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约记者   杨叁平)1月10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领衔团队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据悉,该奖系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的最高奖。

据悉,“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项目由以岭药业旗下的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第一完成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共同完成。

该项目首次系统构建脉络学说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属重大理论原创。国家973计划专家组评价:“脉络学说营卫理论形成了指导微血管病变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论,属于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原创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在颁奖现场。

据吴以岭院士介绍,大家都知道经络学说,但是没人知道脉络学说,我们两个973项目恰恰是构建起一个新的理论学说——脉络学说。“脉”中医叫血脉,实际上跟西医的血管在解剖学上是一个东西。脉络就是血管的分支,包括了微血管、微循环,把脉络学说构建起来,又提出了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理论,建立了临床辨证、诊断标准、用药规律,形成了一个系统理论指导临床,特别是指导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接受cctv的采访

吴以岭院士说:“围绕着这样一个创新理论,我们采用既往研究的三个通络治疗心血管的药物中成药,简称为‘通络三宝’,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现它对微血管的保护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参松养心胶囊是治疗心律失常的,也发现它改善微循环;芪苈强心胶囊,是治疗慢性心衰的,同样保护微循环。”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显示,目前大约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每10秒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而出现心肌缺血,冠心病心绞痛,然后逐渐发展到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最终导致心衰,甚至死亡。从微血管病变开始到心脑血管病发生,这样一个连续的心血管事件过程,就像一条链条那样环环相扣,因此称之为“心血管事件链”。

面对这一威胁人类的疾病,吴以岭带领科研团队自2005年始,依托两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历时10余年,分别从理论、机制、临床三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

吴以岭院士说,“我们10多个课题组从2005年开始研究,对3.3万多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微血管病变是一个包括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核心和启动因素,血液成分、神经体液调节共同参与心、脑、肾这些脏器细胞结构功能损伤的多维时空、动态演变的复杂网络病变规律。”

实验证实,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就是治疗临床心脑血管病这些临床重大疾病的关键机制。因为保护了微血管,就改善了心、脑、肾的微循环的组织血流灌注,从而减轻了临床病情。国家973计划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 。

课题组采取了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平行对照的临床循证医学,证实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心梗无再流,能够缩小心梗面积、改善心功能,疗效提高20%,在解决心血管病这一国际难题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伴心功能不全循证研究证实减少室性早搏的同时改善心功能,为这一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治疗药物;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循证研究证实在减少室早的同时提高心室率,填补了快慢兼治、整合调律药物治疗空白;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循证研究证实在西医国际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提高临床疗效16%。

国家973计划专家组称:本研究“创立了‘理论+临床+新药+实验+循证’一体化的中医学术创新与转化新模式,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了示范”。

编辑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