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

中国四川“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7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四川省文化旅游厅、雅安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茶和天下”·雅集活动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李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宋秋等百余名中瑞嘉宾出席活动。

崔爱民大使在致辞中说,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也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纽带和桥梁。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道的灵魂是“和”。中国茶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当今,中国人饮茶更注重保健、怡情、文化等功能,赋予茶更多的养生、修身、社交等价值。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产”。崔大使说。

崔大使说,中国现在茶叶已经出口60多个国家。

瑞典旅游局局长苏珊娜在致辞中说,文化是我们身份认同的基础,文化也是旅游的动力。通过支持和宣传我们的文化遗产,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自豪感、认同感和相互理解。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创造并提供了一个让大家相互理解、交流经验的平台。

看过表演和展览之后,苏珊娜说,她对雅安印象深刻,将来一定要到那里去亲眼看一看。

四川省文化旅游厅副厅长宋秋向嘉宾们介绍了四川省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嘉宾们看了四川的宣传片宽与窄,描述了四川的广阔,同时,四川有些巷道也非常窄,反映了四川文化环境的多样性。

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郑胡勇向大家介绍了雅安的文化旅游资源。他说,很早以前,先人在雅安种下了7棵茶树。最早茶是由和尚采摘,用于贡品的。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喝到雅安的茶。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雅安的茶非常好喝。

在活动中间,嘉宾们品茶会友,感觉雅安的茶确实很香,很好喝,很舒服,口感非常好,没有苦味儿。

活动期间,放映了视频《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介绍了雅安茶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制作过程和精美的茶艺。 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茶文化资源丰富,茶文旅产品众多。

四川省雅茶集团营销总监左清元介绍了雅茶的悠久历史和现状。

雅茶控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格力在接受本网记者专访时说,他很高兴能来到北欧,来到瑞典,希望瑞典人能够喜欢雅安茶,让雅安茶走出国门。

中国茶文化国际推广大使,国家高级茶艺师王霏给大家表演了天风十二品茶艺表演。用《采薇》那优美的古典音乐配乐,“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喝上一杯清茶,真仿佛是过着神仙一样的日子。

当王霏为旅游局长和大使献茶的时候,全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原来,茶艺也可以这样优美。

一开始王盼攀表演的倒茶艺术表演结合中国太极和功夫的一些动作,把倒茶的过程也表演的淋漓尽致,让人惊诧不已。

四川省茶文化形象大使王盼攀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川剧变脸表演。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与喝彩。尤其是他与观众的互动,让现场气氛热烈起来。

更有趣的是瑞典京剧演员天木除了表演一段孙悟空以外还和王盼攀一起对阵一小段儿,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也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推介会主题活动结束后,崔大使和苏珊娜等嘉宾还观看了四川秀丽风景和美食文化图片展,有九寨沟的瀑布和海子,就是蓝湖,有采茶,制作茶的工艺,还有四川著名的国宝大熊猫的图片,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华人华侨参加活动后表示,来到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感觉找到了根,找到了家的感觉。能观看祖国亲人来这里的展示和推介,尤其是精彩表演,都感觉万分亲切。

期间,书法展示活动再次受到追捧。丽安娜拿着书法家给她写的“爱”字感觉非常高兴。她说,她看到精彩的表演感觉非常好。她正在学习中文,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到中国去。

四川雅茶品鉴交流活动,“以茶会友”,让嘉宾们沉浸式体验了四川人民日常的生活场景。

参加活动的嘉宾表示中国茶文化丰富多彩,四川的大熊猫萌趣可爱,有机会一定要去中国看熊猫,品茶、品尝美食。

中欧文化协会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2023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4月22日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作为主办方之一,中欧文化协会和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为400多名观众献上了中国年文化大餐,让他们体验了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在致辞中说,中欧文化协会成立于2014年,目的是活跃华人华侨妇女的业余生活,支持民族和文化融合,同时也希望成为中瑞乃至中欧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也是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融合。

中欧文化协会从2018年开始参加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2022年进行了6个小时的线上直播。今年改为线下,与大家面对面交流。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的协调指导下,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的支持下,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的积极合作下和中欧文化协会会员的无私奉献下完成的。除此之外,还要感谢熊猫饭店的大力支持。

陈雪霏说,瑞典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国家,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热爱祖(籍)国中国,我们也爱我们的第二故乡瑞典。我们愿意融入瑞典社会并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也愿意为中瑞乃至中欧文化交流发挥桥梁作用。

驻瑞使馆文化参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蕊早早出席文化之夜活动。

她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是中瑞文化交流的平台,中国文化之夜活动,让更多人体验感受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生活方式和文艺特色,对加深中瑞人民友谊,增进相互了解,很有意义。

文化之夜活动持续6个小时,从晚上6点开始,人们排着长队进入文化中心,体验中国春节的气氛,写春联,写福字,理解福字的意义,把福气带回家。

资深媒体人,英美文学专业人士陈雪霏副教授这样介绍中国文化,她说,中国文化有四大元素,琴棋书画,今天给大家展示的是琴,书法和绘画。中国的福字表示衣食无忧的意思,就是幸福的特征。

体验包饺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品尝中国饺子,了解饺子的来历,中国年的来历,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等等。这个节目吸引了数百名瑞典青年的到来。

就像中国过大年必须看CCTV春晚一样,中国之夜献上了一场现场的春晚。

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20多人的合唱团为大家献上了相逢是一首歌,世界这么多人。

本次演出的节目质量高,颇具特色,有华人太极老师吴春莹表演的太极扇,也有瑞典太极老师汉斯(Hans Landeström)表演的太极。有覃凤乔的古筝表演,也有董家俊的葫芦丝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那悠扬的音乐一下子勾起了人们心中的涟漪。不用任何词汇,就可以表达无尽的感情。

付小芳演唱的《梨花颂》很感人,庄丽,严红梅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依然给人印象深刻。同时,庄丽演唱了瑞典语歌曲,非常地道好听。

杨龙的《眼泪》和他的瑞典语歌曲也非常好听,沁人心脾。中国人可以用瑞典语唱,瑞典人也可以用中文唱。

丹尼尔.罗森(Daniel Rosen)演唱《康定情歌》和一首美妙的瑞典语歌曲。瑞典音乐也非常好听。

瑞典华人京剧昆曲表演艺术家吴江燕是梅派的真传弟子。一个眼神,一个手指都充满了传神之感。她表演的《牡丹亭》片段,让人耳目一新。

经过精心排练,斯京华人旗袍队在周虹带领下表演了斯德哥尔摩之夜的旗袍走秀,让人赏心悦目。

瑞典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女高音歌唱家邹荣美压轴,演唱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反映了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我爱你塞北的雪》正好迎来了瑞典的春暖花开和阳光明媚。晚会由Peter中瑞双语主持,也受到高度评价。

整场演出座无虚席,一直爆满,掌声不断。感觉大家都听懂了,看懂了。音乐无国界,中瑞密切合作,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文化之夜期间还展出了北京大山水女画家李丽的作品,反映了中国高山大川的无穷魅力,气势宏大,给观众留下美好印象。

最后,放映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一部反映中国过去40年一个中国家庭的悲欢离合,该片获得德国金熊奖影帝影后的桂冠。尽管3个小时的时间,许多观众还是坚持看到了午夜12点。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是由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文化局发起,由市内各个文化团体一起参与举办的活动。市政府主要负责协调和宣传,各主办单位自己出钱出力出场地举办活动,前提条件是要让广大市民免费享受文化活动。每年4月这个时候,斯德哥尔摩大街上都是这种紫色的广告。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是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的一部分。

斯德哥尔摩文化之夜活动受到热烈欢迎。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夜晚一直玩儿到半夜,出席各种文化活动。

本次活动也得到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和中欧对话网的大力支持。

2023欢乐春节活动为中瑞观众献上文化大餐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月14日下午1:30,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头大红狮子在飞舞。吸引很多人来观看。进到里边,大堂里已经座无虚席。人们正在等待一场精彩的演出。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瑞典莉拉音乐学院创始人妮娜·芭拉比娜、瑞典文化艺术和教育界人士、华侨华人等约150人出席活动。

崔大使首先向所有来宾致以新春祝福。崔大使表示,今年是“欢乐春节”在瑞典举办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中瑞两国人民在这里相遇相知,结下深厚友谊。两国文化在这里互鉴互赏,展现出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力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崔大使指出,中国春节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浸润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崔大使强调,只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才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崔大使表示,驻瑞典使领馆愿与瑞典各界朋友共同努力,更多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芭拉比娜女士表示,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没有国界,可以直击心灵,很高兴能以音乐形式庆祝中国春节。多年来,我们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延续着传统友谊,保持着密切合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访问中国,与中国音乐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师生开展广泛交流活动。

陈晓主任在致辞中感谢各界朋友对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近200场文化活动。中瑞两国各具特色的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美美与共。文化中心将发挥好应有功能和作用,不断增进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活动中,崔大使代表使馆向莉拉音乐学院赠送了来自山东潍坊的串式老虎风筝。妮娜女士摩挲着这只造型别致、结构精巧、虎虎生威的中国风筝,表示将把它陈列在学校博物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件来自中国的艺术品。

一场整合中瑞文化、东西合璧的精彩文艺演出将活动推向高潮。中瑞两国艺术家的歌声,唱响了对春天的热情期盼。东西方乐器的共鸣,奏出了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旗袍秀的神韵风采,勾勒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场嘉宾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与演员的一颦一笑中,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文艺演出后,意犹未尽的来宾参观了《欢乐春节在内蒙古》图片展,北国风光让身在冰雪天地的瑞典朋友感到亲切,而民俗风情又让大家感到新奇。活动中,文化中心还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软糯油润、甘甜酥脆、满口留香的中式点心,既让瑞典朋友品鉴尝鲜,又使在场华侨华人一解乡愁。

这里将要举办欢乐春节活动。进到里边,大礼堂里已经座无虚席。人们正在等待一场精彩的演出。

演出以吉他手Mikkel Nordso和塔布拉鼓表演者Ole Thell开场。两位老同志的激情和优美的旋律鼓舞了所有的观众。

5岁的小提琴手表演了茉莉花。伴奏是他们的校长。两个小朋友彬彬有礼,给观众们两次鞠躬,赢得了阵阵掌声。还获得了崔大使奖励的大白兔。

男女合唱《万疆》真的给人以享受。两位歌手恰到好处,声音柔美绕梁,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真的,柔美的声音其实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更好听的是夏晶表演的笛子独奏《春到湘江》,把观众带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如醉如痴。

斯德哥尔摩华人旗袍队表演的旗袍秀展示了华人妇女的自信和优雅。

来自Lilla Akademin音乐学习的小朋友表演了一个大琴马林巴琴,类似扬琴,用两个小棒儿敲打。

两位瑞典女生Anna和 Camilla演唱了Eleanor Farjeon和Georg Riedel谱写的歌曲,morning has broken 和Fri som en Fågel。天亮了。自由如鸟。

Anders,吉他,Diana 小提琴,双焱钢琴和Rebecca 女高音,瑞典室内乐队表演了四季,优美流畅,激情欢唱。

最后是杨筱音老师独唱《春风十万里》仿佛把观众带到了暖洋洋的春天里,人们感受着春风佛面,万象更新的感受,白杨飘絮,春草鸟鸣。

精彩的表演之后,人们到楼下欣赏了有关内蒙古人过春节为主题的图片展。然后,大家又品尝了中国小吃。烧麦,春卷,灌汤包等小吃。大大地缓解了华人华侨的乡愁。让瑞典观众也享受了中华文化的大餐。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波兰学院的Marta说,她感觉演出非常好,虽然她不懂汉语,但是,音乐的旋律让她感觉非常舒服。

来自匈牙利的瑞典人夏静也表示来参加这个活动非常开心,她太爱中国文化了。而且她自己也作为中文老师在传播中国文化。

瑞典观众看到这张图片感觉他们开起来似乎与瑞典北部的少数民族萨米人有点儿象。或许都是北极人就都有点儿象吧。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中国潍坊风筝展》和 《美好福建图片展》开幕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9月9日,由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国潍坊风筝展》和《美好福建图片展》隆重开幕。驻瑞典大使崔爱民、驻瑞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及瑞文化、教育、经济等各界人士约80人出席开幕式。

崔大使在致辞中指出,风筝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400多年的历史,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理念,充盈着纯真的童趣,代表着中国人追求平安幸福的愿景,承载着人类共通的美好情感。

崔大使表示,自上世纪50年代中瑞两国建交后,两国文化交流合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中瑞两国有不少相通的文化传统和哲学理念,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陈晓参赞兼主任介绍了两个展览情况,并向参与办展的有关机构表示感谢。

瑞典小朋友和艺术家们为开幕式带来了精彩演出,给这场中国文化活动增添了瑞典文化韵味,博得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

展场中的风筝精致典雅,栩栩如生。集山川人文于一体的福建图片传递出浓厚的人文风情。在场嘉宾兴趣盎然、流连忘返,纷纷表示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类似文化活动。

《中国潍坊风筝展》和《美好福建图片展》将持续到10月31日。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推出

《夏日的色彩——中国·瑞典儿童美术作品联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5月31日,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瑞典 Lilla Akademien音乐学校、瑞典行知学堂、瑞京中文学校等机构共同推出《夏日的色彩——中国·瑞典儿童美术作品联展》。此次线上联展,共有70余名中瑞小朋友参加。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为展览开幕致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在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照片墙和脸书等平台同时上线该展,中国驻瑞使馆也在其推特上推出该展。

    崔爱民大使在开幕致辞中说,中国和瑞典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的小朋友们都一样朝气蓬勃,一样富有想象力和探索心。这些画作自然、纯真、色彩斑斓,充满希望。他希望两国的小朋友们珍惜美好时光,健康成长。

驻瑞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在介绍举办这次展览的初衷时说,“一方面,我们鼓励小朋友们挥舞心爱的画笔,放飞他们对生命、对生活、对世界、对未来的各种奇思妙想,描绘他们心中的世界和梦中的未来;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带动两国小朋友们多多交流,增进了解,播下友谊的种子”。

    记者发现,此次活动水墨、水彩、铅笔、蜡笔画兼而有之,色彩斑斓、佳作连连。

画中的人物、花草、虫鱼都透露出童心童趣;美丽的地球、广阔的太空、奇幻的魔法世界展现了童真童趣;保护环境、世界和平是两国小朋友们共同的心声。

相关链接:更详细内容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Stockholm官网/Website: https://www.cccstockholm.org/
Facebook: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Stockholmhttps://www.facebook.com/China-Cultural-Center-in-Stockholm-110983273921638
Instagram: chinaculturalcenterinstockholmhttps://www.instagram.com/chinaculturalcenterinstockholm/
YouTube: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Stockholm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qOYwuQtyTHC-iMNdfExsw
Tik Tok: cccinstockholmhttps://www.tiktok.com/@cccinstockholm
地址/Address:Västra Trädgårdsgatan 2, Stockholm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汉学家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3月24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会见了勒那特 · 罗德堡、克里斯蒂娜 · 倪格伦等瑞典汉学家,使馆文化参赞陈晓参加。

崔大使感谢大家为中瑞两国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所做工作。表示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各国基于自身不同的文化等具体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人类社会。文化交往是增进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合作,推动国家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瑞两国虽然距离遥远,历史和文化不同,但两国人民相交相知,互有好感,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情,带动各领域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而坚实的互利成果。对于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只要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坚持交流互鉴,就能消弭隔阔,实现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美美与共、共同进步。希望大家传承发展瑞典的汉学研究,广泛而深入地推动中瑞文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构筑增进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不断夯实推进两国各领域合作的基础。欢迎大家疫情后到中国观光旅游,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会汉学家称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认为文化是表达人类情感,承载百姓生活的重要渠道和载体。通过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中瑞之间的共识,推动两国合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表示将继续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交往做出积极努力。

2021 中国旅游文化周–四季新疆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日前推出2021 中国旅游文化周以四季新疆为主题。

新疆人非常自豪地说,新疆人不爱到别的地方去,为什么?因为新疆什么地形地貌都有,什么资源都有,什么水果和蔬菜都有。新疆的哈密瓜,大西瓜,甜瓜,大枣,库尔勒的香梨等等,都是精品健康绿色食品。新疆的地形地貌一年四季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景。因此,当我们以为新疆大雪封山的时候,其实那里正好适合滑雪。当我们觉得那里春暖花开的时候,在吐鲁番已经很热了。喀纳斯的湖水又绿又蓝,又白,不同时间,不同角度都有不同的景色。

要想看到更多新疆的美景,就点击下面的链接,看看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推出的新疆四季美景吧!

https://mp.weixin.qq.com/s/k03KUbgh_EbD5yuQt6lcPg

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线上文化周盛大启幕 Opening of Mid-Autumn Festival Cultural Week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同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国古老的文化给人留下很多令人惆怅的诗句!只因那时交通不发达,通信不方便。现在便捷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鉴于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我们还不能畅快地聚会。不过,斯德哥尔摩文化中心为大家准备了一顿线上中国文化大餐!

前言

Foreword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古老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人类对团圆和睦、美好生活的愿景。2020年9月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承办的大型品牌活动“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线上文化周盛大启幕,为瑞典朋友们呈现一出异彩纷呈的线上庆典。Mid-Autumn Festival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representing people’s wishes for a harmonious and prosperous life. Today, online event “Mid-Autumn Festival: A Moonmoment to Remember” hosted by the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China’s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ink Entities and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Stockholm is launched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and present a colorful series of online shows to Swedish friends.

本次活动将围绕中秋传承、中秋文化、中秋与当代中国、游在中秋、娱赏中秋五个主题展开,形式包括虚拟展览、线上音乐会、短视频、在线直播、微课堂教学、体验互动和公众参与等多种类型,展现人民和谐共处、期盼人类健康幸福的美好愿景。

The event centers on inheritance of Mid-Autumn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culture, contemporary China and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ravel and leisure during the festival, displaying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including online exhibitions and concerts, short video display, streaming and mini training classes, etc., to reveal people’s wishes for harmonious coexistence and healthy and happy life.

此次中秋节线上文化周将持续至10月5日,敬请大家关注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Facebook和Tik Tok。让我们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站在同一个星球,望向同一轮明月,讲述心中的故事。我们诚邀您一起度过一个多彩的中秋节!

“Mid-Autumn Festival: A Moonmoment to Remember” Online Cultural Week will last till October 5, building a channel that transcends time, space and national boundaries, enabling us to stand on the same planet and tell our stories under the same bright full moon. We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follow our official websit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Facebook page and Tik Tok to enjoy a colorful Mid-Autumn Festival!

”天涯共此时——中秋节“

线上文化周主题宣传片

“Mid-Autumn Festival: A Moonmoment to Remember” Online Cultural Week

”天涯共此时“中秋文化周

主题虚拟展

Virtual Exhibition: All About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是丰收的季节,硕果累累是大自然对辛勤劳作的回报。中秋有饱满的圆月,银色月光寄托人们对家庭团聚的情思。中秋是自然的定格与循环,诠释着古人“天人合一”理念。中秋节,这是一个祈盼人间万般圆满的美好节日。
Mid-autumn is the harvest season, and abundant crops are nature’s reward for a year’s hard work. The Mid-Autumn Festival, with its iconic full moon, embodies people’s longing for family reunion. Mid-Autumn Festival is part of the annual cycle, illustrating the concept of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from ancient China, a celebration of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

“天涯共此时”中秋文化周主题虚拟展在一只小玉兔的带领下,通过“邂逅中秋”“中秋习俗掠影”“学在中秋”等内容版块,采用虚拟三维沉浸式展览方式,通过声、影、图、游戏、动画等载体,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体验特色民俗风情,感受中秋文化的丰富多彩,解读中秋团圆和睦的文化内涵。

Guided by a fluffy moon bunny, the virtual exhibition goes through various sections including “Encounte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Customs” and “More to learn abou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Using virtual 3D immersive displays to integrate audiovisual content, games and animation, the exhibit introduces the origin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olk culture and the time-honored values of family and harmony.

中秋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同一轮明月下,我们同呼吸,人类共命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Mid-Autumn Festival is originated in China, but is celebrated around the world. We share the moon, the earth and human civilization itself. We wish each other a long and happy life to share the beautiful moonlight, even though we may be miles apart.

展厅入口 Entrance of the Virtual Exhibition:

http://exhibition-mid-autumn.chinaculture.org

或扫描二维码 or scan the QR code

艺绽东方 音乐会

Variety Show: The Oriental Beauty in Blossom

“艺绽东方”音乐会由中国东方歌舞团的优秀艺术家演绎,萃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节目以“月”为主线,融入别具古典韵味的仿古建筑场景,描绘出一幅“月圆人团圆”“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图景,让观众们在天长地久的人间真情中,感受到一份跨越时空的美好祝愿。

The variety show The Oriental Beauty in Blossom is performed  by artists from China Oriental Song and Dance Troupe. Centered on the theme of “moon”, the stage recreates classic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a mesmerizing festive atmosphere. Audiences are able to connect with the heartwarming emotions and receive the good wishes transcending time and space.

节目单 / Programme

  • 舞蹈《茉莉花开》

Dance:Blossoming Jasmine

编导:周莉亚、刘翠Scenarists: Zhou Liya and Liu Cui

表演:王海田、于洋、袁嘉莹、路诗瑶 等Performers: Wang Haitian, Yu Yang, Yuan Jiaying, and Lu Shiyao et al.
在浓郁江南气息的旋律中,以灵动的精美展现中国符号,摇曳生姿、翩然而至。In the rhythm with the strong style of the Riverside towns in South China, it shows Chinese symbols with flexible exquisiteness. They are so charming and comes with lightness.

  • 舞蹈《子鼠追日》

DanceThe Rats Fight and Frolic编导:陈锐Scenarist: Chen Rui表演:赵幸龙、张峻赫、何仲达、丁太聪、肖金宇Performers: Zhao Xinglong, Zhang Junhe, He Zhongda, Ding Taicong and Xiao Jinyu
五鼠相争,嬉笑怒骂,百态众生。演透世间万象,一笑尽释前尘。Five rat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making fun with different forms. They perform different phenomena in the world and forget the past with smiles. 

  • 器乐演奏《日月筝鸣》

Instrumental music performance The Sing of the Sun and Moon by Guzheng作曲:邓翊群Composer: Deng Yiqun编配:曲大卫Orchestrator: Qu Dawei古筝:赵洁楠Guzheng: Zhao Jienan钢琴:曲大卫Piano: Qu Dawei打击乐:陈崴Percussion music: Chen Wei曲目以民乐的铿锵演奏传递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铁血柔情。The track shows tenderness of determined people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through the powerful performance of folk music. 

  • 戏曲舞蹈《风华百代》

Opera dance Elegance of Peking Opera编导:刘翠、李冬子、滕宇Scenarists: Liu Cui, Li Dongzi and Teng Yu男旦:孙根The male Dan: Sun Gen大武生:文畅Martial role: Wen Chang表演:龚莹、程笑园、韩旭、王紫晨 等Performers: Gong Ying, Cheng Xiaoyuan, Han Xu, and Wang Zichen et al. 戏曲传统的男旦演绎雍容,华贵,端庄,典雅,似牡丹吐蕊之繁茂,如霓裳羽衣之华美!The woman’s character(a male in female disguise) in traditional opera is elegant, luxury, dignified, and graceful. It is as luxuriant as stamens of peonies and it is as magnificent as rainbow-colored and feathered costumes! 

月出Moonrise

  • 舞蹈《卯兔邀月》

Dance:The Rabbit Invites the Moon编导:刘翠Scenarist: Liu Cui表演:王晶、孙鹏、王祖鹏、何仲达Performers: Wang Jing, Sun Peng, Wang Zupeng, and He Zhongda 卯兔邀月,月上影翩跹,月下意缠绵。一花一叶一堂春,一生一世一双人。The rabbits invite the moon with the light shadow and lingering below the moon. The flower and the leaf decorate the hall in spring, we shall accompany each other through this life.  

  • 魔术《欢天喜地》

Magic: Be Extremely Delighted编导:曲蕾Scenarist: Qu Lei表演:曲蕾、崔嵘崴Performers: Qu Lei and Cui Rongwei 在巧妙的变化中,将最中国的服饰、色彩与中秋的情思,串联起一幅月圆人团圆的美好图景。In the skillful changes, the costumes with the Chinese style, colors and affections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link together to create a beautiful scene of family reunion under the full moon. 

  • 舞蹈《酉鸡出尘》

Dance:The Rooster Reincarnates编导:刘翠Scenarist: Liu Cui表演:孟庆旸Performer: Meng Qingyang 酉鸡傲立,风姿卓然!啼鸣于天下,唤醒东方灿烂!接引祥瑞普降,举世惊叹!The rooster stands proudly with the magical charm! It crows to arouse brilliance of the orient! It guides the arrival of auspicious sign and makes the world feel amazing! 
月升Moon lifting

  • 舞蹈《把酒问青天》

 Dance Raising the Wine Cup and Ask the Blue Sky编导:何利山Scenarist: He Lishan表演:孙根、张翰、阿尔曼、王校渲 等Performers: Sun Gen, Zhang Han, Arman and Wang Xiaoxuan et al. 源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水墨元素的古典舞蹈,传递举杯邀明月的情思。It comes from the Prelude to Water Melody of Su Shi, a ci poet in the Song Dynasty. With the classical dance of Chinese ink painting elements, it transfers the affection of inviting the moon with drinks. 

  • 歌曲《月朦胧 鸟朦胧》

SongThe Moon & Birds in Haziness作词:琼瑶Lyricist: Qiong Yao作曲:古月Composer: Gu Yue演唱:徐晶晶Performer: Xu Jingjing 月朦胧鸟朦胧   萤火照夜空The moon & birds in hazinessGlowworms lighten the night sky.山朦胧树朦胧   秋虫在呢哝The mountains & birds in hazinessAutumn insects are whispering.花朦胧夜朦胧    晚风叩帘胧Flowers & night in hazinessNight breeze knocks at the curtain.灯朦胧人朦胧    但愿同入梦Lamps & people in hazinessIt hopes to fall asleep together. 

  • 舞蹈《佳韵天香》

Dance National Beauty and Heavenly Fragrance编导:刘翠Scenarist: Liu Cui表演:孟庆旸、管洁、单羽、闫凤瑜、王一婷 等Performers: Meng Qingyang, Guan Jie, Shan Yu, Yan Fengyu and Wang Yiting et al. 全景式还原《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人物,再现一幅雍容华贵的盛唐画卷。The program restores the image of the maidens in the Portrait of a Flower-wearing Maid in a panoramic way,revealing the magnificent and luxury scenery of the flourishing Tang Dynasty. 

  • 弦乐六重奏《花好月圆》

String music sextet Elixir of Love演奏:中国交响乐团Performer:  China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欢快轻盈的旋律表现月下花丛中轻歌曼舞的幸福场景,传递人间圆满的美好祝愿。The cheerful and light rhythm shows the happy scene of light dance in flowers below the moon, expressing the best wish of successfulness of the mortal world. 
月圆Full moon

  • 打击乐与舞蹈《万马奔腾》

Percussion music and danceThe Horses Gallop in the Clouds编导:沈晨Scenarist: Shen Chen表演:曾明、陈锐、孙根、杨一鹏、崔嶸巍、肖金宇、丁太聪、庞冠宇 等Performers: Zeng Ming, Chen Rui, Sun Gen, Yang Yipeng, Cui Rongwei, Xiao Jinyu, Ding Taicong, and Pang Guanyu et al. 旭日东升,万马奔腾!马蹄激荡、马首昂扬,越过重峦,追风逐日,驰骋九霄云海!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the horses gallop! Heads held high and hooves beating against the ground, they cross the mountains, as if chasing the wind, the sun and the clouds!

出  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Presented by: China Oriental Performing Arts Group Co.,Ltd演  出:中国东方歌舞团Performer: China Oriental Song and Dance Troupe出品人:景小勇Producer: Jing Xiaoyong总监制:高  艾Senior producer: Gao Ai监  制:史自文、陈新华、刘鹏、何利山Supervisors: Shi Ziwen, Chen Xinhua, Liu Peng and He Lishan导  演:刘翠、刘鑫Directors: Liu Cui and Liu Xin文学撰稿:徐珺蕊Copywriter: Xun Junrui英文翻译:Translator(English): Wang Chengze摄制、后期制作: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舞美中心影视组Camera crew and post-production: Film & TV Group of Stage Art Center in China Oriental Performing Arts Group拍摄场地:东苑戏楼Site: Dongyuan Theatrical Stage鸣  谢:龙泽五洲国际文化投资(北京)有限责任公司Acknowledgement: Longze Wuzhou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nvestment (Beijing) Co., Ltd.


中心官网/Website: 
https://www.cccstockholm.org/
Facebook: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Stockholmhttps://www.facebook.com/China-Cultural-Center-in-Stockholm-110983273921638
Tik Tok: cccinstockholmhttps://www.tiktok.com/@cccinstockholm
地址/Address:Västra Trädgårdsgatan 2, Stockholm

Read more

时间滴酒 从Mojito到Mjöd — 瑞典特色饮品大盘点 | Typical Swedish Beverages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网站,周杰伦,华语流行乐坛的“周天王”,一个代表着80、90后青春年华的名字。听着他的歌,从青涩少年慢慢长大,他总是能精准看透你的心情,唱出你的心事。在距离第一张专辑20周年的时候,一首《Mojito》横空出世,再次以其中西融合的多元音乐风格火遍全网。轻快、动感、热情的旋律,洋溢着拉美浓郁的异域风情,唱着“甜得过头”的小心思,让人不自觉弯起嘴角,勾起美好的年少回忆。

Jay Chou, one of the most iconic Chinese pop music artists for the post-80s and 90s generations. His music can always pinpoint and reflect your emotions and thoughts. On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his first album, he released a single Mojito that went viral on the internet with his typical music style featuring an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elements. The relaxed and dynamic melodies showing rich Latin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weet lyrics expressing love remind you of the beautiful memories in the youth.

《Mojito》上线后迅速掀起一股“Mojito热”,大家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酒吧、咖啡厅的浅酌照,或是精致不输专业调酒师的自制鸡尾酒,让Mojito发源地古巴哈瓦也登上更多人的旅行清单。感受过激情热烈的拉美风情,那在地球的另一端,凛冽的北欧大陆,又能酿出一杯怎样的酒呢?

After the single was released on June 12, a wave of “Mojito fever” started spreading online as people were sharing photos of sipping mojito in the bars, cafes or equally exquisite homemade cocktails on social media. Havana, Cuba, home of mojito, made the travel lists of more people. Whil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planet, on the vast land of Northern Europe, what drinks are brewed here?

 Tina Stafrén/imagebank.sweden.se
自史前时代以来,谷物就是斯堪的纳维亚最重要的食物来源,烹饪方式也多种多样:煮粥、烤面包、作为配料制成其他食物,或是发酵酿成啤酒。经过漫长的发展,许多饮品的传统却几乎未曾改变:mjöd蜂蜜酒、麦芽啤酒、圣诞葡萄汁julmust以及谷物或马铃薯酿成的烈酒schnapps等等。
Since prehistoric time, cereals have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food in Scandinavia and there were many ways of using it – boil to porridge, bake bread, as ingredients in other foods and of course, ferment it to make beer. The beverages have been developing for a long time, though many have remained almost the same; mjöd made of honey, beer and julmust from malt, schnapps from grain or potatoes, etc. 

  Mjöd 蜂蜜酒  

电影《贝奥武夫》(2007)剧照 From Movie Beowulf (2007)

蜂蜜酒是由蜂蜜加水稀释后发酵而成,可加入草药、水果、谷物或香料调出不同口味,也是维京人的最爱。长篇史诗《贝奥武夫》中,瑞典南部耶阿特部族英雄贝奥武夫协助古丹麦人打败了怪兽格伦戴尔,而古丹麦国王举行宴会畅饮蜂蜜酒的大厅即名为“蜜酒厅”(mead hall)。蜂蜜酒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始见于西周公元前780年周幽王宫宴中,盛行于唐宋,《本草纲目》中引证药王孙思邈曾用蜂蜜酒治疗风疹等疾病。

Image by Meritt Thomas
Mjöd, or mead in English, is an alcoholic beverage made by fermenting honey, water and yeast, the Vikings’ favorite. Different herbs, fruits, grains or spices can be added to create various flavors. In the epic poem Beowulf, the hero of Geats, a tribe in modern southern Sweden, aided the king of the Danes to defeat monster Grendel. The place where they held feasts and drank mjöd were called “mead hall”. In China, records of mead can date back to BC 780 during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the emperor’s banquets. It was popular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 as recorded in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by Li Shizhen in the Ming dynasty, Sun Simiao, the King of Medicine in China, used mead to treat diseases such as rubella.

  Punsch 潘趣酒  

Diki-Diki – www.kronanpunsch.com
1733年1月,瑞典东印度公司在印尼爪哇岛上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偶然发现了巴达维亚亚力酒,一种甘蔗汁液酿成的朗姆酒。为了度过返回哥德堡的漫漫旅途,调制出了瑞典潘趣酒,并成为传承至今的传统饮品。瑞典潘趣酒由烈酒(巴达维亚亚力酒)、糖、柑橘类/酸性葡萄酒、香料/茶和水制成。一杯温热的潘趣酒,配上碗豆汤,是周四晚餐的传统搭配。今天,人们也经常以瑞典潘趣酒庆祝许多特殊场合。

 Doctor’s Cocktail –  www.kronanpunsch.com

In January 1733, sailors of the 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 found Batavia Arrack, a double pot-stilled “rum” based on sugarcane molasses on an unplanned stop in Batavia (now Jakarta) on the Island of Java, Indonesia. For the long sail back to Gothenburg, “punch” was created, and so was the tradition of Swedish Punsch. Punsch consists of spirit (Batavia Arrack), sugar, citrus/acidic wine, spice/tea and water. A glass of warm punsch with ärtsoppa—pea and ham soup—was a common Thursday-night tradition;even today, special occasions are frequently toasted with punsch.

  Glögg 热葡萄酒  

Emelie Asplund/imagebank.sweden.se
Glögg,一种调有香料的热葡萄酒,搭配姜饼,为寒冷冬日增添一缕温暖。作为瑞典圣诞期间的热门饮品,glögg一般由红酒、糖、肉桂、小豆蔻、姜、丁香等香料制成,有时还会加入伏特加或白兰地等烈酒,也可制成无酒精的饮料。人们可以购买杯装或瓶装的成品,也可用配好的香料包自制,或者完全自行制作。在瑞典,人们基本只在圣诞期间享用glögg,别忘了加入葡萄干和脱皮杏仁哦~

Helena Wahlman/imagebank.sweden.se
Glögg, or mulled wine, is a warm beverage best enjoyed during the cold weeks leading up to Christmas. It tastes even better if you drink it with gingerbread snaps. As a popular feature at Swedish outdoors Christmas fairs, glögg is usually made of red wine, sugar, spices such as cinnamon, cardamom, ginger, cloves, and optionally also stronger spirits such as vodka or brandy. There are non-alcoholic versions as well. Glögg can be bought ready-made in cups or bottles, or made from prepared spice packages, or from scratch. In Sweden, this is a beverage consumed almost exclusively du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 usually with raisins and blanched almonds added.

  Schnapps烈酒  

Tina Stafrén/imagebank.sweden.se瑞典蒸馏制作schnapps烈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世纪晚期。最初用于药物治疗,之后,会在酒中加入草药和香料,更加有益于健康。到了17世纪,schnapps日益大众化,并成为瑞典人的传统饮品。至今,在瑞典人的圣诞和仲夏节餐桌上,仍然会提供鲱鱼、面包、奶酪和调入茴芹、茴香或枯茗等香料的schnapps烈酒,更不能少了传统的祝酒歌。

小龙虾派对 Crayfish Party – Tina Stafrén/imagebank.sweden.se
Schnapps has been distilled in Sweden since the late 1400s. It was first used as a medication and herbs and spices were added to increase the salutary effects. Schnapps became more commonplace in the 1600s and has been a part of Swedish culinary traditions. Still the Swedish people commence both Christmas and Midsummer feast with herring, bread, cheese and schnapps spiced mostly with anise, fennel or cumin, followed by traditional drinking songs. 

  Malt Beer 麦芽啤酒  

Janus Langhorn/imagebank.sweden.se

瑞典著名食品专家理查德·泰尔斯特罗姆说,制作烈性啤酒需要六倍多的麦芽和谷物,因此,只有在宴会场合才会饮用:丰收啤酒slåtteröl、葬礼啤酒gravöl、受洗啤酒barnsöl,以及最重要的圣诞啤酒julöl。人们日常饮用低度啤酒svagdricka,当然也是庆祝圣诞的好选择。

Image by Pasi Mämmelä
According to the famous Swedish food researcher Richard Tellström, it requires six times more malt and therefore cereals to make strong beer, so it is only used at feasts; slåtteröl (harvest beer), gravöl (funeral beer), barnsöl (baptizing beer) and most importantly, julöl (Christmas beer). Svagdricka (weak beer) is served for daily use and is still common at Christmas. 
  Julmust 圣诞葡萄汁  

Image by Aurelie Luylier
Must葡萄汁是瑞典节庆宴会中最常出现的非酒精饮料,由麦芽、啤酒花及多种香料酿制而成。上世纪初,瑞典圣诞特饮julmust面世,成为啤酒和schnapps烈酒的替代品。在其他节日期间,也会看到must的身影,比如复活节时的påskmust和仲夏节前后的sommarmust。
Must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on alcoholic malt beverages for feasts in Sweden, made of malt, hop and a variety of spices. And julmust (Christmas must) was launched in the beginning of last century as an alternative to beer and schnapps. It is called påskmust during Easter and sommarmust around Midsummer.

Tina Stafrén/imagebank.sweden.se
在这片寒冷的土地,饮酒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大量本可制成食物的土豆和谷物被酿成了酒类。19世纪初,瑞典建立了首个规范适量饮酒的组织。1914年,酒类实行定量配给制,直至1955年被废除,并成立了国营酒类商店Systembolaget。尽管瑞典法定饮酒年龄为18岁,但是必须年满21岁才可以在Systembolaget消费。
Drinking is wide spread in these cold latitudes and large quantities of potatoes and cereals that could have been used as food are distilled in almost every househol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first organization for moderate drinking was created. A little later, in 1914, rationing was imposed which lasted until 1955, when Systembolaget was founded as a part of the sobriety movement, a special shop only for alcoholic beverages which had limited opening hours and only sold to people over 21 years old. 

烈酒博物馆 Museum of Spirits – Tina Stafrén/imagebank.sweden.se
即使在地中海葡萄酒文化的强烈影响下,瑞典的酒文化依然有其独树一帜的魅力。从产于瑞典南部并风靡全球的绝对伏特加(Absolut Vodka),到继承与创新并存的本土酿酒厂,将古老的传统不断传承发展。
Even with strong influences from the Mediterranean wine culture, many smaller local breweries are arising with both traditional old recipes and newer creations besides the world famous Absolut Vodka manufactured in southern Sweden. So the deep rooted traditions continue to develop.

Skål / Cheers / 干杯!- Janus Langhorn/imagebank.sweden.se

参考资料/Sources:

https://www.livetsgoda.se

https://folkofolk.se/

http://www.systembolagethistoria.se/

Hem
https://norse-mythology.net/
https://imagebank.sweden.se/

Richard Tellström (food researcher)


中心官网/Website: 

Facebook: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Stockholm

https://www.facebook.com/China-Cultural-Center-in-Stockholm-110983273921638

Tik Tok: cccinstockholm

https://www.tiktok.com/@cccinstockholm

地址/Address:

Västra Trädgårdsgatan 2, Stockholm

今日头条: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第二期古琴培训班圆满结束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11月29日晚,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第二期古琴培训班提高班最后一次上课,标志着本期培训圆满结束。零基础班和初级班都在此前已经结束。

在提高班的课堂上,古琴传承人邓红教授耐心地教授大家《阳关三叠》琴曲。同时,儒雅的宋老师也给大家介绍了《阳关三叠》的七段曲目。原来,这都是古琴大师王迪先生收集定稿的有词的古琴曲。王迪的作品《弦歌雅韵》收录了经王先生整理定谱的100首琴歌,是研究中国古琴表现方式的重要资料,为古代音乐文化遗产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迪师承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尽得心传,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会副会长。1956年参加查阜西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辗转全国各地,对古琴资料及亲人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访问,深感古琴之衰落尤以琴歌为甚,遂决心致力于琴歌发掘、整理和研究。1983年出版《琴歌》一书,收录琴歌五十余首,在海内外琴界影响广泛。

经多年辛劳,王迪先生陆续从《浙音释字琴谱》、《风宣玄品》等二十余种历代流传较广的琴谱中发掘整理出琴歌百余首。在此过程中,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在1961年到中国北大学习汉语时访问了古琴研究院,从此爱上古琴并师从王迪先生。后来,林西莉把她的经历写成一本书就叫《琴》,该书在瑞典获得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奖,使得琴的知识在瑞典得以传播。她还组织音乐会请邓红和陈莎莎一起来瑞典进行琴箫巡回演出,曾在瑞典汉学界引起很大反响。

邓红教授说,练习古琴曲时如果能唱出来,也比较容易练习,要比没有歌词的曲子好学。她那耐心细致的教学法,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古琴培训班,也可以说在瑞典又掀起了一股学习古琴的热潮。本次培训不仅吸引了华人华侨,还有瑞典男生来学习听课。先后有50人前来参加培训。

邓红教授弹唱《阳关三叠》

今年的古琴培训从11月18日开始,零基础还是练习的《沧海一声笑》,初级班练习了《酒狂》,提高班练习了《阳关三叠》。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很快培训就结束了,学员们都对文化中心组织学习古琴表示感谢,对邓红教授的培训表示感谢,希望明年能够再继续。邓红教授表示相信大家可以继续练习,坚持下去,以琴会友,陶冶情操。

古琴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著名的古琴曲《流水》和新疆的木卡姆音乐都曾经登月。著名古琴曲《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都是令人陶醉的曲目。高山流水觅知音更是传为佳话。

去年,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为全球首家中心举办古琴培训班,今年是第二次,为传播中国古典民乐开了先河,也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非常受欢迎。

相关链接:

今日头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国际巡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国际巡展11月29日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瑞典对外贸易大臣的国务秘书尼尔松和爱立信副总裁等出席了开幕式。

桂从友大使在致辞中说,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5000年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与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和人民的交流合作。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并且与世界各国持续不断分享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红利。

  为了帮助世界各国更加客观全面准确认识中国,更好地抓住中国机遇,我们专门主办了此次国际巡展。本次图片展包括“中国人民站起来”、“改革开放春风里”、“砥砺奋进新时代”三个部分,通过160多幅珍贵而鲜活的图片,展示了新中国70年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的细微变化和巨大成就,完整再现了中国人的生活记忆,串联出整个时代发展变迁的脉络历程。相信图片展会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切实感受中国人民愿与世界人民携手,推动构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创建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景。

  开幕式由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主持。

桂大使向瑞典外交部外贸大臣国务秘书尼尔森介绍图片展的内容

嘉宾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高度赞赏。葡萄牙驻瑞典大使表示,他对这次图片展印象深刻,通过图片展了解到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非常迅速。

爱立信副总裁佩尔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看了所有图片,通过图片可以了解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坚实脚步。爱立信中国分公司顾问波尔克说,他1986年就到过中国,并到中国很多省市去考察工作,图片真实反映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

Karlskoga市长托尼.凌说,图片展非常好,真实客观反映了中国的发展,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真是举世瞩目。

中国驻瑞典使馆经商处参赞韩晓东及近百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图片展将持续两个星期,到下月中旬结束。

图文 陈雪霏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华彩书香—当代中瑞书籍设计艺术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9月18日,《华彩书香—当代中瑞书籍设计艺术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驻瑞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和瑞书籍设计艺术家、出版商、文化艺术界专业人士以及华人华侨等150余人出席开幕式。

桂从友大使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大批中国设计师在广泛学习世界先进理念的过程中努力寻找自己文化的表现形式,从而创造出了既有全球化特征的设计语言,又蕴含中华传统元素的优秀设计作品。瑞典艺术家对如何从书籍材质、封面设计、装帧、开本、色彩表现图书内涵有着独特的见解。中瑞两国图书设计交流互鉴大有可为。

陈晓主任在致辞中说,书籍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人们获取知识和快乐的源泉,书籍设计艺术综合了审美和专业技能。通过交流和借鉴,可进一步激发两国艺术家的灵感,共同促进两国在该领域的发展。

此次书籍设计艺术展汇聚了中瑞两国顶尖的书籍设计艺术作品,所展出的220件作品来自于中国和瑞典的101位优秀图书设计师,为“中国最美的书”或“瑞典书籍艺术”年度比赛获奖作品。在为期一个月的展览中,观众可以通过视觉、触觉近距离感知书籍之美。

展览举办期间,吕敬人、格力格·尼尔森等中瑞两国图书设计大师还将通过论坛与工作坊等方式,对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发展与趋向展开探讨,就如何将现代技术、审美观念等元素从不同的角度融入书籍设计艺术中进行对话。这样的思想碰撞,将推动书籍设计艺术实现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进一步统一与升华。

此次展览得到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委员会、瑞典乌尔玛亚公司(Ulmaja&Co)、瑞典艺术资助委员会和北极纸业的大力支持,受到《每日新闻报》、瑞典电视台(SVT)等瑞典媒体广泛关注。展览的成功举办为世界了解中国优秀图书设计和优秀设计师提供了平台,为中瑞两国在该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创造了机会。

本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到10月18日结束。

今日头条: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秋音乐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14日晚,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张灯结彩庆祝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心内宾朋满座,中瑞观众座无虚席,期待着一场精美的中秋音乐会。

待到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大使夫人宋景丽落座以后,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致开幕词。

她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说,中秋是团圆的日子,是庆祝丰收的日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天新老朋友相聚,共庆中秋,必定能够增进新老朋友在这里相聚,共庆中秋,必定能够增进了解,收获友谊。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幸福美满,万事如意。

中秋晚会由斯德哥尔摩大学亚洲、中东、土耳其研究系教授克里斯提娜.涅珂玲女士用瑞典语主持并用瑞典语朗读了瑞典人翻译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让在场的瑞典观众用自己的母语欣赏了中国诗词。

来自香港的艺术家黄肇敏与傅贝怡的PipaRimba组合,用琵琶和马林巴琴为大家奉上了中西合璧的曲目:有轻柔的《月亮代表我的心》,也有旋律欢快的伊比利亚舞曲《自由探戈》,浓浓西域风情的新疆民歌《送我一支玫瑰花》和北欧风味的芬兰乐曲《伊娃的波尔卡》,还有古典恢弘的贝多芬的奏鸣曲与帕格尼尼的小提琴随想曲。她们的演奏或高亢嘹亮,或悠扬婉转,或低沉浑厚,现场嘉宾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笛师陈雨潇

为了庆祝中秋,展示中国文化。此次音乐会特地邀请旅居瑞典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吴江燕、肖向平两位戏曲大师为观众献上京剧《贵妃醉酒》,昆曲 《牡丹亭·惊梦》选段。两位艺术大师行腔优美,缠绵婉转、柔漫悠远,举手投足、明眸流转、裙裾飞扬,将良辰美景与才子佳人演绎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两种风格的演出交相辉映,真是象朋友圈里表述的为中瑞观众送上了精美的艺术大餐。《贵妃醉酒》的演出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这种近距离的欣赏对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机会。

演出结束后现场嘉宾来到二楼露台,举杯邀月,把酒言欢,品尝美食,畅叙友谊。

大使夫人宋景丽和文化参赞陈晓与艺术家们合影留念

涅珂玲女士表示,自己从事中国研究四十年,这次能够在家乡与中国朋友共庆中秋,感到非常荣幸。瑞典嘉宾通过欣赏音乐,观看表演,品尝月饼,一起品味中秋这个最富中国诗情画意文化意境的传统节日,切实感受到“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中秋文化,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在场华人华侨纷纷表示,每逢佳节倍思亲,感谢中国文化中心给他们来带的精彩活动,让他们在异国他乡也感受到祖国的温暖。一场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的文艺活动,既让在瑞华人华侨一解乡愁,又让瑞典民众感受到中华文化重视亲情、友情的深厚内涵。

活动接近尾声,不少观众激动地在文化中心的明月下与艺术家们合影留恋,相约再聚。

相关信息:京剧爱好者和戏迷们可以在9月21日和23日再次观看演出。

今日头条:中瑞文学论坛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4日,中瑞文学论坛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行,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瑞典作家协会主席阿德流斯和中国作协副主席钱小芊出席论坛并讲话。

论坛首先由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使馆文化参赞浦正东介绍嘉宾。

桂从友大使首先发表讲话说,文学是全球性语言。文学讨论实际上就是讨论生活和社会,是相互了解的最佳方式。近年来,中瑞文学交流非常活跃。尤其是作家交流很频繁。今天的论坛标志着两国文学交流与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的开始。我相信两国人民的经一步交流与合作将得到加强,我们的心会彼此更近。

古纳尔.阿德流斯,瑞典作家协会主席说,今年上半年瑞典作家代表团到中国进行了访问。这次中国作家来访是对上次访问的回访。双方的交流对增进相互了解非常有好处。

中国作协副主席钱小芊说,中瑞两国的文学交流源远流长。两国作家经常往来,两国文学作品互译逐渐增多。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红楼梦》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及莫言等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在瑞典受到读者喜爱,而瑞典著名诗人特朗斯特罗母的诗歌,林格伦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及《马丁.贝克》系列侦探小说在中国也拥有广泛的读者。上个月,瑞典书籍《植物志》作为瑞典最美的书亮相上海国际书展,引起中国读者们的兴趣。正如瑞典著名汉学家马悦然先生所言,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我想借此补充一句,世界文学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彼此不断增进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他说,中国作家协会1949年成立以来,已经由46个团体会员和11236位个人会员。每年出版文学类图书五万种,其中长篇小说五千部。这十多年来,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每年原创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5亿。已经与世界50多个国家签订了相互翻译对方经典作品的协定。中国积极开展对外文学交流合作,通过中外文学论坛,研讨会,国际写作计划等形式,不断增进与各国文学界的友谊,了解,拓宽交流合作的渠道和领域。

“我们希望以此次中瑞文学论坛为开端,进一步加强与瑞典作家协会和瑞典作家朋友们的友好合作,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两国作家,翻译家的交流搭建平台,丰富文学交流内容,开展作品互译工作,让两国读者有机会更多地阅读对方国家的文学作品,使文学和作家成为我们两国人民友好的桥梁和使者。”

交流研讨会由瑞典著名翻译家莫言小说的翻译者陈安娜女士主持。

毕飞宇首先阅读了他的一段文章,讲述了他从事写作的心路历程。他说,是父亲的远眺和瞭望给他启迪,让他思考,进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阿德流斯也用瑞典语阅读了他自己的作品。他也描述了父亲的形象以及他对父亲的感受。

著名儿童作家杨红樱讲述了她写作的动力。原来,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阅读了瑞典著名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第一名女作家赛尔马.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受到拉格罗夫的启发,她写了很多儿童作品,例如《小蝌蚪找妈妈》,《淘气包马小跳》和《笑猫日记》等都成为中国儿童非常喜爱的畅销书。她的书已经卖到五千多万册。

瑞典儿童作家凯撒. 郭丹也用瑞典语讲述了她的创作之路。

 

下午,更多的瑞典文学爱好者和学生来到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倾听中瑞作家对现代文学的交流和讨论。

作家东西,格非和悦然.苏玛达尔都讲述了他们对中国文学的看法。

瑞典作家塞尔波尔讲述了她创作重要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并阅读了其中片段。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克讲述了他对莫言写作风格的感受。

中瑞作家翻译家一起合影留念。

作家陈述之后,有人问到中国作家是否拿来的太多,保留自己的太少,而日本和韩国作家则更多保留儒家思想?格非和东西都认为,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作家虽然在形式上,在一段时间里受到拉美作家的影响,但实际上,他本身就是受到中国古代作家蒲松龄的影响,内容上也完全是本土化的内容。

主持人陈安娜问是否中国现在对鲁迅不像以前那样重视了,是不是?格非说,事实并非如此,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课本里没有了,但在高中课本里还有,在课外读物中也有,因为以前中国学生几乎不读别人的书,只读鲁迅,因此,后来,也扩展了对其他作家作品的阅读和介绍,因此,让人觉得好像不像以前那样重视了,其实是丰富了更多内容。

诺奖评委再次透露,诺奖委员会第一个想给中国作家颁奖的其实是鲁迅。当时,让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前去联系,推荐,结果鲁迅说,以我看,中国现在还没有任何作家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就这样婉言谢绝了。而且后来不久,鲁迅就去世了。因此,很可惜。据著名汉学家,另一位诺奖评委马悦然说,他其实非常想推荐沈从文获得诺贝尔奖,结果等到他真要推荐时,沈从文也去世了。作家林语堂受到过赛珍珠的推荐,但因为二战诺奖中断评审,因此也错过了良机。

今日头条: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鸡年欢乐春节活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29日大年初二成功举办欢乐春节活动,受到华人华侨及其孩子们的欢迎。

DSC_7351陈育明大使和白晓梅参赞出席并题字2017欢乐春节活动。

DSC_7353

从左到右:浦正东参赞,齐秀花剪纸艺术家,陈育明大使,白晓梅参赞和木偶表演艺术家吕旭东。

陈育明大使和白晓梅参赞出席并题字“2017欢乐春节活动”并与剪纸艺术家和书法家合影。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参赞浦正东用中文和瑞典语双语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了欢乐春节的情况。

DSC_7399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参赞浦正向大家祝福。DSC_7409他向大家祝“福”鸡年吉祥如意,鸡年大吉。他说,今年比较特别的是请来了山东艺术团的十名演员和工艺美术大师给华人华侨和孩子们表演中国传统文化。

DSC_7484

DSC_7357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和书法都非常感兴趣。

DSC_7476很多孩子对泥人感兴趣,都老老实实地坐在那儿捏泥人。

从早上十一点到下午两点,陆陆续续有200多大人和小孩来参加活动。

DSC_7460艺术家张强,程磊,王洪涛,林林,马海龙演奏了古月新韵。

DSC_7428

林林表演琵琶《十面埋伏》。

DSC_7403

林林和王洪涛演奏《春江花月夜》。

DSC_7412

吕旭东和孙宏亮表演木偶变脸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DSC_7409

DSC_7406

DSC_7441

木偶孙大圣手写新年快乐!

DSC_7450

DSC_7469

孩子们在爸爸或妈妈的陪伴下拿着木偶觉得很好奇。

DSC_7391

民乐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DSC_7363

陈育明大使也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和录像,留下美好的回忆。他们正在和泥塑传承人聂臣希交流。

DSC_7335聂臣希是泥塑二十一代传承人。他说,中国的泥塑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点。山东潍坊的泥是天然的粘土形成的,很坚硬,捏塑的时候需要蘸水,打光,捏出的泥人结实。他捏泥塑作品自成一体生产线,每一个作品最后出来要经过83道工序。他捏的老虎中间有空隙,可以发出声音,非常独特,创新了聂家庄泥塑。

DSC_7339

DSC_7332

DSC_7331

DSC_7330

DSC_7329

DSC_7328

DSC_7327

DSC_7326

DSC_7325齐秀花的剪纸艺术作品。

 

DSC_7334

DSC_7345 DSC_7342 DSC_7341 DSC_7340

人们拿着福字,带着微笑,孩子们带着大熊猫,看着大红灯笼和美丽的中国结体会着中国春节的节日氛围。在斯德哥尔摩感受春节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DSC_7492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代表团团长马海龙说,大年初一从国王广场吹吹打打,舞龙舞狮,泥塑,剪纸让外国人了解中国非常有意义,而且国际友人也非常感兴趣。“我觉得我们应该多增加这些交流,象高桥啊,旱船啊,真正有中国传统特点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