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民粹主义对欧洲的冲击很难褪去

北欧绿色邮报网转发 2017-04-24 王义桅 察哈尔学会

                           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

                          美国总统特朗普显露出被建制派规制的迹象,英国脱欧遭遇波折,荷兰、意大利等国右翼力量没能收获显著政治成果,这些都让不少人觉得,过去两年民粹主义汹涌对欧美政治的冲击正在褪去。正在举行的法国大选,就被当做验证这种感觉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笔者倒是觉得,无论法国大选结果如何,民粹主义已经触发美欧、尤其欧洲政治的深刻变化,这种影响很难扭转。

首先就是国家意识的回归,这在欧洲表现极为强烈。再国家化和本土化趋势推动西方回归“国家”,不再自诩“普世价值”或死要面子活受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极右翼势力把自己打扮成紧缩政策、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受害者,进而形成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合流的局面。

即便民粹主义稍有平息,但欧盟的困境已被充分暴露出来。欧盟面临的三元悖论:主权独立、平等和联合不可能同时实现。英国脱欧虽遇波折,但仍是欧盟国家再国家化的号角,这一趋势可能无可阻挡。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左)与玛丽娜·勒庞(右)将进入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对决

        其次,在国家意识回归的基础上,欧洲民众对领导力的期待也在提升。过去一直喜欢“弱领导”的欧盟,现在已在呼唤领袖的出现。最近一项覆盖德、英、法、意、西等5国的调查显示,受访民众中感到本国陷入衰落的分别占47%、57%、67%、73%和69%,对本国政府缺乏信心的分别占70%、66%、77%、80%和89%。总的来看,受访者期待本国出现强力领导人来推动变革,即便其立场观点可能对部分人造成侵犯。勒庞在法国的崛起,就是迎合了这种心理需要。

再者就是发展导向的回归。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里根-撒切尔式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虽然带来一定好处,但最终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热钱泛滥、经济泡沫乃至金融危机,美英始作俑者也深受其害。

深刻教训之下,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之一,在产业空心化道路上走得太远的欧美国家尤其如此。在此背景下,回归基础设施与产业政策成为重要方向之一,各国希望以此对传统全球化纠偏和升级,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推动发展导向的全球化。特朗普百日新政中将一万亿元美元基础设施项目列为重点。欧委会主席容克不久前也呼唤欧洲在反对经济民族主义和倡导产业政策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欧洲过去很少大张旗鼓地谈产业政策。现如今的转变,意味着欧盟正背离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开始实施有一定重商主义意味的产业和贸易政策。

对传统全球化的纠偏和回摆已在发生,民粹主义对美欧的影响就是表征之一。随之发生的全球化权力结构、即全球层面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调整,相关国家国内层面的利益分配格局调整,旨在解决全球化过程中赢家与输家的矛盾,推动世界向着新的平衡格局前进。

作者:王义桅,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盟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2017年4月24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