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杂文,评论

屠呦呦取得了多少第一?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教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从瑞典国王手中获得诺贝尔奖证书。

IMG_9482她是因为发现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奖的。

很多中国人华人华侨都感到欢欣鼓舞。细数屠呦呦获取了多少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网友davidlhz在朋友圈发布: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在诺奖晚宴进行之时,相信很多在瑞典的华人华侨都坐在电视机前看瑞典电视的现场直播。晚宴将进行到晚上11点多。

屠呦呦也是过去100多年来900个诺贝尔获奖者之一。是医学奖中的第12位女性科学家。

屠呦呦也是在诺贝尔医学奖诺奖演讲中第一个用中文演讲的。

 

 

 

北欧绿色邮报网将继续为您报道。

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诺奖证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办的隆重的诺奖颁奖典礼上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诺奖证书。

IMG_9482音乐厅内由诺贝尔逝世的地方,意大利小镇捐送来的两万朵鲜花装饰。富丽堂皇。诺贝尔雕像后面的花墙由9000朵花覆盖。全场坐了1500人。

IMG_9534他们有瑞典国王,王后西尔维亚,公主维多利亚和丈夫丹尼尔.韦斯特林,二公主夫妇和今年刚大婚的王子菲利普夫妇。

IMG_9533诺贝尔各个奖项的主要评委,瑞典首相勒文,及除民主党以外的各个议会政党党首,政府高级官员及诺奖得主的家人同事等。

颁奖典礼上,首先由诺奖基金会主席赫尔丁致开幕词。

他说:诺贝尔的远景是这些奖项要奖励给那些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诺贝尔是个化学家,有过355个专利。他对文明启蒙的理想和知识的追求达到了过度沉浸的程度。

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有900人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的巨大贡献一直对我们是个极大鼓舞。他们的故事和成就也值得宣传。

IMG_9467首先颁发的是物理学奖。然后是化学奖。瑞典卡罗林斯卡诺奖大会成员汉斯.佛师贝宣读了诺贝尔医学奖的成就。

他说,疟疾是由通过蚊子传播的疟原虫造成的。这种疾病感染红血细胞,引起发烧,发冷并且在严重的情况下引起脑炎。每年死于疟疾者达50万人,其中多数是儿童。

“屠呦呦参加了中国在60和70年代间的一个大项目,旨在研制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当屠呦呦研究古代文献时,她发现植物黄花蒿,青蒿等,反复出现在各种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她用这种植物的馏出物,在受感染的小鼠身上试验。一部分疟原虫被杀死了,但效果变化不定。屠重新查找文献,在一本1700年以前的医书中,找到了无需加热而从青蒿植物中提取馏出物的方法。因此馏出物变得异常有效,杀死了所有疟原虫。活性成分被鉴定出来,命名为青蒿素。它显示出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攻击疟原虫。青蒿素的发现导致开发出一种新药,这种药物在过去15年中,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佛师贝教授说,坎贝尔教授,大村智教授和屠呦呦教授,你们的发现代表了典型的制药方式转变,它们不仅对毁灭型寄生虫疾病提供了革命性的治疗,也促进了个人和社会的福祉和繁荣。你们的发现对全球的影响和给人类带来的受益是无法估量的。

现在请允许我请你们走上前来,从国王殿下手中接受诺贝尔奖。

IMG_9498随后颁发的是诺贝尔文学奖,阿来克塞耶维奇获得颁奖。

在美国经济学家迪顿获得颁奖以后,颁奖典礼结束。

颁奖中间,人们欣赏了优美的音乐和男高音独唱。

19点诺贝尔晚宴开始。

文/陈雪霏,图/翻拍诺贝尔奖网站。

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为您报道。

www.greenpost.se

北欧绿色邮报网是非盈利媒体。欢迎支持,欢迎捐款。

bankgiro: 840-7157

 

 

屠呦呦将领取诺贝尔奖并出席诺贝尔晚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根据诺贝尔基金会安排,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教授将和日本的大村智和美国的坎贝尔两位科学家一起在当地时间16:30开始举行的诺贝尔颁奖仪式上从国王手中领取诺贝尔奖。

IMG_9364颁奖顺序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医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已经在13:00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进行。

中间穿插优美的音乐。其隆重庄严和华贵,真可谓诺贝尔的殿堂,得主们受到国王的颁奖,堪称世界独一无二,这也使的诺贝尔奖成为世界瞩目的最大科学文学和平奖项。

晚上19:00,屠呦呦将和瑞典国王一家,瑞典政界,诺贝尔基金会领导,诺奖评委,往届诺奖得主,诺奖得主请来的家人和同事共1300人共进晚餐。

据此前报道得知,本来屠呦呦将和日本和美国同行坐在一起在主桌,但是,屠呦呦因为身体原因申请和女儿和丈夫坐在一桌。

屠呦呦从12日抵达斯德哥尔摩之后,先后出席了诺奖基金会安排的在诺贝尔博物馆签名活动,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做了震惊世界的史无前例的中文演讲。她的报告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中她详细介绍了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虐新药的故事。

IMG_9358在新闻发布会上,本网记者问屠呦呦如何评价毛主席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作用。屠呦呦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回答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但是,屠呦呦在诺贝尔讲座中,在ppt演讲中却这样直接引用了毛主席的话。而且在新闻发布会期间她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说: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IMG_9403这句话也在她演讲的报告最后提到。

她说: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虐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屠呦呦积极鼓励年轻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含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图文/陈雪霏

快讯: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将于16:30分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今天斯德哥尔摩依然风雨交加,和屠呦呦教授抵达当天及其相似。

IMG_9364根据计划,再有两个小时,当地时间16:30分,隆重的诺贝尔颁奖典礼就将在斯德哥尔摩著名的音乐厅举行了。

届时,屠呦呦和两位同行,两位物理学诺奖得主,三位化学奖得主和一位文学奖得主将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他们的诺贝尔奖证书和奖杯。

瑞典王后,公主和王子都将出席这个仪式,往届的诺贝尔奖得主,今年诺奖得主的家人,瑞典首相勒文和各个政党(民主党首除外)党首和政府高级官员将出席颁奖仪式和晚宴。

音乐厅的上万束鲜花都是从意大利运到这里来的。因为诺贝尔先生是在意大利逝世的。

诺奖晚宴将更加隆重和讲究,反映了瑞典的时尚,传统和文化。瑞典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讲究平衡发展,讲究科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诺贝尔也是他们精心打造的一个品牌,既要促进人们的科学创新,同时也为瑞典树立了非常积极的形象,这就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据了解,当地华人华侨也非常期盼看到屠呦呦的颁奖仪式,组织大家一起看电视实况转播。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已经于13点在奥斯陆举行了。

要闻视频:诺奖评委安德森:为什么是屠呦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5日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诺奖大会秘书兰达尔宣布2015诺贝尔医学奖一半授予日美科学家大村智和坎贝尔,一半授予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

发布会期间,本网记者特意问评委这是否是多年来首次对中医的奖励,评委安德森说,这不是对中医本身的奖励,是对中医的启发和鼓舞的奖励,尤其是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化学成分这一项构成重大发现。发布会后,记者专门采访了传染病专家安德森教授。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采访诺奖评委安德森教授。丹妮录制。

大家好,我是北欧绿色邮报网的陈雪霏。我现在是在诺贝尔大厅。我们刚刚参加完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新闻发布会,中国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在这里我们请专家评委(扬.安德森)谈谈为什么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

记者:那么您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屠呦呦获得这个奖吗?

安德森:能。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半个诺贝尔奖。她是从一种植物中发现的。因此她是那个发现含有青蒿素植物的人,有一种中国的青蒿(黄蒿)含有青蒿素化合物,这种化合物能最有效地对付疟疾寄生虫。她也发现了如何从植物中提取有效的化合物。她还发现了如何去除植物中的有毒物质,使青蒿素可以被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青蒿素药品来治疗严重的疟疾。

IMG_0668记者:请问您如何评价这一发现的贡献呢?

安德森:她发现了如何提取这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如何提纯它,然后使其成为晶体,而且发现了它的分子式,她为整个发展过程搭建了舞台。这是一个集体努力,但是,她实现了范式转变,这个转变为其他科学家敞开了继续研发的大门,得以为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她进入这个过程时这是一个全国的项目,取得了一点儿成功,但也有失败。他们正在想着如何往下走。有一部分项目对所有传统中医药都看查了,看是否能从那里找到什么。这时她带着如何提纯物质,如何分离物质,如何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的化学和药理知识介入了。这真是一个范式转变。是她实现的转变。然后,在她发现这种生物化合物以后,就是证实它是安全的,去除了毒物以后在中国又有很多其他团队继续研究,在不同动物身上实验,然后在感染病人身上实验,然后有公司介入进行大规模生产。

但是你知道,总是有人要领头的,当我们发现了谁是那个人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我们能够发现在屠呦呦的事业生涯里,能找到那(发现的)具体时刻。

记者:我们能说如果没有这个药,我们就会有数百万数百万的人失去生命?

安德森:是的,我们可以这么说因为后来用青蒿素提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结果与传统的奎宁相比死亡率大大降低,五岁以下儿童因患虐疾的死亡率降低了30%。因此,我们可以说至少每年减少了10万人的死亡。我们也可以说整个死亡病例大大降低因为有全新的青蒿素药物在病发早期就已经介入。

DSC_3746记者:它是象免疫药吗?

安德森:不是,你不能说这是免疫药,这是一种治疗。我们不用它做预防。我们一直用它治疗感染的病人。

记者:也许再简单谈谈获得另一半奖的得主情况吧。

安德森:好。另一半奖授予了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他的合作者美国科学家威廉.坎贝尔。他们俩一起发现了一种新的治疗蛔虫的化合物。这种感染影响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导致慢性蛔虫感染,有两种有名的疾病,一种是众所周知的河盲症,另一种是象皮症。世界上有2500万人感染河盲症,有1.2亿人有象皮症。他们发现这种化合物一年吃一次,经过几年时间就可以治愈,很多小孩和大人只用一年一次就非常有效。

这种病严重影响非洲,一部分美洲和东南亚一代。但主要发病区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河盲症发生在31个国家,象皮症发生在81个国家。

坎贝尔出生在爱尔兰但生活在美国。大村智把45万个病毒都照下来了,然后他选了50个送给坎贝尔。坎贝尔有具体方法来测试生物活性,最终发现了治愈的良方。

陈雪霏:谢谢。

安德森:不客气。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以“更上一层楼”结束精彩演讲

北欧绿色邮报网 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著名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精彩演讲。

IMG_9403她以在中国脍炙人口的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一诗做结尾。她说:

“最后我想和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写的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含于中医中的宝藏,衷心感谢在青蒿素发现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内外同事们,同行们和朋友们。深深感谢家人一直以来的支持,谢谢大家来参会。谢谢大家。“

屠呦呦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演讲。

IMG_9410 (1)

屠呦呦查询古代医学典籍照片。

她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青蒿素发现的过程,期间的各种艰辛,例如,没有专业器皿,他们就用大水缸装水,在自己身上尝试药效。

屠呦呦也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发现,在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发现有青蒿素抗药性,因此,希望同行同事们,团结合作,更上一层楼!

(图片翻拍于现场直播)

敬请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稍后将有演讲的详细内容。

要闻视频(下):屠呦呦说,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6日在斯德哥尔摩出席新闻发布会,回答中外记者的各种问题。她反复强调,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抗虐药还需进一步研究,延缓其抗药性。年轻人也一定要继续努力,挖掘中医这个宝库,尤其与现代科学结合,东西结合,在心血管等多种领域大有潜力可挖。

丹妮拍摄。

更多文字内容:

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屠呦呦说,“中医是个巨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我是接受了这个领域的任务,这是很不容易的,从两千年的传统中医药提取。当然还有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做。现在还有其他更大的领域,努力工作吧。

 

关于基于中医古方,是否还能开辟出更多的研究课题,屠呦呦说,我想这是大家需要努力去奋斗的问题。我不便全面地回答。但是,在很多领域,例如心血管问题,这需要看大家努力发掘的程度如何。因为现代医学还是有很多潜力的。

 

在回答北欧绿色邮报记者提问时,屠呦呦简单介绍了青蒿素发现的过程。

 

屠呦呦说,“中国的中医药领域确实有很多传统的东西,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做工作,就当年的情况讲,主要问题就是原有的抗虐药都产生耐药性,没有一个可以治疗疟疾。当时来讲是一个很紧迫的工作,因为疟疾(造成)大量大量的死亡。所以这个时候呢,其实很多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做不出来的时候,从我来讲,不断地翻阅古代的文献,因为我们的祖先有大量的临床实践,从那里找线索,所以就找到古方,用青蒿治疗。青蒿治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找到这个以后呢,就翻来覆去地来考虑,因为它的用药方式确实不一样。它把青蒿拿来挤出来汁。从这里就考虑到,我们做不出来,就考虑它的提取方法。后来,我就考虑用低温来处理。还有几方面的问题,就是它的科属,它是什么品种呢?中药里很多,但并不是什么药都有什么科什么属的植物名称,所以,从这里发现是前提,最后从青蒿里头提取,其实青蒿也有好几种,最后发现,只有Artemisia annua(黄蒿)这种青蒿里边才能提取青蒿素。也只有这种药才对治疗疟疾有利。”

 

在回答罗马尼亚记者关于国内的反映和对以后科研的影响时,屠呦呦回答说:我做这个任务,当时来讲,是一种世界性的问题,疟疾非常严重,死亡多少亿,所以,做这个任务,就是觉得为人类做事,因为保健事业上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就是要考虑如何努力地把它做成,没有考虑其他的什么问题。那么,现在得奖,也没有其他的考虑。就是说,这个药,假如有条件,因为并没有做完,这工作没做完,这是个全新的化学结构,现在还有其他的疾病可以治疗。而且疟疾也还有要求来把它做完,因为现在耐药性的问题,已经出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关心的是这个,我不在意其他什么,得奖以后怎么样,没考虑这个问题,对我也太感兴趣。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屠呦呦再次强调这个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我想这个工作确实是很久了,因为70年代到现在40来年了。这个发现过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是一个全新的化物。这个工作实际上没有完,还有新的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这个事业是我们为人类健康服务,这个事业也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在回答腾讯记者提问关于抗药性的问题时,屠呦呦呼吁大家能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计划进行。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呼吁,希望大家能够按照WHO的计划来进行,WHO说,疟疾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以后,他们的说法是,再花10年,拿出一个新药来,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也为这个前景很担心,也希望所有关心疟疾的同志们能够共同努力,来梳理这种发展的次序,我希望大家按照WHO的要求来给药,但是现在事实上,不是都这样做的。我觉得应该大家一起努力,因为疟疾是一个很容易泛滥成灾的病,一定要注意,特别是非洲这些比较贫困的国家,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把青蒿素这个药尽可能地延缓它的抗药性。”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屠老对青年工作者有什么寄语。屠呦呦说:

“我希望这次得奖对中国是一个新的激励机制,让年轻同志更努力地在不仅是医药领域,各个领域都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医药领域呢,就是说中国有 好多传统宝贵的东西,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把它更好地中西医结合,这样的话,可以发现更多潜力,开发新药,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回答是否西医将来应该更加依靠中医方法的问题时,屠呦呦说:“中医药是伟大宝库,应该继承发扬,努力提高。我自己原来是学西药的,以后又去学中医,就是说你有这样一个基础,怎么用现代科学与传统医药结合起来,能够有所继承和发扬,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我想对人类健康一定有更大的好处。为人类造福。”

 

诺贝尔医学奖的另一半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坎贝尔在回答其成功秘诀时表示,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其实是悲喜交加,高兴很自然,但是也伤心只有自己得奖,其实这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觉得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日本科学家大成智表示,他成功的秘诀也是合作。在科研上要多合作。

发布会以热烈的掌声结束。

要闻视频(上):屠呦呦说,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正在此间出席诺奖周的中国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6日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下是现场实况:

丹妮拍摄

今日头条:屠呦呦说,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正在此间出席诺奖周的中国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6日在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IMG_9364在近百名中外记者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新华社记者首先提问。屠呦呦说,“中医是个巨大的宝库,要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我是接受了这个领域的任务,这是很不容易的,从两千年的传统中医药提取。当然还有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做。现在还有其他更大的领域,努力工作吧!

关于基于中医古方,是否还能开辟出更多的研究课题,屠呦呦说,我想这是大家需要努力去奋斗的问题。我不便全面地回答。但是,在很多领域,例如心血管问题,这需要看大家努力发掘的程度如何。因为现代医学还是有很多潜力的。

IMG_9358在回答北欧绿色邮报记者提问时,屠呦呦简单介绍了青蒿素发现的过程。

屠呦呦说:“中国的中医药领域确实有很多传统的东西,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我们做工作,就当年的情况讲,主要问题就是原有的抗虐药都产生耐药性,没有一个可以治疗疟疾。当时来讲是一个很紧迫的工作,因为疟疾(造成)大量大量的死亡。所以这个时候呢,其实很多人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做不出来的时候,从我来讲,不断地翻阅古代的文献,因为我们的祖先有大量的临床实践,从那里找线索,所以就找到古方,用青蒿治疗。青蒿治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找到这个以后呢,就翻来覆去地来考虑,因为它的用药方式确实不一样。它把青蒿拿来挤出来汁。从这里就考虑到,我们做不出来,就考虑它的提取方法。后来,我就考虑用低温来处理。还有几方面的问题,就是它的科属,它是什么品种呢?中药里很多,但并不是什么药都有什么科什么属的植物名称,所以,从这里发现是前提,最后从青蒿里头提取,其实青蒿也有好几种,最后发现,只有Artemisia annua(黄蒿)这种青蒿里边才能提取青蒿素。也只有这种药才对治疗疟疾有利。”

在回答罗马尼亚记者关于国内的反映和对以后科研的影响时,屠呦呦回答说:我做这个任务,当时来讲,是一种世界性的问题,疟疾非常严重,死亡多少亿,所以,做这个任务,就是觉得为人类做事,因为保健事业上受到严重威胁,所以就是要考虑如何努力地把它做成,没有考虑其他的什么问题。那么,现在得奖,也没有其他的考虑。就是说,这个药,假如有条件,因为并没有做完,这工作没做完,这是个全新的化学结构,现在还有其他的疾病可以治疗。而且疟疾也还有要求来把它做完,因为现在耐药性的问题,已经出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我关心的是这个,我不在意其他什么,得奖以后怎么样,没考虑这个问题,对我也太感兴趣。

 在回答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时,屠呦呦再次强调这个事业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我想这个工作确实是很久了,因为70年代到现在40来年了。这个发现过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是一个全新的化物。这个工作实际上没有完,还有新的发展的可能性,所以,这个事业是我们为人类健康服务,这个事业也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在回答腾讯记者提问关于抗药性的问题时,屠呦呦呼吁大家能够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计划进行。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呼吁,希望大家能够按照WHO的计划来进行,WHO说,疟疾对青蒿素产生抗药性以后,他们的说法是,再花10年,拿出一个新药来,这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也为这个前景很担心,也希望所有关心疟疾的同志们能够共同努力,来梳理这种发展的次序,我希望大家按照WHO的要求来给药,但是现在事实上,不是都这样做的。我觉得应该大家一起努力,因为疟疾是一个很容易泛滥成灾的病,一定要注意,特别是非洲这些比较贫困的国家,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把青蒿素这个药尽可能地延缓它的抗药性。”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屠老对青年工作者有什么寄语。屠呦呦说:

“我希望这次得奖对中国是一个新的激励机制,让年轻同志更努力地在不仅是医药领域,各个领域都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医药领域呢,就是说中国有 好多传统宝贵的东西,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把它更好地中西医结合,这样的话,可以发现更多潜力,开发新药,为人类健康服务。”

在回答是否西医将来应该更加依靠中医方法的问题时,屠呦呦说:“中医药是伟大宝库,应该继承发扬,努力提高。我自己原来是学西药的,以后又去学中医,就是说你有这样一个基础,怎么用现代科学与传统医药结合起来,能够有所继承和发扬,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我想对人类健康一定有更大的好处。为人类造福。”

诺贝尔医学奖的另一半获得者美国科学家坎贝尔在回答其成功秘诀时表示,他听到这个消息时其实是悲喜交加,高兴很自然,但是也伤心只有自己得奖,其实这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觉得单靠一个人是不可能成功的。”

日本科学家大成智表示,他成功的秘诀也是合作。在科研上要多合作。

发布会以热烈的掌声结束。

图文 陈雪霏

北京日记(一)

晨曦

11月12日上午10点,我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国王花园宾馆三层采访了中国当代很有担当的导演赵亮。感谢斯德哥尔摩电影节组委会新闻组的精心安排。采访地点就是在三楼楼梯上边的平台边上,只够两把椅子的地方,但不大不小正好,反映了瑞典人做事对度的把握。他们追求的是恰到好处。这里是黄金地段,自然不能非常宽敞,但你只要脚踩到那地毯上,就知道这里有多么宝贵。然而,我和赵亮讲的却是这背后的故事。

 

10点整,赵亮准时和新闻官来到我面前,看到我要录像,他立即说,对不起,我要去趟洗手间。回来时只见他把前一天出现在电影院里的那顶帽子又戴上了。仿佛著名音乐人刀郎经常要戴帽子接受采访。

 

为了采访赵亮,我提前看了他导演的纪录片电影《Behemoth》, 中文应该翻译成《悲兮魔兽》。我也看了一点儿关于他的介绍。原来,赵亮出生于1971年。出生在辽宁丹东。曾经在鲁迅美术学院师范系学习,后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一年。和贾樟柯是同届,贾樟柯是本科。他是进修,赵亮直言不讳。

 

我问他是否很崇拜张艺谋,他说,年轻时当然和那一代人一样,张艺谋可以说是很多电影人的崇拜对象,但是现在他不崇拜了,现在他谁也不崇拜。这句话让我想起几年前在斯德哥尔摩采访沈阳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歌星庞龙时他说的一句话,当时,我也是趁他们代表团吃中午饭的时候,聊了聊。他说,我谁都不崇拜,我们就相信自己。这也好像是小沈阳在小品里说的“我谁都不崇拜,我就崇拜我自己,我都给我自己磕头”。当然,或许小品和流行歌曲不能类比,但我想大家喜欢小沈阳是因为他唱了几句刀郎的歌曲。庞龙说,当然还是刀郎更伟大是真正的音乐人,而小沈阳只是个善于模仿的小品演员。

 

或许这也道出了70后,80后的人生观,和60后的雷锋精神,集体精神,谦虚谦让,勇于牺牲的精神是不同的。但是,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担当的自信让他们与众不同。

 

赵亮中等个儿,清瘦,文质彬彬的音质,说话慢条斯理,思路清晰,没有豪言壮语和掩饰不住的让人感觉血压高的高喊和情绪,但是,他想说的话,却令人震撼。

 

“我只是把现实中的情况,只表现了10%,如果你到现场看会感到更加震撼。”

很快,新闻官就来催我,说半小时的时间已到。我不得不结束。

赵亮导演过《上访》,看看那些镜头都是真实的原版的现实。赵亮说,他在影片《Behemoth》最后告诉观众的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都参与其中。或许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难受的反思了。

 

我并没有告诉他我马上就要飞回北京。我也没有告诉朋友同事我为什么要这么急匆匆地要飞回北京。其实我飞回北京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会儿的机票便宜。而且,我在11年前买的房子,终于告诉我可以办房产证了,我需要本人回去办。我庆幸我们这些人没有逼迫开发商,没有及早把他送上法庭。我们忍耐着,忍受着,等待着,终于有一天11年后的一天,政府说我们可以办房产证了。这中间可能经历着以前开发商的行为是不合法的,所以,政府不给办,但11年了,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历史遗留问题时间很长,这个问题慢慢开始解决了。我们当初就说,如果急着把开发商告倒,激化矛盾,我们的房产证也还是拿不到手。既然能住着,就先住着吧。

 

我在2004年进行了两项投资,把手中仅有的工作10多年攒下来的12万块钱,一半儿投资了亿霖木业,一半买了房子。2006年就发现,亿霖木业有问题,后被判处非法集资,有传销前科,最后都被判决入狱。估计那些人,到现在也都到期了。而我们投入的钱,最后,以60%的赔付偿还了。我在去年6月得到了赔付款。北京中级人民法院的周法官帮助我办理的。让我感觉很多个人其实都是好人。作为人民法官,周法官也是非常负责任的。

 

过去10年就是这样,聪明人,幸运的人,把钱都投到了房地产,从此改变命运。不过也从此,成了“房奴”,就是说,他们即使不用工作,就守护了房地产,也够过了。另一种房奴是真正的房奴,要通过劳动还贷款。而前者是因为有了房产而被房产拴住。

 

我怕如果我不及时办理,哪天政策再变了,说我过期了之类的,我又怕出问题,所以,就毅然决然地决定出来一个星期。杨有时笑话我太小气,被金钱左右,回国往往因为机票的贵贱而做决定。我说,这是我的进退两难。对于一个有工作的人来说,他们会觉得即使机票是1万多也没有关系,因为单位会给他报销一部分。而我的机票即使报销也是从我自己的收入中扣除的。所以,我必须计算成本。我必须精打细算,因为时间对我来说是可以灵活的。

 

就这样,告别斯德哥尔摩,我登上了北京的飞机,国航CA912. 一切顺利,早上10点多,我就出机场了。我一直担心的身份证是否丢失的问题也解决了,弟弟在文件袋里找到了。我那焦躁的心一下子宽慰了许多。

 

然而,车行驶在路上,还是让我感慨万千。每次我回来都是自己坐地铁回家。这次弟弟坚持送我,我也享受了一把堵车的滋味。本来打算走五环,五环太堵,于是走四环,四环也是经过多次辗转,一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车里交通台的人依然在播放路况信息,劝告人们要搂住火气。同时警告,空气质量发出黄色预警,今天雾霾来袭。前一天,还不是这样呢。

 

在机场的时候,我遇到一位东城区的北京回民小伙子,他给我展示了6月份北京的天气,蓝天白云,感觉跟斯德哥尔摩没有区别。随后,他说,我们团里的人认为到瑞典呼吸8天新鲜空气,也感觉这次旅行值了。

 

在北京,或许,我该用相反的说法,摊小便宜吃大亏。我摊小便宜用便宜机票,结果赶上雾霾。

 

有三名北京同学都到外地去了。有人说,人们在悄悄地逃离北京。北京人也不再呐喊,也不再发声。反正这是座围城。城里的人移到了城外。而在城外的人却还不知深浅地想往里闯。

此时是凌晨3点,我睡不着,起来看着窗外的霾,我又想起赵亮。我问他是否当你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觉得北京的雾霾就是从内蒙来的。他说,不过这需要科学论证,我不能这么说。北京的雾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他说他拍片的契机是他喜欢到处旅行,当他行走在黄河岸边的时候,他发现了那个巨大的煤都,那里有数百家煤窑,连成片,方圆几十平方公里都是露天煤矿,冶炼厂。破土路面,没有了绿草。植被环境自然被破坏。

 

他说,这几年,在北京生活的人们都知道,几乎每个人早上起来都要看一下当天的雾霾指数是多少,于是决定是否要不要出门。环境问题已经左右了人们的行为。

 

前两天,辽宁的雾霾爆表,有人认为和冬季取暖有关。确实,沈阳开始冬季取暖了,前几天下了雪,天冷了,于是,都开了暖气。北京这两天也开始了。于是,雾霾就来了。

 

其实,4月份的时候,我来北京,感觉空气质量差不多一样。天空没有象APEC和93大阅兵那么蓝过。人们说,你知道那个蓝是怎么来的吗?那是周边河北地区的工厂全部停产的结果。人们停产,收入下降。空气好了,钱没了,到底要钱还是要好空气?人们必须做出选择。

 

雾霾当然催生了一批企业,我的搞环保和企业社会责任,新能源的非盈利组织的同学们都在讨论买什么样的口罩好,买什么样的空气清洁机好。同学聚会照常。包括我自己也期盼着和老师同学们见面,即使空气质量如此糟糕。

 

人们适应了,习惯了,见怪不怪了。但是,我不能停止联想。在飞机上,我看到报纸上有一条说欧盟在讨论是否允许进口中国钢材。如果允许,又是一种倾销,价格肯定比欧盟便宜。

 

而这种消息,让我不得不联想到雾霾。中国大炼钢铁是为了能出口,为了能继续赚取外汇。而这个炼钢过程是会释放二氧化碳的。冬季一下子大家都开始取暖,而且,这个取暖还不是象个人家里那样量力而行,而是把热量都开到5而不是3.于是室内温度很高,象炎热的夏天一样。而外面释放着温室气体和雾霾。

 

有人说,机动车的排放只占20%,不会是主因。我认为,现在说什么不是主因都行,但是,无论哪一种原因,因为它贡献了10%或20%,就使得已经产生大量污染物排放的空气发生质的转变。而这里不是向好的方向,而是向恶劣的方向。因此,我坚信,如果减少那10%或20%,空气质量就会向好的方向发生质的变化。

 

也有人怪罪天气。天气是自然的,有时有风有时有雾,有时下雨,有时晴天。在机场的时候,那位回民小伙子说,北京人过去讨厌春秋老刮风。现在北京人天天盼刮风。只要三天不刮风,就有雾霾聚集。确实,下雨或下雪的时候,空气都比较温柔,没有风,因此,有雾。在飞机上我看见《环球时报》记者说伦敦人把雾霾见怪不怪,甚至开玩笑说要把伦敦雾都的名字找回来,形成卖点。这里笔者想提醒人们注意,不要偷换概念,70年代,伦敦那是雾霾。但是,现在那是雾不是霾。2005年,我在伦敦呆四个月正好是10月到2月。阴雨连绵,让人感觉抑郁,但那空气是清新的,不是雾霾。比较不舒服的是伦敦地铁深入地下太深,速度太快,感觉象坐飞机一样,等下来的时候,会感觉很累。

 

还有人说雾霾是大型交通运货车造成的。这也不无道理。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每天要为将近3000万人口提供物流,自然是巨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户。 尽管北京已经开始使用电动车,自行车等多种工具,例如,天猫都是电动车,但是,人口的密集程度和大量的需求,让这个城市空气质量不堪重负。

 

总之,一句话,大约在冬季,就是排放多,而吸尘的植物少。例如在夏威夷就有人研究过,冬季温室气体排放就高,夏季排放就少,其实不是排放少,而是夏季绿色植物多,吸收二氧化碳多。因此,中国北方城市呼唤的海绵城市,急需尽早建立。

 

这一点,希望能吸取各国所长。例如,在瑞典,就有很多绿色屋顶。因此,我在想,以前有个北京人在楼顶建生态房,如果科学考察重量没有那么重,应该鼓励支持。所有露天的地方都放上节水的植物,让他们吸附烟尘。所有的破土路面都要种上草,覆盖住破土路面。同样,在露天煤矿或者是钢厂,如果在破土路面能够通过种草来覆盖破土路面,或者是通过人工方式,都要采取措施,一方面要挣钱,一方面要花钱,这样,能够使环境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就会有所改善。否则,我们挣了很多钱,但却得病,例如,赵亮反映的尘肺病人,城市里也有很多人得呼吸道的病。这都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到头来,我们发现钱如果用来治病就不够了。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所谓阶层,就是煤老板的所谓上层和工人的所谓底层,下层,这也是很严重的问题。这也是我在赵亮的纪录片里所能看到的,那就是,城市的繁荣背后,一部分人付出的巨大代价。

 

现在有很多技术,例如如何实现汽油燃烧效率大幅提高,这是个简单的技术,应该大力扶持,其效果也是最好的。不要光追求什么特别高深的技术,结果花钱太多,还起不到作用。希望政府能够扶持提高能效的办法,很多时候,简单技术能解决大问题。

 

只要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各个领导和群众都有这方面的意识,淘汰旧设备,能够革新挖潜,改造,就能解决问题。

 

这一晚上,我住在17层,却是一夜都能听见三轮车一样的马达声,几乎一刻不停地响着。要想让机器停好像不可能,还是我们自己加厚玻璃吧。 在斯德哥尔摩的家就是这样做的。而这样做,也能促进GDP的增长,促进需求。

 

当然,我又突发奇想,不知道对不对,国内网购在双十一大开杀戒,抛售了太多便宜货,于是网购爆棚。网购虽然方便客户,但是送货却也是巨大的物流产业链啊!是否这集中的物流也对雾霾产生贡献呢?

 

时评:瑞典终于做出了理性的决定

北欧绿色邮报时评   陈雪霏

今天下午,瑞典首相勒文和副首相罗姆森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宣布瑞典将把难民接收的数量控制在欧盟的最低水平。通常,对外国记者都是提前一天发布通知,今天是中午发布通知,两小时后举行新闻发布会。可见情况之紧急。

上午给朋友打电话,朋友说,现在人们谈论的都是难民问题,你到郊区要小心点儿。现在难民太多了。确实,两个多月就接收8万难民,对于一个只有950多万人口的瑞典来说,确实应接不暇了。

问题不光是处理难民的衣食住行的问题。最主要的是伴随难民来的还有安全问题。从巴黎恐袭,到哥德堡查出与恐怖主义有关,人们似乎感觉到这儿童难民仿佛是古希腊的特洛伊木马。其中,可能有病毒啊!

瑞典生活水平比较高,因此对难民的待遇也是很高的。但是,一时间来的难民太多,那么这种水平就难以保证。

当有人说难民太多时,一些人认为难民可怜不能不收,否则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会被炸死,打死,饿死,折磨死。

因此,对难民的同情心大于理智,对自己是否能接收那么多难民到现在有诸多反应,终于,政府能冷静理智地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瑞典的社会制度是鼓励人们做好事的。如果谁想做好事,总有各种各样的补助。谁如果做得不好,就会被人挤兑。但是,这种善良的制度也容易被人利用。

种种迹象表明,政府今天的决定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是清醒地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道主义,不能为了人道主义而冒太大的危险。

要真正解决难民问题,还需要从源头解决。国际社会应该睁开眼,战争贩子,武器贩子应该睁开眼,叙利亚政府应该睁开眼,叙利亚反对党应该睁开眼,不要象傻逼似的为大国利用成为大国的牺牲品,成为恐怖主义的牺牲品。

北欧绿色邮报网是一个关注和平,提倡可持续发展,呼吁人类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媒体。它可能很弱小,但它要发出正义的呼声。我们强烈呼吁叙利亚政府和反政府武装都放下武器,或者联手共同对付恐怖主义。如果整个国家都陷入战争的泥潭,真的,何时能够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呢?即使跑到欧洲,也是流离失所,哪里好,其实也不如家里好。自己的国家不能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惨情景啊?

一切拿着武器的人们,请你们放下武器,坐下来和谈。真正把一片片土地变成焦土。这可以怪罪伊拉克战争,也可以怪罪阿富汗战争,大国的博弈,造成小国人民生灵涂炭。希望战争贩子,武器贩子,都睁开你们的眼睛,拍拍良心,不要再制造战争了。欧洲国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到底是谁引发的战争。利比亚被你们打平了,并没有带来什么好结果。其他地方打仗,最后,你们还不得不收拾这烂摊子。

尽管,战争和战乱可以让你们进入那个国家,但战争带来的破坏性太大了。它让我们的地球缺水,空气不好,人心慌慌。其实,没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钱有权的人为了他们的钱权而不惜牺牲普通百姓的生命,一切都诉诸武力。内战,内乱对一个国家造成的伤害会引发几十年的倒退。

阿拉伯的兄弟们,你们能不能看在真主安拉的份上,坐下来和谈?难道真的要等到恐怖主义团体最后坐收渔利吗?我们呼吁停止一切暴力行为。不要再打了。

也许我的呼吁苍白无力,但是,我还是希望有理性的人们,有人性的人们能够做出人的决定,不要象动物一样,弱肉强食!

 

纪念世界厕所日——11月19日

北欧绿邮报报道(雪霏)——20年前问一位英国朋友如何提高旅游业,他回答说,厕所,厕所,厕所。话说那个年代,人们对厕所的概念还是闻味找厕所,一找一个准儿。经过几次的厕所革命,中华大地上的厕所大有改观。有一次,去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有朋友专门带我到厕所去看看,果然那里仿佛是皇家宫殿,真是太高档了。

然而,世界上并不是每个地方每个人都是那么幸运,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依然有25亿人没有体面的厕所。还有很多人随地大小便。有人说,在这个世界上70亿人口中有60亿有手机,但是却只有45亿人有厕所可上。

因此,人们把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以便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就象世界水日,地球日和环境日一样,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厕所问题。其实,这世界就是这样,不要觉得提这个问题很难为情,其实,凡事只要多提一提,重视重视,解决的希望就大。

例如在南非,人知道都用冲水桶是不现实的,那水,因此通良好的槽式所就很好。

在一些偏地区采取尿分离式的所,也很好。这样省水,又有利于堆肥。所是非常保的。 另外,移动厕所也是切可行的。

之,只要重视这问题,其不用花太多的,也可以解决问题,避免染病,也是提高人民福祉的最直接的法。俗语说,管天管地,管拉屎放屁?但事上,有一个干体面的所,不知道人的幸福指数会提升多少!人吃得好重要,但要有个好施去响大自然的号召更重要。

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新作瑞典语版《城南旧事》在斯京发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118日下午5时半,著名汉学家马悦然的新作瑞典语版《城南旧事》发布会在斯德哥尔摩市国际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20151118日下午5时半,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的新作瑞典语版《城南旧事》发布会在斯德哥尔摩市国际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瑞典文版新书发布会,译者为瑞典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发布会上,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马悦然院士。我们静静地听陈文芬女士讲述林海音女士的生平,听马老回忆与老友林海音在台北吃小笼包的趣事,听陈女士回忆马老翻译《城南旧事》的波折,听马老讲述早年在北京东城史家胡同十八号的生活。时空穿越,穿越七十年,穿越欧亚,穿越大半个中国,一部《城南旧事》竟把马老的读者和听众带到了四川峨嵋山报国寺,一个瑞典高个小伙子正在跟着和尚学四川方言。

陈文芬女士主持新书发布会。发布会上,陈女士讲述林海音生平,娓娓道来,让我们走近台湾文学,走进林海音的文学世界。

马老是最年轻的古典汉学家,也是最负盛名的当代汉学家。

《城南旧事》是马老二十年前翻译的,几经周折才得以出版。

陈迈平先生是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这回,他当出版家,用万之书屋为马悦然先生出版译作《城南旧事》。

发布会上,马老深情地朗读《城南旧事》的精彩片段。

林海音女士。(影视资料画面截图)

电影《城南旧事》片段,我们都熟悉的画面。(电影画面截图)

 

发布会上,我有幸多次发言求教,亲耳聆听大师的声音。

发布会下,与马老交谈,亲切!

与马老合影留念,温馨!

马老给我写几个字,鼓励后学!

马老亲笔签名,心动!我读过马老中文版的《我的老师高本汉》和《另一种乡愁》。好好学习瑞典语,好好读马老的瑞典语作品。(15-10-19图文/岳长顺)

 

 

 

 

社评:习马握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北欧绿色邮报网社评  陈雪霏

大陆领导人习近平7日在新加坡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实现了历史性会晤,进行了1949年以来必将载入史册的历史性握手。

握手后面对记者,习近平主席说:“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

马英九致词说:“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他提到22年前震惊海峡两岸的汪辜会谈。提到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仔细分析两位富有远见的卓越领导人的讲话,可以感受到双方的发自肺腑。习主席说,“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及地区与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就是说,我们不需要美国在我们周围来“关照”我们的和平,稳定与繁荣,我们自己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我们不需要美国不请自来地把舰艇开过来。

马英九说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这个讯息同样向世界,主要也是向美国说,我们决心巩固这和平环境,促进区域和平,我们这里是历史最好时期,不需要不请自到的舰艇。你们就不要老操心了。

因此,本次握手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向世界宣布毕竟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自己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本次会晤地点在新加坡,新加坡同样是炎黄子孙的后裔。整个亚洲,都有相近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台海问题我们自己能解决,而且为了子孙后代,我们都愿意和平也愿意维护好和平,进一步增进关系。

其现实意义必然是向美国这个感觉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来管亚洲事务的大国宣布,我们自己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请你们放心,不要再多管闲事了。

这次两岸领导人各自以领导人的身份见面,突显平等,尊重和亲切,真正给人感觉我们是兄弟,应该情同手足。据报道,他们也是先见记者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闭门会谈。

中国人向来对头衔和称呼异常重视,这次大陆能够放下身段坚持平等称呼突显习的谦卑和自信,也突显大陆的真诚与坦率。

海峡两岸如果能够尽早实现和平统一,能够相敬如宾,何须第三国总是指手画脚呢?

 

 

 

 

 

北欧绿色邮报网专注和平,绿色,文化类新闻的报道,多以正面的,积极的好新闻呈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