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秋节 吃团圆饭”系列主题活动在北京、巴黎等地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为推广中秋传统文化,2022年9月中秋节前后,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在北京参与协办“月圆中秋——中秋文化专场体验活动”,并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瑞典斯德哥尔摩、法国巴黎开展“过中秋节·吃团圆饭”专场活动,展示了丰富的中秋饮食文化,以食为媒促进民心相通。

微信图片_20220913095702

60厘米大月饼稳站C  北京烤鸭广受好评

9月10日,在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中心“月圆中秋——中秋文化专场体验活动”中,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和全聚德为活动设计和定制的超级大月饼成为活动现场的焦点,众嘉宾争相与其合影。北京烤鸭品鉴区持续排着长队,成为当晚最受欢迎的菜品之一。“嫦娥奔月”果蔬雕、金兔豌豆黄、桂花豆沙月饼等传统糕点、冰皮月饼体验制作等,为来自30多个国家百余位中外嘉宾充分的展示了中秋佳节的饮食文化。

微信图片_20220913095859

10年来第一次在以色列吃到月饼格外激动

以色列时间9月8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主办,“过中秋节·吃团圆饭”系列活动在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举行。“这是我10年来第一次在以色列吃到月饼,心情格外激动,感谢组织这次活动,让我有在故乡过节的感受。”长年旅居国外的华侨张先生在活动中如是说。特拉维夫中国文化中心石岳文主任也表示:“期盼和平、团圆、幸福。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让更多人感受到家庭团圆的温暖。”

微信图片_20220913095851

驻瑞典使馆为华人华侨赠送月饼

瑞典时间9月9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北欧国际交流协会承办的“过中秋节·吃团圆饭”瑞典专场活动在朝日火锅集团举行。活动专场得到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支持,领事侨务处张磊主任向当地华人华侨赠送月饼。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季展有主持活动,并表示期盼“中秋节”所蕴含的美好愿望,在瑞典都能够实现,相信在瑞中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瑞中友谊一定能够源远流长!

微信图片_20220913112024
微信图片_20220913112306

    数万法国民众参加中秋美食节“中国庙会”

法国时间9月10日,由巴黎美丽城联合商会主办,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等单位支持的首届巴黎美丽城中秋美食节在法国首都巴黎开幕!巴黎美丽城街道两边树梢上挂有彩色灯笼,沿街布置了近百个摊位,向法国民众呈现了一场充满中华传统美食及中华民族中秋色彩的文化盛宴。巴黎几位区长共同表示,中秋美食节是首次举办,其受欢迎的程度大大超出预料,今后继续支持中秋美食节,并且要扩大规模。

过中秋节、吃团圆饭,推动民间友好交流,促进各国民心相通。这个中秋,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弘扬中华饮食文化,讲好中国美食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美食发展新成就。

锦州纪实(二):冬梅,秋菊和紅妍与启明天盛门市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冬梅出生于1972年,今年整整40岁。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冬梅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历程。从吃不饱,穿不暖,挣一个花俩,到现在有了自己的门市,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大儿子,身高1米78,位列俊男靓女,同时,又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女儿,外甥女儿和儿媳妇。她的人生典型地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来自银匠沟的小山沟里的女孩儿,顶天立地地在凌海市县城开了主业卖门窗的门市。

秋菊出生于1980年,比冬梅小八岁,当年,秋菊出生的时候,正好是中国提出一对夫妻一个孩儿的时候。当时,她的哥哥已经出生,是通过老娘婆接生的。那时候,山区人没有上医院生孩子的,每个村里一般都有个老娘婆,就是看着帮着妇女生孩子。

秋菊属于超生。但是,毕竟是一条生命,父母并没有把她做掉,而是顶着压力。当时,大队把他们家里的一切都拿走了。作为惩罚。家里东西没了,但是,一个小生命保住了。

就是这个叫秋菊的小姑娘,后来,在大伯大姨的帮助下,茁壮成长,从初中考到了高中,实现了高中毕业的质的飞跃。

高中毕业以后,秋菊也找了一个有手艺的对象马欢。马欢会玻璃喷花的手艺。凌海市及周边地区的人们乃至整个中国的老百姓都喜欢在箱子柜里的玻璃上喷花,或者在窗户玻璃上喷花。总之,内装修的一部分就是玻璃喷花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大潮的风起云涌,秋菊坐上了这班车。她和丈夫一起开一个门市,专门为客户喷花。很快生意兴隆。因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兴旺,她的生意就兴旺了。

随着生意规模的扩大,哥哥王刚和嫂子紅妍一起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姐姐冬梅和姐夫久力一开始是卖鞋,但是,单打独斗,也挣不了多少钱。后来,也加入了秋菊的门市。姐弟三家六个年轻人一起把一个叫启明门业的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王刚的门市叫天盛门业,但都在一个门市里。

都卖门窗。主业是卖门窗,但同时,秋菊通过自己亲自进货,发现了各种商机,例如,买卖窗帘儿,买卖凉席等床上用品,室内装潢中的各种用品都可以卖。只要客户有需求,她们就有供应。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笔者访问他们的门市,居然发现一款在瑞典要卖到1700多克朗的一把椅子,那个造型和舒适度真的没什么差别,但是,价格却大相径庭。我的意思是这里的货物品质和质量都是很好的。样式也非常时髦。

年轻人的商业敏感度高。商机无限。

更值得一提的是,冬梅姐姐和久力姐夫都很能担待,做弟弟妹妹的也很能干,相互之间能够相互理解和默契,结果,生意越做越好。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族企业如果不和睦是很难成气候的。而冬梅秋菊和紅妍她们就做到了姐妹姑嫂之间的和谐共处,对待夫妻双方的老人也能够一视同仁,慷慨大方,耐心细致,唱出了一曲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赞歌。

银匠沟是一个坐落在小凌河南岸的一山谷里的小山村。那里有松树,可以采到松树蘑菇。那里甚至有狼,直到现在人们还相信,丢失的羊有可能是被狼吃了。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中国潍坊风筝展》和 《美好福建图片展》开幕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9月9日,由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国潍坊风筝展》和《美好福建图片展》隆重开幕。驻瑞典大使崔爱民、驻瑞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及瑞文化、教育、经济等各界人士约80人出席开幕式。

崔大使在致辞中指出,风筝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400多年的历史,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理念,充盈着纯真的童趣,代表着中国人追求平安幸福的愿景,承载着人类共通的美好情感。

崔大使表示,自上世纪50年代中瑞两国建交后,两国文化交流合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中瑞两国有不少相通的文化传统和哲学理念,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陈晓参赞兼主任介绍了两个展览情况,并向参与办展的有关机构表示感谢。

瑞典小朋友和艺术家们为开幕式带来了精彩演出,给这场中国文化活动增添了瑞典文化韵味,博得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

展场中的风筝精致典雅,栩栩如生。集山川人文于一体的福建图片传递出浓厚的人文风情。在场嘉宾兴趣盎然、流连忘返,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类似文化活动。

《中国潍坊风筝展》和《美好福建图片展》将持续到10月31日。

湘江新区-外籍专家中秋慰问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月满情浓,共话中秋-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举办外籍专家慰问活动。

日前,正值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举办外籍专家慰问活动。来自德国、老挝、法国、日本、意大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十余名外籍人才齐聚新区,共贺中秋佳节。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力夫,湖南湘江新区统战工作部部长张柳,湖南湘江新区商务和市场监管局三级调研员、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主任李唯敏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郭力夫对各位外籍专家及海外人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美好祝愿,并感谢各位专家人才为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他表示,中秋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是家人、朋友相聚的节日,长沙作为外籍专家及海外人才干事创业和生活的“第二故乡”,希望能相邀齐聚一堂,共庆中华民族传统佳节。

郭力夫对各位专家人才为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目前新区正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人才工作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企业承载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扩大人才对外开放的程度。未来新区将进一步搭建好、利用好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国际科技商务平台、海归小镇等多个海外人才服务平台,做好海外人才服务保障,推出更多便利人才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服务,在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上狠下功夫,让各类外籍人士、海外人才、国际友人在新区生活有温度、干事有舞台。”郭力夫介绍道。

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经贸投资副领事萨大鹏•明末琨(SATHAPHONE MINGMOUNGKHOUN )表示新区举办的活动让外籍专家暖心又安心,未来期待长沙特别是新区有更好的发展。

老挝驻长沙总领事馆经贸投资副领事萨大鹏•明末琨表示期待未来长沙,特别是新区有更好的发展

“今天认识了在长沙生活几年、十几年的外籍人士,作为一个刚到长沙才几周的英国人,我相信这个城市的魅力会让更多国际友人在这里安居乐业。”长沙玮希国际学校副校长Simon Weight开心的说到。

Simon Weight(左二)表示长沙的魅力会让更多国际友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新区的团队服务周到贴心,给我印象十分深刻。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化资源和多元的文化,将来希望能继续为新区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湖南方盛华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强表示。

周文强表示希望能继续为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湖南湘江新区位于湖南长沙。湘江新区是全国第十二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也是今年获批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对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快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湘江新区覆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2021年,湖南湘江新区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总量跃上3674 .2亿元新台阶,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前六,正疾步挺进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湘江新区非常重视与北欧的合作,委托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湖南代表处开展和北欧尤其是瑞典的经济合作。我们欢迎北欧企业或企业家开展和湘江新区的合作,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info@nordic-sustainable.orginfo@nsda.se

    

月圆中秋 | 瑞典北欧国际交流协会组织过中秋节吃团圆饭

月圆中秋 | 瑞典北欧国际交流协会组织过中秋节吃团圆饭

来源:世界中餐业联合会  2022-09-11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瑞典当地时间9月9日中午,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北欧国际交流协会承办的 “月圆中秋”系列“过中秋节·吃团圆饭”瑞典专场活动在朝日火锅集团举行。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侨务处主任张磊、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季展有、朝日火锅集团董事长叶美芳、香港同胞瑞京华人会会长杨丽然、浙江同胞瑞典斯德哥尔摩佛光会会长胡宗南、台湾同胞Bonikum AB 董事长施宗典、贵州同胞瑞典中欧国际文化商贸协会会长双焱及家属瑞典皇家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 Rolf Lindblom、北欧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谈继东受邀参加,同享中秋家宴,共话思乡深情。

张磊主任向参加活动的华人华侨赠送月饼,向旅瑞同胞传递节日的问候。表示对海外同胞来说,中秋的情愫更加深沉丰富。无论相隔多远,无论离家多久,我们和祖国的亲人永远情相牵心相连。我们共赏天上一轮团圆月,同品桌上一块团圆饼。借中秋明月遥寄对祖国和亲人的思念与祝福,用中秋美食牵起童年的记忆和味道。

这就是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文化积淀赋予的传承传统,这就是华夏儿女永葆不变的乡梓之情镌刻的意长情深。让我们在八月十五圆月下,共同祝愿人月两团圆,国家永昌盛。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邢颖会长线上表达节日问候,表示团聚一堂“过中秋节,吃团圆饭”就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促进中国与瑞典友好的窗口。虽然远隔万里,但仍可以通过视频相聚,共庆中华佳节,共享中华美食,祝福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团圆。

活动由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季展有主持,他代表承办方和与会嘉宾感谢中国驻瑞典崔爱民大使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委托张磊主任给与会嘉宾代表赠送月饼并送祝福大家中秋快乐!热烈欢迎张磊主任和各位嘉宾大家欢聚一堂,过中国节、吃团圆饭。

天上圆月,人间团圆,人月两团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美好夙愿。“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佳节承载着深厚的亲情、故乡情,更承载着浓浓的家国情怀。自古以来,中秋节以家庭为主体,寓意阖家团圆;以共享为福祉,寓意民为邦本;以和谐为基调,寓意国运昌盛。

本届中秋节庆祝活动在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倡导下,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大力支持下,海内外中华儿女共赏中秋圆月,共品中秋美食,共同回望中华文化精神之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体现。因此,我期盼“中秋节”所蕴含的美好愿望,在瑞典都能够实现,我相信在瑞中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瑞中友谊一定能够源远流长!

叶美芳说疫情阻隔了正常的交流交往,但阻隔不了我们的血脉亲情。让我们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有了回到老家的感受。遥遥千里暂未聚,但邀明月代传情。杨丽然会长表示,参加本次活动很像在国内过中秋,传统佳节都在提醒我们华人要团结。胡宗南会长说,中秋是抹不去的文化记忆,更是消不掉的浓浓乡愁,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祝福浙江老乡亲朋好友中秋愉快,阖家美满。谈继东副会长表示,传承文化根脉,深化交流融通。让中国故事同中国美食、太极拳一样融进世界大家庭。施宗典先生也送上节日祝福。

双焱会长表示,祖国瑞典虽然相隔千山万水,“每逢佳节倍思亲”!落叶归根….我们海外侨胞最难隔断的就是中华民族血脉的“亲情”。无论我们离开祖(籍)时间有多长、距离有多远,始终都是祖国母亲日日萦怀的海外赤子。尤其是到了传统佳节,更是让人不由得感叹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团结身边的侨商,加强沟通联系,当好桥梁纽带,促进中欧国际文化商贸的交流与合作。

罗尔夫·林德布洛姆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很多神话传说,月亮的故事让人感受到神秘的色彩,充满吸引力!我参加了“汉语桥”俱乐部斯德哥尔摩站举办“月亮的故事”中秋晚会演出,创作了红月亮乐曲,我写的红月亮代表合家团圆,幸福吉祥!在此祝中国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

锦州纪实(一):红色旅游胜地牤牛屯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记忆中的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模范的城市和无私奉献的城市。

从记者的家乡班吉塔地藏寺走起,经过火神庙,小寺,郭大屯,瓜贾寺,白善屯,田家屯到牤牛屯就来到了红色记忆基地。

1948年10月5日东北野战军接到来自河北平山西柏坡的命令,要接管锦州。当时的解放战争指挥所就在这里。如果说解放战争的大政方针来自于红色圣地西柏坡,那么,实际战斗,现场指挥就发生在牤牛屯。大将罗荣桓,刘亚楼都在这里驻扎。

如果你到现场来看这里的地形地势,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指挥所设置在这里。如果你向锦州的方向看,眼前就是一座屏障,翠岩山。翠岩顾名思义,看上去不亚于河北平山。记者在1995年去河北平山的时候,看到的是道家氛围非常浓厚的平山,岩石峭壁,蜿蜒曲折,陡峭艰险,是很好的军事要地。易守难攻。

同样,翠岩山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段。尤其是从锦州过来这里,要爬坡儿,当时,非常陡峭。这里也经常是土匪出没的地方。

现在看,翠岩山也是非常陡峭,是一个天然屏障。我自然想象当年大部分军队要布置到翠岩山附近。这样,牤牛屯就是一个平坦安全的地带。

从这里到锦州市也要有15公里到20公里。现在,这里有很多塑料大棚。每一个大棚的边上都盖着一个小房子,房子边上刻着闪闪的红星。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我曾经在这里经过无数次,但从来没有下来好好看看。2005年,这里重新修缮,重点体现红色记忆。

说锦州是一座英雄城市,毫不夸张。因为在当时,锦州人民确实是和八路军一起浴血奋战。

1948年,我妈妈虚岁才5岁。她说,童年的记忆里,她在锦州的家布满了中央军。中央军在城里时刻准备着突围。而在城外的八路军,悄悄地在外城已经准备就绪。要挖战壕,储备粮食,军民团结如一人。

就是在这里,在牤牛屯,东北野战军指挥所所在地,一声令下,只许胜利,不许失败,只许前进,不许后退。所有的人,前仆后继,前赴后继。人梯人墙都有。

那是一场恶战。因为这里是进入东北的门户,进入东北的瓶颈。谁守住锦州城,谁胜利。中央军是守,八路军是攻城,夺城。不用说远了,我家里的老奶奶,姑奶奶几乎都知道,我们这个地方是交通要道,日本人打这里过,中央军在这里经过,八路军如今来了,要在这里驻扎下来。

八路军的死命令,就是一定要拿下锦州。于是,炮声隆隆。我母亲在隆隆炮声中送走了自己的两岁的弟弟。现在说起来,她还能非常高兴地说起自己的弟弟,那是一个非常好看的白胖白胖的娃娃,她给他一个小车儿,他总是要把他掀翻在地,然后,嘎嘎地乐。可惜,他生了疮,我们俗话说是濑,生濑了,就会浑身痒痒,也是一种传染病。我妈妈上边本来有个哥哥,但是,也夭折了,然后,有她。她5岁的时候,弟弟两岁。后来,也因为生濑夭折了。当时,我姥姥全家都生濑。但别人比较轻,只有他太重了,死去了。我妈妈六岁时,我二姨出生。那已经是1950年,东北已经解放了。我姥爷家又都搬回了银奖沟。

我姥爷就是在战前到锦州去做买卖,等锦州解放了,他又回到了农村,可以说运气不是很好。就好像《活着》里边的主人公。

我大姑奶经历过那个年代。我大姨也经历过那个年代。那时,她还年轻,所以,她和其他妇女就在石油六长附近为八路军送饭送水。

站在这个指挥所附近,立即生发一种自豪感,感觉这里的土地更厚重了。这里的历史更有内容了。这里虽然看起来很平凡,但却并不平凡。

周围依然是庄稼地。但是,在这里,红色五星勾起人们的回忆,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这里的人民看起来很普通,但是,他们却也并不平凡。在这里,让我们想起父辈们的重大牺牲。我只听到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感慨地说,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和幸福生活。

真是感慨万千。

从锦州出发到牤牛屯指挥所,可以看到公路修葺一新,斑马线洁白。我在回来的那天晚上,透过车窗和车灯看到外面的公路是那么平整,感觉比国外的路还要好,真是高兴极了。为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无比高兴。

亲戚说,这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到锦州的访问。为了迎接我们尊贵的客人,我们专门修建了整洁的新公路。

从翠岩山开始,到地藏寺,一路上,可以看到公路两旁的皇冠一样的黄花,非常好看,道路两旁的倒垂柳行成很大的阴凉地方。真的,看到红色的基因和绿色的基地,我感到很高兴。

不管怎样,我的家乡在一天天变好。一天天变得越来越漂亮。小的时候,甚至是上大学的时候,确切地说,就是在2000年以前,这里的变化非常小。道路经常是坑坑洼洼。

1994年7月13日,锦州人民的好书记张鸣岐冒着暴雨到灾区视察,结果,不幸被洪水卷走,他的秘书也和他一起牺牲。人民不会忘记。

这里的道路也经常是修了一次又一次,但是,因为西边是资源地带,有煤炭,钢铁,水泥和石灰等,所以,总是有超载的大汽车在这里很快就把公路压坏。

到2000年的时候,我们家盖了新北京平。我把它称为二次革命。因为我们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1980年以前,我们还是和邻居住对面屋,分享一个厨房。一家一半。真的考验我们的邻里关系。

后来,1980年我们家盖了新房。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房子很低矮。地面经常渗水。总是很潮湿。窗户门都很矮小。房顶也是土坯房顶。年年夏天需要抹房。

但是到了2000年,我们家终于盖上了北京平。地下垫高一米多,地面不再潮湿。房顶是灰渣顶,水泥抹面。再也不用每年都抹房了。

我当时,刚从非洲回来,感觉家乡出现了质的飞跃。

如今22年过去了。虽然窗户门需要重新装修维护,但是,这个房子还是很结实的。不像从前的房子,说扒就扒。它至少还可以抗20年。

虽然这一代山多,但是,风景也是非常独特。我想结合红色记忆和寺庙的香火,这里也可以开发出一片旅游风景区。

这里有山有水,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明天一定会更好!

说锦州是模范城市是我大学时的记忆。因为我们锦州人太实在,不计较,所以我的班长经常说我们锦州人都是共产党员。都是活雷锋。不知道为什么,但我觉得说的没错。

说锦州无私奉献可以提一下2020年驰援武汉,锦州派去了500多人的医疗队。整个辽宁派得更多。辽宁就是有老大哥的风范,严于律己。

锦州肯定还有更多有趣的地方可挖,且听我下回分解。

运城:为幸福加码!打造一座温暖的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来源人民网记者 雷昊

运城侨联

编辑 陈雪霏

为“幸福加码”,打造一座温暖的城

人民网记者 雷昊

  修建完成的人行天桥、提升改造的道路、方便市民的体育休闲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融入河东文化的绿化景观、丰富的花草种类,城市园艺更加精致;快递小哥爱心驿站”24小时免费服务、河东书屋推动全民阅读,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近年来,运城深入开展城市更新提质工程,大力构建绿色可持续城市水生态循环体系,全力优化纵横有序、相互衔接的交通路网结构,系统完成老旧小区、小街小巷改造,持续推进教育、医疗、文体、养老、托育等服务,高标准建设河东书房、河东驿站、“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用匠心营造出一个颜值、气质与温度协同发展的魅力运城。

提升城市“颜值” 绘就幸福底色

  结伴跑步的闺蜜、相约锻炼的情侣、伴着音乐打太极的老人……清晨的人民公园,被健身的人们唤醒。郁郁葱葱的绿化景观、蜿蜒靓丽的水系景观,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城市的发展,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运城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围绕“开窗见绿、推门入园”思路,改造和新建了一批功能齐全的公园和街头游园,完善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

  “以前街边的绿地比较稀疏,走在人行道上树荫不遮阳。现在不一样了,街道边的绿化面积越来越大。环境好了,空气也好了,我们每天像生活在公园里一样,更舒服了。”65岁的市民梁国强说。

  为提升城市形象,运城市城市管理局开展城市品质提升各项工作,在中心城区重点实施了红旗街、中银路和河东街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圣惠南路雨污分流及道路提升改造项目、双桥路雨污分流及道路立面提升改造项目正加快推进。 

  同时,在市区部分车流量、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新建人民北路眼科医院人行天桥、韩信路御景华庭人行天桥、解放路示范学校人行天桥,缓解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情况。市区河东东街的人行道上铺设了颜色鲜艳的砂基透水砖,路面干净整齐。路缘石更换成了花岗岩,检查井、阻车桩和蘑菇亭等全部升级完成。

  “没有颠簸感,汽车的胎噪也降低了,驾驶起来很舒适。”在运城市圣惠南路,出租车司机张先生驾车经过时说,新提升改造的主车道,不仅大幅提升了周边区域的形象和品质,还满足了周边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环境卫生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形象,运城市市容环卫中心多点发力、补足短板、清理死角、扫除盲区,高标准、高质量巩固市容环境卫生,全力打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该中心不断加大道路冲洗、湿扫、洒水降尘、喷雾抑尘等水洗机扫作业力度,全面提升道路扬尘治理水平。

  城市的背街小巷更能展现一个城市的文明底色。去年,该中心开展了背街小巷深度清理行动,将中心城区清扫保洁工作延伸至背街小巷,确保城市环境卫生无盲区、无死角。该中心主要根据中心城区背街小巷路面的硬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清洗作业。对一些还不具备机械清洗作业条件的巷道,采用人工清扫的方式,加大日常保洁力度。针对大街小巷流动摊点和临街门店随意占道经营、违章建筑乱搭乱建等城市乱象,运城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在中心城区掀起了“管”和“治”的高潮。

  “现在,无论是公园还是主次干道、广场,都种有时令花卉,边坡、裸露地也得到有效的治理,城市变得更美了!”家住红旗街山水华都小区的居民罗女士谈起城市环境的变化,显得特别高兴。

汇聚丝丝暖意 点亮百姓“心灯”

  宽敞明亮的环境、木质的书架、沁人心脾的书香和咖啡香……市民们或安静地坐在沙发区,悠闲度过一整个下午;或陪着小朋友享受亲子时光,在故事里感受世界的美好。

  这一幕,不是在图书馆,也不是在书店,而是发生在运城市打造的“河东书房”内。

  运城市区南风广场东北角临水而建的文脉·河东书房宛若一本书籍,静待翻阅。一进门,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楼的“河东记忆”历史图片展,见证了河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从1909年至1998年的发展变化。二楼休闲区内,布艺沙发整齐迎客,环顾四周,花卉绿植点缀,古色古香的木质书架和设计,勾勒出通透典雅的阅读空间,文学、经管、社科、儿童绘本等门类书籍摆满书架。三三两两的读者手捧一本书,静坐窗前,点一杯“池盐摩卡”或“板枣咖啡”,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

  “孩子比较爱看书,过去都是去很远的地方。现在在家门口有我们的城市书房,下楼就能看书,非常的方便。这里的氛围也非常好,特别适合孩子学习。”市民张先生说。

  作为运城市精心打造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河东书房除可为市民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图书借阅服务外,还会不定期举办国学讲座、读者分享等系列活动,以丰富市民的文化需求。

  近年来,运城市持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民生红利”释放,增强城市承载功能,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目前,一批河东书房、河东驿站、爱心驿站、“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正发挥着作用,让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在“河东驿站”—槐东路站内,正前方服务台后的墙面上标有“河东驿站”和“累了就进来坐坐,喝口水、歇歇脚、充充电”“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累可歇脚、渴可喝水、急可如厕、伤可用药”,简洁明了却很温馨的话语,开门见山地向市民介绍了整个驿站的功能。

  “‘驿站’内设有卫生间、储物间、母婴室、休息区、阅读区等,免费为广大市民和户外工作者提供饮用水、咖啡、擦鞋、无线网络、手机充电、公共雨伞、体重测量、图书阅览、电子阅报、急救药箱等便民服务。”该驿站负责人介绍说。

  “河东驿站”建设项目是运城市2021年实施的一项重点民生项目,以河东特色文化为基调,兼具时尚、大气和实用为一体,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现场“装配式”模式在中心城区设计建造10座“河东驿站”,同时利用临街门店提升改造1座“河东驿站”,总投资约1100余万元。驿站除了基础的公共卫生间功能外,还配有母婴护理台、无障碍设施等装置,向市民及环卫、园林、交警、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人员提供临时休息、饮用热水、急救药箱、手机(电动车)充电、便民擦鞋、免费无线网络、公益雨伞、体重测量、图书阅览、电子阅报、热饭等便民服务。

  “驿站像是街边的‘家’,环境好、气氛好,让人觉得很舒服,感觉心里暖暖的,为这座城市提供了一个暖心的角落,让我们出门在外也能享受到诸多的便利服务,我特别愿意来这呢。”市民杨建斌说。

  墨香氤氲的河东书房、功能齐备的河东驿站、分布于城市各处的多座爱心驿站,以及爱心发屋、嵌入社区的养老中心,汇聚起丝丝暖意,不仅点亮了百姓的心灯,更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点旺“烟火气” 为经济发展赋能

  夜晚,漫步在平常街上,运城传统美食在这里汇聚。万荣油糕、稷山麻花、平陆油泼面、羊肉泡、关公文创雪糕,让你的舌尖欲罢不能。

  平常街位于运城盐湖区解州镇常平村,是一处集美食、拜关公、偿心愿、住民宿、赏美景的一站式旅游目的地。街区的夜间演艺、相声茶馆、儿童剧场、咖啡酒吧、夜市排档等业态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娱乐活动,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加上现代化的声光电配合,打造出完全不同的文旅街区。

  “这里有美食小吃、还有一些亲子类的游玩项目,就想着来转一转。到了之后发现这里还挺热闹,吃的、玩的都挺多的。之后有时间的话,还会带家人来转一转。”游客王女士说。

  说起运城的“夜经济”,一定绕不开历史悠久的夜市。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人民南路河东夜市两旁的大排档从白天的沉闷中醒来。橘黄色的灯火亮起,像两条长河向远处延伸,有一种一眼望不到头的错觉。灯箱广告上写满了红底白字的小吃名称,涮牛肚、海鲜、饼夹肉、茶汤等等,满大街的美食香气交织。店老板动作麻利、笑容亲切;食客们边吃边聊、有说有笑。

  虽已立秋,河东大地,暑热未减。运城岚山根景区迎来一天里最热闹的时候。青砖灰瓦的小吃街上,油糕、涮牛肚、原味麻花、芳香醪糟等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在这里,游客们不仅能够感受浓厚的河东文化,还能品尝到各色美食。

  “在这里,喝着冰镇啤酒,吃着烤串,太舒服了。作为运城人,我们有了自己的夜市品牌,非常骄傲。”市民朱军赞不绝口。

  3年来,运城岚山根景区从“荒滩乱石”变成“金山银山”,现入驻商户300余家,带动就业2000余人,年接待游客量350余万人次,打造出一个响当当的旅游品牌。这里已成为“山西省特色商业街”“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山西省特色体育小镇”“山西省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

  为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城市“烟火气”,运城市整合步行街、一刻钟便民商圈、夜经济生活集聚区等线下实体商业资源,通过发放数字消费券,举办房车露营、啤酒节、汽车展销、直播带货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培育夜购、夜味、夜宿、夜玩、夜赏的消费形态,持续激发消费潜能,让“夜经济”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红星美凯龙运城商场开门营业,全域旅游的“新地标”“新名片”盬街开街,南薰坊步行街、“好吃运城”实体店建设稳步推进……

  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一件件百姓点赞的实事,浸润着浓浓的民生情怀,更是城市宜居幸福最有力的体现。一座宜居之城,正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新的形象展现在广大市民和八方游客面前。

我的运城 • 擦亮城市会客厅 喜迎八方来客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编辑陈雪霏

擦亮城市会客厅

喜迎八方来客

记者 祁克宁 李婷 文图

  南风广场不仅是广大市民休闲锻炼的开放性公益性场所,更是展现城市面貌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会客厅和文化窗口。9月7日,记者在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南风广场看到,重新粉刷后的凤凰雕塑更加庄重,崭新地砖代替了破损地砖,整修后的绿植以不同的形态展现风采,整洁有序的环境秩序引得不少市民前来休闲娱乐……

  为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今年以来,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南风广场多措并举,严格按照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做好广场绿化、净化、亮化、美化、秩序化等日常管理工作,不断改善广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特别是在山西省第八次旅发大会即将盛大举办之际,广场管理人员用行动来擦亮城市会客厅,喜迎八方来客。

维修设施 消除隐患

  南风广场是反映城市面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不仅是我市的重要标志性场所,更是运城的一张名片。但是,广场对外开放已有10多年,由于年久老化、人流量大等多种原因,广场地砖破损严重,一块块松动的石板就是一个个安全隐患,极易绊倒行人。

  南风广场负责人表示,作为广场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由于长年风吹日晒,历史文化长廊和凤凰主雕塑的建筑底座石材已出现开裂脱落情况,不仅影响广场形象,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组织专业施工团队,集中对南风广场中心的地砖石材、历史文化长廊和凤凰主雕塑底座进行维修,并对凤凰主雕塑进行了重新刷漆。

  此外,南风广场还在做好日常检修的基础上,对广场受损的地砖、路沿石、垃圾箱、照明等设施进行了维修,截至目前,共维修小方砖2350余块、各类石材310余块、垃圾箱27个、健身器材4个、宣传栏6个、井盖4个、护栏60余处,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安全、整洁的游园环境。

  市民刘女士表示,她经常来南风广场锻炼、带孙子玩耍,最近发现凤凰主雕塑变得更鲜艳了,破损的地砖也换了,对市民来说是件大好事。

植草增色 提升品质

  “我发现现在南风广场干净了很多,工作人员打扫很勤快,垃圾桶周围也很整洁,绿化带修整得很漂亮,整体环境好了很多。”市民王大爷说。

  9月7日上午,在南风广场,工作人员在使用专业工具进行草籽铺撒。据悉,经过半个月的生长周期后,草籽铺撒之处会生长成连片草地,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园林景观。

  南风广场负责人表示,为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根据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要求,他们在认真落实“植草增色,花满凤城”行动要求的基础上,按照“株圆叶亮、色彩纷呈”养护标准,全方位做好苗木修剪、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日常管护工作。同时,广场还组织开展园林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园林工人的管护水平。

  此外,南风广场还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对地砖、路沿石、垃圾箱、栏杆、宣传栏等设施进行擦洗,对水池淤泥进行清理并更换清水,确保广场地面、水面、绿地、雕塑、设施等干净整洁。

强化管理 优化服务

  9月7日,在南风广场散步的李女士说:“以前经常有人骑车进广场,广场随处可见自行车、电动车,不仅影响市容环境,对广场休闲的市民来说,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从8月份开始禁止非机动车进入后,我们在广场散步锻炼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

  南风广场负责人表示,根据日常巡查情况和市民建议,7月份开展了南风广场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乱入专项整治行动,规范非机动车辆停放秩序,并结合区域实际,按照非机动车辆停车标线施化标准,在非机动车道上规划停车线980米,并安装了停车架400余米,在给市民停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保障了市民车辆和财产安全。

  此外,广场通过更换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宣传画,宣传文明城市创建知识;成立文明劝导小分队,对进入广场的非机动车辆和人员进行文明劝导,并加大对不文明游园行为的劝导力度;整治流动摊贩和携带宠物进入广场的行为,为市民营造一个文明有序的广场环境。

     来源:运城新闻网

关公故里 晋是好运|永济五老峰——天下第一峰

2022年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

暨第33届关公文化旅游节

倒计时13天!

,时长00:46

五老峰原名五老山,因上古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这儿也是我国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是道教文化名山,它与晋北佛教圣地五台山南北对峙,齐名天下,与西岳华山遥遥相对,历史上素有”东华山”之称誉。景区主峰主要由玉柱峰、太乙峰、棋盘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五座山峰组成,远望状如五位老人巍然相拱,故又称五老峰。山中植被茂盛,还有险峰怪石,流水瀑布随处可见,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也是登山健身的好去处。
关注运城发布视频号

运城发布 

“创业中华·兴业湖南”侨商侨智聚三湘 怀化对接RCEP线上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报道 编辑陈雪霏

四海宾朋聚三湘,商通天下看怀化。9月3日上午,由湖南省侨联和怀化市人民政府主办,怀化市委统战部、市侨联、市工商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怀化经开区联合承办的“创业中华·兴业湖南”侨商侨智聚三湘怀化对接RCEP线上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怀化华泰凤凰国际酒店隆重举行。市委书记许忠建,省侨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孙民生出席并先后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黎春秋主持。市领导姚述铭、李卫林、韩晓波出席。RCEP成员国、美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嘉宾在线上线下同步参加,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常务主席兼秘书长、海内外杂志社总编王菁野,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常务秘书长、德国欧洲新侨网副总编高翔,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副秘书长、海内外杂志社市场部主任凌玲等在国际华文媒体联盟分会场通过视频出席了本次活动。

       许忠建在致辞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线上线下参加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怀化发展的侨领侨商、海内外侨胞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怀化拥有“商通天下、物畅其流,对接东盟、服务全国”的独特区位交通优势,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投资怀化定能分享国家战略政策叠加的红利。怀化拥有“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三色怀化、等您神游”的独特品牌资源优势,创新基因强大,古色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绿色生态优越,投资怀化定能从人文山水中汲取创新创业的灵感。怀化拥有“勇担使命、感恩奋进,建设陆港、二次创业”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全市上下正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赋予怀化的新定位新使命,抢抓怀化国际陆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奋起二次创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怀化,投资怀化定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怀化拥有“知侨重侨、助侨为侨,爱侨护侨、凝心聚力”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委、市政府将为广大侨商来怀投资兴业创造一流营商环境,投资怀化定能享受到无与伦比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孙民生在致辞中说,怀化是我省侨联事业发展的强劲支撑,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地,是广大侨商投资兴业的理想福地,是侨届朋友文旅康养的绝美圣地。希望海外侨胞来怀化考察交流、观光旅游,把怀化打造成为湖南侨界“闪亮”名片。广大侨界精英要坚定发展信心,加强合作交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充分利用怀化国际陆港平台,在助力怀化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彰显侨界的担当作为。

       老挝湖南商会、美国洛杉矶湖南总商会、菲律宾湖南商会、柬埔寨湖南总商会等分别在现场或通过视频连线发言。

       会上,签署了《湖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与怀化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洪江市黔城100MW/200MWH储能等21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46.82亿元。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具体承办由怀化市侨联党组熊水平书记组织协调落实,得到了各部门和侨领们的大力支持,13个海外分会场线上参加会议,近25万人线上观看会议,见证2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额近47亿元。在怀化市侨联仅有7个人的条件下,取得如此成效实属不易。熊水平书记借此机会表示,欢迎大家常来怀化做客,怀化市侨联定会做好周到服务。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璀璨夺目的河东文明

凝聚侨心  为侨服务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通讯员杨遥 编辑陈雪霏

河东文明璀璨夺目,我虽去过运城几次著名的旅游景点却没有去过几处。

        这次七月走进运城,正是暑热之时,没想到一路伴随着凉风和细雨,一脚踏入了意想不到的“远方”。

       首站到的万荣。万荣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由历史上的万泉县和荣河县合并而来。这里几乎每个人都会讲笑话,是全国闻名的笑话之乡,接触过的万荣人都幽默有趣。

        走进李家大院,首先感觉到大。这儿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占地近1000亩,在山西的大院中首屈一指。它大而精致,就像一位美女,不仅身材窈窕,而且眼睛、鼻子、嘴巴,包括手、脚,每一处都引人注目。在李家大院重重院落中,到处是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几乎步步是景,处处可画,尽现晋南民俗的精华。李家经商走南闯北,李家大院的建造又汲取了南方徽式建筑风格,在大院里可以看到南方的天井、游廊和假山。这样南北融合的景观,放在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是一道美妙的景观,让处在万荣乡隅的这个叫闫景的村落,有些“飞来峰”的惊艳。更让人称奇的是它其中一处院落中西合璧,既有中式院落的亭台花榭、雕栏玉砌,又有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尖拱和肋架拱顶,至今保存十分完整。在晋南,看到南方的建筑已让人惊叹,看到西方的建筑更是让人想象不到。它是院主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回家后改建的。走在其中,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使李家在李子用手中发扬光大,走向鼎盛时期,成为民族企业中一支重要力量。李家最鼎盛时期,生意遍及晋、陕、甘、宁、沪、京、津等15个省市区。李家媳妇王和君主管家族生意后,每年到各地商号巡查,从闫景村坐马车出发,每天行程60里,王和君只住自家店,只吃自家店铺的饭,直到银川城。这是多么亮丽而又让人骄傲的一道风景,要是用现代企业思维来考虑,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连锁店形式之一。

       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爆发,1938年日军占领万泉县,李家生意开始衰落,但是关于李家善行的故事仍然在老百姓口中流传至今。赈灾、助学、抗疫、修路等各种公益事业中,均可见到李家人的身影。站在李家大院“百善壁”前,不同字体书写的365个“善”字栩栩如生,仿佛还在展示着李家人的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李家大院这处民间建筑的瑰宝,让我目睹了晋商的辉煌,也领略了“善”的力量。后土祠这个皇家的祭坛,却让我走向更远的“远方”。

       祭祀在古代是无比重要的一件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书之为“国之大事”。在中国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即土地之神,也叫后土地母。而最早祭祀土地的地方,就在今天的万荣县。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在汾阴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汉武帝时修筑后土庙,商议修建地址时,《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太史令司马谈提议建在汾阴县。他的家乡河津与汾阴仅一水之隔。汾阴是黄河与汾河的交汇之处,自然是一处人杰地灵之所,而古时的汾阴,就是现在的万荣。

       后土庙建成,汉武帝祭祀礼毕,泛舟汾河,留下流传千古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后历代帝王多来祭祀,西汉宣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相继来此祭祀10余次。唐明皇先后三次巡幸,并将后土祠加以扩建。宋真宗命人修葺后土祠,他亲祭后土并撰写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即“萧墙碑”,现仍完好地保存于庙内。后黄河改道,又决口,后土祠被黄河的泥沙淹没。到了清同治九年,荣河知县将此祠移迁于现在的后土祠,历经百余年,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等仍然巍峨屹立,与相继从黄河的泥沙中打捞出的碑刻默默讲述着古往今来的历史。

       登上秋风楼,极目远眺,汾河与黄河波光粼粼汇入一处,天上白云翻飞,地上树木葱茏,河边水鸟翻飞。想起汉武帝祭祀时,秋风起、草木黄、燕南归,已显萧瑟,现在却一片繁荣兴盛气象。河流流经之处历来是文明孕育之处,这里两条大河交汇,一条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条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诞生华夏文明自然不过。

      “津”在汉语中有渡口的意思,河津自然是河的渡口,而且此河是黄河。来河津,直奔禹门口,也叫龙门。这里位于黄河大峡谷中,传说大禹治水,历时四年,带人凿通悬崖峭壁,黄河水患才最终得治。人们为纪念禹的功德,称之为“禹门”,它地处秦晋重要渡口,便称之为“禹门口”。每年春季三月,鲤鱼逆水而上,跃登此门便化而为龙,故此门又为“龙门”。

       黄河自北而南,在晋陕大峡谷中千回万转,出了壶口,经孟门、石门,来到龙门,河道猛然收束,最窄之处宽度仅八十余米,然后像一只紧握的拳头突然伸开,冲击出大片平原,现已变成千顷良田。乘船逆行而上,山门扑面而来,水面上泛着一个又一个漩涡,不断变幻,像一种象形的文字,演示着古代的神话和现在的传奇。第一次和母亲河这样亲近,也第一次见到这么窄的黄河和这么宽的黄河。古时候,这个渡口一定舟楫相连,人头攒动,现在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已经连通两岸,天堑变通途,仅仅只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万荣县、河津市、稷山县、夏县、盐湖区、芮城县、永济市,短短一周时间,让我不断在神话和传说中徜徉。去过许多地方,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但在运城,每一样传说却似乎都有现实在佐证。在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教民养蚕种桑的夏县,发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有人工切割痕迹的半个蚕茧化石,挖掘出数枚距今6000年的仰韶早期石雕蚕蛹。

       还有蒲津渡的黄河大铁牛,光铸造之时就用去唐代开元十二年全国年产铁量的80%,现仍屹立在黄河岸边,以庞大的体量、精美的工艺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大量游客。夏县鸣条岗上,由苏东坡撰写碑文、宋哲宗亲笔书写的“司马温国公神道碑”,已经沉浸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与《资治通鉴》一起熠熠生辉。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珍贵的元代壁画与敦煌壁画并称中国古代壁画双绝,为研究元代社会阶层与民俗文化提供着第一手的资料。普救寺内的莺莺塔,还在见证着《西厢记》里面的爱情故事。解州关帝庙香火不绝,关公的“忠仁义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城的宝贝看也看不完,从上古到唐宋元明清,运城保存着一幅完整的文明画卷。

       最令人感慨的是位于芮城县古魏城城垣遗址内的广仁王庙。当年梁思成夫妇寻找唐代建筑的故事一直在我心头萦绕,而这里保存着一座唐代建筑——广仁王庙。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椽,没有内柱,周身共用16根檐柱,这是唐代小型殿宇常见的做法。站在它的面前,历史凝重感扑面而来。广仁王庙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保护开发。他们在保持广仁王庙大殿主体建筑不变的同时,对周边环境和建筑材料统一设计,没有兴建新的庙宇,而是引入现代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的设计理念,采用特殊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设计了一些既有当地黄土原色,又具后现代审美风格的开放空间,既保留和突出了唐代建筑,又延伸了景区范围,使之成为一处学习参观中国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是现代社会现代理念的一个标志,这个理念在运城已经得到很好的实践。强强联手,强者恒强。

(原刊于《长江日报》)

(杨遥,本名杨全喜。“70后”作家,生于山西。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级研修班毕业。北师大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获“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中骏杯”《小说选刊》奖及《十月》《山西文学》《黄河》《上海文学》等刊物优秀作品奖。)

凝聚侨心  为侨服务

特稿:中国面食第一大省,究竟吃了多少碳水炸弹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编辑 雪霏

来源: 运城侨联   


     山西人吃面,浇头、调和、汤水都没那口实在的“面”重要!
 
 ▎肉沫刀削面,简单但味美。图摄影/蓝太阳TNT ,图/图虫·创意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因为地理、气候等原因,晋南地区盛产小麦;晋北、雁北盛产莜麦、荞麦;晋中、晋东南盛产谷子、玉米、高粱。虽说各种面也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但山西人还是有自己更爱的搭配:栲栳栳就是莜面好,擦尖就是高粱面好,抿尖就是豆面好,碗托就是荞面好,猫耳朵就白面、莜面、荞面都很好……

       五谷杂粮成为山西面食宇宙的坚强后盾,山西人也不负三晋大地的馈赠,凭一双巧手做出了花样繁多的碳水美味。“晋南的馍,晋中的面,雁北的糕吃不厌”,山西人的一日三餐都可以是各种面食,不吃面的日子总感觉空唠唠的,不够踏实。
 

▎运城油糕,刚出锅的最好吃。图摄影/冬波,图/图虫·创意

       一碗面条,要是再搭上山西老陈醋,那就更完美了。毕竟,面和老陈醋会保佑每一个漂泊异乡的山西人。

做好一碗山西面,需要“十八般武艺”

       庞杂丰盛的山西面,离不开山西人的一双巧手。就看看这些个点缀在各种山西面里的动词:拉、抻、拨、削,压、擦、揪、抿,剪、切、擀、扯……形象生动,仿佛一连串娴熟的做面巧活儿在你眼前表演,现做现吃,是那么地热乎、暖心又自在。

       在山西各地流传着“面光、手光、盆光”的和面准则。合适的水面对比,恰到好处的力度和时间,出手精准、干净利落,这是一份好面的前提。当然,这也是山西人对面的不忍浪费,晋中人还能“原汤化原面”,吃完面再来碗面汤顺一顺。

面团和好了,山西人拿出做面“兵器”,一番“刀光剪影”后,刀削面、刀拨面、剪刀面就在锅中翻滚起来。

       有的店用机器人来做刀削面,真缺少了点灵魂,还得是有经验的削面师傅最懂面团的脾性,拿着刀片稳准狠的削下中厚边薄、棱角分明、形似柳叶的面;爱面的山西人,甚至为刀拔面设计了“专属大刀”——两端带柄,刀刃平直,长约60厘米重达5斤。它切出来的面条长达半米一根,切口成小三棱形,吃着劲道滑爽。

       无论哪种面,煮好后搭配番茄鸡蛋、肉炸酱、酸汤、黄瓜韭菜花绿豆芽等各种浇头,或干拌或带汤,越吃越香。

       至于剪刀面,就没那么复杂了,家里的剪刀就能胜任,也更为家常。剪出的面条煮在锅里,像一条条游动的小鱼,大小适口吃着也方便。人们还给这种面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传说和李世民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太原古称并州,所产剪刀称为“并州剪刀”,唐代诗人杜甫赞美它说:“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剪面就更如鱼得水了。
 

▎剪刀面,煮汤面更入味。图摄影/Merlin,图/图虫·创意

       晋中、阳泉一带常吃的抿尖,使用抿尖床来制作,豆面和白面掺起来最好吃,晋中人还把比较短的抿尖叫做抿圪蚪;而擦尖就更偏爱红红的高粱面和白面掺起来做,擦子的擦口呈扁圆形,如果擦出的是短一点的擦圪蚪,真的挺像小蝌蚪。

有人觉得,剔尖才是山西面条的精髓所在。和出来的面团要恰到好处,才能更好的进行剔面环节,这已经十分考验功力。接下来一手托着放着面的圆盘,另一只手用筷子来剔面,力道要稳准狠才有两头尖中间鼓的小鱼状剔面。整套动作行云流水,真需要些做面的功夫。

       山西人做面的“兵器”五花八门,简单到筷子、刀片、带孔金属板,复杂到一台直接架在大锅上的饸饹床。

饸饹面,某些地方叫河捞面,从大同到运城几乎整个山西都吃。在山西北部,人们更喜欢荞麦饸饹面,搭配浓郁的羊肉汤。俗话说“头锅饸饹末锅粥”,吃荞面饸饹可得赶早啊;而在山西中部地区,荞麦面、白面都常用来做饸饹面,西红柿、烩菜等浇头卤汁深受人们喜爱。阳泉漂抿曲被叫做小河捞,因为面条很细,常常能浮于清汤上。

       在晋南,白面饸饹更受欢迎。临汾牛肉丸子面就是一种饸饹面,牛骨高汤做底,牛肉和丸子拔高了配菜的丰富度,有的人还会泡上麻花,撒上大大一把香菜。咥口面、喝口汤,又香又辣,让人神清气爽。

       到了运城,大盘鸡也“变了心”,不再钟情于裤带面,而与饸饹面组成了运城CP。用盆装的运城大盘鸡,辣得过瘾、土豆很绵,还可以无限续面,仿佛面才是主角。

       没有工具?扯面、揪片、掐疙瘩、搓猫耳朵,山西人徒手做面的功夫也十分了得!拉面也不是兰州的专属,山西拉面煮、炸、炒、焖样样在行。拉面还能千变万化,拉得很细就成了龙须面,卷后再烤就成了一窝酥,拉成一根就成了长寿面。

       不用水煮?焖面是饭,土豆、豆角是菜,做好一大锅焖面饭菜就都有了。这种黏糊糊、香喷喷的焖面,是山西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的家的味道;异曲同工的高平炉面,面条更细一些,焖一会后要不停地翻炒,入味也更加均匀。

糕糕饼饼,煎炸最香

       面食在山西人手里,如鱼得水。面条之外,山西的糕糕饼饼们也相当出彩,甚至成了鲁迅先生的伴手礼。他在小说《孤独者》中说: “我提着两包闻喜产的煮饼去看友人。” 闻喜煮饼就是一种油炸点心。

       同样是炸,麻叶、麻花和油糕在山西的势力范围要大很多。

       大同的清晨,一碗刀削面加一个麻叶,就是早餐碳水的双倍快乐;“买麻叶哩”仿佛是一句幸福密码,也承载了崞阳人的快乐。因为县址变迁,有人也把“崞阳麻叶”叫做“原平麻叶”,逢赶集或者庙会,胡麻油香味围绕的麻叶摊前总是挤满了人;逢年过节尤其是新人婚礼,洪洞人都要做炸麻托寄托祝福;而到了晋城,麻叶变得更加酥脆,咬上一口直接掉渣。

▎油炸麻叶,山西南北大不同。图摄影/图瑞,图/图虫·创意

       同为“麻”字家族,稷山麻花和神池麻花称霸南北。稷山麻花已有上千年历史,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天能搓出上千根,炸完后细长金黄。刚出锅的稷山麻花,外边酥脆内里还柔软带嚼劲;相比,神池麻花要短粗一些,讲究“三酵肥、二水、半油”,油得是胡麻油,小火慢炸后脆而不硬,香甜耐嚼。

       油糕家族就更大了,山西高手云集:运城油糕、孝义油糕、乡宁油糕、保德油糕、山阴油糕等等,晋北多用黄米面来做,晋南多用小麦粉做,豆沙、红枣、红白糖等做甜甜的馅料。

▎裹满泡泡的黄米油糕,谁不爱?图摄影/子恒影像,图/图虫·创意

         保德油糕就是黄米面制作,刚出锅时表面还有一层小泡泡,酥香中带着粘糯,馅料流动状态下趁热吃(小心烫嘴)最好;兴宁油糕是小麦粉制作的代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当地还举办“油糕会”,数十家油糕摊点组成“油糕之海”,一家赛一家的好吃。
 

▎运城的油糕,炸出小麦的香气。摄影/东波,图/图虫·创意

       孝义火烧、清徐孟封饼、芮城石子饼……山西各种油饼、酥饼、火烧、烧饼更是数不清,松软有麦香的晋中太谷饼更成了闻名全国的山西伴手礼。

       用胡麻油和面粉反复揉搓搅拌制作的大同黄烧饼,烤熟之后太酥脆了,吃的时候稍微用力就能四分五裂;长治的驴油酥火烧以熟驴油和面,制成柿饼大小,在长治地区和凉粉、腊肉(驴肉)齐名为“三件宝”。

       香、酥、脆、甜的怀仁糖干炉又名闪塌嘴(很烫哦),相传慈禧吃过后盛赞它味美;烘烤出来的沁县干馍,可以夹着猪头肉或热糕吃;运城枣蛋馍,可以包煮鸡蛋,也可以包柿饼碎、花生碎、瓜子仁、核桃仁等馅料,还寄托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
 

▎运城枣蛋馍,思念的味道。‍摄影/李平安,图/图虫·创意

       山西“馍饼宇宙”的精彩,还不止如此。晋城卷白馍和临汾卷卷是“卷饼爱好者”的福音,有点类似于春卷,在锅上烙好的饼,以万物可卷的姿态卷得下豆芽、萝卜丝、粉条、肉丝等你爱的一切。
 

▎临汾卷卷,卷啥你说了算。摄影/豆子881,图/图虫·创意

       山西作为北方碳水大省,当然少不了炒饼——北方人都超爱!长子炒饼被评为“山西名小吃”,粉条和蒜苔增加了炒饼的口味和口感,出锅还要来点蒜末;襄垣炒饼也有粉条参与,但要先蒸软后,再下锅炒,出锅前加点蒜苗,香味直往鼻里窜。

       在山西,煮到水里的也未必是面条,饼也可以!运城北相羊肉胡卜,死面饼子切成丝,用鲜鲜的羊汤熬煮,辣椒油一滴入魂;柳林县的孟门熬,鲜嫩豆腐大块和三角型的空心“油斜”熬煮来吃,所以也叫豆腐熬饼子。

       而在运城,解州羊肉泡馍俘获了人们的心,食客把馍掰进羊肉汤里泡着吃,羊杂、羊肉和粉丝交织,那么的热乎和鲜美。大山西的饼子们,煎炒烹炸怎么吃都对味!

▎解州羊肉泡馍,有自己的好吃秘籍。上图摄影/李平安,图/图虫·创意;下图摄影/边走边拍,图/图虫·创意。

蒸出美味,也蒸出喜气洋洋

        面条要煮,油糕要炸,饼子要烙,虽说莜面和山药蛋可以做成抿八股、莜面磨擦擦、山药面鱼鱼来吃,但很多人还是觉得莜面蒸着吃最好!

       因为地理、气候等因素,忻州、朔州、大同等地种植着大片的莜麦,为晋北的面食带来了一个“莜面宇宙”。“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二十里荞面饿断腰”,莜面的脂肪含量在粮食中相当高,为晋北人们提供着更为瓷实的能量。



莜面栲栳栳的酱料,会有土豆参与。摄影/晓风F,图/图虫·创意

       最出圈的莜面栲栳栳,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中,大火蒸上10分钟,配上羊肉臊子、番茄臊子或者酸汤臊子,沾着吃就很好;大张的莜面皮卷上土豆丝,上锅蒸出敦实憨厚的莜面饨饨,也可以沾着臊子吃;很像饺子的莜面饺饺,土豆丝、酸菜丝、苦菜都是热门馅料,老辈山西人还喜欢浇上麻麻花(学名细叶葱、细叶韭)来吃。

       在山西,能和莜面“一较高下”的蒸食,碗托肯定算一个。“民歌满山撩,碗托大枣香塌脑,烧饼洋葱爱死人,都说山西好!”碗托就是山西人的宝,主要集中于山西的中部、北部,有的以纯荞麦面制作,有的以荞麦面、白面混着来做,尤其以晋中平遥碗托、吕梁柳林碗托、忻州保德碗托最为知名。

       平遥碗托有冷、热两种吃法:碗托切成面条状后加醋、蒜泥、辣椒末等调味,搅拌均匀后冷吃,清新凉爽;或者用猪油热锅,加入葱蒜,再将切成条状的碗托倒入大火炒,还可以加上山药蛋丝、豆芽菜,滴上老陈醋,香气四溢。

       保德人一年四季都离不开碗托,人们习惯于用当天加工的荞麦粉做碗托,会更劲道,隔天的都不行。凉调、热烩,浇素汤、拌肉酱,怎么吃都是保德人的爱;柳林的碗托也是冷吃热吃都可,热吃中还会与羊杂割混炒,吃起来更加鲜美。

       哪怕是全国常见的烧麦、饺子、发糕、枣糕,山西人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没有什么糯米,大同的烧麦就是实打实的羊肉馅为主,百花烧麦的褶子好似绽放的梅花,皮那么薄,肉那么扎实,汁水那么鲜香。蘸上山西老陈醋,用嘴吹吹凉,一口一个超级满足。
 

▎百花烧麦,看着就很美。 摄影/杨玉诚,图/图虫·创意

       朔州人用开水和面,蒸出了朔州烫面饺子,蒸好后的皮子有韧性又很软,奇妙的口感绝非一般蒸饺所能比;黄黄的玉米面蒸出来的发糕,蓬松喧软,比面包更好吃;距今300多年历史的武乡枣糕,黄米面喷香,大红枣甜蜜。

       山西人吃面食,吃的是美味,吃的是历史,吃的也是一种喜庆的仪式感。逢年过节,霍州人会做造型丰富的馍馍,赋予其寓意,尤以年馍最为隆重:五心枣花是年馍中的“吉祥馍”,有“五福盘寿”之意;圆馍是年馍中的“实在馍”,有“圆圆满满”之意;钱串是年馍中的“发财馍”,有“财源广进”之意。
 

▎晋南人过年过节,少不了花馍。图摄影/吕行,图/图虫·创意

       闻喜花馍于2006年入选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乔迁花馍、节庆花馍,花馍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

       山西面食有什么?也许那是一盘寄托儿时记忆的炒不烂子,也许那是一碗身处异乡时常想念的扁食头脑,也许那是一份迎宾送友的汾阳烤包子,也许那是一盒中秋佳节馈赠亲友的平遥月饼。山西人的面食,数不清、道不尽、吃不完,永远有期待,永远有惊喜。
 

上一篇:“创业中华·兴业湖南”侨商侨智聚三湘 怀化对接RCEP线上招商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下一篇:亲情中华黄河故事|与大河共舞,志在青山绿水间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亲情中华黄河故事|与大河共舞,志在青山绿水间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人民网记者麻 潞报道 编辑 美玉

与大河共舞,志在青山绿水间

人民网记者 麻 潞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蜿蜒奔流的黄河水,于老牛湾“撞”开山西的大门,掉头南下,至风陵渡处,折向东去,一如臂弯,拥山西入怀。

  位于山西最南端的运城,处于黄河由南向东的最后一“弯”特殊的区位,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

  黄河流经运城8个县市,共345公里,占山西全省的34.7%。立足独特的山川资源、区域优势,“举全市之力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运城担当、作出运城贡献。”在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中,运城置身新格局发出时代强音。

保护修复为先

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千里汾河,始出管涔,终入黄河。

  运城位于汾河下游,是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最后一道关口。汾河自新绛县龙兴镇南梁村入境,在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境内河长145.2公里,流经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县(市)。浩浩汤汤,蜿蜒奔流。

  汾河万荣段水质问题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当地强化生态湿地修复建设,栽植护岸林300亩、水源涵养林500亩,帮助恢复河道自然生态,汾河、黄河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万荣县实施总投资7200万元的

汾河入黄口生态景观及修复保护工程。

  现在正在修建的2390亩的人工生态湿地,将通过100多种湿地水生植物的净化,出水水质就可以达到Ⅳ类标准,从水源地确保水质清澈。

  站在望河台上俯瞰,又见汾河如玉,黄河如带,由此交汇,一路南去。汾河入黄口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也设立在此,10组在线监测设备不间断地对汾河水质11项指标进行监测。2020年6月,汾河流域国考断面全面退出劣Ⅴ类,2021年全部提升到Ⅳ类水质以上,2022年上半年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达52.4%,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围绕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决策部署,运城在全省率先启动编制《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科学编制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修复规划实施方案》《生态景观规划(2020-2035年)》,明确了“控污、清淤、增湿、绿岸、调水”五大工作重点,全面打响保护山西“母亲河”的攻坚战。

  ——构建“河湖长+河湖长助理+巡河湖员”工作模式,建立了汾河四级河长体系,确定河长155人,构建“五位一体”河湖长工作机制,聘用54名汾河流域专职巡河员每天不定期巡河,实现对水域岸线的专业动态监管,推进河道日常巡河及管护工作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

  ——相关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高压推进沿汾排污口全面清理整顿,对发现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违法违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制度,沿线89个排污口全部整治到位,清除违章垃圾等堆积物10.3万立方米、违章房屋6座、其他违章建筑近2000平方米。切实维护了黄、汾河道秩序,为母亲河筑牢安全红线。

  ——成立高规格的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督查组,紧盯阶段性目标任务,以“四不两直”方式实地督查,印发情况通报19期,下发督办卡12期,开展公益诉讼13起,剑指问题,狠抓整改。

如今,汾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与

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

  河水全年均值达到地表Ⅳ类标准,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汾河新绛、稷山城区段新增蓄水面积140万平方米;稷山汾河湿地公园恢复湿地2000余亩、绿化3000亩;万荣入黄口段建成生态廊道十余公里;夏县白沙河、垣曲亳清河、盐湖五龙峪等黄河支流实现清水复流……

  一条条在河渠两岸延伸的绿色廊道,一幅幅野鸭戏水的和谐画面,一个个热火朝天的生态修复场景,都在讲述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运城故事”。

“五条绿色走廊” 

绿色崛起的基础支撑

  驻足黄河边,自然景观与蜿蜒大河共绘壮美画卷;

  置身鹳雀楼,与古人同频体味“更上一层楼”;

  身处小浪底,看大河浩浩荡荡不舍昼夜;

  古老黄河在运城进入历史新境界,展开历史新画卷。

  去年以来,运城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着力打造沿黄、沿汾、沿涑水河、沿中条山和峨嵋岭的“五条绿色走廊”,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全局。

  沿黄美丽乡村示范带,串联生态、农业、文化、乡村旅游等资源,全力实施特优农业、生态保护、文旅融合、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五大基地。151个美丽乡村示范村正加紧实施,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和万亩韭菜、山药以及万亩水产、水稻等,成为农民的钱袋子。风陵渡度假区、尧王台民宿小镇等独具晋南特色的黄河文化风情体验带华章初展。

  “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分布于145公里汾河岸线的4个县(市),围绕水生态治理、生态文旅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共梳理谋划了七大类39个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总长度116公里、配套“主体、慢行、服务、信息、景观”五大系统的汾河旅游公路,以多维度构筑“沿汾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带”。一条水清岸绿、村靓业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水利长廊、生态长廊、文旅长廊正跃然眼前。

  围绕200公里的涑水河,沿线6个县(市、区),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同时,融合农耕文化,导入特色产业,立体化建设集“田园胜景、康养福地、农旅廊道、产业沃土”于一身的沿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实施总投资144.52亿元的项目。到2025年,预计将有50家以上田园综合体盛装迎客。Image

  以中条山生态廊道为脉,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所涉8个县(市、区),串联沿线五老峰、泗交、历山、凤凰谷等风景区,通过实施总投资141.7亿元的56个建设项目,支撑发展生态观光、文化旅游、山地运动、健康养老等生态经济,构建起生态保护扎实、文化价值活跃、文旅融合充分的新生态文旅经济带。一个融合生态、文化、休憩空间,拥有多层次文旅产品体系的生态文旅康养福地呼之欲出。
Image

  横在运城中央,拥有165公里高效便捷公路网的峨嵋岭绿色产业示范带,依托孤峰山、稷王山等丰富的农林生态资源,全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技术装备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山西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国家晋南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及2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大产业基地建设等,呈现出城郊农业、观光农业、康养农业新业态。

  今年运城共实施项目329个,总投资564.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76.09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82.26亿元,完成率46.71%。谋划2023年至2025年项目249个,总投资达1880亿元。五条飞扬的“绿飘带”,正集聚起运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Image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眼下,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满目皆绿。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和彩色慢行道相映生辉,后土祠、鹳雀楼、大禹渡等文旅景观与鱼跃龙门、浪漫沙滩等打卡地相互叠加,游客在自然和人文景观中领略千年河东的文化底蕴。Image

在聚力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过程中,

  运城紧密结合沿线的产业发展、历史文化、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生态保护等方面融合发展,并与旅游公路的服务、景观、慢行、信息等同步建设,全力构建覆盖全域的黄河、汾河、涑水河、中条山“三水一山”旅游公路网,带动全市“五条绿色走廊”建设。截至今年6月份,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运城段已建设807公里,完成投资43亿元。

  5月,大禹渡景区,一排排造型新颖、设施完美的“太空舱”组成的度假休闲湾,惊艳亮相,引人注目。Image

  “太空舱”按照五星级酒店配置,舱内自循环新风系统,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气压,自动改善空气质量,家电、厨房、卫浴全部智能化操作。Image

  居高临下,遥望“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日落时刻,清风吹拂“山河无忧风起皱,落日余晖天尽愁”;雨后远望,秦岭苍翠,“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此空”。Image

  围绕黄河文明、生态观光、农旅融合三大主题,运城不断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永济市串联起鹳雀楼、普救寺等15处景点,形成了一条全域旅游“黄金通道”;平陆县黄河湿地天鹅起舞,茅津古渡焕发新颜;夏县彩虹路蜿蜒中条,泗交山水风景宜人;垣曲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山水相依,历山舜王坪绿草茵茵,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在此握手太行。全市开启了全域游、全景游、全季游新模式,已开通9条“城景通”旅游线路,城景衔接,舒心游玩。ImageImage

  顺着平整通达、绿荫遍地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南行,不多久就能来到临猗县孙吉镇薛公村。通达的道路、集中连片的黄河滩涂、天然的水质、宽广的土地,这些因素的叠加,让这个黄河岸边不起眼的村落,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该村发展水产养殖和旅游提供了更充沛的生命力。游客们在这里饱览母亲河风光的同时,还可购买到新鲜的大闸蟹、小龙虾和品质上乘的莲藕。Image

  串联一路风景,承载一脉文化,造福一方百姓。该市实施了“百十万”粮安工程,建设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万亩玉米高粱基地、万亩水稻基地。各县市突出产业把沿黄公路打造成花果绿道、蔬菜通道、观光资源路,加快农产品外销,增加农民收入。Image

到2025年,

  运城将创建200个左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示范村,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及主干道串点成线、连片成带,推动乡村振兴,形成独具晋南特色的黄河文化风情体验带。Image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作为黄河中游重要腹地城市,运城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中,奋楫而进,笃力前行,正一步一个脚印踏响筑梦未来的强劲足音。

全国人大代表李莉:治理噪声污染 还“静”于民 

来源: 检察日报 

“治理噪声污染必须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围绕商业经营、娱乐活动、住宅装修等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关键节点,探索建立“区域抓重点、类别分时段”的中心城区、主要城区、城乡结合区等分层分级的声环境网格常态化管理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企业文化中心职工 李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进一步提速,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同时也应看到,与人们追求宁静舒适环境相悖的是,噪声污染无处不在,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无形杀手”。

我在调研中发现,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型购物广场、娱乐场所、沿街商业店铺使用大功率音响播放营销广告,有的商家还派员工携高音喇叭进行流动踩街宣传,造成锣鼓喧天的场面;二是来自居民小区附近的广场舞人群的音响声,烧烤、夜宵摊点的喧闹声;三是楼房建筑、市政基础工程建设施工噪音;四是住宅和商业店面装修施工噪音;五是部分车辆夜间随意鸣笛;六是企业生产、个体加工等维修作业的金属切割声和设备轰鸣声等等。

研究表明,超过一定分贝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和影响,若长期持续,甚至能使人耳完全失去听力。噪声还会影响人体大脑中枢神经系统,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脑涨、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概率。噪声还会对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伤害,使人的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心理压抑,性格易怒暴躁,严重的甚至产生人格分裂。我认为,噪声污染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城市噪声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为持续推动声环境质量改善,进一步加强城市噪声治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我建议从以下方面做好落实:

第一,不断强化法治宣传。结合“八五”普法,在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点举办主题活动,开展环境治理警示教育,利用报纸、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设宣传专栏,扩大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明确城市噪声污染治理的意义,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感。同时,积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减少、降低各类商业噪声的产生。

第二,加大环境噪声监测力度。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工业企业生产、建筑工程施工、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产生噪声进行重点监测,确保城市工业、企业和建设项目噪声达标排放。对群众反映噪声污染相对严重的路段、区域加强监测,查找噪声污染来源并迅速处置。鼓励群众利用手机随手拍等方式进行投诉举报,及时发现并制止噪声扰民行为。

第三,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各地结合实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专门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强化城市噪声污染治理。比如,针对扰民广场舞活动,要严格规范活动时间、音响噪声最高限值等;加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夜间工程施工活动等的监督管理,严格商业性促销宣传活动的管理;严禁在居民区附近从事机器加工等各类维修作业;严禁货车等大型车辆在居民区附近停放,实行集中停放管理;在规定时间段限制汽车市区内鸣笛,严禁改装后摩托车恣意“炸街”等。

第四,让科技服务民生。加大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在市政基础工程、城市交通、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环境监测等涉及城市建设方方面面的综合运用,降低噪声污染。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却长期整改不达标的重点企业,可迁离城区,建设新基地厂房组织生产。

第五,加强协作,综合治理。围绕“商业经营、娱乐活动、住宅装修”等易产生噪声污染的关键节点,探索建立“区域抓重点、类别分时段”的中心城区、主要城区、城乡结合区等分层分级的声环境网格常态化管理格局。检察机关要依法能动履职,主动加大公益诉讼专项监督工作力度,以“我管”促“都管”。环保、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要立足本职工作,加强协作,做好宣传教育、预防、查处等工作,形成噪声污染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还城市以宁静,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记者 刘怡廷 通讯员 胡少俊)

央视评论:西方国家“躺平式”抗疫的灾害级“疗效”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央视评论:

截至8月30日,日本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约1880万例,自本月15日起,日本已连续半个月日增死亡病例超过200例。日本多家医院发表声明,称这一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已达“灾害级别”,日本医疗体制正陷入崩溃。

8月31日,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报告,2021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6岁1个月,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这是100年来美国人均预期寿命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下降。新冠疫情是导致美国人均预期寿命缩短的首要原因。

英媒报道,今年夏天英国新冠死亡人数为去年同期近两倍,“自6月8日以来,超过5700人死于奥密克戎病毒的最新变异毒株,相较2021年同一时间段的2900人,增长95%。”

这些事实表明:西方国家“躺平式”抗疫,带来了灾害级“疗效”。

政府“躺平”,民众遭罪!以美国为例,身为拥有全世界最先进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发达国家,美国却成为全球新冠肺炎确诊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究其因,美国政府不思治理之策,不谋抗疫之举,而是把精力放在政治操弄上,花在政党互相攻讦上,用在甩锅、泼脏水上。

从无家可归者数量触目惊心,到老年人生命权利遭到公然侵害;从疫情失控带来的社会创伤给民众留下巨大心理阴影,到死于新冠病毒的人数持续攀升……无不说明美国政府漠视民众生命权和健康权。

事实一再证明,选择与病毒共存,就是选择跟魔鬼共舞,就是放任病毒吞噬民众健康,无视魔鬼侵害国民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重来,每个人的平安都弥足珍贵。早在2021年11月18日,《纽约时报》就刊文称,美国近两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重考验表现并不及格,“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已然破产”。

众所周知,英国是最早提出“群体免疫”概念的国家之一。然而,英国政府被冷酷的现实一次次打脸。面对不断变异的病毒,无辜民众成了“小白鼠”,不得不为政府的错误决策买单。群体免疫带来的严重后果是全民遭殃。

西方国家“躺平式”抗疫,“躺”出了疫情失控,“躺”出了社会失序,“躺”出了民众失去生命。日本当下这一灾难级后果说明,“躺平”不可能躺赢,与病毒共存只能全盘皆输。

8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2022年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在具备防止死亡的所有手段的情况下,这是个“悲剧性里程碑”。谁拿民众生命不当回事?答案不言自明。

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在世卫组织社交媒体频道的现场直播互动中说:“很多人在谈论与病毒共存,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与责任感共存。”民众生命经不起任何怠慢,抛弃“躺平式”抗疫,拿出最大程度的责任感,才能带来守护生命真正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