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国的贫困线?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记得在温家宝时代,中国的贫困线是没人每年收入600元。日前《求是》发表近平总书记在去年4月份的讲话,其中提到了中国的贫困线是按2010年的标准,每年收入2300元人民币。

这个标准与600元差不多增加了四倍,确实不少。说实话,就是在中国600元的时候,似乎中国人的最低线也是有吃有喝有住处的。在国际上提倡两美元的最低标准时,两美元在中国当时是很不错的水平了。但是,在城市两美元几乎就只能是吃饭的水平。

因此,生活水平和贫困线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一切都以人民生活的保障为标准。例如,在中国无论如何,都应该有一套房子,否则男孩儿娶不了媳妇,因此,必须有房。有房的基础上,挣一两份工资,那么生活就肯定有保障了。最贫困的应该还是农民,因为他们手里的人民币比较少。没有工资。但是,如果他们有土地,那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是可以的。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现在看来,2300元也不是很多。中国的贫困线也需要提高。在东部地区最低保400元一个月也是不多啊。我倒是觉得如果每个人都能每个月最低1000元的收入,如果是在农村,生活还是不错的。如果是在北京,就很难说了。

总之,我认为中国还是要踏踏实实地一心一意地谋发展。不要搞假大空。要认真仔细地把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角落都发展了,那样才能真正达到小康达到共同致富。西方国家虽然现在不是很好,但是,毕竟西方脱贫已经50多年了。就是说过去50年一直都是过着相对富裕小康的生活。人们心态平和,环境优美。

必须在达到全民全面脱贫,医疗全覆盖以后,再继续寻找需要加固的地方。例如,很多绿色发展蓝图还停留在蓝图的阶段。

希望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不要瞎折腾。不要沉不住气!

中国人大通过香港《国安法》是中国立法的进步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陈雪霏

中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四(5月28日)以2878票赞成、1票反对、6票弃权、1人未有按键下,通过了香港《国安法》立法决定草案,这项决定通过时,会场传出热烈的掌声。

中国人大常委会正式获授权进行香港《国安法》立法工作,法律通过后将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的形式颁布,其中包括“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恐怖活动和外部势力干预”等法例,预计最快今年6月通过。

新版本的决定草案把禁止危害国安的“行为”改成“行为和活动”,涵盖层面更广,对特首的要求由“开展国家安全推广教育”,改为“开展国家安全教育”。

对此,西方媒体和个人又有很多杂音,说什么担心自由,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中国早就应该立法,因为只有立法了,才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纠。公民也会知道到底什么是符合法律的,什么是违法的行为。

关于香港问题,事实上,有很多人是跟从大多数的。有人挑事,有人就在后面跟定,跟风。如果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同时普及这些法律,让人们明确,违法的行为是不能做的,否则就会面临惩罚。

去年的事情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没有严格的法律,导致很多人一步一步地步步紧逼,让混乱的局面一直延续。如果不是有新冠疫情,真不知道香港会乱到什么程度。

香港是中国一国两制的标杆,也是周边地区的标杆。以后,关于台湾问题,也是要及早立法。何去何从,要有法律依据。和周边国家,关于边界问题,也要有法律法规,对于一些难缠的问题,过去都讲留给下一代解决。但是,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法律的形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长远角度讲,可以省去很多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处理好边界问题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切都在公开透明的法律框架下进行,一步一个脚印,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北欧绿色邮报网名家欣赏系列一:中国著名画家陆天宁描摹的极地风光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从6月1日起,北欧绿色邮报网将推出一些列名家名画和资深记者摄影师的作品,有中国的有北欧的。在疫情宅家的日子里,让我们在网上欣赏名家作品,可以得到心灵的安慰。该系列不但包括名画作品,也包括摄影作品,和著名歌唱家的追思作品。今天首先欣赏中国著名画家陆天宁的有关极地的作品。

陆天宁去年和著名画家李成修,著名书法家,电影电视剧演员,京剧爱好者张铁林等名家一起来到斯德哥尔摩进行了书画展。期间通过和陆老师的交流,了解到他的作品能够真正体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天籁之美。具有很高的水平,请欣赏:

港华集团学习并认真落实“两会”精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近日,港华集团、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看电视直播、召开高管会议、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引领员工将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公司事业发展相结合。

港华集团、北欧医疗学习两会精神

近日,港华集团、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收看电视直播、召开高管会议、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引领员工将学习贯彻“两会”精神与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公司事业发展相结合。

港华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港华集团总裁、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巧珍指出,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病毒取得阶段性胜利,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召开的重要会议,对于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实现“十三五”顺利收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过去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成就。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多个代表团审议和政协联组会讨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新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习总书记指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受世界经济低迷影响,2020年中国经济面临很大挑战和新的不确定因素。李克强总理明确表示,要“抡起金箍棒”应对挑战,并称“只要努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作为翻越“火焰山”的必经之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两会上推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如何控制和承受改革阵痛,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也影响着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北欧(深圳)医疗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港华集团总裁、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巧珍提出,大家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集团的工作部署,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团结一致、共谋发展,以优异成绩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北欧(深圳)医疗稳定就业  推动市场经济

来源:北欧(深圳)医疗。

北欧(深圳)医疗科技董事长张巧珍坚持稳定员工就业 推动市场经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在市场为王的时代,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在张巧珍董事长和张深华总经理的带领下,不但在疫情期间没有裁员,反而带领各部门迎难而上,引进口罩生产线,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制造一流的口罩,积极获取口罩厂各类企业资质、权威机构检测报告和国际贸易出口资质等。

无论在疫情前,还是在疫情后,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提升团队管理能力、原材料采购、设备高效、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管控等,稳定就业,让消费者满意,得到市场认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分批汇报工作

        在市场为王的时代,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在张巧珍董事长和张深华总经理的带领下各部门认真工作,兢兢业业制造一流的口罩,积极获取口罩厂各类企业资质、权威机构检测报告和国际贸易出口资质等。无论在疫情前,还是在疫情后,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提升团队管理能力、原材料采购、设备高效、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管控等,稳定就业,让消费者满意,得到市场认可,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巧珍视察口罩生产线

       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巧珍表示定时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技术分享和工作指导,互帮互助,及时汇报进度和工作难题,要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做好一流的口罩和防护用品,让老百姓身体健康平安。

张巧珍董事长分批了解各部门团队工作

      张巧珍董事长分批了解各部门团队工作,充分肯定了为口罩厂日夜付出和奋斗的团队,鼓励团队全力以赴再创新高,用双手创造财富,让一流的防护口罩在寻常百姓家深入人心,支持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来源:北欧(深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桂从友大使出席瑞方举办的抗疫情况视频吹风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 5月29日,桂从友大使应邀出席瑞典外交大臣林德和社会事务大臣哈伦格伦就抗疫情况为驻瑞使节联合举办的视频吹风会。

  林德和哈伦格伦分别介绍了瑞典疫情形势、抗疫政策及参与国际抗疫合作的有关情况。林德表示,当前全球疫情需要基于多边主义、国际机制和抗疫物资自由流通的国际合作来应对,瑞典支持世卫组织在应对疫情的国际努力中发挥核心作用,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以应对疫情。

  桂大使表示,我们向遭受疫情的瑞典人民表示慰问,向因疫情去世的人表示深切的哀悼。我们感谢瑞典对中国抗疫的支持和帮助,支持瑞典政府和人民的抗疫努力。希望瑞典疫情早日过去,中方愿为此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中方赞赏瑞典支持世卫组织在应对疫情的国际努力中发挥核心作用,愿同瑞典一道加大对世卫组织的支持,加强国际抗疫合作。

  林德表示,感谢中国的良好合作,瑞典对世卫组织抱有信心。我们的共同目标是防阻疫情传播,拯救更多生命。就此而言,瑞典同中国的立场是一致的。

来源 中国驻瑞典使馆

瑞典疫情新趋势感染者越来越年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5月29日下午,瑞典公共卫生局(以下简称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内容如下:
1、全球现有感染病例580万例,36万人死亡。欧洲特别是欧盟,尽管很多国家相继开放,但疫情趋势继续好转,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仍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看到开放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世界形势基本没有变化,南美成为扩散的新地区,主要是因为那里现在是冬天。在美国病例仍然很多但相对稳定。
2、本周瑞典会有微增趋势,感染者越来越年轻化,卫生局将其解读为是由于检测的增多带来的结果,而并非是感染传播的增加。重症监护病人数量持续下降,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临近周末,卫生局统计到了更多的死亡病例。目前平均每天不到50例。
3、每周报告显示,每十万人中80岁以上患重症的老人占比很少,这一数字已经连续几周在下降,而且非常稳定。养老院为保障老人而进行的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
4、卫生局的Anders Tegnell回顾了今天宣布的决定。首先,开始允许进行体育比赛,但没有观众观看。在比赛期间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降低传播感染的风险。Tegnell表示,体育锻炼对保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重新开始是完全合理的。第二个决定是从6月15日起开放高中。Tegnell说:“我们分析研究了这一年龄组中的病例,被感染的很少。现在看,儿童很少生病,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特别容易被传染。此外,我们研究了不同类别的学校教职员工,他们这一群体中患者大多是轻症。”
5、卫生局表示,为防止老年人感染所采取的许多措施都取得了成效。我们希望继续研究更多好的措施,因为这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除了年龄因素,那些住在老人院的老人很多都有基础病。我们现正致力于增加对老人检测的能力。卫生局已经发布了一份文件,将为老人院负责人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以便更好地照顾老年人。同时增大对看护者的测试。
6、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减少外来支援,由本地员工来承担医疗卫生压力,这是积极的。但在夏天之前,没有区域可以恢复到以往的正常模式。目前,重症监护病房的住院患者总数为597名,其中329名是新冠肺炎患者。这是一个缓慢下降趋势。普通病房的患者数量还未能平稳下降,有些地区减少,有些地区增长。疫情还没有结束,还需要坚持。
7、瑞典工作环境管理署表示,医用防护设备对于保护医护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重要的是,防护设备必须能够提供必要的保护,不能成为虚假的安全。在工作生活中实现对不合格产品的零容忍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除了防护装备,还可以用其他几种方式来保护医护人员,例如,新的清洁惯例;如何解决员工关心的问题;如何组织工作、对未来的规划和必要的休息。当前的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假期期间,希望所有人都要忍耐并遵循卫生局给出的建议。夏天,希望医务工作者有恢复的时间,但这意味着更少的人照顾需要帮助的人。
8、目前患有职业病的人数增加,特别是女性,这在病毒大流行之前就已显现出来。当前这一趋势在不断恶化。事实上,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主要是女性,女性因工作而生病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9、瑞典工作环境管理署的Erna Zelmin-Ekenhem表示,一个半多月来,我们收到很多厂家提供的医用保护用品,并通过“快速通道”进行质量检验。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为医疗机构提供了8000万个呼吸保护产品和面罩。但也有人利用目前的形势和人们的担忧设法将劣质产品推向市场。雇主负有最终责任,他们必须确保工作人员使用的设备通过了测试,并且是安全的。
10、国家应急署对国家总体形势进行了评估,除了医疗卫生领域持续紧张,一些其他领域也受到很大影响。其中包括:(1)失业人员逐渐增多 (2)通常雇用年轻人的行业职位空缺减少 (3)身心健康风险加大。解决这一问题的重担落在了各地区政府的肩上,他们正在与警察、各机构和其他志愿组织一起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11、提问:丹麦和挪威现在已经决定在两国间开放旅行,而瑞典被排除在外。请问Anders Tegnell,之前你说要与邻国进行对话,现进展如何?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合规性,您将其描述为良好。现在公共场所开放得更多了,室外的座位也更满了,你是否认为瑞典人仍然遵守规定? 
Anders Tegnell答:是的,我们进行了对话,最近就这些问题与挪威和芬兰进行了接触。现在两个国家开始允许旅行,从长远来看,有可能在更多国家之间开放互访。关于第二个问题,合规性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衡量,很难通过看餐馆座位来下结论。调查表明,大家做得很好。
12、提问:既然已经决定了开学和开始体育赛事,为什么旅行建议被推迟了?
Anders Tegnell答:因为这需要不同机构之间的更多合作。我们正在努力工作,希望下周完成这项任务。

来源经商处

中国驻瑞典使馆发言人:有关涉港问题的是与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为帮助瑞典社会各界准确理解这一决定,中国驻瑞典使馆发言人发布信息阐明有关事实和立场如下:

  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不再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立法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加以干涉。

  二、中国中央政府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国两制”是一个整体,“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香港特区不是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的“特区”,“两制”不是外部干预香港事务、威胁中国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借口。

  三、《中英联合声明》的终极目的和核心内容是确定中国收回香港,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没有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条款赋予英国在香港回归后对香港承担任何责任。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治理香港特区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香港基本法,而不是《中英联合声明》。根据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任何国家和组织无权借《中英联合声明》干涉香港事务。

  四、国家安全是中央事权,不是地方事务。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是单一制还是联邦制,国家安全立法都属于国家立法权力。中央政府对所有地方行政区域的国家安全负有最大和最终责任,也享有和行使一切必要权力,这是基本的国家主权理论和原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例。

  五、香港基本法第23条明确规定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负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和立法义务。然而由于反中乱港势力和外部敌对势力的极力阻挠干扰,基本法第23条立法一直没有完成。在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面临严峻局势且无法自行完成维护国安立法的情况下,中国全国人大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国家宪法和香港基本法有关规定,以立法方式堵塞住香港国家安全的风险漏洞,是权力和责任所在,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六、中国全国人大有关决定针对的是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的行为以及外国和境外势力干预香港事务的活动,不是针对广大香港居民,不影响香港的高度自治,不影响香港居民的权利和自由,不影响外国投资者在香港的正当权益。

  七、香港有750万居民,真正代表香港的是支持“一国两制”、爱国爱港的绝大多数香港居民,而不是极少数搞打砸抢烧的反中乱港暴力分子。

  八、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70多亿人口,代表国际社会主流的是支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实现共同发展的绝大多数国家,而不是美英加澳等跳出来粗暴干涉中国内部事务的极少数国家。这些极少数国家代表不了国际社会。

  我们希望瑞典有关方面和社会各界在涉港问题上辨明是非,坚持客观公正立场,不要做损害中国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事。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

桂从友大使就中欧、中瑞经贸投资合作和防控抗疫接受瑞典日报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5月27日,桂从友大使在使馆通过视频连线就中欧、中瑞经贸投资合作和防控抗疫接受《瑞典日报》记者福斯贝里专访。答问内容如下。

  问:现在有一些对中方“抄底”欧盟领先企业的“恐惧”,欧盟官员日前表示中国可能会利用当前疫情来收购欧洲公司。大使先生对此怎么看?

  答:这种恐惧完全没有必要。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同时也是各国之间不断开放、交流、合作的历史。各国长期以来不断扩大开放、交流、合作,不仅促进了本国社会经济发展,也促进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中欧长期互为主要经贸投资合作伙伴,包括瑞典在内的欧盟国家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对此表示欢迎。近年来,中国每年吸引来自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上千亿美元外资,为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自身经济发展,中国也涌现出一大批世界领先的有实力的企业,他们愿意走出国门开展对外、对欧投资,促进了包括欧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欧盟从中国企业投资中受益。

  但中国企业对欧投资自2016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2019年中国对欧投资比2016年下降约三分之一。这有多方面原因。一是近年来欧盟国家经济增速放缓,2019年欧盟27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4%,影响了中企对欧投资。二是近年来欧盟对中国企业投资采取了过分规制的做法,妨碍了中企对欧投资。中国正在实行新一轮对外开放,向外资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简化行政手续等。我们欢迎包括瑞典在内的欧盟国家企业扩大对华投资,同时也希望包括瑞典在内的欧盟国家坚持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消除对中国企业的一些隐性歧视行为,保障中国企业在市场准入、资质许可、政府采购、项目申请、标准制定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听说有哪家中国企业要趁疫情来瑞典或欧盟国家“抄底”收购。如果有中国企业在疫情期间来瑞典或者欧盟国家收购的话,这也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企业自主行为,中国政府没有这样的政策。中国政府也不可能指挥哪一家企业来瑞典、来欧盟收购哪家企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无论是中企来瑞典、欧盟投资,还是瑞典、欧盟企业到中国投资,都要以企业为主体、遵循市场原则。任何非市场原则的投资,包括所谓“抄底”,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老古话说,做人不能乘人之危,不能落井下石。

  问:还有一种“恐惧”是中方企业对欧盟投资是为了把技术转移到中国,大使先生对此有何评论?

  答:国际科技合作是推动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高科技合作同样要以企业为主体、按市场原则来进行。中方支持中外高科技企业合作,同时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正如我多次向瑞方朋友们说的那样,如果瑞方企业发现中方企业有违反知识产权保护的行为,完全可以向中国知识产权法庭提起诉讼。我们对企业之间的正常合作都应予以支持,而不是设置障碍。

  问:大使先生投资对等问题怎么看?您提到中方企业有权在欧洲投资,而欧洲企业对华投资也应享有同等条件

  答:包括瑞典在内的欧盟国家对华投资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一直持欢迎态度。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14亿中国人民要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中国更加需要包括欧盟在内的外资。近年来中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举措,包括外资企业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开放外商独资企业对保险、汽车等领域的投资。

  我们也注意到一些瑞典企业家对中国提供完全对等投资条件的关切。毫无疑问,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的大方向。但坦率地讲,我们要完全取消某些领域对外商投资的限制还有一定难度,因为我们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都与瑞典和欧盟国家有很大差距。就像百米赛跑一样,你们出发早,我们出发晚,你们要求双方同时达到终点并不现实,也不公平。瑞典的人均GDP早就超过5万美元,中国刚刚达到1万美元,双方还有不小差距。在相互开放市场方面,重要的是我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问:大使先生是否担心外界对中方疫情初期做法的批评会影响中国对瑞投资?

  答:疫情随时可能在世界任何国家、任何地区暴发,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同各种疫情作斗争并最终战胜疫情的历史。中国武汉最早报告了新冠肺炎病例,但这并不等于病毒就源自武汉。病毒溯源是科学、专业的问题,应交由科学家去研究。这次疫情突如其来,而且这个病毒极为狡猾,传播性极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科学家还没有研究透,需要一个不断认识的过程。对中国早期应对疫情提出批评指责是不公正的。最早在美国发现的H1N1病毒、非洲发现的埃博拉病毒,到现在也没有研究出源头。中国政府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在70多天的时间里控制住了疫情,为全球抗疫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疫情防控已取得战略性成果,中国政府正在采取进一步措施防控疫情,包括对武汉约一千万人进行全面检测。正是因为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中国才有条件恢复同有关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和人员往来。相信包括瑞典内的各国企业家对尽快恢复同中国的经贸投资合作都是有信心的。如果你有意愿,在防控措施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欢迎你和你的同事到中国去现场采访。

  问:大使先生和使馆在帮助中国企业发现瑞典投资项目方面扮演什么角色?

  答:中国驻外使馆的任务之一是为双方企业合作提供服务。至于企业在瑞典的具体经营活动,我们使馆从不干预。作为使馆,我们首先向在瑞中国公民和企业提供领事保护,保护他们的正当合法权益。第二是督促在瑞中国公民和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确保在瑞经贸投资活动符合瑞典产业政策。第三是督促在瑞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友好相处,回馈当地社会。实际上,瑞典到底有哪些中国企业、具体经营什么,我本人也不完全清楚。企业经营是企业自身的事,我作为大使和使馆同事不干预。世界各国驻外使节和使馆是外交人员和外交机构,不是商业机构。

  问:大使先生本人可能不参与,但的同事会帮助中国投资者调查瑞典的企业,帮助他们寻找合作伙伴吗?

  答:各国使馆都有负责双边经贸合作事务的官员,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驻在国的经济形势和政策,为本国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政策指导,为双方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但是使馆的商务官员不会代替企业做决定,企业投资行为归根到底是商业行为,自负盈亏。

  问:大使先生对瑞典为维护国家安全而出台投资审查的法律有什么看法?

  答:首先,任何国家都有权采取措施维护本国国家安全,同时我们反对将经贸投资问题泛安全化,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干扰正常的商业合作。前几天我从瑞典媒体了解到,瑞典Tele2公司已经使用华为设备运营5G网络,瑞典能源与数字化发展大臣于格曼表示采用华为设备运营5G网络没有问题。实际上,现在世界上主要国家运行的4G网络都部分采用了华为设备,没听说影响了哪个国家的安全。美国打压华为,用的都是可能性猜测而非事实。我们坚决反对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来限制企业间的正常合作,坚决反对某些国家采取所谓国家安全审查措施打压某一特定企业。重要的是用事实说话,不能仅凭“可能”和猜测。

  问:中国现在有选择性地放开对一些外国商人的准入,我知道德国商人已经被允许进入中国,瑞典商人是否会被包括在内?中方这方面的时间表吗?

  答: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包括瑞典在内的各国经济都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对各国间正常的经贸投资合作和人员往来造成很大影响。随着中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希望尽快恢复同经贸投资合作伙伴之间的合作。考虑到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的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希望在保持有效防控措施前提下尽快恢复经贸投资合作和人员往来。中国和韩国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已经率先开通了经贸投资合作和人员往来“绿色通道”和“快捷通道”。中方正与包括主要贸易投资伙伴在内的其他国家商讨建立类似机制,为双方经贸投资合作和人员往来创造条件。中瑞互为重要经贸投资合作伙伴,中国是瑞典第八大贸易伙伴,瑞典是中国在北欧第一大贸易伙伴。鉴于当前瑞典疫情,如果等到病例清零之后再恢复经贸投资和人员往来并不现实,双方的企业和投资商也等不起。我们愿意与瑞方积极探讨在严格防控的前提下恢复正常经贸投资合作和人员往来的创造性办法。中方愿在检测设备和人员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问:大使先生说“在严格防控的前提下”,具体是指瑞典国内的抗疫策略还是指拟赴华的瑞典商人?

  答:我指的是为了尽快恢复双方经贸投资合作和人员往来,双方商量一个能够防止疫情输入的创造性办法。至于瑞典国内的防控措施,首先我要强调,中国向来主张互不干涉内政,我们支持瑞典政府和人民的抗疫努力。我们知道有些国家对瑞典的抗疫策略有一些尖锐批评声音,我们认为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抗疫措施。我们向遭受疫情的瑞典人民表示慰问,向每一个逝去的生命表示深切哀悼。希望瑞典早日战胜疫情,中方愿继续为瑞方抗疫努力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问:美国和中国分别是瑞典的第七和第八大贸易伙伴,差距不是很大。大使先生认为今年中国对瑞贸易额有可能超过美国吗?

  答:我没有做过这样的预测。中国能不能超过美国成为瑞典第七大贸易伙伴,取决于双方企业家和投资商们的努力,不取决于我们。我们主观上也没有这样的刻意追求。特朗普总统强烈希望美国保持“世界第一”,我们希望美国能够如愿,这样美国就不会总想着打压中国和其他国家了。

内蒙古“最严重”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1天后治愈出院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26日电 (记者 张玮)“目前,患者体温连续3天正常、呼吸道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影像明显改善、连续4次核酸检测呈阴性,已经达到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的出院标准,准许出院。”26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新冠肺炎医疗专家救治组组长孙德俊宣布,内蒙古“最严重”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过61天全力救治,于当日治愈出院。

该患者为一名63岁的女性法籍华人,3月26日从法国飞往中国后分流至呼和浩特市机场。经过隔离核酸检测,该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并送入内蒙古第四医院进行救治。

内蒙古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云春梅介绍,3月29日,该患者由普通型病例转为危重型病例,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不足50%、胸部CT显示“白肺”,已经达到重度呼吸衰竭的程度。

随即,内蒙古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建起一支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等多学科7名专家组成的重症联盟突击小分队,对该患者展开救治工作。

“从无创插管到有创插管,甚至将ECMO机器放到病房里,保障对病人的及时救治。”云春梅说,在有创通气和镇痛镇静支持下,医疗团队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案。“俯卧位通气时间最长的一次达到26个小时。”

按常理,患者上呼吸机后不便于做CT,通常采用床头胸片进行病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这名患者肺部炎症严重,床头胸片不利于对诊疗作出精准判断。于是,一支由24人组成的“护送小组”推着患者和仪器进了CT室,顺利完成一次最艰难的CT检查。

“经过有创通气22天,累计15天的长时间气管插管状态下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最终该患者转危为安,患者的氧和终于趋向好转,生命体征指标明显改善。”在对记者的讲述中,云春梅明显松了口气。

4月29日,经过内蒙古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评估确认后,该患者拔除了气管插管,改为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5月2日,该患者由危重型病例转为重型病例。

得知自己治愈出院的消息,该患者喜极而泣,通过远程会诊平台向医护人员表示感谢。她说:“感谢医生,感谢内蒙古,感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清晰地记得徘徊在生死线边缘的恐惧,是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陪着我、握着我的手,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该患者感动地说道。

孙德俊表示,该患者是目前内蒙古“最严重”的境外输入确诊病例,她的治愈出院可谓是个“奇迹”。患者依然采取“出院不离院”的方式,将继续在内蒙古第四医院进行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和呼吸康复训练。(完)

中国驻瑞典使馆会同中华海外联谊会向旅瑞侨胞发放“健康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5月24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会同中华海外联谊会向旅瑞侨胞发放包括防疫口罩和手套在内的“健康包”,桂从友大使出席发放仪式并同侨领和侨胞代表交流。

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主任王建荣、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主席叶沛群、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俞力、瑞京华人协会会长柳少惠、瑞典青田同乡会会长叶克雄、瑞典华商会会长王永安、北欧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季展有、瑞典华人联合会秘书长尹畅和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秘书长曹化新等参加了发放仪式。

  桂大使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桂大使说,海内外中华儿女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的,海外侨胞是祖国的牵挂。这次驻瑞典使馆会同中华海外联谊会联合向广大侨胞发放“健康包”,是落实国家对海外侨胞关心关爱政策的又一重要举措。驻瑞典使馆和中华海外联谊会急侨胞之所急,想方设法从国内筹措防控物资,安排最快渠道运抵瑞典,第一时间发放给侨胞,确保祖国的关心与温暖第一时间传递到侨胞手中。

  桂大使说,使馆永远是旅瑞侨胞的家,侨胞们健康平安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此前,使馆已向旅瑞留学生发放“健康包”,联合海宁市向侨胞发放了一批口罩,向有关侨团转交了来自北京市、上海市、安徽省、海南省、深圳市等地方发来的防控物资。本月初,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集中向广大侨胞发放口罩,各大侨社通过不同形式发放防控物资。瑞典疫情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使馆将继续同各侨社和广大旅瑞侨胞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旅瑞侨领和侨胞代表们纷纷表示非常感谢驻瑞使馆和中华海外联谊会的关心关爱与支持,来自祖(籍)国的温暖坚定了旅瑞侨胞防控抗疫的信心。

中华海外联谊会成立于1997年5月24日,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性、联谊性和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中华海外联谊会是以加强和促进祖国大陆社会各界与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华侨华人相互联系、促进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事业为宗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由中国大陆各界代表人士及有关团体、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中的知名人士自愿结成。

关于瑞典17岁女孩被男友杀害与香港陈先生杀害女友之比较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最近在瑞典发生一次恶劣的谋杀事件。17岁少女Wilma被23岁的伊拉克男友谋杀。警方最后确认伊拉克裔男子在女孩说分手后将其杀害并投入到附近的海滨。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瑞典接收了移民,而移民,尤其是穆斯林的伊拉克移民就可能更加凶残。而瑞典美甜白就是太天真。是的,很多少女都是很天真。

这里我想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香港的陈先生去年和女友去台湾度假时,因为女友给他播放和前男友的录像,二人发生争吵,结果,陈先生生气后,将女友头朝地猛击,造成女友死亡。死亡后也是把尸体隐藏。香港因为要解决这个案例,而提出了送中条例。本来送中条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大陆,香港,台湾在司法方面可以互相引渡罪犯的问题。可是结果,众所周知,该案例被利用,条例被利用,搞成了乱港政治运动。

再举一个例子,笔者在新西兰做访问学者期间,在新西兰发生一起恶性案件,就是一个男留学生轧死了其女友。事情的原委大概是这样,二人都在新西兰留学,因此,互相谈恋爱。但是,到假期时,男友回国休假。女友假期又找了别人。男友回来以后,女友说,我要到你那里拿回我的笔记本电脑。从此分手。于是,她去男友那里拿笔记本电脑。出来时,还乘男友的车出来。但是,在车里就吵的不可开交,于是,女友要求停车,然后,她自己下车走了。这时,男友一踩油门,把她撞倒。可能一开始还没死,又回炉一下,将女孩撞死了。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这都是青春期的心理不够健康造成的恶性谋杀案件。纵然基督教与穆斯林不是一个宗教,但是,仇恨是因为爱情产生的,不是因为宗教产生的。

当然,如果我们的世界能够宽容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或者是其他宗教都能够融合和宽容的程度,那是最理想的。这也是基督教世界的自由开放思想所希望的。而基督教更严格一些。但是,青春期他们还是有极大的冲动在里边,而不单纯是宗教。假如他们年纪大一些,经历过一些时艰可能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当然,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这个世界依然被宗教,偏见,种族,国家,民族的分界而深深地隔离着。纵使不同民族的男女有爱慕之情,也会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而不能在一起。或者可能因为不能在一起,于是就产生了仇恨。

本来以为开放自由和善良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爱情,尤其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爱情也可能是非爱即恨。因此,笔者以为,人们还是应该宽容和善良。这几年天灾人祸不断,更需要人类反思一下,如何能够遵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如何能够深入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尤其是年轻人,要懂得保护自己,不要落入爱恨情仇的境地。当然,这是过来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如何教育好下一代,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对青少年其实还是需要更多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最起码要避免这种生命危险。

如果你知道他是一个占有欲很强的人,又是不负责任的人。那么就需要尽早离开。而且要保护好自己。如果是女孩自己朝三暮四,那也需要自我反思。因为朝三暮四是很不好的。总之,年轻人最好有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交流经验。

确实,这种案件为做家长的敲响了警钟。最近在Odenplan也贴出一个告示,说是一个21岁女孩多日失踪。也不知道是否已经找到。总之,要提高警惕,避免悲剧发生。

全球首个新冠疫苗人体数据来自中国!陈薇团队成果,《柳叶刀》重磅发布 安全有效

北欧绿色邮报网据大数据文摘报道(记者陈雪霏)–早在习近平主席在世卫组织视频大会上讲话时就提到疫苗发现以后,应该全球共享。当时就有人分析中国已经发现了疫苗。

北京时间5月22日晚21时,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表全球首个重组腺病毒5型载体新冠疫苗I期临床试验结果,并在新闻稿中称:“临床数据说明,该疫苗是安全的,且能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研究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

论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208-3/fulltext论文显示,前述以腺病毒Ad5为载体的新冠疫苗,在给志愿者接种后28天时,显示出免疫原性和人体耐受性。在健康成年人中,对SARS-CoV-2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接种疫苗后第28天达到峰值;快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从接种疫苗后的第14天开始有记录。这一结果在业内迅速引起轰动。《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在twitter上赞叹:首次人体实验结果发现,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且能够诱导快速的免疫反应。“这些结果代表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微博上,网友们也第一时间送上祝福,“期待疫苗早日被研发出来”的评论不绝于耳

同时,在知乎上也有网友表示,“还需要谨慎的乐观”

108名志愿者,2个月前开始接种疫苗

其实早在3月16日,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当日20时18分,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
几天前,从微信上流出的截图,提早预告了该项研究的初步成功。

5月22日中午,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方面在采访中曾澎湃新闻表示,该期刊已确认接受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团队关于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的研究论文;“走的是快速(评审)通道”;目前正在进一步处理中,处理完就在线(online)发表

论文显示,在2020年3月16日至3月27日期间,陈薇院士团队筛选了195个人进行实验。其中108名参与者(男性51%,女性49%;平均年龄36·3岁),分别接受低剂量(n = 36),中剂量(n = 36)或高剂量(n = 36)疫苗。所有登记的参与者都包括在分析中。
一期临床试验108名志愿者,二期临床试验508名志愿者。
首批108名志愿者自3月16日起陆续接种疫苗。随后,他们被安排住进武汉特勤疗养中心集中隔离观察。
3月31日起,首批志愿者陆续结束集中隔离观察,回到家中。这些志愿者在接种疫苗后的第28天、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血液样本采集。
研究结果显示,ELISA抗体和中和抗体在第14天显着增加,并在接种后28天达到峰值。特异性T细胞反应在接种后第14天达到峰值。
参与者在接种后28天内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在低剂量组中有30(83%)名参与者、在中等剂量组中有30(83%)名参与者、在高剂量组中有27(75%)名参与者报告了疫苗接种后的前7天内至少有一种不良反应剂量组。最常见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是疼痛,在58名(54%)疫苗接种者中有报道,最常见的系统性不良反应是发烧(50 [46%]),疲劳(47 [44%]),头痛(42 [39%])和肌肉疼痛(18 [17%]。在所有剂量组中报告的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

参与者的身体基线特征如下表所示:

陈薇: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但应谨慎解释试验结果

新冠病毒的反复和变异让全球处于巨大的恐惧之中,而研发一款安全有效的疫苗被看作克服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的根本办法。
这次在《柳叶刀》发布全球首个新冠疫苗人体临床数据,也给处于疫情中的人们一剂“强心针”
在澎湃新闻的采访中陈薇表示,这些试验结果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些试验结果表明,单剂量的Ad5-nCoV新冠疫苗可在14天之内产生病毒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使该疫苗有潜力被进一步研究、开发

但陈薇同时也表示,应谨慎解释这些试验结果。研发新冠疫苗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即使疫苗有能力触发前述免疫反应,也不一定意味着这种疫苗能帮助人们抵御新冠病毒。
陈薇院士是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1966年出生于浙江兰溪(属金华市),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91年自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2015年晋升少将军衔,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谈及疫苗研发,陈薇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大国形象、大国担当的体现,更是对人类的贡献。”
参考素材: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208-3/fulltext

https://mp.weixin.qq.com/s/E3f0gdej3P5HtPeerC7UhQ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400501689325237&wfr=spider&for=pc

https://news.windin.com/ns/findsnap.php?sourcetype=1&id=497442759&code=7377D7029C37&device=android&terminaltype=wwt.m&version=7.7.9

相关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院士陈薇,亲试新冠疫苗第一针

来源:《环球人物》2020-04-02 11:58:37

陈薇:1966年出生于浙江兰溪,1991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少将军衔。

“大家好,我是009号新冠疫苗志愿者朱傲冰,体温36.6度,身体状况十分良好!”

3月23日,27岁的朱傲冰发布一条短视频,首先感谢网友对志愿者团队的殷切关注。他接着说:“很多媒体和网友称我们为勇敢的探路者和真正的英雄。其实,最早的探路者、最厉害的英雄应该是陈薇院士团队的专家组,共有7名成员,在2月29日就接种了疫苗。现在大家身体状况非常好,这也给予了我们志愿者极大的信心和勇气。”

朱傲冰是退伍军人,这次当志愿者的经历让他见到了偶像陈薇。回想当时的场景,他“整个人都激动起来”,立正敬军礼。因为买不到口罩,朱傲冰戴着自备的防毒面罩。看着朱傲冰头戴黑色大家伙,陈薇打趣说:“小伙子,你这装备比我们还专业呀!”后来,朱傲冰收到了陈薇送给他的一包口罩。

“九死一生”研发疫苗

20天前,有一张照片在网上流传,护士正往陈薇左臂注射针剂,照片配文为:“疫苗第一针,院士先试。”“第一支新冠病毒疫苗,今天注射到陈薇院士左臂。专家组7名党员也一同注射。”接着,又有辟谣的声音出现:“这张照片其实是陈薇院士出征武汉一线前在注射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不过,现在已经有多个新冠疫苗志愿者证实,陈薇确实接种了疫苗。

3月16日20时18分,陈薇牵头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几个小时前,陈薇在新冠疫苗临床研究注册审评会现场完成了新冠疫苗的答辩工作。在答辩现场,陈薇一头干练短发,头戴迷彩帽,身穿迷彩服,虽戴了口罩,声音依旧干脆利落。“6个月以后加强一针的话,(防护)作用可以达到两年。”“我们按照国际的规范,按照国内的法规,已经做了安全、有效、可控、可大规模生产的前期准备工作。我们已经做好了正式开展临床的所有准备!”答辩结束后,陈薇接受采访。她说:“我们身在地球村,我们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时代。疫苗是终结新冠疫情最有力的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不但体现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

要“率先”研制,是非常难的,疫苗研发的全球考场上,同学们都在奋笔疾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新冠疫苗研发项目已有44个,至少有96家公司和学术团体在同时开发。

巧合的是,也是在当地时间3月16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官网发文称,在位于西雅图的凯撒医疗集团华盛顿卫生研究所内,新冠疫苗“mRNA-1273”也展开临床试验。当天,一位名叫詹妮弗·哈勒的志愿者打下了美国新冠疫苗第一针。然而,美国医药信息网站随后发文,指出 “mRNA-1273”疫苗试验流程不符合常规,是“越过动物直接上人”。也就是说这一疫苗的动物试验模型数据尚未出炉,就提前进入到人体试验阶段。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新冠疫苗已经率先突破药物和疫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关键技术瓶颈,而这一突破,得益于我国拥有最早成功并经过鉴定的动物模型,为研发疫苗争取了时间。

在新冠疫苗的研制上,我国正兵分五路,同时进行了灭活疫苗、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DNA疫苗、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发。其中,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团队和天津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合作开发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速度最快的。

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原理,就是把致病病毒A的部分基因植入到不致病的病毒B里,重组成新病毒C。这个病毒C拥有A的外形,但致病性和B是一样的。我国的第一个病毒载体疫苗就是陈薇团队研制的腺病毒载体疫苗,2014年他们就是用这种技术开发了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进入临床的埃博拉疫苗。

陈薇曾讲述制作埃博拉疫苗的原理。埃博拉病毒有一个钥匙蛋白,这个蛋白能打开我们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病毒就在人类机体内长驱直入,“如果能把这个钥匙蛋白基因嫁接到一种普通的感冒病毒里,比如说腺病毒,体内就会对这个钥匙基因产生一个免疫的记忆。一旦真正有埃博拉病毒侵蚀机体的时候,(免疫系统)就会认识它、识别它,把它拒之门外”。这个发现的过程是极艰难的,“失败很多次,再尝试、再失败,再失败、再尝试,我们几乎把所有的技术途径都尝试了一遍,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DNA疫苗、VLP疫苗、亚单位疫苗……”陈薇用“九死一生”描述第一次开发这种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的经历。

我们和埃博拉的距离只是一个航班

提起陈薇与埃博拉疫苗,有几个场景不得不说。

第一个场景发生在2019年,埃博拉疫情早已结束。陈薇站在刚果(金)赤道省刚果河河边,脚下是高大的铁树,面前是湍急的水流,感慨万千:“刚果河是世界上最深的河流,其中一个著名的支流叫埃博拉河。1976年以前,埃博拉仅仅是一条河的名称。1976年9月,一场不知名的出血热疫情在埃博拉河两岸的55个村庄肆虐,有的村庄甚至无人幸存,震惊全世界。1976年以后,埃博拉从一条河的名字变成了一个烈性病毒的名字,甚至变成死亡的象征和代名词。”

多年来,很多人问陈薇同一个问题。现在,人们用更通俗的话来问她:“埃博拉是个什么鬼?”她答:“埃博拉是个魔鬼。”三句话可以解释这个“魔鬼”:它是生物安全最高等级的四级病毒,我们熟悉的非典病毒、艾滋病毒都只是三级病毒;它是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的病原体之一,感染后死亡率高达90%,在非洲被称为“人类生命的黑板擦”;它是一个A类生物战剂和A类生物恐怖剂,若被别有用心地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埃博拉病毒出现以来,全世界都在研究相关疫苗。陈薇说:“第一,我们要做原创的疫苗;第二,要做高效、安全的疫苗;第三,要做现实中大规模应用的疫苗。”为何陈薇团队脱颖而出?有一个原因是陈薇引以为傲的军人身份。“军人要时刻去想,我们的战场在哪里?”

埃博拉疫苗的主要战场在非洲。“美国同期研制的疫苗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它是液体的,需要零下60摄氏度到零下80摄氏度储存。”非洲烈日炎炎,低温保存是极大挑战,陈薇记得,“我们去的时候,不说别的,电都是要靠自己发”。因此,“疫苗做成对温度更加不敏感的,甚至脱离冷链的,应用的现场就大大增加”。陈薇团队成功把疫苗做成冻干制剂,“在2摄氏度到8摄氏度常规条件下就能保存两年,37摄氏度环境下能保存3周”。

2014年,西非暴发大规模埃博拉疫情,并且疫情首次离开非洲,到达欧洲和美洲。更为致命的是,病毒发生了变异,而美国和加拿大的疫苗均针对1976基因型埃博拉病毒。当年12月,埃博拉病毒导致的死亡人数激增,在这个严峻时刻,陈薇团队研发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获得临床许可,成为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新基因型疫苗。2015年5月,陈薇团队走进埃博拉疫情肆虐的非洲国家——塞拉利昂,这是中国科研团体制作的疫苗首次在境外进行临床试验。陈薇团队抵达后,塞拉利昂街道上常常能见到排起的长队,那是等待注射疫苗的人们。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场景。2015年11月10日,塞拉利昂中日友好医院门前,十几名塞拉利昂小伙子把陈薇抛向空中又接住,他们之前都在这个医院接种了疫苗。就在3天前,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埃博拉疫情在塞拉利昂终止”。“我们中国的表达方式不一样,所以在国内没有这个。第二个,我比较胖,一般别人也抛不起来。大家一脸灿烂,他们也很灿烂,我也很灿烂。”陈薇笑着谈起那次“礼遇”。

陈薇爱笑,笑声爽朗,她走路步子大,手甩起来,无论穿着军装、白大褂还是便服,都是飒爽身姿,这样的性格让热情的塞拉利昂朋友感到很亲切。

陈薇被问过这样的问题,“中国国内要处理的公共卫生事件已经非常多了,而且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你们为什么还要去非洲?”

一个原因是要保护境外的中国人。另一个原因,这次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人们已经有了真切的感受——我们和病毒之间,只是一个航班的距离。陈薇说:“若非洲的疫情没有控制住,携带病毒的感染者,特别是在潜伏期没有发现的人,乘飞机来到中国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国家安全问题,生物科技突飞猛进,生物安全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非传统的国家安全。”

塞拉利昂的埃博拉疫情结束后,陈薇去了趟当地孤儿院。那是一个特殊的孤儿院,孩子们的父母都被埃博拉病毒夺去了生命。“作为一名女性,一个母亲,我会很自然地想到孤儿院。”去的时候,陈薇带的礼物是中国的拨浪鼓,“我小时候玩过,到现在都能回忆起爸妈给我买了拨浪鼓后的场景”。孤儿院的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只有几岁,他们都争着去拉陈薇跳舞,这是第三个令陈薇难忘的场景。除却军人的身份,陈薇做这些的原因,是对这个世界充满温柔的爱。

“没有国产疫苗,中国将会怎样”

长发飘飘,一身白衣,骑着单车徜徉在落满黄叶的清华园里。读研究生那会儿,陈薇是这样的文艺青年。她会唱歌、爱跳舞,还是学校刊物的副总编辑,常常参加周末学生食堂的舞会。1990年,她因偶然机会到军事医学科学院(今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取抗体,忽然产生了投身到这里工作的强烈愿望。从清华毕业前夕,陈薇放弃了深圳一家著名生物公司的高薪职位,选择穿上军装。此后,这个在清华园跳舞的女生过上了另一种生活。

2003年,非典肆虐,陈薇37岁。她带领课题组连夜进入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研究非典病毒,到广州一线医院采集非典标本,与尚无治疗方法的病毒零距离接触。最终她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有效抑制病毒的“重组人ω干扰素”,成为健康人群的预防用药。

2008年,汶川地震,陈薇42岁,担任“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为了预防灾后疫情,她赶赴第一线指挥战役。在废墟上工作两个月后,她又投入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中,作为“奥运安保军队指挥小组”专家组成员,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因为新冠疫苗和埃博拉疫苗,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陈薇的名字。实际上,从走进实验室的那一刻起,她就明白自己选择了一条隐姓埋名的人生道路。有人提醒过她:“你们花10年甚至20年做出来埃博拉疫苗,但如果2014年埃博拉疫情没有发生,刚果(金)的疫情没有发生,你们岂不是白做了?”

在她看来,“即便后来埃博拉疫苗没有得到应用,我也很开心,那样至少全世界人民是平安的。”她一开始就了解这个职业,并做好了心理准备。她说:“我的前辈,那些老一辈科学家,我不认识的、不熟悉的,我认识的、熟悉的,他们一辈子做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旦国家或者军队需要我们拿出力量,总能看到军队的力量在,非典、汶川地震、奥运会、埃博拉疫情……都是这样。”这一次的新冠肺炎疫情,陈薇团队依然用疫苗告诉大家,“军队的力量在”。

为什么我们要极尽所能生产疫苗?去购买别国疫苗是否可行?两年前“疫苗事件”发生时,陈薇有过深度思考。

2018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长春长生生物公司违规生产狂犬疫苗的行为。国产疫苗是否安全、是否值得信任,成为一个社会话题。很多人到医院接种疫苗时,首选进口疫苗。“疫苗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者涉案者怎么样的谴责,以及此后对他们的依法处置,我觉得都不为过。但这类事情怎样去预防?如果没有国产疫苗,中国将会怎样?”陈薇自问。

“有些人经济条件比较好,可以承受得起进口疫苗。我们将近14亿人的一个国家,我们的经济能否承受得起?即便我们国家承受得起,全世界的产能足够供给中国用吗?”陈薇说,现在我国97%的疫苗都是国产疫苗,它们在支撑着我们的防疫体系。

另外,疫苗的背后是国家安全问题。“正如这次中美贸易战,不管出多少钱,别人不再提供疫苗怎么办?”再进一步,“进口疫苗一定是安全的吗?”2017年,跨国企业赛诺菲巴斯德36批五联疫苗(其中含有百白破疫苗成分)在批签发检验的过程中,被查出8批(约计71.5万人份)效价不合格。

195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卡特实验室制造脊髓灰质炎疫苗时灭活病菌不够彻底,导致活体病毒出现。但安全测试中,这个问题没被发现,很多孩子因此死亡或瘫痪。“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事件,美国在惨痛的教训中,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将监管水平提到更高。”陈薇希望,“疫苗事件”能成为“把这个行业做好的一个契机”。

陈薇曾是全国人大代表,现在是全国政协委员,她呼吁做好国家生物安全防御体系的建设。“我们国家应该形成一个长效的合力。比如,能否形成一个长效的机制,成立与生物安全相关的国家实验室,把国家的力量、科研的力量,甚至一些有情怀的企业家的力量整合起来。从源头的创新到过程的研究,再到生产、应用以及最后的监管,都需要一定的顶层设计。”

研究病毒的科学家面临巨大的风险。2014年8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当年塞拉利昂疫情的基因序列文章,这对埃博拉防控至关重要。文章有55位作者,其中5位在发表时已去世,原因就是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陈薇进入实验室到现在有29年,这是小心翼翼的29年。有同事转业前劝她:“陈薇,你少搞些‘魔鬼’课题研究。”但她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就是这些“烈性微生物”,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您天天跟病毒打交道,怕过吗?”曾有个小姑娘这样问陈薇。陈薇的回答是:“要说不怕,那可不是真心话。我想,我们会尽一切的努力去做好个人防护,做好他人防护,做好环境防护。如果我们承担了更多的怕,小姑娘,你和其他人可能就少一点怕了。”

(记者  王媛媛)

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2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完全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内蒙古一年来的工作,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上书写内蒙古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重大疫情面前,我们一开始就鲜明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要继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

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国动员、全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凝聚起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疫情防控斗争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础性力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我们要坚持人民民主,更好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

习近平指出,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紧紧依靠人民。这次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积极主动作为,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举措,特别是要研究谋划中长期战略任务和战略布局,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习近平强调,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加强城乡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反对和惩治腐败,坚持不懈整治“四风”,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持不懈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Chinese lawmakers deliberate draft civil code

BEIJING, May 22 (Xinhua) — Chinese lawmakers started deliberating a draft civil code at the annual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legislature, which opened on Friday.


Wang Chen, vice chairman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delivered explanatory remarks on the draft civil code to deputies attending the third session of the 13th NPC.

In addition to general provisions and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the 1,260-article draft has six parts on property, contracts, personality rights, marriage and family, inheritance and tort liabilities.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ivil cod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plan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Xi Jinping at the core for developing the rule of law, Wang said.

The compilation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to advancing law-based governance,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public wellbeing, said Wang.

It will further refine China’s basic legal system and rules of conduct in the civil and commercial fields, he added.

Once adopted, it will be the first law cod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a milestone for China’s codification, according to Wang.

The civil code is expected to provide legal guarantees in the form of a complete civil legal system for China to achieve the two centenary goals and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decision to compile the civil code was announced in October 2014 at a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entral Committee. The legislative process started in June 2016.

The General Provisions of the Civil Law was adopted in 2017. Starting in August 2018, six draft parts were reviewed in different NPC Standing Committee sessions. In December 2019, a complete draft civil code was unveiled.

The NPC Standing Committee decided in its December session that the draft civil code would be presented to the NPC annual session in 2020 for delib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