国企业更积极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美方也应该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表率,带头遵守国际经贸规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市场环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我们要推进各领域各层级的接触沟通和交流合作,加强地方省州、城市之间和两国民间、智库、媒体、企业等各界的相互交流,激活两国人民交往的热情,拉紧中美之间友好的纽带。第四,我们要坚持大国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性合作,中美都应拿出大国担当,发挥大国作用。两国可以携手向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疫苗,形成“免疫屏障”,助力全球战胜疫情。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全球经济增添信心韧性,推动疫后复苏走深走实。双方还可以共同应对气候危机,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实现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我们对美方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持开放态度,也愿考虑同美方“重建更好世界”倡议进行协调,向世界提供更多的优质公共产品。中美在“上海公报”中共同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这一条在当下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过去现在今后都不会谋求任何霸权,美方也应该这么做。亚太是中美利益交融最集中的地区,也是两国互动最频密的地区,理应成为双方构建互信合作的示范田,而非一方谋求势力范围的后花园,更不是两国对立冲突的角斗场。美国应该停止在地区搞阵营对立、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同中方及地区国家一道,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大家庭。各位朋友、各位嘉宾!中美两国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中美关系的大门既然打开了,就不应再关上。世界既然走出了冷战,就不应再降下铁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应当从“上海公报”中汲取更多智慧,以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为指引,努力找到新形势下中美两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正确相处之道,努力造福两国,惠及世界。这是中美两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谢谢!

中国欢迎俄乌尽快直接对话谈判 支持欧方与俄罗斯平等对话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2月25日应约分别与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和法国总统顾问博纳通电话,重点就乌克兰局势深入交换意见。王毅阐述了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切实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这一立场是一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

二、中方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认为一国的安全不能以损害他国安全为代价,地区安全更不能以强化甚至扩张军事集团来保障。各国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予以尊重。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

三、中方一直关注乌克兰问题的演变,目前的局势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当务之急是各方保持必要克制,避免乌克兰现地事态继续恶化甚至走向失控。平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得到有效保障,尤其要防止出现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四、中方支持和鼓励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外交努力。中方欢迎俄罗斯和乌克兰尽快举行直接对话谈判。乌克兰问题的演变有着复杂历史经纬。乌克兰应当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而不应沦为大国对抗的前沿。中方也支持欧方与俄罗斯就欧洲安全问题进行平等对话,最终形成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机制。

五、中方认为联合国安理会应当为解决乌克兰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要以地区和平稳定为重,以各国普遍安全为重。安理会采取的行动应当给紧张局势降温而不是火上浇油,应当有利于推动外交解决而不是使局势进一步升级。鉴此,中方历来不赞成安理会决议动辄引用授权动武和制裁的第七章。

2月24日,俄罗斯宣布进攻乌克兰,目前为止,俄方宣布摧毁821个目标。乌方也声称打死俄军数千人。26日晚在基辅发生巷战。俄方表示谈判代表团已经抵达白俄罗斯。但是,乌克兰方面表示,谈判地点应该在华沙,布达佩斯或者其他两个地方。

另据报道,目前德国在同意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之后又提出了为乌克兰提供武器。瑞典也同意向乌克兰出售武器,对付俄罗斯的坦克。

26日在芬兰的赫尔辛基和瑞典的Norrmalmtorg, 市中心一个广场举行了反战游行,大批乌克兰裔人举着不要战争,要和平的牌子。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会见荷兰首相吕特,期待北京冬奥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报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长王毅于2021年10月31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期间会见荷兰首相马克•吕特(Mark Rutte)。

王毅外长首先转达中国领导人对吕特首相的亲切问候。王毅外长说,明年是中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1972—2022),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中方高度重视中荷关系,将荷兰作为中欧合作“门户”,愿同荷方一道,总结经验,规划未来,推动中荷关系实现更大发展,为两国和两国人民造福,也为中欧关系注入动力。双方要坚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推动高水平相互开放,深化互联互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共促两国和世界经济复苏。希望荷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值得一提,地处欧洲华人最早登陆兼且拥有久居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Rotterdam),公称“欧洲门户””,“欧洲桅杆”,“一带一路”的海上丝绸之路西端,今年为华人抵达荷兰110周年(1911—2021)。

记忆犹新: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于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主席说“荷兰是欧洲的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的大门”,开启欧洲之旅。

吕特首相请王毅外长转达对中国领导人的良好祝愿。吕特首相表示,荷方高度重视两国建交50周年为荷中关系发展带来的机遇,愿同中方共同庆祝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荷中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前景广阔,荷方愿加强双方各层级交往,吕特首相表示,荷方对来近的北京冬奥会充满期待,希望了解筹备情况并积极参与。王毅外长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筹备情况,强调中国有信心为世界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王毅外长表示,冬季奥运会在中国举行将吸引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有力促进全球体育事业的普及发展。中方愿同荷方加强冰雪运动合作,为两国关系增添新内涵,预祝荷兰运动员在北京取得好成绩。欢迎中国扩大对荷投资。

双方表示将共同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双方还就气候变化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王毅外长介绍了中国节能减排的有力举措和取得的积极成效。吕特首相高度评价中方宣布不在海外新建煤电项目,表示愿同中方共同努力促进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2021年10月3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继续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重点阐述对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看法。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未来。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挑战的意愿和动力不断上升,关键是要拿出实际行动。第一,采取全面均衡的政策举措。必须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主要经济体应该就此加强合作。第二,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要坚持联合国主渠道地位,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石,以国际法为基础,以有效行动为导向,强化自身行动,提升合作水平。第三,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支持力度。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率先促进先进技术推广运用,发达国家也要切实履行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本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丁薛祥、刘鹤、杨洁篪等参加。王毅外长作为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在意大利首都现场与会。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