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北欧绿色邮报网

After 15 years working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China, I came to Sweden to establish my family. After almost ten years of freelancing for other media, now I created this website, www.greenpost.se hoping to spread inform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ring life experiences with readers both in China and Sweden, serving as a bridge. I enjoy the good environment in Sweden, fresh air, clean water, blue sky and beautiful flowers. 陈雪霏,女,1966. 摩羯座,满族,出生在辽宁省凌海市,班吉塔镇,地藏寺村。兄弟姐妹6个当中最中间的一个。和二哥一样是全科人,就是哥姐弟妹都有,幸福感很强。万能血型,很容易打交道。喜欢高大上,但同情弱者,追求平等,公平正义,善良,是环保主义者,提倡节俭,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创立瑞中桥绿色科技文化公司就是为中瑞绿色科技文化牵线搭桥。 教育程度:英国米德赛思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硕士,英语和国际政治双学士,文学和法学学士。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15年,驻津巴布韦两年,采访过南非总统曼德拉,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 2008年采访过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 2006-2010 人民网驻斯德哥尔摩特约记者。 2010-2012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报道员 2012-至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自由撰稿人 《环球时报》,《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北欧时报》副社长,英文主编,《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主编。 chenxuefei7@hotmail.com, wechat: chenxuefei7, facebook: chenxuefei7

19th CPC Congress opens in Beijing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Beijing, Oct. 18(Greenpost)– The 19th CPC Congress has opened in Beijing’s Great Hall of People in the autumn rain.

Over 2300 delegates participated the historical congress. CPC Chairman Xi Jinping made a work report to the congress on behalf of the 18th CPC Congress.

He made 3 and half hour speech in the morning outlined 13 areas of future development goals and action plans.

It is considered the completely new era China has entered with  a even higher goals to make in order to completely build a wealthy healthy society by 2050 for all the 1.3 billion people in China.

He mentioned rural development, compulsary education for 12 years for student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About 2000 journalists report the historic conference.

今日头条:中国共产党19次代表大会开幕会成功召开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18日,秋雨绵绵,雨中的北京显得格外干净漂亮。上午9点整,中国共产党第19次代表大会开幕会隆重召开,习近平主席做了三个半小时的工作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用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习近平指出,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全党同志一定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用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大会由李克强主持。上午9时,会议开始。全场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体同志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默哀。

李克强宣布,党的十九大应出席代表2280人,特邀代表74人,共2354人,今天实到2338人。他对列席大会的党外朋友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分13个部分: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报告过程中,全场一次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3000多名中外记者采访报道了开幕会盛况

在习主席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 新思想 新目标和新征程。

党代会被看做是改革的助推器。因为它提出了方方面面的目标。

报告提到了乡村振兴政策,文化自信,未来要普及高中教育,12年教育,全周期的健康保障。农民土地的承包。人格权,社会心态等。

视频:东山文化公司董事长朱展兆谈来瑞典的感受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16日上午,东山文化公司董事长朱展兆在斯德哥尔摩Scandic 大酒店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谈了多次来瑞典的感受,以及斯德哥尔摩苏州丝绸文化周的成功举办情况。

朱董事长说,这次他们不但带来了高级苏绣工艺艺术家,而且还带来了音乐家,古琴和萧的演奏家,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吸引了大量丝绸爱好者。尤其是描绘瑞典王储一家的刺绣作品,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评论和询问。

记者陈雪霏,录制陈雪霏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8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7年10月1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总结过去5年工作,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制定适应时代要求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而团结奋斗。

  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会议指出,目前大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要继续扎实做好大会筹备工作,确保大会胜利召开。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Video: Interview with Cecilia Lindqvist, famous Swedish sinologist on her books

林西莉到中国留学两年,写了三本书,《汉字王国》,《琴》和《另一个世界》其中前两本获得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奖,一本在中国获得前20名中名列前茅的文学奖。请听本网记者陈雪霏对林西莉的专访。

视频:苏州缂丝艺术家陆美英在斯德哥尔摩苏州丝绸文化周讲述缂丝的艺术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16日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正在此间进行的苏州丝绸中国文化周期间专访了苏州缂丝艺术家陆美英。陆美英表示缂丝(kesi)技术存在上千年了。其作品《五子登科》惟妙惟肖,金色的丝绸是双面一样的,可以水洗,晾晒,还能存在一千多年,可见,这是多么宝贵啊!此次展出,她特意把自己的缂丝机带来了。

在这种机器上缂丝仿佛是过去的织布机,但是,不同的是,这个活儿真是绝活儿!

陈雪霏录制。

视频:苏州刺绣艺术家徐祥云在斯德哥尔摩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16日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正在进行的苏州丝绸文化周期间,专访了苏州刺绣艺术家徐祥云。记者了解到,她和七八个同事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用一根头发丝分成64份那么细的真丝线绣了瑞典王储维多利亚一家四口,惟妙惟肖,眉目传神,为中瑞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Xu Xiangyun, 55, has done the silk embroidery for 50 years.  This work of Swedish Princess and her family took Xu Xiangyun and seven others about 10 months to complete.  She explained that she used silk which is as thin as being equivalent to one 64th of a piece of hair, thus the eyes are very vivid and lively.

徐祥云进一步演示她是如何将一根丝线分成64份的,真是精益求精。

陈雪霏录制。2017/10/16

 

New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found in research at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Oct. 16(Greenpost) — Researchers at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th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Sweden, have found several previously unknown genes that make bacteria resistant to last-resort antibiotics. The genes were found by searching large volumes of bacterial DNA and the results are published in the scientific journal Microbiome.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 is a rapidly growing global problem. Disease-causing bacteria become resistant through mutations of their own DNA or by acquiring resistance genes from other, often harmless, bacteria.

By analysing large volumes of DNA data, the researchers found 76 new types of resistance genes. Several of these genes can provide bacteria with the ability to degrade carbapenems, our most powerful class of antibiotics used to treat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lots of unknown resistance genes. Knowledge about these genes makes it possible to more effectively find and hopefully tackle new forms of multi-resistant bacteria”, says Erik Kristiansson, Professor in biostatistics at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principal investigator of the study.

“The more we know about how bacteria can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antibiotics, the better are our odds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new drugs”, explains co-author Joakim Larsson, Professor in environmental pharmacology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re for Antibiotic Resistance Research at th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The researchers identified the novel genes by analysing DNA sequences from bacteria collected from humans and various environme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Resistance genes are often very rare, and a lot of DNA data needs to be examined before a new gene can be found”, Kristiansson says.

Identifying a resistance gene is also challenging if it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encountered. The research group solved this by developing new computational methods to find patterns in DNA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ntibiotic resistance. By testing the genes they identified in the laboratory, they could then prove that their predictions were correct.

“Our methods are very efficient and can search for the specific patterns of novel resistance genes in large volumes of DNA sequence data,” says Fanny Berglund, a PhD student in the research group.

The next step for the research groups is to search for genes that provide resistance to other forms of antibiotics.

“The novel genes we discovered are only the tip of the iceberg. There are still many unidentified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that could become major global health problems in the future,” Kristiansson says.

今日头条:桂从友大使出席斯德哥尔摩苏州丝绸文化周开幕式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斯德哥尔摩苏州丝绸文化周14日在位于市中心的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和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桂大使10月14日在苏州丝绸文化周开幕式上致辞。吕程拍摄。

桂大使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生产国,苏州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之府,丝绸工商业兴盛发达。期待在此次文化周活动中,苏州丝绸以其创新设计、充满时尚活力的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展现出中国丝绸艺术的独特魅力。

他说,丝绸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其生产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实际上正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中国发现并命名了仰韶文化。自公元二世纪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尤其是随着唐宋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丝绸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大量销往欧洲。在瑞典,丝绸始终是生活格调的象征,它不仅迅速征服了达官显贵家庭,更逐渐普及到寻常百姓之家。瑞典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270多年前,以“哥德堡号”商船为代表的瑞典船队穿梭于两国之间,把中国上等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运到瑞典再分销到欧洲大陆,也把瑞典和欧洲的精美商品带往中国,不仅促进了中瑞两国的相互认知,更有力推动了东西方文明的交往。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曾撰写《丝绸之路》一书,详细论述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船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回访中国,也受到了热烈欢迎。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正是要在继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的同时,赋予其更加丰富的现代内涵和外延。2015年,瑞典正式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在中国今年5月成功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感召下,首届“一带一路”瑞中合作高峰论坛不久前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相信通过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瑞两国的友好往来将进一步深化和密切,中瑞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之路将走得更远、更顺!

瑞典著名汉学家林西莉用瑞典语介绍了中国丝绸的历史,现状及其制作过程。

苏州丝绸文化周代表团团长朱益群致辞说,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千百年来,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相连,对推进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丝绸之府苏州古城依然保持着水陆并行的格局,小桥流水, 粉墙黛瓦的独特面貌。苏州具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的丝绸制造业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本次文化周我们将有现场表演丝绸制造技术,琴箫表演,苏州丝绸时尚技艺展览,来自苏州丝绸博物馆的收藏丝绸作品43件,古代丝绸器具复制品和中国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传统丝绸服饰等。希望通过本次文化周的展示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人文和经贸往来。

在开幕式上,斯德哥尔摩丝绸博物馆负责人和苏州丝绸博物馆馆长魏保信签署了合作协议。

随后,桂从友大使,林西莉教授和其他嘉宾为苏州丝绸文化周剪彩。

来自苏州的琴箫艺术家也为大家演奏了精彩的古琴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和《潇湘水云》。在大家屏住呼吸静听那优美的旋律的时候,音乐嘎然而止,在热烈的掌声中又加演了一首《酒狂》。

文化中心座无虚席,中外宾客都为精彩的演出热烈鼓掌。

文化周开幕式由使馆文化参赞和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浦正东用瑞典语和中文双语主持。

随后,桂从友大使和夫人一起参观了丝绸展。陪同的还有使馆政务参赞李军峰,商务参赞韩晓东等华人华侨和瑞典丝绸爱好者。

本次苏州丝绸文化周将持续一周到10月21日。这次在一层也开放了一个更大的展出场所,据悉,周三晚上将还有一场琴箫演奏会。

本次苏州丝绸文化周由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主办,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苏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和苏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市丝绸协会和东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迎接19大特稿之六 –别了大连!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稿(记者陈雪霏)   别了,大连!

曾经以为我的家是一张张票根,撕开后,展开旅程,投入另外一个陌生……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之一,也是我的人生写照。

 

陈强侄子和媳妇陈晶把我们送上安检,他不能进来,所以我们说了再见。高铁列车徐徐开动,虽然每小时300多公里,但是我们却感受不到,非常平稳,噪音也比普通车降低了许多。高铁真是中国人的骄傲。

 

我的眼睛和外面的空气一样,有些潮湿,有些模糊。陈强多次提到大连是个很好的城市,相比于老家锦州,在朋友圈儿,去看病还要找人,走后门儿,这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在大连,有病了,想去医院,就去医院,排队,挂号,然后就看病。看病也要求人,上学也要求人,什么事都要求人,这样就会让人感觉累。

 

大连交通也同样拥挤,但是,司机可以互相谅解,互相通融,你让我一下,下次我也让你一下,而不是互相别着,使劲嘀嘀别人。这样,就减少了烦躁。陈强说,大连是个适合居住的地方。这里确实比较凉快,不像北京,天津那样燥热。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一些,等级不是那么特别明显。

 

能感觉出来,现在中国又出了很多地主,房子很多,但是,缺少现金流儿。中国的反腐也让一些人谨慎投资,因为一旦人们投资太多,就容易被查。如果被查,十有八九都有问题。

 

陈强也说,我们都在各自忍受了各自的孤独。他希望我们再多呆两天。或许可以,但也不忍心。我们在,就让他多劳动,累得够呛。还耽误他的生意。两个人虽然年纪不大,却把大房子让给我们住。给我们买早餐,一切都以我们为主。让我们感觉很感动。

 

陈强住在北站附近。北站很好,人不是特别多。我们下车后,陈强再三叮嘱,出来向北走,走北出口,不要走南出口。因为知道,所以,非常顺。不像在上海,与同学约会,一出车站就向右拐了,本来应该向左拐。我们走了不到两分钟,就到了汽车旁。陈强买的是havpal长城,原来是SUV的吉普汽车。很宽敞,很舒适。他可以装很多东西。

 

陈强的生活有点儿象南方人,自己有个工作,工资不高,但是,工作两天休息两天。他利用休息的时间跑各大药房,批发销售药品。他有朋友可以给他供货。然后,他卖给药店,供他们零售。

 

陈晶在沈阳学的社区管理,毕业以后,如果进居委会,每个月只有800元的工资,她觉得太少了,因此,就没去。后来,工作就不好找了。和陈强谈恋爱以后,想卖药,但一个人孤军奋战很难。陈晶很漂亮,很可爱。陈美儒出生以后,她就一心一意带孩子。等孩子上幼儿园了,她就和陈强一起批发送药卖药。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建立了自己的客户群。

 

陈晶就是负责花钱。用个手机,现在什么都可以网上支付。有什么便宜货,很快就可以抢到。于是,家里的水,卫生纸,都是抢购。打开冰箱,有很多牛奶。热水器,饮水机,平装水等等。

 

陈强说,他其实属于70后,尽管他是1984年出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这一代用互联网,网购等没有86年出生的陈晶熟练。而现在的世界差别可能要以互联网为界。

 

他们这一代对婚姻还比90后更认真一些,更传统一些。90后中流行一个笑话,说结婚的时候是因为你会做饭,离婚的时候只因你不做饭。

 

12点零6分,火车已经在营口站停车。前后都有人在打扑克,男生女生都在大声说话,哈哈大笑。

 

陈强说,在大连,很多人都是外地人。尤其来自于哈尔滨。大多数是一家子一家子的。哈尔滨虽然条件好,但是,太冷,气候太差,没人愿意在那里生活或者做买卖。所以,很多人来大连。

 

同样,在上海浦东,在杭州,到处可以听到东北人的声音。尽管很多人在早年都从内地到东北去,但是现在却有很多东北人愿意到北上广。

 

中国内地有个叫胡鞍钢的学者,曾经为人口大流动感到激动。确实,中国的房地产,让很多人的流动得以可能。人们只有到异地才肯花钱。

 

陈强的房子在顶楼五楼,没有电梯。爬上爬下。如果是现在,我无论如何不会买六层的房子。但是,因为是年轻,所以就买了五层。两个双人床。有热水器,有饮水机。水龙头上有纯净水的器件。但陈晶说,如果直接喝那个水龙头的水,还是会拉肚子。

上厕所,也要用非常白的纸。我们觉得那个纸太珍贵了。但事实上,那个白纸比不漂白的纸更便宜。现在都在打环保的牌。

 

陈强去上班,陈晶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练习舞蹈,然后,买了早饭给我们送来。我们非常感动。陈晶说,可以去海洋世界。我们联系了半天辉瑞制药。

 

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要多带水瓶子。在家里,家家都有净水器。家家都装监视屏。

 

和大学同学聚会

 

在大连更让我自豪的是高中同学,大学同学都有。 大学同学有和我同寝室,曾经住上下床的绍华和庄班长。绍华是我们的生活班长,负责发补助之类的。班长如今是一个有60多名员工的贸易公司董事长,专门与日本人做生意,向他们出口中国产品。班长说要在天天渔港见面。

 

到了以后,首先见到了绍华。这次见面感觉她精神状态依然那么好。皮肤好,就总是显得那么年轻。多年来,我与她们距离很远,一直想克服我的自卑心理。但是,一见面,一照相,还是发现我这老底子又露馅了。本来我自己呆着,感觉皮肤越来越好。但是,和绍华一比,又觉得不如了。

 

这次和他们一起吃饭又了解了一个秘密。那就是我们这些农村学生当时都是领困难补助的。对我来说,当时我是感觉非常幸福的。尽管有很多眼泪,但是,我那时年年有奖学金,也年年有补助。还有两元少数民族补助费。我每个月有15元收入,而我的吃饭钱也就20多元。因此,我觉得自己的小日子还不错。等冬天妈妈寄来钱让我买大衣的时候,我已经都自己制备齐了。因此,我才花60元买了个小录音机,花50元买了海燕牌短波收音机。小录音机让我听了很多英文歌曲,美国乡村歌曲,斯蒂芬给录的。还听了费翔的歌曲,经常让我泪流满面。这两样武器让我能有机会听美国之音。以至于后来我的语音语调比较好,到电台考试的时候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听流行歌曲,提高了我的情商。让我经常是多愁善感。

 

班长说,当时我们班有22人,但6人是纯农村的。 而且他们把我评为最困难的。我知道我是拿的一等补助。但是,我却不知道我是最困难的。我第一次从大学回到家里,我大哥问我,你看和同学们相比,咱们家算是困难的还是不困难的?我说,我感觉还有比我们更困难的。我们还不算太困难。

 

这是我当时的感觉。我对班长说,我真感谢当时我并不觉得自己那么贫困。也许是我自我感觉良好吧。从小,我们家应该说是赤贫状态。直到1978年我大哥要订婚了,我们才把奶奶的那两口黑柜剖面油漆,变成杏黄色,这样我们的家里才有了一点点新鲜的颜色。小时候,一进屋里,四壁空空。墙上都是我妈妈用我们的两面都写了字的作业本的纸糊的纸,防止透风。没有一张画。墙上贴的都是我们在小学中学时的奖状。或许就是这些奖状让我们家里充满了喜庆气氛。

 

1980年,我们家成为村里的首家万元户。 但是,我们家9口人。平均下来,每个人一年就1000元生活费,去掉成本和花费也就没多少了。但是,我们的吃饭确实大家在一起感觉非常好。所以,尽管我们家非常贫困,但是,从心理上讲,是一直向好的。

 

这种无知无畏的感觉也让我能够专心一致地学习。在大学里,其实,我看每个人都比我强。可能是因为高中的压力一直在延续着,我并没有喘气的机会。我感觉自己有新的挑战。所以,我感觉谈恋爱,我没有资格。穿衣打扮化妆,我也没有资格。我的唯一资格就是要学习好。而且很多学姐也都这样告诉我,关键就是要学习成绩好。

 

当然,我的学习过程也是我成长的过程。我学习语言的过程也读了很多文学。尤其是英美文学。我读的是英文,当时可以说是囫囵吞枣,很多东西不明白,但是大概意思是明白的。因此,我在心中埋下了很多种子。我对很多西方的现象也都记在心中。但是,我还没有达到名利场的那种小资的程度。或者我到了也不自知。后来有人说我有小资情调,我觉得我没有。

 

在我心里,大学对我来说是非常美好的。因为它让我见到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优秀的男孩子。他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心旷神怡。只要和他们一起学习,我就有一种满足。但是,情窦初开,很多时候,也有深深的惆怅和无奈。那种感觉就是想说我爱你,但又不敢开口。想对你好,但又怕你太认真,到时候我又担当不了那么重的责任。于是,一种纠结经常需要我们面对。

 

Peter也说他上大学时就是不敢。据说他们试图去一次女生宿舍,结果让舍务老头给赶了出来。那个时候,女生宿舍就象闺房,男生确实是不能轻易进去的。后来到毕业的那一年,我们又开始男女混寝。男生住四楼,女生住五楼。是否这能缓解人们的饥渴,我不知道。

毕业那年,我的心是七上八下的。虽然我一心想到北京,一心想考研,但是,我并没有明确的目标。那时候,选择就是那么几个。我曾经联系上海神学院,看看我是否可以到那里去学圣经。我曾经得到过一本英语的圣经。我也联系了北外的王教授。他还给我回信并寄来招生简章。因此,我说我想报北大,因为我不敢跟北外的藤继盟叫板。他学习可以说是我们同学当中最努力的。他读的书也确实多。吃得确实透。 我想我读的都是皮毛。但是,经过和那谁商量,我还是决定报考中国新闻学院了。因为那里招收20名学生。

 

踏上北上长春的列车,和我一起去的还有新闻系的我高中同学冯磊山,李承佳和王彦峰。长春的积雪很厚,但是,就象鲁迅描述的朔方的雪一样,不会化。男生都已经安排好了我的宿舍,借用一下哈尔滨同学的床。我还从堂姐夫那里借来军大衣。结果,感觉不是特别冷,因为大部分时间在室内,温度很高。

 

但是,那时的我心里已经有个他,仿佛一切只有他。但我又不敢说出来。所以,当他来看我的时候,我也依然是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我感觉他也是和我感觉一样。但他不承认。等他不承认的时候,一切又感觉无比的失落。 我总是盼着他生病。可是,等他真正生病的时候,我又不在身边。

 

命运就是这样不断地折麽我。回来以后的一天,我又在路上遇到冯磊山。他说,他报名人民大学了。他报国政系,我可以报新闻系。于是,我马上给新闻系索取简章。结果,简章来了以后,我发现我报国政系最合适。因为招学外语的。于是,我给国政系写信要求报名,并寄了五元钱给他们。很快,报名表,体检表等都来了。我立即去体检。

 

体检的时候,大夫说,你学什么?我说,叫国际政治系。她说,那都是国际特务。我当时心里还挺高兴。国际特务该是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啊。因为我看电影里石油大会战里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女特工,一个个都很棒的。

 

当然,我还是差得很远。不管将来做什么,先考上再说吧。于是,我就再次收心准备,把该看的内容再看一遍。5月22日,终于考试考完了。晚上,我为了奖赏自己,花两元钱买了一张看录像的票。结果,我没看几眼就趴在了桌上,我感觉我的头都抬不起来了。我感觉我太累了。于是,只好回宿舍去睡觉。

 

根据计划6月10日发录取通知书。中间还有20多天。我和钱老师说我要到锦州去实习。于是,我会到锦州。先到外贸局,人家说不需要学外语的,因为是为大连供货,不需要外语。但我知道后来有同学通过后门儿进去了,但结果确实用不着外语。到锦州师范学院,领导说,你想考研究生,那我们也要不了。没几天,你就飞了。我在锦州解放路的药店出来转悠。那时,我是在高中时候就知道那个药店,一想买药就到那里去。斜对面就是锦州合成纤维厂。结果,我看到一个老外从外面进到那里去了。于是,我灵机一动就去他们的外事办公室去了。

 

一个北京人叫于康生的接待了我。他说,我们这里正需要学英语的专业毕业生。你如果愿意在这里实习,太好了。我们给你每天中午7元钱的午餐,和其他翻译一样。于是,我自己找个招待所,自己准备早餐和晚餐。

 

原来,锦州合成纤维厂在生产的扁纶丝袋子都是在这里生产的。那时用石油,用塑料然后生产丝,然后生产袋子,用于装化肥。那里有三个德国人,两个高个子,一个矮个子。这个矮个子的似乎很不顺气。经常不合作。惹得当地领导非常不高兴。你告诉他,如果他不好好教我们,最终我不会在合同上签字!

 

其实,他们也是边安装生产,边测试。那时,外事纪律明文规定,女翻译照相的时候不能离老外太近。男翻译也抱怨,老外对女翻译的态度总是比对他们的好。工作10天以后,领导对我说,如果你愿意留下,我们将来要到深圳去设分厂,前途还是很广阔的。我说,我正在等北京的消息。如果北京没有电话来,我就到你这儿来当翻译。如果北京让我去,我就选择去北京。咱们保持联系。

 

我在锦州邮局给北京打电话,在辽大也给北京打电话。但是,都没有成功。于是6月10日那天晚上,我乘火车从沈阳南站出发,乘了一晚上的夜车,第二天阳光灿烂的时候,我到了北京。我问卖地图的103在哪里,她一指,那边儿。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边儿。但是,我还是坐上了103,然后是332抵达了人民大学。一进校园就看到了花园后边的红楼。人民大学象条带鱼,是长长的,不会走丢。

 

我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幸福地在校园里的样子,感到无比羡慕。心想我要是能来这里就好了。那时我还不知道清华,北大和北外其实更好看。

 

到了办公室,老师听说我是从沈阳乘火车赶来的,就说,你应该打电话就行了。干嘛要跑过来呢?结果还没有出来,回去等待吧。于是,我当天晚上,又乘火车回来了。我估计没有人知道我在那一日曾经去过北京。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我终于能自己去北京了。

 

我的每一步都让我自己吃惊,也很自豪。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什么都是新的。什么都有挑战性。这让我感到生活其实很有乐趣。每天都可以了解和学习新的东西。

 

终于到6月24日,我从锦州回到了沈阳。其实我前面记错了。我是从北京回去以后才实习的。因此,之前我肯定是在弄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论文是论劳伦斯《儿子与情人》的社会影响和心里分析。

 

那时,我就被小说的情节与现实的情节所惨绕着。那时候,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给人带来了很多问题。劳伦斯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工业革命的。总之,我是觉得自己能在这个题目上多思考一些。

 

在锦州实习完了回到沈阳已经是下午了。我一个人从南站出来又到了太原街逛一逛。大学四年,我没有象继红她们学习和玩儿两不误。我觉得我很少自己逛商店。这一次我逛了一下,还给自己买了一双黑色皮凉鞋。

 

回到辽大校门口的时候已经是晚上6点多了。校门口没有几个人。我心想都要放假了,谈恋爱的谈恋爱,找工作的找工作,确实没几个人闲逛了。正想着,我看到生物系的郑雪梅。她是我高中同学,是个娃娃脸。我觉得她非常可爱。也不知为什么,通过高中同学聚会,我们俩就好上了。她和我去过两次东北工学院。她说,你考上了。我说真的吗?我不敢相信。

 

我半信半疑地走回宿舍。一进屋,只见丽丽在上床。她看到我好象也没有任何异样的眼光。我心里好奇怪。我肯定是没考上,否则,她应该说点儿什么啊。我心想,这一定不是真的。我心里七上八下。浑身疲惫不堪。我上床蒙头大睡。我太累了,一天都在外面走。

 

不知过了多久,大概两个小时以后吧。寝室的姐妹们一个个都回来了。突然,班长和他一起进来了。寝室的灯也亮了。班长总是快嘴快舌,爱开玩笑,非常幽默风趣。至少,他是忍不住非常爱说话的一个人。他也是大家的开心果。无论你怎样不高兴,他总会不厌其烦地打趣。于是宿舍里又是一片欢声笑语。他们和这个说话,和那个说话,就是不和我说话。这时,我也起来了,不知所措。似乎过了很久。他说,你告诉她吧。

 

于是,班长给我使了个眼色,跟我来。我的心似乎彭彭在跳。我其实一直都在希望班长能给我带来什么好消息。因为人们说通知书在他手里。我迅速跟他出门。走廊里立即一片黑暗。但是,楼梯口似乎有亮光,还没到楼梯口的时候,班长突然转身对我说,“哎呀,太可惜了,只差一分儿没考上。”他说得很平静,真的很惋惜的样子。我一听,如同大楼坍塌,我心里本来就七上八下的,只有两个答案,一个是考上了,一个没考上。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是否真的能考上。我的想法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是努力到了。我已经考了两次了。如果不成,我也不可能再考了。但是,我感觉我都已经把骨髓榨干了,我也用尽了我的力气了。老天爷怎么还不让我过呢?不过也没什么丢脸的,那么多人都参加考试,大部分人不是都没考上吗?我们班不也是只有他才确认吗?问题是你们为什么都要耍我呢?都是大坏蛋啊!我恨不得如果有个地缝儿我就想钻进去。

 

可是,班长的脚步并没有停,他很快就下到四楼去了。而我的脚步却象灌了铅似的。我是下去还是不下去。我如果没考上,下去有什么用呢?再接到一个,对不起,你没有被录取,那有什么意义呢?心里这样想着,我还是慢慢地向楼梯口挪动着脚步。但是,心里就想这帮坏蛋在耍我。

 

我站在楼梯口向四楼他们宿舍忘,班长挥手说,“你快下来啊!”我说,下来有什么用啊!说着,我也就下来了。这时我才发现班长手中拿着我的录取通知书和七张红字行李签儿。在中国,一般红字都是好消息。录取通知书的抬头一般也都是红字。如果是没录取,肯定是黑色的。

 

接到录取通知书,我这才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我立即拿着通知书跑到楼上,回到宿舍。到了宿舍,我这回真是高兴写在脸上,估计皱纹也会舒展了。我眼睛一刻不停滴看着那通知书。眼中不知道是否留下激动的眼泪。只听他说,你可不要太激动了!他就是这样,话语不多,就那么几个字,一句话,却总是能让你记一辈子。确实,那个时候本来我们就不说几句话。因此,那少有的几句话肯定都记住了。当然,也不是每个人的每句话都记住,只是你在意的人的每句话都能记住。他也好像完成任务似的很快就离开了。

 

但是,我知道他也是希望我能考上北京,因为只有我们都到了北京,才有可能再谈别的。我们之间是有很多鸿沟需要逾越的。但至少第一步实现了。这也是在他的建议下实现的。他说他只是建议。但是,那也得有人愿意听啊!

 

就这样,我记得毕业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哭得泪人一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多愁善感,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玫瑰。我们带着忧伤,带着惆怅,带着爱情,带着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的梦想就这样离开了我们那同窗四年的美丽的辽大校园。

 

感情,什么是感情?什么叫感情?我想我们的感情都是在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那个时候的感情是无比纯真的,也是终生难忘的。

 

不过,席间,班长已然长大成为一个董事长了。我如果还用以前的眼光来看他,那显然是又要错位了。原来他可能性格也是那么急,但是,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他有那么急。只是感谢班长在我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能够出来安慰我,告诉我事情的真相。我因此也非常欣慰,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的品德得到了升华。那是因为我妈妈给我写信说,孩子,你最近给我接连写信,我想你肯定是有心事。如果是因为没有评上奖学金,你可千万不要在意。荣誉是人家给的,不是自己要的。如果没给,就更不要在意了。如果你缺钱,妈妈会给你寄的。

 

其实,我自己并没有那么多心思来想这个问题。但是,同学好友总会有人为你抱不平,认为我受了委屈。但是,在辽大的结局我还是很满意很高兴很幸福的。我知道,我的亲同学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大家对我都是很好的。因此,我也对我的同学都很留恋。尤其是他和班长和副班长,都对我很好。让我终生难忘。当然,我也不能忘记鲍勃,关静予,佟文博和我,我们四个人星期日还是节假日一起骑自行车去棋盘山的情景。我们还在那里划船,期间,关静予的帽子掉到了水里,文博兄一越取了出来。那时候,我经常做梦翻船,就是害怕真的翻船。还好,我们一切平安。回来以后还是骑车回来。而我的自行车居然是没有刹车的。

 

那时候有一首歌说的是我们的春天的故事,那旋律总是在我脑海里盘旋。那首沈阳啊沈阳,也让我们铭记在心。我想那不光是歌声好听,主要是我们的青春迸发出的能量。

 

我也不能忘记和继红一起踏着北陵的积雪,分享着我们心中对爱情的理解和感受。那是不能说出的秘密。李毅后来到北京了跟我说,Betty, 大家都看出了你心中的秘密。我说,是吗?我怎么不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青春时的记忆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时间带走。相反,它像是水里的顽石,水走了,它还在。最近,高中同学晓明说,如果你问我刚才发生的事情,我都忘记了,但是,如果你问我几十年前的事情,我全记得。

 

很遗憾,鲍勃说到香格里拉见一面,我却没能去成。我还记得毕业那年,我们说,30年之后我们要在沈阳南站的大炮台前聚会。那时候,想象的30年实在是太遥远,人们肯定也不把这当回事。但是,2014年大部分人还真聚了。明年我们就是毕业30年了。或许我们真的可以在预定地点见面?我是打算回来的。

 

参观蒙特梭利幼儿园

 

在大连的高中同学正好是我的同桌。分别30年之后,我们第一次视屏。通过微信,我们这些多年没有联系的同学都联系上了。在高中,对我来说,用我老师的话说就是老牛爬坡缓慢有力。我那时候压力很大。虽然我在中学是头子,但是到了县城就不一样了。我们被县城的尖子生压得喘不过气来来。本来他们就学习好,结果他们还是那么努力。真是没办法啊。唯一的办法就是更加努力。专心致志,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我都会在外面高声朗读英语。当然,如果我真那么刻苦就好了。主要是下雪以后,外面很干净,白茫茫一片,我高声朗读也没人听见,所以我就在外面。但是,这个镜头被人看见,就一直谣传我特别刻苦。其实,我学习刻苦,但其他同学也都很刻苦。那个时候,不努力的人是少数。主要是人的成熟阶段不一样,这对我们的学习也有影响。

 

我说要去药厂看看,结果,杜立新说她可以陪我们。我问她在做什么,她说在开幼儿园。于是,我想看看她的幼儿园。经过沟通,我们决定去开发区的幼儿园。

到了幼儿园,老远就能看出来,很不一样。进到里边,发现原来这是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蒙特梭利幼儿园是从意大利传播开来的。而杜立新是从台湾引进来的。

 

她毕业以后在辽河油田教一段时间书。后来就和老公一起来到了大连。她一开始是通过人才引进进入大连开发区工会的。在工会工作一段时间后,她看到了人们对幼儿园的需求。因为很多年轻人都是外地人,来到这里工作,孩子需要人照顾。于是,她和先生就利用业余时间开了个幼儿园。

 

慢慢地他们开了第二个和第三个幼儿园。这个幼儿园已经开了10多年了。2014年,她也开始专职照顾幼儿园的管理了。为了建设一个一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蒙特梭利幼儿园,杜立新增加了大量投入,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购买很多先进的教具。

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通过游戏和玩耍,日常生活习惯就能把很多理念植入孩子们的头脑。不用象中国人那样规规矩矩地填鸭式地教,而是通过提供这种环境,让孩子们自由有序地学习,通过教具,孩子们能够直接感受到要学的东西。因此,无论是理念还是设施都是非常先进的。

 

在这个幼儿园里,孩子们自己有一片地,种植西红柿和其他植物。等我们到的时候,他们真的摘了西红柿给我们吃。孩子们的行为真的有成果,这该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啊!

 

校舍的装修也都适合儿童,桌椅板凳,都适合儿童,儿童能够有很好的环境来玩耍。

看到这样熟悉的幼儿园,能够让中国孩子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体会到世界先进的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我感到非常高兴。心想,杜立新你真是做一件大好事啊。

 

从开发区出来,我们吃了比萨饼。然后就奔市区的八中。

 

拜访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就是大连市第八中学的英语老师张洪玲。到了校门口,看到操场上学生们在锻炼。洪玲一路小跑过来。她穿着白裤子,兰花衬衫,带副眼镜。倍感亲切。我感觉这些做老师的人说话都好听了。走来走去,我感觉还是我自己的话土。可能与我总是回地藏寺有关系。

 

在八中,我们还到物理实验室去看看,当时还有学生在那里学习。八中是大连最好的学校之一。据说是排名第二。洪玲也是人才引进过来的。原来她是在锦州当老师的。

该校有1400多名学生。我们还到她的办公室去看看。那里有很多绿色植物。

 

到了她家里,窗明几净,立即感觉清爽。我女儿立即被他们家的绿萝垂地而吸引。希望自己的家也能这样干净利落。

 

期间,我们做了一些小时候就非常爱吃的菜,象干豆腐拌黄瓜,红烧牛肉,炒苦瓜,等等。洪玲丈夫还自己酿葡萄酒。我们品尝美酒佳酿,谈笑风生。

 

洪玲现在真像个耐心的大姐姐。高中时,她总爱学我的口音,让有时觉得很尴尬。但是,她也很善良,那时,她从家里带的猪头肉,一罐头瓶子,让我们大家品尝。那时的艰苦生活,大家都记得,每个大桌子围着10几个学生。一盆饭,一盆菜,大家轮流打饭。大白菜经常是煮得过头。

 

我们在一起两年时间,只记得她嗓音洪亮,唱北国之春非常好听。她也会唱草原之夜。那时候,草原之夜总是在我们的广播里出现。

 

那时还算是童年时光。台湾校园歌曲正好开始流行。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也开始了。我们都是悠悠学子,带着上大学的梦想从各个学校被选拔上来的。因此,也可以说是各个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

 

在这里的最大收获,就是洪玲的绿色植物给我女儿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对手绣的钟也印象深刻。回到瑞典家里,她依然念念不忘,最后,还是和爸爸一起去宜家买了花盆和花架子,把自己的房间也打扮起来了。

 

19大特稿之四:食:中华美食 世界第一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华美食,天下第一。名不虚传。要吃的应有尽有。但是,我还是喜欢老三样,白菜,豆腐,韭菜,鸡蛋。尤其是老家的干豆腐,刚一到北京,老妈就从东北带来了干豆腐。在冰箱里冻着。

到上海看同学,同学请吃饭都是吃的上海菜。干豆腐卷青菜,蟹黄豆腐,以前常州和苏州经常做鱼香蒸蛋,或者是虾仁蒸鸡蛋糕。酒酿或者是汤圆儿,保你吃个够。样样都好吃。难怪上海人嘴很叼的。他们喜欢吃的东西,十有八九都是非常好吃的。

在上海和苏州住格林豪泰酒店,里边的早餐都很好吃。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的格林豪泰总部酒店早餐异常丰富。有炒豇豆,炒圆白菜,豆腐,粉丝,鸡蛋,银耳汤,面包,生菜色拉,豆浆等等,应有尽有。晚餐还可以吃饺子和面条,安排得非常合理,避免人们大吃大喝,长得贼胖。在苏州某镇的格林豪泰酒店,早餐有好喝的豆浆,有炒蒜毫和咸菜,鸡蛋,也非常可口。在天津的格林豪泰有蒜苔,也有腐竹,很多小菜都是我喜欢吃的。

在老家凌海市班吉塔地藏寺村,回到老爸老妈和大哥大嫂的家,是真的到家了。那是一种真正的身心放松。连上厕所都很痛快。当然,这对女儿安妮来说,并不一样。她是在城里长大的。是坐着马桶上厕所。因此,刚到家里,要蹲在厕所上,还是不习惯,需要学习才能习惯。

大嫂的厨艺让每个人都有满足感。黄瓜凉拌干豆腐是我的最爱。其实没有别的,但吃这一个菜,我就满意了。但大嫂还是做了鱼,虾,炖肉和鸡蛋等很多个菜。大西瓜非常甜。家的味道就体现在这一草一木,一菜一汤等各个细节上。

即使是到笔架山玩儿,我也是点了尖椒干豆腐,就是好吃。在锦州素食府和同学们一起吃素食。在新立村和老师一起吃大虾和蛤蜊。在香满楼和老师们一起吃韭菜盒子和红烧茄子。

在沈阳,亲戚在酒店请吃饭,自然都是非常好吃的中华美食。不一一列举。

但是,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有腻的时候,在沈阳北站,当女儿看到麦当劳的时候,立即要吃汉堡包。当同学要聚会的时候,她要求要吃比萨饼。

在大连,老班长请吃鱼和虾,非常丰盛。但女儿还是喜欢吃比萨饼和胡萝卜。在同桌的你家里吃的就是黄瓜拌干豆腐丝和生吃胡萝卜。自家酿的葡萄酒配上自制酱牛肉,真是绝配。最让这个国外长大的孩子倾心的是冰激凌和快长到地上的绿萝。还是同桌的你懂得孩子的心理,不愧是人民教师!

临走时,在北京还是买了比萨饼作为最后的晚餐。我的中国胃当然没有阻止我继续吃饺子和凉皮儿。

我深深地感到人们吃的习惯也在改变,已经不再提倡大鱼大肉,而是狗不理包子就可以了。或者庆丰包子,老边饺子都依然是首屈一指的食品。

 

迎接19大特稿三:衣: 中国人的衣着不再是问题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人的口号是温饱。习近平主席上台后,提出的口号是小康和中国梦。

 

我小时候我老爸的名言是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穿的不露着就行。后来有段时间女孩子爱露着,还总是遭到批判。男人经常是穿着同样的衣服,不怎么爱换。

 

现在,无论是在北京,天津,上海和苏州,还是在沈阳,大连和锦州,人们的穿着都是新的。人们的穿着都很顺眼,很舒适。人们不再追求奇特,而是追求舒适加奇特。如果每个人都奇特了,其实,也就不奇特了。只是五花八门,每个人都穿得很得体。

 

地铁里,火车上,人们的衣着都很合适,说不出来有什么不舒服的。只有一次在北京通往房山的城铁上见到一位大叔穿着蓝色衬衫,却没有系扣儿。

 

在瑞典,乞丐越来越多。在中国,我却几乎没有看到任何乞丐。只是在上海徐家汇附近的国际教堂旁边看到一两个要钱的人。而在苏州的一个小镇上,我看到很多老头老太太拿出家里的豇豆,黄瓜和豆角来卖。中国真的没有闲人。他们都是那么地勤劳,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我老爸今年84岁了,穿着老年秧歌队发给他的蓝色老头衫,显得异常年轻。他的头发花白,但是,还没有全白。他看上去鼻直口方,落落大方的脸,已经没有了过去的老年斑。他雷打不动地遵循着自己的作息时间。早上起来要出去跳舞。回来吃饭,看书,睡一觉。下午休息过后,再出去跳舞。回来还是吃饭,睡觉或者看书。带着两岁半的孙子,让他感觉又年轻了。因为他必须和孙子一起赛跑。

 

74岁的妈妈也不再象以前那样只穿黑色衣服,如今也习惯了花花绿绿。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中国的老人,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地。

 

大哥61岁依然没有上任何社会保险。他没有养老保险。但是,几年前当他做心脏搭桥手术的时候,也还是报销了一些医疗费。衣食住行目前没有问题。但他担心的是未来干不动了怎么办?

 

老爸84岁了,曾经当过小学民办教师,也当过扫除文盲时期的老师。政府给他每个月55元的补助。还有一个什么补助是70元,两个加一起是125元。其他就只能靠种地。80多岁了,他依然在种地。

 

中国人夏天的服装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了。很多家庭都是衣柜里塞得满满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旧的舍不得扔,新的依然在买。但是冬天的衣服,据说一些边远地区的人们还是需要援助的。据说捐献衣服几乎不收单衣服,旧衣服。主要是收棉衣服和好衣服。

 

中国人真的是不愁吃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