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北欧绿色邮报网

After 15 years working in the mainstream media in China, I came to Sweden to establish my family. After almost ten years of freelancing for other media, now I created this website, www.greenpost.se hoping to spread inform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haring life experiences with readers both in China and Sweden, serving as a bridge. I enjoy the good environment in Sweden, fresh air, clean water, blue sky and beautiful flowers. 陈雪霏,女,1966. 摩羯座,满族,出生在辽宁省凌海市,班吉塔镇,地藏寺村。兄弟姐妹6个当中最中间的一个。和二哥一样是全科人,就是哥姐弟妹都有,幸福感很强。万能血型,很容易打交道。喜欢高大上,但同情弱者,追求平等,公平正义,善良,是环保主义者,提倡节俭,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创立瑞中桥绿色科技文化公司就是为中瑞绿色科技文化牵线搭桥。 教育程度:英国米德赛思大学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硕士,英语和国际政治双学士,文学和法学学士。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15年,驻津巴布韦两年,采访过南非总统曼德拉,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 2008年采访过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 2006-2010 人民网驻斯德哥尔摩特约记者。 2010-2012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报道员 2012-至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环球广播自由撰稿人 《环球时报》,《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北欧时报》副社长,英文主编,《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主编。 chenxuefei7@hotmail.com, wechat: chenxuefei7, facebook: chenxuefei7

Chinese Garden and Landscape Scenery Photo Exhibition opens in Stockholm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An idyllic Chinese garden,  landscape Scenery photo exhibition opened on April 26 at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Stockholm .

IMG_3227Chinese Councilor of Culture Pu Zhengdong from Chinese Embassy said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that the exhibition aims to show the public Chinese living philosophy with art, music and good landscape.

IMG_3238A total of 42 photos and two housing models and a digital program is being played during the exhibition.

The photos were provided by China’s Garden and Forest Museum.

IMG_3252The photos depicts Chinese people’s lives such as playing Taiji and doing morning or evening exercises in the gardens or parks.

The photos also reflects Chinese ideas and philosophy of living harmoniously with nature.

IMG_3249The exhibition will last till May 17th.  It opens during normal working hours.

Venue: China Cultural Center in Stockholm R.S.V.P.

Västra Trädgårdsgatan 2

Tel: 08-7652695

culture@chinaembassy.se

斯德哥尔摩国王花园的樱花依然在绽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斯德哥尔摩国王花园的樱花每年都吸引众多人前去观看。今年的樱花已经经历了多次小雪的袭击,但依然绽放,堪比红梅啊!

IMG_3212

瑞典日本人协会每年在这个时候在这里举行樱花节。会吸引很多人前来观看。樱花大概能持续一个多月。这里落了,在哈马比生态城附近还会继续有樱花开放。虽然城里城外距离不到一小时,热岛效应还是有的。

IMG_3213

IMG_3214

IMG_3215

IMG_3216

IMG_3217

IMG_3218

IMG_3219

IMG_3220

IMG_3221

IMG_3222

IMG_3223

瑞典维京博物馆28日在斯德哥尔摩正式开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想了解北欧人的历史吗?为什么小小的人烟稀少的北欧国家能够俯瞰世界称雄欧洲大地?他们有辉煌的历史吗?有。瑞典维京博物馆也可以叫北欧海盗博物馆28日将正式对外开放,为你讲述维京人的历史。

IMG_3179 IMG_3211这里不是在为维京人的生活做广告,而是说,我们应该了解一点儿维京人的历史。为什么在旅游景点总是有维京帽和维京刀呢?

IMG_3171这是因为这里的生活曾经是异常艰苦,不怎么适合人类生存的。

IMG_3210因此,维京男人所做的事情就是外出抢劫或者做贸易。能贸易的地方就做贸易,不能贸易的就打仗。打得过就抢回银子。

IMG_3207因此,维京人在公元750年开始,也就是中国唐代后期,开始走出北欧,纵横驰骋到最西到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中东,欧洲大部分地区,南到地中海。

IMG_3206正是由于男人常年在外闯江湖,维京女人就是家庭的主宰。她要带孩子,主持家务,里里外外一把手。家里有地的话,耕地种地也都是妇女的事情。因此,维京女人不简单。

IMG_318328日即将开放的维京博物馆将向你讲述维京历史。里边还有一个自动小火车,带你了解过去的往事。很象Junibacken六月坡里边的小火车。但这里讲述的是大人的故事。

IMG_3188男人终于带回六桶银子,从此过上了定居的城市生活。

IMG_320318世纪瑞典是北欧最强大的帝国。东征西战,今天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在那时,也是瑞典国王驰骋的疆场。只有到1814年丹麦失去了挪威以后,瑞典失去了芬兰。瑞典人才意识到自己的边界在哪里。

IMG_3202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期间的1905年6月7日,瑞典和挪威之间没放几枪就签署了和平条约。

IMG_3204

4月26日,维京博物馆开幕式记者招待会在一进门的饭店举行。这是一家私营企业,饭店和博物馆连为一体,在饭店可以品尝典型的北欧风格的饭菜。三文鱼,北欧奶酪,干饼干,素菜等。

IMG_3161

维京博物馆就坐落在瓦萨博物馆旁边。附近还有著名的ABBA音乐博物馆。这也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城市规划的一个特色,这一带已然形成了各种特色博物馆的聚居地。面向水边,在动物园附近。

IMG_3165你可以说它是老城改造,但它是酒坛子装老酒,加上现代技术。也可以说是艺术和文化的结合。

IMG_3182

维京女人

IMG_3186

IMG_3189

维京男人。

IMG_3190

IMG_3191

即使现在也还有人喜欢留大胡子。

IMG_3195

维京文字。

今日要闻:“山水宜居—中国园林风光展” 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26日下午,由中国驻瑞典使馆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国园林博物馆共同承办的“山水宜居——中国园林风光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

IMG_3227 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浦正东在开幕式上致辞说,此次展览设有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两个单元,共展出42幅中国园林摄影作品和2件精美园林建筑模型,同时在展厅中播放中国园林风光影片。

IMG_3233瑞典文化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托马斯,中国银行斯德哥尔摩分行行长郝连才,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大师李亚男等40多位嘉宾出席开幕式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展览,嘉宾们对美轮美奂的中国园林风光赞不绝口。

IMG_3249中国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特的文化艺术载体,是哲学、文学、书画、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融合,其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还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与传承。IMG_3238

该图被摄影专家点评为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图片,看似简单,孕育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IMG_3244此次展览旨在以中国园林摄影作品为载体,向瑞典观众展示中国园林的魅力,展现中华民族对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进一步宣传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和中国传统园林文化。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17日。

 

IMG_3252

晨练。

IMG_3251

金秋的长城!

 

IMG_3248

雾霭沉沉,亭台楼阁。梦幻般的意境。

 

IMG_3245

白雪皑皑,河水碧绿。回清倒影,春秋不分。

 

 

 

IMG_3236

中国的自然景观宛如水墨画一般。

Vikingaliv Museum opens near Vasamuseum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April 26(Greenpost) — Why are Swedes Swedes? Why are they special? How came they into being?

IMG_3171A newly opened museum Vikingaliv Museum is going to formally open to public on 28th of April.

Looking at the vikings, people often see the armour and swords och knives. Why? Because the weather was tough. But the vikings were brave and took all the adventure to trade and fight to as west as Bacelona and as east as Bulgaria, as south as Mediterranean.

IMG_3177Visit the new museum and learn about viking history especially from 700 to 800 years AD to 17-1800AD.

Man can understand why Sweden is so welfared and its people live a healthy and wealthy life.

IMG_3159The museum is between Vasa Museum and ABBA Museum. Nearby there is Nordiska Museum too. So come here, you can see a lot of Swedish history and a lot of modern buildings such as Grona Lund.

瑞典青少年冰球队将参加奥运城市杯 北京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发扬一带一路精神,树立北京冰球名片,锻造北京青少年冰球队,北京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将于4月27日到5月2日在北京举行。

瑞典青少年冰球队队员将于26日飞往北京参加本次比赛。

瑞典领队是卡尔.约翰.英瓦尔和布.武林。主教练是Konstantin Issakow和Benny Leif Ronnelow.

作为国家顶层战略,“一带一路”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以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共同体。体育的沟通交流更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模块。

瑞典因为地处北极圈内,冰球运动十分发达。因此,与瑞典交流十分有利于冰球少年球技的提高。

img

“奥运城市杯”北京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和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共同主办,由鲍尔特别支持。2016年夏圆满举办首届,并获得各国各参赛队伍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纷纷表示将会持续参与到本赛事之中,借此平台不断发展深厚各国高水平冰球少年的友谊。

同仁堂的传说

转自于朋友圈的故事。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 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
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 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不过是一些庸才,没有什么真本事, 真正的人才还是在民间。 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来这里看看?于是,康熙便上前敲门。
进屋后,康熙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在烛光下夜读, 猜想,他一定是这小药铺的郎中了。郎中见有来客夜访,便问:“阁下深夜造访有何见教?”
康熙说:“深夜登门,多有冒昧。 只因我得一怪病,浑身发痒,遍体起红点子。 不知是何原因?请了好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给看一看?”
郎中说:“好,请你脱去上衣,让我看一看。”
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 “阁下不必担心,你得的不是什么大病。 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 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
康熙问:“此病能根治吗?”
郎中很肯定地说:“不难。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
说着,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 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康熙不觉一愣,说:“先生,这么多药,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 “这是大黄,不是让你吃的。 你拿回家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 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 宫中御医那么多奇方妙药都不管事, 莫非他这不值钱的大黄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见康熙面有疑色,便笑着说: “阁下请放心,我决不会讹你钱财,这药你先拿去一用, 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康熙说:“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谢。” 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顿时觉得浑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
连洗三遍之后,竟然全身不痒,再一细看, 身上的红点子一个也没有了。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
郎中一见康熙面带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于是故意说: “阁下今天是送药钱来的?”
康熙说:“正是。先生,你说要多少钱?”
郎中哈哈大笑: “见笑了,那天晚上见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说治不好病分文不收, 如今病好了还是分文不收。我见你气宇非凡,只想跟你交个朋友罢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学生姓黄,字天星,一介书生。”
郎中一听高兴地说道: “我叫赵桂堂,也是一个穷书生。
父亲立志让我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谁知天不遂人愿, 多次名落孙山,如今只好在京城开一个小药铺,一面行医, 一面攻读,希望有朝一日能来个鱼跃龙门。”
康熙说道: “赵兄,常言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 依你高超的医术,我可以力荐你进宫担任御医, 岂不是鱼跃龙门了吗?”赵桂堂笑了笑说:
“你错了。我以为,行医者应为普天下百姓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 进皇宫当御医,尽管享尽荣华富贵,可不能为天下老百姓治病, 非我所愿,医有何益?”
康熙一听,不禁说: “赵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 仁兄,请恕我直言,既然你屡考不中, 何不安下心在医道上大展前程?”
赵桂堂说: “我也是这么想呀,只是行医也非易事,我没有这么多的本钱, 空有凌云之志,也难有大的发展前程。 老兄,你若日后发了大财,资助我一把,帮我建一座大药堂, 也算我没有白给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 “若真要建药堂,叫什么名字好呢? 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么样?”
赵桂堂见他当真,便笑着说: “刚才我是一句玩笑话,你莫当真。 再说,建大药堂需一大笔钱,谁知道你何时才能发大财呢? 这是云彩边上的事,远着哩。”康熙说:“眼下不妨试试。”
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
赵桂堂看着匆匆离去的黄先生,心想这还是个怪人呢。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 递上字条不一会儿,就出来一个太监,把赵桂堂领进门内, 走过一所院子后,又来到一个大屋子前,太监打开屋门, 朝里一指说:“赵先生,这些够不够你的药钱?”
赵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惊,只见满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银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儿了 。这时,只听太监说: “赵先生,万岁爷有旨,你给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 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愿以偿了吧。”
赵桂堂这才如梦初醒: 原来自己并不介意要跟他交个朋友的黄兄,竟是当今皇上, 真后悔当初自己的荒唐,怎么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出来。 果然,没过几天,一座大药铺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赵桂堂搬进新居开业典礼之时,怎么也没想到康熙皇帝竟亲自前来祝贺,慌得赵桂堂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着说: “你莫要心慌意乱,你的药钱我可是还上了,下次再看病, 你仍得分文不收呀。”从此之后,北京城便有了一个很有名气的“同仁堂”大药房。
亲们,读此帖也告诉我们,人正,心正。人善,心善。定有福报。

一只小鸟的故事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稿 记者陈雪霏

前两天去朋友家,说好10点到,结果11点半才到。没好意思说我坐错车了。下了车,到对面倒车,看时间还长,就想走一站。结果没走多远,就看到这只金丝雀。我不知道金丝雀名字对不对,我只是觉得这只小鸟是如此的漂亮啊!

18157774_790570424433994_7883396773163207856_n黄兰相间的羽毛多美呀!它就在居民区一户人家的大门口地面上。

我想象它可能飞累了,突然倒下了,从空中直接摔到了地上。也可能它感冒了,发烧,飞不起来了,就掉在那里了。我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把它捡起,放在手心上。我心里急着去看朋友。但我还是不忍心就把它放下。我想它可能是口渴了。我吐了一点儿吐沫到它的嘴边。可是它的嘴闭得紧紧的。

我感觉它好像还有体温,还很柔软,只是长长的嘴巴紧闭,好像不会醒来了。

我怕人们不小心踩到它。或者,路上的狗把它吃了。我又吐点吐沫到它的嘴上,即使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还是试一试。然后,把它放到了路边的草地上,让它在那里安息吧。

多么漂亮的小鸟啊!说真的,我小时候,我们家乡也有鸟,但是,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我们东北的鸟叫家巧儿。都是灰黄的毛,从来没见过绿色或者红色黄色的。燕子是纯正的黑白色,专门在雨过天晴时站在电线杆子上唱歌,显示其美丽的身姿。在我家后山上,我也看到过一种奇特的鸟儿,我们叫呢了儿,出奇之处在于头顶,尤其是头上的羽毛,仿佛是德国青年的庞克头,立在脑门上,叫声非常响亮。而且飞的时候,仿佛是在百米栏冲刺一样地跳跃。

在瑞典,我很少看到家乡的那种鸟儿。这里的鸟真的漂亮。即使就在房前屋后,也都是有各种各样颜色的漂亮鸟儿。

有一天,我听到吱吱的叫声,心想这是什么电器没关好吧。因为冰箱时间长了没关门会报警的。杨彼得说是外面的小鸟儿在叫。

我家窗前就有两棵大树。树上还有鸟窝。所以,这里总是有美丽的鸟鸣声。街对面的大树上到现在,还有个大鸟窝。即使在家门口的鸟,也是非常漂亮的,都有不同的颜色。

然而,再漂亮的鸟儿也是会死的。抛下小鸟儿,我奔汽车站走。思绪却回到了1995年我在澳大利亚著名城市悉尼的一幕。

那时,我是在悉尼2CH广播电台工作。他们把我们叫Trainee。 实际上我是给主持人写台词的,那也是工作啊。不过待遇是被培训的待遇。我们每天自己做盒饭(曼玲同志的饭做的真好吃,我负责洗碗,尽管有些难为情,但毕竟是各负其责,用到好处啊!),带到办公室。下班乘汽车或者火车回家。有时也步行。周而复始,过着美滋滋的穷人生活,因为每个星期130澳元的生活费就是吃饭,省点儿钱就去买中国生产的衣服,反正当时国内也买不到。

我们住的很好,是在总督府官邸旁边,所以,我经常晚上吃完饭到外面跑步到悉尼大桥底下溜一圈儿。然后,再回来。说实话,那是第一次出国,住在那么好的地方,给我真的有点儿可惜了。我心里感到甚至有点儿害怕。

这是因为有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只鸽子死在了路上。当时看了并没有在意。悉尼的鸽子很多,尤其是在情人港多得不得了。鸽子一点儿也不怕人,一群一群的。倒是新西兰来的小孩儿在逗鸽子时,我说了声嗨,结果把三个孩子吓了一跳。立即停止逗鸽子,跑到父母身边了。

可是,第二天,我早上上班的时候,又看到了那只死去的鸽子,一晚上,没人动它,它就在那里一动不动地躺着。到了晚上,它还在那里。直到第三天,它已经腐烂,遭到苍蝇的叮咬,突然大暴雨下来了。这时,这只鸽子的尸体随着雨水冲到了远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常想,假如我在这个人烟稀少的街道上,万一象那只鸽子,或者万一生了病,可怎么办呢?半天见不到一个人。那里是那么漂亮,象热带雨林。就是在那里,我看到每棵大树树根周围都有碎木屑。就是这些碎木屑为大树提供肥料。我把这个经验写给北京市环保局,后来发现他们也给大树包围了一些好像木屑的东西。其实是水泥屑。但至少减少了一些浮沉或者扬尘吧。

总之,那是我第一次出国,我的心还在中国。因此,即使那里很漂亮,也还是想家,因为那里再好也不属于我。我只不过是个小螺丝钉,拧到哪里就在哪里。不过,喜欢绿色,喜欢蓝天的我,也许从那时开始理解了什么是美好的生活,什么是美好的环境!

王义桅:民粹主义对欧洲的冲击很难褪去

北欧绿色邮报网转发 2017-04-24 王义桅 察哈尔学会

                           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

                          美国总统特朗普显露出被建制派规制的迹象,英国脱欧遭遇波折,荷兰、意大利等国右翼力量没能收获显著政治成果,这些都让不少人觉得,过去两年民粹主义汹涌对欧美政治的冲击正在褪去。正在举行的法国大选,就被当做验证这种感觉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笔者倒是觉得,无论法国大选结果如何,民粹主义已经触发美欧、尤其欧洲政治的深刻变化,这种影响很难扭转。

首先就是国家意识的回归,这在欧洲表现极为强烈。再国家化和本土化趋势推动西方回归“国家”,不再自诩“普世价值”或死要面子活受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极右翼势力把自己打扮成紧缩政策、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受害者,进而形成与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合流的局面。

即便民粹主义稍有平息,但欧盟的困境已被充分暴露出来。欧盟面临的三元悖论:主权独立、平等和联合不可能同时实现。英国脱欧虽遇波折,但仍是欧盟国家再国家化的号角,这一趋势可能无可阻挡。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左)与玛丽娜·勒庞(右)将进入2017年法国总统选举第二轮对决

        其次,在国家意识回归的基础上,欧洲民众对领导力的期待也在提升。过去一直喜欢“弱领导”的欧盟,现在已在呼唤领袖的出现。最近一项覆盖德、英、法、意、西等5国的调查显示,受访民众中感到本国陷入衰落的分别占47%、57%、67%、73%和69%,对本国政府缺乏信心的分别占70%、66%、77%、80%和89%。总的来看,受访者期待本国出现强力领导人来推动变革,即便其立场观点可能对部分人造成侵犯。勒庞在法国的崛起,就是迎合了这种心理需要。

再者就是发展导向的回归。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里根-撒切尔式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虽然带来一定好处,但最终导致世界范围内的热钱泛滥、经济泡沫乃至金融危机,美英始作俑者也深受其害。

深刻教训之下,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潮流之一,在产业空心化道路上走得太远的欧美国家尤其如此。在此背景下,回归基础设施与产业政策成为重要方向之一,各国希望以此对传统全球化纠偏和升级,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推动发展导向的全球化。特朗普百日新政中将一万亿元美元基础设施项目列为重点。欧委会主席容克不久前也呼唤欧洲在反对经济民族主义和倡导产业政策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欧洲过去很少大张旗鼓地谈产业政策。现如今的转变,意味着欧盟正背离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开始实施有一定重商主义意味的产业和贸易政策。

对传统全球化的纠偏和回摆已在发生,民粹主义对美欧的影响就是表征之一。随之发生的全球化权力结构、即全球层面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调整,相关国家国内层面的利益分配格局调整,旨在解决全球化过程中赢家与输家的矛盾,推动世界向着新的平衡格局前进。

作者:王义桅,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盟研究中心/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2017年4月24日

全国韩籍华人总会支持文在寅声明发表会在国会议事堂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转发韩国新华报 | 2017-04-24 23:57

本报讯 (记者 金京兰 龙敏 摄影报道) 4月24日,韩国全国韩籍中国同胞总联合会会长团成员们,在韩国国会议事堂公开发表声明,支持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文在寅竞选总统。韩国各大主流媒体包括KBS电视台、韩联社、首尔新闻等众多媒体前来采访并纷纷报道。
前不久刚刚被共同民主党党首秋美爱,任命为共同民主党中央多文化委员会委员长的韩国全国韩籍中国同胞总联合会总会长曹明权在公开声明会上,首先阐明了韩国全国韩籍中国同胞总联合会会长团的立场和观点,他说,韩国全国韩籍中国同胞总联合之所以最终选择公开支持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文在寅,是因为文在寅总统候选人一直倡导和平、热爱和平,同时也关心和爱护广大在韩的中国同胞们。
韩国全国韩籍中国同胞总联合会首尔市联合会会长姜福成,代表全国韩籍中国同胞总联合会宣读了支持文在寅竞选声明文。
韩国国会议员、原民主统合党最高委员现任共同民主党中央院内代表、国会教育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李钟杰,亲自主持了此次声明会。
此外,李钟杰议员在声明仪式结束后还代表文在寅总统候选人,向曹明权和陈俊余等人分别颁发了由文在寅亲自签署的全国韩籍中国同胞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长和韩中友好关系促进特别委员会委员长的任命状。以此希望通过华人团体和华人身份的特殊性,为切实能真正带动和促进韩中两国友好关系恢复正常化而做出特有的贡献。
同时被任命的全国韩籍中国同胞特别委员会所属人员还有,全国韩籍中国同胞特别委员会首席副委员长姜福成、副委员长姜时华、同胞老年特别委员会委员长许大久、副委员长金钟洙、崔康元、多文化家庭特别委员会委员长崔莲娟、副委员长崔丽敏、李希江、青年特别委员会委员长许弘天、副委员长郑韩娜、李真等。

为什么他们是大师而以后再无大师?

北欧绿色邮报网观点  评论员陈雪霏

看到《史海钩沉》一篇文章《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让我浮想联翩。只因前两天和朋友聊天,这位朋友说,他觉得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候应该是民国初期,甚至更早的10多年,中国的氛围非常好。联想这些大师鲁迅、朱自清、郁达夫、徐志摩、闻一多、李大钊、蔡元培、秋瑾、冰心、张爱玲等。也从课外书啊上了解到辜鸿铭、朱光潜、林白水、刘半农、王国维、李叔同、萧红、林徽因、陆小曼、黄侃等。还有许多知晓大名但不够熟悉的名人们。

若无知识分子,历史的星空将会黯然;若无知识分子,我国文明不会源远流长;若无知识分子,我们的生活也会少了许多趣味。无论在春秋战国,还是魏晋唐宋,抑或近代今日,知识分子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让我们走近他们,通过他们汲取精神财富!那么,为什么他们就给人那么印象深刻呢?因为那个时候正好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时候。这些人大部分人都是首批或比较早的出国的那批人。就像钱钟书的围城里边的人物,那在当时也都是富家自己,高官子弟,家里如果没几个钱,没有一点而眼光,怎么会送孩子去出国留学呢?

这些人大多在国内也受过国内国学的教育,本来就是大家闺秀或者是开明人士的公子哥,在当时就是开明开放。这样,比较早地经历东西方文化科技的碰撞,引发了思考。引发了浪漫,引发了无数国人不曾有过的经历。

这种东西方差异和碰撞撞出来的精神也是凤毛麟角。而中国正在经历的也是从封建专制社会,走向共和。人们怀揣着伟大的理想。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看到了问题,看到了机会。而那时的领导人也都是高屋建瓴的精英。

人才凤毛麟角,因此也得到了特殊的机遇。因此,都开创了很多史无前例的知识和财富。那么,为什么后来就没有大师了呢?因为后来就发生了很多不待见大师的事情,因此,出现了断层。这种断层其实需要一段时间去弥补。

现在,其实博士硕士也是不计其数,但是,能够用全面的观点开看问题的人并不多。这是因为世界在发展,我们的人口在增加。其实人均资源不是多了,而是更少了。想想4亿人口的时候,人有多少资源,14亿,人有多少资源。因此,到处人满为患是正常的。从另一个角度讲,过去三十年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种财富甚至产生了溢出效应。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也出现了不少精英人才,但是,给人的印象却不如前辈那样凤毛麟角。或者说,如今人们也不叫大师了,都叫大咖,估计是喝咖啡喝得比较多,也许现在的精英需要等待下一代人的评价。