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国际新闻

马英九与习近平的历史性握手

北欧绿色邮报网7日报道(编辑陈雪霏)--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7日在新加坡进行66年来首次握手,吸引了全球人的眼球。这是历史性的一握。是两岸三地14亿人民66年来迎来的最值得纪念的一幕,必将以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载入历史史册。以下是马英九在与习近平握手后致辞全文: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海峡两岸在1992年11月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两岸推动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正是因为双方共同尊重九二共识,过去七年半来,我们才能获致包括达成23项协议在内的丰硕成果与和平荣景,让两岸关系处于66年来最和平稳定的状态。这个部分,等一下在会谈时,我会再进一步说明。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两岸目前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均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谢谢大家!

 

习近平在新加坡会见马英九时的讲话全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大陆领导人习近平7日在新加坡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实现了66年来历史性的握手。吸引了全球人的眼球,使许多人心情激动,心潮澎湃。
他们这一举动必将为促进世界和平而载入史册。首先看看习近平主席的致词:

尊敬的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

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贡献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少时间的隔绝,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成果不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在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及地区与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我先讲这些,谢谢!

66年首次握手,习近平馬英九见面完整致詞

2015-11-07 平说

2015年11月7日下午,新加坡,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全球瞩目。这是两岸自1949年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会面。

两岸破冰写历史性一刻,习马会前双方见面拍照,习近平系红色领带,马英九系蓝色领带,领带颜色彰显着双方的政治底色。两人见面微笑握手近两分钟。

“久仰了!”习近平伸出手来,握住马英九的手,两人都挺直腰杆,堆满笑容。这是跨海一握,也是历史之握,以下这两人致词全文——

习近平致词

尊敬的马英九先生,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

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然而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同胞亲情的力量,终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冲开了两岸封锁的大门。

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7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发展成果丰硕,两岸双方和广大同胞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正因为有了这7年的积累,两岸双方才能迈出今天这历史性的一步。

在此,我要向所有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做出贡献同胞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两岸关系66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有过多少时间的隔绝,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成果不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

两岸双方应该在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得到启迪,以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担当,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选择。我们应该以行动向世人表明,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并共同为世界及地区与和平稳定、发展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我先讲这些,谢谢!

马英九致词

习先生,大陆与台湾代表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以及在场的媒体朋友们,大家午安,大家好!

今天,我与习近平先生分别以台湾与大陆领导人的身份,穿越66年的时空,伸手相握,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

22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4月,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在新加坡会面,签订了4个协议,为两岸制度化协商打下了基础。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10月,我在“东亚经济高峰会”上,与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资政对谈。当时我们都认为:“两岸的发展,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

此刻,我和习先生相对而坐,共聚一堂,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在我们眼前的,是这几年来,双方致力“以对话取代对立、以和解替代冲突”的成果;在我们手上的,是永续和平与繁荣的目标。此时此刻,海峡两岸正大声向全世界宣示巩固台海和平的决心,以及促进区域和平的讯息。

这6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体制下发展,能够从军事对抗转为合作交流,绝非朝夕之功。7年多来,两岸签订了23项协议,创造了4万多学生交流、每年800万旅客往来与1700多亿美元贸易的空前荣景。这些巨大改变的基础,都在于“和平”。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这正是“尚书”所说的“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对于各自坚持的敏感议题,需要双方正视现实,以智慧、耐心与诚意务实处理。但是,我们依然能够努力在双方这些年来建构的“制度性协商”之下,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而这也是两岸及国际社会共同的期待。

今天,我愿提出维系两岸和平繁荣现状的五点主张:

第一、巩固“九二共识”,维持和平现状。海峡两岸在1992年11月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简称“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两岸推动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正是因为双方共同尊重九二共识,过去七年半来,我们才能获致包括达成23项协议在内的丰硕成果与和平荣景,让两岸关系处于66年来最和平稳定的状态。这个部分,等一下在会谈时,我会再进一步说明。

第二、降低敌对状态,和平处理争端。两岸目前已不再处于过去的冲突对立,双方应持续降低敌对状态,并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第三、扩大两岸交流,增进互利双赢。两岸目前尚未结案的议题,例如货贸协议、两会互设机构、与陆客中转等,应尽速处理,以创造两岸双赢。

第四、设置两岸热线,处理急要问题题。两岸目前在海基会、海协会首长之间,与陆委会、国台办副首长之间,均已设有联系机制。今后应在陆委会、国台办首长之间设立热线,以处理紧急与重要问题。

第五、两岸共同合作,致力振兴中华。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

这五点主张不是为一己之私、单方之利,而是为了后代子孙的幸福。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习先生,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是1949年以来最为和平稳定的阶段。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北宋大儒张横渠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先生,为了两岸人民,让我们一起努力、“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

谢谢大家!

 

习近平主席将访问越南新加坡

 2015年10月30日 20:04:4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潘洁)外交部30日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中联部部长助理李军介绍了习近平主席即将对越南、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刘振民表示,应新加坡总统陈庆炎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6日至7日对新加坡进行国事访问。此访正值中新建交25周年,两国关系处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此访也是对陈庆炎总统今年年中访华的回访,体现了两国领导人对新时期推进中新关系发展的高度重视。

刘振民指出,新加坡是中国周边重要邻国,今年8月起担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中新1990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各领域合作持续深化,走在中国同东盟国家合作前列,体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中国是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两国在金融、科技环保、教育人文、社会治理等领域合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刘振民表示,访新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新方领导人就两国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对未来中新关系的发展作好规划、指明方向。双方还将签署金融、教育、科技、城市治理等一系列务实合作文件。相信此访将进一步提升中新关系水平,增进两国政治互信,提升双边务实合作,并促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

李军表示,应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国家主席张晋创邀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5日至6日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担任中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以来首次访问越南,是在中越关系进入新时期背景下进行的,是中方推动中越关系稳定健康发展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

李军指出,中越互为邻国。中越传统友谊由双方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是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建交65年来,中越关系总体保持向前发展势头。2008年,中越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今年4月和9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先后会见了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和出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到巩固与发展。

李军表示,访越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越方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以进一步增进政治互信、扩大务实合作,规划未来中越关系发展蓝图。双方将在两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经贸投资、文化教育等方面签署合作文件,为下阶段交流合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相信在中越共同努力下,这次访问必将取得圆满成功,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新的重要进展,为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隆重开幕 夏宝龙寄语天下浙商把根留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0月25日上午,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宗旨,以“经济新常态、浙商新机遇”为主题的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download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在开幕式上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作主旨演讲。乔传秀、茅临生、梁黎明、孙文友等出席,王辉忠主持开幕式。

夏宝龙代表浙江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和5500万浙江父老乡亲,向世界各地广大浙商致以诚挚问候。他说,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浙商代表再次来到家乡,传递的是游子对母亲的思念,表达的是绿叶对根的眷恋。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召开以来,我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张德江委员长给首届世界浙商大会贺信中的谆谆教导和殷殷期望,不遗余力地推进浙商回归工程。广大浙商回归发展的热情和创业创新的激情,如同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势不可挡,奏响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最强音,树起了一座座反哺家乡、履行社会责任的丰碑。

夏宝龙深情地说,“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浙江是浙商永远的家,浙商的根永远在浙江。有根就有生命,有根就有亲情,有根就有力量,有根就有腾飞。不管浙商走得有多远、飞得有多高,不管浙商做得有多大、发展得有多好,千万记得要“把根留住”。希望广大浙商把创业创新的根留住,积极投身浙江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善于运用市场思维、市场规律,抢抓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带来的重大机遇,坚持做实体经济的“坚守者”,顺应“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新趋势,全力开启创新驱动的引擎,积极实施产业回归、资本回归、总部回归、人才科技回归、社会公益事业回归,努力在创业创新中实现“第二次腾飞”。希望广大浙商把义行天下的根留住,更加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弘扬浙商精神,讲感恩、讲责任、讲奉献,重信用、重品德、重声誉,树立“诚实守信、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勇担责任”的浙商形象,不断提升浙商群体的美誉度。希望广大浙商把乡愁乡恋的根留住,常回家走走,看一看家乡美丽的山水,听一听父母温馨的唠叨,找一找儿时的同伴,叙一叙浓浓的乡情,忆一忆似水的年华,使感情的根代代延续、永不断线,增强浙商新生代的家乡情结,让浙江成为他们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

夏宝龙表示,浙江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坚持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继续不遗余力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继续大力打造优良发展环境,不断凝聚浙商力量、联络浙商情感、推动浙商合作,让浙商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有力,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省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新使命奋力前行、永不停步。

夏宝龙在开幕式上为新成立的浙商总会授牌,希望浙商总会成为凝聚天下浙商的大平台,把海内外、省内外浙商团结起来,手拉手、肩并肩,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再创辉煌。

download (1)李强在讲话时说,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浙江经济和浙商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适应经济新常态,浙江实施新举措、呈现了新态势。这些年,我省大力加强制度供给,优化政务生态;大力加快创新驱动,优化创业生态;大力加强环境治理,优化自然生态,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浙江经济转型的背后是浙商的转型与贡献。广大浙商抓住开放机遇,海外发展有了新布局;勇于化危为机,转型发展有了新气象;响应家乡号召,回归发展有了新高潮。引领经济新常态,浙江必须打开新空间、激发新动能。要加快战略融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发展信息、环保、健康等七大产业,打造一批新型众创空间,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速资本融合,打通创业创新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融通的渠道;不断深化改革,充分激发民间与市场的活力,加快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浙商要有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希望广大浙商按照“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把准“变革求胜、创新致胜”的时代脉搏,大力加强有效供给,着力培养新生代浙商,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推动浙江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作出新贡献。

开幕式上举行了浙商创业创新项目签约仪式,现场签订浙商回归重大项目60个,总投资1111亿元,主要是我省“七大万亿产业”项目、特色小镇项目和浙商资本回归、总部回归项目,呈现出产业特色鲜明、投资规模较大、回归范围广泛的显著特点。开幕式上还举行了浙江省民营企业联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和浙商成长基金助推转型发展大项目启动仪式。与会领导和嘉宾观看了展示浙商回归成果的专题片《根深叶茂》。

大会举行了优秀浙商颁奖典礼,表彰了获得杰出浙商奖、创业创新奖、浙商新星奖的76名浙商。开幕式前,夏宝龙、李强、乔传秀、王辉忠等看望了受表彰的优秀浙商。

世界浙商大会是浙江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浙商精英聚会。今年的大会突出“经济新常态、浙商新机遇”主题。来自世界各地的浙商精英、著名专家,包括全球500强总部、世界名企、央企等单位负责人共1600余人出席本次大会。大会期间将举办世界浙商论坛、浙商全球化战略论坛等多场活动。

稿源:合作媒体《浙江日报》记者 应建勇 王国锋

本网编辑 陈雪霏

开启中英关系新篇章 树立国际合作新典范——习近平即将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金融 核电 高铁成为关键词

北欧绿色邮报网转发合作媒体新华社特稿(记者耿学鹏 郝薇薇)

春华秋实,繁花硕果。早春3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盛情邀访;金秋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欣然赴约。今天记者先为您打探一下,习主席将要去哪里。

лªÉçÕÕƬ£¬º£ÑÀ£¬2014Äê3ÔÂ25ÈÕ Ï°½üƽ»á¼ûÓ¢¹úÊ×Ï࿨÷Â× 3ÔÂ25ÈÕ£¬¹ú¼ÒÖ÷ϯϰ½üƽÔÚºÉÀ¼»á¼ûÓ¢¹úÊ×Ï࿨÷Âס£ лªÉç¼ÇÕßÁõÎÀ±øÉã
10月19日-23日,开启中英关系今年“最重要的日程”。

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10年的开局之年,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的首次国事访问将书写两国关系新的篇章。
在落实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共识的开局之年,习主席访英将为“不惑之年”的中欧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在中国深化改革关键之年、“十三五”谋划之年,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将继续向世界宣示和平发展的中国道路、传递改革开放的中国决心。
                     新发展新蓝图 书写中英关系新篇
历史悠久的伦敦白金汉宫,是世界上少数仍在使用的皇家宫殿之一。数日后,这里将为中国贵宾铺上最鲜艳的红地毯。

“我们非常期待中国国家主席的国事访问”,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说。今年3月,英国剑桥公爵威廉王子访华时向习主席当面转交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邀请信。5月,女王在英国新一届议会开幕仪式上正式宣布了习主席的访英消息。如今,访问临近,从王室、政府到民众,英国各界翘首以待,“全方位精心筹备”。
访问期间,英国女王将为习主席举行欢迎仪式,举办非正式午宴和正式欢迎晚宴。两国元首将共同检阅英国皇家骑兵卫队,多名王室成员将出席或陪同习主席访英期间多项活动。
“高规格”接待映衬着高水平的双边关系。当前,中英合作发展势头前所未有。中国是英国在欧盟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英国是欧盟内第二大对华投资国和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目的国。习近平主席指出,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密切的高层交往、频密的机制对话是中英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两国高层互动更加频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三次会议、第七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英战略对话先后成功举行,为习主席访英进行了充分准备和铺垫。
访问期间,习主席将与卡梅伦首相举行会谈,共同规划中英关系的未来发展。此外,习主席还将会见英国反对党领袖和议会领导人,倾听英国各界人士对中英关系的诉求与期待。
习主席此次英国之行是专程出访单个国家的“点穴式”外交。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周弘看来,这样的访问安排在中国领导人的对欧交往中很少见,“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对于英国这一欧盟核心大国的重视”。
在西方大国中率先表态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发达国家中第一个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券,成立中国在亚洲地区以外的首个人民币清算中心……英国政府多次表示,中国发展是英国的机遇而非挑战,英国愿成为中国在西方国家中“最好的伙伴”。这一务实作风使其在对华交往中创下多个“西方首次”,对欧洲对华合作起到积极示范作用。
“中英两国都是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肩负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责任。”在人民大会堂,习主席会见来访的威廉王子时说。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英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长期保持良好沟通,为有效应对西非埃博拉疫情,解决伊朗核、南苏丹等问题共同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英双边关系日臻成熟稳定,既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在英国媒体撰文说。
                                        促合作谋双赢 对接中英发展战略
面积约5平方公里的伦敦金融城,被誉为英国的“经济心脏”。访英期间,习主席将出席金融城市长举办的晚宴并发表重要演讲,全面系统阐述中国内外政策,为中英以及中欧下一阶段的经贸合作指明方向。
“习近平到访是英国倾听其更多思想,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领导人的好机会”,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对习主席的演讲满怀期待。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中英两国面临新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在这一背景下,两国应如何利用经济互补性,做好发展战略对接,开创各自发展新局面?
去年3月,在荷兰海牙出席核安全峰会的习主席与卡梅伦首相在会外举行双边会谈,达成中英在核电、高铁、高技术、金融等领域打造“旗舰项目”的共识。一年多以来,中英务实合作不断开花结果。
金融:“独一无二”的伙伴关系不断深化。自2012年正式启动伦敦金融城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以来,英国着力把伦敦打造成人民币国际市场的“西方中心”,中国金融机构也表现出与英方合作的意愿。在今年9月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取得的53项重要成果中,近三成涉及金融合作。
核电:能源领域合作备受关注。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9月访华时说,英方欢迎中国逐步进入英国新建核电项目,尤其是投资和参与欣克利角项目,让其成为中国资本、法国技术以及英国市场合作的平台。这或将使中国核电首次进入西方大国。
高铁:基础设施领域合作获得突破。今年4月,两国成立铁路联合工作组,英方积极鼓励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深化参与英国高铁HS2项目。“英国政府在核电、高铁等项目上对中国企业投资表示极大兴趣,而中方在成本造价方面有着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优势”,英国诺丁汉大学华裔教授姚树洁说。
访英期间,习近平主席将访问英国名城曼彻斯特,参观科研和商业项目。这一安排,用意深刻。英国提出英格兰北部振兴计划,旨在通过巨额投资重振曼彻斯特、利物浦等老工业城市。英方期望把这一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对接,拓展对华引资。
一个是正展开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一个是有志成为全球创办企业最理想地的最早工业化发达国家,习主席英国之行将为中英开辟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之道,携手共促全球经济复苏,为国际合作树立新的典范。
                             心相交民相亲 推动中英文明互鉴
一年多前,习主席首次访问欧盟国家,在欧洲学院发表演讲,倡议搭建中欧文明之桥。“我们要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访英期间,习主席将出席有关人文活动,深耕中英友好民意基础,促进中西文明交流互鉴。近年来,中英人文交流不断深入,呈现品牌化、机制化、常态化趋势,成为人民友谊的助推器,为推动中英关系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是中英历史上首个“文化交流年”,双方分别在对方国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两国人民共享彼此文学艺术精华和交流互鉴成果创造了更多机会,也为两国文化创意产业搭建了更广阔的合作平台。
与此同时,中英教育合作也越来越密切。英国目前有约6000名在华留学生,接受中国留学生约15万。英方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英国第一大海外生源国。英国的“汉语热”也持续升温,从10多年前没有一所孔子学院,到现在已经建成20多所,在欧盟国家中居于首位。
“在汉字中,‘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习主席不久前在美国西雅图的演讲打动了世界。中英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两国加强交流合作必将为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飞越大陆,跨越海峡,人们期待,习主席的英国之行,将绘就中英关系新蓝图,开辟中英合作新前景。(完)

主编 陈雪霏

美国经济学家Angus Deaton获2015诺贝尔经济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翰. 汉森12日宣布美国经济学家安古斯.迪顿(Angus Deaton)获2015瑞典央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他对消费,贫困和福利的分析。

要想设计促进福利减少贫困的经济政策,我们必须了解个人的消费选择。迪顿的研究就促进了这方面的理解。通过把详细的个人选择和集体产出相联系,他的研究转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迪顿获奖是因为他解决了三方面的问题:消费者是怎样分配他们的消费的。了解这一点,就可以根据情况改变税收,影响福利。80年代,他几乎开发了理想的需求体制,灵活但简单。他发明的测量标准和模式后来成为标准工具。

二,社会收入中有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了。

三,我们应该如何衡量和分析福利和贫困?

搞经济也和打仗一样,知己知彼,百战不怠,了解居民个人消费状况,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决定是否加税或减税,保持福利或消除贫困。

经济学奖是1969年由瑞典央行设立的。叫纪念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瑞典央行奖。

迪顿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获得颁奖。

今日头条:突尼斯全国对话四方机制因对话获得2015诺贝尔和平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卡西.库尔曼.费维9日宣布,突尼斯全国对话四方机制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获奖理由是他们在2011年茉莉花革命之后对建立多元化民主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该组织于2013年成立,当时民主进程因为政治暗杀和社会动荡濒临危险。

“四方机制为和平政治进程提供了选择。它是使突尼斯在几年内建立合法政府保证全国人民的基本人权,不管是男是女,何种政治信仰或宗教信仰的关键。 ”

四方机制是指突尼斯总工会,突尼斯工商和手工业联合会,突尼斯人权团体和突尼斯律师协会。这些组织代表社会各部门,工人生活和福利,法制原则和人权。在此基础上,四方机制可以作为推动突尼斯和平民主发展的媒介和驱动力。

2010-2011年阿拉伯之春首先在突尼斯发起,此后席卷北非和中东。但是突尼斯出现了民主过渡进程。四方机制在支持建立立宪大会和保证宪法过程被批准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承认。

 

诺奖委员会认为伊斯兰教和现世政治运动是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合作的。突尼斯的范例强调了对话的价值和一个地区的国家归属感。民间组织可以在国家的民主进程中发挥很大作用,可以进行自由选举和和平更替权力。

全国对话四方机制的成就必须得到承认,确保茉莉花革命的果实不能丢。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希望今年的诺奖将有助于加强民主,激励北非中东其他国家,促进和平与民主。

菲维说,它也是对突尼斯人民的一种鼓励,为国家的和平打下了基础,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榜样。

头条快讯:突尼斯四方全国对话组织获诺贝尔和平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诺贝尔网站直播,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9日宣布2015年诺贝尔和平奖将被授予突尼斯四方全国对话组织,为他们能够在阿拉伯之春的动荡中能够妥协对话,实现和平。该奖也是奖励突尼斯人民的,希望他们能继续民主进程。

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文学院新任常务秘书萨拉. 达妞斯(Sara Danius)8日宣布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将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拉娜. 阿列克谢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

thumb_img_8852_1024她获奖的理由是为她那多韵律的写作,是我们时代痛苦遭遇和勇气的丰碑。

阿列克谢耶维奇于1948年5月31日出生在母亲的家乡乌克兰的一个小镇。父亲是白俄罗斯人。父亲退役后,他们回到白俄罗斯。父母都是教师。

 

thumb_img_8841_1024斯维特拉娜于1967-1972年就读于明斯克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当老师,同时,当报社记者。 1985年,她采访了数百位二战期间和男士兵并肩作战的女红军。二战期间有100多万妇女参军,战后回到家乡,但是,她们却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于是《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出版,引起很大反响。销售了200万册。1988年翻译成英文,后来又翻译成法文。

 

文学院秘书达纽斯说,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成就在于创作了一个新的文学体裁。象创作优美的曲子。她和现在的大多数记者不同,她十分低调,自己不出现,全部是用被采访者的声音,经过编辑,原滋原味。

 

她主要是表达个人内心的感情。她对诸如二战,阿富汗战争和核泄漏等重大事件本身并不感兴趣,而是对那个背景下的个人感兴趣,要揭示他们的内心感受。

thumb_img_8847_1024

达纽斯建议读者阅读《战争的面孔不是女性的》,《切尔诺贝利的祈祷:未来的纪事》还有《锌皮娃娃兵》《乌托邦之声》等。

她的许多作品都已经翻译成多种文字。

颁奖仪式将在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图文/陈雪霏

揭秘:萨特拒绝领诺贝尔文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根据诺贝尔网站发布的50年前的消息,法国哲学家作家萨特196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获得消息之后,他拒绝前来领奖。他拒绝的理由是,东西方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不需要机构的干预。

因此,他拒绝诺贝尔委员会之类的机构发给的奖项,也不需要任何机构的奖。

另外,2015年获得提名的有198名候选人,36人获得第一轮通过。

1964年,总共有78名候选人。

1962年斯坦贝克获奖,也是此前被提名多次。

今日头条:林达尔,穆德里奇和桑卡尔分享2015诺贝尔化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翰. 汉森7日在科学院总部宣布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将授予林达尔,穆德里奇和桑卡尔。授奖理由是他们发现了DNA修复的机制研究。

DSC_3796根据科学院发布的信息,人体本身细胞里有DNA修复的工具箱。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奖励的三位科学家在分子层面绘出了细胞如何修复受损的DNA并保卫基因的信息。他们的发现为了解活细胞如何工作提供了基本知识,例如可以被用于开发新的癌症治疗方案。

每天我们的DNA都被紫外线辐射,因此,一个DNA分子是不稳定的。数千种自发的细胞基因组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而且,DNA在细胞分裂并被复制过程中有可能产生瑕疵。这个过程在人的身体里每天发生几百万次。

我们的基因物质没有崩溃成完全的化学骚乱的原因就是有一个分子系统不停的监督和修补DNA。

而这三位科学家都分别绘制了这些修复系统在分子层面运作的详细情况。

1970年代,科学家们相信DNA是一个极端稳定的分子。但是瑞典科学家卡罗林斯卡博士托马斯. 林达尔的研究表明DNA老化的速度一定使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发展。这个洞察导致他发现了分子仪器,基础切除修复。对DNA的老化进行不断地应对。

美国和土耳其双重国籍的阿齐滋.桑卡尔发现了细胞使用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来修复紫外线对DNA的损害。人如果天生在这个修复系统里有缺陷又在太阳光下暴晒,就会得皮肤癌。

美国科学家穆德里奇示范了当DNA拷贝时细胞是如何修正错误的。该机制使DNA复制过程中出错的频率降低了1000倍。

DSC_3807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教授哈德在接受绿色邮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三位科学家的发现为人们了解细胞提供了基本洞见,对抗衰老和防癌新方式都有好处。

哈德教授接受绿色邮报记者采访。Anneli拍摄。

林达尔1938年出生在瑞典是瑞典公民,也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毕业的。1978-1982年在哥德堡大学工作。目前是英国癌症研究的课题组领导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林达尔回答绿色邮报记者是否他对获奖有所预期,他说,他感到很惊讶,但也不是100%的惊讶,因为他多年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他说,他感到自己很幸运。

穆德里奇1946年在美国出生是斯坦福大学博士。现在是霍华德休斯医学院调查员,美国多尔拉姆杜克大学生物化学教授。

桑卡尔1946年出生于土耳其,1977年在德州达拉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化学教授。

他们三位科学家共享800万瑞典克朗约660万元人民币。

他们将在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诺贝尔奖。

 

 

头条快讯:英瑞林达尔,美穆德理奇和桑卡尔三科学家分享2015诺贝尔化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翰.汉森7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2015诺贝尔化学奖将授予英国科学家Tomas Lindahl, 美国科学家Paul Modrich, Aziz Sancar.

IMG_0662他们获奖的理由是DNA修复的机制研究。

他们发现了DNA修复的细胞工具箱。

他们将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从国王手中领取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分医学,物理,化学,文学和和平奖。还有一个纪念诺贝尔的瑞典央行奖,熟称诺贝尔经济学奖。都是奖励那些在这些领域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今日头条:日本加拿大科学家获得2015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翰.汉森6日宣布2015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授予日本科学家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亚瑟. 麦克唐纳(Arthur.McDonald)。他们获奖的理由是因为发现了中微子震荡表明中微子有质量。

IMG_8771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汉森宣布诺贝尔物理学奖。

 

 

IMG_8774根据诺奖委员会发布的消息,这一发现改变了我们对物质内部活动的理解,可能对我们理解宇宙的观点至关重要。

在世纪之交,Kajita 在日本的探测仪上发现大气中的中微子可以变换身份。同时,加拿大的麦克唐纳课题组也能展示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在抵达地球的路上没有消失,而是换成了不同的身份。

物理学家们多年来纠结的中微子之迷被揭开了。与理论上测量中微子数量相比,三分之二的中微子在测量中消失了。现在,两个试验发现中微子是改变身份了。

这些发现导致人们得出深远的结论,中微子一直被认为是没有物质的,现在看来是有物质的,但是很小。

对于粒子物理来说,这是历史性的发现。这一发现对隐藏的中微子世界有了关键性的洞察。

中子,光粒子发现之后,中微子是整个宇宙数量最大也是(体积重量)最小的粒子(单位)。地球是不断地被他们轰炸着。

大部分中微子是在宇宙辐射和地球大气的反应中产生的。其他的是在太阳内部的核反应中产生的。每一秒钟都有数万亿的中微子在我们的身体里聚集。

现在试验在继续,未来的新发现预期将改变我们对宇宙的历史,结构和未来命运的理解。

瑞典皇家科学院前物理学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卡尔松教授在接受绿色邮报记者采访时说,两位科学家的发现是历史性的,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宇宙,认识太阳。

DSC_3783在新闻发布会上,通过电话采访,麦克唐纳说,他将把奖金用于科研和学校。

日本物理学家Kajita1959年出生在日本。1986年东京大学毕业。现在是东京大学教授。

麦克唐纳1943年出生在加拿大,1969年获得加州科技学院博士学位。现在是加拿大女王大学教授。

两位科学家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他们将在12月10日从瑞典国王的手中获得颁奖。

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是瑞典著名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的遗产,后人依据他的遗嘱确立的医学,物理,化学,文学,和平奖,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和美日科学家分享2015诺贝尔医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主席于班. 兰达尔5日11:30在诺贝尔大厅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发给美国科学家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 Ömura), 另一半发给中国的屠呦呦。

DSC_3705坎贝尔和大村智获奖的原因是发明了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疗法,而屠呦呦则是因为发现了治疗疟疾的新颖疗法。

诺贝尔委员会委员安德森解释说,屠呦呦是因为发明了青蒿素,一种中国特有的植物里边的青蒿素,经过加工,分流,去除有害分子提炼出来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效果非常好。

DSC_3745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主席朱琳. 紫拉斯解释说,诺奖的提名候选人都是提名个人。诺委会获得提名后,进行考察,调查,结果,发现了她。

DSC_3735

托马斯.帕特曼,诺奖委员会委员接受记者采访。

DSC_3746安德森说,屠呦呦的发现非常重要,他们也发现她的研究成果是在中医药研究的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了青蒿素的化学成份。这一发现成果经过后来批量生产,避免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尤其是儿童。

世界上有34亿人有患疟疾的危险,每年有45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他们发现屠呦呦从传统中医找到了疟疾疗法。她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化合物的。被提纯后,制成抗疟疾药物。疗效非常好。

美国科学家坎贝尔出生于爱尔兰,1957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日本的大村智与坎贝尔一起发现了Avermectin,可以治疗蛔虫寄生虫。

由于三位科学家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病的治疗。这种治疗非常成功,以至于该病几乎要灭绝了。在全球每年有两亿人受感染。青蒿素药物在世界所有有疟疾的地方都用。在非洲,每年有10万人的生命得救。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发明家阿尔佛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主要是在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化学,文学和和平方面。

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到现在已经有105年的历史了。诺奖得主每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去世这一天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接受由瑞典国王颁发的获奖证书,奖杯和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