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文学

沉浸在音乐之中

作者雪飞

天已经晚上八点了。但是斯德哥尔摩的夜晚在5月31日依然是大亮大亮的。这就是瑞典的特点。天越来越长了。夜越来越短了。吃完饭,我想唱歌。趁着家里没人,我就从头唱起来,驼铃,送别等等。唱到半道儿,女儿回来了。她要练习钢琴。于是,我改成跳舞了。听着她耐心的音乐,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练习着,我就这样享受着。

虽然有时候,她不爱跟我说话,也没有什么可以跟我辩论的,不像和爸爸可以长篇大论地辩论一番。跟妈妈没什么话说。妈妈说一句什么话,如果不想听,立即离开,或者说不要说了。你说的我都懂。我感觉我和我妈的关系又回来了。这难道是轮回吗?难道是报应吗?我也不爱听我妈唠叨。因此,我尽量不和她唠叨。但是,好像话不投机半句多。

还是音乐和舞蹈可以抚慰人的心灵。

都说还是在青春期有叛逆心理。青春期不好办,但是,她已经15岁了。我觉得该是和解的时候了。但似乎这也看时间。

一段时间就很好,一段时间就不好。考试取得好成绩,自己就给自己庆祝了。考的不好,就说不要提它了。就那么敏感吗?

是的,我在小学毕业时哭过。张玉书在初中毕业时哭过。都是感觉自己那么笨那么蠢,那么不应该,就哭鼻子了。其实哭也是好事。因为哭是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勉励和自我免疫。

小说 约会

5月12日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是星期五。这两天,飞飞心里一直空唠唠的,很失落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她想做的事情都做不成。这不是她的原因,是因为有些信息她不清楚,必须等老公来完成。但是,老公这两天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忙个不停。飞飞找他帮忙,必须得先问一下,是不是可以麻烦他一下。虽然他很客气地中断了自己的工作,但是,心底里还是不耐烦。她能感觉得出来。在一起生活17年了,早已经是老夫老妻,没什么感觉了。以前,他还会耐心地听她说话,现在,干脆说,别打扰我,我正忙着呢!

飞飞也是,不知道是上了年纪,还是到时候了,有时就是不搭嘎的一个问题,突然想起来,拿嘴就说,也不管他在那里忙不忙,她是自言自语,但是,如果他能理解,顺杆爬,她可能就高兴了。如果人家很烦躁,她也会烦躁。所以,与其在家里干熬,不如出去到地里散散心。

虽然是下午两点了,但是,她觉得时间还是很好的。因为她只要能干三个小时的活就行。乘地铁,只坐一站,然后,乘火车,到地方差不多半个小时。其实,火车上只有15分钟,但是,她必须坐一站地铁,有时要等6分钟,或者10分钟。从车站出来到地上汽车站,肯定半个小时了。然后,再等10分钟汽车,再坐10分钟。所以,从家门到地里的门要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但她还是很高兴能出来。因为地里没有别人,只有蓝天白云和风儿给她做伴儿。所以,她非常高兴。

飞飞先要看看自己之前种下去的菜籽是否都已经出来了。菠菜确实出来了。白菜出来的太希了,好像只有几颗。或许是因为她把碳灰撒上以后,把刚冒头的小白菜给压死了。有几颗确实好像旱死了。因为这两天太晴朗了,所以立即干燥了。偏偏今天又停水了。恐怕幼苗活不了了。

仔细想想,有时候有点儿杂草也是保护白菜的方式。如果只有白菜,很快就被晒死了。但是,躲在杂草背后,白菜好像活的好好的。

除了菠菜,白菜以外,豌豆也出来了。韭菜稀稀拉拉地也在长。去年如果不是她老公用铁锹翻土,韭菜也不会这么少了。有时候,他真是帮倒忙。太听话了。因为菜园管理委员会说,各家各户都要把地翻一遍,免得开春的时候杂草太多。秋天雨水多,地湿,也好翻。等到开春儿,春风一吹,太阳一晒,地变得很硬。杂草也很多,真的很难弄呢。

但是,你可以翻别的地方啊!为什么偏偏要翻韭菜地呢?亏得她及时止损。不过,新种的韭菜真是一顿都没吃到就都没了。一方面是被杂草给挤死了,另一方面是被老公给挖了。总之,没剩几颗。

但是,现在的韭菜比去年粗了一倍。叶子好宽了。这个韭菜说起来也有三年多了。还移栽两次。本来,飞飞还种了红萝卜,香菜,豆角,南瓜,洋葱和大蒜,但是,其他都没出来呢。太干旱了,温度也低。

飞飞想没关系,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把地整理好。今年一定要好好整理地。因为南瓜,西葫芦,花,辣椒,西红柿苗都已经在家培育好了。她现在不敢拿出来,怕晚上被冻坏了。

但她可以平整地。她把苹果树修理一下,剪剪枝,主要是不让苹果树长得太快。她也顺便把另外两种果树也给剪了。然后,她开始挖地,先用铁锹挖,把地翻一遍,然后,用耙子耙一遍,把土弄细。再打一个梗。

她脑子里必须想着,这里去年种的是豆角。今年就要种西葫芦和南瓜。去年种南瓜的地方,还是种豆角。去年种生菜和胡萝卜的地方,今年种荷兰豆。就这样,换着种。前天,她刚种了生菜,红萝卜,中间还种了油菜。这是整理好的地里种的。不过没有施肥,浇了水,但是,土质汗水能力不强。今天看着感觉都干了。

但也没办法。她只要先把女儿树旁边的野草都铲除就好。因为她看到前天铲除了荷兰豆地里的草,今天看着就很顺眼。也很容易就能看到出来的荷兰豆秧苗了。

这个工程也不小。铲完了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飞飞拿起独轮车去铲一些发酵的土。就是堆的肥。回来以后,她把肥土放到刚铲好的地上。最后,她把剩下的一点土放在两个坑里,然后,点上了白豆角豆。又种豆角了。此前的豆角还没有出来。豆角也是需要温度高一些才行。

然后,她收拾收拾,就准备回家了。时间已经是6点22。她看到车站站牌上写的是6点48才有车来。是走回去到火车站,还是等?如果是以前,她就走了。但是,现在她不敢走,因为胯骨疼。确切地说是坐骨神经痛,是腿部疼痛。她喝了自己带的开水。心想,还是等吧。在这里还可以躺一会儿。她把包的带子系上,然后,就拿包当枕头,躺在了长凳子上。这里没有别人,偶尔来一辆轿车,飞速而过。没人理会她。她等到6点46,终于起来了。也看到了车的影子。等到车上才发现车票也没钱了。她跟司机说到火车站再买票。司机没有说什么,表示同意。因为每次买票开始用以后,一个半小时以内你可以乘坐火车,汽车,轮船都可以,来回坐也可以,只要在时间范围内。所以,汽车没买票,火车买了,也可以。

到火车站以后,飞飞决定买月票。月票是970克朗。如果单买,一张票差不多40克朗,一个来回80克朗。买十次,400克朗。只能坐五个来回。所以,不到一个星期,400克朗就没了。干脆买月票还可以用一个月呢。

汽车和火车衔接不上,刚下汽车,火车就到了,等飞飞到了站台上,火车早已经开走了。她知道会这样,所以悠哉悠哉,也不着急。她现在也开始学习在机器上付款了。其实没有那么难。以前,总是躲,现在,就直接在机器上买可乐,因为太渴了。也没水了。喝可乐吧!

买完可乐,飞飞收到老公电话。老公说不想在家吃饭了,今天是星期五,希望能到外面有太阳的地方坐着吃饭。

飞飞想了想说,那就在乌登广场见吧。你现在就出发,我一会儿就到了。果然,15分钟以后,飞飞到了。她从对面地铁口出来后,走向长城饭店,问问晚饭多少钱一个人,259克朗。太贵了。以前是178克朗。现在中午饭是145克朗。晚上和周末都是259克朗了。当然,吃的好,烧烤什么都有。

如果是以前,飞飞宁可撑破肚皮,也愿意吃自助餐,因为可以随便吃,狼吞虎咽。但是,现在,看着那么多食物,她只能是挑挑拣拣。看到丈夫在给自己打电话,她赶忙过去。老公说,前面有土耳其烤肉店。飞飞说,可以吃Burger King, Max 或者是土耳其烤肉。最后,两人决定吃土耳其烤肉。

不知道为什么,土耳其烤肉每次吃完都感觉很好,恰到好处,不多不少,味道也很好。没有太香,也不难吃。看着一大碗,吃起来也还是正好。

飞飞要了烤肉,削皮一样的薄片,老公要了烤羊肉,货真价实。不过量好像还是少一点儿。老公这会儿狼吞虎咽了。但是,毕竟量不是那么大。这回飞飞吃的是米饭,黄黄的,很好吃。

两个人不喝酒,就是凉水加热水。不一会儿就吃完了。酒足饭饱。他们手拉手往回走。

飞飞突然感慨地说,就穿着这么朴素的衣服,也进行了约会。确实,以前,她总是想回家吃,宁可自己做饭,因为那样可以省钱。但是现在,她觉得两个人一起出来吃,很浪漫。虽然这种浪漫不比17年前在大饭店,要穿礼服去。但是,现在,就是这样穿着17年前买的Ecco鞋,十年前买的滑雪服,10多年前买的牛仔裤,就这样,穿着旧衣服,和老公一起吃个土耳其烤肉,就感觉很满足,很幸福。这种幸福不是那种令人激动的幸福,而是像一碗温白开一样,不凉不热,正好,就这样,最舒服,最合适。

纪念我们的加拿大专家白君士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昨天,我的同事DJ在朋友圈发出一则消息,说我们的加拿大同事,20多年前的英语专家Stuard去世了,享年77岁。他中文很好,还有个号白君士。

说起来,我们很多老同事都表示了哀悼。我想他是在我们电台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外国专家,在中国呆的时间也很长。

他那个时候给我们改写英文报道。就是我们把中国的报道翻译成英文,然后,他再用地道的英文以简单明了的新闻体润色一下。这样,让外国人听起来就不那么Chinglish了。有的时候,如果我们直接翻译可能会让他们感觉太刺耳,于是,我们会用意译的方法来处理。总之,经过这样的处理,我们的报道播出去就有人听。尤其是在加拿大,还是有很多人听的。

我们曾经有一个叫Daniel Say的听众,就曾经直接给我写过信。是听众来信的朋友告诉我的。她说印度也有听众给我写信。

不管怎么说,通过白君士的帮助,我感觉自己的英语提高很多。我们的外国专家有美国的,斯蒂夫。斯蒂夫是最喜欢改稿的人。他会把我们的稿子全部改掉。一张纸全部都被划掉了。不过他确实弄出来的都是短句子,读起来很上口。

加拿大的专家和澳大利亚的专家就温和一些。不同的是,其他专家都不会中文,只有白君士居然说的是带有京腔的普通话。我不知道他在哪里学的汉语,只是觉得到后来,他连“国骂”也学会了。虽然听起来很别扭,但是,不得不说他的中文很地道。

白居士工作很认真,有时也需要工作很长时间。但他对工作并没有怨言。他抱怨的是我们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我还记得那时好像我刚从非洲回来,北京的夏天非常热。当时,感觉他也非常热。他很激动地说,他要给中国日报写信抱怨北京市对白石桥道路两旁的树要砍掉的决定。他是个环保主义者。我从澳洲,非洲回来以后也对北京的扬尘很不满意。所以,我们就很有共同语言。确实,当时,外国的草就是比北京的绿。为什么?因为北京要准备2008年夏季奥运会,所以,就对老城进行大力改造。二环有很多房子都画了一个“拆”字。尤其是白石桥附近的,甘家口附近的,魏公村附近的房子,拆了很多。

说句实在话,我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以后,对白石桥到人民大学这段路是很想念的。因为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路。那里的道路并不是非常宽,彷佛只够来回的公共汽车就够了。因为1980年代,90年代初还没有多少私家车。只有出租车。公交车外边是专门的很宽的自行车道。自行车可以过几十辆,汽车只能过两三辆。自行车道外面是人行道。公交车道和自行车道中间都是绿树成荫的隔离带。还有水沟,七八月的北京是在烈日和暴雨下交织着,因此,雨水可以很容易流到水沟里。两旁的树枝繁叶茂,烈日下也不觉得太热,因为有遮阴的地方,主要是绿色养眼。因此,在那个时候,没有听说过城里看海的情况,因为水有地方排放。

2000年以后,白石桥的树被砍了。人民大学这一段的树也被砍了。代之而起的是宽宽的油漆路。可以并排开三辆车。但是,树荫没有了,水沟没有了,太阳照在沥青油漆路上,反射回来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形成严重的热岛效应。

所以,我当时非常同意白君士的意见,也不希望砍树。但是,北京为了能开好奥运会,确实是花了血本,干倒了不少旧房子,都盖上了新房子。当时觉得我重新盖,而且要按原来的样子盖起来。结果,让一些外国人很不高兴。他们觉得你把原汁原味搞没了。弄来的是赝品。其实,我们自己现在也觉得那样做不是很科学。但是,估计当时拆是比维护维修还划算,省事。另外,有些房子确实是平民的房子,也不怎么样。拆了也没觉得可惜。

当你把水沟填平以后,很多城市都出现了看海的情景。那就是现代人没有以前人们靠自然排水的技巧。他们的排水系统设计能力太小了。造成了看海的情景。当然,我们对现在的北京还是充满崇敬的心理的。现在北京环保做得很好。非常干净。至少,凭我自己的亲身感受,2013年我回北京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要发烧。但2019年回北京的时候,感觉北京就像一个花园城市,到处都是绿草如茵了。空气也比以前好多了。

白君士是加拿大友人,他喜欢中文,说一口地道的中文,甚至还教外国人学中文。他是个中国通,在中加之间发挥了桥梁的作用。

祝白君士一路走好!

中国画家李丽的山水画作品将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画家,瑞典中欧文化协会中方执行会长李丽的大山水画作品将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府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文化活动。今年的文化之夜将在4月23日晚上18:00-24:00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项活动是在市政府文化部指导下,由其下属的所有文化社团包括中欧文化协会各自举行的。

市政府只负责宣传广告该活动。具体内容由各个社团自己决定,只要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活动就行。可以是歌舞,也可以是绘画。可以是电影,也可以是喜剧。

中欧文化协会和北欧绿色邮报网从2018年开始参加该活动。那一次,吸引了200多观众。过去两年因为新冠没有参加。但是,今年再次参加该活动。

中欧文化协会和北欧绿色邮报网此次举办文化之夜活动也称为北欧之春和平文化节。主要目的是弘扬中华文化,活跃华人华侨的业余生活,同时,也让更多瑞典人能了解中华文化,促进中瑞文化交流。

主要节目内容包括教大家包饺子,做中国菜。一个小时。然后是中外艺术家的综合文艺表演,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可以展示中外艺术家的卓越才艺。

然后,是新疆图片展,中国大好河山图片展,包括图片来自四川和河北省的图片。还有画家李丽的作品展。

李丽,笔名金书,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硕士研究生,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杨长槐、范扬工作室,著名画家苗重安先生入室弟子,受益于刘大为、龙瑞、范扬、雷正民(中国美术家协会前党委书记)指教,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高研班导师,河北美术学院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报道副主编,京华美术馆副馆长,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作品曾被中南海、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国务院事务管理局悬挂并收藏。作品被美国洛克菲勒家族关注与收藏,其作品也被多家国内使节作为国礼赠送于国际友人。

李丽师从著名画家苗重安先生,故其山水画具有明显的“长安画派”遗留下来的痕迹,取材多为崇山大水,茂密繁盛,构图饱满充实,笔墨严谨不苟,画山能以适合北方山石地貌多种皴法为主,使之既便于状物,又有一定的个性特点。设色上则水墨与重色结合,从而创造了充实、雄阔的大意境。

观李丽的画,不难看出其在继承苗重安先生绘画风格的基础上还有自己的创新。其山水画用线柔和饱满,墨色厚重大气,着色大胆,不落尘俗,同时在画面点缀民房屋舍,增添了画面的人文气息。同时她还在其作品中融入了女性细腻的笔触,线条紧密细致,层次错落有致,山水、树木、人家,表现出其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然的生活状态的向往,营造出了山水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值得慢慢品味欣赏。

我不要这样

2022年3月11日 斯德哥尔摩 晨曦

我不想这样活着

整天被某些惊世骇俗的新闻牵着

我不想这样活着

每天提心吊胆

我不想这样活着

每天有那么多谎言

我只想看到明媚的阳光,

我只想看到蓝天白云

我只想静静地活着

当疫情来临的时候

彷佛大兵压境

我的身心被压垮

我出去打球,走步

我不想关注这些令人沮丧的消息

我不想站队

对,我是个胆小鬼

两年来,我的心都已经被压碎

我好担心

我好害怕

泪水终于流了出来

我感觉好累

我们的世界充满了邪恶

这种邪恶就是老大欺负老二

老二打不了老大,就改成打老三

另一个老二看着不服气就支持老三

老大也支持老三

然后,让老三受气

但是在老大和另一个老二的帮助下

老三宁死不屈,甘心用血肉之躯对付飞机和坦克

于是悲剧发生了

悲剧发生了,很多人的生命不复存在

很多人的家园不复存在

他们被迫逃离家园

一团糟

只有老大在数钱。

只有老大乐于看到这些

但是,不争气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们

你们就像傻瓜蛋一样肆意被人敲打

有时没人敲打,你们自己也要互相厮杀

到头来怨谁呢?

到头来,只能怨你自己。

只因为你不懂得独立自主

只因为你不懂得自力更生

只因为你不懂得一切都要靠自己

因为你抱别人的大腿

最后,苦果只能是你自己吞下

中国一定要忍住。

没有必要动武。

因为台湾人长期生活在恐惧中以后

有可能培养出疯子狂人来

有可能麻木不仁是非不分

现在欧洲人就是这样

他们尽管是受害者,

但是,他们并不觉得

他们尽管是失败者

但是他们并不觉得

因为很多人已经麻木

但是,有一点还是值得肯定

那就是不会跟狂人作战

因为他们不愿意做无谓的牺牲

只有老三不知道深浅

甘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躯

多年以后,他们肯定会后悔的

就像普京代表的俄罗斯现在终于后悔了一样

但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啊!

和平,永远坚持和平

才是真正的人类

我不想让这些事占据我的大脑神经

我感觉好像要崩溃了

尤其是当我听到台湾人说话的那种强调

真的好烦好烦啊!

我还是把自己关闭吧

我不要再听

到底谁在撒谎

让历史去评判吧

我不想听

我只想着中华民族

要用自己的睿智

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想要的是阳光,沙滩和海浪

这本来是台湾的小国寡民的美好画面

但是现在的台湾已经被培养成了国际评论家

每个人都在电视上评来评区,就靠这些就靠这张嘴就可以吃八方了

真的是很奇怪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看谁的声音高,声音大就可以成为网红

就可以获得支持

时代真的变了

《朱丽小姐》——在北欧苦寒中绽放自然主义之花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挪威、瑞典等一众北欧国家再一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一如大众对北欧人专于冰雪运动印象,在诸多冬奥项目中,北欧运动员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事实上,在运动领域之外,北欧的戏剧文学也有着独树一帜的特色,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代表作《朱丽小姐》便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剧作之一,即将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再度上演。

冰雪与寒冬,严寒的气候,极昼极夜的地理现象,极光与仲夏的壮观景象,共同构成了人们印象中一个理想的浪漫北欧,而当我们翻阅北欧诸国历史,却能够发现,其曾经的社会现实如同凌冽的寒风般严峻,步入近现代,长期封建化的历史残留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兴资本主义发生激烈碰撞,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更多深入发掘的可能,其中最负盛名者,仍然当属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斯特林堡的《朱丽小姐》,这些作品以时代的女性为主角,并通过其境遇,描绘出了当时北欧社会下的冷酷现实,引起了广泛的颇具时代性的讨论。

瑞典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在《朱丽小姐》的序言中曾这么描述剧中的男仆让:在他身上有奴隶的野蛮和传统者的无情,这使他看到流血而不晕眩,在困境中可以化险为夷;所以他安然无恙地从那场斗争中摆脱出来,后来很可能变成旅馆老板;即使他不能成为罗马尼亚伯爵,他的儿子也一定会成为大学生,也许会当上省警察局长。

这样的表述也揭示出戏剧作者对于当时生存现状的敏锐嗅觉,以让为代表的新兴阶级不仅对权利与财富虎视眈眈,同时也在观念上与旧势力截然相悖,甚至于不符合旧时代的道德标准,却无碍于这样的阶级最终登上历史舞台。

这样的一重意味下,《朱丽小姐》被赋予了更为现实性的基调,在温情脉脉的情感描摹与随后陡转直下的悲剧性结尾中,斯特林堡通过戏剧的典型式人物与情境塑造,展示出了深厚的内蕴与思考,从而造就了一部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

北欧不止有美人鱼的童话、索尔与洛基的神话,也有着充分的文学创作传统与土壤。3月4日起,《朱丽小姐》再度上演,当我们从一对男女主角的情感关系中跳脱开去,以更为理性的眼光审视这部作品时,不知是否能察觉到北欧戏剧独特的冷峻与理性。(摄影:李春光)

(编辑 查正富)

我的家乡-地藏寺

我的家乡–地藏寺 朗诵 陈雪霏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我的家乡叫地藏寺,是一个坐落在辽西大地上的一个富有佛教气息的小村庄。连接地藏寺的还有小寺,火神庙和班吉塔。

从锦州开车一路向西向北,经过翠岩山,氓牛屯,白鳝屯,郭大屯,郭家窝棚,小寺,火神庙之后就到地藏寺了。翠岩山曾经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从锦州来要爬上这个山坡要花很大力气。

记得我们村在1975年响应毛主席周总理要实现机械化的号召购买第一台手扶拖拉机的时候,当时,生产队让我大哥这个学农的高中毕业生来开拖拉机。有一次从锦州回来,他开的手扶拖拉机居然比大55拖拉机上坡还好上,超过了大55. 让人感觉就是小米加步枪对付过了飞机加坦克。道理很简单,手扶拖拉机小,上坡阻力就小,55拖拉机大,上坡阻力大。

这个地方在旧中国时期,花子对儿很多,就是土匪。但是,现在,道路修的很好,上坡也没那么难了。再说了,现在的车也好。过去的路都是土,阴雨天容易打滑儿。

再说氓牛屯。这里曾经是林彪打锦州时的指挥所。因此,这里有红色印记,据说,现在也装修了一个指挥所,供人们参观。说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点儿也不假。那个时候,打锦州的目标就是只许胜,不许败,因此,战斗十分激烈,连我大姨都出去为士兵们送饭送水,那真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老百姓和子弟兵互相帮助。当然,惨烈的是那里埋葬着无数先烈的白骨。就是挖一个很大的坑,把死去的战士一个一个地扔进去,然后,集体掩埋。一开始,那里叫“万人坑”,后来叫“肉丘坟”,现在叫辽沈战役纪念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名字都刻在了石碑上,永垂不朽!

从氓牛屯继续向西向北就会来到小寺。顾名思义,一个小temple。在这里就可以看到朝阳寺山。从这里上山非常艰险,立陡立捱的。如果再往前走到火神庙的时候,那简直就象河北平山的某段山峰,必须抬起头向山上望也望不到山头,可谓不识朝阳寺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火神庙,顾名思义,这里香火不断。听说,我爷爷出生以后,就到这里住过一年,以为这里风水好。确实,这里才叫真正的依山傍水。后边是悬崖峭壁的山,山上有很多古树丛林,人们在山脚下居住,就那么几十户姓董的人家。包括我们的中学校长董雨森和我的初三中文老师董右廷。不知道为什么他这辈人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廷。

过了马路就是田地和东小河。这里的柳树成荫,那是因为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一个班一个班的小学生在那里植树,柳树,杨树都有,一尺长的树苗,挖一尺深的土,浇上水,填上土,后来,那些树都活了。长得很好。那时候还是生产队制度。

后来包产到户了,有人觉得这些公家财产不占白不占,就在夜里砍树,结果被罚的底掉。冤吗?不冤。任何偷盗行为都是犯法的。在瑞典,砍一棵树,要栽两棵树。前些年还说,我们的树砍不完是可持续的。今年说,其实并不乐观,因为树长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快。砍太容易了,但要等它长大得需要十年。而我们等了四十年,因此,火神庙的柳树看起来伟岸,高大,粗壮,俊美!

我儿时的记忆是:从火神庙出来,沿着刚修的道路,右手边连续有三个祭祀的地方。在半山腰有个圆场,很早以前,至少是公路修好以前,在70年代以前,那里都是有祭祀的地方。我奶奶就是信佛的。逢年过节,她都要吃素,就是吃豆腐,不吃肉。我们一帮小孩子夏天会在这里捉蚂蚱,就是蝗虫。用一个瓶子装满了回家喂鸡。后来,这里承包给了两个农户。

进到地藏寺就到了我家。我家就在村边第一排房子。我小的时候,小寺的人来赶集要经过我们村。从我家旁边的小道儿过。到班吉塔中学上学的走读生会骑着自行车从这里经过。但是,后来,大马路修了,这个小道儿就只有我们自己走。只有从小寺走路来,或者是骑驴来,才走这条路。

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个著名的电影叫《篱笆女人和狗》讲的就是庄稼院的故事。还有《花好月圆》感觉讲述的就是我们家的故事。因为我大哥二哥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结婚的时候,就是那样的场景。

后来我上了大学,每次回到家里,就想到那首歌,“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座山啊,梁还是那道梁”…其实这歌声中也充满了无奈,就是变化太小。

直到工业化开始,那就是房地产市场化以后,道也不是那条道了,因为已经修了三四遍了。在90年代修路的时候,往往偷工减料,拉煤车一压就压出一个坑,很快道路就变形。

到2000年以后,至少是上次修道的时候,据说是公社书记的亲戚修的,这次确实货真价实,感觉没有偷工减料,那条公路嘎嘎新。但是,没有斑马线,没有人行道。人和车都在自己的和谐韵律中行走,我感觉很危险。不过道路真是好道。现在也没有超载的拉煤车了。因为车主当村长了。

2018年我回去的时候,感觉地藏寺将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要搬到山上去住。村子将成为锦凌水库的库区。

但地藏寺依然那么美。因为太阳照常从东山上升起,透过玻璃窗,直接照在我们的炕上。登高望远,地藏寺人眼界更高了。想象中,眼前一片汪洋的锦凌水库,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线啊!想到这里,我也释怀了。

终于这里改天换地了。山也不是那个山了,梁也不是那个梁了。因为山上都住了人了。好在,星星和月亮都还在!

从地藏寺往西南走,路过班吉塔中学,这个培养我母亲,姑姑和我们兄妹六个的中学,也改头换面了。过去是一排排的房子。房子中间有三棵柏树。现在,房子不见了,变成了一幢高楼。操场宽敞了,校园干净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如果是朝圣也是应该从朝阳寺山开始,那里的半山腰有个小庙。如果能爬到山顶,定能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了。在这里也是,登东山可以瞭望我们村庄,登朝阳寺山就可以眺望锦州了。石油六厂的大烟囱曾经是一团火一直在空中燃烧。现在可能没有了。因为燃烧技术都在改善,释放的气体更纯了。

然后,朝圣的结束地应该在班吉塔的塔和庙附近。小庙旁边就是我曾经去过的小学。现在依然在。只是成了幼儿园了。我一年级和五年级的时候都在这里读的。那时候,我们一年级是三个村的学生都在班吉塔中心小学上学。后来为了方便学生,就分开了,每个村子都有小学,不管你们有没有校舍。我们那时候回到地藏寺就在四队的队部上课。五个年级五个班,一个班20多人。我们班22人,16个女生,6个男生。冬天我们把场院当操场。可以跑跳踢球都行。夏天这里就种地了。我们好几次没有教室,就到青年点儿去上课,或者是到树林里上课,搞一些捉谜藏,猜谜语的活动,或者是作数学题。想起来,和瑞典现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差不多。感觉挺有意思的。

我们不爱听课本,老师就给我们讲故事,讲“大葱,大蒜和土豆”的故事,“五十一个侦察员”和《西游记》的故事。现在想来,整个在地藏寺小学期间的学习,我就记住了这些故事,课本上的东西什么都没记住。只有当老师不用课本,专心致志地讲故事,我们每个人都瞪大眼睛认真听他讲的故事时,我们才真能记住。讲故事的老师是何明远,李景山,还有一个校长。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班吉塔小学。学校旁边就是这个叫班吉的古塔。古塔昏鸦,真实写照。这里晚上经常有很多乌鸦。有时,据说还有蛇。当时的小庙很破旧。

改革开放20年以后,这里修缮一新,还有了香火。2017年,我和家人回去的时候,看到了香火缭绕。

我想无论山河怎样变化,无论人怎样变化,无论我们的体制怎样变化,地藏寺会永远存在我的心中。因为地藏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前面我还忘说了两个地方。那就是地藏寺的小庙和大井。世代变迁,有时是变好,有时也不一定。在我的印象中,就在生产队时的老村长张国栋家旁边本来是有一棵老树。那棵树不仅仅是怀抱之树,而是一棵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树。

当我读到莫言的小说中描述的大树,或者是《归心似箭》电影里描述的主人公的父亲被地主绑在大树上让蚊虫叮咬,由于他把蚊虫轰走了而导致父亲再次被新的蚊虫叮咬而死亡,或者是看到《红色娘子军》里边的共产党代表洪常青在大树边被活活烧死的惨烈,我都会在脑中想起地藏寺的那棵大树。那时候,那棵树已经死了,皮都没了,但还是呆了很长时间,那是我们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到改革开放以后,就没有了。

村子中间,张国贵老叔家后院有一口大井。大井旁边有一棵大树。那棵树在我印象中是一棵会流血的树。任何时候,如果你拉它一刀,树皮就流出红色的液体。因此,我们都感觉很神秘,谁也不敢轻易地去蹭破那棵树的皮。改革开放以后,那棵树也不见了。大井是否还有,我不知道。

小时候看到的房子都是很高大的。后来在外面看到的高楼大厦多了,才发现原来家乡的小房子是那么低矮。难怪人们拆了也不可惜。因为很多房子实在是太老了。盖的时候也就是糊弄盖的。好的有砖瓦,不好的就是土坯或石头。按理说这样的房子很环保,但是,年久失修也是危险。盖上新房子还是很好的。

现在我也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建筑或者工程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有个计划的,就是说,如果是千年大计,那就投入的多,就让它持续千年。比如说,故宫,颐和园,中华世纪坛等等。如果是百年大计,就投入百年大计的费用。如果是50年的设计能力,那么也就持续50年左右。

40年弹指一挥间,象我们家的房子,就是用石头和土搭建的。为了能遮风挡雨。因此,1980年盖的房子到2000年就已经破旧不堪了。而2000年盖的房子就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水准,那就是灰渣顶,水泥面,防雨防风防寒。玻璃窗,日照好。前屋可以住人,后屋变成仓库。宽敞大方,大大改善。

但是,新时代又呼唤我们有新时代的眼光和魄力。那就是要盖节能环保耐用舒适的房子。不但要结实,还要有其他特点,符合要求。这样的房子才可以多投入一些,然后,好好维护,好好保留,让它有价值。

新时代不说我们要脱胎换骨,也要说我们必须认真地活着。而不是走形式主义,干活总是糊弄,一切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有认真地对待生活,生活也才能认真地对待你。梦游一次家乡的充满佛教气息的地方,感觉内心充实了一下,身心放松了一次。

地藏寺本是地藏王呆的地方,自然从这里上山去朝阳寺和班吉塔更近,更方便。古代有个叫刘禹锡的文人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神则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小小地藏寺,火神庙,小寺,班吉塔,虽然很小,人很少,却是带着仙气,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古代帝王沾亲带故,为什么,因为据说鸽子洞就是皇帝养马的地方。当然,这都是传说。如果我不传下去,恐怕真的就没人知道这些地方存在的意义了。

这一带的很多人都喜欢大秧歌,到过年的时候,冬天猫冬都会有人组织扭秧歌,很多人鼓点儿一响就能立即扭起来。现在,人们没事干,一年四季,都有人扭。大妈一代人也大有人在!

从这里去东山也可以,东山旁边就是鸽子洞。本来,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以为太阳就是从东山后边出来的。长大以后,我真的登上东山,发现山的后边其实是高原,那里还种着很多庄稼。从后边上山,就完全没有那么陡峭了。这也教会了我辩证思维,一切事物都是有不同的层面。一面是陡峭的,但另一面可能是平缓的。一个时期我们要锻炼意志,一定要爬陡峭的山峰,但是,当你有了一定的智慧以后,你可能就会从背后上山,因为那样会很省力地达到山顶。这就是马克思和牛顿的区别,一个是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一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陆朝天,各走一边!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

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 陈雪霏

每年十月第一个星期都要宣布诺贝尔奖。当看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看到了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原来是英国41岁的作家于德亚德.吉普凌在1894年发表的同名小说。吉普凌也曾经是个记者。

他的小说后来在1967年被美国迪斯尼制作成系列动画片。今天,我特意看了这部《奇幻森林》动画片。因为每年圣诞节的时候,都有一小段关于这个小孩和黑豹在一起的片段,不知从何而来,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来自《奇幻森林》。不得不佩服英国的文学真棒。

想想《指环王》三部曲,《哈利波特》都是大部头儿童作品,半科幻,半现实,戏剧性非常强。甚至让我想起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时,半夜不敢上厕所的情景。

《奇幻森林》尽管是动画片却让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也能看上瘾。一只老虎被一个人给打了,于是,老虎就把这个人咬死了。但留下一个孩子。这个小孩儿爬到了动物世界,被一只狼主收养。小孩儿记住了狼的生存法则,那就是必须团结,如果单个行动,必定是死路一条。但是,正当他们都很高兴地生活的时候,那只老虎来了。老虎对狼说,你们必须把这个孩子交给我,或者,让他离开,否则,你们狼群了不知要丢失多少条命。

一开始,狼群不肯。但是,后来,迫于老虎的压力,内部吵了起来,有的同意让他留,有的决定让他走。小孩最后决定离开,不想给狼群带来麻烦。但是,即使在他离开的时候,老虎依然来找麻烦,还把狼主给摔死了。

小孩儿路上遇到老虎时,犀牛路过,惊跑,小孩骑在犀牛身上,得以躲过老虎,但是,山体滑坡造成塌方,小孩只好跳河爬到对岸。结果碰上眼镜蛇。蛇告诉他,人类有火,因此,动物对人类很害怕。当蛇想吃小孩的时候,大熊出现了,救了小孩。大熊让他帮忙采蜂蜜作为回报。他帮忙完了想离开,大熊说,找到人类很容易,我带你去。很快就见到了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大熊说,我冬天需要冬眠,因此需要增加体能,你帮我多采点蜜。小孩很能干,编了绳子,上到山顶采蜂蜜。

但是,后来,小孩被猴子给捋去了。老猴子建立了一个城堡。看到男孩以后,要求他到人类那里去取火。他认为如果取了火,就会成为森林之王,就连老虎都不怕了。

但是,小男孩不想。于是老猴子就要至他于死地。幸亏大熊和黑豹帮助了他。他这回真想回到人间。但是,听说狼主被老虎给摔死了,小男孩想为狼主报仇。对了,路上,小男孩还帮助大象救了一只小象。因此,立即受到了大象的尊重。

小男孩不顾一切,来到人间取来火把,一路奔跑,要去对付老虎。不小心掉了一个火星,结果森林起火了。

他跑到狼群里,正好老虎也来了。所有的动物都站在小男孩一边。老虎逼着小孩,小孩往森林里退。退到大树上,小男孩做了一个秋千,然后,他跑到树枝最细的地方说,老虎我不怕你。老虎使劲向前要咬他。小男孩跳到秋千上,老虎却因为太重,压断了树枝,掉到了火海里被烧死了。

从此,森林里的动物又和谐共处了。

再说瓦特.迪斯尼,其实,他是一个大企业家,也是艺术家,就是他把很多童话故事都做成了动画片。每年圣诞节在瑞典电视台都要放那些动画片,真是太可爱了。而且,在动画片里,老虎和熊和猪和兔子和睦相处的故事,真的也是颠倒我们的三观,一片和谐的理想状态!

非裔英籍作家阿布杜拉扎克.古尔纳获得2021诺贝尔文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英国作家阿布杜拉扎克.古尔纳获得2021诺贝尔文学奖因为他百折不挠充满热情地刻画不同文化和不同大洲之间的殖民主义后果和海湾难民的命运。

古尔纳于1948年出生在印度洋上的一个岛国桑给巴尔,而且在那里长大。后来,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以难民身份来到英国。他写过10本小说和许多短片小说,通篇都是关于难民的主题。

1984年,他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坦桑尼亚,看望临终的父亲。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叫桑给巴尔,后来成为坦桑尼亚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区。

他的小说都是描写被殖民压迫的悲催命运。他会斯瓦西里语。

瑞典评论员认为把诺奖发给一个不知名的非洲裔作家可以说是瑞典文学院吸取了人们对他们的批评,因为在过去100多年里有83个获奖者是欧洲作家,其他地区只有几个。非洲裔的迄今为止这是第一个。

古尔纳描述的都是他自己逃亡,身为难民的经历,受尽了屈辱和折磨,甚至是割舍了自己的根,因此,没有安全感。

瑞典著名作家佩尔. 安德斯.佛格尔斯特罗姆的小说《城市之子》简介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要想了解瑞典,读一读瑞典著名作家佛格尔斯特罗姆的小说,就可以了解瑞典城市100多年来的发展脉络。

1860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汉宁赤脚来到他梦想的城市斯德哥尔摩。这是一个大转变时期:工业发展迅速,新的机遇向人们展开,有工作,有面包,有运气。

但是,斯德哥尔摩大部分地方都是漆黑和贫穷的。汉宁工作非常辛苦,他和他的妻子罗塔在一起过日子一直都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他们试图创造光明的前途。《城市之梦》也叫我梦想的城市,是佛格尔斯特罗姆广受爱戴的第一部系列小说。

第一部是《城市之梦》1860-1880

第二部是《城市之子》1880-1900

第三部是《城市记忆》1900-1925

第四部是《城市转型》1925-1945

第五部是《世界城市》1945-1968

后来他又写了

《纺织女之子》1749-1779

《战争儿童》1788-1814

《白山之子》1821-1860

《城市之梦》简介

汉宁是个十四岁的男孩,他光着脚一路从北部的达拉纳来到斯德哥尔摩。家乡没有工作了。他希望到首都大城市找到工作。快到城里的时候,他拿出腋窝里一直夹着的新布鞋穿上。他碰到了一起来斯德哥尔摩寻找工作的两个同伴。他们看汉宁是个不错的小伙子,就介绍他到附近的工厂工作。

很快他就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交了一些朋友。大家都住在简陋的工棚里,有时甚至是男女混寝。后来,汉宁遇见了罗塔。他们结了婚,有四个孩子。大儿子过继给比较富裕的美林德家因为他们家是开工厂的,很富有,但是没孩子。大女儿是艾米丽。

汉宁14岁到城里,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工作环境差,36岁死于尘肺病。

《城市之子》描述的是汉宁的大女儿艾米丽的生活经历。她从12岁开始就停止上学,开始工作。当然,后来艾米丽从事演艺工作。她的哥哥也继承家业当上了老板。开上了轿车,城市逐渐开始环境改善。

《城市记忆》讲述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转型》继续讲述汉宁的后代是如何在城市里生活的。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好。《世界城市》讲述的是瑞典从最穷的国家之一变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但是环境依然需要改善。主要讲述的是斯德哥尔摩这座城市。

佩尔先生本来是资深记者。到四十年代末,他开始写有关城市的小说。到60年代写完。他在小说中用的地名都是真实的地名,因此,现在读起来也能联想到过去的样子。

下面我就翻译一下《城市的孩子》第一章前两个小标题。

      城市之子

好也罢,脏也罢,这座城市被称作君士坦丁堡第二。尽管一直都是很脏的城市,但是有的地方也有那么一点儿田园风光。很多穷人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生活,他们知道无论是哭泣还是诅咒都于事无补。那些没有移民国外的人必须尽力适应并在现有的社会中继续生活,在此时此地既有一点儿田园风光,也有充满着痛苦的生存环境。

当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候,滚滚浓烟从高炉里,铁匠的火炉里和很高的工厂烟囱里往外冒冲向已经变黑的天空。大锤铛铛作响,轮盘不停地飞转,在机器轰鸣作响的情况下,小房子都感觉在震颤。

在城市里,充斥了各种充满噪声的工厂,吞噬着田园和绿色,直到它们都变成了灰色。实际上,贫困和痛苦正是来自于机器的轰鸣,机器的轰鸣并没有让贫困或痛苦停止。

越来越多的工人被越来越快速运转的机器所困。尽管工作强度增大了,但是工作时间依然是十一到十二个小时。这些在城里劳动的农民工也没有住房的权利。尽管很多新房子盖起来了,但是很多人还是不得不挤在拥挤的平房里。

大多数人,有时被称作“劳苦大众”,喘着粗气,面临饥饿,辛苦地劳作着。但是,这痛苦比以前感觉更重了,因为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这种痛苦,感觉到了工作满意度和生活条件在下降。有时人们可能痛恨并诅咒这种情况,甚至敦促人们进行斗争和起义,但这又进一步增进了人们的痛苦意识。

如果这些机器的轰鸣声能够转化成歌声,那一定是他们沉重而痛苦的歌声。痛苦和痛恨感在增加。但是很多人即不能也不敢提出抗议,他们只是在黑暗中忍受着这一切。而这种情绪爆发出一种力量,在工人们搬运煤袋子的时候,抡大锤砸铁的时候,或者是绝望地使用某种工具,启动它的时候。这种力量在人们中酝酿着,但是,他们依然保持着沉默。

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姑娘急匆匆在大游泳池街道的桥上走过,下面是滚滚流淌的污水。街道外面有很多农民工住宅,这里已经聚集了首批早上比较忙的农民工。苍蝇在围着一块肉渣和掉在麻袋上和马背上肮脏的破布嗡嗡地飞着。女孩儿迅速走过这里,紧走几步为的是赶紧躲过那些前来购买烂肉的醉汉,这些人会把这些烂肉再继续在更贫困的小区门前卖出去。她小心地提着她的灰色长裙,脚下露出刚刷得亮亮的黑色皮靴。

穿着笨拙而又简单,女孩儿瘦小,脸色灰白,戴着一条白色围巾。然而,她走路轻盈柔软,在她那对蓝色眼眸中突然闪现出一丝高兴和新鲜。她要进的这座房子开始晃动,因为里边的大机器已经开始工作了。里边的机械师和工人已经开始工作。她感觉到了街道的噪音,也知道从城里到这里的路。她在这个大工厂里是个小工人。自从学校一结束,她就找到了这份工作。她不再害怕那些在门口工作的男人们。这个大工厂遍布三条主要街道包括霍土广场。她已经习惯,总是来去匆匆。去工作的路实在太长,她无法停留或歇脚。

到了工厂的门口,她停下片刻。她注意到在山上的三座山长街伸出了翅膀向台阶上的房子方向甩出去了。突然,她笑了起来,并眨了眨眼睛。

太阳从清晨的灰色迷雾中显露出来,火红的阳光照在房屋上分外耀眼。教堂的钟声刚好响起,一下子敲了六下。这是1882年8月的一个清晨。

芳香的街道

这是城市中的一条主要街道,一头在北海关,那里很平静,房屋矮小。另一头是热闹非凡的霍土广场,那里声音嘈杂,商务繁忙。从北海关开始马路蜿蜒曲折,而且是向上坡行进。那里的房屋都是单独一座一座的,就像在碧绿花园里的夏日小屋,构成城市建筑的一部分。酿酒厂,染色厂,小工业,居民楼和农民工住的平房都拥挤在一起,各种味道都有。污水沟里出来的臭水,染色厂的大水池出来的污水,肉骨头处理厂出来的味道和屠宰场出来的味道以及马厩里堆积的大粪山的味道混在一起。

大游泳池街是首先能让人感受到各种味道的一条街道。在这条街上,有的房子的味道还是满芳香的。很多酿酒厂或者是24街上的湿烟厂和23街上的小技术工厂都还是不错的。

美林德技术工厂坐落在三座山长街的角上。一条很深的街道正在开辟出来和花园广场相对,那里也堆满了大桶和其他东西,是个工地。中间的拱形处与一个门连着,这个门直接通向美林德工厂办公室,两间办公室的房间都朝向街道。

艾米丽,这个12岁的姑娘,向办公室后门里的影子行了个礼,门上装的是磨砂玻璃。实际上,那里只是清洁工在工作。好男人是不会在早上六点钟就在这里开始工作的。实际上她行礼是在开玩笑,而不是出于礼貌。她发现里面的影子是看不到有人从漆黑的拱形桥路过的。然而,她还是继续行着礼,一边走,她一边笑着自言自语地说,早上好,“美阻止”厂长!“美阻止”是负责包装香水的胖提尔达给厂长起的外号,因为总是有些事阻挡厂长履行给她涨工资的承诺。厂长的名字是美林德,但是,她故意把linder,说成了hinder(阻止)。他是一个可爱的人,提尔达曾经说。那时,艾米丽哈哈大笑起来,那笑声几乎太高了,因为她想起了美林德那长长的黑色上衣几乎变成了长裙,想象着他象一只被剪掉了翅膀的乌鸦从花园飞过。

很快,艾米丽已经在香皂包装车间工作两个月了。此前,她是在离家(新广场)很近的马龙根学校学习。多年以前,她就和美林德有联系。那时美林德还是农民街附近一家大技术厂的会计。艾米丽当时在家里打工,称量和制作纸壳箱子。美林德多次表扬她的工作。半年前的一天,他自己到南部的办公室给她付工资时,他们见过面。他问她如果来年春天学校结束了,她将做什么。很明显,他是想请她为他工作,是固定工作。他知道她手脚麻利,工作又快又好。所以,他小声秘密地对她说,他发誓将接管一个小工厂,自己开公司,这让艾米丽感觉好像自己也参与其中了。

结果学校学习一结束,第二天她就开始在美林德公司上班了。从南城新广场附近的家到大游泳池街的工厂距离很远。早晚都需要一个小时的步行。工作时间也很长,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晚上7点结束。但对于新来的年轻人,工资还是不错的,每周三克朗。家里特别需要这个钱。

早上五点钟,艾米丽就必须从家里出发去上班。她总是很快就醒来,至少现在夏天是这样,只要妈妈轻轻地叫她的名字,她就飞快地起床然后收拾好。此时,弟弟妹妹还都在熟睡中,妹妹比她小一岁还在上学。乌洛夫更小,还没上学呢。

刚上班不久,在令人担心的不安全感的驱使下,她很快就找到了最近的路,不会受到很多新型噪音或杂事的惊吓。早上出发去公司一路上简直就是一次冒险。绝不是学校里的课间游戏和自由练习。晚上更沉重,近乎忧伤,让她睡觉更沉。

她喜欢工作,尽管整天站着让她感觉很累。有时腿会感觉很痛,以至于她晚上回家后吃完晚饭蜷缩着躺在床上睡不着。但她似乎很喜欢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把香皂包装得漂漂亮亮的,然后,看着它们被装进大纸盒箱子里,在自己的眼前消失。

这就像玩儿一样,感觉与时间赛跑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她们比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她和其他大人一样快,有两个妇女有时候因为她太麻利而对她感到很不耐烦。这让艾米丽有点儿担心,所以她工作得更快了。她对老妇女可没有什么怜悯之心,她觉得就像孩子们玩儿游戏一样。

佛尼思-飞雅敦促卡琳要加速,因为她总是很难赶上大家的进度。卡琳有个固定伴侣,她怀孕了,开始感觉有点儿不便了。丈夫和孩子都让她对工作的兴趣大大降低。艾米丽仔细看着自己的香皂,当工头不在的时候,卡琳有可能想偷一部分艾米丽的工作成果。但是,她很少能得逞。艾米丽不想这样,尤其是在卡琳对她不太客气的情况下。但是工作在卡琳另一侧的格雷塔经常会突然扔给卡琳几块香皂,以便提高卡琳的工作量,这样就可以避免工头儿对卡琳说三道四。

午休之前,厂长会花短暂的时间在厂里转转。他穿着很长的黑色毛衣,小心翼翼地站在大包装箱桌子边上,仔细看着这些灵巧的手指是如何为他工作的。美林德很为自己的员工感到骄傲。但是,员工们并不知道这一点。在外面,他会说他们这些员工都是他精心挑选来的。他选的人都是他了解了很长时间以后才招进来工作的。他要展现给大家的是他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建设好工厂。如果给他时间,经过多年的等待,他是可以实现他的宏伟蓝图的。

最近几年的发展有时让他想知道是否人们应该自己开工厂。美林德有过灾难。在慢慢长夜和城市的黑暗中涌现出了工人阶级。他经常提醒工人们社会主义的煽动者们的暴力企图,他说他不希望培养出这样假教条的人,也不想有这种思想的追随者。

雇员们却开始更加对帕尔默大师这样的人表示感兴趣,想知道他怎么说,因为厂长好像非常担心。

艾米丽是工厂里最年轻的员工。美林德很担心女孩赶不上进度。但是现在他可以说当初雇佣这个女孩儿是对了。他对自己的先见之明和锐利眼光感到非常高兴。尤其是他想避免要象卡琳这样肚子越来越大的妇女,如果他知道这个女人怀孕了,他是绝对不会给她这份工作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他觉得卡琳欺骗了他。但是,他是真心喜欢艾米丽这个女孩儿。当他站在那儿的时候,他观察到女孩儿也抬头看着他微笑。他立即感觉有些羞涩,想继续向前走,但他还是回报了一个微笑。她看起来很好玩儿。脸色泛红,艾米丽急忙深深鞠躬,希望厂长没有注意到她几乎要破口大笑出声来。但是,他的长上衣确实长的象裙子了。她想她能看到他那细长的鼻子将如何长得又长又有力度。

夕阳的影子标志着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了。但这工作也有季节性。厂长和工头儿谈话说有些额外订单,这是即安全又有好处的。但是,现在就有几个订单,必须尽快完成。让顾客满意很重要。但是眼下没有多余的人手,只能是让现有工人加班。当然,加班也不给加班费,但是员工可以在下班后免费喝咖啡,吃肉桂卷。如果没有不可抗拒的原因必须正常下班回家的话,她们必须今天就开始加班。

工头传达了消息,不一会儿,屋子里就有了反应。卡琳和其他二人解释说他们不能在没有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加班。工头很不高兴地叫起来,但是,他不能阻止她们回家。其他人没有什么理由不留下。他威胁说,他已经记住了那些抱怨的人。

但是,有几个人还是留下了。7点钟的时候,留下来的人对走的人有点儿小嫉妒。艾米丽想她不应该随便请假,尽管她担心母亲会为她担心牵挂。她没有对工头说什么,也不知道其实厂长说如果她愿意早回家也是可以的。

包装工们坐在包装盒子上,喝着咖啡,这是她们三个小时工作的补助。她们慢慢喝着咖啡,吃着肉桂卷,必须承认,厂长在咖啡上从来不小气。老格雷塔按摩着她那纤细的腿,艾伦跳出门外去告诉她丈夫她要加班。她丈夫就在附近的酿酒厂工作,正好这时候下班,他今天必须为孩子做饭。

休息时间结束了,工作还得继续。大家工作到十点的时候,工头说,可以回家睡觉了,还可以睡几个钟头的觉。

艾米丽拿起围巾急忙出门。她站在门口的拱桥上看着外面,感觉一片漆黑,就好像在冷水里一样。她站在那儿有点儿害怕。她想着看到一个老太太被一个小偷试图抢她裙子兜里的钱包的情景。一个可怕的男人长着乱糟糟的黑胡须,他打了这个女人的脖子,然后试图从她裙子兜里抢钱包。但是,这个女人大声呼喊救命,结果小偷赶紧跑得无影无踪了。

现在要是有人来陪她该多好啊!但是,她只认识胖提尔达一个人,这个负责包装香水的女人和她回家是一条路。但是,今天她的部门不加班。

眼看要到三座山长街了,一条新铺设的铁轨正好绕着两匹马的地方,那里通向搓思克广场附近的马厩。

艾米丽曾经在那里认识一个饲养马的男孩儿。有两次他们一起进城,肩并肩地走感觉很安全,边走边聊,路也不觉得远,不知不觉就到了。但是现在没有男生在等她。也没有任何其他事情可做。只能一个人往家走。

她把围巾扎得紧紧的。她可不想让小偷有任何机会能偷走她装在裙子兜里的那个空空的钱包。想着想着,她飞快地向霍土广场街跑去。夜空中充满了阴影和噪声。马儿在后花园里鸣叫,喝醉了的农民在咖啡馆和饭店的外面争吵着。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原来是一辆马车在外面经过。她想她看到了两辆马车相撞,造成车夫从车上摔下来,嘴和鼻子都出了血。

现在她感觉城市其实很危险,也很可怕。就在霍土广场附近最坏的事故发生了。车上有一点点亮光,然后最后的商店也关了门。两个淘气的男孩在这里经过,企图在附近能捡到一点儿被扔掉的半烂不烂的水果。

她跑着,尽最快的速度跑着,结果一下子撞到了车沿上,立即感觉大腿火辣辣地疼痛。很幸运她是在步行。她继续向王后大街跑,上气不接下气,但是,她还是坚持没有哭。

到了王后大街就感觉平静了许多。她再也跑不动了。她只要设法保证安全就行了。几个看上去不错的男人在她身边走过,几乎踩到了她的脚。但是,他们很快就在一个门口停下来了。他们看起来不是很高兴看到她,嘴里说着是什么样的父母让自己的小孩儿半夜里出来跑啊。

她转身来到古斯塔夫.阿道夫广场,继续向前,过了北桥,有人还在河边钓鱼,不久前刚刚有人钓上来一条十七磅的大鱼,这可是让人高兴的事情。她习惯性地向老城拐去。在那条街上,她看到的都是黑墙。她似乎马上后悔了,好像自己的头钻进了一个口袋。但是,她不愿意浪费时间再拐弯。她走进去,但没有继续向前,而是跑过小北桥,听着自己靴子蹬澄作响,马厩渠流过来的水也汩汩作响。西长街的灯光在向她问候。到这里她可以慢些走了,感觉她认识附近的墙,有一种保护感。大教堂的钟声正敲打着十点半。她从来没这么晚回家过。但是,她现在大了。工作了。而且,到秋天的时候,可能会有很多晚上都需要加班。那时将正好赶上加班季节。南城的黑山在等待着她。

在斯绿森附近有人在大声说笑着,是那些喝醉了酒的船员们在大玻璃厂街后面聚会。不知为什么她已经不那么害怕了。这里快到家了。汽车是在她家街道上的汽车。她想她看到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她迅速掠过山头,看到了卡塔里娜广场上的时钟指针。她很高兴此时小鬼儿还没到。她哥哥曾经对她说过,每天晚上12点的时候,斯图仁的马将奔跑着跨过教堂花园的墙。

新广场的小房子坐落在黑暗中。但是有一座房子的窗户上窗帘在动。艾米丽加紧跑了几步,急切地挥挥手。窗帘也晃动得更快了。妈妈还醒着,妈妈还在等她!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松弛下来,女孩儿情不自禁地抽泣起来。现在她感觉到了撞伤的腿是那么的疼痛,白天的天气是那么的平静,夜晚却经历了那么多,她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根本不象是一个长大的孩子。她很快跑过广场,经过门口的木板,迅速上了楼。

在马哈格女别墅的夜晚

罗滕在窗前站了很久,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个光秃秃没有长草的叫新广场的地方。在黑暗中,她可以看到从广场上的木板上折射出来的一丝光亮。大石头,土,破房子之间的车,那场面不是什么月光映衬下的美丽。

她感觉那画面很熟悉,因为她孩提时代就住在这里,年轻时也是在这里度过。17岁那年,她到外面的花园去跳舞,遇到了汉宁。他们结婚后就搬到了奥索山,在那里她以为可以把过去的一切都抛在脑后。可是现在她成了寡妇,又回到了儿时的房子里。正好是在童年时代广场。在马哈格女别墅,人们称之为腐烂的木房子。

罗腾34岁,但是看上去更老一些。岁月已经侵蚀了她,沉重的劳动使她的背有些弯曲,饥饿和劳累使她的胸平平下垂,而肚子却向外凸显。担心和忧虑已经刻在了她的脸上,眼睛已经变得模糊,鼻子像死人的一样,嘴里的牙齿已经没了,双手格外粗糙。她是迷途羔羊,一个要累死的人,一个担心的妈妈。生命已经完结。现在她只是为了孩子活着,其他都不复存在。她希望孩子们要继续活下去。

她曾经很珍爱生活,尽管是非常贫困的生活。现在她感到很羞愧。给予的很少,索取的很多。当初汉宁活着的时候,他病得很重的时候,她还是有他在时的温暖,尽管有所有的不顺心,她还是能高兴起来。他们的一个孩子一出生就夭折了,那她也挺过来了。但是,当汉宁去世的时候,他是尘肺病受害者,罗腾感觉自己的一部分已经随汉宁而去。经过再三考虑,她答应了他们的大儿子被过继给一个富裕人家。当然如果她阻止,她也可以把大儿子留在身边,但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她同意了。

她听到黑暗中的呼吸声,原来她的两个孩子已经睡着了。格楚德是不需要人操心的。这个女孩儿很健康也很好,不需要怎么操心。比较难搞的是小儿子乌洛夫。他的胃一出生就处于痉挛状态。他醒来就会嚎叫,夜里睡不好。她经常想是否孩子的不安是因为他出生时,其父病情严重,其母神情恍惚。这个男孩是贫穷和痛苦,疾病和忧虑的结果。将来他可怎么办呢?

但是,当罗腾站在窗前时,她又开始担心大女儿。这种担心是隐藏在对儿子的担心里的。艾米丽通常是晚上八点回家。她要走很远的路,白天工作时间长,但是,她们还是很高兴,因为她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这天晚上时间过得很快,天也黑了。罗腾在窗户和床之间来回转,听着孩子们的睡眠,看着外面,等待女儿的归来。想到儿子已经离开她两三个月了,他再也不是她的儿子了。现在,他是在他的新父母的夏日房子里。 秋季,他将回家问候。根据协议是一周一次。每一次,她都在想,还有多长时间?奥古斯特没有说什么。罗腾也不敢问。但是,好像他的继母安妮卡布丁后悔承诺一周回访一次了。她希望孩子完全属于她,与这个穷家一刀两断,而住进南边船桥的新房子里。奥古斯特现在也随了他们的姓儿,布丁。

难道一切都要从我身边拿走吗?她对艾米丽更加担心了,会发生什么呢?车子咕咚咕咚作响,马蹄翻腾,车象喝醉了一样。城市很大,也很危险,路太长。女孩儿太小。但是,可以确信的是,或许太小还不懂得在危险面前害怕。如果罗滕不是怕惊醒乌洛夫,她可以赶紧进城寻找艾米丽。不幸的是孩子们的姥姥不久前已经去世了。

在窗帘下看的更清楚一些,看到一个影子一直向前走着。娇小灰色的人形戴着白头巾,一只手开始挥舞着,即高兴又混淆。罗滕急忙离开窗,赶紧去接这个小女孩儿。女孩儿一下子扑到她的怀里。慢慢地,孩子平静下来,擦干眼泪,努力地讲诉着。最后发现什么都没发生。艾米丽为自己流泪感到很害羞。她只是有点儿害怕,结果伤了大腿。没有别的事发生吗?太笨了。一切都很正常。只是她多工作了两个小时,以便等到天黑再回家。她们在黑暗中相遇。现在罗滕点上灯,但是,把灯调暗了一些,不打扰睡着的孩子们。艾米丽拿起一块面包嚼着,打开用报纸包着的土豆。土豆已经凉了。但是如果再点炉子热土豆还需要很长时间。算了,艾米丽很快就该睡觉了。

艾米丽吃不下多少饭,因为她太累了,同时她也吃了不少工厂里好吃的肉桂卷。肚子已经饱饱的,她的嗓子吞不下东西了。

艾米丽终于在妹妹格楚德旁边睡下了。罗滕坐在灯下继续缝衣服。刹那间,她感觉高兴点儿,感谢上帝,终于能够幸运而平静地坐下来了。黑夜让人感到很累,黑暗围绕着她。现在,她的孩子们都在她的羽翼下安然入睡了。他们都在家里和她安全地在一起。在这个家里,在这个房间里,纵使墙壁再黑,也是可以保护他们不受外面的险恶世界的影响。

但是奥古斯特还是在外面。

这个男孩是非常小心的,担心说什么让人不安和伤心的话。但是,有时候罗滕尽量弥合他们之间的隔阂。他的儿子生活在一个她不了解,从来也不会涉入的世界,他有时会说一些时髦的新词儿,她都听不懂。他有了新习惯,新知识,新经验。这都是他自己愿意的,也不需要生生把自己转变成适合布丁家族的人。即使他永远不忘他是从哪里来的,他也会习惯于争取最好的。他将涉入布丁家的公司,他的一言一行都将是那些工人的命令。当他回到老家时他必须要介绍一下自己,使用他母亲和弟弟妹妹们能明白的语言,采用一些旧的习惯,这些习惯实际上他已经不习惯了。

过去的事情都已经变成记忆,变成了梦。新事物才是日常,才是真实。

墙壁在黑暗中伸展。然而,他还是能够克服这一切的,尽管安妮卡.布丁可能要把他拉在身边,阻止他回来。

罗滕变得有些心急, 手中的线一下子脱离了针眼儿。虽然手指有些疼痛,她还是尽力再次把针认上。乌洛夫翻身要醒,罗滕立即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拍他继续睡着,希望他不要醒来哭泣,惊醒刚刚睡下的艾米丽。

她真的有那么多需要牵挂,照顾和担心的事吗?如果她不把奥古斯特过继给没儿没女的布丁家会怎样呢?难道她不该为自己的儿子得到这样好的家庭而高兴吗?

她一边想着跟自己解释对错,一边穿针引线缝着。尽量想应该对奥古斯特所得到的一切心存感激。

想着想着,她突然在椅子上睡着了,白天的劳作和晚上的担心让她太乏了,她从来不敢坐在桌子的旁边,因为那里有灯。她害怕如果她睡着了,会把灯打翻。

天亮了,第一缕阳光落在了白山上。阳光照醒了罗滕的邻居,洗衣工约翰娜,她家的窗户正对着花园和山。这个病怏怏的肥胖老太太坐起来,根据协议,她要叫醒罗滕。约翰娜的丈夫被工友们称作“恐怖”.他一翻身会把床弄得三响,也停止了打呼噜,半梦半醒之间,意识到老婆在身边,天也快亮了。他每天都有新的疼痛,他很难坚持继续当码头工人了,他开始变得太老了。床下地板上睡着他们的大儿子,大儿媳妇和两个孩子。最小的孩子已经醒来。饥饿地缠着妈妈找吃的。小姑娘向右翻了个身。她那白皙的乳房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光。

总之,在马哈格女这些木房子里住着很多人,这些人开始起床了。罗塔必须首先叫醒艾米丽,让她继续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Volumes/CANON_DC/DCIM/131___01/IMG_5464.JPG
/Volumes/CANON_DC/DCIM/131___01/IMG_5466.JPG
/Volumes/CANON_DC/DCIM/131___01/IMG_5465.JPG

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线上文化周盛大启幕 Opening of Mid-Autumn Festival Cultural Week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同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古老的文化给人留下很多令人惆怅的诗句!只因那时交通不发达,通信不方便。现在便捷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鉴于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还不能畅快地聚会。不过,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为大家准备了一顿线上中国文化大餐!

前言

Foreword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古老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人类对团圆和睦、美好生活的愿景。2020年9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大型品牌活动“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线上文化周盛大启幕,为瑞典朋友们呈现一出异彩纷呈的线上庆典。Mid-Autum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representing people’s wishes for a harmonious and prosperous life. Today, online event “Mid-Autumn Festival: A Moonmoment to Remember” hosted by the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China’s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ink Entities and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Stockholm is launched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and present a colorful series of online shows to Swedish friends.

本次活动将围绕中秋传承、中秋文化、中秋与当代中国、游在中秋、娱赏中秋五个主题展开,形式包括虚拟展览、线上音乐会、短视频、在线直播、微课堂教学、体验互动和公众参与等多种类型,展现人民和谐共处、期盼人类健康幸福的美好愿景。

The event centers on inheritance of Mid-Autumn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culture, contemporary China and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ravel and leisure during the festival, displaying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online exhibitions and concerts, short video display, streaming and mini training classes, etc., to reveal people’s wishes for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healthy and happy life.

此次中秋节线上文化周将持续至10月5日,敬请大家关注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Facebook和Tik Tok。让我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站在同一个星球,望向同一轮明月,讲述心中的故事。我们诚邀您一起度过一个多彩的中秋节!

“Mid-Autumn Festival: A Moonmoment to Remember” Online Cultural Week will last till October 5, building a channel that transcends time, space and national boundaries, enabling us to stand on the same planet and tell our stories under the same bright full moon.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follow our official websit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acebook page and Tik Tok to enjoy a colorful Mid-Autumn Festival!

”天涯共此时——中秋节“

线上文化周主题宣传片

“Mid-Autumn Festival: A Moonmoment to Remember” Online Cultural Week

”天涯共此时“中秋文化周

主题虚拟展

Virtual Exhibition: All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是丰收的季节,硕果累累是大自然对辛勤劳作的回报。中秋有饱满的圆月,银色月光寄托人们对家庭团聚的情思。中秋是自然的定格与循环,诠释着古人“天人合一”理念。中秋节,这是一个祈盼人间万般圆满的美好节日。
Mid-autumn is the harvest season, and abundant crops are nature’s reward for a year’s hard work. The Mid-Autumn Festival, with its iconic full moon, embodies people’s longing for family reunion. Mid-Autumn Festival is part of the annual cycle, illustrating the concept of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from ancient China, a celebration of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

“天涯共此时”中秋文化周主题虚拟展在一只小玉兔的带领下,通过“邂逅中秋”“中秋习俗掠影”“学在中秋”等内容版块,采用虚拟三维沉浸式展览方式,通过声、影、图、游戏、动画等载体,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体验特色民俗风情,感受中秋文化的丰富多彩,解读中秋团圆和睦的文化内涵。

Guided by a fluffy moon bunny, the virtual exhibition goes through various sections including “Encounte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Customs” and “More to learn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Using virtual 3D immersive displays to integrate audiovisual content, games and animation, the exhibit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olk culture and the time-honored values of family and harmony.

中秋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同一轮明月下,我们同呼吸,人类共命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Mid-Autumn Festival is originated in China, but is celebrated around the world. We share the moon, the earth and human civilization itself.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and happy life to share the beauti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we may be miles apart.

展厅入口 Entrance of the Virtual Exhibition:

http://exhibition-mid-autumn.chinaculture.org

或扫描二维码 or scan the QR code

艺绽东方 音乐会

Variety Show: The Oriental Beauty in Blossom

“艺绽东方”音乐会由中国东方歌舞团的优秀艺术家演绎,萃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节目以“月”为主线,融入别具古典韵味的仿古建筑场景,描绘出一幅“月圆人团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图景,让观众们在天长地久的人间真情中,感受到一份跨越时空的美好祝愿。

The variety show The Oriental Beauty in Blossom is performed  by artists from China Oriental Song and Dance Troupe. Centered on the theme of “moon”, the stage recreates classic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a mesmerizing festive atmosphere. Audiences are able to connect with the heartwarming emotions and receive the good wishes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节目单 / Programme

  • 舞蹈《茉莉花开》

Dance:Blossoming Jasmine

编导:周莉亚、刘翠Scenarists: Zhou Liya and Liu Cui

表演:王海田、于洋、袁嘉莹、路诗瑶 等Performers: Wang Haitian, Yu Yang, Yuan Jiaying, and Lu Shiyao et al.
在浓郁江南气息的旋律中,以灵动的精美展现中国符号,摇曳生姿、翩然而至。In the rhythm with the strong style of the Riverside towns in South China, it shows Chinese symbols with flexible exquisiteness. They are so charming and comes with lightness.

  • 舞蹈《子鼠追日》

DanceThe Rats Fight and Frolic编导:陈锐Scenarist: Chen Rui表演:赵幸龙、张峻赫、何仲达、丁太聪、肖金宇Performers: Zhao Xinglong, Zhang Junhe, He Zhongda, Ding Taicong and Xiao Jinyu
五鼠相争,嬉笑怒骂,百态众生。演透世间万象,一笑尽释前尘。Five rat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making fun with different forms. They perform different phenomena in the world and forget the past with smiles. 

  • 器乐演奏《日月筝鸣》

Instrumental music performance The Sing of the Sun and Moon by Guzheng作曲:邓翊群Composer: Deng Yiqun编配:曲大卫Orchestrator: Qu Dawei古筝:赵洁楠Guzheng: Zhao Jienan钢琴:曲大卫Piano: Qu Dawei打击乐:陈崴Percussion music: Chen Wei曲目以民乐的铿锵演奏传递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铁血柔情。The track shows tenderness of determined people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through the powerful performance of folk music. 

  • 戏曲舞蹈《风华百代》

Opera dance Elegance of Peking Opera编导:刘翠、李冬子、滕宇Scenarists: Liu Cui, Li Dongzi and Teng Yu男旦:孙根The male Dan: Sun Gen大武生:文畅Martial role: Wen Chang表演:龚莹、程笑园、韩旭、王紫晨 等Performers: Gong Ying, Cheng Xiaoyuan, Han Xu, and Wang Zichen et al. 戏曲传统的男旦演绎雍容,华贵,端庄,典雅,似牡丹吐蕊之繁茂,如霓裳羽衣之华美!The woman’s character(a male in female disguise) in traditional opera is elegant, luxury, dignified, and graceful. It is as luxuriant as stamens of peonies and it is as magnificent as rainbow-colored and feathered costumes! 

月出Moonrise

  • 舞蹈《卯兔邀月》

Dance:The Rabbit Invites the Moon编导:刘翠Scenarist: Liu Cui表演:王晶、孙鹏、王祖鹏、何仲达Performers: Wang Jing, Sun Peng, Wang Zupeng, and He Zhongda 卯兔邀月,月上影翩跹,月下意缠绵。一花一叶一堂春,一生一世一双人。The rabbits invite the moon with the light shadow and lingering below the moon. The flower and the leaf decorate the hall in spring, we shall accompany each other through this life.  

  • 魔术《欢天喜地》

Magic: Be Extremely Delighted编导:曲蕾Scenarist: Qu Lei表演:曲蕾、崔嵘崴Performers: Qu Lei and Cui Rongwei 在巧妙的变化中,将最中国的服饰、色彩与中秋的情思,串联起一幅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图景。In the skillful changes, the costumes with the Chinese style, colors and affections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link together to create a beautiful scene of family reunion under the full moon. 

  • 舞蹈《酉鸡出尘》

Dance:The Rooster Reincarnates编导:刘翠Scenarist: Liu Cui表演:孟庆旸Performer: Meng Qingyang 酉鸡傲立,风姿卓然!啼鸣于天下,唤醒东方灿烂!接引祥瑞普降,举世惊叹!The rooster stands proudly with the magical charm! It crows to arouse brilliance of the orient! It guides the arrival of auspicious sign and makes the world feel amazing! 
月升Moon lifting

  • 舞蹈《把酒问青天》

 Dance Raising the Wine Cup and Ask the Blue Sky编导:何利山Scenarist: He Lishan表演:孙根、张翰、阿尔曼、王校渲 等Performers: Sun Gen, Zhang Han, Arman and Wang Xiaoxuan et al. 源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水墨元素的古典舞蹈,传递举杯邀明月的情思。It comes from the Prelude to Water Melody of Su Shi, a ci poet in the Song Dynasty. With the classical dance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elements, it transfers the affection of inviting the moon with drinks. 

  • 歌曲《月朦胧 鸟朦胧》

SongThe Moon & Birds in Haziness作词:琼瑶Lyricist: Qiong Yao作曲:古月Composer: Gu Yue演唱:徐晶晶Performer: Xu Jingjing 月朦胧鸟朦胧   萤火照夜空The moon & birds in hazinessGlowworms lighten the night sky.山朦胧树朦胧   秋虫在呢哝The mountains & birds in hazinessAutumn insects are whispering.花朦胧夜朦胧    晚风叩帘胧Flowers & night in hazinessNight breeze knocks at the curtain.灯朦胧人朦胧    但愿同入梦Lamps & people in hazinessIt hopes to fall asleep together. 

  • 舞蹈《佳韵天香》

Dance National Beauty and Heavenly Fragrance编导:刘翠Scenarist: Liu Cui表演:孟庆旸、管洁、单羽、闫凤瑜、王一婷 等Performers: Meng Qingyang, Guan Jie, Shan Yu, Yan Fengyu and Wang Yiting et al. 全景式还原《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人物,再现一幅雍容华贵的盛唐画卷。The program restores the image of the maidens in the Portrait of a Flower-wearing Maid in a panoramic way,revealing the magnificent and luxury scenery of the flourishing Tang Dynasty. 

  • 弦乐六重奏《花好月圆》

String music sextet Elixir of Love演奏:中国交响乐团Performer:  China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欢快轻盈的旋律表现月下花丛中轻歌曼舞的幸福场景,传递人间圆满的美好祝愿。The cheerful and light rhythm shows the happy scene of light dance in flowers below the moon, expressing the best wish of successfulness of the mortal world. 
月圆Full moon

  • 打击乐与舞蹈《万马奔腾》

Percussion music and danceThe Horses Gallop in the Clouds编导:沈晨Scenarist: Shen Chen表演:曾明、陈锐、孙根、杨一鹏、崔嶸巍、肖金宇、丁太聪、庞冠宇 等Performers: Zeng Ming, Chen Rui, Sun Gen, Yang Yipeng, Cui Rongwei, Xiao Jinyu, Ding Taicong, and Pang Guanyu et al. 旭日东升,万马奔腾!马蹄激荡、马首昂扬,越过重峦,追风逐日,驰骋九霄云海!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the horses gallop! Heads held high and hooves beating against the ground, they cross the mountains, as if chasing the wind, the sun and the clouds!

出  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Presented by: China Oriental Performing Arts Group Co.,Ltd演  出:中国东方歌舞团Performer: China Oriental Song and Dance Troupe出品人:景小勇Producer: Jing Xiaoyong总监制:高  艾Senior producer: Gao Ai监  制:史自文、陈新华、刘鹏、何利山Supervisors: Shi Ziwen, Chen Xinhua, Liu Peng and He Lishan导  演:刘翠、刘鑫Directors: Liu Cui and Liu Xin文学撰稿:徐珺蕊Copywriter: Xun Junrui英文翻译:Translator(English): Wang Chengze摄制、后期制作: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美中心影视组Camera crew and post-production: Film & TV Group of Stage Art Center in China Oriental Performing Arts Group拍摄场地:东苑戏楼Site: Dongyuan Theatrical Stage鸣  谢:龙泽五洲国际文化投资(北京)有限责任公司Acknowledgement: Longze Wuzho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vestment (Beijing) Co., Ltd.


中心官网/Website: 
https://www.cccstockholm.org/
Facebook: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Stockholmhttps://www.facebook.com/China-Cultural-Center-in-Stockholm-110983273921638
Tik Tok: cccinstockholmhttps://www.tiktok.com/@cccinstockholm
地址/Address:Västra Trädgårdsgatan 2, Stockholm

Read more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和广州不得不说的故事

北欧绿色邮报网旅游文学专栏

作者:丑(曹)小姐

前言: 我的笔名为什么叫"丑小姐"?当你看完本文,你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

一、

公元某某某某年7月24日,我和先生乘东方航空从故乡合肥飞往繁华似锦,满园春色的广州,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来到岭南重地"花城"。

几天前,我就与我久违20多年的老同学联系好了,希望他能在广州给我们做向导。老同学很热情,早已做了精心的安排,他工作特别忙,抽不出时间接我们,就派了他的助手何先生(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驱车到白云机场接我们。那天广州城内正搞亚运演习,交通非常堵塞,何先生来得稍晚了一些。初见何先生,他给我一个很大的惊喜!1.78米的个子,在广东人中实属罕见 ,好一个靓仔!

为什么叫"靓仔"?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只因为看起来很养眼。和何先生聊起来,很吃惊!他竟说一口蛮不错的国语喔!一般来说,广东人说国语不太标准,听起来挺别扭的。问何先生为什么能说这么好的国语,他说跟内地人接触多了,再加上他的老板即我的老同学,天天讲普通话,久而久之,国语也就这么练出来了。老同学是讲究之人,他对助手的要求:首先要有才气,人还要机灵和英俊,何先生完全符合了他的条件。

二、

我和老同学远隔千山万水,相别已有20多年了。20多年前我们都是一群充满理想和抱负的少男少女,在我朦胧美好的记忆中,他是俊男我算是淑女,而现在的他又是怎样的呢?充满好奇和幻想,我迫不及待地给老同学去了一封"伊妹儿"信,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在广州相聚,前提是要先目睹一下对方的"尊容",先要有个思想准备才行。毕竟二十多年过去了,岁月带走了我们许多许多,各自也都经历了无数个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天隔两方,有太多想知道的故事,想必也有太多太多的不同……

很快收到了老同学的照片,昔日的他仍旧风采奕奕、风流倜傥。他已有些发福,头发也不像年青时那么浓黑密集了,但是他具有另一种魅力,那就是一个成功男人的成熟魅力。老同学也向我索求了近照,做为一个久居他国已经不再年青的女人来说,总希望找出几张自己满意的美照。在众多的生活照和工作照中我找出几张发给他,希望他不会大吃一惊,不会大跌眼睛,能对得起他的眼睛,锁住他的"眼球"-定格,我就是那么有自信儿。

得知老同学的近况,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听到的。20多年前他只身闯广州,凭着智慧和机遇,很快就发迹起来。为了证实这一消息的可靠性,我灵机一动在Google上写入几个关键词,想查找一下有关他的信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他不仅事业成功,而且还是"中国十大建筑摄影师之一",已经出版了六本有关中国古建筑­­­–世界文化遗产建筑摄影方面的巨著。

年青时的他英俊、高大、慷慨,是众多女生心目中的偶像。大学时他学的是建筑专业,同时还兼修了摄影和导演专业,是位多才多艺之人。从我与他的"两地书"中看出,老同学十分低调、说话风趣、谈吐优雅,写给我的信常常令我捧腹大笑,开心至极。他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可是从他的发型、衣著、打扮上看,更具有艺术家的风度,头发梳理得很整齐,衣服搭配的很合理,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充满智慧的感觉。老同学有股绅士风范,对他进一步的了解还是通过"广州之行"吧,我是这样想得。

三、

当我和先生入住广州花园酒店后,老同学就安排了一桌地道的广州佳肴为我们接风洗尘。我吃过中国各大菜系,唯独对广东粤菜所知甚少。在瑞典国有很多广东华人开的广东饭店,那里出售的已经不再是地道的广东粤菜,而是被欧化了的中西合璧的广东菜。老同学之前在邮件上说他要请我吃正宗粤菜,包我终身难忘!果真如此!

老同学是海量,每年都要喝掉200瓶左右不同的酒类。他告诉我,酷爱白酒 ,因为它能点燃人的激情,其次是红酒,因为它能让人抒发一种怀旧的情怀,最痛恨的是啤酒,说那只是灌肠,无任何益处。由于美酒的效应,他常常在酒后写出了好的作品,所以说酒是好东西,它可以激发人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但美酒虽好,切不可贪杯哦!

老同学是慷慨绅士,席间他拿出了50年之久的茅台酒,准备与我对酒当歌一醉方休!好好去述说那离别后的故事。我是有点儿酒量的,茅台酒的醇香和包厢里那浓浓的气氛使每个人都拥有一份美好的心情!

广东菜依次登场入席,先上的是一大碗煲汤-"高汤",但我喝起来却不是太喜欢,接下来登席的菜肴着实把我吓了一跳,以各类海鲜为主,什么怪鱼、小虫、肠虫,蛇肉斑驳,鳄鱼也张开了它的大嘴,很吓人的呦!如果你没有点勇气和胆量的话会很难入口。我是属于那种胆小,没有见过世面的"土洋人",长年累月只懂得食那四条腿、两条腿的家禽,认为这就是人间佳肴。在这里我还听到这么一句话那就是:"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又不如吃无腿的"。桌面上摆满了无腿的"动物",面对我困惑、紧锁的眉头和犹豫的表情,热情的服务员悄悄地对我说:"很好吃的!很营养的!这可是高档次的宴请,是总经理特意为你准备的"。听了广州小姐的悄悄话,心中有些儿感动,好吧,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抱着要命就一条的决心,一筷下去开吃起来,说好吃吧也谈不上,说难吃吧,有点难咽,但有一条我坚信不疑的是: 那绝对营养!

我这个在海外生活了二十年的"土老冒",今天算是开了回"洋荤"。此时一大紫沙锅入席,里面是滚动的热汤。我早听说,广东有一个风俗,就是女人想嫁一个好老公,出嫁前她的必修课是学煲汤,要学会用各种各样的中草药煲制各种"高汤"。凭借着几分酒意,我斗胆对在座的广东人开玩笑说:"这下我可惨了!我们这些北方妹子想嫁你们广东阔佬几乎不可能了。我是属于那种只会喝汤却不会煲汤的"懒女人",怎么办呢?算了!这辈子就守着我北方老公,下辈子再学吧!下辈子再嫁吧! "大家笑声不断,嘴里的酒都喷撒出来了,呵呵呵……

美酒美景,美的心情,大大提高了我喝酒的欲望,说也奇怪,半斤茅台酒下怀,却没有异样的感觉,老公望着我担心地对大家说:"醉了!醉了!",可是我真的没醉,头脑比平时还清晰的很……

亲爱的朋友!不知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那就是你没醉,别人却硬说你醉了,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说不清也道不明,越解释下去,越被人误认为你是彻底地醉了,那太冤了!比那窦娥还冤呀!我这个人呀看似笑笑嘻嘻,其实自控力很强,人醉与不醉只有当事人自己心中最明白,有句古话不是说: "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嘛!

四、

在这里我想谈谈我对广东人的印象,这几天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酒店、茶楼不停地转悠着,的确俊男倩女在广州街面上出境率不是太高,也许有这么种可能,那就是时间不吻合,美女们还没有粉墨登场吧!广东人多数个头不高,身材瘦小,有一张典型的泰国脸型,五官偏平,相貌平平,但是他们精明能干,熟通生意。可不,广东是我国最早进入小康的省份,这里到处都可听到广东人的生意谈话。听老同学介绍广东人讲究和注重的是饮食,茶文化浓郁,却不太注重衣着,他们可以花几元钱买一老头衫套在身上,再穿上几元钱的大裤衩,再搭配一双塑料拖鞋,全副武装起来,十元人民币即可搞定,你说便宜不便宜?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但广东佬却特别善待自己的胃哦!常常穿着十元钱的"休闲装"潇洒地出入不同的茶楼,叫上一壶上好的香茗-普洱、铁观音,再点上几碟精致的广式点心,与新朋老友谈天说地,大谈发财之道,美哉! 美哉!

在广州期间,老同学也请我在" 广州酒家 "的茶楼上喝上一壶早茶,吃精美点心。老同学见多识广,满世界的飞翔。他知道我们这些洋 "老土"可能早已不习惯那纷杂热烈的场面,大汗淋漓开放式的茶楼景观和文化,只带上我们在人群嘈杂的茶楼里转悠一圈,算体验了一下广州民间茶文化的模式。广东人嗓门大,广东话不太好听,赶不上吴语昵喃,但是广东人很亲切,他们会很友好的对待那些走南闯北、南腔北调的外乡人。没到广州之前,我想在广东这块热土上我将会被粤语包围,恰恰相反,如今羊城内外,普通话处处有声。

在这里我想说两句广东话,对那些没有任何广东话基础的人说一下。本人姓曹,知道吗?广东话曹发音为 "丑 ",倪发音为  "矮  "。最可笑最开心的是有一次宴请,我 "丑小姐   "恰巧和  "矮小姐" 坐一起, "矮小姐" 来自中国东北,那真不愧为北方妞儿,人高马大,腰板粗壮,和我同属一种型号。见到  "矮小姐  "我心中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我俩般配–我丑她矮!半斤对八两。面对较小的广东妹来说我们多少有些"自悲",去逛街买时装,服务小姐热情地说: "你甭试!这些时装没你的型号,谢谢光临 "。这种礼貌驱出的客气话,你说我的感受是什么?悲伤加无助啊!像我们这种体型的女人早已被中国男人称之为 "庞然大物 ",无三围曲线美,我心中很不服气,心里想像我们这种身段的女人在国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上可红火、可抢手呢!我们属于丰满健康型,而不是干瘪病态型,我们是成熟加韵味和性感的美女群!你们这些男人缺乏审美观,不懂得现代美学,你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老冒 "!目前还没有和世界真正接轨。

广东人很有特色,他们不仅体格上有特色,更特色的是面对漂亮小姐,他们懂得对女性关爱和殷勤,会直视多看漂亮的小姐一会儿,面对漂亮的小姐他们常常会油腻地説:"我没有女朋友呀! I am single"。其实他们个个都有太太在家,而且太太都是好太太,个个都是煲汤的高手。要想暖住男人的心,必须先暖住他的胃 。所以说广东人的离婚率不是太高,也许夫妻间早已没有了爱情,但亲情却与日俱增。据我了解广东女人比内地女人能干多了,属那种 "帮夫型、旺夫型 "的,许多广东男人事业的成功都归属于太太的精明与能干!你可千万别小瞧她们那单薄瘦小的躯体,矮小算不上漂亮的面孔,但她们则是家庭的支柱,是男人依附的港湾。

其实广东男人蛮可爱的,人人都在嘴上挂着:" 我寂寞呀!我想要女朋友呀!给我介绍一个女朋友好吗?。嘴上说些油腻话,但是多数都挺本分的,属  "惧内型 的"那种。他们慷慨之举体现在把赚到的大把钞票都交到太太手上,太太们会握着大把钞票去潇洒、去逛街、买时装、喝早茶、享受人生,好可爱、无私的广东佬噢!我想下辈子换个活法去嫁给这些可爱的  "广东佬 ",很实惠的呀!真的!"我爱广东佬!"

在广州这几天除了游玩、逛街,还有一件事令我感动得差点热泪盈眶。我是那种性情中人,但凡大喜大悲的事情,都会让我流下热烈的泪水。在老同学最后一天的宴请中,几杯特贡酒下肚后,他拿出了一本精致的、精心设计的相册交到我的手中。老同学是大腕级的摄影大师,我那些用傻瓜相机拍出的低质相片,经过他的处理,已经变成了明星照了。在回国前,我从网上发给他许多我在海外生活工作的普通照片,在以往的  "两地书 "中,他曾说过,他会给我一个惊喜!一份念想!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一句玩笑话而已,糊弄我一下,我也没有把他的话当真。实在没有想到,他这么忙,还花那么多时间来处理这些照片。何助理告诉我,他目睹了他老板所做的一切,花了很多时间认真来做这件事的。

相册很精致,排版也合理,在首页上他这么写道: "二十年前的你,今天看了还像昨天一样,希望明天看了还像今天一样,愿你永远昨天" 。心在跳跃,就像年轻时第一次收到男生给我的情书一般,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感情。我打开相册,第一感觉就是照片上的我已经像漂亮的明星!明星也不过如此呀!我的底蕴不差,明星没什么,她们并不是天上仙女,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当明星的,只要是那种五官端正,底蕴不错的都可以。所以我敬请天下女性千万不要盲目地崇拜明星有多么的漂亮,多么的妩媚,我们不比明星差,我们也是可以当明星的呀!只是我们缺少了包装与推出,我说的对吗?

望着老同学的苦心、用心、专心,我着实感动一番,心中有股冲动,我想上前好好拥抱他-我的老同学!可是我有点儿顾忌,毕竟我的老公就坐在我的身边,不敢呀!带着颤抖的声音,我问老公:"可以让我拥抱一下我的老同学吗? "。老公是见过世面的人,也是有风度、气度的人,他说: "应该!应该! ",像得到"圣旨 一"样,在一片热烈掌声的鼓励下,我紧紧地拥抱着他,他也紧紧地拥抱着我……这是一幅感人的画面,这是经历了二十多年后我与他重逢后的第一次拥抱,真诚的,不带有任何邪念的拥抱!我的泪水在眼眶中打滚,我很满足很满足,我猜想那时的他也应该是很满足的……

老同学是做大生意、大事业的人,以前对他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搜狗上的介绍,不太真实。在广州期间目睹他的生活,据我的观察与他人的介绍,他应是属那超人的,有超人的头脑、精力、智慧,他永远都不知道疲惫,他不是凡体肉身,他是"机器人"。繁忙的生活和超人的毅力,并没有让他拥有那种中年男人特有的特征-"博士头",他仍旧还是那般气度轩昂,风度翩翩,像翩翩少年。有一天,我笑着对他说,你的办公室在飞机上。因为他常常一天要飞往好几座城市。他是个工作狂,工作永远属于第一位,不断追求和完善自己是他生命的意义。我看呀,美女站在他面前他都不会动心的呦!

在他的工作室里,到处都是厚厚的各类书籍。他已经在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了好几本专著,那张张精美的古建筑照片,凝聚着他无数的辛劳,为了拍摄那完美具有保存价值的古老建筑群,他常常是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摄影器材,穿山越岭,走街串巷,深入民居,隐居在古老的建筑群中,好几个月不出山,不断地拍摄数也数不清的照片。他告诉我,为了拍摄那具有保存价值的古建筑群–世界文化遗产,有一次他呆在大山中,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整整拍摄了半年,头发太长都束起来了,胡子也长出半尺长,像个" 仙 人"。看到老同学今天的成就,我着实为他高兴,为他骄傲,同时心中也有一种思念,牵挂和真诚的祝福。

老同学 ,你知道吗?在那遥远的北欧,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有一位已经不再年轻的女同学,她在为你祝福!她祝愿你事业蒸蒸日上!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每一天! 一定要保重!老同学! 请接受我"丑小姐"发自内心无比真诚的祝福!希望明年我们广州再相逢!

凌海两位八零后干部创作歌曲《大美班吉塔》宣传家乡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本来想转发一下“锦州文化”公众号的文章,为家乡宣传一下,但是,图片和音乐都无法拷贝。防止拷贝做的非常好。看来,现在公众号做的真不错。

两位辽宁省凌海市的八零后公务员把我的家乡班吉塔镇谱写成一首歌曲《大美班吉塔》让人感动。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听歌曲。

张智力,男,1989年出生,锦州市人,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毕业,东北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锦州市委组织部四级主任科员,现挂职凌海市班吉塔镇副镇长。在挂职岗位调研期间,创作了这首饱含深情的《大美班吉塔》。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MwMzYwMg==&mid=2653222679&idx=1&sn=c44bc3748fdc0153b0d54421edba12a3&chksm=84eebd0ab399341c00edeff63d3fe83eb2d399ca6fab7f59a3e9ae8009397c0950da59327eea&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89653760065&sharer_shareid=b41e6ce57c5e6659304056d07ed1f017&exportkey=AoyC%2FkxXrBR2GXSeAQG%2FSJg%3D&pass_ticket=nwkLmsICRQojeU0WteWoyMqXrQ5g%2Fsx9WDW1jk8iqHVpaw80EZygffZq5vyggW2T#rd

李岩昊(网名:慕雲凌風LEQ)锦州凌海人,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供职于中共凌海市委办公室。锦州音乐家协会会员,擅长作曲和编曲。

班吉塔镇的来历

班吉塔镇以驻地得名。源于乡镇西侧小凌河畔始建于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年)的小塔-班吉塔。塔为八角七级密檐式花塔,具有典型的辽代建筑风格,也是我国现存仅有的几座辽代花塔之一。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班吉塔高约5米,早年因塔顶塑有鸠鸟,故名“斑鸠塔”,因塔身遭到破坏,被人们称为“半截塔”,后俗讹为班吉塔。据《义县志》载:“斑鸠塔,塔高二丈,上有鸠鸟,故名,又用以镇北之蜈蚣山也。”故村镇依塔得名,后转今名——班吉塔。

1946年为义县班吉塔乡,1947年划归锦县,1948年设班吉塔村,1955年改为乡,1958年为班吉塔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建班吉塔镇。

下面说说我对班吉塔的古塔的印象。我是1974年上小学一年级的。当时就是在古塔边上的班吉塔小学上学。我们的教室旁边就是古塔。古塔就在墙外。那时我很小,感觉古塔很高大。但是,已经是断壁残垣。里边确实有鸟类在那里嬉戏。后来,又一次刮龙卷风,把塔尖损伤了一下。我家是地藏寺的。说起来,我们那里的佛教痕迹很浓。往北有火神庙,有朝阳寺,有小寺,有瓜甲寺等都是寺庙的意思。改革开放以后,不仅班吉塔的塔重修了,有了香火,而且朝阳寺山半腰也修了寺庙,也有香火。让人感觉朝阳寺上虽然不高,但那里有仙有灵的,我的语文老师董佑廷说他以前确实见过那里有石碑,有碑文。不过,我的童年时代,除了有山有水,依山傍水的小村庄以外,我的家乡和莫言笔下描述的东北乡都差不多,那就是没有什么书可以看。就只能是听评书度日。或者勉强看小人书。

下面就是大美班吉塔的歌词:

大东北的大地上,有一个地方

青山边的小镇把湖泊眺望

广袤的森林吮着河的微浪

淳朴的乡民,守着信仰

一把二胡 拉出了苍茫

一口铁锅 炖出了芳香

一段号子 喊出了奔放

一壶老烧 就着淡淡忧伤

班吉塔 好美的地方

大鱼在湖里成群的游荡

原始森林里有野猪和黄羊

满山的鸡鸭会吃草要疗伤

班吉塔 富饶的地方

金沙流淌自老虎关上

缸窑沟下是黑色的煤矿

棉花地村有玄武岩石矿

大东北的大地上,有一个地方

连绵的青山把小镇守望

凌河的乳汁哺育千里绿浪

勤劳的乡民,心怀希望

一手老茧 编织出梦想

一头老牛 耕耘着土壤

一把锄头 勾勒出画框

一杯乡酿 敬给美丽家乡

班吉塔 灵秀的地方

辽代的花塔讲述着沧桑

祖国栋梁出自小镇的学堂

还有个爱国将领名叫张作相

班吉塔 可爱的地方

放空了自己呆看云在天上

随风飘舞着绿色的草浪

还送来一阵阵幽幽的花香

相关阅读链接

从凌海穿越到锦县,只是一首歌的距离!

锦州小伙儿自创并演唱的歌曲《锦州最美》

小说 植树

作者 晓晨

3月12日是植树节。班吉塔中学六年二班和六年一班一样需要到奶山沟去植树。听说要去植树,有的同学有畏难情绪。二姐就说她来事儿了,所以,老师就允许她请假了。窦豆不懂事,也不明白来事儿了是什么意思,就说他也来事儿了,也想请假。老师说,你是男生,不可能来事儿,不允许。

晓晨放学回到家里,跟大哥说,明天要去植树。还说班里有同学来事儿了,请假了。其他同学也有想请假的,但是找不到借口。大哥问,你在班里是啥干部?晓晨说是班长。“那你是绝对不能请假了,你是班长,你必须得带头儿去植树。” 晓晨说,我也没想请假呀!

是啊!晓晨对植树并不陌生,虽然她只有13岁,但是,她二年级的时候,9岁的时候就跟同学一起在地藏寺大队的东小河栽过树。一开始是在东西陇河边栽柳树。非常好栽,只要用稿刨坑,然后,把树栽子直接放到坑里。树栽子也就一尺长,一手指头粗,因为河边很湿润,有水,所以,栽一棵活一棵没问题,大家都很有成就感。到四年级的时候,在东小河北边接近火神庙的地方,也栽了不少杨树。这里全是沙子,但是因为有水,插柳成荫,即使是杨树也长得很好。当时,有学生栽树,也有社员们栽树,大人孩子都在一起干活儿,很开心。就象玩儿一样。地头儿10多米长的地方都栽上了树,对农田起到了保护作用,也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20多年后,那些树都成了参天大树。但因为是公家的,所以,有个别人还偷了树。不过,小偷儿被抓住,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晓晨和妈妈说,需要准备十斤米和一把搞头。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带米。晚上,晓晨早早睡觉,第二天早早起床。她梳洗完毕,把布袋绑在稿头上,然后,扛着稿头就去学校了。

幸好,英杰,佳秀和丽华几个好朋友都来了。然后,他们就扛着搞头出发了。从班吉塔中学出发,一路向西,走过班吉塔大队的后街,经过西地,然后,经过房申,歪脖少,炉灰窑子,他们真的就像长征一样,走了三个多小时。到炉灰窑子的时候,天气阴阴的,还夹杂一点小雨儿,但是,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一路坚持,一直徒步走到奶山沟。

从远处他们就看到了希望,因为走过了很久的羊肠小道儿,他们能看清两边的山峰。突然,晓晨看到了一个象奶头儿一样的山峰。圆圆的,尖尖的,就跟奶头儿一样,所以就叫奶山沟儿。附近还有钢窑沟和快手沟。都是山沟沟儿。

这一代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县煤矿就在这一代。路上,他们也走过黑黑的土地,到处都是煤块儿。也有白白的石灰。有的地方有很高的铁架子,可能就是钢窑沟。

奶山沟儿真的是山沟儿。羊肠小道两边有很小的农田。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能感觉到了春天的气息,泥土的芳香。但是,抬眼望,很快就看到了很陡的山坡。

到了中午,他们终于到达了奶山沟儿。晓晨被分到一个农民家里。那一家人好像男人不在家。只有母亲和女儿。所以,晓晨感觉很高兴。

同学们组织起来,七天内,要组织七组人马做饭。每组三个人,负责值班做饭的时候,就不用到山上去植树了。晓晨是班长,做饭的活儿一定要留给那些有事儿的人,或者是小劲薄量的人的。她自己是坚持天天去植树。

中午做的是高粱米饭,红高粱,也有粮食的香。天气还是春寒料峭,没有新鲜蔬菜,只有一些粉条。所以,就是放一点点油,然后是一大把粉条,加一大锅水。烧开了,每人分一点粉条儿。很不好分,因为粉条儿是最不好荚的。同学们都是自己带的饭盒和饭勺儿。每人分一块深红色的腐乳。这个是由豆腐做的,和米饭一起吃,挺好吃。晓晨还记得小的时候,到大姨家,二舅爷总是要吃腐乳和臭豆腐。她从来不敢吃臭豆腐。那时,还有韭菜花。这三样咸菜是顿顿都要放在桌子上的。晓晨可以吃腐乳和韭菜花,但却从来不能吃臭豆腐。也许这是她这辈子唯一不想吃的东西。

晚上,睡在老乡家的炕上,天黑了,人们也就马上睡觉了。真正的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人们也不怎么说话。不象在自己家里,晓晨晚上躺在被窝儿里听爸爸讲故事,讲的都是《杨家将》,《封神榜》或者是《三国演义》等故事,非常好听。爸爸的嗓音洪亮,他一边编粪箕子,土篮子,一边讲故事。出神入化。而此时,这里一片漆黑,没有电灯。偶尔有,也是很昏暗。经常停电。

走一天的路,她也乏了,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吃完早饭,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上山。还是分组,按照平时大小个儿站排的顺序分组。晓晨个子高,所以在最后一排,和大奎分在了一组。其实晓晨是希望和二贺子分在一组,因为二贺子虽然个子没有大奎高,但也不是最矮的。中等偏上,正好的那种。二贺子长得非常敦实,开运动会的时候,二贺子四百米跑得非常快,得了第一名。接力赛也跑第一。打篮球也打得好。因此,非常让晓晨羡慕。但是,她只能是在心里羡慕,不敢说出来,甚至都不敢多看他一眼。而二贺子则是非常开朗,非常爱开玩笑,经常笑声不断。但也主要是和男生一起玩儿,一起闹。偏偏,二贺子被分到和雅丽一组。这让晓晨心里非常难受。她是多么想和二贺子一组啊!但是,老师偏偏把她和大奎分在一组。于是,因为一点小小的分歧,她就莫名其妙地大哭起来。她可是班长啊!老师上前问,晓晨,你到底怎么啦?

“滚开!你不是人,你不够人字那两撇?” 晓晨一边哭,一边喊,搞得老师莫名其妙,不知道怎么好。一个平时很好的孩子,此时此刻,居然这么不讲理呢?

大哭了一会儿,晓晨又开始抽泣。抽泣了半天,感觉脸被风吹的又红又凉。三月的天是晴朗的天,天蓝蓝的,太阳微笑着,但是,在山上,还是难免有风。其实,是在大家比赛的时候,同学们吵了起来,晓晨吵不过,就哭了。但是,这个怨气都撒在老师身上了。如果说青少年的叛逆,或许这就是一次胆大包天的行为吧。好在老师对晓晨非常好。也很耐心,还是把她当孩子对待。

想到这里,晓晨不再哭了。她接着植树。大奎刨坑很快,因为他很高大,力气也大,晓晨也很能干,她把松树苗一个一个地放在坑儿里,然后,用脚踩实了。其实,这里的土质还是不错的,有的地方是黄土,有的地方是黑土,但土质都不错。只要能下雨,树就能活。

这个地方可以说是崇山峻岭,山里山外都是山,山上都有些树。但是,都是灌木丛,没有值钱的好树,所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就成了全中国人民的一项任务。每年3月12日都要植树。中学生还要求植树一周,住在老乡家里。虽然老乡家里贫困,但是,给点酱油或者大酱和葱还是可以的。同学们就单吃腐乳也能吃饱一顿。就是没有肉和蛋,蛋白质比较少。米也是粗粮。

就这样,同学们在这里劳动了一个星期,然后,又步行返回了学校。如果说,来的时候,感觉很累,经过一个星期的劳动,同学们都长了不少劲儿,也不觉得累了。

回到家,晓晨告诉二哥她去奶山沟儿栽树去了。结果,二哥说,两年前他们班同学去那里栽树,非常淘气。一天晚上,小六子和六丫头一起出去逛,结果一不注意,六丫头居然一只脚踩到了一个非常细的小井里,亏得他机灵,赶紧向后拔腿,才免得掉到井里。真是淘气包一群。不过,男生就是比女生能闹腾。

回到学校以后,一切如常,虽然晓晨还是忍不住在上课的时候,或者在二贺子打闹的时候忍不住要多看他一眼,但是,他太闹了,尤其还欺负旁边比他小,但比他学习好的大元。她觉得他学习成绩不好。于是,她又开始开心地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玩儿了。

当然,自从植树以后,她和小伙伴儿们就一个接一个地陆陆续续地都来事儿了。

来事儿是女孩子们的隐语,北京人叫它大姨妈。俗称例假,英文 period. 有的女孩子这个时候就不上体育课了,不进行剧烈运动,也不喝不用凉水。一般七天以后,一切如常。

今日头条:著名汉学家马悦然追思讲座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月3日,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举办著名汉学家前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纪念讲座。马悦然教授是唯一一位瑞典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社会人文历史考古学院)三院院士。这三个学院也是古斯塔夫三世国王在十八世纪建立的三个学院。讲座主讲人是马教授的学生也是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的院士罗多弼教授。

罗多弼教授说,去年10月17日,95岁高龄的马悦然辞世,标志着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研究员,翻译家和文化传播者离开了我们。

罗多弼说,他是马悦然的学生,后来,他们也是同事,也是朋友,互相都直呼其名。因为他对马悦然比较了解,所以,愿意为大家做介绍。

出席讲座的有马悦然的妻子陈文芬,马悦然的长子马宁骥、次子马宁骐和孙女马惠蘭,还有马悦然的另一个学生翻译《红楼梦》的白山人(Pär Bergman), 斯大的老师和学生们。大教室坐满了人。

罗多弼介绍说,马悦然于1924年6月6日出生在延雪平。父亲是一位艺术家,母亲是钢琴家。因此,马悦然也可以说是一位有艺术家气质的文人。

马悦然于1944年秋天报考乌普萨拉大学法律系。到1945年春天他离开了法律系,决定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但同时,他读到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开始对道家思想感兴趣。他想阅读《道德经》。

于是,他去找著名汉学家高本汉,问他谁的《道德经》译本比较好。高本汉说,有好多个版本,但都很一般,只有一个版本比较好,那就是他自己的版本最好,但还没出版呢,你可以把手稿借去看看。一个星期以后,马悦然回来还稿子。高本汉问他为什么去学那垂死的希腊和拉丁文呢,为什么不学习这个永远活着的语言中文呢?马悦然说,我正想学习汉语呢。高本汉说,那你秋季来学吧。于是,马悦然决定和高本汉学习汉语。

高本汉搞到了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要培养一批汉学家。高本汉希望通过研究语音来了解古代汉语,解决一些翻译上的难题。

1948年,24岁的马悦然被高本汉派往四川学习方言。通过地方音来研究中国文化,不得不说是独创。而马悦然可能就是一个语言天才。他真的研究了四川话的特点。学习期间,他认识了陈可行教授一家。陈教授曾经在美国留过学。他有三个女儿。二女儿陈宁祖很受他青睐,因为当时他教她英语。

1950年,新中国解放,他去了香港。在那里,他得知未婚妻已经去了美国。他突然觉得自己可以和深爱的宁祖结婚。于是给老岳父写信,希望能够与其爱女成婚。结果,陈教授表示同意。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在香港的教堂举办了婚礼。

婚后,他们有三个儿子,现已都有了各自的家庭。

回到瑞典以后,马悦然写了四篇文章。随后,他在乌普萨拉大学任教。1953年到1955年,他们到英国伦敦大学的东方和非洲学院当老师,并见到了著名汉学家格拉汉姆。

Görel Englund 拍摄

1956-1958年,马悦然在瑞典驻华大使馆当文化专员。此间,有机会与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联系。一次,他正好得到机会陪刚到任不久的克拉斯.伯克大使一起去递交国书,并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听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看法之后说,你虽然说的很热闹,但实际上,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三样瑰宝,一个是小说《红楼梦》,一个是中医,一个是麻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麻将也是那么宝贵,因为在那个时候,好像麻将正式被禁止。那段时间也正好是中国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随后又进入了反右斗争和大跃进。

反右时期,马悦然的岳父也成了右派。因此,这种影响导致他不能进入大陆。但他又喜欢中国文化,因此,他就去了台湾。后来又娶了台湾的妻子,自然就是去台湾多了。不过,马悦然的两任妻子,一个来自大陆,一个来自台湾,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中国的女婿。他也早就把中国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他的中文那股老北京的京腔或者说是标准的普通话,让人不得不佩服他对中华文化的执着精神和不断传播的精神。

罗多弼介绍说,从中国回到瑞典之后,他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而后,他翻译了四大名著中的两部,《西游记》和《水浒传》。他还翻译过《诗经》,《春秋繁露》,《辛弃疾词》和《道德经》。他就是从学习《道德经》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化开始热爱,到和老师高本汉探讨,一直到终生从事中华文化的传播。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化传播使者。

据妻子陈文芬讲,前年夏天他还在用中文写作。翻译《庄子》。直到生命的前三天,他还在伏案写作。

1959年在北京结束使馆工作后,他应邀来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语系在首都堪培拉教汉语。头两年是讲师,后来成为教授。

在外讲学期间,他一直在钻研中国语言学和古典哲学。他在四川和北京的经历,让他认识了佛教界的朋友,也认识了老舍等一批作家。他对中国文学也十分感兴趣。与其他杰出汉学家不一样的是,他研究的领域既有古代汉语,也有现代汉语。所以,他能很快地阅读各种著作。

他除了学习四川方言外,还学习了《左传》里的《公羊传》和《谷梁传》。

1965年,马悦然被斯德哥尔摩大学聘为现代汉语教授,成为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的第一把交椅。这里提的现代汉语标志着现代汉语开始得到重视,是新的研究方向。以前都是学习古代汉语的。

即使是高本汉本人,1939年也是在东方博物馆研究汉语,并没有到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教。他曾经在哥德堡大学任教。

罗多弼说,可以说是高本汉钦点马悦然来承担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学的重任。因为高本汉本人研究的都是先秦文学。那也是中国的诸子百家哲学。高本汉和大多数世界著名汉学家都认为古典文学几乎是神圣的。因为其内容都是关于人类和世界的重要真理,因此,理解中国古典文学非常重要。可以说,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堪比西方世界的《圣经》。而现代汉语的学习主要目的是实用,同时也要翻译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

马悦然深信高本汉的研究方向,但同时,他也开始研究现代汉语,因为现代汉语和文学也是汉学的一部分。因此汉学家的定义也是那些研究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人,其信息来源都是中国文字。对他来说,被称为汉学家,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知识都至关重要。他称那些号称是研究中国文化但却不会阅读中文的人是“语言的矮子”。

当他担任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时,他设计了以现代汉语研究为中心的现代教学大纲,并编写了现代汉语语音、语法和句子模式纲要,这些纲要长期以来一直是初学者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具。他不赞同很多人说汉语非常难学的说法。他写了一本广受欢迎的教课书,题目就叫《汉语不难》。

马悦然为初学者写一些教科书,但是,他最终是希望学生们能很快就进入真正的中文课文阅读。

罗多弼说他在1968年成为马悦然的学生。第二学期,马教授就要求学生读现代小说。例如,那时候,他们就读老舍的小说《黑白李》。要读小说,就必须掌握词汇量,所以学生们也要写汉字。同时,在第二学期,马教授也开始教学生们古代汉语。主要课文有《孟子》的片段。当时,他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大趋势,中国将在世界上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国家。因此,需要那些了解中国,熟悉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人才。因此,他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起教。

罗多弼说,马悦然非常重视文化交流。在大家不能去中国大陆的时候,他们也想办法到香港或台湾去学习交流。等到1973年他们可以到大陆去学习的时候,他们又被鼓励去大陆交流学习。

除了教学,马悦然还从事写作和翻译。他不但翻译短篇作品,也翻译了长篇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他翻译速度非常快,几乎是每天十页。而且翻译完了需要改动的并不多,说明他的翻译质量很高。他的翻译著作不仅在瑞典受到欢迎,在整个北欧都有影响,丹麦,挪威都有很多读者。

到八十年代,马悦然翻译了北岛的诗。他也翻译了高行健,李锐,莫言,曹乃谦等人的作品,他对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的传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正是在他的带动下,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纷纷被翻译成西方国家的语言。

马悦然去世的消息一出,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媒体纷纷发表文章纪念马教授,高度评价他对中国文学的推广和传播作出的伟大贡献。高行健和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马悦然教授的推荐是分不开的。他曾经极力推荐作家沈从文获诺贝尔文学奖。但是,等到消息传出的时候,沈从文已经不在人世了。

罗多弼还讲了马悦然的翻译经验。马悦然谈到他的翻译经验时说,如果他要翻译一部作品,他必须首先通读几遍,感受其中的语气和韵律,而且,对不懂的生词,也已经顺手查了字典。等他坐下来开始翻译的时候,他觉得作者就站在他身后,给他听写一样,他能做的就是做文本的“奴隶”,他不会有一丝一毫的篡改,而是要忠实原文。

一开始,他都是从中文翻译成瑞典文,但有时也是从中文或瑞典文翻译成英文,或者从英文翻译成瑞典文。最近几年,他甚至把瑞典文翻译成中文。他曾经把英国作家威廉.布莱克的《月亮岛》翻译成瑞典文,于1979年出版。

他也把瑞典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翻译成英文和中文。

马悦然不仅向瑞典介绍中国文学,而且,也是文化使者。改革开放以后,在文化领域激起了极大的中外交流兴趣。中国电影,文学和哲学在瑞典乃至其他欧洲国家都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而中国人因为以前的封闭也对外国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瑞典也有很长一段时间被中国人看作是中立的福利国家。瑞典作家纷纷把自己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发表。例如古典作家斯特文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格洛夫和儿童作家林德格林的作品都成了对中国出口的文化产品。

马悦然不但亲自翻译很多文学作品,发表各类文章,而且还找赞助直接邀请中国作家来瑞典访问,这都让人感受到他作为文化交流使者的当之无愧。

他在向瑞典读者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在中国传播瑞典文化。

马悦然自己也是中国文化生活的观察家。他不但翻译,有时他直接用中文写作,反映了他在中文方面的造诣和能力。

通过马悦然的翻译使得中国作家很早就引起瑞典乃至西方其他国家的注意。早期作家何其芳,刘再复等等都是马悦然熟悉的作家和诗人。当代的还有曹乃谦和李锐等。

1985年,马悦然被选为瑞典文学院18个常委中的第五位。是这18个人决定谁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此备受世界关注。这个位置连他的老师高本汉都没有得到过。

到目前为止两位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奖。马悦然功不可没。

马悦然也是香港中文大学、布拉克的卡尔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荣誉博士。他不但是瑞典文学院院士,他还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丹麦文学院外籍院士。

罗多弼说,在马悦然的一生中,他阅读了道教经典,而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他最喜欢的作家之一。通常,他会引用庄子的著名语录:梦见自己是蝴蝶后醒来,然后想到自己实际上可能是梦想成为人类的蝴蝶。马悦然认为世界可能与现在看起来不一样。但是他似乎对死亡并没有太多的考虑,至少不是他自己的死亡。直到去年5月,在一次有记录的采访中,他的妻子文芬让我听听他是否曾考虑过死亡的问题。他说:“不,我没有,我没有。学习生活就足够了。 …我对死亡没有丝毫的恐惧,对知道会发生什么也没有丝毫的兴趣。我知道发生了某些事情,但是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

“文芬告诉我,他反复说过,他希望“活着死”。他也是这样做的。在经历了漫长的生活之后,他于10月17日下午坐在家里的椅子上安详的象一个老和尚圆寂一样走了”。罗多弼说。

讲座完毕,罗多弼提议大家默哀一分钟。

图文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