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北欧绿色邮报网

After 15 years working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China, I came to Sweden to establish my family. After almost ten years of freelancing for other media, now I created this website, www.greenpost.se hoping to spread inform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ring life experiences with readers both in China and Sweden, serving as a bridge. I enjoy the good environment in Sweden, fresh air, clean water, blue sky and beautiful flowers. 陈雪霏,女,1966. 摩羯座,满族,出生在辽宁省凌海市,班吉塔镇,地藏寺村。兄弟姐妹6个当中最中间的一个。和二哥一样是全科人,就是哥姐弟妹都有,幸福感很强。万能血型,很容易打交道。喜欢高大上,但同情弱者,追求平等,公平正义,善良,是环保主义者,提倡节俭,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创立瑞中桥绿色科技文化公司就是为中瑞绿色科技文化牵线搭桥。 教育程度:英国米德赛思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硕士,英语和国际政治双学士,文学和法学学士。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15年,驻津巴布韦两年,采访过南非总统曼德拉,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 2008年采访过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 2006-2010 人民网驻斯德哥尔摩特约记者。 2010-2012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报道员 2012-至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自由撰稿人 《环球时报》,《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北欧时报》副社长,英文主编,《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主编。 chenxuefei7@hotmail.com, wechat: chenxuefei7, facebook: chenxuefei7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内蒙古艺术剧院为中瑞友人献上一顿独特的歌舞大餐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24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也是诺贝尔颁奖典礼举办的地方,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隆重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国庆招待会。崔爱民大使和夫人李丽红女士和使馆的政务参赞,教育参赞,文化参赞,武官处负责人等与各位嘉宾一一握手表示热烈欢迎。

招待会首先在大厅里开始,人们喝香槟,品中国小吃和月饼,互相交流。然后,人们步入演出大厅欣赏由内蒙古艺术剧院演员提供的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为中瑞友人献上一顿独特的文化歌舞曲艺大餐。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首先致辞。他说,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越上新台阶,人均GDP已从建国初期的53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1.27万美元,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78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全球发展带来更多新机遇。

他还说,瑞典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与中国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国家。长期以来,双方友好交流和务实合作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过去一年,中瑞关系保持稳定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富,人文交流重现活力。

今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大96.9亿美元总体保持平衡稳定。科技创新合作持续推进,教育方面,在瑞中国留学生已经增加到8500多人,基本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文化上,举办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包括中国美食节,欢乐春节,品茗迎春,茶和天下.雅集等,深受当地民众喜爱。

崔大使说,中瑞双方在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有共同利益。在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全球化时代,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需要更长远,更全面的视角和思维。

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中瑞经济互补性强的特点将更加凸显,双方在科技创新,绿色地碳,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潜力十分巨大。中国愿同瑞方共同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弘扬传统友好,增进互信,深化各领域合作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两国共同发展与繁荣,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崔大使感谢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团为大家献上一场蕴含中国丰富特色与民族风情的歌舞演出《草原颂》。

主持人用蒙语和汉语主持,还有旁白翻译。本场节目以茶为主题的歌舞,歌曲《茶韵芬芳》,独舞《茶香品茗》,《捣茶舞》,《柔术转碗》,独舞《乳飘香》,独唱《英雄江格尔》。独唱《马兰花》,《呼麦》,人们熟悉的《敖包相会》和《鸿雁》,有宫廷礼仪的表演,也有现代舞《心之舞》的表演。其中双人杂技表演很精彩。真功夫。另外,这次演出有内蒙古的各种乐器,同时,有非常大气,优美的各种民族服装,让人感到如醉如痴,身心放松。

演出结束后,崔爱民大使和嘉宾到台上与演员握手并合影留念。

1500个座位的大厅几乎座无虚席。出席招待会的有华人华侨和瑞典友人。朋友们观看了精彩的演出后纷纷表示,这是一场精彩的演出,上档次的演出,非常享受,他们不但歌唱得好,舞蹈跳得好,而且他们的服装也非常有特色,十分漂亮。音乐悠长俊美,走心。

说句心里话,笔者小的时候看到的都是黑白色,第一次看电影里看到蒙古贵族女子的服装和头饰时,我立即闭上了眼睛,以为是天上仙女下凡了。太亮眼了。此次,和内蒙古歌舞团成员一起来的还有几位非遗传承人,他们的作品在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展出,其中有很多都是服饰的配件,非常精美的手工作品,此展依然在进行。

内蒙古艺术剧院荣获过文华奖,荷花奖,金鸡奖,金菊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内及国际大奖共260多项,累计演出近1.3万场,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文化交流合作做出了贡献。

图文陈雪霏。

快讯: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举行迎中秋庆国庆联欢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23日,斯德哥尔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举行迎中秋迎国庆联欢会。

出席联欢会的有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俞力,创会会长王永凯,副会长黄炳旺,副会长夏海龙,秘书长刘晨,瑞典华人功夫协会会长邢善等。

王俞力会长致辞,介绍了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的宗旨及过去一年来的活动。

会员们欢聚一堂,欣赏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品月饼,猜灯谜,吃大餐,畅叙友情,共商未来。

预知详情,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明天的详细报道。

快讯:中国内蒙古非遗艺术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23日,斯德哥尔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斯德哥尔摩国王花园一片热闹,而坐落在其旁边的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则迎来了新一波中国客人来自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的艺术作品展吸引了很多参观者。

预知详情,请明天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的详讯和专访。

传统中医文化研讨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23日斯德哥尔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中国北欧传统中医文化研讨会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来访的中国江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刘潜,热敏灸教授蕉琳和中医教授石强,瑞典方面有碧云中医大学,北欧中医药中心和热敏灸分院董事长田宇飚,创始人及顾问范秀兰,碧云中医大学的医生和学员,新聘顾问中瑞生命科学协会会长于江以及华人华侨代表,瑞典知名人士包括原国会议员,北欧中医药中心高级顾问等。

会议由北欧中医药中心董事长田宇飚主持。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刘潜首先致辞。他说,江西中医药大学先后接待200多名政要大使和国际友人来访,与此同时,在葡萄牙,瑞典,突尼斯,加拿大等国建立了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中心或热敏灸分院。中医药源于中国,它也是属于世界。中医药文化为各国友人心灵沟通增进友谊搭建了桥梁。六年来,在瑞典北欧中医药中心在范秀兰带领下,对北欧国家,包括瑞典,挪威,丹麦和芬兰的学员进行了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守望相助,为瑞典的抗击疫情发挥了中医药的智慧,在此,向所有热爱中医,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在全世界传播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此次访问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我们在中医药领域的务实合作,我们愿意继续发挥我校在中医药学科的特色优势,与瑞典同行一起共同推动瑞典北欧中医药中心热敏灸分院在海外平台的建设,积极开展医疗服务,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合作项目,以中医药为载体,为服务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

刘潜校长邀请与会同仁到江西中医药大学访问。

在开幕式上,北欧中医药中心董事长田宇飚授予中瑞生命科学协会会长于江高级顾问证书。

于江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他表示,愿意与中医药界合作,进行更多数据研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江西中医药大学热敏灸教授蕉林做了专题讲座。她首先问大家实践利用热敏灸的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地直接介绍了如何高效利用热敏灸治疗各种疾病的技巧和方法。

她说,江西中医药大学发明的热敏灸治疗方法主要是要人们准确发现对热传导的敏感穴位,可以选择在穴位周围施热,也可以选择后背的督脉的输穴位进行上下施热,对于热量不能直接达到的地方,也可以继续在中间的敏感穴位点上施热,总之,热敏灸的治疗原理就是要让艾灸的方法高效,有用。 江西中医药大学爱敏灸学院发明了自己的艾条。

她说,爱敏灸的方法适用于妇女宫寒,不孕不育,男人的前列腺问题,鼻子的过敏问题,胃痛,胃寒等很多因寒冷引起的疾病,慢性病都可以利用热敏灸的方法来治疗。一般治疗三个月就差不多。有的可能会很快。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需要接受的热量也不一样。因此,爱敏灸治疗也是非常个性化的治疗。

与此同时,石强教授为部分与会嘉宾进行把脉问诊,当场开药方,提供治疗方法和建议。

碧云中医大学,北欧中医药中心和热敏灸分院负责人与江西中医药大学代表在研讨会上积极互动,认真学习。随后,人们还举行座谈,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北欧中医药中心和瑞典热敏灸分院建设和提供留学生培训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刘潜校长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田宇飚董事长和碧云诊所医生Lars和前议员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的详细报道)。中医教授石强中医文化研讨会北欧中医药中心校长刘潜江西中医药大学热敏灸热敏灸分院田宇飚碧云范秀兰蕉琳

Post navigation

PREVIOUS POST中欧文化协会组织会员观看齐白石艺术展NEXT POST传统中医文化研讨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Search for: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ARCHIVES

快讯:传统中医文化研讨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23日斯德哥尔摩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中国北欧传统中医文化研讨会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来访的中国江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刘潜,热敏灸教授蕉琳和中医教授石强,瑞典方面有碧云中医大学,北欧中医药中心和热敏灸分院董事长田宇飚,创始人及顾问范秀兰,碧云中医大学的医生和学员,新聘顾问中瑞生命科学协会会长于江以及华人华侨代表,瑞典知名人士包括原国会议员,北欧中医药中心高级顾问等。

会议由北欧中医药中心董事长田宇飚主持。

江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刘潜首先致辞。

江西中医药大学热敏灸教授蕉林做了专题讲座,专门介绍了如何高效利用热敏灸治疗各种疾病的技巧和方法,让大家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石强教授为部分与会贵宾进行把脉问诊,当场开药方,提供治疗方法。

然后,碧云中医大学,北欧中医药中心和热敏灸分院负责人与江西中医药大学代表座谈,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北欧中医药中心和瑞典热敏灸分院建设和提供留学生培训工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最后,刘潜校长,田宇飚董事长和碧云诊所医生Lars和前议员接受了本网记者专访。(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的详细报道)。

中欧文化协会组织会员观看齐白石艺术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19日下午两点,中欧文化协会组织会员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观看齐白石艺术展。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蕊和大家亲切留念。

齐白石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画家。他的虾非常有名。他的艺术特点是诗歌和绘画结合,花草上面都有鸟或蜻蜓,动中有静。

齐白石生活在战乱年代,却总是积极乐观,他写的小篆,花好月圆的月是半圆,吴洪亮校长认为这体现了齐白石老先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奔向更好的方向。

他喜好和平所以总爱画荷花。

陈雪霏会长首先向新会员介绍了中欧文化协会的情况。中欧文化协会成立于2014年,每年几乎都搞音乐会。然后她为大家讲解了齐白石的一生和他的 艺术人生。齐白石活了97岁。临走前告诉家人,2000多张画都捐给北京画院。

他到88岁还在画虾,但那时他已经画得非常好了。他的座右铭是不喜平庸,不厌雷同。

本次艺术展的布展非常好,人们到了这里,看到幽暗的竹帘和轻柔魅力的音乐,真的让人享受。大家都觉得文化中心耳目一新了,好展连连!

看完艺术展,大家还看了电影《明月几时有》,原来以为是个浪漫的爱情故事,结果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片子,很凄惨。值得深思。

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很高兴协会能经常组织活动。

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27日,大家可以预约经常去看。booking@cccstockholm.org.

瑞典南方大学国民经济系教授马茨.贝尔曼发布谁在驾驭高等教育的报告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19日上午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SNS学习班瑞典南方大学国民经济系教授马茨.贝尔曼发布一份报告。报告题目是谁在驾驭瑞典高等教育?

他对1953年现在的4年高等教育进行分析。给出的建议是需要进一步改革,给企业,学校和社会一个平衡。就业市场是缺少工人和工人过剩同时存在。当社会出钱的时候国家控制也是合理的。要进一步放权,

报告说1958-1977是自动化阶段,学生主导教育,学习愿望强烈。1977-1993是计划经济,教育机构说了算。1993到现在是自动化,市场影响力减小。

贝尔曼建议扩大教育渠道,取消或减少学生贷款。让学习学科与市场相结合。挂钩,联系。

瑞典高等教育局教育部国务秘书出席。

2023南京和平论坛,全球可持续发展召唤青春力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9月20日,2023南京和平论坛主论坛围绕“共促和平发展·共享文明成果——青年在行动”这一主题,邀请国际、国内相关机构代表以及在全球致力于和平事业的青年代表们,就和平行动与国际实践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生动展示。

碰撞交融,共议青年行动力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变革推动者,青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青年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促进世界和平的重任。嘉宾们对2023南京和平论坛充满期待,希望南京和平论坛发挥桥梁和平台作用,聚焦全球挑战凝聚各方共识,推动青年在全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实现共同发展和共享成果。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部助理总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在致辞中所提到的“我们需要青年参与和平建设,这样的和平才能更持久”。

围绕安全合作与和平、可持续发展与和平、开放包容与文明互鉴等议题开展交流互鉴,来自国际安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以及青年国际志愿者等多领域专家学者、实践者畅所欲言,进行思想上的碰撞,诠释并传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时,他们表达的声音也向世界传递了积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的青年实践,“中国方案”。

一点一滴,国际志愿者中的青年力量

南京蓝天救援队的组建者之一陶石磊讲述了一个民间救援队从5个人到300多人的成长故事。他们跨越国界奔赴菲律宾、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土耳其等国家参与自然灾害的救援,在载誉归来的同时,他们也一直在思考从事国际救援的意义是什么?那就是“让更多面对灾难、需要救援的人们相信:从世界各地都会有无数支这样专业的救援队奔赴而来,一定不要放弃。”陶石磊说,而这也是驱使更多青年人参与到救援队伍中来的原因。

联合国国际志愿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代表办公室助理康莉娅作了“可持续发展中的青年声音”的演讲,她说2022年联合国国际志愿者社区向全球派遣了超过12000名志愿者,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到生态保护、社区发展、医疗教育等领域,在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理事王素平说明年协会就成立20年了,而现在的团队是20年来最年轻的团队。她向与会者分享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其联合发起的“蓝伙伴行动”中国-东盟海洋保护行动,通过公开招募,资助支持东南亚当地的青年群体、社会公益力量和社区开展海洋保护行动。目前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等地开展,预计将惠及超过37万沿海社区居民、渔民、旅游从业者、特别是原住民、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另一个是阿拉善SEE资助的环保公益伙伴“河流守望者”,2017年至今已开展两期“赶走黑臭让清水为邻”行动,其中“巡河宝”62.12万人次参与河流保护项目,累计治理黑臭水体367条,守护河流12,650条。这些项目参与的青年群体高达80%,以创新方式为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唐丁丁则给青年人上了一堂“全球视角下的生态挑战与中国的应对之策”的课程。他表示,放眼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共建美好未来,各国正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碳足迹,降低碳排放;立足中国,各行各业向“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全力冲刺。面对这样的情势,青年人应该紧抓绿色发展的机遇,身体力行助推碳减排迈向新阶段。

创新方式,参与“为和平设计”

青年可谓是可持续发展的“火炬手”,他们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受益者,也是设计者和参与者。本届和平论坛主论坛除了主旨演讲之外,还开设了分享与互动环节,不同领域从事或参与可持续发展行动的青年分享自身的经历,展示年轻人在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美好世界时展现的韧性、足智多谋和领导力。论坛组委会还邀请了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韩群力和南京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刘成作为导师点评分享案例。

来自荷兰的青年汉学家潘妧纱以“她视角”分享了因为“Z世代”在时尚消费方面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对环境的影响。许多年轻消费者更愿意选择那些注重环保生产方法和材料的品牌,并在社交平台、网络购物平台上的分享。为了迎合这一趋势,中国时尚品牌开始将可持续实践融入他们的运营中。潘妧纱说,这是“Z世代”与时尚产业互动形成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思维与路径。来自印度的德温德尔·库马尔则以一个媒体人的身份讲述了他所从事的中印文化交流,向中国青年介绍瑜伽,向印度青年介绍功夫,激发两国青年对对方文化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这样的交融互鉴,两大文明古国的优秀文化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样很有趣!”库马尔说。

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应届神经科学博士毕业生吴晓麦则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了为南京量身打造的5个南京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和平城市建设行动方案。今年8月11日至18日,20多名中外著名高校的跨学科优秀青年学生们,参加了由清华大学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等高校合作的跨文化学习项目IUP“同行中国·走进南京可持续发展训练营”。经过8天沉浸式调研后,这些青年学子对照联合国17个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最终形成了“大自然便利店”“城市可持续发展City walk”“非遗传承突破与创新”“开放科学促进和平行动城市共同体”和“街头和平角”五个方案。吴晓麦生动阐述了发起“街头和平角”行动倡议这个方案。“我们选取体现南京新老城市特色的8个街角,连点成线,惊喜地发现,这个线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心’形图案。我们将实施一系列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项目,共筑‘心相近,民相亲,一起珍爱和平,守护和平’的城市氛围。这些项目包括策划和平交友集市,打造和平照相馆,策划街角和平音乐会,设计和平艺术展等。”

互鉴共进,共创可持续发展未来

本届南京和平论坛不仅有以外国青年的视角来看中国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也凸显出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身影,这表明中国青年业已成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26岁的童婧宜本职工作是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战略、政策与预算部门,担任基础设施科技顾问及研究员;兼职工作,也是志愿者工作,是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这个国际组织里担任全球战略与运营团队负责人。她从社区共建、媒体传播以及科技赋能等多个角度讲述了怎么通过这个平台多渠道、多语言讲好中国可持续发展青年实践者的故事。

来自EASIN国际义工旅行创始人动物公民品牌联合创始人凌裕涵也是一个“Z世代”女孩,因为自己从参与义工旅行得到的独特体验,20岁时选择创办义工旅行公司,把每一个旅行者都变成了一个负责任的旅行者。“在旅行的途中尽可能去帮助一下当地的小朋友、老人和动物,但同时也会收获到非常深度的旅行。”凌裕涵说,“参与义工旅行,让你回到旅行者的角色,选择你能做的力所能及的小公益。时间长,可以涉及教育;时间短,你可以涉及动物保护……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全球公益效能。”

而2023南京和平论坛的一场平行论坛“文化中的和平力量——青年在行动”研讨会此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召集国际安全领域、公共外交领域专家学者、青年领袖等围绕安全合作与和平的主题,探讨新形势下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以及青年通过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去推进国际社会开展高效务实的安全合作。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孙朝靖等也代表南京青年发表观点。

众多中外优秀青年的分享让2023南京和平论坛成为一个展示新一代担当与作为、培育一批中外和平交流使者的平台,也鼓励更多中外青年通过自身实践,展示和平之道、倡导和平行动、共筑和平未来。

图文:吕菽菲 彭渝鉴

北欧深圳总商会年会深圳城市推介会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17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风和日丽,蓝天白云。由北欧深圳总商会和瑞中企业家协会主办的北欧深圳总商会四周年年会暨深圳城市推介会和瑞中企业家互信交流会在这里成功举办。

出席年会的VIP贵宾有北欧深圳总商会年会暨瑞中企业家协会会长张巧珍女士,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经商处一等秘书王立峰先生,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部舒鑫先生,瑞典中国商会秘书长,北欧联通总经理姜勇先生,中瑞技术转移孵化中心副主席布尔布斯(Ulf Borbos)先生,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学教授李晋平萍女士,深圳华大基因北欧负责人杨蓝女士,Swartz 集团 CEO Erik Swartz,Calejo Hybrid Intelligence AB 首席执行官Carl Johard,技术总监Joel Smedberg先生, 三一集团国际经营部北欧大区副总经理杨齐先生,深圳华为北欧市场部负责人张玲女士和瑞典普华永道中国区总监赵丽杰女士。

出席会议的侨领嘉宾有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执行会长张寿廷,瑞典华人总会秘书长唐兵,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俞力和副会长黄炳旺,瑞典北欧华人协会会长周画。

张巧珍会长首先致欢迎词,她说,值此秋高气爽之际,疫情终于结束,北欧深圳总商会和瑞中企业家协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2023年度大会,感谢各位领导和企业家长期以来对北欧深圳总商会的支持与厚爱,在百忙之中出席今天的盛会。

这次全球新冠疫情肆虐长达3年多,瑞典华人华侨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的关心支持下,各商会华人华侨携手相助,共度难关,排除万难,战胜了疫情!我们尽社会责任,大义担当!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可歌可泣的感人篇章。在瑞华人精诚团结,相互扶持,今天我们欢聚一堂,沟通交流,畅叙友情!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鼎力支持!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经商处一等秘书王立峰致辞时说,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43年来,深圳GDP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22年的3.24万亿元,年均增长超20%,经济总量位居亚洲城市第四位。除了开放政策外,深圳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成就,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创新能力很强,投入力度很大,与瑞典十分相似。

当前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但中瑞经贸合作仍稳定发展。2022年,双边贸易超过200亿美元,双向投资均增长近八成。今年上半年,中国对瑞投资增长超五成,瑞典对中国投资项目数增长超四成,显示双方合作的潜力与韧性。目前,中国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典则是中国在欧盟的第十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投资目的地。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前段时间还在深圳设立了一个办公室,表明瑞方对深圳的投资前景十分看好。以前就听闻瑞中企业家协会和北欧深圳总商会在促进深圳对瑞经贸合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今天的年会就是例证。

深圳市商务局负责人通过视频对北欧深圳总商会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瑞典中国商会秘书长,北欧联通总经理姜勇先生在会上致辞,祝愿北欧深圳总商会和瑞中企业家协会在张巧珍的带领下,越办越好。

中瑞技术转移孵化中心副主席布尔布斯(Ulf Borbos)先生在致辞中生动讲述了他与深圳的故事。他说,促进中瑞商业合作一直是他的一个重要使命。他是2011年到深圳访问的,一到那里,他就觉得相见恨晚,后悔没有早点儿去那里。他的工作就是把瑞典孵化好的企业带到中国深圳和其他城市,在那里找到合作伙伴。在我们的帮助下有很多公司到中国去了。有去杭州建厂的。还有很多其他公司跃跃欲试要到中国去。中国有发展速度,也有发展质量,市场潜力巨大,在那里还有澳洲和欧洲其他伙伴,因此,合作前景广阔。我也感谢张巧珍女士把我们介绍到深圳。我们也意识到了中国的要求越来越高了,我们的AI技术公司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当然,这样的交流会有助于我们增强互信,加深合作。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医学教授李晋萍女士在致辞中说,张巧珍会长领导的瑞典北欧深圳总商会和瑞中企业家协会做了不少事情,介绍很多年轻人到深圳发展,在引进人才方面确实做了工作。她具有一种坚持不懈,契而不舍的企业家精神。

随后,深圳华大基因北欧负责人杨蓝女士介绍了深圳华大基因与瑞典的密切合作。她说,华大基因是1999年在北京成立,后来到深圳发展,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后来,到欧洲发展,目前在欧洲已经有100多个雇员了。在全球有一万多雇员了,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领域的公司。在疫情期间,中瑞合作十分密切。瑞典在新冠病毒分析和测试方面的仪器设备和技术70%来自华大基因,现在对病毒的监测方面双方依然密切合作。

在交流会一开始签到一小时时间里,会场反复播放深圳的宣传片。会议中间还邀请知名华人歌手李佳演唱脍炙人口的中国歌曲。

随后,嘉宾上台进行了圆桌业务交流会。参加圆桌会议交流的有张巧珍会长,中瑞技术转移孵化中心副主席布尔布斯,Swartz 集团 CEO Erik Swartz,三一集团国际经营部北欧大区副总经理杨齐先生和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张寿廷。

张寿廷会长也介绍了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的情况,表示致力于在新冠后重启继续为中国与瑞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继续添砖加瓦,与兄弟协会竭诚合作。

随后,张巧珍会长做了北欧深圳总商会2023年年度报告。她说,2019年成立以来,中瑞双边已经有近千家公司参加商会的活动。举办过近千人的会议。北欧深圳总商会每年都参加广州的高交会和文博会,为双边经贸公司交流提供平台,在人才引进方面,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教授介绍到深圳,也在一带一路走出去方面带出来很多公司。在深圳落地的几个项目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疫情期间,港华集团及时组建新生产线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然后,以商会协会名义支持了中国很多省份包括四川和新疆建设兵团等,也送到国外有20多个国家,在防疫过程中做出了很大贡献。她所在的港华集团也与诺贝尔基金会合作,帮助诺贝尔基金会在深圳设立代表处,成为诺贝尔基金会在深圳代表处的总代表。

张巧珍表示,疫情期间很难外出,但是,她在深圳还是举办了很多活动包括诺贝尔基金会深圳落地仪式的大会吸引了800多人参加会议。同时,她在中国其他省市也有很多落地项目。

交流会期间,北欧深圳商会驻挪威,芬兰,丹麦和冰岛的分会会长以及胡力夫教授也分别以视频的方式介绍了他们的工作。

张巧珍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她非常愿意成为中瑞交流,乃至中欧交流的民间大使,她愿意继续为双边交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Swartz 集团 CEO Erik Swartz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他和妻子杨蓝都在为中国基因工程在瑞典乃至欧洲的推广做出重大努力。

杨蓝也表示参加本次交流会可以再次见到很多朋友同行感到非常高兴。她在圆桌会议上也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态度,认为疫情过后,未来可期。

中瑞技术转移孵化中心副主席布尔布斯(Ulf Borbos)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他爱深圳,他愿意把瑞典公司介绍到深圳发展,他也将在AI方面更加努力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参加今天的会议传播和获取了很多信息,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Lucy Dalgren是瑞典甄简公司CEO,大健康产业资本运作公司。她在接受本网专访时表示,很高心参加交流会,了解更多信息,也见到很多新老朋友。他们的公司也在和中国合作,寻找中国大健康产业方面的更多合作伙伴。

交流会持续了四个多小时。

简讯:2023北欧深圳总商会年会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17日,由北欧深圳总商会和瑞中企业家协会主办的北欧深圳总商会四周年年会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瑞中企业家协会会长、北欧深圳总商会会长张巧珍向大家介绍了深圳总商会在过去一年的工作,并表示愿意继续做北欧与深圳之间的桥梁。

本次盛会汇聚了各界精英,进行了公司介绍和项目交流,并以“我 与深圳的故事”为主题介绍了深圳的情况。大会邀请多名华侨华人社团领袖、华商企业代表,以及瑞典政界、商界等精英共襄盛会,为深圳和北欧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学术、人才交流搭建平台,以经贸交流与合作共赢为引领,不断推进双方合作新局面。

请继续关注详讯。

瑞典国王在位50周年大庆一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从今天9月16日开始到本月22日,瑞典主流媒体DN即每日新闻,电视台SVT和瑞典广播电台将进行一周时间的节目讲述瑞典国王在位50周年的功绩。

瑞典国王在位的50年是瑞典度过石油危机,到八十年代物质极大丰富,社会发展几乎到了共产主义的时代。从摇篮到坟墓的美名就是从那时传出来的。到了90年代,发现工业化发展的瓶颈,及时调整,推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让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脱钩。到两千年以后,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国王已经有八个孙子孙女,大公主一女一子,二公主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菲利普王子三个儿子。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多子多福的幸福生活如今在瑞典国王这里实现了。因此,于公于私都是可喜可贺。瑞典人的传统是庆祝50大寿。在位50年更是不简单。必须庆祝。

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于1946年4月30 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966年高中毕业后在部队接受军事训练,1968年在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进修学习。1973年9月15日即位。爱好体育运动。 1976年6月19日与德国人希尔维亚结婚。有二女一子,长女维多利亚公主1977年7月14日出生立为王储。1981年9月和2006年7月偕王后访华,2008年出席北京奥运会,2010年5月出席上海世博会,11月随瑞典皇家工程院科技考察团访华,2011年2月和王后因私访沪。

瑞典国王于1973年9月15日登基之后,当时,社会各党派正在讨论瑞典是否会取消王位世袭制。但是,当女儿维多利亚于1977年7月14日出生以后,这个话题就自然消失了。因为根据瑞典的传统,王位继承人无论男女都是传给第一个孩子。所以,维多利亚公主自然就成为了王储。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递交国书后受到国王接见)

现在,国王已经在位50周年了。虽然在瑞典人们说国王没有实权,但是,国王依然是瑞典的国家元首,代表这个国家。每年圣诞节的时候,国王要发表讲话,元旦要庆祝,仲夏节国王也要到Skansen,重要国家元首或总统总理来访还是要接待外宾。

(国王为中国科学家屠呦呦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陈雪霏拍摄

在瑞典国王的日记里,每年的诺贝尔颁奖仪式展示了瑞典的古老传统,国王的最高礼遇,对科学的虔诚态度和尊重,让瑞典受到国际上的重大关注。

(国王为意大利水资源科学家颁发2023年斯德哥尔摩水奖)陈雪霏拍摄

瑞典国王关注气候变化,每年为斯德哥尔摩水奖获得者,也是水资源界的诺贝尔奖颁奖。他为新能源大会开幕站台。还有很多场合,国王都会亲自到场。

(国王庆祝70大寿)陈雪霏拍摄

例如,2006年7月哥德堡号到中国去,抵达广州时,国王亲自到广州迎接。

(国王庆祝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成立50周年)陈雪霏拍摄

2007年6月9日接见胡锦涛主席来访,乘坐他的御驾马车带着胡主席在国王花园那一带兜了一圈儿,前后有御林军的骑兵马队,这是瑞典的最高礼遇。

(国王70大寿场面)

2010年,陕西兵马俑在东亚博物馆地下藏馆展出,国王出席开幕式,那次展出非常成功。他还出席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

(维多利亚公主大婚)陈雪霏拍摄

2010年对瑞典来说真是个大喜的日子。该年6月19日,维多利亚公主大婚,举国欢庆,欧洲各国的王室都被邀请来,吸引了1500名记者,因为瑞典王储下嫁他的健身教练丹尼尔.韦斯特林。满城欢喜,他们坐着国王的车在城里兜一圈儿,接受百姓们的祝福。维多利亚公主结婚前曾在中国呆了三个月。

(瑞典国王和王后接受斯德哥尔摩水奖得主孙子的献花)陈雪霏拍摄

然后,瑞典国王的二公主玛德琳虽然是1982年出生,比哥哥小三岁,但她在2013年就与美国一个金融家结婚了。又两个女儿,一个儿子。

国王的儿子菲利普于2015年6月结婚,瑞典也是举国欢庆,让人们沉浸在一片祥和喜庆的气氛中。菲利普有三个儿子。

瑞典国王在位50年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