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甘肃省平凉市

从中国农村婚礼看中国社会的进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据人民日报记者 刘军国报道,最近,中国甘肃省一场婚事中引出的彩礼问题吸引了媒体的普遍关注。

刘康和妻子都来自甘肃省平凉市的农村,家境都不太好。结婚前,刘康打听得知老家彩礼市场价是13万元(2016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于是他努力向朋友和同学筹来了彩礼。没想到上门提亲时,说到彩礼,老丈人摆了摆手:“日子是你们的,咱不管那一套,表个心意就行。”刘康于是象征性地给了8888元。新婚之夜,岳母又将这些钱巧妙地还给了小伙子。

这个故事一经媒体披露,女方父母表现出的开通、宽容、理解,顿时激起众多中国网友心中的暖意。

在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中,男方在定婚时须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彩礼也是民间的一种“婚约”,通过彩礼建立婚姻契约,产生道德约束力乃至法律作用。同时,彩礼文化中也蕴含了尊重对方、祈福未来、白头偕老的意愿。

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彩礼文化流传至今,特别在农村地区还很盛行。然而,在一些地方,彩礼的“含金量”也日益上涨,从上世纪50年代的几尺花布,到改革开放后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再到如今一些地方用百元钞票“称斤论两”,不断加码的彩礼将一些普通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不少农村青年哀叹“彩礼太高,娶不起媳妇”。

有分析指出,除了女方家有索取抚养费和劳动力输出补偿费的传统观念外,盲目攀比、养老焦虑等,也是助推农村彩礼水涨船高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中国各级政府加强引导,倡导婚事简办,反对包办婚姻、违法早婚、大操大办和借婚姻索取财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彩礼”之风较盛行的山东、河南等地还成立了诸如“红白理事会”“红娘协会”的民间组织,以乡规民约遏制高价彩礼,倡导新风良俗来破除人情陋俗。正是通过观念更新、移风易俗,像文章开始提到的甘肃小伙刘康那样不用彩礼就娶回妻子的现象,才会越来越多。

编辑陈雪霏评论: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五十年代的小二黑结婚。年轻人自由恋爱,互相帮助互相爱护,本来是爱情婚姻的本质。想通过婚姻来赚取第一桶金是旧观念,因为结婚让家里父母伤筋动骨是不对的。一定要量力而行,提倡独立自主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