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朱虹答记者问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朱虹先后接受了人民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文化报和中国旅游报等媒体采访,就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文旅行业疫情防控、人大代表履职以及弘扬红色文化、江西文旅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朱虹先后接受了人民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文化报和中国旅游报等媒体采访,就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文旅行业疫情防控、人大代表履职以及弘扬红色文化、江西文旅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就业容量大、受疫情影响重,各项帮扶政策都要予以倾斜,支持这些行业企业挺得住、过难关、有奔头。您对此有何审议意见?

答: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了旅游业重大优势,指出了存在的困难,提出了解决措施,明确了工作方向。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旅游业发展的人大代表,我对近年文旅行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绩感同身受。受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全国文旅行业从持续火热到一夜入冬、再到逐步复苏。在此过程中,国家以及各地就支持文旅行业复苏出台了许多纾困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国内游客32.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8%。国内旅游收入29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各项旅游指标恢复态势明显。2022年春节期间,江西全省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进入全国前五强,庐山、明月山依托冰雪特色人气火爆,篁岭、丫山、葛仙村、望仙谷等新兴景点游人如织。应该说,整个旅游业的基本盘没有变、旅游业的整体目标没有变、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没有变,危机中仍孕育着新机,旅游业前景依然光明。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旅游业复苏亦是如此。作为广大旅游从业者,要坚定信心,疫情虽然压抑了部分传统旅游需求,但同样也催生了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带来新的发展动能。要练好内功,坚持以“唯一”“第一”作标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打造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高的旅游精品,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对餐饮、住宿、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的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

问:当前,全球疫情仍处高位,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反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很大。您对做好疫情防控、促进文旅行业复苏有什么意见建议?

答:文旅行业具有就业容量大、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我认为,首先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从严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比如,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及有病例发生的地区旅行或出差;加强内部员工日常健康监测和管理,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做好室内场所、物品和环境等消毒工作;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落实实名制门票预约制度,严格游客入园扫码登记、测体温、规范佩戴口罩等。第二,要树立科学防控理念,推动文旅行业有序发展。坚持精准防控、精准施策原则,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文旅行业有序复苏,严防“一刀切”“层层加码”等乱作为现象。对于疫情防控,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擅自设卡堵截,影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和人民群众有序流动。如有的省没有疫情,省政府发文鼓励开展省内游,但到了有些市、县里则发文提出只能在本市游、本县游,将省内游变得名存实亡,这是不允许的。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5G、大数据等科学技术,进一步提升防控、流调、检测、救治和管理等能力,及时处置突发反弹疫情,尽力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控制住疫情传播,助力文旅行业有序复苏。

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能否介绍一下您的建议和履职情况?

答:过去的一年,我主要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江西红色文化传播以及江西省森林旅游节、中国森林歌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筹建等工作,在助力江西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如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功申报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相关课题研究深入推进;赴江西井冈山、九江等地就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等主题进行调研和宣讲;2021年江西省森林旅游节期间,全国50多家主流媒体先后宣传报道,全网浏览超过3.5亿人次,中国森林歌会直播观看近1.5亿人次,大批省内外游客受森林旅游节宣传影响,到江西森林旅游景区景点休闲度假;2022年2月20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在南昌正式成立,来自省内主要文旅企业、院校、景区等代表120余人参加,大会推选我为首任会长。为江西鼓与呼,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美丽的江西!这是成立协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去年两会期间,我提出的支持革命旧址对社会免费开放、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将《中国森林歌会》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品牌电视节目;加快民办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等意见建议,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林草局、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积极回复,如国家文物局提出支持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支持,统筹自有财力和中央补助资金,做好相关预算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支持《中国森林歌会》通过网络播出,鼓励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宣传推广《中国森林歌会》精彩片段、短视频,扩大节目影响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家林草局提出将持续派员参加并指导该项活动开展,把《中国森林歌会》纳入中国森林旅游节宣传推介计划,继续积极宣传推介《中国森林歌会》。国家教育部提出在财政资金支持、学生资助政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通过立法、颁布政策等方式明确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具有平等法律地位,在人才流动和评价方面享受同等政策等。经过充分调研和认真思考,今年两会我带来了尽快开挖浙赣粤运河;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促进革命老区振兴;支持江西打造国际一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支持老旧客运索道改造重建;完善旅游统计工作;加快完善业主委员会建设等7条意见建议,期待继续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

问:近几年,您一直不断为江西的旅游鼓与呼,能否分享一下您这些年对江西旅游的思考?

答:江西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大致可归纳为“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70%的山水既不能搞工业,也不能种水稻,只能发展旅游。可以说,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由江西省情所决定,亦是打通江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重要通道。与此同时,江西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是有底气、有基础的。江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提出的旅游口号是“江西风景独好”。内容具体表现在:红色的有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绿色的有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古色的有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另还有六个“一”,即:一湖(鄱阳湖)、一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这些被统称为江西旅游“3461”密码。

问:当前,全球疫情仍处高位,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反弹,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依然很大。您对做好疫情防控、促进文旅行业复苏有什么意见建议?

答:文旅行业具有就业容量大、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尤为重要。我认为,首先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从严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比如,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及有病例发生的地区旅行或出差;加强内部员工日常健康监测和管理,强化疫情防控培训,做好室内场所、物品和环境等消毒工作;合理设置游客接待上限,落实实名制门票预约制度,严格游客入园扫码登记、测体温、规范佩戴口罩等。第二,要树立科学防控理念,推动文旅行业有序发展。坚持精准防控、精准施策原则,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文旅行业有序复苏,严防“一刀切”“层层加码”等乱作为现象。对于疫情防控,我们既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擅自设卡堵截,影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和人民群众有序流动。如有的省没有疫情,省政府发文鼓励开展省内游,但到了有些市、县里则发文提出只能在本市游、本县游,将省内游变得名存实亡,这是不允许的。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5G、大数据等科学技术,进一步提升防控、流调、检测、救治和管理等能力,及时处置突发反弹疫情,尽力在最短时间、最小范围控制住疫情传播,助力文旅行业有序复苏。

问: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能否介绍一下您的建议和履职情况?

答:过去的一年,我主要参加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申报、江西红色文化传播以及江西省森林旅游节、中国森林歌会、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筹建等工作,在助力江西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如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成功申报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相关课题研究深入推进;赴江西井冈山、九江等地就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等主题进行调研和宣讲;2021年江西省森林旅游节期间,全国50多家主流媒体先后宣传报道,全网浏览超过3.5亿人次,中国森林歌会直播观看近1.5亿人次,大批省内外游客受森林旅游节宣传影响,到江西森林旅游景区景点休闲度假;2022年2月20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广协会在南昌正式成立,来自省内主要文旅企业、院校、景区等代表120余人参加,大会推选我为首任会长。为江西鼓与呼,向世人展示一个真实美丽的江西!这是成立协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们的目标和方向。

去年两会期间,我提出的支持革命旧址对社会免费开放、更好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将《中国森林歌会》打造成全国生态文明品牌电视节目;加快民办本科职业教育发展等意见建议,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林草局、国家教育部等部门积极回复,如国家文物局提出支持地方结合实际情况,强化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政策支持,统筹自有财力和中央补助资金,做好相关预算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支持《中国森林歌会》通过网络播出,鼓励重点网络视听平台宣传推广《中国森林歌会》精彩片段、短视频,扩大节目影响力,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国家林草局提出将持续派员参加并指导该项活动开展,把《中国森林歌会》纳入中国森林旅游节宣传推介计划,继续积极宣传推介《中国森林歌会》。国家教育部提出在财政资金支持、学生资助政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通过立法、颁布政策等方式明确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具有平等法律地位,在人才流动和评价方面享受同等政策等。经过充分调研和认真思考,今年两会我带来了尽快开挖浙赣粤运河;加快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促进革命老区振兴;支持江西打造国际一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支持老旧客运索道改造重建;完善旅游统计工作;加快完善业主委员会建设等7条意见建议,期待继续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

问:近几年,您一直不断为江西的旅游鼓与呼,能否分享一下您这些年对江西旅游的思考?

答:江西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大致可归纳为“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70%的山水既不能搞工业,也不能种水稻,只能发展旅游。可以说,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由江西省情所决定,亦是打通江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重要通道。与此同时,江西大力发展旅游业,也是有底气、有基础的。江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们提出的旅游口号是“江西风景独好”。内容具体表现在:红色的有四大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共和国的摇篮瑞金、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绿色的有四大名山(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古色的有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另还有六个“一”,即:一湖(鄱阳湖)、一村(婺源)、一海(庐山西海)、一峰(龟峰)、一道(小平小道)、一城(共青城),这些被统称为江西旅游“3461”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立足丰富红色资源、优美生态环境、厚重历史文化的省情,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在加大旅游投入、丰富旅游业态、加强依法治旅、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唱响“江西风景独好”品牌,全省旅游人次、旅游收入等主要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5A级景区总数从2012年2家发展到现在13家,全国排位由后三位上升至前五位,龙头旅游企业由全国88位进入了前20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今后江西旅游要在继承过去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实现六大转型,即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由注重硬件建设向突出软件服务转型;由分散开发向旅游集群转型;由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康养转型;由门票收入为主向综合收入转型;由粗放型建设向标准化、特色化建设转型。大力推进“旅游+”,即“旅游+网络”“旅游+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工业”“旅游+健康”“旅游+体育”“旅游+美食”,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旅游新业态和新的增长点。

问:作为江西旅游的推动者,您觉得目前江西旅游还存在哪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哪几方面下功夫?

答:近年来,江西旅游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如有的地方认识不足、旅游空白点较多、部分基础设施滞后、旅游人才不足等。解决这些问题,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发展旅游不仅仅是富民产业,从长远看,对地方GDP增长、税收贡献等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二要以打造新的高品位景区为目标,加快旅游空白点的开发,使之成为江西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三要按照“精心、精细、精致、精品”的要求,加快完善各景区的“一路(景区公路)三道(栈道、索道、游步道)六个中心(游客中心、食宿中心、演艺中心、购物中心、观景中心、智慧旅游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四要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源参与旅游发展,在旅游项目投资、旅游产业融合、旅游商品开发等多个方面,支持和培育大型文旅龙头企业。五要继续办好“金牌讲解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研修班、旅游高质量发展研讨班等人才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旅游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使江西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

问:能否谈谈您脑海中江西旅游的未来?

答:从江西旅游发展历史看,先后经历了最初的景点旅游阶段,即单打独斗,以打造单个或独立景区为主;转化到线路旅游阶段,即连点成线,将多个景区相互串联;提升到集群旅游阶段,即连点成片,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闲假时间增多以及对休闲康养生活向往日益强烈,江西旅游已经进入了全域旅游新时代,整体呈现了山水旅游扬优成势、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温泉旅游蒸蒸日上、森林旅游异军突起、旅游商品特色鲜明、演艺旅游精彩纷呈等良好态势。全域旅游定义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四处可游、四季能游、四通八达、四海来客”。目前,江西的全域旅游发展有亮点、有特色,但还不充分、不平衡。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不懈推动下,在全省文旅人的共同奋斗下,江西旅游将会越来越好,江西也一定会建成为经济强、百姓富、文旅兴、山川美的锦绣江南。

问:如何实现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高度融合?

答:中国革命的特色之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广大乡村孕育了宝贵的红色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内容,红色旅游属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既是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渠道,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从统筹规划编制、加强资源整合、立足地方特色等方面着手,结合实际将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分别纳入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中进行统一规划与实施,努力实现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问:如何打造高品质红色文化供给体系的?

答:首先,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对相关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抢救、征集、保护和研究,挖掘红色资源是红色文化供给、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其次,要打造红色文化名片。按照特色鲜明、底蕴厚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的原则,提炼适合当地的红色文化宣传口号,并充分利用融媒体加强宣传推广,打造出响亮的红色名片,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效应。然后,要创新红色文化宣传。通过微展览、微课堂、微访谈、微视频以及微信公众号等传播方式,对红色文化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打造红色文化数字家园。最后,要创作红色文化精品。通过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方式用心用力讲好红色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做到有背景、有人物、有情节、有细节,让人记住一辈子。

问:请您谈谈如何利用互联网为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发展赋能。

答:当前,随着互联网特别电脑、智能手机等快速融合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教育途径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已经习惯于从网络世界获取信息。如果只用传统模式传承红色文化,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互联网+红色文化”既是历史趋势,也是紧迫任务。一方面,要充分掌握和运用好互联网、5G、VR、AR等科学技术,采取抖音、快闪、短视频、网络直播、沉浸式游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另一方面,要主动开辟红色文化网络宣传阵地,坚持用红色文化精品引领网络空间文化发展,进一步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问:您认为法治建设对于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有哪些重要的基础作用?

答:加强文化和旅游领域的法治建设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在推动新时代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法治建设有着引领、规范、保障和促进等重要作用。近年来,江西先后出台了《江西省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这两部地方性法规在全国来说是唯一或者率先,它们分别对旅游者权益保护、革命文物保护等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规范要求和落实了保障措施。如《江西省旅游者权益保护条例》明确市、县两级要建立旅游购物先行赔付制度,指定旅游专项理赔金管理机构;旅游者在旅游购物场所购买商品后,认为商品不合格或者存在质价不符情形,30日内要求退货,旅游经营者拒绝退货的,由专项理赔金先行赔付等。截至目前,江西已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先行赔付制度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五个一”(即一个退赔中心管到底、一部实施细则定规矩、一套维权渠道应诉求、一笔专项资金先赔付、一支执法队伍解难题)旅游诚信退赔工作新模式,保护了游客利益,避免了旅游投诉舆情,树立了江西旅游消费的“金口碑”,为全省旅游全面复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规定将革命文物相关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革命文物工作督查制度,实行督办、约谈;严格法律责任,细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责任人违法法律责任等。《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的贯彻落实,将对江西推进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造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实现革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积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问:结合《关于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 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请您谈谈文化和旅游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答: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群众都富裕,也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仅可以营造良好实现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激发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内生动力,而且可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城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同时,旅游业是绿色朝阳产业,资源消耗低、辐射范围广、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之路,也可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增加人民群众收入,实现全体人民群众共同富裕。如革命老区井冈山是全国贫困退出机制建立后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其直接或间接从事红色旅游产业的人数达5万余人,约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旅游收入占GDP的60%以上,旅游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2.4万元,当地人民群众成为红色旅游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