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北欧电视

独家专访:一个能让14亿人脱贫的国家必能建设好生态文明

独家专访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署署长,前挪威环境部长和对外援助部长苏尔海姆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大家好!我是陈雪霏,北欧绿色邮报网和中欧对话网的主编。我们主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问题。今天我们要聚焦中国。很荣幸,我们今天请到了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署署长,前挪威议员,环境部长和对外援助部长埃里克.苏尔海姆(Erik Solheim)先生。他是环境保护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新能源问题专家。欢迎您!苏尔海姆先生。

苏尔海姆:谢谢,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

本网记者(右)通过zoom视频采访前联合国环境署署长挪威环境部长埃里克.苏尔海姆(左)2021-12-15拍摄。

一个能让14亿人脱贫的国家必将能建设生态文明

记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经在联合国宣布中国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我们这个世界或者说我们的地球意味着什么?您对中国实现这样的目标承诺有信心吗

苏尔海姆:我对中国实现这一目标很有信心。因为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我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私家车,每个人都很贫穷,他们主要吃大米和面条。但是,现在,中国走出了一条世界其他地方都没有走过的一条路。如果一个国家能让14亿人都能脱贫,那么她也一定能够建设生态文明,帮助世界向绿色发展的方向迈进。

中国在环境友好方面的技术应用是世界领头羊

记者:中国承诺计划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您认为中国能兑现这个承诺吗?中国要面对哪些挑战?

苏尔海姆:首先,中国现在基本上在每一种环境友好的技术方面都是世界领头羊。有些绿色技术是从美国加州开发的,或者是在德国开发的。但是,当到量化生产时,让她在全世界都能买得起,中国无疑是领头羊。世界上一半的太阳能设备是中国生产的。目前中国在氢的开发方面,风能和电动汽车也是世界领先。大约90%的电动汽车运行在中国的公路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绿色转型方面的速度也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我相信中国可以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甚至有希望更早一点实现。

竞争不是坏事,但需要政府间合作管控危机

记者:现在中美之间似乎处在一种竞争状态。您认为美国将以什么方式来对中国施压,在工业发展和布局方面?

苏尔海姆:竞争本身并不是坏事。我的意思是,如果中美的公司能在开发绿色科技方面竞争,这只能说是好事。目前中国在很多绿色科技方面是领先的,因此,美国只需要尽快迎头赶上就是了。但是,商业竞争必须有政府间的合作做为补充。你们应该避免任何“冷战”的想法,或者是大谈技术脱钩。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想法,如果世界两大强国美国和中国能够合作,管控危机,就能在世界上创造奇迹。如果你们允许紧张局势任意发展,那将会非常危险。

因此,让我们携手共同探索如何解决人类的大问题,气候变化,环境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指责中国或印度是不公平的 应该增加绿色补贴

记者: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做出很大努力。但是,很可能依然会面对很多西方的压力,作为专家,您是否能分析一下,西方能给中国什么样的压力?尤其是在工业发展,工业布局,排放市场的份额等等?

苏尔海姆:首先,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指责中国或印度是完全不公平的。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是中国的八倍,是印度的25倍。即使在瑞典和挪威这样的人口小国,人均碳排放也远远比中国高。因此,西方应该停止指责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是西方国家首先引发的气候变化危机。但是,中国依然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中国自己。印度也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为了我们,而是为了印度自己。因为亚洲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比欧美国家更脆弱(例如印尼日本海啸)。因此,我们看到,中国和印度在履行绿色科技的实践方面发展迅速。人们的意识也有很大提高。不过,中国也应该了解,很多欧洲公司认为有时候与中国的竞争不公平,因为在中国绿色科技获得更多的政府补贴。其实,我认为这很好,政府就应该多多补贴绿色科技公司。但是,我们需要保证公平的市场准入。主要是因为市场准入问题,有人想增加绿色关税。欧洲公司要看到公平的竞争。中国和欧盟应该就如何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进行对话。于此同时要合作来实现人类共同的目标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西方公司的抱怨可能来自中国税收政策的改变。90年代初,中国为了招商引资,给西方公司优惠税收,15%,当时中国的国有企业税收都是最少35%,有的国企税收49%。但是,后来为了公平,就改成国民待遇一律平等,统一25%。这样外企就觉得税又高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苏尔海姆:我认为西方抱怨中国给绿色企业补贴简直就是疯了。政府应该给绿色企业补贴,最好都补贴给绿色企业。但是,这在世界上是个大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政府依然在给石油,天然气,煤炭进行大量的补贴。我们应该停止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进行补贴。西方觉得不公平可能是因为中国政府在给那些污染企业补贴,比如煤炭行业。当然,我们应该就事论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可能是人们谈论绿色关税的背景。但我认为很难实行这样的绿色关税制度。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深度对话来解决问题,避免绿色关税。

中国在绿色能源发展方面震惊世界是中国让绿色能源达到买得起的程度

记者您对中国的绿色科技发展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新能源的发展有何评价?

苏尔海姆:绝对令人震惊!正如我前面说的,一开始的一些专利可能来自欧洲和美国,但是,是中国把这些技术成果转化成大批量生产并使价格降到每个人可以接受的程度。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没有取得什么成果,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十年后,绿色科技产品价格降低了90%。这要感谢中国和印度,因为是他们大批量生产让新能源达到了新高度。这样就改变了全球的讨论焦点,因为人们再也不提是否要在环境与发展中间做出选择。现在人们都有双赢政策:对环境友好,对地球母亲友好,又能提供就业。这样的政策是我们需要大力部署的因为我们还有成千上万的人需要快速发展。我们应该发展,我们也应该呵护我们的地球。

中国治理体制有效,也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需要

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您不认为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对实现这些目标有制度优势吗?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说什么,中国人民就听就照着做,其实也不是象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容易,您怎么看?

苏尔海姆:中国很明显有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理体制。中国对人们的需求回应得很好。但我也清楚地了解到很多人对污染是深恶痛绝。如果你问大城市的中产阶级,他们会说,我们不想再这样了,我们要看到蓝天!然后,这个信息传到了领导层,到政府,到党中央那里。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现在环境问题在中国被排到了很高的日程上。但是,在我看来,西方和中国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我们都想减小贫富差距。欧洲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我们希望人们有企业家精神,然后提高我们的福利。中国也是一样,有很多企业家,但贫富差距拉大。因此我们面临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和欧美之间应该互相学习

记者:中国人如何能从中国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受益?世界如何从中国的行动中受益?

本网记者(左)通过zoom视频采访前联合国环境署署长挪威环境部长埃里克.苏尔海姆(右)2021-12-15拍摄。

苏尔海姆:其实很多人还不太了解的是中国不但在绿色科技方面领先,中国在环境保护实践中也是世界领头羊。有很多好的例子,例如在内蒙古的戈壁滩已经出现了很多绿洲,在浙江,过去的牛奶河已经变清了。不是真牛奶,是因为那里的水看起来好像牛奶一样白,很不健康,是污染很严重,但是,经过处理以后,河水变清了,孩子们可以下河洗澡了。有很多城市在绿色未来方面都走在前列。杭州,苏州都是绿色城市。深圳也有一个很大的绿色走廊。那里所有的汽车和出租车都是电动车。他们在市中心建设湿地,让很多鸟类在那里嬉戏。确实,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中国也可以看看其他地方的绿色科技,也可以跟欧洲,美国或印度学习一些最好的范例。

中国实现碳中和世界受益

记者:您认为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会有溢出效应吗?是否很多国家都可以从中国进口技术和产品来应对气候变化?您能举一些例子吗

苏尔海姆:是的。我认为最好的一个例子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这是今年世界上最重要的环境决定。这样做不但可以逐渐减少煤炭消费,而且它就像时间机器一样让中国建设太阳能,风能和电动车。所以你可以在这个方向上看到一个冲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亚洲的巴基斯坦,越南,在非洲的象南非,肯尼亚等国家,如果没有煤电项目的投资,他们会怎么办呢?他们会马上要求太阳能风能投资,所以这就是中国改变游戏规则的决定。我也可以提一下中国建设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上个月,老挝铁路完工,是中国支持的项目。该铁路连接中国和老挝。这样,老挝的商品可以通过中老铁路抵达中国,再从中国通过中欧班列直接抵达欧洲的德国,这对老挝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中国还在越南建了地铁。现在也已经开始运营。尽管有时中越之间有政治紧张,但是,中国依然能在河内建地铁。这些都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

中挪之间可以在三个领域深入合作

记者: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国家,但是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大的产能和潜在的巨大市场。挪威是一个小国但是,挪威有先进的科技,而且在很多方面都非常发达。中国和挪威怎样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呢?

苏尔海姆:正是由于中国很大,挪威很小,所以我认为我们要聚焦于挪威世界领先的技术。挪威的海上风电绝对是世界领先,名列前茅。挪威海上风力发电历史悠久。因此,海上风能在未来很有前途。

第二,挪威的绿色能源和氢能也有百年历史了。我们现在可以生产绿氢,(年产140吨氢没有问题)。我们可以为游船,轮船和其他交通工具提供绿色能源。我们在电动车方面也在世界名列前茅。挪威出售的轿车80%都是电动车。我们的游船都用绿色能源,这得益于挪威政府的绿色政策。在游船和轮船上用绿氢也是世界领先的技术。还有很多其他领域也是可以合作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可以专注这三个领域跟中国合作。那就是海上风力发电,游轮利用绿氢,电动车普及。

一带一路也可以围绕以上三方面合作

记者:正如我们刚刚讨论过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和所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合作。您认为挪威和中国在这方面可以怎样开展合作?贸易,电信,北斗卫星?森林木材?中欧班列? 您有什么高见?

苏尔海姆:当然一带一路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一个倡议。因为它已经有130多个国家参与其中。几乎所有的非洲国家都参与了一带一路倡议。可能只有一两个没有参与。挪威可以和中国在海上风力发电,游轮用绿氢,电动轿车等方面合作。还有就是挪威的农业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绿色农业。挪威很重视绿色航海,因此,在海上航行方面,也可以和中国合作。世界上10个最大的港口都在亚洲,中国占了7个。中国和挪威可以在绿色船舶工业方面合作。

人文交流很重要西方媒体只报道中国负面新闻,这样很偏激。中国也应该管控自媒体对美国的谩骂

记者:挪威在很多方面都是很先进的。历史上,挪威先人到中国来还为中国修建了医院。解放后,这个医院依然在用,而且进行了翻修。在新时代,中国和挪威如何能继续发展友好互惠的关系?

苏尔海姆:我认为你可以考虑人文交流。它不是商务或者是政治,而是人与人的交流。现在疫情期间往来游客都很少,交流很难。等疫情过后,我们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游客来挪威,挪威游客去中国。说到这里,我想说句公道话,西方媒体对中国太不公道了。西方媒体只报道中国负面的消息,有些消息是真的,有些消息是假的。但却歪曲了中国的形象。我们在中国没有看到太多挪威的负面消息。但是,我们也看到中国的社交媒体对美国的负面报道也不少。我想中国应该管控一下这些对美国的负面新闻。因为我们需要互相尊重,在美国也确实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明白,美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地球上在很多方面都是极好的国家。

挪威是冰雪运动强国希望运动健儿取得好成绩别忘了多看看北京和河北(如果可能的话)

记者:最后挪威要参加北京冬奥会。您能对运动员和北京东道主说些什么吗?

苏尔海姆 :挪威是冰雪运动强国。在平昌冬奥会上挪威是冠军,拿了最多的金牌。我希望挪威运动员到中国去不但要看北京,还要好好看看河北,好好看看各个赛场,北京通往张家口等赛场的火车也是节能环保的,这是一场真正的绿色冬奥会。我感觉很不幸,美国的外交抵制引起了不少的关注。我认为人们应该坐下来好好谈谈,通过谈判交流来消除文化差异。(记者注:到发稿时为止,本网通过中国外交部网站了解到,美国政府官员也有申请签证到北京出席奥运会,看来剧本有所改动。)

记者:这么说,您是支持北京冬奥会的。

苏尔海姆:那当然。我非常支持挪威运动员参加比赛,并赛出好成绩。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专访。感谢您花费的时间和心血。希望以后再来我们的节目,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可以一起切磋。

苏尔海姆:没问题。再见。

长江“十年禁渔”:真好!

长江保护法实施在即!官方回应7大关注

来源: 新华网  浏览字号: 2021年02月24日 09:25:08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题:长江保护法实施在即!官方回应7大关注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我国首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将于3月1日起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3日举行长江保护法实施专题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人们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关注一:首部流域法律4大突出特点

记者: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有哪些特点和亮色?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副主任杨合庆:长江保护法流域立法的特点和长江特色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二是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三是做好统筹协调、系统保护的顶层设计;四是坚持责任导向,加大处罚力度。

关注二:长江流域主要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全覆盖

记者:如何落实长江保护法关于生态流量管控的规定?

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陈东明:长江保护法在我国法律中首次建立了生态流量保障制度。目前,长江流域已编制完成了20条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生态流量管控方面,明确主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确定重要断面保障措施,建立监测体系,实现长江流域主要河湖生态流量管理全覆盖;将生态水量纳入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加强水工程调度监管,落实生态流量调度要求;建立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监管平台;开展保障鱼类产卵期、河口咸淡水平衡等敏感生态用水保障研究,深化生态调度试验,加强重要河段生态调度效果评估,建立健全生态流量标准体系。

关注三:加快出台《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

记者:长江保护法对加强水生生物保护有哪些规定?如何贯彻落实?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长江保护法多数条款直接或间接涉及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同时要求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标准体系,制定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计划,加强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保护,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加大对有关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地方人民政府全面落实长江水生生物保护要求,落实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计划,健全长效保护管理机制,加快出台《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管理规定》。

关注四: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

记者:将采取哪些措施维护长江的禁捕秩序?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主任马毅:2021年1月1日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实施。农业农村部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跟踪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和安置保障政策落实,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完善政策措施,打赢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始终保持非法捕捞高压严打态势,大力推动长江野生江鲜禁售禁食,加快补齐长江渔政执法能力短板。

关注五: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3方面协同推进

记者:如何实现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同推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组组长王善成:实施好长江保护法,就是要以法律手段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推进长江经济带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方面,一是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二是持续强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三是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引导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新模式。

关注六:组织编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规划

记者:如何统筹和落实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

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长江保护法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自然资源部将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开展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问题研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规划,按照规划组织实施好长江流域重大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按照突出安全功能、生态功能、兼顾景观功能的次序,以系统的观念推进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化保护修复;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关注七: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

记者:实施长江保护法如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长江流域首次全面消除了劣V类水质,干流首次全面达到Ⅱ类水质,同时还存在三方面突出问题:城市和工业污染的治理任务依然繁重,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亟待突破,水生态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部门将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继续推进城市黑臭水体、工业园区、入河排污口和自然保护区的重点整治和专项行动;统筹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等要素,力争在人水和谐方面取得新进展;搞清楚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对策在哪里和落实在哪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力争在重点行业绿色发展、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取得突破。

江门市侨联举行主席联席会议暨海外侨胞代表座谈交流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2月5日下午,江门市侨联召开全市侨联主席联席会议暨海外侨胞代表座谈会,传达中国侨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以及通报市侨联近期有关工作。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林春晖,党组成员、副主席蓝敏雄、余泽权,以及各市区侨联主席出席会议。来自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智利、卡塔尔、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马来西亚、香港等11个国家及地区的海外侨胞和香港同胞代表,以及江门市留学生联谊会代表列席会议。

林春晖主席传达中国侨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精神。2021年要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要狠抓侨联思想政治建设和理论武装,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系列活动,推动侨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侨界思想引领。深化侨务理论阐述和侨史研究。

二是充分发挥优势,团结凝聚广大侨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十四五”发展建功立业。要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新侨创新创业,广泛团结凝聚侨界人才,积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高建言资政能力水平。

三是深化和创新海外联谊联络工作,壮大爱国爱乡的侨界力量。要贯彻中央部署,引导和支持海外华侨做好疫情防控,树立大侨务理念,扩大侨联朋友圈,拓展文化交流工作,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四是深化改革,加强工作规划,提高侨联组织治理能力。要制定侨联“十四五”工作规划,总结经验、巩固深化,推动侨联改革落地落实,加强侨联制度体系建设,加强侨联信息化建设。

五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竭诚为侨服务,当好侨胞贴心人。要推动“两项机制”落实,提升基层侨联组织服务能力,维护侨胞合法权益,开展助侨惠侨行动。

六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侨联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要突出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化巡视整改,加强侨联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侨联党风廉政建设。

自由交流环节,侨胞们围绕中国侨联十届四次全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广东中加柏仁学校董事长黄柏仁、江门侨界青年联合会理事长杨学东、江门市留学生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林蔚然等纷纷发言,分享了新侨回国创业的心得体会,表示感爱到祖国对侨的关怀和厚爱,激发了海归们回国创业的热潮。

欧洲头条丨瑞典恩斯特兰德教授:应该向大众解释清楚(华大基因)这款检测试剂盒现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 陈雪霏)–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央视新闻总台驻斯德哥尔摩记者王璇 郝晓丽日前就中国新冠检测试剂盒问题采访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国家疫情中心负责人拉尔斯.恩斯特兰德教授。恩斯特兰德教授说,应该向大众解释清楚为什么导致假阳性,我们实验室已经找到原因了,已经做了相关的调整,(华大基因)这款检测试剂盒现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问题的源头是8月27日,瑞典公共卫生局在其网站上发布了一篇文章《错误的测试结果导致大约3700个新冠肺炎确诊数据》。

△瑞典公共卫生局网站上的该文章

文章写道,瑞典两个实验室发现中国制造(华大基因)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试剂盒有缺陷,无法辨识低病毒含量和阴性样本的区别,认为该产品质量达不到供货商的承诺,导致瑞典大约3700人收到了错误的阳性检测报告。目前两个实验室正在对该试剂盒的缺陷进行调查。

这是一款率先进入世界卫生组织应急使用清单,还经过欧盟CE认证的产品,所以瑞典公共卫生局还特意告知了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

文章中还特意提到这款检测试剂盒已从中国出口到很多国家,不仅仅是瑞典。

更闹心的是,很快外媒的报道就紧跟着来了。

△瑞典电视台报道 “关于错误的测试结果,非常遗憾”,“这是一种来自中国的检测试剂盒,它把实际上健康的人测出了新冠肺炎阳性的结果。”

但实际上,这是瑞典实验室人员和媒体的完全错误的理解造成的。

△英国每日邮报 “瑞典从中国产的检测试剂盒中查出3700例假阳性”

再回头看看瑞典卫生局文章的最后,又有这么一句话:“收到错误报告的人主要是一些症状轻微或无症状的人。 ”

所以是轻症或者无症状感染者,收到了结果为阳性的检测报告吗?这有问题吗?

到底怎么回事,最佳对策就是直接去问事件的关键人物。

文中提到的两个实验室,一个是“ABC实验室”,另一个是“卡罗琳医学院国家疫情中心”。

以下就是总台记者对“卡罗琳医学院国家疫情中心”负责人拉尔斯·恩斯特兰德(Lars Engstrand)教授的一手采访,也是所有中文媒体的独家专访:

拉尔斯·恩斯特兰德(Lars Engstrand)教授:(该检测试剂盒)已经被许多国家在使用,就我们今天的使用结果而言,它功效非常好。我一点都不担心,它今天运行的很好。我们也把它的检测结果与其它实验室互相验证,都是百分之百的一致。

拉尔斯·恩斯特兰德(Lars Engstrand)教授:这个检测的灵敏度非常高,它不会错过人群中的任何阳性病例。比如在斯德哥尔摩有很多感染者,这个检测试剂盒就非常管用,它完全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阳性。这意味着你可以信赖检测结果,当然这意味着你也有可能得到所谓的“假阳性”结果。当疫情发生变化,就像现在,社会中的感染人数比较少,你就可以降低灵敏度,以保证你抓取到的都是真阳性,以避免抓取很多的假阳性。这就是现在的情况,我们已经改了阈值,也就是灵敏度,这个检测试剂盒现在瑞典非常管用,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信赖这个检测结果。

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一对统计学上的概念,任何测试都需要在灵敏度及特异度之间进行取舍,涉及ROC曲线,误差又涉及贝叶斯……

所以其实就是需求不同,并非产品本身有问题。

就好像过机场安检,如果你口袋里有锁匙,皮带上有金属扣,虽然它们算不得危险物品,但安检还是会嘀嘀叫。那是因为安检设备需要灵敏度高,因为它的使命就是不漏掉任何危险品,这就叫牺牲特异度,满足敏感度。

而你当然也从来不会觉得安检设备老嘀嘀叫是质量问题。更何况这个值是实验室可以自己调整的。

所以说这次一看到“中国检测试剂盒”就开始跟风无脑黑的媒体,一不小心就暴露了自己的知识水平。

拉尔斯·恩斯特兰德(Lars Engstrand)教授:应该向大众解释清楚为什么导致假阳性,我们实验室已经找到原因了,已经做了相关的调整,这款检测试剂盒现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抹黑无门槛,而有求是精神,会做出澄清和解释的媒体却不多。

瑞典的“佛系抗疫”

教授告诉我们,瑞典最近在调整,要求提高检测的特异度,降低敏感度。

高敏感度的测试可能会检测出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增加追踪的负担。现阶段非疫情大暴发期,确实最好是能精细抗疫。但是,看着瑞典自抗疫以来所走的佛系抗疫之路和少得可怜的全国检测数,借用哈佛大学T.H.Chan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麦克米纳博士的话说,“不对无症状的人进行测试,那是极度落后的”

疫情至今,瑞典一直以粗放抗疫、从未封城而全球闻名。3月13日,瑞典就停止了统计新冠肺炎精准确诊数目。瑞典卫生局流行病学家安德斯•特格内尔(Anders Tegnell)说,现在确切地知道瑞典有多少人已变得不再重要,而是该关注瑞典有哪些地区受到了影响。

△主张佛系抗疫的瑞典卫生局流行病学家安德斯•特格内尔

3月份,瑞典5名教授联名写公开信敦促政府采取必要行动。

4月份,22位瑞典医学专家学者再写联名信,严厉批评当局的抗疫政策。

8月26日,瑞典更新了一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据,结果确诊病例数和病亡率远高于其他北欧国家。

也许在科学家看来,降低检测灵敏度,对不同携带者采取不同的检测机制,现阶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首先这与产品质量无关。

而对瑞典卫生局来说,不介绍前因后果就甩出一款检测试剂盒让其背锅,以减少本国确诊数字,或者让民众降低对确诊为阳性的警惕,恐怕与其一贯主张的佛系抗疫路线有关。

监制丨姜秋镝

(总台记者丨王璇 郝晓丽) 编辑 程程


编者的话,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一月份开始发现疫情的时候,瑞典和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就有讨论过这个问题,即如果被感染者无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到底算不算感染了,算不算阳性。中国医生一般在这种情况下都算作阳性,有病毒就是被感染了,不管有无症状,因此才有无症状感染的概念。但瑞典专家认为无症状就肯定是没有感染,如果感染了不可能没有症状,只是可能这种症状太轻了,而被人们忽视。例如,一个人只是感觉有点儿累,没有流鼻涕或者咳嗽发烧,那也叫轻症状。

在世界卫生组织内部,专家的意见也是这样的两派,就是有后者这样的说法,轻症状肯定也是症状,应该属于阳性。

中国之所以担心无症状感染者,是因为怕无症状感染者无意识地传播感染给他人。但也有可能轻状不容易感染给别人,但在中国有过无症状感染的医生因为聚集传染给周围人的例子,因此,中国做得非常仔细,宁可查三遍,宁可大海捞针地普查。而欧洲人,比如此前的意大利、西班牙等对中国试剂盒质量的质疑和指责主要就是认为其灵敏度不高。而此次,华大基因认为是因为试剂盒灵敏度相当高。非常轻微的感染者也能检测出来。著名的卡罗林斯卡教授也明白了这一点,因此,认为必须向大众普及为什么出阳性的问题。

消息一出,很多人都认为,瑞典卫生局和媒体说话的时候都应该精准一些,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一概而论地怪罪是中国检测试剂盒的问题。这种指责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对于新冠肺炎问题,中国医学专家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东西方对新冠肺炎病毒的态度似乎大相径庭,人们应该睁开眼睛看看结果,中国因为严防死守,现在几乎消灭了病毒,开始重新开放。而如果让病毒细水长流,它就可能会细水长流。当然,人们对瑞典的自由抗疫很羡慕,我也能理解瑞典卫生局不让戴口罩是害怕人们有恐慌心理。但是,每个国家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抗疫策略,你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再不加小心,结果会适得其反。

另外,瑞典得益于夏季的阳光和人们保持社交距离的意识,但是马上,随着气候变得阴冷潮湿和多人数聚集,是否疫情会卷土重来,人们还是应该继续倍加小心。

主编 陈雪霏

原文链接

http://m.news.cctv.com/2020/08/31/ARTI8DF8FlvWrkSIyPMua93Z200831.shtml

相关链接

视频:瑞典“‘一带一路’倡议与新非洲的发展”研讨会回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一带一路”倡议与新非洲的发展研讨会日前在斯德哥尔摩举行。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和非洲统一组织代表,埃及驻瑞典大使等非洲国家使节出席了研讨会,对一带一路助力非洲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BRIX副主席,本次会议的主持人斯蒂芬.布劳尔在研讨会上首先介绍了瑞典一带一路执行小组在去年的工作,成功组织了第一次“一带一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讨论一带一路和非洲,如何挖掘非洲的发展潜力,欧洲,瑞典和中国怎样合作共同通过一带一路的框架进行合作,更好地开发非洲,发展非洲,促进共同发展。

埃及驻瑞典大使亚拉.赫加滋在会上说,非洲发展潜力巨大。非洲的发展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非洲资源也非常丰富。当然,非洲也面临很大挑战。他介绍了非洲统一组织的2063计划。他说,非洲和欧盟,G20,G7和日本等都有合作机制。但是,只有和一带一路的合作机制是非常积极的,因为它聚焦非洲急需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通过亚洲开发银行的投资,一带一路倡议确实为非洲提供了投资发展的平台,提供了就业。非洲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非洲。而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机制真的为非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十分实用的合作机制。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在致辞中说,中非关系源远流长。去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行,中非领导人一致决定推动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同非洲联盟《2063年议程》、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入对接,携手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共同实施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迈入新时代。北京峰会结束以来,中非交往与合作掀起了新的热潮。高层交往更加密切,政治互信不断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日趋深入,在国际事务中的沟通协作更为紧密。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加速推进,已有40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我们结合非洲实际需求制订国别方案,将在未来3年实施总共880多个中非合作项目,中方援款或优惠贷款支持的对非重大合作项目正在稳健起步。当前,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已超过1100亿美元。去年中国连续第10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这些交往合作给中非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贏得了非洲国家普遍欢迎。

 开放包容是中非合作的鲜明特色,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一贯在阳光下运行,不搞排他的“小圈子”,不谋求势力范围。国际对非合作模式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看谁在为非洲发展做实事。“一带一路”合作不是中方的独奏曲,而是欢迎各方参与的“交响乐”。事实上,中方与英、法等西方国家就在非洲开展三方合作进行了有益尝试,这充分表明各国在非洲拥有广阔合作空间。瑞典政府对非支持与合作项目较多,沃尔沃、斯堪尼亚、ABB等许多瑞典大公司在非洲广泛开展业务。中方愿与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通过优势互补,共同为非洲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埃塞俄比亚驻瑞典大使德里巴.库玛说,埃塞俄比亚政府进行了很多改革,他们需要面对新的挑战。他们已经计划在2025年达到中等收入国家,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他说埃塞俄比亚是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可以获利的国家,因为埃塞俄比亚需要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电网等都需要建设。他们计划建立12个工业园区,很多中国公司都参与建设其中。到2025年他们将建30个工业园。他呼吁有能力的公司积极参与到埃塞俄比亚的建设当中。今年,正好埃塞俄比亚总理被评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正是因为他促进与邻国的和平,积极促进发展,大力植树等。

南非驻瑞典临时代办邓肯介绍了南非以及整个非洲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他说,非洲的根本挑战就是如何执行我们的行动计划。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为我们贯彻发展计划提供平台和框架。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他介绍了南非的发展愿景,强调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男女平等等7项重点发展目标。他说,南非需要技术转让,技能提高。而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平台来实现。他说南非相信基础设施建设好了,对南非的发展非常有益。对各大洲的联系也有好处,有助于增进了解。我们乐见一个公正平等和和平的世界,我们希望在道义和建设方面得到支持。

BRIX理事会理事侯赛因.阿斯卡里做了题为“为非洲的崛起提供工具”的演讲。通过图片,图表和地图,他形象地展示了一带一路倡议将怎样帮助非洲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强调BRIX的存在不是为中国或非洲喝彩,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合作。BRIX的目标是希望瑞典也能够成为合作过程中的一部分,不要错过这里驶向世界经济繁荣和稳定的列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瑞典和欧盟都应该改变他们对非洲的态度。他把瑞典和欧盟对非洲的态度与中国对非洲的态度相对照,指出瑞典和欧洲把非洲看成是问题,而中国把非洲看成是机遇。他指出瑞典和欧洲的援助心态。他认为中国那种给非洲人赋予权力的方式,即给非洲人发展的工具,例如基础设施,工业化和技术转让, 是很适合非洲的,也是值得瑞典和欧洲学习的。

挪威议会前议员兼ichi基金会的创始人图雷.韦斯特比介绍了挪威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他认为挪威对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太积极,需要多向他们传播这方面的内容。

拉斯.亚斯普凌是一带一路执行小组会员,也是私人顾问。他向大家介绍了欧盟和瑞典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他说,目前欧盟28个国家中有16个已经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他认为瑞典不应该错过这趟列车,而是应该尽早与中国签署这样的合作协议,因为在合作框架下,所有参与者都会享受一些便利条件,例如融资,利用北斗卫星系统等等。这对有关各方都有好处。

最后大家进行了讨论。

华春莹语气轻柔,但却无异于给外媒一个耳光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2月9日在新闻发布会上问外国记者,你们看了中央广播电视台播放的两部视频吗?全场没有一个人回答。

她面带微笑,看来你们是选择失声啊。我注意到你们早上也都去了新闻办举行的新疆问题的发布会,但你们都不报道吗?视频里有一个东伊运自己发布的视频,他们教一个6岁的孩子开抢,射击中国警车模型,枪声响的时候,孩子的哭声伴随着枪声。

华春莹的语气轻柔但却十分稳准狠,无异于在这些外国记者的脸上扇了一记响亮的耳光。是啊!外媒关心新疆问题,但只相信那些夸大其词的谎言,对于中国主流媒体央视出来的新闻却充耳不闻。这才是真正的打脸。

精彩视频:跟我一起到九寨沟看藏羌特色歌舞晚会吧!(四川藏区)行(11)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8日,2019海外华媒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来自28国近70家媒体记者从成都双流机场抵达九寨沟县九黄机场。下午,他们参观访问了脱贫攻坚的典型范例川主寺镇林波村和松潘县山巴乡象藏艺术学校并采访了那里的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当晚,他们还获得一场当地的艺术歌舞大餐。请看部分视频录像,让您领略一下当地的文化民俗风情。

这是一种面具舞蹈。面具舞蹈在西藏文化中是很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他们带着各种动物的面具和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加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给人以强烈的音频视频效果,也让人对当地的文化艺术形式有所了解。

听听藏语到底什么样?这里是藏汉双语报幕,很精彩!

民歌。

笛子独奏绝活!看谁能比他高!

优美的男中音!

陈雪霏 2019年10月8日晚于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录制。

视频:北欧深圳总商会成立庆典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和瑞典中文电视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9月24日,北欧深圳总商会成立庆典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张巧珍会长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和瑞典中文电视网采访时表示,她将尽力为北欧和深圳搭建桥梁。

今日头条:桂从友大使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专访:畅谈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未来挑战

北欧绿色邮报网专访报道:9月15日,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在使馆接受本网主编陈雪霏采访。

2019年9月15日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左)就新中国70周年成就专访桂从友大使(右)查正富拍摄

陈雪霏:尊敬的桂大使,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您如何评价70年来中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桂大使: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进行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实现历史性跨越,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历史面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当今的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万亿元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研发经费投入世界第二,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科学、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诸多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不断显现。中国移动宽带用户超过13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随着市场准入不断放宽,投资环境持续优化,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吸引了98%的世界500强公司赴华投资。一个开放自信的中国,将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指向,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8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近60倍,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1978年实际增长19.2倍,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比1978年降低35.5个百分点,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岁。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实现了近8亿人脱贫的历史壮举。明年,中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到蓝天白云、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幸福安全,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

中国融入国际体系的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从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到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路走来,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发展不是独善其身的发展,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带一路”等国际公共产品广受欢迎,越来越多中国方案转化为国际行动,越来越多中国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展望未来,中国将始终高举多边主义旗帜,倡导伙伴合作精神,践行互利共赢理念,阐释共同发展主张,继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

陈雪霏:当前中国还面临哪些挑战?

桂大使:新时代的中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提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蓝图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是新时代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

与此同时,完成上述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中国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速度、规模和难度都超乎寻常。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国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不到瑞典人均GDP的五分之一。中国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中国还有近1千万人没有脱贫,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并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等问题,仍需要做出很多努力。中国过去几十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忽视了环境保护,中国人民还不能都像瑞典人民一样享受碧水蓝天的美好生态环境。如何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也是中国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风物长宜放眼量,发展中的问题要靠不断的高质量发展来解决。中国始终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是迎难而上、化危为机的关键。中国一定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更好发展,中国也一定会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有信仰、有信念、有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中国建设得更美好,使14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陈雪霏:今年是中瑞建交69周年。您怎样评价中瑞关系?您对中瑞关系的前景怎么看?

桂从友:历史上中国和瑞典之间有许多动人的友好交往故事。早在270多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远航中国,开启了中瑞海上丝绸之路合作。1950年5月9日中瑞建交,瑞典成为首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当时瑞典领导人的政治魄力和战略眼光令人钦佩。

建交后,中瑞关系一直保持积极发展势头。瑞典支持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国开展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中国也一直把瑞典视为友好国家和重要合作伙伴,瑞典成为最早同中国签署经贸、科技合作政府间协定的西方国家之一。

进入新世纪,中瑞关系继续稳定发展。中瑞互为在北欧和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2018年,中瑞双边贸易额达171.5亿美元,今年1至7月已达到105.9亿美元,同比增长3.7%,瑞方继续保持顺差。近年来,中瑞“一带一路”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新直航、中瑞班列相继开通,瑞典政府和企业愿积极参加11月上旬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瑞智慧城市、节能环保等领域合作不断拓展,首届中国北欧智慧城市合作大会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行。两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不断扩大,科技联委会、教育政策对话等政府间机制运作良好,在瑞中国留学生超过9000人,汉语文化节等人文交流项目深受瑞典民众欢迎。中瑞在多边领域保持着良好沟通,都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和开放发展,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维护经济全球化和多边贸易体制。

近70年来,友好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大局和主流。虽然中瑞两国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但两国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两国合作的互补性、互利性不断凸显。只要双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两国关系就不会有大的问题,双方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就能顺畅地开展。我们希望瑞方不要被一些人的偏见成见所迷惑,不要被冷战思维所干扰,从瑞典和瑞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客观看待中国的发展,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重要机遇,积极谋划中瑞关系的美好未来。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中瑞关系也将迎来新机遇。明年是中瑞建交70周年,我们愿同瑞方朋友一道,不忘建交初心,继往开来,奋力前行,不断加强各领域对话、交流与合作,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陈雪霏:您到任时曾表示要更多了解瑞典,这两年里您几乎走遍了瑞典东南西北,从城市和农村走访了很多地方。您对瑞典和瑞典人的印象如何?

桂大使:2017年9月27日我向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国王递交国书时,国王告诉我,要到瑞典各地多走走。两年来,我跑遍了瑞典三分之二的省份,每个省都有自己的历史特点、风土人情,社会经济发展各有特色,我都非常喜欢。我同瑞典各地民众广泛交流,到各地的工厂、农场访问,到普通民众家里做客,了解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对中瑞合作的期待等。他们的淳朴、善良、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瑞典民众对中国友好,积极看待中国,支持中瑞合作。我相信这代表了瑞典的主流民意。

当然,瑞典的绿色环保理念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令人印象深刻。作为世界上最先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国家,瑞典在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等领域世界领先,有许多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好的做法。当前中国正大力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可持续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两国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产业互补性强,扩大绿色环保等方面合作大有可为。希望双方企业、科研机构等抓住机遇,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为中瑞两国绿色发展注入更多动力,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作出更多贡献。

陈雪霏:我们发现您非常重视与瑞典媒体打交道,有一些瑞典媒体评论称中国外交与以前不一样了。您对此有何回应?

桂大使:已经有不少瑞典媒体向我问过这个问题了,我也多次阐述了中方立场。媒体是增进中瑞两国和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推动两国在各领域广泛合作的桥梁。但近年来瑞典媒体上有很多与事实不符的、甚至是攻击抹黑中国的报道,有些人从没去过中国,却根据道听途说的消息,带着预先设定的结论,出于意识形态偏见或某些政治目的大肆批评中国。这极不利于瑞典民众正确认识中国,也极不利于中瑞友好合作。作为大使,我有义务向瑞典社会介绍一个客观真实全面的中国。对于那些不符合事实的报道,我们当然要做出澄清,向瑞典民众介绍真实情况。对于那些不客观、不公正甚至带着偏见成见攻击、抹黑中国的言论,我们当然要批评、反驳,向瑞典各界阐明中方的立场。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希望那些天天批评中国的人能够放下有色眼镜和教师爷架子,自己到中国去走一走看一看,真正体验中国的发展之后再说话。

我高兴地看到,通过与瑞典媒体各种形式的接触沟通,瑞典媒体对中国的客观报道在增多,越来越多的瑞典媒体愿意同我们进行交流对话。我愿再次重申,我和使馆同事都愿与瑞典媒体进行坦诚交流。使馆的大门永远向媒体朋友们敞开。希望瑞典媒体朋友们同我们一道,共同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共同促进两国传统友谊和各领域合作。

视频:专访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创始人马军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从媒体人到发现水危机,从发现危机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公众环境领军人物马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解决中国水危机问题。他不仅提出问题,而且积极解决问题,为中国污水治理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马军说,中国的水危机非常严重,但是,他也发现,由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产品在中国生产,但是,污染都留在了中国,因此,必须要求所有的污染者参与污染的治理。所谓污染者更需要付出。由于他们的努力,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后来也积极参与污水治理。

马军说,通过信息公开,通过政府的信息公开,使得很多企业最后不得不从源头治理污水,通过绿色选择,让各个环节的公司和企业都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马军说,从2014年开始,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污染治理,正像环保部长李干杰说的那样,中国的小环保,变成了大环保,就是各个部门进行协同作战,共同采取行动。通过对上万家公司的污染曝光使得污染者无处可逃,最后不得不治理,或者关停并转。

马军说,在他们的工作过程中,象阿拉善,阿里基金等都进行了协作。中国政府也都很重视他们的数据和事实。中国政府的大政方针作出了正确的调整,科学发展,生态文明都是正确的方针。

我们就是想为企业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原来是谁污染谁占便宜,所以,我们的行动得到了承认,环保部也都采纳了我们的意见。

马军说他们创造了《蔚蓝地图》APP,让每个人都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公司的排放情况。一开始,有些公司还不了解,但是,当中央发出严格要求的时候,我们的数据对企业达标排放提供了有用的数据。

只要搜索Blue Map,或者蔚蓝地图,就可以找到。

对于未来,马军认为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环境保护好,把污染治理好。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环境,我们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

同时,他对未来也充满信心。从过去五年中国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看,如果社会各界都能够联合起来,真正负起责任来,解决问题的效率还是会进一步提高的。

相关信息:马军在世界水周开幕式上的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