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文化与文学

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红心》作品展在诺贝尔大厅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7日上午11时,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门前挤满了人,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红心》作品展在诺贝尔颁奖大厅隆重开幕。

开幕式以音乐开始,两名小提琴手为观众和记者们演奏了优美的旋律。

半小时以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馆长卡塔里娜.斯万松宣布,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红心》图片展正式开幕。首先,由斯德哥尔摩音乐厅CEO和总裁斯蒂芬.佛师伯格和李亚男来介绍本次展览的情况。

斯蒂芬.佛师伯格:《红心》这个名字来自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设计师腾博的愿景,就是希望在这里建一个人与人相会的地方,人们可以购物,也可以穿上漂亮衣服来这里聚会。2016年,李亚男的摄影作品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作品在这里展出,非常成功。所以,那时我们就想选择你来拍摄。 亚男,你什么时候开始对摄影感兴趣的?

李亚男:其实,我在大学期间就对照相感兴趣了。虽然我是学电影的,但是,我对摄影更感兴趣。所以,我就一直搞摄影。因为我觉得摄影图片可以对人产生更深的印象。

斯蒂芬:原来你是哈苏相机的大使,是吧?

李亚男:是的,2004年,我得到为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拍照的机会。要拍摄一本书。我决定用哈苏相机照相。当时,获得了哈苏相机大使的头衔,但这也是通过很多工作获得的。

斯蒂芬:2016年,在这里举行了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作品,同时,外面有年轻音乐人演奏音乐,结果很受欢迎,75000人来观看。你能不能讲讲那次展览?

李亚男:对,2016年,我在这里展出了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作品。那时,就差十年就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100周年。当时,咱们就探讨要拍摄音乐厅百周年图片集。那时,我们就想用10年时间来拍摄一本书。我研究了世界很多著名的类似的地方,到2019年,有了思路。才决定敲开你的门接受这个任务。

斯蒂芬:是的,在音乐厅百周年之际,我们希望有一部影集反应音乐厅的历史和故事,在不同时期,展示音乐厅不同的工作。于是,我就把钥匙交给了亚难。(说着,他从自己兜里掏出钥匙做示范)。我们对他没有任何限制,我们让他在这里随便自由地拍摄,就是反应音乐厅的生活。你可以在哪里拍,什么时候拍都行。那是2019年。

李亚男说:是的,2019年,我来找的你,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这是一个时间很长的项目,但是,我们已经在半路上。结果,2020年3月份突然来了新冠疫情。当全世界都在关闭的时候,你们依然通过网上直播,向外传播音乐,让音乐陪伴人们,我的心灵被触动了,印象非常深刻。我对你们的勇敢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用音乐陪伴人们度过艰难时刻。

斯蒂芬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欣赏这些不同的瞬间,有独自一人的孤独瞬间,有集体的团结协作,有保持距离的,有戴口罩的,也有不戴的。很多很多感人的瞬间。

李亚男也对合作者一一表示感谢。

斯蒂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展览展示的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在疫情期间坚持为观众提供音乐,我们的交响乐团是世界最好的交响乐团之一。在疫情期间,我们没有停止工作。我们也找了最好的摄影师李亚男,抓住了这些美好的瞬间,展示了我们的工作情景,这是一次非常好的展览。

本网记者也借此机会专访了李亚男。

记者陈雪霏:首先祝贺你在这里举行图片展,这是你第二次来这里展览。请你介绍一下这次展览的背景和由来吧。

李亚男:说到第二次来这里展览,就不得不提到第一次展览,就是米勒斯雕塑公园的四季。当时,音乐厅的总裁也来这里参观,看完以后,他就提了一句,10年后,音乐厅将迎来一百周年,能不能也弄一个图片展。听了这个想法以后,对于这么大的工程,怎么切入,体现这里100年建筑的故事,我当时没敢答应,我犹豫了和学习了三年,花三年时间几乎调查学习了所有的世界各国的音乐厅或歌剧院的各种材料,尝试着理出一条自己的思路来拍摄音乐厅。然后,2019年年底我敲开了音乐厅总裁的门,我说,我想好了。他二话没说,立刻给了我一串钥匙。然后说,音乐厅是你的,我要一本书。什么要求也没有,我是完全自由的,他说,你是艺术家,我不能给你设置任何框框,你需要任何帮助,我们都可以帮助你。现在三年过去了。但是,2020年3月份,pandemi(新冠疫情)来了,音乐厅突然从正常的运行改到了疫情期间的一种工作状态。人要保持距离。还要保持音乐,100多人的交响乐团怎样运作,这个图片展中很多都是展示在过去三年里音乐厅是如何度过的。包括人和物。我们知道瑞典疫情期间的抗疫政策一直是有争议的。现在不能说它是最好的,也不能说它是最坏的,但是,它是曾经的一种尝试。照片里有很多是音乐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如何在疫情期间作为一种力量存在于瑞典社会里边。

记者陈雪霏:这是瑞典强调的,一切都不能停,瑞典音乐厅是不是一天都没有关闭?

李亚男: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认为在这种艰难时刻,音乐是支撑人们灵魂的一种最好的方式。音乐厅从不许聚集开始立刻全部转入线上。直播的,录播的,全部是免费的,全部是开放的。用这种方式来抚慰心灵。瑞典是一个很大的音乐生产国和消费国。音乐对瑞典人非常重要。

记者陈雪霏:你是在疫情一开始就想到了要针对疫情以疫情为主题呢,还是说跟着时间走,跟着音乐厅的步伐走?

李亚男:对我来说,当时开始拍的时候,我并不是想到拍一个pandemi的音乐厅,但是,作为一个摄影师的敏感,我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历史事件。在过去三年当中的任何一天都不知道这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但是,凭借一个摄影师的敏感,我想我很快就意识到了我应该记录下来他们是怎样做的。

记者陈雪霏:你是记录了瑞典,主要是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在疫情期间的历史,尤其在音乐厅这个地方发生的事件,所以说,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李亚男:我们还要继续看,我的工作还没有完成,2026年可能还要继续展。

记者陈雪霏:还要继续展,那你的工作也可以说是创造历史了,你是唯一一个摄影师的作品在这里展出两个夏天,如果再有第三次,那就真的是史无前例了!

李亚男:谢谢!

确实,李亚男以独特的视角,同时,他也关注这里的一切,例如,有一张图片是关于清洁工在用机器清扫,有演出,也有教学,看着那空荡荡的演出大厅,人们感到很凄凉。但是,看到舞台上,演奏员那么认真地演出,摄影师认真地进行直播,又给人一种希望和安慰。音乐厅有时是有500人聚集,就是隔几个座位有俩人,有时是50人聚集,就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有时,就只有7名演奏员加摄影师8人。有时座位上就空无一人。

李亚男1973年出生,2000年来到瑞典的于默奥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哥德堡教学,很快又来到斯德哥尔摩,在市政厅当导游和翻译。后来就找到了为市政厅拍照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还收获了爱情和哈苏大使的头衔。

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7本书,其中著名的有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和米勒斯公园的四季。除此之外,他还给挪威的雕塑公园拍摄了一本书,还有皇家公园和皇家建筑等。

此前报道还挖掘到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之前还在亚运村当过厨师。有网友调侃,不会当厨子的摄影师不是好摄影师。所有这些经历让李亚男成为一个很可爱的人,做事一丝不苟的人,重视信誉的人,每一次的拍照,他都是要对拍照对象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做好工作,而这个工作又为下一次的工作做铺垫。他就是这样一位集信誉,创作灵感,创意和技术技巧于一身的一位真正的摄影大师。

与此同时,两位小提琴手又给观众演奏了几首曲子。

而音乐厅外面则是瑞典的西班牙人乐队为庆祝7月1日从瑞典接手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旗帜而庆祝,管弦乐队在烈日当空下又为观众演奏了一些曲目。这也为《红心》摄影展的开幕式增添了人气和隆重的氛围。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8月20日。 总共53天。基本上是瑞典的整个夏天。

相关链接:

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大作将再次在诺贝尔颁奖大厅展出直到8月20日

大象的故事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记者在10多年前带孩子的时候,经常看到一个动画片,是关于大象的故事。故事讲的是因为大象身体很大,叫起来声音也非常高。传的很远。在森林里,小熊,小猪,兔子,甚至是小老虎跟大象比起来都是很小。

一天,小象出来玩儿,结果被小猪和兔子看到了。他们对象有刻板印象,就是觉得大象很可怕,即使是小象,那肯定也不是东西,于是就用网把小象捉住了。小象很委屈,她说,她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很善良的,没有恶意,也不会吃其他动物。

于是,他们把小象放了,还一起玩儿了一天。到晚上了,大象见孩子还没有回来,就吼了一嗓子。结果,把其他动物都吓坏了。小象说,为了改变你们对我妈妈的印象,我想带你们一起去看我妈。

等见到大象的时候,小猪一颤抖,自己不小心就掉到河里去了。还好,边上有木头,她掉在了木头中间。大家都没有办法把小猪救上来,于是,这个时候,小象求妈妈帮忙。大象一伸鼻子,立即把小猪卷起来,然后,轻轻地放在地上。结果,小猪得救了。

其他动物一看,大象不但不吃他们,还救了小猪,原来是他们误解了大象,对大象的刻板印象是错误的。所以他们现在都高兴起来,又成了好朋友。

斯德哥尔摩中世纪博物馆要关了,赶紧参观一下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斯德哥尔摩中世纪博物馆(Medtid Museum)坐落在瑞典老议会门前的桥底下,可以说就是老议会地下室的一部分,一直默默地诠释瑞典的历史。

瑞典外国记者协会6月15日组织会员记者到中世纪博物馆参观,看到了瑞典那时候的历史,让人耳目一新。

博物馆一开始的时候是第一任国王古斯塔夫建立的王宫和议会的水道。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斯德哥尔摩的模型。除了北城区以外,东西南三个区都在。

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人们建博物馆时并没有把古城墙拆掉,反而建在了博物馆里。博物馆里还有一艘大船的残骸。这里有基督祭拜室,也有老城的房子,都是红砖砌成的。

里边还有一个地方展示的是中世纪的残酷肉体惩罚制度,就是偷盗或不忠的妇女要受到的体罚是搬石头。

这里还展示了很多来自意大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的瓷器碎片。最引人注目的是瑞典的皮鞋各式各样。据说在中世纪,十五十六世纪的时候,他们有很多皮子,人们把做皮鞋当作一种爱好。有一双棕色皮鞋,长长的鞋尖,好象在十几年前依然流行,尤其是男士,非常喜欢长鞋尖的皮鞋。

中世纪的门窗都小一些,因为瑞典比较冷,这样做可以节能。那是的鸡和牛也都比现在的鸡和牛都小很多。现在的牛比那时候的牛大五六倍。

这座博物馆正好在议会的底层,地理位置非常好。不知道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还是保存旧东西费钱,总之,瑞典也想把它拆掉了。真是太可惜了。不知道是否还可以有挽回的余地。但是,如果不行,请大家干净去看看,11月份要关掉并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该博物馆和北欧博物馆差不多是同时代,1530年就存在了。瓦萨大帝是1523年登基的。这座博物馆是在他那个时代就修建了。

崔爱民大使出席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粽香曲韵话端午活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1日下午,斯德哥尔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粽香曲韵话端午”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和夫人李丽红,文化参赞兼中心主任李蕊,部分驻瑞使节和文化机构代表,瑞典各界友人约150人出席。

崔爱民大使在致辞中向来宾介绍了端午民俗来历。以划龙舟为喻,讲述国与国之间只有同舟共济,才能互利共赢,希望各界友人为中瑞友好交往贡献力量。

活动受到中瑞观众的热烈欢迎,全场座无虚席。

文化参赞兼文化中心主任李蕊介绍了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活动的初衷,处处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粽子,艾草和诗会,同时,东西方文化相融。

活动现场,编钟演奏,昆曲,古诗朗诵,瑞典民谣,希腊与波兰民族舞等东西方节目精彩纷呈,包粽子,太极教学等互动项目妙趣横生。这里不仅有华人华侨的诗歌朗诵,昆曲和太极表演,还有瑞典歌手,希腊和波兰的民族舞蹈和服饰介绍。也有线上线下的结合。

与此同时,《老照片中的京剧人物》,栩栩如生,《中国之窗》图片展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良好生态环境,让人兴趣盎然。

来宾们纷纷表示,活动饱含中国元素兼具国际审美,既加深了人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瑞典歌手和词曲作者Magnus Helmner(图左)在演唱时表示,在瑞典有个说法,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意思就是要多听多看,少说。他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举办这样的交流活动非常重要,非常好。他也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交流活动。他演唱的歌词也体现了不懈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与中国人提倡的不懈努力积极向上完全一致。

老华侨理查德表示,这个活动非常好,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

期间,人们也品尝了在瑞典来之不易的粽子,一解乡愁。

本次活动由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瑞典两湖同乡会承办,汉语桥俱乐部斯德哥尔摩站协办。瑞典两湖同乡会在二楼举办了第八届端午诗会暨同乡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其中包粽子体验活动吸引了大量体验者。

近年来,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多次举办这样的中瑞文化交流活动,作为斯德哥尔摩地标性建筑,处在国王花园旁边,为中瑞文化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都提供了很好的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尽管过去三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活动都是线上进行。但是现在已经重启,人们可以线下活动。

附:当日表演的节目单如下:

粽香曲韵话端午


主持人:刘昱希 Elliot Frennstedt(安利永)
节目单4. 30pm – 5.30pm
1 大型歌舞诗《编钟乐舞》片断,5分钟 (视频)
演出:湖北省歌剧舞剧院
选送单位:湖北演艺集团

2 民族舞蹈 Zorbas 4 分钟
演出:
Elli christski 等6人
选送单位:瑞典希腊舞蹈团
Grekiska folkdansföreningen i Sverige

3 昆曲:《牡丹亭》惊梦 棉搭絮 3分钟
表演:郝景霞
选送单位:汉语桥俱乐部斯德哥尔摩站

4 楚辞 离骚选段(中英文)3分钟
诵读:周昱西 Stephen Brawer
伴奏:双焱
选送单位: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

5 太极&武术表演时间(3分钟)表演:释永涛等
选送单位:瑞典武术协会

6 葫芦丝独奏《芦笙恋歌-婚誓》三分钟
表演:董家骏
选送单位:华人艺术家协会

7 瑞典民谣 Kom Lite Närmre och Det Finns En Väg 8分钟
演出: Magnus Helmner och Robert Öberg
瑞典音乐人
选送单位:瑞典湖北湖南同乡会

8 诗经吟诵(丰年、伐檀)(视频)
表演者:秦海群 等
选送单位:
新西兰湖北经贸文化协会

9 波兰民族舞蹈”Piastowie” Om dansen Krakowiak från södra Polen. 3分钟
表演:Grazyna Piatek等2人
选送单位:瑞典波兰民族舞蹈团
Polska Folkdansgruppen

10 全体合唱 《洪湖水浪打浪》
领唱:付晓芳

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大作将再次在诺贝尔颁奖大厅展出直到8月20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大作将于6月27日开始到8月20日再次在诺贝尔颁奖大厅展出。这是李亚男的作品第二次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也是诺贝尔颁奖地展出。

本次展出的题目是《红心》,主要展示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在三年疫情期间是如何让音乐陪伴人们度过难关的。三年疫情人们经历了集体努力,也经历了个人的孤独,还有小规模的聚集等各种场景,李亚男用他的镜头带领人们回忆音乐厅在这三年的历程。

本次展览的背景本来是要展示音乐厅将在2025年达到100周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时刻,音乐厅请李亚男用他的镜头和视角来诠释音乐厅的百年历史。然而,2019年当他接到任务并开始实施的时候,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原来的计划。但他将计就计,用镜头记录了这三年中音乐厅是如何展现她的那颗红心的。在灾难面前用音乐抚慰人们的心灵。

展出时间将从28日起每天上午11点到下午17点免费入场。一直持续到8月20日。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每年夏天都会选一位有名的摄影大师来展示他们的作品。

李亚男,1973年出生,2000年来到瑞典,他用著名的哈苏相机为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拍照,出版一本书,经常是作为国礼,受到欢迎。后来,他又用三年时间为著名的米勒斯公园拍照,也出版了一本书,而且作品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首次展出,受到热烈欢迎。

那一年中欧文化协会组织会员观看,当时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也去参观了。

李亚男还出版过瑞典王子公园的作品,挪威雕塑公园的作品,瑞典王后希尔维亚的王后岛的作品。他也多次为诺贝尔奖委员会工作,为他们拍摄,也包括诺贝尔奖晚宴。他的作品也在布鲁塞尔和纽约的斯德哥尔摩代表处展出过。

李亚男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但是酷爱摄影,到瑞典留学时在于默奥大学学习,毕业后到哥德堡工作过一段时间,留在瑞典后,他从哥德堡来到斯德哥尔摩,在那里遇到了自己的知音,并获得拍摄斯德哥尔摩的工作,为了完成这项工作,他又回到哥德堡找到曾经登过月球的哈苏相机公司要用他们的相机拍摄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他成功了!他成为了哈苏相机大使。

李亚男为人处事低调,严格自律,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处世哲学,在专业摄影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到目前为止,能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展出两个夏季的摄影师古今中外仅此一人。

相关链接:

独家专访: 一个展览,一本书,一次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诺贝尔颁奖大厅”大展,暨新书发布

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作品《米勒斯花园的四季》在诺奖颁奖地展出

又一本书又一次展览-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又一力作《维格兰德雕塑的力量与情感》新书发行和雕塑展览同时开幕

瑞典王子韦斯特林为皇家动物园公园新雕塑揭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5月29日,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的夫君丹尼尔.韦斯特林王子出席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玫瑰园附近最新设立的雕塑《尽在不言中》揭幕典礼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他说,这座雕塑名字是《尽在不言中》,实际上表达了很多层意思。一层意思就是这是一个人矗立在这里。它也可以是一个超人,超自然的想象中的巨人。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的建立,就是要选择那些经得住时间考验的雕塑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两百多年前当时的国王约翰就建立了这座美丽的公园并决定在里边放艺术作品。这也是维多利亚王储的愿望,就是继续沿袭这个传统。因此在2019年建立了文化基金会。这里每年接待数百万来自各地的游客,激发人们的热情,快乐和美好。这座《尽在不言中》矗立在这里,感谢艺术家,我们希望她能够激励很多人,甚至是穿越时空,激励几代人。

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也出席了揭幕典礼。她也是成立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的发起者和倡议者。当天的活动吸引了200多来自文化届艺术界的从业者和爱好者。

瑞典文化部长威廉斯特伦也出席了揭幕典礼并讲话。她高度赞扬维多利亚公主的倡议和实施。她说,人们一般都要到室内才能看到文艺作品。但是,在这里,人们可以在露天就能看到这么好的名家作品,对于公众来说,真是高质量生活的表现。她说,文化作品,比如雕塑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交流,有时很高兴,有时甚至不那么高兴,但是,都是因为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这对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很重要。尤其是每天还有导游给讲解,非常好。

一直到9月30日每天都有导游。

萨拉.尼尔松是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的执行主任。她对艺术家和捐助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文化基金会的工作。到目前为止,这是第四座永久存放的艺术作品。

最后隆重推出雕塑作品的创作者瑞典当代著名雕塑家夏洛特.于伦哈马尔来介绍她的创作过程。她说,这个《尽在不言中》的雕塑实际上想表达很多意思。除了人和超人,还想表达一种巨大的潜力,另外,英文Untold,来自于tell,说出,也很象tale,故事,所以,它也想表达童话故事,让人发挥无尽的想象。她说20年前的1993年,她因为一个《为你而死》的艺术作品引发轰动。现在,20年后,她又回来了!希望这个作品也能给人更多的想象,激发人们的意志。

该作品是用1000度的火烧制的,青铜,加了八个海滩里的物质材料,重1000公斤,高4米。

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她说,她感到非常高兴,也感到非常的安慰。

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和王子丹尼尔也非常亲民,在典礼结束后,他们还和观众一一握手道别,拉家常,非常可亲可爱。

相关链接:

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又添一座永久雕塑

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又添一座永久雕塑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5月24日,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Djurgården)又添一座永久艺术品,那就是瑞典当代知名女雕塑家夏洛特.于伦哈马尔的作品《尽在不言中》。英文是Untold, 瑞典语是Osagt.

在瑞典皇家动物园公园添加永久艺术品的项目是由四年前成立的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来执行的。瑞典王子,维多利亚王储的丈夫丹尼尔将出席29日举行的揭幕仪式。

如果从后面看,这是一个穿着貂皮大衣的女人。但是,在前面看,你看不清她的脸。她的脸仿佛被头发或者是围巾给挡住了。这就给观众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雕塑家于伦哈马尔介绍说,两年前,她接到了任务,说让她为动物园公园做一个雕塑。她走来走去,在这里考察。最后,她选择了这个地方Rosendal公园附近。这里有12棵白桦树。树皮都好像是大象的皮,树干好像大象的大腿。顶上的树枝象一个屋顶罩住了这里。尤其是中间有三棵大树形成了一个三角空间,就好像天然地形成一个空间。于是,她就选择了这里,想象这里突然诞生一个女性,从天而降,或者是一个巨人。她身高4米,体重2000斤,由铜和其他金属混合烧制,形成和树皮差不多的颜色。即使将来氧化成绿色,也会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任何破坏作用。相反,她让人充满了想象。她有无限的潜力。她有无穷的力量。她很神秘,也很有存在感。

于伦哈马尔用两年时间创作了这个作品。她于1963年出生。从小酷爱艺术,喜欢画画。她专业学的艺术。学到 硕士学位,现在已经是教授。在美国英国都留过学。2015年,她还到上海参加过雕塑展。她的作品令人深思,富有深刻含义。

例如,她的作品《为你而死》,就是一棵倒立的橡树。让人充满想象。一方面可能是反映城市占据树的空间。另一方面,她说她也想反映时间的无限。还有很多其他含义。任凭你想象。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创作于1993年。反映了六七十年代西方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也许这就是大家风范。她的作品不是那种一看就能看透的那种。而是要让人发挥想象力。

不过,看到人在这个巨人一样的女人面前那么渺小,也让我想起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二楼的海神,巨大的眼睛,鼻子和大手大脚,还有长袜子皮皮的不同颜色的袜子,以及她力大无比可以举起一匹马的样子,都让我觉得,或许这就是瑞典人的一种梦想和愿望,就是希望自己强大,要强大无比,同时,又能把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搞好。

萨拉.桑德斯特罗姆.尼尔松是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执行主任。她本来是在于默奥石雕公园工作的。于默奥石雕公园有200多件石雕作品。有一次,维多利亚公主到那里参观,受到很大鼓舞。她想,为什么不能把动物园公园也建设成为石雕公园呢?于是,2019年就诞生了埃斯特拉公主文化基金会。迄今为止,四部作品已经入住动物园公园的Rosendal花园附近。这里名字叫动物园但是,动物园是圈起来收费的。而周边大部分地方都是免费的。Rosendal字面意思是玫瑰溪,是个开放的非常漂亮的花园。目前的雕塑作品都在这个附近。

尼尔松说,他们有专业团队来对艺术品和艺术家,雕塑家的作品进行评审,选择杰出的雕塑家和艺术家来承担创作。两年前,他们的第一个作品是选择了美国艺术家Elmgreen and Dragset的作品《生命之环》。仿佛是原子或者细胞的组合。也可能就是救生圈的组合,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需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生生不息!

第二件作品是铝合金做的《巨浪》组合。创作者是爱丽丝.爱库克。来自挪威。

第三件作品是2022年竖立的《风》用青铜做的。但是做成了紫色。雕塑家Yinka Shonibare来自英国。

今年的第四件雕塑作品是来自瑞典哥德堡的于伦哈马尔创作的《尽在不言中》。

尼尔松说,公园的雕塑可以来自世界各地,也可以选择中国雕塑家的作品。对于雕塑作品(就像选诺贝尔奖一样)不分国籍。

那么,这些作品的钱从哪里来呢?这要得益于私人老板的捐款。原来成立公主基金会的时候,就有15人以私人的名义捐款。每个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位老板的支持。他们的名字都会在作品旁边的说明文字牌上说出。

被选中的雕塑家或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费和一定的补助费也都是私人捐助者来出。这样就给那些爱好艺术的私人老板一个做慈善的机会。大家各得其所。

而最后获益的是斯德哥尔摩的市民,中小学生,老年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等等。因为这里不收门票,对外公开,是免费的。记者在路过第二个作品巨浪的时候,就有小学生在那里上课。

尼尔松说,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普及艺术,让所有人都能够有享受艺术的机会。尽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免费享受这样的优美环境和艺术环境。

确实,这也是瑞典文化部的下属执行机构艺术厅的宗旨,就是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添加一些艺术作品,让普通人能够享受到艺术的魅力。尤其是雕塑,给人印象深刻。在斯德哥尔摩确实在很多地方,大大小小的公园里都有艺术品的存在。有美丽的少女,也有历史人物。

例如,在动物园公园的另一边,就有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哥哈马舍尔德的雕像。

在外交大街旁边有《辛德勒的名单》的原型瑞典最富有家族瓦伦堡的雕像。瓦伦堡32岁的时候,1944年参加了救助犹太人的行动。他以机智的方式救助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为他们提供运输和住房。后来,他被带到了莫斯科。就再也没有回来。到底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怎么死的,一切都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至今,瓦伦堡家族还在追述这段历史,试图找到历史的真实。

《尽在不言中》雕塑坐落在Fredrik Blomsväg和Israel of Ströms väg, 在Rosendal 花园附近。

29日,丹尼尔王子将为新雕塑剪彩。届时记者将继续到现场采访,为您报道。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报道,也请您多多转发。

chenxuefei7@hotmail.com , wechat: chenxuefei7

也欢迎打赏 bankgiro: 840-7157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汉语桥”瑞典赛区预选赛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14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2023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和中学生中文比赛瑞典赛区预选赛。瑞典中文学生、教师、中国文化爱好者等近百人参加活动。

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通过比赛这一堂特别的中文课,瑞典同学的中文成绩得到了展示,中瑞两国文化得到了交流。

崔大使分享了“天下一家”“和而不同”“殊途同归”三个汉语成语,讲述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表达了两国人民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阐释了“全球文明倡议”的丰富内涵。

参赛者围绕“天下一家”和“追梦中文、不负韶华”的大中学生中文比赛主题,进行了现场演讲、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等。经激烈角逐,共13人获奖,其中陈科魔、詹乐分获大学生组和中学生组第一名。

同学们对诗词歌赋,书法,功夫和舞蹈的追求和精彩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用闽南话表演的,有用古汉语发音的,有表演吉他的,也有表演大提琴的,大提琴弹我和我的祖国,别有一番风味,有女生表演功夫,很不简单,舞蹈表演也很好,还有一个学生唱流行歌曲,刘若英的《后来》,很有带入感,一下子让人感动起来。最后,书法难得糊涂仿佛学到了中国文化的真谛了。当然天下一家是幸福的大道理,难得糊涂是一种处事哲学,让人们不要斤斤计较。也是大道理。 《月亮代表我的心》依然是脍炙人口,受学生们喜爱。

主持人林有为说他参加过中学生比赛,大学生比赛,当过中学生比赛评委,一次次的经历,让他感觉今年的选手质量很好,水平比较高。这也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语言文化了。而且愿意钻研。尤其是因为有了互联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更多地了解中国。

美国向我国返还非法流失的重要文物

新华网  2023-05-10 13:46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网报道
记者5月10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5月9日,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接收美国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办公室返还的2件我国北朝至唐代围屏石榻。国家文物局已安排文物回运工作。
Image
据悉,此次返还的文物为近期纽约曼哈顿区检察官在一起刑事案件调查中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国家文物局今年4月获悉消息后,与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等相关机构密切协作,在美方职能部门配合下,成功实现文物返还。
Image
2015年以来,美方先后5次向国家文物局返还共404件/套文物艺术品和1件古生物化石,此次是中美双方在文物追索返还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合作。

中国四川“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7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四川省文化旅游厅、雅安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李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等百余名中瑞嘉宾出席活动。

崔爱民大使在致辞中说,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和桥梁。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的灵魂是“和”。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当今,中国人饮茶更注重保健、怡情、文化等功能,赋予茶更多的养生、修身、社交等价值。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崔大使说。

崔大使说,中国现在茶叶已经出口60多个国家。

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在致辞中说,文化是我们身份认同的基础,文化也是旅游的动力。通过支持和宣传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自豪感、认同感和相互理解。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创造并提供了一个让大家相互理解、交流经验的平台。

看过表演和展览之后,苏珊娜说,她对雅安印象深刻,将来一定要到那里去亲眼看一看。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宋秋向嘉宾们介绍了四川省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嘉宾们看了四川的宣传片宽与窄,描述了四川的广阔,同时,四川有些巷道也非常窄,反映了四川文化环境的多样性。

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郑胡勇向大家介绍了雅安的文化旅游资源。他说,很早以前,先人在雅安种下了7棵茶树。最早茶是由和尚采摘,用于贡品的。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喝到雅安的茶。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雅安的茶非常好喝。

在活动中间,嘉宾们品茶会友,感觉雅安的茶确实很香,很好喝,很舒服,口感非常好,没有苦味儿。

活动期间,放映了视频《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介绍了雅安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制作过程和精美的茶艺。 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茶文化资源丰富,茶文旅产品众多。

四川省雅茶集团营销总监左清元介绍了雅茶的悠久历史和现状。

雅茶控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格力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他很高兴能来到北欧,来到瑞典,希望瑞典人能够喜欢雅安茶,让雅安茶走出国门。

中国茶文化国际推广大使,国家高级茶艺师王霏给大家表演了天风十二品茶艺表演。用《采薇》那优美的古典音乐配乐,“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喝上一杯清茶,真仿佛是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当王霏为旅游局长和大使献茶的时候,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原来,茶艺也可以这样优美。

一开始王盼攀表演的倒茶艺术表演结合中国太极和功夫的一些动作,把倒茶的过程也表演的淋漓尽致,让人惊诧不已。

四川省茶文化形象大使王盼攀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尤其是他与观众的互动,让现场气氛热烈起来。

更有趣的是瑞典京剧演员天木除了表演一段孙悟空以外还和王盼攀一起对阵一小段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推介会主题活动结束后,崔大使和苏珊娜等嘉宾还观看了四川秀丽风景和美食文化图片展,有九寨沟的瀑布和海子,就是蓝湖,有采茶,制作茶的工艺,还有四川著名的国宝大熊猫的图片,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华人华侨参加活动后表示,来到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感觉找到了根,找到了家的感觉。能观看祖国亲人来这里的展示和推介,尤其是精彩表演,都感觉万分亲切。

期间,书法展示活动再次受到追捧。丽安娜拿着书法家给她写的“爱”字感觉非常高兴。她说,她看到精彩的表演感觉非常好。她正在学习中文,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到中国去。

四川雅茶品鉴交流活动,“以茶会友”,让嘉宾们沉浸式体验了四川人民日常的生活场景。

参加活动的嘉宾表示中国茶文化丰富多彩,四川的大熊猫萌趣可爱,有机会一定要去中国看熊猫,品茶、品尝美食。

陕西潼关黄河渡口的三国大战马超对曹操表演精彩绝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8日,本网记者和海外华文媒体记者在中国侨联,陕西侨联和潼关侨联领导陪同下一起走进潼关,在黄河渡口,亲眼看到当地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

锵锵锵!两只队伍出来亮相。旌旗招展,号带飘扬!一下子把你带到三国时期的古战场。

这些人身穿铠甲,手持长矛,腰上还要系上一些东西好把旱船撑起来。他们小步走在地上,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站在船上跟对手进行大战。

三国时期各种人物的海战。虽然他们是走在陆地上,但是,表演起来就好像他们是在坐船。真的是惟妙惟肖。

你看这样子就像在水上一样。

战场也感觉巾帼不让须眉,都很厉害。

这里的建筑就是这样古色古香,都是皇家范儿。 看到记者团的到来,很多观众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我们是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他立即说,好!好!多给我们宣传报道一下!

这里就是黄河!水真的很黄!这里是黄河和渭河的汇合处。

这里的肉夹馍很好吃!面和的好!

这就是陕西的仿古建筑!让人感觉文化底蕴深厚无比!

中欧文化协会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2023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4月22日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作为主办方之一,中欧文化协会和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为400多名观众献上了中国年文化大餐,让他们体验了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在致辞中说,中欧文化协会成立于2014年,目的是活跃华人华侨妇女的业余生活,支持民族和文化融合,同时也希望成为中瑞乃至中欧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也是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融合。

中欧文化协会从2018年开始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2022年进行了6个小时的线上直播。今年改为线下,与大家面对面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的协调指导下,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的支持下,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的积极合作下和中欧文化协会会员的无私奉献下完成的。除此之外,还要感谢熊猫饭店的大力支持。

陈雪霏说,瑞典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热爱祖(籍)国中国,我们也爱我们的第二故乡瑞典。我们愿意融入瑞典社会并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也愿意为中瑞乃至中欧文化交流发挥桥梁作用。

驻瑞使馆文化参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蕊早早出席文化之夜活动。

她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是中瑞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国文化之夜活动,让更多人体验感受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生活方式和文艺特色,对加深中瑞人民友谊,增进相互了解,很有意义。

文化之夜活动持续6个小时,从晚上6点开始,人们排着长队进入文化中心,体验中国春节的气氛,写春联,写福字,理解福字的意义,把福气带回家。

资深媒体人,英美文学专业人士陈雪霏副教授这样介绍中国文化,她说,中国文化有四大元素,琴棋书画,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琴,书法和绘画。中国的福字表示衣食无忧的意思,就是幸福的特征。

体验包饺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品尝中国饺子,了解饺子的来历,中国年的来历,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等等。这个节目吸引了数百名瑞典青年的到来。

就像中国过大年必须看CCTV春晚一样,中国之夜献上了一场现场的春晚。

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20多人的合唱团为大家献上了相逢是一首歌,世界这么多人。

本次演出的节目质量高,颇具特色,有华人太极老师吴春莹表演的太极扇,也有瑞典太极老师汉斯(Hans Landeström)表演的太极。有覃凤乔的古筝表演,也有董家俊的葫芦丝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那悠扬的音乐一下子勾起了人们心中的涟漪。不用任何词汇,就可以表达无尽的感情。

付小芳演唱的《梨花颂》很感人,庄丽,严红梅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依然给人印象深刻。同时,庄丽演唱了瑞典语歌曲,非常地道好听。

杨龙的《眼泪》和他的瑞典语歌曲也非常好听,沁人心脾。中国人可以用瑞典语唱,瑞典人也可以用中文唱。

丹尼尔.罗森(Daniel Rosen)演唱《康定情歌》和一首美妙的瑞典语歌曲。瑞典音乐也非常好听。

瑞典华人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吴江燕是梅派的真传弟子。一个眼神,一个手指都充满了传神之感。她表演的《牡丹亭》片段,让人耳目一新。

经过精心排练,斯京华人旗袍队在周虹带领下表演了斯德哥尔摩之夜的旗袍走秀,让人赏心悦目。

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女高音歌唱家邹荣美压轴,演唱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反映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我爱你塞北的雪》正好迎来了瑞典的春暖花开和阳光明媚。晚会由Peter中瑞双语主持,也受到高度评价。

整场演出座无虚席,一直爆满,掌声不断。感觉大家都听懂了,看懂了。音乐无国界,中瑞密切合作,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之夜期间还展出了北京大山水女画家李丽的作品,反映了中国高山大川的无穷魅力,气势宏大,给观众留下美好印象。

最后,放映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一部反映中国过去40年一个中国家庭的悲欢离合,该片获得德国金熊奖影帝影后的桂冠。尽管3个小时的时间,许多观众还是坚持看到了午夜12点。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是由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文化局发起,由市内各个文化团体一起参与举办的活动。市政府主要负责协调和宣传,各主办单位自己出钱出力出场地举办活动,前提条件是要让广大市民免费享受文化活动。每年4月这个时候,斯德哥尔摩大街上都是这种紫色的广告。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是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的一部分。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受到热烈欢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夜晚一直玩儿到半夜,出席各种文化活动。

本次活动也得到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和中欧对话网的大力支持。

《地久天长》创造中国电影历史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22日在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中欧文化协会和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之夜节目中放映了带有瑞典字幕的《地久天长》电影。

该电影在瑞典电视台放映了一个月。为了能放映这个电影,人们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终于得以放映。该电影真的很感人,很真实,很实在,很走心。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2023年4月13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网络媒体《新闻之声》(NewsVoice)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和瑞典文化具有天然吸引力》,全文如下:

去年我参观东方博物馆,在与安福琳馆长的交谈中,她提到了瑞典的中国艺术史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en)。我知道,喜龙仁是当时对中国感兴趣的众多瑞典知识分子中的一位代表,他对中国建筑、园林、绘画等领域都有涉猎和研究,并留存了不少著作 。

我到瑞典当大使后,自然地对中国和瑞典的关系史有着更多的关注。在两国关系史中经常被人提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瑞典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但尚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是,上世纪上半叶瑞典涌现出一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和艺术家,也包括国王等王室成员,这在中外关系史中是不多见的。我常常在想,是什么使得远隔千山万水、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在那个时期彼此间产生如此强的吸引力,能让如此多的瑞典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这么痴迷?答案似乎没有别的,只能是中国文化中的某些要素在那个相对动荡的时期契合了瑞典人的心灵,能够给瑞典人带来精神上的慰籍。或者可以说,在精神层面,在内心深处,瑞典人和中国人是有不少相近相通之处的。

那么,中国文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什么能和在地球另一端看似如此遥远的瑞典有相近相通之处呢?中国文化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在中国有一句几千年来代代传承、几乎家喻户晓的话,叫“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人体内的骨骼、血液就像是自然界的山脉、河流,人只有顺应自然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给人类自身带来福祉。

这一哲学思想理念,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常常能看见人寓居在高山峻岭、潺潺溪水中,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慰籍。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一点与瑞典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瑞典地处北欧寒带,多森林湖泊,至今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中有不少是与森林湖泊大自然相关的,瑞典的某些习俗也与此有关。很多中国小朋友都熟悉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书中充分描写了瑞典独特的北欧地貌,巍巍高山、茫茫大河、茂密森林等等。在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中,瑞典文化很自然地发展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

中瑞两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上的一致性和共通性,为应对今天全球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等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去年瑞典作为东道主主持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机制和平台。我此前发表在瑞典《今日工业报》上的《用绿色为中瑞合作着色》文章也介绍了中瑞在此领域的一些合作成果。中国文化是讲中正有度的。中国有句话叫“过犹不及”,意思是过和不及都一样要不得。中国文化崇尚不偏不倚,为人处世要适度、有分寸,唯有这样,才能把握事物规律,也才是明了人性、关照人性的合理之举。由此引申开来,就是不强人所难,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哲学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的与人相处之道中。我知道,瑞典也有一个词叫“Lagom”, 意思是“不太多,也不太少”、“刚刚好”,瑞典在很多方面是遵循这个哲学理念的,比如,对大自然的不过度开发就是一种有度,不过分追求生活的奢侈就是有度生活。这一点,其实又是和中国文化相近相通的,是认识到事物真理以及自然宇宙之道之后的一种哲学理念。

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涵,那便是简约朴质、返璞归真。我们认为,事物的终极真理往往是很简单的。这个道理在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体现。喜欢中国画的朋友想必对中国画中的“留白”并不陌生,因为这样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达到文化艺术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这就是简约比繁琐好。中国明代家具的设计被瑞典包括喜龙仁在内的知识分子所喜欢,就是那种简约朴质中所蕴藏的淡逸飘洒感染了他们的内心。明代家具线条的流畅,设计的简约,材质的朴质,是不是与瑞典的家具设计很相似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相通,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喜欢北欧风的家居设计。瑞典设在北京的宜家就很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年轻人除了去那里购物之外,还顺便吃瑞典的肉丸子,感觉很享受。此外,重仁义、关爱弱小是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践行“鳏寡孤独兼有所养”的社会公德,提倡和树立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风尚,历史上,中国的这种哲学理念也渐渐传入并影响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所以,在东方社会中普遍可以看到人们尊老爱幼、善待弱者的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弱势群体规模,即需要社会保障救助才能摆脱生活困境的人约有2.3亿,大约占人口总数的17%。2021年,我们取得了在14亿人口基数上的全面脱贫成就,其中就包括弱势群体的全面脱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本身就蕴含的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升,社会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越来越浓厚 。我知道,瑞典文化中同样有关爱弱势群体的传统。瑞典妇女参政比例以及男女平等的理念和举措也是有目共睹的。瑞典在男女平等、平权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和瑞典在这一文化理念上的相近和相通性其实可以为两国在相关领域创造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比如养老问题。2021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次超过了总人口的14%,我们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社会,但我们的养老院等社会机构还处于初兴阶段,我们需要向包括瑞典在内的各个国家学习,我们很乐意在此方面加强与瑞典的交流合作。

如果细细思量,中国和瑞典还有很多相近相通的哲学观、文化理念甚至社会习俗。我来瑞典工作刚一年多,还有很多需要去探究的领域。我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与瑞典政府部门和当地朋友们一道,充分运用并发挥中瑞两国之间的共通性,创造更多交流合作领域和平台,造福两国人民,这也是对上世纪为中国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瑞典人士的一个告慰。

瑞文化部国务秘书卡琳表示愿同中方共同开展更多文化交流活动和创意产业合作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2023年3月15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文化部国务秘书卡琳,双方就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等交换意见,使馆文化参赞陈晓等参加了会见。

崔大使表示,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方式,不同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文化的内涵丰富多彩,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实质。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中瑞两国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文化界人士的努力和贡献。当前形势下,加强中瑞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对于双方秉持正确认知、扩大政治互信、加强互利合作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崔大使介绍了中方今年拟在瑞举办的有关文化交流活动情况,希望瑞方予以支持和协助,同时欢迎瑞方赴华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卡琳介绍了瑞典文化部的职能设置等情况,表示曾多次到访中国,深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认为文化交流能够助力国家间经贸、旅游、创新和教育合作。瑞方重视文化合作,愿同中方共同开展更多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

双方还就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的有关具体问题等交换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