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制糖业的企业家达尔格伦-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挑战整个健康产业

挑战制糖业的企业家达尔格伦-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挑战整个健康产业 播音员陈雪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华裔企业家露西·达尔格伦(Lucy Dalgren)之前创立了沛垠公司( Bayn Group)(现为 Humble Group AB),并经营了十年。现在,她在欧洲和亚洲扩展瑞典甄简( THiS-Less-is-more) 集团,为迎接新挑战做好了准备。 瑞典甄简集团以健康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以全球健康与生活方式云平台挑战整个传统健康产业。 瑞典甄简集团的目标是为健康生活方式领域的中小企业创造新的国际市场渠道,帮助消费者更轻松地找到健康优质的产品。

“继专注于减糖的沛垠公司以后,我想进一步发展健康理念。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生活方式疾病是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瑞典甄简集团将和那些专注于健康生活方式的中小型企业或公司合作,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瑞典甄简集团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项目经理达尔格伦说,“我们希望帮助健康生活方式方面的企业家在国际上发展和成长。”

她说,瑞典甄简集团在欧洲和亚洲以数字化方式开发产品和生活方式的整个健康链。凭借公司内部的高竞争力、庞大的网络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瑞典甄简集团已准备好在健康和​​生活方式行业中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小型企业的商业联盟。

甄简集团的健康创新系统拥有全球通信和电子商务空间云平台。集团公司形成了健康产业的完整解决方案,并开发了国际市场渠道、通用电子商务网站和业务系统。该集团已经在欧洲和亚洲拥有多个合作伙伴,这将成为国际扩张的重要拼图。瑞典和亚洲的许多创新公司也对成为瑞典甄简集团的一部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由于缺乏财务可持续性,健康行业的创新中小公司往往忽视瑞典和国际上的巨大商机。大型跨国公司接管市场是规则而非例外。” 达尔格伦说,”通过可持续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共同平台,公司可以继续专注于自己的业务、创新理念和智力资本,同时成为新的全球业务的合作伙伴“。

由于人们对透明度和可持续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整个生产和供应链中采用气候智能型解决方案。制造商和供应商需要获得有关其产品来源和成分的安全信息,以通知零售商和消费者。中小企业往往缺乏使其在国际新兴市场的知识中受益的财务能力。

达尔格伦曾在2009年被瑞典企业部任命为女性创业大使,2018年她和她的沛垠公司因开发具有创新减糖商业模式的全球云平台而获得欧盟委员会的卓越奖。 她说,瑞典甄简集团的目标是帮助中小企业增加销售额并帮助消费者轻松地找到更加健康的产品。即中小型医疗保健公司的创新理念和智力资本通过甄简集团公司得到保护和资本化,同时,在瑞典和国际上扩张的机会也会增加。达尔格伦深知在没有足够的资本,不失去自己的独立性,承诺和对未来业务发展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梦想有多难。因此,该集团创建了一个新的整体分销和营销系统,通过两个门户网站THiSCOOP.se和THiSLIV.se协调公司自己内部网,电子商务和通信。

自2018年成立以来,该集团已获得瑞典创新部门资助,并与世界领先的食品和IT公司签署协议,以全新的方式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分销和传播健康产品。 达尔格伦说,通过收购在健康和生活方式方面产生强大协同效应的公司,瑞典甄简集团建立了一个可创造长期股东价值的盈利集团。她做过这方面的事情,知道投资者需要什么才能获得资本回报。瑞典甄简集团很自豪能够在健康,创新和财务回报方面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国务院近日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根据《通知》确定的主要目标,“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要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中,要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同时,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此外,大力提升电力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引导自备电厂、传统高载能工业负荷、工商业可中断负荷、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虚拟电厂等参与系统调节,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

  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中,要推动有色金属、钢铁、建材和石化化工四大行业碳达峰。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中,要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中,要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在政策保障方面,《通知》明确,拓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挂牌融资和再融资。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支持传统产业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转型。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

  同时,发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作用,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逐步扩大交易行业范围。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做好与能耗双控制度的衔接。统筹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加强市场机制间的衔接与协调,将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

  据悉,在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1”指近日已经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其与此次印发的《通知》共同构成贯穿碳达峰、碳中和两个阶段的顶层设计。尚未发布的“N”则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能源保障、碳汇能力、财政金融价格政策、标准计量体系、督察考核等保障方案。

编辑 陈雪霏 查正富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言出必行——海外热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海外专家学者认为,白皮书相关表述令人瞩目,中国提出了负责任和务实的减排目标并着力执行,堪称“言出必行”。

  巴西经济学家、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良好生态环境可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更多互动,广泛的民众认同、先进的技术设备等,将支撑这种迈向更高生活质量的飞跃。中国近年来的一系列行动表明,其正致力于创造一个所有国家都能分享和受益的健康世界,多边主义将是主要驱动力之一。“我相信,中国将为改善我们当前乃至子孙后代的生活条件做出重大贡献。”

  文莱资深媒体人、时政观察家贝仁龙表示,在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程度方面,行胜于言,中国一直言行合一、言出必行,不仅在国际舞台给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中国方案,宣布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且全力落实减排承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已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中国领导人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普遍共识。

  贝仁龙说,与中国相比,一些西方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言行不一,制定减排和捐资额目标时“夸下海口”却缺乏后续行动力。在日前举行的东盟峰会上,东盟国家明确呼吁发达国家尽快落实率先大幅减排的目标,并切实兑现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

  美国耶鲁大学气候变化与健康中心研究员陈希对新华社记者说,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倡议,相关表述非常令人瞩目。中国基于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提出了负责任和务实的减排目标;中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具体时间表并着力执行;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全球驱动力,中国大力发展绿色新技术,并向全球其他国家推广这些技术;中美两国应在碳排放问题上携手共进。

  克罗地亚电视台编辑伊瓦娜·约维奇表示:“我们被中国的增长深深吸引,也被中国领导人表达的对环境的关注所吸引。”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气象研究和援助发展中国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在世界气象组织中一直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参与者,也一直在帮助亚洲以及非洲的发展中国家改善其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气候行动高级别倡导者奈杰尔·托平说,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追求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就会形成新型环境保护的多边主义。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在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多边主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引领了许多创新。“后疫情时代,(全球)对新兴和发展中国家有巨大的投资需求。我认为,如何实现绿色国际发展,中国扮演着重要角色。”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办事处主任德钦策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环境议程的重要引领者,在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已将生态文明纳入国家发展政策和宪法,这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可以作为指导全球战略方向的典范。”(参与记者:薛飞、郭爽、玛蒂娜·福斯、李学军、华义、谭晶晶、白林、卞卓丹)

编辑 陈雪霏 查正富

外交部回应台湾地区领导人承认美军驻扎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针对有报道称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承认美军以训练为目的驻扎在台湾,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0月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坚决反对美方同台湾地区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反对美方干涉中国内政。美舰近来多次在台湾海峡“大秀肌肉”、挑衅搅局,向“台独”势力发出严重错误信号,威胁台海地区和平稳定。

  “到底是谁在台湾问题上搞‘胁迫’,国际社会看得很清楚。”汪文斌说,两岸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民进党当局的“谋独”行径,丝毫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铁的事实,撼动不了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

  “凡是数典忘祖、分裂国家的人从来没有好下场。”他说,搞“台独”是死路一条,支持“台独”也是一条不归路。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应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否则必将再次遭到失败。(记者孙楠、董雪)

编辑 陈雪霏 查正富

商务部:中国已完全履行入世承诺关税已降至7.4%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10月28日表示,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与世贸规则对接、开放市场、遵守规则等方面积极努力、践行承诺,目前已完全履行了“入世”承诺,得到世贸组织总干事和绝大多数成员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认可。以关税为例,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由“入世”时的15.3%降至目前的7.4%,低于所有发展中成员,接近发达成员水平。(记者于佳欣)

编辑陈雪霏 查正富

我的家乡-地藏寺

我的家乡–地藏寺 朗诵 陈雪霏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我的家乡叫地藏寺,是一个坐落在辽西大地上的一个富有佛教气息的小村庄。连接地藏寺的还有小寺,火神庙和班吉塔。

从锦州开车一路向西向北,经过翠岩山,氓牛屯,白鳝屯,郭大屯,郭家窝棚,小寺,火神庙之后就到地藏寺了。翠岩山曾经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从锦州来要爬上这个山坡要花很大力气。

记得我们村在1975年响应毛主席周总理要实现机械化的号召购买第一台手扶拖拉机的时候,当时,生产队让我大哥这个学农的高中毕业生来开拖拉机。有一次从锦州回来,他开的手扶拖拉机居然比大55拖拉机上坡还好上,超过了大55. 让人感觉就是小米加步枪对付过了飞机加坦克。道理很简单,手扶拖拉机小,上坡阻力就小,55拖拉机大,上坡阻力大。

这个地方在旧中国时期,花子对儿很多,就是土匪。但是,现在,道路修的很好,上坡也没那么难了。再说了,现在的车也好。过去的路都是土,阴雨天容易打滑儿。

再说氓牛屯。这里曾经是林彪打锦州时的指挥所。因此,这里有红色印记,据说,现在也装修了一个指挥所,供人们参观。说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一点儿也不假。那个时候,打锦州的目标就是只许胜,不许败,因此,战斗十分激烈,连我大姨都出去为士兵们送饭送水,那真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老百姓和子弟兵互相帮助。当然,惨烈的是那里埋葬着无数先烈的白骨。就是挖一个很大的坑,把死去的战士一个一个地扔进去,然后,集体掩埋。一开始,那里叫“万人坑”,后来叫“肉丘坟”,现在叫辽沈战役纪念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的名字都刻在了石碑上,永垂不朽!

从氓牛屯继续向西向北就会来到小寺。顾名思义,一个小temple。在这里就可以看到朝阳寺山。从这里上山非常艰险,立陡立捱的。如果再往前走到火神庙的时候,那简直就象河北平山的某段山峰,必须抬起头向山上望也望不到山头,可谓不识朝阳寺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火神庙,顾名思义,这里香火不断。听说,我爷爷出生以后,就到这里住过一年,以为这里风水好。确实,这里才叫真正的依山傍水。后边是悬崖峭壁的山,山上有很多古树丛林,人们在山脚下居住,就那么几十户姓董的人家。包括我们的中学校长董雨森和我的初三中文老师董右廷。不知道为什么他这辈人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廷。

过了马路就是田地和东小河。这里的柳树成荫,那是因为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们一个班一个班的小学生在那里植树,柳树,杨树都有,一尺长的树苗,挖一尺深的土,浇上水,填上土,后来,那些树都活了。长得很好。那时候还是生产队制度。

后来包产到户了,有人觉得这些公家财产不占白不占,就在夜里砍树,结果被罚的底掉。冤吗?不冤。任何偷盗行为都是犯法的。在瑞典,砍一棵树,要栽两棵树。前些年还说,我们的树砍不完是可持续的。今年说,其实并不乐观,因为树长的没有想象的那么快。砍太容易了,但要等它长大得需要十年。而我们等了四十年,因此,火神庙的柳树看起来伟岸,高大,粗壮,俊美!

我儿时的记忆是:从火神庙出来,沿着刚修的道路,右手边连续有三个祭祀的地方。在半山腰有个圆场,很早以前,至少是公路修好以前,在70年代以前,那里都是有祭祀的地方。我奶奶就是信佛的。逢年过节,她都要吃素,就是吃豆腐,不吃肉。我们一帮小孩子夏天会在这里捉蚂蚱,就是蝗虫。用一个瓶子装满了回家喂鸡。后来,这里承包给了两个农户。

进到地藏寺就到了我家。我家就在村边第一排房子。我小的时候,小寺的人来赶集要经过我们村。从我家旁边的小道儿过。到班吉塔中学上学的走读生会骑着自行车从这里经过。但是,后来,大马路修了,这个小道儿就只有我们自己走。只有从小寺走路来,或者是骑驴来,才走这条路。

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个著名的电影叫《篱笆女人和狗》讲的就是庄稼院的故事。还有《花好月圆》感觉讲述的就是我们家的故事。因为我大哥二哥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结婚的时候,就是那样的场景。

后来我上了大学,每次回到家里,就想到那首歌,“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座山啊,梁还是那道梁”…其实这歌声中也充满了无奈,就是变化太小。

直到工业化开始,那就是房地产市场化以后,道也不是那条道了,因为已经修了三四遍了。在90年代修路的时候,往往偷工减料,拉煤车一压就压出一个坑,很快道路就变形。

到2000年以后,至少是上次修道的时候,据说是公社书记的亲戚修的,这次确实货真价实,感觉没有偷工减料,那条公路嘎嘎新。但是,没有斑马线,没有人行道。人和车都在自己的和谐韵律中行走,我感觉很危险。不过道路真是好道。现在也没有超载的拉煤车了。因为车主当村长了。

2018年我回去的时候,感觉地藏寺将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要搬到山上去住。村子将成为锦凌水库的库区。

但地藏寺依然那么美。因为太阳照常从东山上升起,透过玻璃窗,直接照在我们的炕上。登高望远,地藏寺人眼界更高了。想象中,眼前一片汪洋的锦凌水库,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靓丽风景线啊!想到这里,我也释怀了。

终于这里改天换地了。山也不是那个山了,梁也不是那个梁了。因为山上都住了人了。好在,星星和月亮都还在!

从地藏寺往西南走,路过班吉塔中学,这个培养我母亲,姑姑和我们兄妹六个的中学,也改头换面了。过去是一排排的房子。房子中间有三棵柏树。现在,房子不见了,变成了一幢高楼。操场宽敞了,校园干净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如果是朝圣也是应该从朝阳寺山开始,那里的半山腰有个小庙。如果能爬到山顶,定能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了。在这里也是,登东山可以瞭望我们村庄,登朝阳寺山就可以眺望锦州了。石油六厂的大烟囱曾经是一团火一直在空中燃烧。现在可能没有了。因为燃烧技术都在改善,释放的气体更纯了。

然后,朝圣的结束地应该在班吉塔的塔和庙附近。小庙旁边就是我曾经去过的小学。现在依然在。只是成了幼儿园了。我一年级和五年级的时候都在这里读的。那时候,我们一年级是三个村的学生都在班吉塔中心小学上学。后来为了方便学生,就分开了,每个村子都有小学,不管你们有没有校舍。我们那时候回到地藏寺就在四队的队部上课。五个年级五个班,一个班20多人。我们班22人,16个女生,6个男生。冬天我们把场院当操场。可以跑跳踢球都行。夏天这里就种地了。我们好几次没有教室,就到青年点儿去上课,或者是到树林里上课,搞一些捉谜藏,猜谜语的活动,或者是作数学题。想起来,和瑞典现在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差不多。感觉挺有意思的。

我们不爱听课本,老师就给我们讲故事,讲“大葱,大蒜和土豆”的故事,“五十一个侦察员”和《西游记》的故事。现在想来,整个在地藏寺小学期间的学习,我就记住了这些故事,课本上的东西什么都没记住。只有当老师不用课本,专心致志地讲故事,我们每个人都瞪大眼睛认真听他讲的故事时,我们才真能记住。讲故事的老师是何明远,李景山,还有一个校长。

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班吉塔小学。学校旁边就是这个叫班吉的古塔。古塔昏鸦,真实写照。这里晚上经常有很多乌鸦。有时,据说还有蛇。当时的小庙很破旧。

改革开放20年以后,这里修缮一新,还有了香火。2017年,我和家人回去的时候,看到了香火缭绕。

我想无论山河怎样变化,无论人怎样变化,无论我们的体制怎样变化,地藏寺会永远存在我的心中。因为地藏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前面我还忘说了两个地方。那就是地藏寺的小庙和大井。世代变迁,有时是变好,有时也不一定。在我的印象中,就在生产队时的老村长张国栋家旁边本来是有一棵老树。那棵树不仅仅是怀抱之树,而是一棵几个人才能抱得过来的树。

当我读到莫言的小说中描述的大树,或者是《归心似箭》电影里描述的主人公的父亲被地主绑在大树上让蚊虫叮咬,由于他把蚊虫轰走了而导致父亲再次被新的蚊虫叮咬而死亡,或者是看到《红色娘子军》里边的共产党代表洪常青在大树边被活活烧死的惨烈,我都会在脑中想起地藏寺的那棵大树。那时候,那棵树已经死了,皮都没了,但还是呆了很长时间,那是我们孩子们玩耍的地方。到改革开放以后,就没有了。

村子中间,张国贵老叔家后院有一口大井。大井旁边有一棵大树。那棵树在我印象中是一棵会流血的树。任何时候,如果你拉它一刀,树皮就流出红色的液体。因此,我们都感觉很神秘,谁也不敢轻易地去蹭破那棵树的皮。改革开放以后,那棵树也不见了。大井是否还有,我不知道。

小时候看到的房子都是很高大的。后来在外面看到的高楼大厦多了,才发现原来家乡的小房子是那么低矮。难怪人们拆了也不可惜。因为很多房子实在是太老了。盖的时候也就是糊弄盖的。好的有砖瓦,不好的就是土坯或石头。按理说这样的房子很环保,但是,年久失修也是危险。盖上新房子还是很好的。

现在我也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建筑或者工程在设计的时候都是有个计划的,就是说,如果是千年大计,那就投入的多,就让它持续千年。比如说,故宫,颐和园,中华世纪坛等等。如果是百年大计,就投入百年大计的费用。如果是50年的设计能力,那么也就持续50年左右。

40年弹指一挥间,象我们家的房子,就是用石头和土搭建的。为了能遮风挡雨。因此,1980年盖的房子到2000年就已经破旧不堪了。而2000年盖的房子就有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水准,那就是灰渣顶,水泥面,防雨防风防寒。玻璃窗,日照好。前屋可以住人,后屋变成仓库。宽敞大方,大大改善。

但是,新时代又呼唤我们有新时代的眼光和魄力。那就是要盖节能环保耐用舒适的房子。不但要结实,还要有其他特点,符合要求。这样的房子才可以多投入一些,然后,好好维护,好好保留,让它有价值。

新时代不说我们要脱胎换骨,也要说我们必须认真地活着。而不是走形式主义,干活总是糊弄,一切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有认真地对待生活,生活也才能认真地对待你。梦游一次家乡的充满佛教气息的地方,感觉内心充实了一下,身心放松了一次。

地藏寺本是地藏王呆的地方,自然从这里上山去朝阳寺和班吉塔更近,更方便。古代有个叫刘禹锡的文人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神则灵”。“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小小地藏寺,火神庙,小寺,班吉塔,虽然很小,人很少,却是带着仙气,有着悠久的历史。与古代帝王沾亲带故,为什么,因为据说鸽子洞就是皇帝养马的地方。当然,这都是传说。如果我不传下去,恐怕真的就没人知道这些地方存在的意义了。

这一带的很多人都喜欢大秧歌,到过年的时候,冬天猫冬都会有人组织扭秧歌,很多人鼓点儿一响就能立即扭起来。现在,人们没事干,一年四季,都有人扭。大妈一代人也大有人在!

从这里去东山也可以,东山旁边就是鸽子洞。本来,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以为太阳就是从东山后边出来的。长大以后,我真的登上东山,发现山的后边其实是高原,那里还种着很多庄稼。从后边上山,就完全没有那么陡峭了。这也教会了我辩证思维,一切事物都是有不同的层面。一面是陡峭的,但另一面可能是平缓的。一个时期我们要锻炼意志,一定要爬陡峭的山峰,但是,当你有了一定的智慧以后,你可能就会从背后上山,因为那样会很省力地达到山顶。这就是马克思和牛顿的区别,一个是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一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陆朝天,各走一边!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