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海姆:体育的意义在于搭桥梁而不是挖战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观中国报道:北京冬奥会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理念,为绿色奥运树立了高标准,引领了全人类的未来。此外,北京冬奥会还向世界重申了“天下一家”的重要理念。体育运动是增进了各国交流对话的重要工具,在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制裁、抵制奥运会只会使沟通更加困难。

作者:埃里克·索尔海姆
(Erik Solheim)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联合主席
联合国环境署前执行主任
Image

经过各方不懈努力,可以说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了第一届“碳中和奥运会”。

首先,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均由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供电。以拥有中国北方最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的张家口市崇礼赛区为例: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报告显示,崇礼赛区的场馆设施100%由可再生能源供电,供暖问题由大型太阳能中央加热基站、地源热泵和直入式蓄热电锅炉解决,场馆用电由当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产生的绿色能源担当。目前,张家口市已建成绿色电网,这种绿色能源模式有望在未来几年内推广到全国。

第二,交通工具使用清洁能源。在今年春节前,张家口市已经陆续落地了壳牌绿色氢能一体化示范基地等一批零碳氢能源项目,在冬奥会期间为张家口赛区的冬奥巴士提供绿色氢燃料供应。此外,国际奥委会还披露,包括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丰田在内,本届冬奥会所用的车辆85%是节油型汽车,其中所有的乘用车都是节油型汽车。

第三,重新利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场馆。为了迎接冬奥会,北京赛区升级改造了六个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场馆。例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用于冬奥会冰壶项目的比赛;北京冬奥组委的办公室则坐落在首钢园内。

第四,利用新技术减少制冰能耗。北京冬奥会的四个冰上项目场馆都采用了天然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开冬奥历史先河。这种技术能够将制冰冷却过程中的碳排放减少到几乎为零,还能减少能源消耗,最大限度降低了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第五,生态补偿。从现实情况看,在举办冬奥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因土地开发、交通运输而产生碳排放。为了补偿来自陆地交通、航空和场馆建设等方面无法避免的排放,自2014年以来,北京和张家口分别种植了47333公顷和33000万公顷的森林绿地,经过第三方的认证,获得了相当于53万吨和57万吨的碳信用。此外,为了尽量减少冬奥会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冬奥场馆建设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同时修建了动物廊道,打造人工鸟巢,着力维护野生动物的生存家园。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虽然冬天很冷,但自然降雪有限。因此,冬奥会的比赛用雪都是人造雪。当前气候挑战给冰雪运动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因此,人造雪将是未来世界上很多地方开展冰雪运动的普遍做法。其中,开发绿色技术至关重要。

北京冬奥会的意义不仅在于践行了绿色冬奥的理念,还在于,在全球政治局势错综复杂之际,让体育运动继续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北京冬奥会向世界重申了“天下一家”的重要理念: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像家人一样对待彼此。少数西方国家对北京冬奥运会进行“外交抵制”,但这种行为却未能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得到广泛支持,最后以失败告终。在充满挑战的当下时刻,我们需要这样的国际体育赛事来为我们搭建一个平台,供各国展开对话,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倡导“天下一家”的理念。至于外交抵制,1980年,西方国家联合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四年后,作为回敬,苏联阵营多个国家拒绝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这种行为只会使对话更加困难。

体育运动的作用应该是架起“桥梁”,促进对话,而绝不是修筑“战壕”,加剧敌对。今年夏天,北京冬奥会所彰显的奥运精神将传递到我的家乡——由刘国梁和瓦尔德内尔两位乒坛传奇人物携手打造的首届“刘国梁老瓦杯”乒乓球赛,预计将于7月底在挪威奥斯陆举行,届时将有多位当代乒坛冠军登台亮相。

半个世纪前,“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用“小球转动大球”的智慧告诉世人,体育运动能够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而半个世纪后这场新的乒乓球赛事,将把“绿色”科技和“蓝色”产业置于舞台中心,重点突出绿色金融、绿色航运、海洋、风能和氢能利用,展示上述领域的一些前沿技术。这是引领全人类发展前进的道路。

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为绿色奥运树立了高标准。我相信,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这些理念发扬光大。奥林匹克运动将助力全人类创造一个绿色的未来。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