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曹义海

今日头条:中瑞新冠肺炎专题研讨会近日在北京(线下)和斯德哥尔摩(线上)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6月8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下午3点)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承办,由瑞典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瑞典中医药学会和针灸学术研究会协办的中瑞新冠肺炎专题研讨会拉开了序幕。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张洪春教授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中方参会嘉宾是三位顶尖级抗疫专家,他们是中科院院士暨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和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黄璐琦教授,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北京中医医院的刘清泉院长。

瑞典有四位演讲嘉宾,其中两位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曹义海教授和临床病理学专家Laszlo Szekely教授,另外两位是来自瑞典中医药学会和针灸学术研究会的杨春贵会长和张东青副会长,他们俩都是从事临床工作35年左右的中医中药和针灸资深专家。

 研讨会由仝小林院士的《经典的智慧和现代疫病》演讲精彩开篇,然后是黄璐琦院士的《新冠肺炎相关药物研制对中药新药研发的启示》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化湿败毒方等中医抗疫方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接着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曹义海院士着重讲解了在瑞典医院使用《阻断VEGF治疗Covid-19重症患者》的最新医疗技术和原理,Laszlo Szekely教授用几十张病理解剖切片研究和证实了《新冠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学改变》,让所有与会者都亲眼目睹了新冠病毒对人体脏器的严重损伤。 随后上台演讲的三位中医专家都具有临床第一线几十年的工作经验, 去年初新冠肺炎爆发时首先带领医疗队奔赴武汉的刘清泉院长也是当时的方舱医院院长,2002年中国南方“非典”爆发时他也是前沿阵地的“指挥官”,有丰富的抗疫经验,他的讲座《新冠肺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给所有中医学者治疗新冠打开了思路.

新冠肺炎是瑞典近一百年都没有遇到过的瘟疫,瑞典的医疗系统起初几乎没有应对疫情大流行的经验,导致当时很多病人无药可医,无处可去。

瑞典中医药学会在杨春贵会长的带领下,立即组织起瑞典中医抗疫专家团队,积极努力地和中国的抗疫专家直线联系,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的抗疫经验。仅去年上半年瑞典中医药学会就率领全体会员聆听了钟南山,张伯礼,黄璐琦,仝小林和刘清泉等知名抗疫专家的网上视频讲座数十次。 学会的所有中医师都从中学习和汲取到了大量的中国抗疫经验,并且结合瑞典的实际情况把这些专家的宝贵经验运用到了瑞典的抗疫战斗中。至去年底,学会的中医师们为3500多例确诊或疑似的新冠病人进行了中医中药治疗,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得到了康复。

 杨春贵会长在本次研讨会的演讲题目是《学习国内专家抗疫经验临床体会》,他认真地向中华中医药学会的领导和与会抗疫专家们汇报了瑞典中医药学会和针灸学术研究会学习国内抗疫经验和学会所有中医师在瑞典临床实践中摸索总结抗疫疗效的过程。 

杨会长以三个亲身经历的瑞典新冠患者中医诊断治疗过程作为真实实例,从理论到实践详细地分析了使用中国的抗疫方剂加减后让患者从重症变轻症,轻症变痊愈以及阻止中症变重症的成功案例。三位瑞典新冠患者当场讲述了他们自己接受杨会长的中医诊断治疗下服用中药汤剂的体验,用生动的言语再次验证了中医中药抗击新冠肺炎的有效性。

随着新冠疫苗的注射,瑞典的疫情逐渐趋于稳定。但是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的后遗症也渐渐成为不能忽视的社会健康问题。瑞典国家福利和健康委员会Socialstyrlsen建议对新冠后遗症的康复要多学科联合,其中包括物理治疗。

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东青主任中医师在研讨会中介绍了近8-9个月来使用《针灸治疗新冠后遗症的临床体会》,他在演讲中逐一分析了十大新冠后遗症状产生的中西医机理,用临床实践验证了中医中药和针灸促进新冠后遗症患者康复的显著疗效。

张东青副会长还着重地讨论了针刺疗法加快新冠后遗嗅觉味觉丧失恢复的特效穴位,并且首次提出湿邪浸渗清窍导致嗅路损伤的病因病机。

整个研讨会持续了三个半小时,在线下有中国科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华中医药学会的领导和急诊及肺系病的专家学者近50人在北京主会场观看,而另有中瑞观众2000余人在线上关注。七位中医专家和教授高水平的演讲得到了参加此次论坛全体观众的关注和赞扬。很快就有瑞典观众发来短信说“这次抗疫论坛,规格之高,内容之精彩,终于让海外游子得到了很好的信息及学习机会!”

中瑞新冠肺炎专题研讨会获得圆满成功,这次研讨会是中国科协主办的“中国-瑞典抗击新冠肺炎联合行动计划学术交流活动项目”的一部分。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将继续与中华中医药学会保持沟通和积极联系,不断提高学会自身的中医学术水平,努力为所有在瑞典从事中医中药针灸的专业人员提供服务,为瑞典人和居住在瑞典的华人华侨健康提供服务。

 瑞典中医药学会和瑞典针灸学术研究会秘书处供稿

编辑 陈雪霏

瑞典华人科学家曹义海实验用抗癌药物治疗新冠重症效果显著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据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消息,该院微生物、肿瘤和细胞生物学系教授曹义海在中国和意大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进行的小型临床实验表明,用抗癌药物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

该消息在瑞典晚报上报道。记者联系到曹义海教授,并进行了语音采访。

曹教授介绍说,去年春节的时候,他向中国科技部提出了该治疗方案,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新冠重症患者,目的是减少死亡率。因为重症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缺氧和出现肺水肿的现象。利用抗癌药物刺激血管因子,该抗血管药物治疗肿瘤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原理就是治愈缺氧的情况,结果在中国和意大利,对重症患者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2%。可以让血氧指数增高。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一个死亡。这是老药新用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该药的名字是Bevacizumab, 该药可能会降低死亡率,加速治愈时间。

该实验是在2020年2月到4月之间进行的。如果给病人标准照顾,只要用一剂就可以大大提高重症病人的血氧含量,病人体温和发炎情况都有所改善。该实验结果已经在自然交流(Nature Communications)发布。

“为降低死亡率,我们开发了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曹义海教授说。“我们发现,Bevacizumab加上标准关照就可以对新冠病人有很大益处。这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可以作为第一潜力方案。”

Bevacizumab是2004年开发的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 其作用是减缓形成新的血管VEGF。很多病人的症状是快速形成血管,在肺里有多余的液体和无组织的血管。

根据这种情况,曹教授及其实验组人员设计了该治疗方案。在中国和意大利有26名病人被录用实验。他们确诊有新冠阳性,同时呼吸困难,低血氧指数,有肺炎。该控制组病人获得每公斤7.5毫克的Bevacizumab药物,结果24小时后,血氧指数明显提高。跟踪28天后,92%的病人不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氧气支持。他们中没有任何人死亡。同时也缩短了治疗的日期。其他发现包括降低了高烧发病率,白血球增加,没有严重的安全隐患。

曹义海说,很多重症病人因为需要大量的氧气支持而给全球的医护供应提出了巨大挑战,而我们的研究可以降低对氧气支持的需求,减少在医院的日子,改善病人的状况,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

该项目得到中国重点研发项目,山东,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瑞典癌症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的支持,于2021年2月5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

曹义海:侨智反哺 助燃战胜“疫”霾的希望之光

曹义海教授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实验室工作。(图片来源:中国致公党微信公众号)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侨网3月3日电 据中国致公党微信公众号消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给本应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蒙上了一层阴霾。疫情发生后,广大海外华侨华人积极行动起来,各尽其能,支援祖(籍)国渡过难关,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义海就是其中一员。

  找到有效替代药——托珠单抗

  1月21日起,国家卫健委网站每天更新的疫情数据,尤其是死亡病例数量,令曹义海心急如焚。根据专业经验,他深知,新型病毒感染短时间难以根治,在有效疫苗研发出来之前,降低死亡率是关键;同时,他确信,找到替代药,降低危重患者死亡率是当务之急。基于前期对国内疫情和相关病例的跟踪研究,以及多年从事专业研究的积累,曹义海教授迅速就治疗方案撰写书面建议,在除夕当天(1月24日)报到我驻瑞典大使馆科技处。

  春节期间,致公党积极为支持海外侨胞参与国内疫情防控做出部署。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作出指示,要及时了解和收集海外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对疫情防控、疫病治疗的意见建议。1月29日,致公党中央召开网络视频会议,与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代表座谈交流。曹义海教授在会上进一步阐释了“老药新用”的治疗理念,即用临床已批准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包括抗关节炎、抗肿瘤药等)对危重患者进行治疗,并提交了完整的治疗方案建议。万钢主席高度重视,当即将该建议转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

  在等待回复的过程中,曹教授并未停下脚步,围绕治疗方案中的4类药——托珠单抗(治疗关节炎药物)、贝伐珠单抗(治疗肿瘤和眼科疾病药物)、抗炎药(治疗“炎症风暴”)、抗白介素-6药(治疗病毒性脓毒血症和休克),主动调动国内外资源,确保方案一旦被采用,临床上有充足的药源。期间,他联系日本免疫学专家岸本忠三(白介素-6 发现人、托珠单抗药物的开发人并持有该药的专利),岸本忠三表示将积极努力为中国患者提供药物;联系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贝伐珠单抗等治疗肿瘤和眼科疾病药物的中国药企),该企业表示愿意为疫情防控提供免费药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技攻关组的反馈传达给了曹义海教授:将治疗方案整理为可供临床医生参考的理论性指导意见。曹教授又立即结合临床上易出现的肺水肿、脓毒血症-休克、炎症(细胞)因子风暴分别整理出三个指导意见。曹教授日夜操劳,就是盼望着这一临床试验能取得积极成效,危重患者能尽快脱离危险,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提供可行的治疗方案。

  好消息终于传来了!2月15日,中国科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公布了针对IL-6的托珠单抗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初步临床研究:“14例危重症患者在治疗前均有两肺弥漫性病变,其中11例持续发烧,采用‘托珠单抗+常规治疗’的新治疗方案治疗后,24小时内体温全部降至正常,至今稳定,最长已经持续9天;呼吸功能氧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例患者肺部CT病灶吸收好转,1例危重症气管插管的患者已经成功脱机”。目前,“托珠单抗治疗方案”已被推荐给多家医院展开临床应用。同时,曹教授推荐的关于肿瘤药物贝伐珠治疗方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正在武汉入组病人,进行临床试验中……

  广聚侨智,共同为疫情防控献策

  治疗方案被采纳、临床应用效果好,曹教授备感欣慰,连日来的牵挂惦念终于有了着落,也让他更加投入地参与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除了海外医学专家的身份,曹义海教授同时也是北欧致公协会会长。北欧致公协会主要由来自北欧五国科技专家学者和华侨华人组成,致力于搭建中欧之间科技交流与合作。该会成立三年来,多次受致公党中央邀请回国访问,也多次在北欧推动中欧科技项目的推广与合作。万钢主席曾两次访问瑞典,与北欧致公协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前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参观曹义海实验室。

  在推动治疗方案落实的同时,曹义海广泛发动北欧致公协会会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关注中国疫情发展和一线治疗的情况。协会成员就优化病毒检测手段、扩充有效治疗方案等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通过致公党渠道,相继报送了《北欧致公协会协会对于控制疫情的建议》、《应关注与心脏相关的新冠肺炎致死诱因》、《关于使用新技术提升新冠病毒检测速度和准确度的建议》、《关于建立国家级呼吸传染病防控和疫苗研究中心的建议》等,有关建议被吸纳进致公党中央以直通车方式报送国务院的《关于采用多种方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建议》中。2月8日,在科技部发布《科技部关于发布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现场快速检测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后,曹义海又指导协会专家积极进行项目申报。

  “医学是我的专业,祖籍国遇到困难的医学问题,我义不容辞,愿竭尽所能、用所学回报家乡人民。”曹义海教授在网络交流群中,向致公党真诚地表达了参与支持中国疫情防控的心愿。1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是群内最活跃的发声者,也是最快回应讨论议题的专家,总是跟随疫情的发展思考应对举措和改进方向,这应该源于他多年来孜孜以求、专注问题的学术习惯。自1986年出国后,他辗转瑞士、美国、瑞典等国的一流大学求学及从事研究工作,成果丰硕,成为肿瘤血管增生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在海外耕耘专业的同时,曹教授心系祖籍国,用毕生所学实践一腔爱国心,如其所言,“国家有难,我必支援”。(文:周慧、龚思进)

编辑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