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诗和远方

北欧绿色邮报网名家欣赏系列一:中国著名画家陆天宁描摹的极地风光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从6月1日起,北欧绿色邮报网将推出一些列名家名画和资深记者摄影师的作品,有中国的有北欧的。在疫情宅家的日子里,让我们在网上欣赏名家作品,可以得到心灵的安慰。该系列不但包括名画作品,也包括摄影作品,和著名歌唱家的追思作品。今天首先欣赏中国著名画家陆天宁的有关极地的作品。

陆天宁去年和著名画家李成修,著名书法家,电影电视剧演员,京剧爱好者张铁林等名家一起来到斯德哥尔摩进行了书画展。期间通过和陆老师的交流,了解到他的作品能够真正体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天籁之美。具有很高的水平,请欣赏:

2019海外华媒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五)–用心体验“人间仙境”九寨沟 美不胜收

北欧绿色邮报网四川九寨沟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9日,2019海外华媒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记者团体验“人间仙境”补妆后的九寨沟,真是美翻了!来这里之前,我是再三掂量,到底去哪里好呢?早在1988年我刚读双学位的时候,一位四川同学就说,他的家乡九寨沟是非常美的地方。他那四川口音,让我记忆犹新。两年前,突然看到报道,说九寨沟地震了,看图片,完全没有以前的美色了。现在怎么样了呢?于是,我选择了四川路线,主要是要看看藏区和九寨沟。

清晨,带着迷雾,我们乘坐大巴一路走进九寨沟。据说,九寨沟是因为真的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一路上,看着道路两旁的高山,浓雾和河流,听着导游讲解员的解释,感觉真的进入了人间仙境。隔着车窗玻璃,我们一会儿向左看,一会儿向右看,真的看到那河水绿如蓝。讲解员说,这里的河不叫河,叫海子。她一再强调我们不走回头路,所以,我们先到最远的地方,就是五花海。

据报道,这里也是地震时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但是,当我们下车时,发现这里的水太美了。海底是蓝色的,孔雀蓝吧,也有人说,这是独一无二的,就叫“九寨蓝”。

这海子的水太美了,山上的倒影更美,更清楚。海子里有些树枝,我以为是因为地震造成的树倒山崩。因为看以前的照片,这里确实水变黄了。但是,经过两年的栈道加固,海水沉淀,里边的矿物质依然发挥作用。因此,海水依然是那么美,那么神奇,让人捉摸不透。这里说的海水,也不是大海里的水,这里的水是淡水。是来自山上的雪水。这也让我想到瑞典北部北极圈内瑞典最高山上下来的雪水也是冰雕的最好水源,有那么一点点让人心动的微蓝。但九寨沟的蓝是沉甸甸的蓝,沉甸甸的绿,而且,不同的角度,颜色也不一样。晴天和阴天也不一样。真是千变万化,美妙绝伦。

仔细看这照片,那蓝底就像是画师用油漆抹上去的,我还真问同行是否九寨沟的所谓补妆是真的抹了什么?他们说一切都是天然的。此时此刻,就是真的看起来好像是假的似的。象是电脑画的似的。但真真切切,这都是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神奇造化。

海底有很多枯枝败叶,但也是美景的一部分,早在地震以前就有了。其实如果人们不说地震,我也看不出这与以前有什么差别,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

你看,这是海底倒影,多么清澈见底啊!我特意只照了海底。蓝天在海底现的更蓝。

走过五花海,我们来到珍珠滩瀑布区。在这里水非常清,真是一片净土,一汪静水。

我曾经去过黄果树瀑布。也去过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大瀑布,一个瀑布有一公里长,很壮观,但是,这里九寨沟的瀑布也是很壮观,千变万化的。

涓涓细流别有一番风味。水的颜色依然在变化。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SC_7436-18.jpg

如果不是看到这个被地震掀翻的历史见证8.8石,我还真的很难相信这里曾经发生过7级地震。2017年的8月8日21时19分发生7级地震造成29人死亡,1人失踪,52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0亿元,间接损失255亿元。多个海子受损,道路桥梁崩塌。这里的栈道就曾经滑坡。但是,新建以后,一切又都恢复了自然状态。当然,重建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走过了珍珠滩瀑布,我们来到长海。多么美妙啊!

走过长海,我们又来到了五彩池。确实,这里确实是五彩缤纷。但是我想到的是王朔的小说名字,《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这是怎样的造化才能享受这样的美景呢?在水池里居然能够这样蓝粉分明。

过了五彩池,我们来到诺日朗瀑布。我们得知这里也是重灾区。当时,瀑布都没有了。可是五天以后,奇迹发生了,这些瀑布又逐渐恢复了。

随后,我们经过了犀牛海,老虎海,真的,眼看着好像有一只老虎出山。

这里是树正瀑布。

看看这是不是人间仙境?也象一个个盆景,因此也叫盆景滩。

一路走来,我感叹伟大祖国的秀美。国外有的美景我们这里都有,国外没有的,祖国也有,这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大美中国!

九寨沟,真的是人间仙境,目前已经对游人开放,但是,是有限开放,每天只接受5000人,需要提前网上订票,跟旅行社比较好。这里的栈道所用木材据说都是从美国进口的。栈道比以前宽敞多了,结实多了,也大气多了。这里的厕所也非常好。整个景区都如仙境,真是太美了。回来的路上,我给自己自拍了一下,顿时感觉面部表情都因为轻松愉快而感觉放松了许多,因此也好看了许多。如果能在这里经常出入,那该有多美妙啊!这也是天然的氧吧!大美中国,大美九寨沟!

本次活动是由中新社和四川省统战部和中央统战部联合举办的,使得来自28个国家的68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走进四川藏区,体验那里的发展和脱贫攻坚。

图文 陈雪霏

海外华媒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三)感知松潘县山巴乡象藏艺术学校暨唐卡艺术传习基地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社长陈雪霏于四川阿坝报道:10月8日下午,2019海外华媒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代表团访问了松潘县象藏艺术暨唐卡艺术传习基地。

校长赤增绕旦介绍说,象藏艺术学校暨唐卡艺术传习基地于2018年9月17日在松潘县山巴乡麻依村挂牌成立,该传习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松潘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唐卡绘画艺术”以象藏艺术学校为载体,包括象藏美术馆、象雄文化研究基地、象藏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全面落地。

赤增绕旦从2012年开始着手规划建设该非赢利慈善公益学校,其初衷是让唐卡艺术成为家乡的文化产业,造福百姓。该项目花去他整整6年时间和所有积蓄1500万元。

从2007年开始在拉萨,他跟从唐卡画师次丹朗杰和西藏大学教授丹巴绕旦,学习唐卡的绘画理论与技艺。2012年,他在拉萨创办了“象藏唐卡艺术中心”,截至2017年,培养了近百名技艺精湛的优秀唐卡画师。

记者们走进传习基地,看到很多学生正在潜心绘画自己心中的唐卡。他们有的要花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部作品,但这部作品是用心完成的。它不但凝聚绘画艺术,而且凝聚学生的文化理论水平。校长解释说,一部作品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学生们首先要读经据典找到其历史原型,然后,根据唐卡艺术的规范比例设计绘制唐卡。

赤增绕旦说,其实这也是一种修行。为了心中的梦想,我愿拼尽全力。如今,象藏艺术学校有30余名唐卡画师,他们有学习了14年的,也有只学了3、4年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可以教学的水平了。除了这些师资力量,他们还与西藏大学、阿坝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校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了师资保障。

这里是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目标为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青少年,唐卡艺术爱好者,也积极招收孤儿和残疾人士。课程有唐卡绘画、美术、书法、雕刻、版画、壁画、矿物和植物颜料制作等。

赤增绕旦说,学制为7年,前三年学习绘画理论及度量经,后三年学习时间传统制唐卡等技艺,最后一年绘制毕业作品及论文写作。

赤增绕旦于1979年11月出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他精通藏语和汉语。他为松潘县以文兴产作出了贡献。

在这里,人们感受到的是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和心平静气的修行。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挂在墙上,很多作品已经很优美了,但他们还在雕龙绣凤一样在精心绘制。

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感受到的是心灵的宁静,心灵的纯洁和意志的修行与磨练。美丽的文化传承铸就了美丽的文化中心。

图文 陈雪霏

图片新闻:新疆人民剧院上演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杂技晚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新疆乌鲁木齐人民剧院日前举办《阳光下的我们》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杂技晚会。杂技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拿手好戏,他们的演出非常精湛,解说感情饱满,音正腔圆。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编辑 陈雪霏

赵燕国彰:时尚衣品“彰之HOT”撞上“三喜”之“非对称较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19年,是著名演员、导演赵燕国彰人生中最有诗意的时光,年初,由他参与出演的王小帅品质电影《地久天长》斩获柏林电影节男、女主角的双熊大奖,除与王小帅一路南下的路演,赵燕国彰还要为接拍新戏做准备。

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进入了新片拍摄场地,忙碌之余未及抽身,9月22日,他的电影作品《非对称较量》即将登陆国内院线,这是一部集悬疑,探案,环境保护与企业牟利相冲突的,具有票房期待的品质电影。同时又有著名时尚衣品设计师的慕名相约,量身定制了“彰之HOT”独属于赵燕国彰的服饰衣品。

刚刚入秋,赵燕国彰就已经进入了一个金色的季节。

    “彰之HOT ” 源于赵燕国彰最初的成名作《插翅难逃》的人物体验,剧中那个面容青涩的小裁缝,留给了他许多创作、体验的空间。他诚恳拜师求艺,学习缝纫技术,“裁”   “剪”   “熨” “烫”,体验一番。 当剧中张子豪最初的那张脸展现荧屏时,观众只是看到了一个勤恳踏实愿意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的香港青年。那时的张子豪是抱着对未来的期望做自己的,《插翅难逃》至今依旧可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影迷,其根本原因是剧作家不是把一个坏人当做混蛋写,而是把一个怀有美好期望的青年 ,写成了一个可悲可叹的悲剧人物。

 所以,张子豪的那张裁缝的脸,那个娴熟的裁缝学徒的样子,都是这部戏中最重要的章节,如果没有这一段戏的衬托,就没有整部戏的完整呈现。如果没有赵燕国彰的完美塑造,尤其是那个小裁缝的完美塑造,这部戏也就失去警匪剧中的难得的人情味道。

因为这部剧,赵燕国彰对服饰制作有了最初的体验,由此也融入到了他的极具个性的服饰衣品中。他在与瑞典妻子结婚后,由于女儿出生时不到两公斤,无法正常穿女孩衣服。他自己裁剪,自己制作,亲自登缝纫机,包括每一粒扣子都是自己缝上去的。这一段时间也是让他额外的体验了做父亲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直到女儿长到可以正常的穿衣服时,他才停止了做父亲的幸福感受,为女儿随时随地贡献父爱。

从那时起赵燕国彰的心底里就住着一个时尚男人。在许多场合,他的服饰都会成为活动上抢眼的焦点。赵燕国彰已然成为了公众心目中非常讲究衣品的中国男人。

  今年,在赵燕国彰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推出了属于自己的时尚衣品“彰之HOT”。

  “彰之HOT”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服饰系列既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典雅、肃穆,又体现着欢脱与奔放,同时又将东方人的古意音韵融入了“武士之魂”阳刚与沉勇。使“彰之HOT”衣品具有清雅飘逸,谦谦君子的中国味道。


  “彰之HOT”系列时尚衣品,是100多种时装服饰的创造,基于时尚的中国文化元素的融合,“彰之HOT”推出了五大系列的服饰品牌:“时尚武风”、“清秋写意”“麻之味”、“竹海之韵”、“无问西东”。

“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总之今年的赵燕国彰因了《地久天长》,令国内外观众认识了一位中国观念青年的勇敢探索者——张新建,这个角色,给影片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颜色;9月22日他自导自演的电影作品《非对称较量》,即将登陆国内院线,这也是一部很值得期待有着明显赵燕国彰风格的电影作品。

    最近有消息称,《非对称较量》入围了釜山电影节竞赛单元。此时,赵燕国彰因了“彰之HOT”抚摸到了具有中国特质的时尚前沿。

    总之,赵燕国彰的时尚衣品“彰之HOT”撞上了“三喜”之“非对称较量”,这本身就是喜上加喜的“非对称较量”。

赵燕国彰不仅演电影,导演干得好,踢踏舞也不错。

相关视频:

来源:东方映像

特稿:两湖同乡会举行第六届端午诗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六月十五日两湖同乡会在Nacka Forum的会所举办了第六届端午诗会。活动开始前大屏幕循环播放着用瑞典语介绍中国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的各种习俗, 以及英文字幕加上解说的湖北宣传片,淡淡的古筝曲和古琴曲流动在会场,盛开的牡丹花,精致的粽子,各种水果及点心糖果,沏上了浓浓的家乡茶,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两湖同乡会会长刘芳主持并朗诵诗歌

两湖同乡会的会长刘芳女士首先欢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领事侨务部张磊主任,中欧文化协会陈雪霏会长和各位两湖同乡会老乡和朋友的到来,她还特别感谢不能到场的瑞典华人总会白亨利名誉会长对两湖同乡会本届端午诗会的大力支持。她说,洪湖水浪打浪和浏阳河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两首歌曲,因为对歌曲,诗歌和故乡的热爱,我们湖北和湖南的老乡走到了一起成立了两湖同乡会。自我们2013年成立以来,端午诗会在各界的支持下,已经举办了五届,成为瑞典侨界的品牌活动。她说,通过端午诗会,我们以诗会友,也发掘了不少诗歌创作人才,为端午诗会创作诗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天我们迎来了第六届端午诗会。

张磊主任首先发言,他说,这是他第二次到Nacka Forum, 上一次是六月一号参加吕长琳女士画展的开幕式,他赞扬了两湖同乡会成立六年来坚持做促进中瑞文化、经济交流工作。 他将中西方文化及处事哲学进行了对比,中国讲究中庸之道,与瑞典的lagom, not too many, not too little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鼓励大家做好中西文化的融通,并对此次诗会的圆满成功送上良好祝愿和诚挚的祝福。


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代表其协会和不能前来参会的会长发言,她说,除了第一次,她参加了所有其他的端午诗会。她认为这个活动很好地继承和传播了中华文化,楚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之一,有重要意义。

诗会在古琴曲的背景烘托下在座的人员均带来诗歌进行了朗读和吟诵。吴莹女士优雅的朗诵了袁放生先生的原创诗歌《我在北欧向你致敬》。张主任朗诵了诗歌《缕缕粽香》,借诗抒发了爱国情怀,并祝愿两湖同乡会会员以及瑞典华人端午安康,生活安好。陈雪霏给大家送上了一首歌曲《心的祈祷》。邱潇卉朗诵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端午诗歌《汨罗江神》,缅怀伟大诗人屈原,其忧国忧民以身祭国,举世合流唯子独清,众人皆睡唯子独醒的高尚情操让后人崇敬。柳航女士深情的朗诵了余光中的《乡愁》以及《浏阳河》,一诗一曲以寄思乡情。在爱立信工作的杨建和他的儿子父子齐上阵朗诵了苏东坡的诗歌,中华文化在孩子抑扬顿挫、饱含深情的稚嫩诵诗声中由此传承。刘芳会长朗诵了文天祥的《端午》,借古喻今,淋淋尽致地抒发自己浓浓的爱国情,她还用乡音朗诵了余光中的《乡愁》。付晓芳秘书长在会上唱起了湖北的民歌《龙船调》,活泼悠扬的歌声吧大家带回了湖北水乡。吕长琳姐妹合唱了歌曲《浏阳河》,大家也跟着一唱一和,气氛十分融洽。悠悠艾草香,粽子情意长。老秘书长吕长琳,头戴花环,在两个花童的簇拥下包着粽子,这个场景伴着端午诗会走过了6个年头,是她牵头出创意在瑞典举办中国的这个传统习俗,既是大家齐聚他乡对家乡思念之情的一种慰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九岁的李扶摇也为大家朗诵了《将进酒》和《月下独酌》。

在这个美丽的夏天,瑞典仲夏节前,我们聚在异国他乡,以诗会的形式纪念屈原,品茶,诵诗,听曲,叙乡情,共享美好时光。本届诗会在合唱“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中进入尾声,到场嘉宾和会员都积极参与其中,一曲洪湖水浪打浪仿佛带着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回到了故乡。会后大家依依不舍,互道珍重,相约明年端午不见不散!

两湖同乡会柳航,付晓芳和丘潇卉供稿。

图片新闻:瑞典“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暨安徽文化年黄山图片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暨安徽文化年黄山图片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依然在展览中。下面是部分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

这些图片展也将持续到7月30日。于此同时上海浦东新区艺术展将持续到7月30日。

图文 陈雪霏

今日头条:2019第六届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圆满结束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2019第六届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于6月2日圆满结束。本次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的主题是“中西合璧”音乐会主题:唱响中国梦,世界共合音。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政务参赞张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他说,本次音乐会的主题立意高远,唱响中国梦,世界共合音,就说中国梦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梦,也是包括瑞典人在内的各国人民的梦。第二,本次音乐会组织得好,因为这次音乐会是各大侨社共同参与的,体现了我们的向心力和团结力。第三是节目内容精彩,有歌曲,有舞蹈,有钢琴也有其他乐器,真是美美与共。参与的人也是老少皆有。可以说这是旅瑞侨胞追求美好生活的写照,也是旅瑞侨胞积极促进中瑞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

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常务副主任、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会长 季展有讲话: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一直支持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的活动,比如我们联合举办了2018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开幕式和闭幕式音乐会,除了中瑞艺术家和学生们,还有来自希腊和乌克兰艺术团体、英国、挪威的华人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音乐艺术无国界,是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可以在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音乐艺术交流是中瑞两国民众之间情感交融的最好方式,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的发展过程展示了斯德哥尔摩华人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 也是华人团体在北欧逐渐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是瑞典华人的精神家园。我愿借此机会,代表北欧国际交流协会,祝愿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以及中瑞两国人民在音乐艺术上有更多交流合作,用崭新新的姿态和努力,去创造更好的成绩,迎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斯德哥尔摩夏季音乐艺术节总策划人双焱说,斯德哥尔摩夏季音乐艺术节每年都吸引全世界的音乐团体和艺术团体的艺术家们相聚在斯德哥尔摩,在一个国际舞台上尽展才华,成为夏季最火热的文化狂欢节!今天我们迎来第六届国际艺术节同时也迎来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成立6周年庆典。协会单位还有瑞典Lilla Akademien 交响乐队、多位瑞典著名艺术家和指挥家、瑞京中欧北极之声青少年合唱团、北欧合唱研究所;合作伙伴有瑞典皇家音乐学院、Lilla Akademien 音乐学校、瑞典Gosskör 高斯合唱团、北京金帆交响乐团、中国民族舞蹈研究会、中国北京夕阳秀中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澳大利亚中华文化协会、澳大利亚黄河合唱团、英国朴茨茅斯华人歌舞团,挪威华人音乐歌舞团等。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不仅为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和本地的华人艺术家在音乐、歌唱、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民乐演奏,以及中国戏曲、武术表演方面提供一个发展交流的平台,而且通过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了与欧洲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为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和增进中瑞两国以及中欧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音乐会主持人方明洁和匡富阳。

本次音乐会的亮点是中西合璧室内乐队给昆曲伴奏,钢琴和舞蹈组合,有国际比赛获奖演奏员们的演奏,还有三个不同风格的舞蹈和旗袍秀。音乐会也云集了斯京华人歌唱家大腕儿邹荣美(旅瑞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教授),李佳(原北京轻音乐团独唱演员,师从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兰英)。

邹荣美的《我爱你中国》真是感动了每个人的心。

李佳的《玛依拉变奏曲》非常可爱动听。

另外最令人感动的是瑞典华侨场地青年演奏家吴晶继12月21日坠楼后奇迹般地康复过来了,而且是康复后第一次与观众见面。她演奏了《牧民新歌》。双焱给邹荣美,吴晶和小提琴演奏伴奏。

演出分六大篇章,首先是陈芃芃率领的北极光新舞社表演的集体舞《共圆中国梦》。

第二篇章是西风音诗,古典音乐,和儿童芭蕾舞。

第三篇章是欧华风韵,斯德哥尔摩国际比赛金奖获得者Leo Long Lindblom。

斯德哥尔摩国际比赛二等奖获得者韩雨荷,张正一,和刚在斯德哥尔摩第七届国际比赛中获得重奏组二等奖的王珈屿和陈飞驰进行了钢琴表演。

另外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匡富阳演唱了“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很不错。

杨龙演唱了Rebecca Courta. 是英文演唱,水平不错。

斯京著名京昆票友郝景霞演唱《长生殿》时用张熙儒的琵琶,双焱的钢琴,Diana Parhizgar的小提琴进行了伴奏,这也是本次音乐会的最大亮点,就是没有伴奏带的伴奏,都是现场演奏,中西合璧。

小号《黑色奥菲斯》很好听。

瑞典皇家音乐学院西班牙国际比赛金奖获得者双焱的钢琴独奏《肖邦革命练习曲》和张如玥的舞蹈也很匹配。

第五章最炫民族风,周虹带领的白玉兰旗袍队表演的《丝路印象》也很不错。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舞蹈《红旗飘飘》把音乐会推向高潮。

最后,音乐会在集体合唱《欢乐颂》中结束。

本次音乐会主办单位是ECCE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 协办单位是ABF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NIEA北欧国际交流协会。支持单位是夕阳秀中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瑞典皇家音乐学院 KMHStockholms stad 斯德哥尔摩市政府,Sundbybergs stad 松德比贝里市政府,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 瑞京中文学校,瑞京华人协会,瑞典华人总会,瑞中合作促进会,瑞典上海联谊会。 赞助单位:聚福园 Thai House, 东方伊甸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瑞典陈氏集团有限公司, 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 瑞典工商联合总会, 瑞京华人协会,瑞中合作促进会。

总策划双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本次音乐会是在各个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特别要感谢摄影师吴明和所有参加演出的演员和嘉宾。

出席音乐会的嘉宾有中国驻瑞典使馆经济参赞韩晓东、政治处主任陈季良、领事部主任张磊、办公室主任王昌宁、北欧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单振华、瑞典楚汉文化交流协会暨两湖同乡会会长刘芳女士、瑞典华人总会名誉主席、中瑞友好协会会长白亨利先生、瑞京协会名誉会长、瑞京中文学校奠基人杨丽然女士、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朱瀛盈女士、瑞典中文教师协会会长孙凯女士、瑞典上海联谊会副会长&秘书长谈继东女士等。
瑞典嘉宾有:瑞典皇家音乐学院原音乐系系主任Mr. Rolf Lindblom,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BRIX Belt & Road Initiative Executive Group 董事Mr. Hussein Askary
瑞典Vattenfall AB 工程师Mr. Mattias Hansson

 Dalarnas höskola 教学主任David Parhizgar,Dalarnas höskola  Mehran Nabizadeh,Dalarnas höskola Farah Nobakht,Raysearch Laboratories 公司的Lars Persson
 瑞典皇家工学院设计师Mr. Omar Jabri,舞台音响师Mohamad,场记:Billy。电脑荧幕PPT控制:曾宇晨

图:吴明 , 文: 陈雪霏

瑞典“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暨安徽文化年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暨安徽文化年6月3日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和夫人宋景丽女士、安徽省副省长杨光荣、瑞典文化部国际司司长托马斯.林德曼、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文化处教育参赞曹叠峰和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会长段茂利等。大约100多名中瑞文化人士和汉学家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女士首先介绍了本次文化节的情况。她说,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于2016年9月建立,其目的就是作为中瑞之间的桥梁来宣传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本次瑞典“中国旅游文化周-美好安徽”暨安徽文化年主要是展示中国安徽省的各种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安徽著名马派皮影艺术。陈晓参赞说,明天将邀请瑞典小朋友来这里观看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中国皮影艺术,希望瑞典小朋友们喜欢。现场还会有黄梅戏和徽剧表演。在楼下,还有上海浦东的绘画展览,反映浦东的新貌。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在致辞中说,国与国之间进行文化交流是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友好相处,友好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瑞典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源于两国人民的历史交流,是两国人民的自由选择,我们尊重彼此的历史和文化,尊重彼此的价值观和理念。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民族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就是中华文化一以贯之的包容和海纳百川的最好证明。

桂大使说,希望中瑞两国人民彼此欣赏对方的文化,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共同把这个世界建立得更加绚丽多彩。他说,他在同瑞典文化大臣林德交谈时同意彼此应该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因此,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举办了美好安徽文化周活动,目的是让瑞典人民了解中国的美好河山,进一步了解伟大的中国人民,和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

桂大使说,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我们始终希望这个世界百花齐放,是丰富多彩的,是各种文明彼此包容和相互欣赏的,希望本次活动能够加深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安徽省副省长杨光荣向大家介绍了安徽省。他说安徽省文化底蕴深厚,文房四宝就出自安徽,旅游资源丰富,黄山,九华山都在这里,八百里长江,八百里淮河,八百里巢湖都在安徽。杨副省长说此次访问瑞典的目的就是展示安徽文化旅游业的多姿多彩,他真诚邀请瑞典朋友到安徽旅游。

瑞典文化部国际司司长托马斯.林德曼说,今天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这个活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个中心地理位置优越,非常漂亮,是文化交流的理想境地。借此,他也想告诉大家,瑞典今年也要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文化促进活动,希望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双边关系。

安徽独特的迎客松。

随后,观众们观看了美丽安徽宣传片,让人感觉安徽有山有水,人杰地灵。安徽也是四季分明,各种色彩交相辉映。

安徽省徽京剧院一级演员陈晓峰首先表演了古琴独奏《风摆柳》。陈晓峰和安徽乐团二级演员邵先国表演了琴箫合奏《梅花三弄》和《关山月》。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邬云和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二级演员赵章伟表演了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果然喜从天降”。

安徽省徽京剧院一级演员王丹红和汪育殊表演了《白蛇传》选段 “苏提春晓”。

除了戏剧表演外,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学华剪纸也在这里展示,受到中瑞朋友的欢迎。

商派面塑(淮北)、洪滨丝画(马鞍山)、徽州雕刻(黄山)、葫芦烙画(合肥)以及40多幅摄影和绘画作品都在这里展出。正如陈晓参赞说的,非常有文化多样性,各种文化艺术形式都有。

五点半钟,人们又观看了皮影戏的精彩表演。安徽省级非遗传承人马飞和合肥马派皮影戏传承人马默轩演出了《夫妻双双把家还》,《斗鸡》和《孙悟空二龙山捉妖》活灵活现非常精彩。

马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出生于皮影戏世家,其家族已经从事皮影艺术100多年了。马默轩只有13岁,但是,唱腔铿锵有力,语言流畅幽默。

出席开幕式的瑞典朋友都表示安徽文化周很有意思,展示了多种不同的文化特色。开幕式上还展示了各种安徽小吃,例如绿豆糕和芝麻糕。

本次文化周将持续到6月10日,4号,5号都有表演。欢迎大家前去观看。具体日程,请参看 中国文化周活动日程-China cultural center。 www.cccstockholm.org。

桂从友大使出席斯德哥尔摩“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并为获奖者颁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6月2日,瑞典瑞京中文学校承办的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瑞典分赛区比赛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杨龙、匡富阳和陈嘉欣获得第一名。桂从友大使出席观看比赛,并为获得一等奖的选手颁奖。

本次⽐赛是由国务院侨办,北京市政府,中华全国青年 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由瑞典瑞京中⽂学校承办的海外侨务交流性活动。 ⽔⽴⽅杯中⽂歌曲⼤赛⾃ 2011 年创办以来 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 8届,⼤赛分设了青少年组和成⼈组。

2019年⽔⽴⽅海外华裔中⽂歌曲⼤赛瑞典分赛区通过层层选拔, 有11名选⼿在众多选⼿中脱颖⽽出,通过今天的决赛,最终会选拔出了以上三名选⼿代表瑞典前往北京参加总决赛。

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赛的主要目的是弘扬中华⽂化,促进华⽂教育,吸引更多的海外华裔朋友学习中华⽂ 化, 传播中华⽂化。瑞京作为北欧历史最悠久的中⽂学校,也⼀直秉承着这个理念,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

评委
匡富阳
杨龙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DSC_1188-1024x681.jpg
陈嘉欣

杨龙、匡富阳和陈嘉欣获得一等奖。桂大使为他们颁奖

杨龙、匡富阳和陈嘉欣获得一等奖。桂大使为他们颁奖

刘倩、苏梓贤、金欣蕊、叶祉恒获二等奖,王优然、夏艺凌、路易和路童获得三等奖,瑞京中文学校奠基人老校长杨丽然,王海琳校长和张文颖校长为他们颁奖。

本次大赛评委阵容强大,有瑞典华人女高音歌唱家邹荣美、女钢琴家双焱、民族歌曲歌唱家李佳、小提琴和钢琴音乐家王璐和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朱盈瀛和斯京春晚总策划博士生导师徐晓军。

选手们演唱的歌曲是 匡富阳“时间都去哪儿了”,杨龙“慢慢”,陈嘉欣“卓玛”。刘倩“九儿”,苏梓贤“想要有个家”,金欣蕊“红玫瑰”,叶祉恒“Always Online”. 王优然“一次就好”,夏艺凌“等下一个他”,路易“雨蝶”,路童“从前慢”。

本次活动得到BROMMAVIK HOTEL,安顺行食品批发公司和瑞典工商联合总会的支持。

比赛活动由瑞京中文学校方明洁老师和李程音同学主持。

值得一提的是杨龙是来自银雪平。以97分的高分获得第一名。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其实是搞平面广告和开店的,父母也不是搞文艺的,但是,他父母和他本人都是从小就爱好文艺,虽然不是专业的,但是,在业余歌手中是非常突出的。

第六届两湖同乡会年会暨长琳油画作品展开幕式在Nacka Forum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2019年6月1日下午,瑞典两湖同乡会在Nacka Forum的会所召开了第六届年会,成功进行了换届选举。刘芳会长再一次当选,继续连任会长,付晓芳女士当选为秘书长,柳航女士当选为出纳。

刘芳会长用瑞典语和汉语主持了开幕式。她首先欢迎各位嘉宾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到Nacka出席开幕式,她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两湖同乡会面向瑞典社会举办的文化活动,并感谢大使馆和图书馆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她说,过去的一年中,两湖同乡会团结在瑞典的湖北湖南老乡,成功举办了第五届端午诗会,这是我们两湖同乡会在瑞典侨界的品牌活动,两湖同乡会将于六月十五号举行第六届端午诗会,欢迎大家参与。去年,我们接待了湖北省及湖南省的来访团,我们也组团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华创会,促进瑞典和湖北的商务交流,得到瑞典参会企业的好评。今年四月,湖北省工商联合总会给两湖同乡会下属的瑞典楚商会授牌,成为工商联在瑞典的联络处。我们会再接再厉,努力做好促进瑞典和湖北湖南的交流工作,今年我们将继续组团参加华创会。

作为今年年会活动之一,同乡会老秘书长吕长琳的油画作品展“他乡 故乡”在纳卡图书馆举行了开幕仪式。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侨务部张磊主任,Nacka Forum图书馆馆长卡勒先生,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副主席Stefan先生,瑞典工商联代表,两湖同乡会理事及会员。

张磊主任在开幕式上用英语和汉语致辞,张主任首先祝贺吕长琳女士画展开幕,感谢两湖同乡会所做工作,感谢纳卡市图书馆为画展提供支持。他说,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此次画展的主题正合中国诗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希望大家共同欣赏长琳女士的作品之美,从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卡勒先生在发言中说,当刘芳会长和他联系,讲述长琳的康复故事,展示长琳的作品,他非常感动,图书馆非常愿意免费提供展位展出长琳的作品。他在发言中还表示乐意同两湖同乡会继续合作,开展更多的瑞中文化交流活动。

长琳的先生悠然非常感谢两湖同乡会对长琳的大力支持,让长琳有机会在图书馆举办画展。他介绍了长琳绘画的历程,他说长琳中风后拿起画笔,利用绘画的方式作为康复锻炼,激发了长琳的艺术细胞,画出非常有感染力的作品。油画展将持续到八月一日,他也欢迎喜欢长琳作品的朋友到家里去做客,家里有更多作品。

图文:两湖同乡会提供

庆祝联合国中文日庆祝全荷最大学校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成立二十周年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 张卓辉 (文/图)

     中国国务院侨办授予荷兰的三所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之一,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20周年校庆于2019年4月20日在鹿特丹(Rotterdam)伊拉斯姆斯大学剧院举行。当天适逢联合国中文日,驻荷兰使馆临时代办陈日彪、领事部主任蒋华、秘书袁春华,鹿特丹市代表、荷兰华校师生,来自中国的华教院校代表,以及国内的专家学者,荷兰朋友,丹华的名誉主席,学生与家长代表,和曾经服务过的教师员工,同时还有来自邻邦德国波恩华侨中文学校代表等共800余人出席校庆仪式。

国家市立图书馆首个汉语阅读区

     校庆为期两天的首日,19日在鹿特丹的市立图书馆,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汉语阅读区开幕仪式”。这个拥有18个分馆的荷兰海港城市图书馆,有了一批中文书籍,特别开设了汉语阅读区。这在荷兰还是首个出现汉语阅读区的市立图书馆。

    出席开幕仪式的,有鹿特丹图书馆的馆长和职员、中国暨南大学出版社的代表、暨大华文学院和来荷参加丹华中心成立20周年庆典的国内专家,以及丹华文化中心师生和荷兰中文学校代表近百人。

中国驻荷大使馆领事部秘书袁春华也参加了开幕仪式。

    汉语阅读专区的首批500本图书由暨南大学出版社赠送,包括中国文学作品、中文教材、历史文化以及生活类等多个方面,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但是,相信从类别和数量日后还会逐渐充实。受因故未能前来出席活动的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徐义雄委托,邵宜宣读了贺信,并代表暨南大学出版社向Theo Kemperman赠书,李佩燕赠送了丹华20周年校庆专刊,所有书籍都将由图书馆登记入库收藏。

    东起中国广州湾,西抵荷兰鹿特丹,“一带一路”的欧洲终点,久居世界第一大港的荷兰鹿特丹和现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中国上海缔结为姐妹城市,也是中荷首对友好城市(目前,两国建立了姐妹省份12个姐妹城市32个),迄今40周年(1979-2019),今年两国为之将有隆庆。在仪式上,鹿特丹中心图书馆的馆长Theo Kemperman介绍说,在图书馆曾经建立了一个上海之窗。但是,图书馆方面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中文书,这个愿望,在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的协助下实现了。他希望,鹿特丹有更多中国人成为图书馆的会员,利用这个园地,长知识,交朋友。

    无独有偶,据丹华文化中心的老师郑淑萍的介绍,中国暨大出版社代表团当年访问丹华学校,表示愿意捐赠部分汉语书籍给海外人士作为学习汉语的参考,丹华李佩燕校长与暨大出版社一拍即合。丹华并通过荷兰朋友,与鹿特丹中心图书馆洽谈和多次商讨,终于达成了合作关系。鹿特丹的图使馆决定接受暨大赠送的汉语书籍,充实库存,并建立汉语阅读区,为荷兰华裔和汉语学习者提供学习场所。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长邵宜受未能前来出席活动的暨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徐义雄委托,宣读了贺信。信中说:“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帮助当地华文学校办学,广大鹿特丹读者从中能有收获。鹿特丹是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汇处,广州正致力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希望中文阅读专区能够成为新的窗口,增强两地交流,增进友谊。”

 大使馆领事部秘书袁春华,以两个孩子的父亲的身份,讲述了教孩子学习中文的经历和重要性。在荷兰,无论对中国感情态度如何,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中文越来越重要。    

曾经为丹华和鹿特丹书馆牵线并一直关注丹华多年的荷兰观景台文化中心代表Linda Malherbe,也介绍了他们的一个以鹿特丹三户家庭为主角的摄影展,其中就有华人家庭的孩子学习中文的图景。丹华的老师杨立红则在一辑微信中引述:“鼓励在荷兰的汉语教育,这非常重要,无论在外交服务或者安全方面,让业界对中国语言和文化有足够的了解。”

联合国中文日举行校庆意义重大

    “荷兰是欧洲开展中文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领事部最近介绍。在校庆开幕式上,陈代办代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向丹华的全体师生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华文教育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弘扬的“留根工程”、海外华社繁荣发展的“希望工程”,也是惠及海外侨胞生存发展的“民生工程”。荷兰华文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华教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接续奋斗。他充分肯定丹华20年的办学成绩,对于推动鹿特丹地区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激发华裔子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促进中文在当地的传播、增进中荷文化交流以及人民间的理解和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希望丹华再接再厉,以20周年庆祝活动为契机,推动学校取得新的更大的进步。同时,他赞扬了李佩燕校长以无私奉献、执着忘我的精神从事教育工作50年,希望广大华教工作者继续发扬华文教育精神,推动荷兰华文教育再上新台阶。他勉励荷兰华裔青少年好好学习,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宝库中汲取精神营养,为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作出自己的贡献。

 鹿特丹市长哈迈德·阿卜塔立(Ahmed Aboutaleb)特地写来贺信,祝贺丹华成立20周年。“语言和文化是中荷友谊和交流的纽带。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有益于促进中荷各领域的友好交流,有益于加深中荷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这正是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的重要价值和角色。学生们在鹿特丹及周边地区长大,能在丹华学到更多有关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知识,能受益于中荷双方的文化。这不仅有益于华人社会,也有益于整个城市。”

    20年栉风沐雨,20年春华秋实。丹华中心的创办人之一、现任校长李佩燕在致辞中总结该校校风时候说的四句话:坚持、创新、活力和凝聚,乃为经验之谈。她对来访者介绍了《丹华20周年校庆专刊》中贺信选取了本市长,跟中文教育有关的国内的大学、同为国务院侨办华文示范学校的另外两所兄弟学校(乌特勒支中文学校和安多芬中文学校)和常年友好联系的德国波恩华侨中文学校的贺信。还有华文教育专家的期望、校歌的诞生过程和校长和主任的感言等。

     4月20日,这天,也是联合国的“中文日”这个活动已经有近10年了。2010年,联合国发起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日,即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旨在推动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其中,联合国中文日被定在中国24节气之一的“谷雨”日,以纪念传说中的“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此后每年4月,联合国都通过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多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当天又是中国的24节气之一的“谷雨”。正如中国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书记纪秀生在致辞中所说的:“谷雨谷雨,雨生百谷,润物无声”,这显示了丹华给社会,给世界带来的“润物细无声”的贡献。校庆地点于马斯河畔的这所具有人文气息的大学是世界著名的大学礼堂以荷兰十五世纪荷兰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伊拉斯谟(Erasmus)名字命名,在不同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多次进入百强之列。实令丹华学子感受一番大学的气氛。

论坛座右铭“新探索·新发展·再出发”

     袁春华代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祝贺论坛召开时指出,本次论坛以“新探索·新发展·再出发”为主题,既有丹华20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又有新时代世界华文教育理念的探索和研究,以及华文教育性质、功能与使命的阐述和发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蕴含深刻,将会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并开展华文教育工作。

    李佩燕校长介绍,虽然丹华此前多次举办过各种论坛,但像本次高水平、大规模,汇集国内华文教育顶尖专家,代表世界华文教育最高水平的论坛,尚属首次,这也体现了国侨办和国内高校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关心和支持,她对此表示感谢。

     她诠释了本次论坛的主题,“丹华一直走在荷兰华文教育的前列,我们接受各种新的信息,同时不断进行新的探索;荷兰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华文教育,华文教育取得了新的发展。”她说,“成立20年来,丹华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已是历史,我们要以现在为新的起点,再次出发。”“昨天的回忆,我们珍惜,因为她留下了我们砥砺前行的足迹;明天的憧憬,我们向往,因为我们将为丹华再创辉煌。我们以此表达对伟大祖籍国母亲的深切之情,我们一片丹心为华教。”李佩燕深情地说。

     早年留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获博士(阿姆斯特丹大学)学位,旅荷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现为福建厦门大学华侨历史学家李明欢教授作了题为《丹华经验之意义和启示》的讲座,介绍了欧洲华人社会历程和欧洲中文学校概况,特别分析了丹华的经验与启示。她认为,丹华的成绩体现在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经验在于有一位懂教育、善管理的好校长,凝聚了一群爱学生、会教学的好老师,在不断创新和超越自我进程中建立并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制度。

贾益民教授、邵宜教授和李嘉郁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新时代世界华文教育发展理念》《谈谈华文教育的“标尺”》和《华文教育的性质、功能与使命》的主旨演讲,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以及未来方向,并就如何做好华文教育提出了具体意见。

     温故知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成立的“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时,便由李佩燕校长亲自为该中心在荷兰、比利时、德国发行量最大的荷兰出版大4开26版的月报《华侨新天地》中辟有半版“桃李园”,撰写报导鹿特丹区中文教育动态,创办了欧洲第一个推动华文教育的专刊。与此同时,荷兰侨社知识界人士对该中心也予以大力支持:全荷乃至西欧唯一中文粤语电台节目荷兰国家广播公司(NPS)的“荷华传真”主持人、改革开放初期电影“雅马哈鱼档”作者、原任广州师范大学讲师黄锦鸿先生担任了该校的教师;李校长与黄锦鸿,潘慧英,马岭梅老师为丹华教育中心编撰中文教材《中国语文》、《中国历史文化故事》、《中国地理旅游》、《学说普通话》;《星岛日报》欧洲版记者、“荷比卢华人写作协会”(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常务理事赵安玉女士担任了该中心的顾问。从而促进了本中心健康成长。诚然,自1996年10月,旅荷华侨总会和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等发起召开了“首届欧洲华文教育研讨会”,对欧洲各国促进与推广华文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欧洲中文教育发展与交流,由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荷兰中文教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侨联(欧洲)中文教育研讨会”于2006年7月4日至6日在荷兰举行。来自荷兰及欧洲15个国家的200多名华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主办方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毕传有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说,自上世纪70年代欧洲华侨华人开办中文教育以来,欧洲的中文教育蓬勃发展。于是,荷兰中文教育协会会长陈华钟在会上忆述,1999年由侨领黄音的鹿特丹丹华中学和李佩燕的鹿特丹青年文化学校合并而成的。在鹿特丹誉为“欧洲桅杆(Euromast)”的高耸电视塔下面还有一座中式风格的丹华亭,就是多年前由黄音任鹿特丹华商会会长的时候,由鹿特丹华商会牵头,动员荷兰华人捐款建造,送给鹿特丹市政府的礼物。也由于鹿特丹和中国上海是姐妹城市,丹华亭的建造,得到中国方面的鼎力支持。因此,现在 “一片丹心在华教”,就是中国华侨大学华文学院为丹华中心创作的校歌名字,从华文教育的角度重新诠释“丹华”,突破了原有的含义,得到丹华中心的接受。  

从事业教育事业逾50年杰出贡献

   论坛结束后,李佩燕代表丹华和北京华文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北京华文学院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专门招收归国华侨学生的补习学校,是目前中国内地唯一一所专门面向海外华侨华人子弟开展华文教育的专业院校。

丹华办校宗旨是:致力于海外华文教育创新教学,努力提高华文教学质量,培养掌握高水平汉语的华裔学生和成人外国学生。学校设有幼儿部、小学部、中学部、高级语文班和成人汉语班共约24个班级,拥有一支近40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30多名教师持有华文教师资格证书,这些资格证书是国侨办统一培训,统一考试,统一颁发证书的,于是较之荷兰全国现有近40间华人创办的中文学校,丹华名列前茅。目前学生约有500多人,而迄今共有2000多名学生获得各级汉语水平考试(HSK)证书。

    1969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李佩燕女士,先后从事对外汉语和海外华文教育工作长达50年。到荷兰前她在中山医科大学汉语教研室和艺术教育教研室任教,担任《大学语文》以及留学生、博士研究生汉语课程,编写《大学语文》和留学生汉语教材。1993年旅居荷兰,她创建鹿特丹青年语言文化学校并担任校长,曾任荷兰《中文教材发展计划》主编。1999年与黄音先生合作创建丹华文化教育中心,任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校长。同时兼任荷兰中文教育协会高级顾问,欧洲暨南大学校友会名誉顾问,中国北京侨办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海外常务理事。2007年11月,李佩燕女士荣获中国国务院侨办颁发的“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2011年丹华文化教育中心也被中国国侨办授予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近年来,她的事迹载入了中国华侨大学《华文教育年鉴》(详见附件该年鉴2014年资料),被摄制作成《华校掠影》专题:《李佩燕校长》简介传播。中国华侨大学是中国第一所以“华侨”命名的高等学府,是国侨办与福建省、泉州市、厦门市共同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全国拥有境外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

    校庆活动高潮迭起:播放了丹华20年华文教育历程视频,演唱了专门创作的校歌《一片丹心为华教》。丹华150名学生和30多位教师表演了歌舞、武术、朗诵等精彩节目,展示了海外华文工作者热心为推广中文教育,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感人故事。校庆结束但好戏连场,接踵4月22日,由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校长李佩燕和主要负责人陪同来自北京华文学院、华侨大学、暨南大学和厦门大学的10多位华文教育专家和学者访问团,前往比利时根特华协中文学校,举办专题演讲,与该校老师进行交流,受到了根特华协中文学校校长李鸿添及其校方的热情接待。并且于23日,访问团一行到根特大学考察,与根特大学国际关系部及“中国平台Het Pand”负责人和老师进行交流。探访根特大学东方语言学系,与著名汉学专家巴德胜教授进行了交流。

诚然,意犹未尽,且未雨绸缪,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日前已发出宣传单张,广而告之将于6月15日和6月22日举行2019-2020年开放日欢迎新生和家长到各班听课,再接再厉迎接新学年。

(部分图片来自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

老兵的心声:红色之旅瞻仰毛泽东刘少奇故乡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约记者 黎玉庭、简玉华、范志临和张卓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是民族最闪光的坐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全国各参战部队老兵们引以为骄傲自豪地是:“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

491团6连(含原4连)对越作战胜利40周年纪念大会在长沙隆重举行

撰文:(连州)黎玉庭(河北)简玉华 (长沙)范志临 (荷兰)张卓辉

         摄影:(河北)李德  (韶关) 于振存

    为了永不忘却的记忆,与全国各参战部队老兵们一样,164师491团6连(含原4连)对越作战胜利40周年(1979—2019)纪念大会于今年3月18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

     当天,来自河北、湖南、广东(广州连州、韶关)广西、山东贵州、福建、江苏、海南、江西、四川等省市地区的该团6连(含原4连)老兵代表们及其家属逾百人汇集长沙通程麓山大酒店参加为期3天的大会。不少人已年过半百,或年逾花甲,不少人夫妻同来,还有的携家眷、带儿孙,表征着红色之旅,薪火相传。从2015年起由简玉华组织战友聚会已历3次,第一届2015年广东中山、第二届2017年广西北海。第四届2021年相约贵州,正未雨绸缪。本次第3届聚会组织策划原六连指导员,战友联谊会会长简玉华战友联谊会秘书长易开云(战时一营书记)、联络员范志临等老战友担当。原六连连长祝其龙为今次聚会参加聚会战友点名。大会老兵代表们永远不忘血染沙场的战友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灿烂的青春、永远留守在南疆黄土上为国捐躯的英烈们,全体起立向参战烈士默哀,致敬!大会向因故(病)未能前来的首長,老战友致电(信)慰问,向参战英雄们褒奖弘扬。正如老兵即兴诗诵:

《六连雄风》

(含4连战友)

(广州)杨汉波(韶关)何建达 (长沙)范志临

六连老兵聚长沙,

八一军旗映朝霞。

对越作战四十载,

卫国业绩人人夸。

群雄英名旌添彩,

廿岁青年今花甲。

倘若冲锋号再吹,

操枪陷阵敌寇垮。

     1979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对越进行自卫反击、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1979年2月17日凌晨6点25分,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打响,我军万炮齐发射向越军阵地,同时以数十万兵力,从南疆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向越南境内进攻,英雄六连随部队赴桂英勇参战,冒着越军疯狂的炮火,踏上了布满地雷和竹尖陷阱的征程!

    战时任职:原491团2营副营长(原六连老连长),到坦桑尼亚参加维和部队回国后任团副参谋长魏东富,团政委陈国华,二营营长徐乐标,4连指导员黎玉庭(战友联谊会顾问),团政治处干事陈雄(5连指导员,战友联谊会顾问),6连副指导员简玉华,6连连长祝其龙(后任)等领导以及老兵代表先后满怀激情地发言与总结,重温所在连队对越自卫反击战各个战役各次战斗的胜利历程,大家都为参加攻克谅山战役的重大胜利骄傲自豪。犹新记忆:团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二营为攻打谅山预备队,拳头连4连在指导员黎玉庭率领下攻取班感,英雄连6连在副指导员简玉华与连干部伴随火炮靠前指挥下攻占波寮,为大部队攻进谅山打开了大门。除由司徒副连长率二排配置军坦克连进攻外,6连副连长彭培祥身先士卒率领一排英勇作战,其中从福州部队调来补充兵的四零火箭炮手欧阳宗星,进攻时发现敌火力点,一炮即把它消灭,但他也受了伤,可顺手就地捡起一杆步枪,一枪把来敌干掉,当时给他报了一等功。此战6连光荣牺牲1人受伤9人,毙敌10多人,缴获一大批军械和物资。连队在攻克谅山时还占领了敌军械弹药库。作为164师主攻团的491团从广西北山方向突击直攻谅山。冲锋陷阵,英雄杀敌,不怕流血牺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坚攻战斗,有的为国捐躯。全体官兵历时28天的艰苦奋战,插坂然、打昆仑、攻巴外山、打波寮、战谅山,五战五捷。大家经过烽火硝烟,铁血洗礼,体现了“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491团3营首克谅山,占领省府大楼,当时战斗至3月2日晚,越军的零星抵抗被肃清,谅山北市区全被中国军队控制。谅山战役至此结束。中国军队占领此处,再向南已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了。如果中国愿意,饮马河内也是指日可待。越南首都此时已是一片混乱。3月5日,我国宣布:“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3月16日我们胜利凯旋归来!491团受中央军委嘉奖,荣获攻克“谅山第一团”称号!六四连隶属师团所在的55军一战成名,在此次对越作战中歼敌1.3万余人,成为东西二线9个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东线集团由开国上将,广州战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温故知新,赋诗铭志:

《直捣谅山建奇功》

(连州)黎玉庭 (广州)陈雄 (韶关) 于振存

血染征衣怒火红,

直捣谅山立头功

今朝长沙聚会日,

英雄干杯震苍穹。

年逾花甲精神砾,

弹洞战旗飘心中。

嘹亮集合号再响,

扛枪归队又进攻。

英雄六连所在营团隶属164师创建于解放战争初期的松江省(今黑龙江省),1948年10月归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建制,同年编入第四野战军,随同大军入关南下华北、华中(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华南(曾在长沙区域参加著名的衡宝战役)至饮马珠江,桂西剿匪。1952年11月编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序列,其第5任军长白忠耀将军就出自164师491团2营6连,已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且年过半百的他屹然率部参加对越作战,战绩彪炳,全军楷模。在5、60年代,部队卫戍湘粤;70年代驻守粤东,及赴毛主席“五·七”指示的发祥地军垦牛田洋,继而全师曾在当地抗击“7.28”特大飓风海啸,当时,包括年仅29岁,后为前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内218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分配师属各团营大学生连劳动锻炼,并与全体官兵一起投入这场史无前例的抗洪抢险,引起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注。……,进而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前在汕头牛田洋被评为“硬骨头连队”,对越自卫还击战被评为“英雄六连”称号!

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靓丽。80年代未90年代中,六连(含原4连)当代老一辈官兵陆续复员(退伍)转业到地方,倾情投入祖国改革开放,民族复兴大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忘我积极长效贡献。例如黎玉庭于80年代中转业,90年代初任连州市侨办主任、1996年调任连州市外贸局局长外经委副主任;陈雄转业后任广东省法院司法干部、律师;已毕业于南京高级陆军学校,晋升为二营付教导员简玉华1986年转业河北香河市外贸局任要职。又如70年代中,二营报道组赵志刚(原机枪连),吳中原(原4连)两位组长同期复员不久分别考入广东省(高级)党校毕业,赵志刚擢升韶关市委组织部和国土局任要职。吳中原则留广东省委讲师团后受派遣澳门新华社办公室,继而调香港的中国亚太“一带一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任要职。值得一提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1999–2019)隆庆。……,我团营能人辈出国家栋梁的他们都努力勤奋工作至退休,夕阳无限好,壮丽享黄昏,各人(户)欣获“光荣之家”,含饴弄孙 ,天伦之乐时也不忘承前启后发扬六连的优良传统。的确—

《六连硬汉》

(韶关)赵志刚 

当年浴血奋战,

今日镇守海防。

继承红色遗志,

赞我六连硬汉!

《英雄辈出》

(香港)吴中原

抖落硝尘膺勋功,

北战南征烈火熊。

六连雄风今犹在,

精兵辈出当年勇。

《鏖战南疆》

(北京)张树良

雄师黑水建奇功,

又历南疆战火熊。

血热旌旗添异彩,

儿郎不减少年容。

席间,与会老兵们共叙昔日军旅生涯,战斗友谊;畅谈今天工作与生活,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等。大家一同合影留念,一起互留联系方式(地址、电话与微信号),气氛热烈非凡。与此同时,军嫂、眷属、孩童们等组团即兴精彩表演唱,传承红色基因,洋溢家国情怀。“……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大会期间,组委会组织大家去长沙橘子洲头,游览毛泽东主席青年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春游橘子洲头》

(河北)简玉华 (长沙)范志临

橘子洲头姹嫣红,

六连聚会兴致浓。

入伍初衷卫国防,

指点江山毛泽东。

樱花夹道迎老兵,

犹如凯旋归途中。

并肩列队英姿飒,

江畔朝阳展新容。

去韶山市韶山冲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大家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圈。1993年12月20日,毛泽东铜像揭幕仪式举行,江泽民同志专程来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到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参观刘少奇故居及其纪念馆(刘少奇出生以及度过童年及少年时代的四合院式房子),集体向刘少奇铜像敬献花圈。当地东距省会长沙50公里,南距韶山市毛泽东故居37公里,西距县城30公里,均有公路相通。1982年冬,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题写:“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

此时此刻触景生情,距湘万浬之遥,已旅居欧洲荷兰逾廿八年的原六连老兵张卓辉,情深意切地撰写,驰电调寄诗一首:

《我曾经见过他》

——纪念毛主席诞辰126周年,旭日临窗欣然命笔

我曾经见过他,

肖像掛在学校课室墙正中。

我曾经见过他,

天安门上挥手致意游行的学生与群众。

我曾经见过他,

语录、著作教导伢思想启蒙。

我曾经见过他,

青年成长康莊大道艳阳彤。

我曾经见过他,

指示解放军学全国人民要立新功。

我曾经见过他,

部署”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抗击“北极熊”。

我曾经见过他,

支持世界人民反对美帝斗争声明义愤填胸。

我曾经见过他,

见证中共一大唯一西方人马林描述湖南代表笑貌音容。

……

百廿六年,已侨居欧洲荷兰的我依然能见到他啊,

日出韶山冲,

日出东方红,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 备注]

(1) 1970年5月20日,毛主席发表了《支持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的声明》

(2)马林(中文名)为荷兰人,受共产国际派遣出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届代表大会,他是出席大会唯一西方人。而今荷兰南部一座立交桥以他原名Henk  Sneevliet  命名,以纪念这位荷中友谊第一人。

编辑 陈雪霏

老兵的诗篇:战火中的青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涌现出很多英雄。他们对于青春的记忆依然非常清晰,非常难忘。以下的诗篇是两位老兵在广西的战友聚会后抒发的真实情感。

诗歌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1919-2019)之际,战友们用年轻的生命和热血谱写出从戎卫国壮丽青春。

《战火中的青春》

——聚会广西宁明

高大秋(湖南岳阳)周建强(广东韶关)

差十年就是半个世纪

暑往寒来

冬去春回

我们已翻破了四十本日历。

沧海桑田,

斗转星移。

我们已期盼了四十个轮回。

终于,

在连首长的召唤下,

有了这次宁明的盛大聚会。

四十年的等待,

四十年的追忆。

四十年的思念,

四十年的回忆。

今天,

在宁明了却完

全部的心意。

三天聚会,

释放了久违的情义。

见证了欢笑,

见证了热泪,

见证了战友的渐渐变老,

见证了首长的健康身体。

感谢您!

连长,指导员!

有了您的倡导,

才有这次完美的聚会。

感谢您!

给了我们四十年后

再次叫声连长,指导员的机会。

感谢您!

用那广东腔的普通话,

再一次跟我们上课,

重温过去,

幸福的回忆。

再一次体会那热血沸腾的

立正,稍息!

四十年的历史,

音,还是当年那么宏,

腔,还是当年那个调,

保存着从前的原汁原味。

您那亲切的声音,

熟悉的身影,

让我们恍惚穿越,

再次回到了昨天的连队。

二,追忆

多少年相见梦里,

多少回涕哭流泪。

多少年默默念起,

多少年盼来边陲。

今天的我,

终于来到了你的墓地。

熟悉的名,

冰凉的碑,

刹那间,

我哽咽,

我抽泣,

难自己。

手持香纸叫你名,

战友啊!

迟来的我

来看你。

你不要恨我,

其实我从没把你忘记。

四十年了,

我时常唸叨,

时常提起。

是您,

每次战斗,

总是带领尖刀班冲锋在前。

把危险留给自己,

安全让给了连队。

那怕是负了伤,

也不肯撤下治疗休息,

因为您心里,

放不下全连战士的安危。

硬是带着包扎的伤体,

与敌拼杀,

直至流尽最后的一滴鲜血,

才倒下您坚强的躯体。

是你!

你是我的新兵班长,

第一个教我持枪,

第一个教我叠被。

第一个带我走下牛田洋的泥里,

第一个帮我别上领章帽微。

那时,

因为太苦,

你怕我们想家,

总是逗我们开心,

陪我们游戏。

我们也很玩皮,

时不时用家乡话逗你,

你还鹦鹉学舌,

跟着乐此不疲。

战场上的你,

带领全班,

宁死不屈,

英勇杀敌。

在我连最后一战的战斗中,

你还是倒在了巴外山的阵地。

喔,还有你。

谁家的孩子,

长得这样帅气。

因为帅,

也就当了指导员的通迅兵。

在巴外山顶峰的返击战中,

我和你并肩站在齐胸深的战壕里。

在子弹打中你头部的前一秒,

你那冲我的最后一笑,

是多么的甜蜜与稚气,

以至于,

永远刻在我的脑海,

成了我一辈子抹不掉的回忆。

还有你!

从牛田洋到广西,

我们一直在一个班里,

同样的青春,

同样的年纪。

整天的泥水汗水,

使我们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

二月二十八日下午,

我连在遭遇战中,

你奉连长的命令,

寻找副连长的伤体,

结果,

你也倒在了血泊里。

兄弟啊!

我用希望与期盼的目光送你上山。

你却留给我一生的怀念与追忆。

还有你!

还有你!

还有还有你……

每个名字,

每块墓碑,

都是我们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你们用青春谱写了历史壮丽的篇章,

用热血浇灌了华夏的繁华与昌盛。

祖国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我们活着的兄弟更不会忘记。

今天,

我们来看你,

我们再一次会师在祖国的边陲!

[注明]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周建强原为164师491团1连指导员,高大秋为连队战士。照片由周建强提供。

北京金帆艺术团的精彩演出点亮瑞典诺贝尔奖蓝色音乐厅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方明杰 摄影记者庞其铭)瑞典当地时间2019年4月30日晚,北京金帆艺术团的学生们在瑞典顶尖音乐殿堂——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进行了精彩的演出。在演出中,小演员们用西洋管乐、中国古典民乐、交响乐、京剧,功夫,舞蹈等丰富的艺术形式,用专业投入的表演,让艺术跨越国界,为现场的观众呈现了一场东方大国的视听盛宴。

当晚,一首由生动欢快的民族管弦乐《挑山》拉开了晚会的序幕,二胡,月琴,琵琶,笛子,锣鼓等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的大提琴,中提琴合奏,可谓是真正的中西合璧,二者交织出丰富美妙的和声色彩。

紧接着,一曲辉煌的《太阳颂》展示了一幅巴山蜀水的风情画。深邃的情感内涵和磅礴的气势,展示了太阳高升的热闹氛围,劳动人民广阔的生活精神与坚韧的生命力。

西洋管弦乐演奏的内蒙古民乐《天边》与《我和我的祖国》,大气豪迈,短笛嘹亮,长笛悠扬,大号广阔,圆号低沉与萨克斯的优美旋律相得益彰。丝毫没有违和感。

一首由《闪闪的红星》电影主题曲改编的合奏曲引起了在场不少华人的共鸣,很多人都情不自禁跟着熟悉的旋律打起了节拍。

改编自名著《西游记》经典片段的京剧《借扇》以及舞蹈《剪纸姑娘》深受现场小朋友的喜爱。

而京剧《天女散花》和《功夫少年》,小演员们个个拳脚功夫了得,表演活灵活现,掌声不断,让观众阵阵感慨中华国粹和武术艺术后继有人。

瑞典华人郝景霞为大家助兴表演了昆曲《牡丹亭》片段。

瑞典当地的小朋友表演了中文流行歌《学猫叫》,活泼可爱,深受好评。

最后晚会在京剧《霸王别姬》,《兔爷》和《美猴王》中落下帷幕。

本场的主持人是来自台湾的主持人邱沁宜和瑞典当地华人学生宋子晟。

整场演出活动中,各类艺术形式巧妙编排,在弘扬中华传统的同时又和西方艺术交融,充分展现了少年强则中国强!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1000多个座位是座无虚席。

图 庞其铭,文 方明洁 编辑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