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外交

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访问荷兰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综合新华社等媒体报道

应荷兰政府邀请,国家副主席韩正于当地时间2023年5月10日至12日访问荷兰,在海牙会见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并与吕特首相举行会谈。

会见威廉-亚历山大时,韩正首先转达了习近平主席和彭丽媛教授对国王和王后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威廉-亚历山大国王的战略引领下,中荷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农业水利、交通物流、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稳步推进,希望通过此访,进一步落实习近平主席和国王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荷开放务实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韩正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一些困难,但大趋势不可逆转。中荷在绿色低碳、气候变化等领域有很大合作空间,应携手努力,共迎挑战。不同文明国家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在交流中谋共识,在合作中促共赢。

威廉-亚历山大请韩正转达他和王后对习近平主席和彭丽媛教授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表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环境问题。中国在解决庞大人口面临的水资源和卫生问题上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荷中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全球碳中和与减排。国际上应更多关注共识,相互尊重彼此文明,认同彼此身份,正是因为这些文明和身份的多样性才让每个民族和国家成为唯一。

与吕特会谈时,韩正表示,近年来,中荷双方本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精神,携手应对挑战,共同确保全球产供链稳定,为两国和世界经济作出了贡献。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势头好于预期,必将助力全球经济复苏,也将为中荷务实合作提供更广阔空间。中方愿与荷方广泛沟通,巩固互信,共同探索新形势下合作走向,推动中荷关系健康发展,共促世界和平、安全与繁荣。

韩正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于行动,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更多的是优势互补,中方愿通过务实合作推进中欧关系更好发展。

吕特欢迎韩正到访,他表示,中国是荷兰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关系强韧、有力,在经贸、绿色低碳、气候变化等领域务实合作空间很大。当今世界问题很多,中国的作用不可或缺。期待荷中交往快速恢复,愿深化双方务实合作,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合作,助力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会谈结束后,韩正与吕特共同参观了莫里茨皇家美术馆。

访荷期间,韩正还分别会见了阿斯麦公司和阿克苏诺贝尔公司负责人,并考察了飞利浦公司阿姆斯特丹总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应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邀请于出席2023年5月6日在伦敦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同时,应葡萄牙、荷兰政府邀请,国家副主席韩正将于5月7日至12日访问葡萄牙、荷兰。

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会见荷兰国王

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左)2023年5月10日到访荷兰,与荷兰国王亚历山大(Willem-Alexander,右)会谈。

         国家副主席 韩正当天下午和荷兰首相吕特和外贸与部长施赖内马赫会谈在这次谈话涉及气候和水文等领域的贸易与合作。

这是韩正一周内第三次访问欧洲国家。他最近几天一直在葡萄牙,周六他代表中国参加了英国国王查尔斯的加冕典礼,接着转往葡萄牙访问。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联系正在加强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目前也在欧洲访问德国、法国和挪威。

2023年5月9日周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和中国外长秦刚(右)在柏林

当地时间2023年5月9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左)在柏林同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共同会见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年前为中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1972—2022)。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谈践大使在回顾了中荷建交50年来的发展历程,列举了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以经贸合作为例,中荷贸易额从1972年的不足6900万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1164亿美元,增长近1700倍。荷兰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一大投资目的国和第二大引资来源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二大贸易伙伴。 

    荷兰克林根达尔研究所(Instituut Clingendael)的中国问题专家德霍格(Ingrid d’Hooghe)表示,中国正在欧洲展开魅力攻势,“中国希望欧洲国家继续投资中国。”

荷兰NOS驻华记者登达斯(Sjoerd den Daas)说:“在被新冠病毒隔离三年后,中国政要再次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尤其是与欧洲国家的联系正在加强。

荷兰首相吕特将会访问中国

 荷兰是中国第7大外来投资者,中国则是荷兰的第2大出口对象,仅次于德国。

韩正的访问首先传达中国继续与荷兰良好合作的信息。“欧洲领导人还表示,他们无法承受将欧洲与中国分开的后果,希望降低风险,更谨慎、更具战略性地达成合作。这对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会谈结束后,韩正与吕特共同参观了莫里茨皇家美术馆。

访荷期间,韩正还分别会见了阿斯麦公司和阿克苏诺贝尔公司负责人,并考察了飞利浦公司阿姆斯特丹总部。

驻华记者登达斯透露,今年晚些时候,荷兰首相吕特可能访问中国,会见中国的政要。

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左)今天到访荷兰与首相吕特(Mark Rutte,右)会面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校长本特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11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校长本特松,双方就加强教育与科研合作交换了意见。

崔大使介绍了中国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开展教育、科技、人才建设等情况,表示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历史悠久,学术科创能力强,是国际知名的创新型大学,长期致力于中瑞友好,为两国教育与科研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有关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世界科技进步和各国人民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本特松校长欢迎崔大使来访,介绍了学校发展理念及对华合作情况,表示乐见两国教育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更多成果,愿继续保持同中国高校等机构联系,不断提升两国教育与科研合作水平。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延雪平省省督荣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11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延雪平省省督荣松,双方就深化中瑞地方交流合作交换了意见。

崔大使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意义,指出中瑞两国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双方深化需求对接并扩大各领域务实合作,将为两国及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延雪平省作为瑞典经济大省,在传统和新兴领域均具发展优势,货物贸易、仓储物流等产业发达。希望双方不断加强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推动地方合作全面发展,共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荣松省督热烈欢迎崔大使来访,介绍了延省各方面情况及发展目标,表示中国市场巨大,发展成就显著,愿同中方加强互利合作,共同应对绿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

(来源驻瑞使馆)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高教与科研部国务秘书玛丽亚·尼尔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5月9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高教与科研部国务秘书玛丽亚·尼尔松,就推进中瑞科技创新务实合作交换意见。

崔大使介绍了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科技创新情况,表示中瑞两国在科技领域具有各自优势,合作潜力大,发展前景好。希望加强科研教育交流和科创企业合作,以富有成效的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中国愿与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务实合作,共同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尼尔松表示,气候变化是当今威胁人类社会的重要挑战之一。中国专家学者在有关领域为瑞典大学、教育和企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解决,瑞方愿在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与中方密切沟通,深化交流合作。

(来源使馆网站)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上谈中国的茶文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7日,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并致辞。崔大使在致辞中简单介绍了中国的茶文化。以下是全文:

尊敬的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女士,四川省文旅厅宋秋副厅长、四川省雅安市郑胡勇副市长,各位嘉宾和朋友:

大家下午好!

五月是瑞典的春天,万物复苏、阳光暖煦。今天,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与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举办“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以茶为媒邀集各界宾朋,品茗、赏艺、观景,令大家沉浸式地体验川蜀风韵,可谓新颖别致,富有情趣。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将茶作为药品和食物,有着四千多年历史。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代,茶开始成为中国人的大众饮品。发展至今,中国茶品种繁多、制作考究,不同地域和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饮茶习惯和风俗。2022年,“中国传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

茶是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国人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中国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茶在交友、聚会、迎来送往、仪式庆典中,发挥着重要的礼仪功能,形成了茶礼、茶俗、茶艺、茶食、茶道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人们以茶叙事,借茶抒情,把自己对人生追求、朋友情谊、家国情怀等感悟,融入到文学、绘画、音乐等创作中,留传下很多优秀作品和感人故事。

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汉字的“茶”,由草、人、木组成,人处于草木,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茶、水、火、器等作为品茗要素,要结合不同场景和环境,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中国茶道讲究“和、静、怡、真”。中国茶道的灵魂是“和”,“和”即是开放包容、崇尚中合、天人合一。可以说,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当今,中国人饮茶更注重保健、怡情、文化等功能,赋予茶更多养生、修身、会友等内涵。琳琅满目的茶,和之以饮食、文创,以及茶主题的文艺演出或旅游体验,成为被追捧的时尚潮品。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历久弥坚的生机与活力。

茶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和桥梁。从二千多年前开始,茶就是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穿过丝绸之路、万里茶道、茶马古道,伴随着阵阵驼铃,中国茶飘洋过海,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生活,形成丰富多样、各美其美的世界茶文化。目前,世界上有 6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亿人饮茶,茶与咖啡、可可已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和茶文化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宝贵礼物,以其丰富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739年,“哥德堡号”远航中国,将瑞典的黑铅、粗绒等带到中国,然后满载茶叶、丝绸和瓷器返回瑞典。此次航行拉开了中瑞两国交往的序幕,也开启了中瑞海上丝绸之路。如今,瑞典不但有许多喜欢茶、爱喝茶的朋友,还有专卖中国茶和茶具的商家店铺,茶的故事仍在娓娓道来,徐徐展开。

四川省是中国最早种茶、饮茶的地区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接下来,我们将品尝来自中国茶文化发源地——四川雅安的茶,欣赏“熊猫家乡”的美景,领略天府之国的民俗风情,感受一场四川茶的盛宴。

最后,祝大家品茶、观展愉快,祝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主席拉尔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5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主席拉尔松,就深化双边经贸合作交换意见。

崔大使表示,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瑞两国拥有坚实合作基础,产业优势形成互补、合作发展前景广阔。希望瑞典企业抓住机遇,聚焦绿色低碳、老龄产业等领域,深化研发创新合作。欢迎委员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消博会等大型展会活动,拓展合作空间。

拉尔松表示,瑞典企业十分重视中国市场,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对双边经贸合作前景抱有信心。委员会将继续推动瑞典企业扩大对华合作,用好国际展会平台,促进瑞社会各界更加客观地认知中国。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主席拉尔松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外交部全球事务总司长丹菲尔特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4月27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外交部全球事务总司长丹菲尔特,双方就加强两国务实合作交换了意见。

崔大使表示,中瑞两国传统友谊深厚,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双方都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在科技创新和绿色环保等领域发展目标一致,优势互补性强,发展潜力大,合作前景美好。中方愿同瑞方一道,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精神,加强人员往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丹菲尔特总司长表示,中瑞两国关系源远流长,互利合作成果亮丽,愿同中方在贸易投资、应对气变和绿色转型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瑞中关系向前发展。双方还就其他问题交换了意见。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王室大总管利泰尔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4月28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王室大总管利泰尔。

崔大使表示,中瑞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务实合作成果丰硕。瑞典国王和王室长期对华友好,为推动中瑞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中瑞经济绿色发展目标一致,合作潜力大,前景广阔。愿与瑞方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友好关系和务实合作稳定前行。

利泰尔愉快回忆了其访华经历,表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就,瑞典王室及他本人重视两国友好,愿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取得更好发展。(使馆网站)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品茗迎春”招待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4月4日,驻瑞典使馆举行“品茗迎春”招待会,崔爱民大使出席并致辞。瑞典工商界、科技界、教育文化界等近百人参加。

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确定了中国今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擘画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大政方针。上个月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将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转化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施工图,并为此设定了具体而务实的目标。中国的新目标、新举措将让中国发展呈现新面貌,也将为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新利好。

崔大使指出,中瑞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建交以来各领域交流日益深化,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都秉持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发展方向,中国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典则是中国在欧盟第十大贸易伙伴。中瑞经济发展目标一致,在生态建设、创新驱动、高端制造等领域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各具特色,人才济济,具有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丰富潜力。随着当前疫情逐步消退,中瑞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将迎来新机遇。相信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将取得更多新的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崔大使最后表示,在经历寒冬之后,人们充满着对崭新未来的期待和喜悦。很高兴同大家一起品茗畅谈,感受春天的浓郁气息。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表示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将不断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来宾们一边品尝中国香茗,一边兴致勃勃观赏文艺节目和茶艺表演,现场气氛热烈、友好、欢快。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东约特兰省省督格拉夫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4月14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林雪平会见瑞典东约特兰省省督格拉夫,双方就深化地方交流与合作等交换了意见。

崔大使表示,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将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中瑞双方在低碳环保等领域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东省同江苏省作为友省,各领域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希望东省抓住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不断深化双方务实合作,续写互利共赢新故事。

格拉夫省督欢迎崔大使访问,表示东省企业创新能力强,不少企业对华合作密切。愿与中方保持密切交流,共同促进经贸、旅游等领域务实合作。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埃斯基尔斯蒂纳市市长扬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4月25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埃斯基尔斯蒂纳市市长扬松,双方就深化地方交流合作交换了意见。

崔大使表示,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埃市沃尔沃建筑设备等企业长期在华经营,星源材质等多家中资企业也在埃市投资设厂,双方务实合作空间广阔,前景美好。希望埃市瞄准中瑞两国未来经济发展合作方向,加大对华人文交流与贸易投资合作力度,共同谱写友好交往和合作共赢新篇章。

扬松市长欢迎崔大使访问埃市,表示埃市对华合作基础扎实、兴趣浓厚,愿全方位加强对华交往,着力在循环经济领域为两国务实合作打造新平台。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

瑞典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4日,中国驻瑞典使馆举行“品茗迎春”招待会,崔爱民大使出席并致辞。瑞典工商界、科技界、教育文化界等近百人参加。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崔爱民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确定了中国今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擘画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大政方针。上个月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将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转化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施工图,并为此设定了具体而务实的目标。中国的新目标、新举措将让中国发展呈现新面貌,也将为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新利好。

崔大使指出,中瑞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建交以来各领域交流日益深化,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都秉持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发展方向,中国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典则是中国在欧盟第十大贸易伙伴。中瑞经济发展目标一致,在生态建设、创新驱动、高端制造等领域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各具特色,人才济济,具有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丰富潜力。随着当前疫情逐步消退,中瑞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将迎来新机遇。相信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将取得更多新的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崔大使最后表示,在经历寒冬之后,人们充满着对崭新未来的期待和喜悦。很高兴同大家一起品茗畅谈,感受春天的浓郁气息。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表示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将不断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来宾们一边品尝中国香茗,一边兴致勃勃观赏文艺节目和茶艺表演,现场气氛热烈、友好、欢快。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2023年4月13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网络媒体《新闻之声》(NewsVoice)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和瑞典文化具有天然吸引力》,全文如下:

去年我参观东方博物馆,在与安福琳馆长的交谈中,她提到了瑞典的中国艺术史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en)。我知道,喜龙仁是当时对中国感兴趣的众多瑞典知识分子中的一位代表,他对中国建筑、园林、绘画等领域都有涉猎和研究,并留存了不少著作 。

我到瑞典当大使后,自然地对中国和瑞典的关系史有着更多的关注。在两国关系史中经常被人提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瑞典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但尚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是,上世纪上半叶瑞典涌现出一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和艺术家,也包括国王等王室成员,这在中外关系史中是不多见的。我常常在想,是什么使得远隔千山万水、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在那个时期彼此间产生如此强的吸引力,能让如此多的瑞典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这么痴迷?答案似乎没有别的,只能是中国文化中的某些要素在那个相对动荡的时期契合了瑞典人的心灵,能够给瑞典人带来精神上的慰籍。或者可以说,在精神层面,在内心深处,瑞典人和中国人是有不少相近相通之处的。

那么,中国文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什么能和在地球另一端看似如此遥远的瑞典有相近相通之处呢?中国文化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在中国有一句几千年来代代传承、几乎家喻户晓的话,叫“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人体内的骨骼、血液就像是自然界的山脉、河流,人只有顺应自然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给人类自身带来福祉。

这一哲学思想理念,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常常能看见人寓居在高山峻岭、潺潺溪水中,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慰籍。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一点与瑞典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瑞典地处北欧寒带,多森林湖泊,至今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中有不少是与森林湖泊大自然相关的,瑞典的某些习俗也与此有关。很多中国小朋友都熟悉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书中充分描写了瑞典独特的北欧地貌,巍巍高山、茫茫大河、茂密森林等等。在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中,瑞典文化很自然地发展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

中瑞两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上的一致性和共通性,为应对今天全球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等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去年瑞典作为东道主主持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机制和平台。我此前发表在瑞典《今日工业报》上的《用绿色为中瑞合作着色》文章也介绍了中瑞在此领域的一些合作成果。中国文化是讲中正有度的。中国有句话叫“过犹不及”,意思是过和不及都一样要不得。中国文化崇尚不偏不倚,为人处世要适度、有分寸,唯有这样,才能把握事物规律,也才是明了人性、关照人性的合理之举。由此引申开来,就是不强人所难,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哲学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的与人相处之道中。我知道,瑞典也有一个词叫“Lagom”, 意思是“不太多,也不太少”、“刚刚好”,瑞典在很多方面是遵循这个哲学理念的,比如,对大自然的不过度开发就是一种有度,不过分追求生活的奢侈就是有度生活。这一点,其实又是和中国文化相近相通的,是认识到事物真理以及自然宇宙之道之后的一种哲学理念。

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涵,那便是简约朴质、返璞归真。我们认为,事物的终极真理往往是很简单的。这个道理在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体现。喜欢中国画的朋友想必对中国画中的“留白”并不陌生,因为这样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达到文化艺术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这就是简约比繁琐好。中国明代家具的设计被瑞典包括喜龙仁在内的知识分子所喜欢,就是那种简约朴质中所蕴藏的淡逸飘洒感染了他们的内心。明代家具线条的流畅,设计的简约,材质的朴质,是不是与瑞典的家具设计很相似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相通,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喜欢北欧风的家居设计。瑞典设在北京的宜家就很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年轻人除了去那里购物之外,还顺便吃瑞典的肉丸子,感觉很享受。此外,重仁义、关爱弱小是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践行“鳏寡孤独兼有所养”的社会公德,提倡和树立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风尚,历史上,中国的这种哲学理念也渐渐传入并影响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所以,在东方社会中普遍可以看到人们尊老爱幼、善待弱者的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弱势群体规模,即需要社会保障救助才能摆脱生活困境的人约有2.3亿,大约占人口总数的17%。2021年,我们取得了在14亿人口基数上的全面脱贫成就,其中就包括弱势群体的全面脱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本身就蕴含的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升,社会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越来越浓厚 。我知道,瑞典文化中同样有关爱弱势群体的传统。瑞典妇女参政比例以及男女平等的理念和举措也是有目共睹的。瑞典在男女平等、平权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和瑞典在这一文化理念上的相近和相通性其实可以为两国在相关领域创造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比如养老问题。2021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次超过了总人口的14%,我们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社会,但我们的养老院等社会机构还处于初兴阶段,我们需要向包括瑞典在内的各个国家学习,我们很乐意在此方面加强与瑞典的交流合作。

如果细细思量,中国和瑞典还有很多相近相通的哲学观、文化理念甚至社会习俗。我来瑞典工作刚一年多,还有很多需要去探究的领域。我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与瑞典政府部门和当地朋友们一道,充分运用并发挥中瑞两国之间的共通性,创造更多交流合作领域和平台,造福两国人民,这也是对上世纪为中国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瑞典人士的一个告慰。

崔爱民大使:中国的发展将给瑞典带来新机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23年3月24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今日工业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的发展将给瑞典带来新机遇》,全文如下:

枝头的蓓蕾告诉我们,春天要来了。虽然现在还处于“冬春”,但世间万物都悄悄地在春日阳光中苏醒。随着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人们的工作生活逐步恢复正常。

本月,中国刚刚召开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释放出一系列重要信息,让国际社会再次读出中国发展蕴含的理性、韧性和确定性。中国两会在聚焦中国发展的同时,将为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中国将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将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确定在5%左右,既体现“量”的合理增长,也为“质”的有效提升留下更多空间,这预示新发展周期的开启。下一步,中国发展将更加重视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特别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瑞典的创新能力稳居世界前列,科技发展水平先进,产业现代化程度高,正朝着完成气变目标而努力。中国新发展阶段将为瑞典企业和人才开展对华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收获更大的成功。

第二,中国消费市场将释放更大能量。自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以来,中国消费市场回暖让全世界看到了希望之光。近年来规模巨大的中国消费者群体的崛起,已使在华外资企业受惠匪浅。未来,前期积累的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为实际的消费需求,加之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出台落地,政策效果也将逐步显现。瑞典的文化、创意、家居、时尚、食品、游戏、保健等产品广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相信瑞典还有更多先进理念和成熟技术创造的好产品,都可以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绽放自己的独特魅力。

第三,中国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中国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发展基础厚实,市场的增长潜力、政策利好和产业集群效应等因素,不断刺激外企增加在华投资,中国已成为外企投资最青睐的热土之一。下一步,中国将配套实施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等举措,使各国都受益于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制度红利。近年来,中瑞双向投资增长势头强劲。2022年,瑞典对华投资5.4亿美元,同比增长79.9%;中国对瑞投资10.5亿美元,同比增长75.9%。随着中国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的特性不断展现,相信中国市场将为包括瑞典在内的外资提供更稳的避风港和更强的动力源。

中国有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来瑞典工作已一年有余,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瑞典,探索更多中瑞合作的机会,我参访了一些瑞典省份,走访了40多家瑞典企业,同数百名瑞各界人士交流。在寒冷的瑞典北部,无化石炼钢厂、新能源电池厂向我描绘瑞典蓬勃发展的绿色产业和中瑞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合作前景。在繁忙的哥德堡港,五颜六色的集装箱向我讲述中瑞贸易发展的良好势头及对哥德堡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瑞典大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高度重视中国市场,长期在华投资经营,希望看到中瑞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深化,更多两国人民。中小企业CEO给我讲,同中国人谈生意很踏实,因为中国人非常务实,说得少、做得多,希望今后有机会和更多中国公司合作,互利共赢。

我很喜欢的一句瑞典谚语是“一只鸟在手,胜过十只在林中。”它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抓住当下。对于中瑞关系来说,就是要在一切可以合作的领域推进合作,在一切可以共赢的方面做得更好。中国新发展的画卷已徐徐展开,欢迎瑞典各界朋友抓住机遇、分享红利,继续推动中瑞务实合作和友好关系向前发展。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

王毅:沙伊北京对话是和平的胜利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北京报道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电 3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主持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闭幕式后向记者介绍了此次对话会的重要意义。

  王毅说,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第一,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乌克兰问题,还有很多事关和平、涉及民生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予以关注,需要当事方及时妥善处理。

  第二,无论问题多复杂,挑战多尖锐,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进行平等对话,就一定能够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第三,中东是中东人民的中东,中东地区的命运应该掌握在中东各国人民手中。相信中东各国将进一步弘扬独立自主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携手建设更加和平、稳定、繁荣的中东。

  王毅强调,此次北京对话在中沙伊三国领导人的共识基础上得以推进,习近平主席从一开始就予以明确支持。对话也成为有力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的一次成功实践。作为一个善意、可靠的斡旋者,中方忠实履行了东道主职责。我们将继续根据各国的愿望,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展现大国担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